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灵,把握教育的航向

2023-01-26

青春期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 精神对精神的感化, 而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启迪”与感化便只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了真诚的信任与尊重, 学生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 他们中自卑, 孤独, 胆怯, 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率就会大大降低。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有谁不在将您赞扬”......这些都是对老师的称赞。为什么人们对老师的称赞这么高呢?有人说:遇到一位好老师,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有人说: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只言片语已经道出了老师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然而, 面对90后, 教师又该如如何做好一位领路人呢?

一、教育对象——0后的共性

敢爱敢恨, 思维敏捷, 前卫, 创新, 尝试接受各种挑战, 诸多对90后的肯定。然而, 当今社会对学生们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一位台湾的校长在回答大陆学者提问时说:“大陆抓得虚, 台湾抓得实, 很多情况下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抓得虚就产生虚效, 虚效就是无效, 只有抓得实才能产生实效。”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 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缺乏默契, 没有形成三位一体, 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 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 接二连三发生的学生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日常行为极不规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诚信不足;缺乏敬畏与信仰;缺乏志向与理想。胸无大志, 贪求安逸与享乐, 是当今不少中学生的基本心态;缺乏团结与信任;自制能力差, 缺乏独立观念;心理素质差, 缺乏自控和耐挫能力。特别是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主要表现为自卑胆怯心理, 焦虑心理, 对立破坏心理, 孤独不合群等等。作为一位老师, 特别是一位班主任应该如何扫除学生们心灵的阴霾, 让他们健康成长呢?青春期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 精神对精神的感化, 而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启迪”与感化便只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相反, 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了真诚的信任与尊重, 学生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 他们中自卑, 孤独, 胆怯, 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率就会大大降低;同时, 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信赖, 他们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敞开心扉, 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 即使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烦恼。

二、心灵的呼唤

曾经一位老师对高一新生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课题:除了学习以外, 你还有哪些最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其中一些片段如:好不容易考上重点高中, 我却有了一种失落感受, 茫然不知所措, 甚至莫名其妙的自卑, 这到底为什么?

我最想知道怎样搞好父母关系, 有时明明是他们的错, 我稍微申辩一下, 他们便说:“翅膀长硬了, 连父母都要顶撞!”另外, 他们对于我的日记, 手机很敏感, 也很“不自觉”, 老是趁我不在的时候偷看, 我很反感。于是, 干脆断绝一切通信, 也不再写日记。我真想搞好父母关系, 可是不知道如何着手。

老师总是说社会上主流是好的, 可现实生活中, 我老是感到不好的是多数, 这是怎么回事?

我常常感到孤独, 真想偷偷大哭一场。不知为什么?

我感到生活中处处是矛盾。

我时常觉得活着很累, 很多时候都想自杀。

......

一颗颗幼稚而纯洁的心, 竟然承受了这么多这么沉重的问题, 该是多么地烦恼!如果这些忧烦憋在心理得不到派遣, 那就会憋出很多问题来, 也是造成多数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如这些苦恼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反而还收到责备, 那简直就是痛苦不堪了!

这声声呼唤, 值得每一位教育者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看来, 仅仅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 思想教育, 品德培养, 知识传授是不够的, 我们的学生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 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 我们更应该关心他们在知识, 情感, 兴趣等一系列心理状态上的变化, 并予以主动的辅导。只有这样, 教育才能真正深入每一个学生复杂多变, 奇妙无穷的心灵, 教育者才真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三、青春期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说到青春期心理教育, 不少人便以为只是“性道德教育”或“爱情教育”, 一提到这些内容, 一些家长教师唯恐避之不及。这其实是一种狭隘的认识, 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解。我们所理解的“青春期心理教育”主要是中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因此, “青春期心理教育”就是根据中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 有针对性, 有计划性地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卫生的保健, 心理品质的培养, 帮助学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青春期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中学生一般心理介绍, 爱情与性道德教育, 改善人际关系指导, 学习心理的优化, 心理疾病的防治, 优良性格的培养等等。

青春期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有:

(一) 创设和谐氛围。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心灵的舒展, 愉悦。这里和谐的氛围对学生而言, 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班级内部的和谐环境。

(二) 建立师生和谐关系。青春期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 精神对精神的感化, 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启迪”与“感化”便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了真诚的信任与尊重, 他们便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 他们中自卑, 自私, 孤独, 胆怯, 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率就会大大降低。他们也会主动地找老师为他们排忧解难, 从而真正敞开心扉地对老师。因此, 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要从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们要明白自己的教育对象是人, 虽然他们年龄小, 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感情, 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师生关系不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不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 而是平等, 尊重, 信任的朋友关系, 是一种共存, 共生, 共长, 共创, 共乐的关系。其次, 在明确了师生关系基础之上, 要注意平时与学生的感情投入与积累。要融入到学生之中, 与孩子们一同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心灵。另外, 教师应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张会说的嘴, 及时地发现学生们的优缺点, 并及时地表扬与委婉的批评, 指正。

