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养殖场管理制度

2023-03-12

制度是前人经验与血泪的总结和提炼,是行为的基本准绳,必须执行到位。如何制定一般制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公害养殖场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无公害养殖场管理制度

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

青鱼又称青鲩、螺蛳青、黑鲩、钢青,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体型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乳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属底栖性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成鱼阶段喜食螺、蚌、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各种配合饲料。

青鱼个体大,肉厚,多脂,味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每100克肉含蛋白质19.5克、脂肪5.2克,并含有大量维生素和锌。它是淡水鱼类中的上品,在四大家鱼中肉质最好,经济价值很高,青鱼无公害养殖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养殖环境要求

养殖环境包括大气环境、鱼类生长水域环境和渔业水源水质等,养殖环境必须符合国标《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 -2001)、《渔业水质标准》(GB/T11607-89)、《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规定。

1.养殖水域选择

青鱼养殖水域应选在生态环境好,水源充足,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域。养殖水域内以及上风向、灌溉水源的上游,没有对养殖水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2.清除池塘多余淤泥

淤泥是由生物尸体、残剩饵料、粪便、各种有机碎屑以及各种有机物和泥土沉积物组成。它们通过细菌的分解和离子交换作用,源源不断地向水中溶解和释放,为饵料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养分。但是,淤泥过多,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甲烷、有机酸、低级胺类和硫醇等,这些物质在水中积累,影响青鱼的健康和生长。因此,应除去多余的淤泥。具体措施就是每养殖一二年,排干池水,挖除过多的淤泥,使其池底淤泥保留2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同时让池底暴晒和冰冻,杀死害虫、寄生虫和致病细菌。

3.池塘水体消毒

改善池塘环境,消除敌害生物,预防部分细菌性疾病,要对池塘及水体消毒。常用消毒剂及其用量如下:①用含量为每升200毫克~250毫克的生石灰带水清塘,或用含量为每升20毫克~25毫克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②用含量为每升20毫克的漂白粉带水清塘,或用含量为每升1.0毫克~1.5毫克的漂白粉水全池泼洒消毒;③用含量为每升0.3毫克~0.6毫克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全池泼洒消毒;或用含量为每升0.2毫克~0.5毫克的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全池泼洒消毒。

4.水质管理

水环境是青鱼在池塘中生活、生长的基础,各种养鱼措施也都是通过环境作用于鱼体。因此,水质管理是青鱼无公害养殖的桥梁。要保证池水中浮游生物量多、有机物和营养盐丰富;池水的透明度要保持在25厘米~40厘米之间。水中的溶氧量大于4毫克以上,pH值为7~8.5,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

二、苗种的培育

青鱼苗种的生产与引进要符合我国《渔业法》、《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GB9956—88)和农业部颁布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于繁殖的亲本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质量符合《青鱼、草鱼、鲢、鳙亲鱼》(GB/T5055—1997)的标准。生产条件和设施应符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苗种质量须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疫。

1.苗种的选择

青鱼苗种的优劣可以根据出塘规格的大小、体色、苗种的活动情况以及体质强弱来辨别:优质青鱼苗种应符合《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出塘规格整齐,体色鲜艳,有光泽,行动活泼,受惊后迅速潜入水底,抢食能力强。进行抽样检查时,苗种在白瓷盆中狂跳,身体肥壮,鳍条完整,无异常现象。反之就是劣质苗种。

2.苗种的培育

根据青鱼苗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对饵料的不同要求,可划分成2个阶段进行培育。①鱼苗阶段。投放出膜3天~5天的水花,放养密度每公顷100万尾~150万尾,池塘面积以1334平方米~2668平方米为宜。下塘后第1天~第10天喂豆浆,其中前5天每公顷30公斤,后5天每公顷40公斤,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泼洒均匀。每隔5天~7天加水15厘米~20厘米,到夏花出池加至1.3米~1.5米水深。根据培育池的水质,适量施用追肥。鱼苗经 25天左右的培育而成为夏花鱼种就应稀疏分池,出池前要进行二三次密集锻炼。②鱼种阶段。食性渐渐分化,开始摄食小螺类。放养时间是夏至以前,面积以 2000平方米~4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米~2米,青鱼每公顷放8万尾~10万尾,鳙鱼每公顷放1.8万尾~2万尾,鲫鱼每公顷放0.5万尾。先用少量精料引诱青鱼到食台,然后每天喂豆饼浆2次,每次每万尾喂豆饼浆二三公斤;规格达5厘米后混投菜饼,7厘米后改投浸泡的菜饼或豆饼;规格达 10厘米后混投轧碎的螺蚬,开始每万尾喂30公斤,以后逐步增多。

