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幼儿形态、机能及皮下脂肪初步调查与研究

2022-09-10

儿童期肥胖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肥胖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迅速上升趋势。根据WHO报告, 目前全球儿童超重率接近10%, 肥胖率为2%~3%;欧美发达国家儿童超重率高达20%~30%, 肥胖率为5%~15%。近15年间, 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群中儿童青少年总超重率和肥胖率从10.4%上升到29.3%, 增长了2倍, 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率从13.0增长至21.7%, 增加不足1倍。

肥胖是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 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成储存, 脂肪的聚集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肥胖与超重不是一回事,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组织的增加, 而超重是指体重相对于身高的增加或超过了某些标准和参照值。肥胖是一种多因素造成的疾病, 并影响个体的健康, 造成许多不良社会后果。

近年来, 我国儿童少年肥胖的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儿童肥胖不仅影响生长发育, 又能降低学习、生活能力, 尤其可延续至成人, 肥胖对成年人往往有不良合并症, 对机体健康形成极大危险。因肥胖与局部缺血缺氧性脑病、心脏病、心肌梗塞、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及糖尿病等均有密切关系。我们通过对我市部分肥胖儿童的调查, 就其形态、机能、皮下脂肪厚度的状态做进一步探讨。以期在防治对策方面能提供基础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2009年5~7月, 本市4所幼儿园, 3至6岁健康男女幼儿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肥胖幼儿的判定以吉林省防控中心少儿研究所提供的少儿身高标准体重表为依据。

采用公式肥胖度=实测体重—身高标准体重×100%

身高标准体重

凡超过身高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 超过30%~50%的为中度肥胖, 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选用同年龄 (相差2~3个月) , 同性别, 用身高 (相差1~2cm) 的正常体重的幼儿做为对照。

2 检查内容与器械

目测肥胖与正常幼儿正侧面体型, 有否胸腹, 臀部隆突, 有否肘外翻, 膝外翻及髋外翻等异常。

形态指标测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胸部左右径与前后径, 机能指标测血压, 均按1979年16省市儿童青少年形态机能及素质调查测试方法规定执行。

营养指标测皮下脂肪厚度, 测量身体三头肌、肩胛下角、颊部、腰、骼前上嵴及大腿等部位。

3 结果

在测试的507例幼儿中符合肥胖标准定为肥胖幼儿为16例, 9男7女, 均为肥胖体型, 轻度9例, 中度5例, 重度2例, 目测16例肥胖儿正侧面部外形未见异常, 而胸腹及臀部均有不同程度隆突体态, 特别表现于腹部最多, 16例肥胖幼儿形态机能皮下脂肪厚度比较除颊部皮脂肪厚度女较易厚外、身高、体重胸围及胸部左右径前后径等男孩均较女孩明显。

4 讨论

肥胖幼儿体型与正常幼儿明显不同, 突出表现在胸腹与臀部存在不同程度隆突, 重度肥胖幼儿其隆突更为明显, 是否将三部隆突做为肥胖与正常儿童少年的区别有需今后继续做科学地观察。肥胖由于体重明显增加, 加重对机体的负荷, 不仅易患扁平足、关节炎, 而且往往易形成肘、膝、髋关节外翻, 本次调查未见有异常, 可能幼儿肥胖对机体所产生的负荷时间尚短, 未达到某年龄段, 否则也将会出现, 应予注意。身高肥胖幼儿与正常幼儿无显著差异, 这可能是与青春期前或学龄前幼儿尚无明显内分泌变化有关, 调查发现肥胖儿大都爱活动, 但活动时间不长就会出现气短, 可能肥胖幼儿胸腹部脂肪贮积较多, 易因膈肌上升而影响心肺的正常功能, 特别对极度肥胖儿童, 由于血液循环系统等功能发生障碍, 往往易发生心力衰竭或通气不足呼吸增快, 最后可导致呼吸衰竭, 心功能不全等表现, 最后危害生命。由于肥胖在幼儿时期血压均可正常, 但成长为成人后血压升高明显表露出来, 因此提示肥胖与高血压动脉硬化之间有密切关系, 必须减少肥胖儿体重清除其危害因素, 应对肥胖儿采取预防治疗措施, 原则是限制过度饮食与营养, 并要持之以恒的加强活动, 最终才能消耗掉多余的脂肪, 减少体重、减少疾病、保持健康。

摘要:肥胖是全身脂肪组织增长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在儿童表现为储存于机体的脂肪量明显超过同龄儿童的正常量。肥胖在发达国家较流行, 已成为常见的普遍现象。

关键词:肥胖幼儿,形态,机能,皮下脂肪,调查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丁宗一.中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防治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9) .

[2] 何玉秀, 陈玉娟, 张海峰.焦广发耐力游泳训练大鼠停训后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变化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 2008 (4) .

[3] 陈国柱.ATRA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的影响[J].2005.

[4] 唐志刚, 黄明学.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 (21) .

[5] 静进, 杨斌让.儿童保健医学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 (6) .

[6] 罗小平, 王慕逖.小儿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诊断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 (6) .

[7] 徐勇, 谭琪.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3:166~167.

[8] 丁宗一.儿童单肥胖症诊断方法学[J].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 (4) :246~248.

[9] 李辉.小儿肥胖[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 19 (3) :129~130.

[10] 蒋竟雄.小儿单纯肥胖症的防治, 2004, 19 (3) :147~149.

上一篇:教师在新课改下如何实现自己角色的转变下一篇:浅论高职课堂教学应用情景下网络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