(三)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学生除了与自己父母相处的时间比较多, 就是和同学老师的相处, 所以, 造就和谐的班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的时候, 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育全班同学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二是提倡并鼓励男女同学之间正当交往。三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独特长处, 又看到其他同学的长处, 从而使班上呈现人人自尊, 又尊重别人的好风气, 真正做到接受自己的同时也接受他人。四是组织各种有益有趣的课余活动, 调节学生的紧张学习生活, 使他们有一种集体自豪感和精神充实感, 避免长期单调枯燥的学习给学生造成焦虑烦躁, 极度紧张等不良心境。

(四) 开设专题讲座。开设专题讲座是青春期教育中的一种集体谈话方式。根据讲座内容可以面向全校, 全年级, 班级。在针对不同的对象时讲座涉及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 将有关心理学知识和心理保健方法相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引起他们积极主动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

(五) 进行个别谈话。个别谈话是青春期教育最重要, 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形式。这里的个别谈话是心理辅导, 具有倾听与协商两大特点。

(六) 倾听。所谓“倾听”, 就是这种谈话不是教师一人的“苦口婆心”或者“语重心长”, 而应该是尽量让学生诉说, 宣泄, 教师则先当听众。引导学生先讲, 鼓励学生滔滔不绝, 一吐为快。学生通过倾诉, 把内心深处的困惑, 焦虑, 积郁, 愤懑, 悲伤等等表达出来。班主任则以诚恳的态度仔细聆听, 并通过眼神和点头, 微笑等体态语言告诉学生:“我是理解你的, 你也完全可以信任我, 我愿意分担你的一切苦闷!”从而使学生毫无顾忌地讲下去。

(七) 协商。所谓“协商”是指教师倾听学生诉说之后对他的谈话, 只是一种“仅供参考”的意见, 而不是替学生作出选择或决定。这就是说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是平等真诚的朋友,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因此, 教师听完诉说之后应避免说“我想, 你应该这样……”或“我劝你还是……”而应该首先向学生表示感谢—感谢学生的信任;然后, 对他所谈的一切表示理解。即使学生说的是荒唐错误的想法, 也表示理解。接下来, 便与学生一起分析、寻找解决办法:“你是不是可以试一试?”这样做, 也许会有些作用……?教师的谈话, 要是充满亲切的建议。

(八) 推荐有益读物。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一说, 鼓励学生们多看书, 不仅可以增长知识,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性格。我们都知道, 只有静下心才能真正畅游在浩瀚的书海中。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中学生。班主任要发挥引导作用, 推荐学生们看一些有益的书籍, 比如, 心理学通俗读物, 中学生题材的文学作品, 优秀人物传记等等。

(九) 争取家长配合。父母与子女的特殊关系, 确定了他们在青春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根据班级自身特点, 在家长会的时候可以让一些家长代表进行经验交流, 指导家长子女开展心灵对话。学生与家长存在着心理隔阂, 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 这极不利于家庭教育。因此, 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心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便是帮助学生与他们的父母建立真诚的心灵交流关系。平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经常主动与爸爸妈妈说知心话, 要求家长也放下长辈的“尊严”, 以朋友的身份与子女谈心。特别是面对“特殊学生”,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多一份爱心, 多一份耐心, 家长与班主任随时保持联系, 细心地观察, 敏锐地感受学生在情绪, 谈吐, 行为等方面的微妙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取得联系, 共同教育。

四、细心呵护心灵的幼芽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 如何让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的成长?这不仅需要老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更需要老师那异乎寻常的细心和爱心。我认为:教师工作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你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我深信, 爱是一种传递, 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 收获的必定是学生更多的爱。

实践证明, 在教育过程中,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心理状态不同, 教师应从多方面分析, 创造性地使用心理教育的方法, 就能找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应该同样重要!希望通过我们的思考和探索, 能真正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塑造健康人格, 适应社会, 发挥潜能!

总之, 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让校园的阳光每天都灿烂无比, 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快乐地成长。

摘要:青春期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 精神对精神的感化, 而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启迪”与感化便只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了真诚的信任与尊重, 学生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 他们中自卑, 孤独, 胆怯, 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率就会大大降低。同时, 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信赖, 他们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敞开心扉, 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 及时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烦恼。

关键词:心理健康,师生关系,家庭,教师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年版。

【3】赖新元, 陆海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

上一篇:新闻采编人员素质的核心体现分析下一篇: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