投饵要实行四定。定点:在食台或食场投喂;定时:每天2 次,上午8时~9时,下午2时~3时;定质: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给予优质新鲜的饵料;定量:每次投喂以1.5小时吃完为准,每月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比例: 6月占4%,7月占15%,8月占23%,9月占25%,10月占15%,11月占10%,12月占4%,1月~3月占4%。食场经常清扫、消毒,保持卫生。经常注水,控制肥量适度,溶氧充足。每天早晚巡塘2次,仔细观测,根据情况安排生产,发现病害及时治疗。

三、成鱼养殖

1.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水深保持在1.5米~2.5米,面积3335平方米~6667平方米,池埂坚实,不漏水渗水,阳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较少。鱼种放养前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经冰冻曝晒数日,加水30厘米,然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对水后全池泼洒,隔二三日经过滤注水后,每 667平方米再用茶籽饼50公斤浸泡一昼夜后泼洒。同时要求具备动力电源,每2000平方米~3335平方米水面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投饵机1 台。

2.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要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过滤注水,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内。鱼种宜在2月底前后放养结束,因此时水温较低,鱼的鳞片较紧,拉网、搬运等操作鱼种不易受伤。每667平方米放养尾重1公斤的二龄青鱼种200尾~250尾,搭配尾重0.3 公斤的鲢鱼种100尾、鳙鱼种50尾和尾重0.05公斤的乌鳢鱼种20尾。鱼种入池前用硫酸铜(每平方米用量8克)和漂白粉(每平方米用量1克)合剂浸浴 20分钟~30分钟,或用3%~5%的食盐水消毒15分钟。

3.饲养管理

①饲料的选择。饲料要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NY5072-2002)和水产养殖的行业标准。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养殖,并填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表。饲料要求色泽一致,无异味,无发霉、变质、结块的现象,呈颗粒状,表面光滑,熟化度高。饲料不能过于松散,对水稳定性要求在20分钟不溃散。同时要对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的营养价值需求也不同。鱼种阶段一般选择蛋白质含量在 35%~45%;成鱼阶段一般选择蛋白质含量在28%~41%。

②饲料投喂。用木板、竹板搭建一个向池中心延伸三四米的投饵台,以驯化方式使青鱼集群上浮抢食,逐渐集结到投饵台用投饵机定点投喂。日投饵率可按3月占鱼体重的1.5%、4月占2.0%、5月占3.0%、6月占4.5%、7月占 5.5%、8月占6.5%、9月占5.0%、10月占3.0%、11月占2.0%执行,并视水温、水质、鱼生长和吃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每天投喂三四次。每次投喂让鱼吃七八成饱。均匀投喂,投喂持续时间控制在30分钟~45分钟。

③日常管理。巡塘:每天必须早晚巡塘,检查水质,观察鱼情。增氧:6月~9月,晴天中午开增氧机一二小时,阴雨天半夜开机,浮头较重时必须开机到天明。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6 月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每667平方米用量15公斤~20公斤)。

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渔用药物的使用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养殖,并填好《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表。

1.鱼病的预防

4月底5月初和9月~10月鱼病多发季节,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用量为每升0.5毫克,预防杀灭锚头蚤、中华蚤等寄生虫。2天后再用含氯制剂(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和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1次,防止继发细菌感染。自5月中旬起至8月底,每月2次,用生石灰与含氯制剂交替全池泼洒,预防肠炎、烂鳃等细菌性疾病发生,生石灰含量为每升20毫克~30毫克。

2.药物治疗

青鱼鱼苗、夏花阶段常寄生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鱼病;乌仔阶段可发生跑马病;青鱼鱼种常感染病毒性出血病;青鱼大规格鱼种和一二龄成鱼易患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和赤皮病。发现鱼患病,立即确诊治疗。

第二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环境条件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证“三通”(通电、通车、通讯);远离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区;设置垃圾废物收集桶,定时清理;养殖场内不得养禽畜污染池塘 ;建立生产、用药和用料等制度。

二、池塘

通风向阳,池形整齐,规格为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塘面积6-15亩,水深2-3米,利用生态循环水模式进行养殖,属于标准化池塘;每个生产周期,在放鱼入池前,要适时进行池塘干底修整、清淤泥、消毒、晒塘底、肥水、增氧气和试水处理。

