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中文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2022-12-30

1 中文教学重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重视素质教育, 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 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而中文教学则是中国传统教育中一个主要内容, 中文教学的内容, 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萃, 素质教育更渗透其中, 无所不在, 我国儒家经典《四书》中的第一部《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今天我们可以解释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问, 其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提高道德素质, 净化个人灵魂, 陶冶高尚情操, 进而去教育民众, 共同奋斗, 要实现这一目的, 关键在于以“修身为本”, “修身”, 即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正确认识自己, 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 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明确个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以及个人前途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当前在高等院校非专业中文教学中, 要明确中文自身内涵的丰富性, 学科性质的多元性。加强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主动意识, 完善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强化校园的人文氛围, 以强大的人文精神去有力地规范与熏陶学生, 使之成为具有高尚人文素质的人才。

2 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实施过程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提高学生语言素质, 和其他能力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一样, 大都遵循“吸收—模仿—创造”的过程。这一公式只是一个简单的概括, 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且具有其他学科所不曾有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鉴赏语言, 吸收语言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人们在阅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名著时, 往往对故事中的一些人和事, 久久不能忘怀, 甚至会改变人生道路, 影响可谓深远。这些文学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 经久不衰, 其语言的艺术魅力恐怕是不可低估的。语文课在学习中外文学作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品味其语言的典范性和艺术魅力, 将学生浓烈的兴趣诱发出来。

2.1 引导学生去感受诗词的语言魅力

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一“看”, 仅二十六个字, 却从远视, 仰视, 俯视, 各角度看到了博大壮阔的河山秋景, 颜色上五彩斑斓, 有红, 碧, 黑, 银, 白等。“红遍”极力渲染红色之深, 红色之艳, 让人不禁联想到毛泽东豪言壮语:“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和李大钊的预言:“试看未来之世界, 必是赤球之世界。”状态也是取动而不取静, 一个“染”强调着色的过程, 体现了动感。“击”和“翔”充满着力度, 速度和尊严。山、水、船、鹰、鱼都在动, 无处静止, 自然引出“万类霜天竟自由”。这让我们看到,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不但不悲凄, 而且无比豪壮, 体现了年轻的毛泽东乐观豁达的天地雄心。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

2.2 引导学生去感受小说中人物的语言魅力

如巴尔扎克的《葛朗台》中的人物语言,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奥妙。笔者曾问学生对老葛朗台哪几句话印象最深刻, 学生主要集中在三句话:一句是老葛朗台想到自己病重的妻子如果死了, 她的财产按法律将由女儿继承的一句内心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第二句是老葛朗台弥留时坐在大火炉边眼睛盯着金字时的一句话:“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第三句话是老葛朗台临终时对女儿说的一句话:“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再问学生为什么时, 有的学生回答:“我虽没见过葛朗台, 但看了他的话, 就好像目睹了说话的人。”有的回答:“太精彩了, 这些对话把一个嗜金如命、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的肮脏灵魂揭露得淋漓尽致。”

2.3 激发学生想象力去品味散文的艺术魅力

品味有时是需要想象的。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 象婷婷的舞女的裙。田田的叶子中间, 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的开着的, 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 像一粒粒的明珠, 又像碧天里的星星, 又像刚出浴的美人。”像这样的想象, 今天的学生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 才能品味其中的妙处。现在媒体所报道的舞女、美人是新时代开放的女性。她们出入在流光溢彩的高档写字楼, 商厦和酒吧, 自信中透着魅惑。而朱自清笔下的美人, 却指向中国传统的女性, 是古典美人。她们耸着高高的发髻, 穿着曳地长裙,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要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作者借助美丽的古美人给月色荷塘注入了无限的生命活力, 甜美、娇柔和温馨, 多么迷人, 令人神往!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2.4 引导学生在品味中鉴别, 在鉴别中提高品位

有比较才有鉴别, 有鉴别才有发展, 有发展才有创新。语言也有文白之分, 雅俗之别, 这就是语言的品位。有了高品位的语言, 才有高品位的素质。

《论语·季氏讲伐颛臾》中, 孔子批评冉有, 子路引用周任的话“陈利就列, 不能者止”可谓言简意赅, 十分精辟。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寻找与此相近的的俗语, 成语尽心比较。如:“有这个金刚钻就揽这个瓷器活, 没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 “赶着鸭子上架”, “尸位素餐”等。在比较中鉴别, 在鉴别中去品味, 去提高鉴赏水平, 去提高语言的素质。

在大量的文学材料中, 语言素材是极为丰富的, 其艺术魅力是无穷的, 教师如能有意识的积极引导学生去品味, 鉴赏, 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会主动地去获取语言的素养, 从而提高自己语言的品位。

3 结语

“语言素质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 人的认知、情感和操作等几种因素在学习、交际、创造与自身发展中的综合体现”。叶圣陶说过:“语言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缺的工具。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 就无法工作和生活, 甚至可以说就不能做人。”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给学生怎么做人,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的语言素质不仅在知识面上, 而且应该扎在文化层面, 精神层面, 与心灵层面上。在民族文化全面萎缩, 中文面临英语冲击的今天,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校大环境、课堂环境, 对学生进行语言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摘要:高等院校中的非专业的中文教学, 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中国语言文字的教授与研究;一是中国古今文学作品的学习与鉴赏。近十多年来, 人们站在哲学的高度, 从各个方位、各种角度审视中文的内容, 认识到:中文, 即中国语言文学的内容, 是多种内容的统一体, 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 这个信息系统体现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 表明人们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同时这一信息系统中, 中国古今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也是形成高层次人才人文素质的重要基础。由此可以看到, 中文教学已成为培养大学生素质的带头学科。

关键词:中文教学,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姜树卿, 等.大学生思想品德课“课型”举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2] 曹顺庆.中西比较美学文学论文集[C].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5.

上一篇:骨伤病人疼痛的护理方法下一篇:浅论塔里木河干流防洪存在的问题及其工程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