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人文关怀机制研究

2023-02-18

一些独立学院的基层党组织, 或无所作为, 缺失人文关怀机制;或有人文关怀机制, 但浮于表面、散光严重。建立并优化这一机制既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瞎忙, 又要防止消极无为式的被动应付。本文认为, 沿着“推己及人”的逻辑建构独立学院基层党员人文关怀机制是一条便捷、高效的路径。

一、人文关怀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共产党的人文关怀就其内容而言, 呈现一个体系化的状态。这个体系以人类解放的终极价值关怀为统领。以政治、思想、精神、生活等具体的关照为体现。这种体系化的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共产党基层组织的性质和精神规定性。

从“道”的层面上看, 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及其关怀形式决定着共产党基层组织的性质。共产党是为着人类解放这个目标而成立的政党。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在共产党宣言当中, 马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最为经典的表述。这也是共产党人文关怀的终极体现。对此, 中国共产党有深刻的认识和精准的论述。可以这样讲, 共产党因其独特的人文目标而标榜于世, 没有了“人类解放”的人文情怀, 共产党就不再是共产党。从这个意义上讲, 缺失了人类解放情愫的基层党组织将从根本上丧失其马克思主义性质和特征。

终极关怀之外, 党内人文关怀还有其具体规定性。在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之下, “不仅要关心干部的思想和工作, 而且要关心干部的生活和生理、心理健康。”[2]因而, 心理疏导、生活关心、精神关注、思想引导、政治提携等就成为党内人文关怀具体规定性的展开。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基层党组织的精神面貌。试想, 如果没有了这些具体关怀形式, 不仅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失去依托, 共产党基层组织也将因此而失去灵魂, 成为一架冷冰冰的政治机器。

从技术层面上讲, 人文关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催化剂、粘合剂, 对增强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战斗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独立学院基层党员人文关怀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现时代, 物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包举宇内、席卷天下。引用马尔库塞的名言:这是一个“人们在其商品中认出自己, 在他们的汽车、高保真音响和错层式住宅、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的时代。因而, 这是一个物性宰制人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 人文的光芒往往为物性所掩盖。人性被普遍打上了一层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阴影。同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 利益、文化多元化现象凸显, 高校教职工思想、心理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时代、国情之下, 基层党组织人文关怀的氛围和效果难免会受其影响。党组织建设相对薄弱、运作模式较为落后的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更是如此。独立学院大多在中小城市办学, 运营模式以民办居多, 很多教师被排除在事业编制之外, 他们平均年龄较小且负担比一般高校更重;办学时间短导致各项制度、机制不健全。这种状况使独立学院的教职工普遍缺乏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这种现象对独立学院基层党员的人文关怀机制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大环境加小气候使那种被动应付、得过且过、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散光严重、左右摇摆的现象更加突出。

首先, 被动应付、得过且过的氛围下人文关怀机制无名无实。独立学院人员的高流动、低粘合性, 导致师生党员的离心性较强, 他们几乎不会主动关心党的事务。这使一些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除了最低限度的召开一些党务会议, 被动组织参加一些活动之外, 几乎没有其他的组织形式和制度设计, 更别谈人文关怀机制了。

其次, 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一些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虽有一定的人文关怀机制, 但形式主义严重、表面功夫泛滥而使其完全陷于神失形锢之偏。如多数独立学院的基层党组织都将人文关怀的形式禁锢在各种会议之中。会上千言万语、暖人暖心, 会后则将各种情话抛于脑后。也有党组织偶尔会组织一两次活动, 如慰问贫困、志愿服务等。这样的活动虽说不全流于形式, 对一些困难党员也有一定的帮扶和激励作用, 但大多还是为了举行活动而举行活动, 且多是偶尔为之, 少有将其常态化的做法。即使有个别党组织精心致力于党内人文关怀机制的建设。但仔细考察就可发现, 其活动虽然也能轰轰烈烈, 其名号、形式虽有大量创新, 但仍然难以对党员的人心形成深入而持久的震撼。因而, 其用功诚然可敬、可佩, 只可惜“泥迹失神”。

上述两项弊端导致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人文关怀机制的建设难以聚焦, 形成左右摇摆的局面。“左”摆则流于形式, “泥迹失神”;右偏则流于无为。“左”右摇摆的结果使组织渐失其“道”。此所谓“道”, 专指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以及由此而引申出的人文情愫 (如解放的“宗教”情怀, 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为他人、为事业、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等) 。

三、“推己及人”逻辑下的人文关怀体系构建

知、情、意是行为的发动机。因而, 在推己及人的逻辑体系中, 修身是本。这个本相当于一盏灯。只有让这灯明亮起来, 才能用其光照亮这个世界。因此,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点亮这盏灯。而要真正想点亮这盏灯就要让党员能够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断然无疑的真知见, 民胞物与的真情感, 经天纬地的真学问”, 从而连接上马克思主义的真血脉。这就要求党员真正下“修身”的功夫。

共产党是一个重修身的政党。但如今一些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所修、所持因多禁锢于形式而失去真神。因而, 真要修行就要改变执文字而昧义趣的形式主义, 多在真义、真理上下功夫;还要改变修持中的物化偏向, 多向内求, 争取用真理的力量将心性中的善意激发出来。

具体来讲, 对于不同根性的人要侧重使用不同的方法:建立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综合机制。上层根性的以真理为侧重, 辅之以人心温暖。中等根性的人以真理和人心温暖并重。下等根性的人先要有人心温暖, 然后才能引发其悟性。

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需要按照这种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激发党员内心之善、强化修身效果的制度规范与方式、方法。如在过去, 诉苦会就是对党员知见、情感的一种激发方法。在革命年代, 这样的方法将党员埋藏于内心的悲惨以集体倾诉的方式迸发出来, 从而发现劳动者苦难的根源, 形成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朴素的党性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就如同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为他们的修身定下了阶级的方向。而这种苦难意识及对其根源的觉悟瞬间就能升华为对苦难阶级同胞深深的同情, 从而以之为动力在全党形成一种浓厚的人文氛围。

有了对自身的体验, 根据推己及人的人性原则, 他们会将这种体验引向整个党、整个社会, 从而使推己及人有了内在的可能性。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以“能推”为媒介, 多下换位思考的功夫。如果不做推的功夫, 修养的成果就相当于一粒没有发芽的种子, 既不能发芽、抽叶, 更不能结果。因而, 接下来一定要做推的功夫。推己及人要习惯化、制度化。

摘要:共产党的人文关怀就其内容而言, 呈现一个体系化的状态。这个体系以人类解放的终极价值关怀为统领。以政治、生活、思想、心理等具体的关照为体现。这种体系化的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共产党基层组织的性质和精神规定性。一些独立学院的基层党组织, 或缺失人文关怀机制;或有人文关怀机制, 但浮于表面、散光严重。建立并优化这一机制既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瞎忙, 又要防止消极无为式的被动应付。本文认为, 沿着“推己及人”的逻辑建构独立学院基层党员人文关怀机制是一条便捷、高效的路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文关怀,人类解放,基层党组织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4.

[2]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3.

[3] 该书编委会.国学经典一全本 (上) [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290.

[4] 魏承恩.我们时代的中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10.

上一篇:基于MATLAB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下一篇:空警独立执法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