三、水质

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水体无异色、异臭和异味,酸碱度在7.0-8.8,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总氨氮低于0.4毫克/升,亚硝态氮低于0.01毫克/升,透明度在25-35厘米,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科学肥水:使用合成肥水药物及微生态制剂肥水。苗种投放前5 ~7 天,施绿肥400~450公斤/亩或有机肥200~250公斤/亩;养殖期间追肥应以无机肥和微生态制剂为主;起捕前2个月不能将有机粪肥投入池塘。

水质调控:通过科学使用增氧机及时注换新水和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生石灰、滑石粉等措施改善水质。

四、苗种

选择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繁育场,选购外表正常、无病状、游动活泼、规格一致的优质苗种,购买前应细心检查,合格后方可放养;投放前应进行苗种常规消毒。

五、饲料

不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及添加剂;不使用变质和过期的配合饲料;鲜活饲料鱼必须无病虫、无损伤,投放前进行常规消毒。

合理投饲:采用“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方法,以投喂具有质量保证的配合饲料为主,投喂量随鱼的生长、天气、水质情况适当增减。

六、药物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使用的水产养殖用药应保证“四证”齐全(国家兽药GMP认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许可证、执行标准号),并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科学使用,遵守休药期。

七、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做好苗种入塘前后、渔具以及高温季节的常规消毒。发现病鱼或死鱼要及时捞起,经技术员检测确定病因或死因后消毒并深埋泥土中。

八、生产记录

做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记录养殖种类、苗种来源及生长情况、饲料来源及投喂情况、水质变化等内容;《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记录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用药名称、时间、用量等内容。生产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九、起捕运输

核对休药期,确保上市食用鱼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的要求;起捕前15天内,不得使用化学药物;起捕前1-2天,停止投料。

活鱼运输用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水温适宜,中途换水量不超过2/3,温差不超过5℃;运输密度合理,尽量在适当低温下运输,配备增氧设备和增氧剂,不得使用抗生素或孔雀石绿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

十、养殖废水

为保护养殖环境和防止病害交叉感染,养殖废水须经消毒药物处理后方可排放到河涌之中。

第三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安全责任书

水产品质量安全关乎百姓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xx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五间镇渔业协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行职责,切实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保护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鱼药使用准则

1,鱼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不得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的鱼药。

2,无公害水产养殖过程中对病虫敌的防治,强调‘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倡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生物制剂,中草药对病虫 害进行防治,进行健康养殖,注重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科学合理混养和密养,使用高效,低残留鱼药。

3,不得使用国家禁止的23种农药。

4,外用泼洒药及内服药具体用法及用量应符合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鱼用药物使用准则[SC1051-200T]】的规定。

二、饲料使用准则

1,饲料中使用的促生长剂,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抗氧化剂或防腐剂等添加剂种类及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2,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禁止的药物作为防治疾病或促进生长的目的。

3,其他药物的使用应符合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鱼用药物使用准则[SC1051-2001]】的规定 .。

4,不得在饲料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的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兽药。

5,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使用的饲料卫生指标及限量应符合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鱼用药物使用准则[SC1052-2001]】的规定。。

三、肥料使用准则

1,允许使用的有机肥有堆肥,绿肥,沼气肥,发酵粪等。

2,允许使用的无机肥有尿素,硫酸铵,碳铵酸铵 ,氯化铵,重过磷酸钙,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石灰,碳酸钙和一些复合无机肥料。

3,肥料的使用方法及施用量可参照【中国池塘养鱼技术规范长江下游地区食用鱼饲养技术[SC1016,5-1995]】要求进行。

四、 必须每日做好《生产记录》,如饲料及鱼药用量用法,水质,水温,天气,休药期,轮捕轮放,化肥及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情况如实记载 ,产品质量必须是可追溯 性。生产记录由记录人签名负责,建档保持两年,不得弄虚作假 。

五、合作社检测 人员暂时由副会长赖凤平担任。

六、法律责任

如出现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或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七章的有关规定,水产养殖责任人必须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合作社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户各执一份。经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第四篇:无公害优质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 雷开阳)

1.前言

1.1项目摘要

大力发展无公害生猪养殖,是发展畜牧业,调整农业结构,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重要举措, 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四川省是农业大市省,生猪养殖一直是我省农业经济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生猪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差,一家一户的散养模式落后,规模效益、抗风险能力弱,附加值低,一直制约着我省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尽快适应生猪养殖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我省养殖业的传统优势,我们经过市场调研、论证,拟投资兴建无公害优质生产养殖基地。

