新形势下大学高水平体育的教学管理探析

2022-11-24

随着我国经济国力的增强, 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国家竞技体育的重心在慢慢地向着教育领域进行着战略回归转移。为了更加健康地推动高水平体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 文中就当前高等教育中的高水平体育的教学、管理谈以下观点。

1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1.1 对高校体育教材内容的分析

纵观当今学校体育各学段教材内容,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只是在能力和要求上逐渐提高的"螺旋式"学习方式, 其内容基本由竞技性项目构成, 各项目动作技术难度大, 要求高, 重复多, 学时少, 缺乏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及实用性, 很难满足多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这种强调竞技、重复安排的教材内容遏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脱离教师教学实际, 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对较多, 而每周仅两个课时, 教师很难细致地教会学生;其次是脱离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的实际, 现有场地器材匮乏, 与如今学校扩招学生数激增有矛盾, 教师在安排课程时首先得考虑场地材是否拥挤、器材是否健全。学生到高中仍然重复着小学、初中的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时索然无味。在内容的安排上既不管学生层次也不区别对待学生的兴趣, 大搞“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 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

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主要发展学生的体能和传授运动技术。其特点为:

(1) 教学进度、单元主要以不同的运动项目或同一运动项目的技术分类为基础来安排。

(2) 课堂结构是以运动负荷的规律为基础的三段式教学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3) 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为基础的:教师讲解示范—分解练习—完整练习—巩固与提高的模式。

(4) 课堂操作程序大致由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课后练习等组成。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这种程式化、成人化、注入式、训练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种模式下, 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兴趣爱好, 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禁锢中, 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和体育实践能力,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1.3 对教师教学心理的分析

由于历史原因, 体育教师社会地位较低, 人们对体育教师存在着偏见, 在体育教师这一群体中存在这样的心态:他们工作认真但过于传统缺乏创造性, 有的以本为本, 程式化严重;有的缺乏理论研究, 不注重新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2 高校体育教学高效应对的措施

2.1 建设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高校办高水平体育, 首要的是建设一支合格的教练员队伍。在人员聘用上采用竞争上岗的教练负责制, 教练员要政治思想好, 要善于学习, 对专项技术有深刻的理解, 训练方法有创造性, 对国内外该项目的技术前沿发展有所把握, 敬业精神强的教师担任。目前, 我国高校由于体制和条件的限制, 还很难涌现出名牌教练。高校在积极挖掘培养自己的人才潜力的同时, 也可适当引进人才。要充分认识到高水平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性, 长期性, 复杂性与系统性。

2.2 开展选修、自主选项及课外俱乐部

我们不难发现, 在高校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中, 学生往往有着因兴趣而自发组织的几大群体, 这种兴趣往往是固定的, 即使不用教师激发, 学生也有主动探究实践的强烈愿望, 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在教研组的指导下, 结合学生兴趣,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项目选修、自主选项及课外俱乐部制。

2.3 加强理论指导 (欣赏、规则、指导竞赛组织、裁判法学习)

在选修课时可以在演示技战术的同时讲解一些体育中美的因素, 如经典的配合、优美的动作, 让学生学会欣赏, 感受运动成功的快乐。其次, 可以结合技战术的对抗, 向学生传授有关的规则, 使学生不仅会运动, 也会按规则欣赏、评价体育运动。最后可以教会学生裁判方法, 使学生在课余不仅自己可以组织比赛, 还可以互相裁判, 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公正性,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促进人际交往, 和谐人际关系。

2.4 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现代化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更新、更广博的知识。我们应利用这一技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一方面结合自己在网上下载的体育新闻, 体育比赛的编辑片段, 制作技术动作的flash动画来讲解、评价及欣赏。另一方面, 可以带领学生上网, 查询体育新闻、比赛战况、体育名人、发表个人评价等, 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一些棋牌类比赛。这样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 使学生掌握更多信息和知识, 学会欣赏。提高体育课阴雨天利用效率,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观赏体育并敢于发表观点的个性体验。

2.5 教师专业再教育, 提升教学水平, 调整专业设置

对于以上提出的几点建议, 实施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本人, 因此作为当今现代信息社会的体育教师, 积累更新知识尤为重要, 所以体育教师在课余应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勇于接受新知识, 对于外语、计算机等应该静下心来仔细研究,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在学科的专业设置上, 部分教师的专业需要重新调整, 压缩部分田径专业, 增加球类、艺术体操、武术、游泳等专业, 使之尽量合理化。总之, 一切教学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实际需要着想。

3 结语

体育隶属文化、教育的范畴, 创建一流大学就应建设一流的体育教学。大学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 也是顺理成章的。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深层次改革的一个例证。办高水平体育虽然还处在探索、过渡、试办阶段, 但它顺应了国际教育的大趋势, 进一步理顺了我国体育教育培养人才的体制,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高校办高水平体育绝不是表面上表面上特招几个特长生的简单形式, 而是高校挖潜、提高全面教育层次、质量的改革。高校有高水平的体育, 进一步充实了高校高水平的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坚持这个改革方向, 不断完善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机制, 为高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体育人才。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目前高校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在一些基础条件方面与实际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诸如:饮食营养、练后恢复、运动医疗、体育科研等, 仍需要长期的努力工作。但是, 高校办高水平的体育过程同样是创建一流大学的过程, 我们应不断克服困难努力把这个工作做好。

摘要:教育部《87》教字008号文件下发已近20年, 被允许特招体育特长生的艺术院校也在逐年扩大, 各高校在高水平体育的竞争与投入方面的较量也日趋激烈。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已越来越多的成为现实。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为高校办高水平体育带来了更多的契机, 文中就高校办高水平的教学训练特点及管理进行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体育,高水平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体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7.

[2] 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出版社, 2000 (1~6) .

[3] 学校体育.新论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5.

[4] 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1.

上一篇:丰都县龙河镇中心小学校下一篇:外资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