本项目立足新都市及周边广大农村丰富的土地、劳动力和饲料资源,在现代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技术条件下,引导农民走出传统养殖圈子,进行养殖业的“三元”结构调整,进行“粮、经、饲”种植养殖模式,发展养猪业。 1.2项目计划

三年内在新都区建成年出栏万头生猪规模养殖示范场,以引导商品猪生产向优质养殖、规模养殖方向发展,使我区的肉食品能够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并逐步树立我们自己的品牌。

1 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2.1资源条件

新都区位于成都市北部,主要为平原地貌,平均海拔490米,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相对湿度81.5%,气候湿润,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水源丰富,水质好,是适宜家禽家畜生长的好地方。 2.2饲料来源

在农村耕地实施优质牧草种植,牧草可考虑使用串叶松香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优质草种,为饲养提供可靠条件。 2.3劳动力条件

对于农村剩下的大批劳动力,他们对养猪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只要引进先进的喂养方法,进行简单培训,即可适应。 2.4交通条件

新都区位于成都市北部,距成都市区16km,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只要养猪成功,生猪运销全国各地都极为方便。3.项目建设内容与实施规划

3.1项目建设原则

3.1.1坚持面向现未来,面向现代农业,高起点原则。

3.1.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饲养适销对路的三元杂种猪,保证销售,;加工、饲养协调一致的原则;

3.1.3坚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搞绿色、无公害、高品质的商品猪生产的原则;

2 3.1.4坚持多方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3.1.5坚持环境保护原则:基地养殖场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环境污染。

3.2项目建设内容:成立无公害生猪养殖公司,公司自建1个规模养殖基地,拉动周边农村养殖户发展,使逐渐形成集饲养、饲料加工、环境保护、生猪繁殖多功能为一体的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

3.3项目实施规划:本项目的实施年限为三年,2008年开始,2010年结束。

2008年,公司自建一个示范场,二元能繁母猪存栏150头,出栏商品猪3750头;

2009年,扩建示范场,二元能繁母猪存栏300头,出栏三元商品猪7000余头;

2010年,扩建示范场和扶持10个示范户,二元能繁母猪存栏600头,年底出栏三元商品猪万头以上。

4.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详见投资预测表)。主要资金由企业自筹,中央、地方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

5.市场情况

猪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肉食品,市场需求大。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我国生猪生产发展较快,纵观整个生猪消费市场,那些无公害的,瘦肉率高,品质好的猪市场十分紧俏,出现供不应求

3 的局面。目前以饲养三元杂交猪为代表的生猪饲养已成为生猪生产的亮点。该项目将按“基地+养户”的方式运作,按合同生产,市场较为稳定。

6.投资效益分析

6.1社会效益分析:养猪基地建设能安置20多人,使他们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奔上小康生活,充分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农民的关怀,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养猪基地每年可生产数万立方米沼气,可用于居民生产生活。

6.2经济效益分析:

6.2.1成本:以年出栏10000头商品猪,共需引进纯种种公猪8头,纯种及二元母猪600头,每头平均体重100kg,价格按2008年市场价格13元/kg计。

饲料消耗费用,608头×800元/头+10000头×400元/头 =448.64万元

因饲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所以总成本约650万。 合计:约650万元。

6.2.2销售收入:(13元/公斤) 商品猪:10000头×100公斤/头×13元/公斤=1300万元;

6.2.3获利:销售收入-成本=1300-650=650万元。

7. 风险防范

7.1市场风险。加强公司+养殖户合同管理,严格制定价格、数量、质量标准,确保全部回收。

4 7.2价格风险。由于价格变动频繁,养猪的收益波动大, 短期内风险较大。因此养殖要有五年以上的规划,研究降低饲养成本的方法,开发廉价饲料,例如:种植猪草。同时,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强管理等途径。

7.3病疫风险。 接受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生疫情,争取国家补助;加强养猪保险意识,与保险公司合作,争取有效的化解风险的办法。

8.环境治理

拟新建大型沼气工程,采用“养猪—→猪粪—→沼气池 —→沼气—→取暖、做饭、发电—→废渣—→种菜、种草——养猪”的循环经济模式。小区外侧种值20米宽杨树,柳树,内侧进行种树,种草绿化。养殖场远离居民区,自成体系,经过科学设计和建设,无环境污染且有利于整个乡镇的生态环境整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9.结论

9.1项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好。

9.2符合现行国家政策政策要求。

5

附:投资预测表:

1.基本数据

1.1年出栏10000头商品猪,共需引进纯种种公猪8头,纯种及二元母猪600头

1.2正常生产所需全部人员:

配种员1人,种猪饲养员2人,分娩接产技术员2人,产床饲养员2人,保育饲养员2人,生长育肥饲养员6人,场长1人,防疫、治疗技术员2人,饲料加工2人,统计保管员1人,会计1人,门卫兼杂工1人 2.固定资产投入

2.1猪舍建筑(最低建筑面积:7504.74平方米,建筑款(工料合计)按需300元/平方米,共计:225.14万元。

2.1.1配种空怀舍(内饲养种公猪、选定后备母猪、断乳空怀母猪、待配母猪)1栋,建筑面积:452.4平方米。

2.1.2妊娠舍(内饲养妊娠期母猪)1栋,建筑面积:1099平方米2.1.3分娩哺乳舍(内饲养待产母猪、哺乳母猪、哺乳小猪)1栋,建筑面积:1058.4平方米

2.1.4保育舍(内饲养断乳小猪)1栋(或2栋),建筑面积:1016.39平方米(或1096.2平方米)

2.1.5生长育肥舍(内饲养生长育肥期猪群)3栋(6栋),建筑面 6 积:3878.55平方米(或3993.3平方米)。 2.2设备投入:175.7万元

投入设备含:限位栏、分娩床、保育床、生长猪水泥制双面4孔自动料槽、妊娠栏及生长猪栏内铸铁漏粪板、饮水及排污设施、配种用设备、消毒设备、医用器械类、猪舍取暖及降温设备、电力设施、饲料加工及运输设备、职工宿舍、办公楼、生活设施类等。 2.3沼气工程 该工程建设用地2150 m2,新建集水池100m

3、厌氧消化器600m

3、贮液池3000m3和干化场20m2,新建净化车间20 m

2、操作间20 m

2、锅炉房25 m

2、有机肥车间600 m

2、贮气柜100 m3,200户集中供气设施以及相应的配套工程;项目总投资322.24万元,建设投资313.08万元占投资97.13%;流动资金9.26万元,占投资2.87%。其313.08万项目建设投资主要资金来源有:中央财政拨款18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90万元、自筹资金43.08万元。 3.流动资金投入:399.5万元 3.1引种款:104.75万元

3.2饲料消耗(从引种至第一批商品猪出栏期内消耗饲料款):210万元

3.3生产及生活费用(至第一批商品猪出栏期内员工工资、食宿费用、办公费用、电费、设备维修、防疫保健药物、消毒费用等)约:85万元

合计:1122.58万

第五篇: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环境与工艺

猪场生产区应建在管理区的上风或侧风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建在生产区的下风或侧风处,场区净道 与污道要分开,要实施“单元式”或“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猪舍要冬季保暖,夏季隔热,通风良好,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渗漏,溢流,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二、引种

应从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16567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猪应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三、饲养条件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5032的要求。在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应配置不同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不低于GB8471要求,禁用高铜、高锌口粮。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兴奋剂、镇定剂、激素类。使用含在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应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不使用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饮水—应保持充足的饮水,水质符合NY5027的要求。 免疫—猪群免疫应符合免疫要求。免疫用具应在免疫前后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

兽药使用—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疾病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使用要符合NY5030的要求;育肥后期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应严格执行停药期。种猪必须用药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淘汰猪出售。

四、卫生消毒 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030的规定。

消毒方法—包括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熏蒸消毒、紫外线水表、喷撒消毒。

消毒制度①环境消毒:每2—3周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大门口、猪舍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②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走。③猪舍消毒: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用喷雾消毒。④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针管等进行消毒。⑤带猪消毒:可用0.1%新清尔灭,0.3%过氧乙酸。

五、饲养管理

人员—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不得从事养猪工作,场内兽区不准对外治疗,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饲喂—饲料每次添加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养污染腐烂,转群时要体重大小强弱分群,饲养密度要适宜。每天打扫猪舍卫生,观察猪群健康状态。

六、病死猪处理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按GB16548进行处理;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诊冶。

七、废弃物处理

猪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粪便经堆积发酵后作农业用肥,污水经发酵沉淀后方可作液体肥使用。

八、资料记录

认真做好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日常生产记录。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饲料要有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记录;兽医人员要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各项记录最少保存2年。

九、监测

随时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和畜牧兽区行为执法单位对有关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督检查;生猪出栏前经兽医卫生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出具检疫证明的方可上市屠宰。

上一篇: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探析下一篇: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