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港村环保意识及环保状况调查与研究

2024-05-01

市---港村环保意识及环保状况调查与研究(精选7篇)

篇1:市---港村环保意识及环保状况调查与研究

**市***村环保意识及环保状况调查与研究

自实行了十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国民经济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亦不断提高,这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之无愧的得益于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论断。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可持续社会的今天,环境保护成为尤为关键的课题。

近几年,**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城市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环境与生态的恶化已严重影响到村民生产、生活。暑假期间,我通过问卷抽样调查、个人及乡镇企业实地走访等实践形式来了解我乡镇居民及企业环保意识及环保状况,结果表明,乡镇企业对农村资源利用在强度不断扩大,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的不达标排放、农业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及秸秆的焚烧等诸多问题的污染还有居民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污染等影响村民饮食安全、身心健康,这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居民环保意识在逐步提升,但亟待进一步增强。因此,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以下是我在实践调查中获取的信息及分析:

一、***村环境现状

“十五”计划以来,**市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以及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的工作,作为市级以下的一大农村之一——***村也为此做出了环境整治大行动,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观,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为:一是局部地区工业企业超标排放造成水、气环境质量问题突出;二是农村中面源污染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土壤理化性态变差,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高残毒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带来的污染。农业是农村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在大量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其用大量农药化肥进行病、虫、草的防治。据问卷调查分析,一户普通家庭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每年一亩地大约要用到250-300 1

公斤化肥,化肥农药施用后渗透到土壤、河流,造成污染。而另一部分化肥大量排入河中,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河道内野茭白、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疯长,部分河段发黑发臭。据对拟建和在建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121个土样进行检测,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中镉和滴滴涕有超标情况,镉指标有1.65%个样品超标,滴滴涕有2.48%个样品超标,其次是膜过量使用形成的白色污染。***大部分村民都利用搭建大棚种植反季蔬菜。据统计,每年***村塑料膜使用量为325吨。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由于难以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很大。最后是秸秆季节性焚烧造成的空气和水体污染。随着农村人口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秸秆70%以上已弃之不用,或一烧了之,或抛弃于河湖沟渠、道路两侧,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秸秆焚烧还严重影响交通、输电线路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大公害。

(2)农村生活污染严重。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逐渐增多。由于广大农村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大量的生活垃圾散落在沟河、农田,不仅影响了村容,而且对农村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畜禽养殖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没有用时到位,致使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活环境。

二、***村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对应的整治对策

根据调查,空气、水体等环境的污染原因有许多原因造成,但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

(1)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村干部不够重视。这个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村领导干部没有加大力度去宣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村民的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总体不强。另一方面,村领导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完成上级所下达的指标而忽视了对环境的整治。据走访了解反映,***化工厂经常向大气排放废气,一股股化学气体飘向村民家中,村民不得不门窗紧闭,严重影响村民的健康和生活。

对此,村委应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的意义,用典型案例说明污染的危害。普及教育环境安全卫生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引导干部群众转变生产方式,不因眼前利益而置长远利益而不顾,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村民应认真学习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在生活和农业生产的点滴中进行自我约束,尽量身体力行的对环境少造成污染和破坏。村领导干部还必须加强对工厂超标排放的干预,定期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检测排放的“三废”指标,确保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

(2)农民落后的生产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生产技术至今仍旧落后,农民养成了许多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如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地乱扔;油菜秸秆一烧了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对此,应控制和消减使用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鼓励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推广施用微生物肥料,减轻农业生产的污染;设置垃圾箱或垃圾投放点,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定期收集、集中清运至乡镇垃圾填埋场或填埋塘进行集中处理;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划定并逐步扩大秸秆禁烧区,积极组织秸秆转化还田。在农业生产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实现污染物的最少化、无害化、资源化。

(3)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中国大部分还是农村地区,下放的环保资金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不够壮大,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投入不足已严重制约到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保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有效而科学的手段去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此,一、可以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向上级报告,筹措资金,加强建设公共设施。

二、政府要制订相关政策和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资金,建立专项工作考核制度,对成效明显的可以实施“以奖代补”政策。三是城乡建设部门在审批农民建房图纸时,要严把生活污水处理关,要有相应的水的多次循环利用的净水装置,减轻生活污水对河流的污染。

(4)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不到位。在生产和建设中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因素。近年来,乡镇扩大招商引资,工厂企业如雨后春笋,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此,要合理规划村镇建设和产业布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统筹考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按照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理念,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区、规模养殖小区和保护小区,为各业持续发展提供空间。对***村的畜牧和养殖业来说,一方面,沼气工程可以考虑来解决畜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能源问题。通过发展畜禽养殖+沼气+作物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减少对西气东输的依赖,又能发展绿色能源经济,这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另一方面,必须合理区划,对于人口集聚地重点规划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尽可能利用最少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好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看,***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环境质量依然不容乐观,点面源污染共存,生活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一些环境问题已经危害到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回归我们清新良好的生活环境,优化农村经济增长,提高海门的整体形象。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遵循“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创新机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基本原则,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并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使之向良好循环的方向发展,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生态功能更加健康,促进青龙村经济发展,为践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构建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村而努力奋斗。

篇2:市---港村环保意识及环保状况调查与研究

一、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我国农村的环境状况,调查研究自己的生活环境,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读人类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环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引发自己关注环境、研究环境,并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与此同时,以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周边的人,让他们也逐渐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关于“人与自然、社会”的生态意识与价值观念。

三、实践内容:

1、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一)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

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占用耕地的限额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和废弃地复垦奖励制度等,基本上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歪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去。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由于开发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耕地中的13.3%属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9100 1

万公顷。至今村民保护耕地的意识还很淡薄,甚至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有些人未经允许在自己的田地里盖屋造房,在他们的意识里认为这是他自己的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在提高人们保护耕地的意识的同时,我们还要让他们了解关于土地的一些常识。

(二)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水环境污染问题通常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以及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河流、湖泊、水库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些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这种污染的地域特点实际上正好与我国农村的情况对应。

目前在农村环境污染总体上可包括:外部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和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的影响。

农村环境污染的外部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垃圾等污染。近些年来,这些污染问题突出。数据表明:全国七大水系1/3以上的河段达不到使用功能要求,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大部分湖泊富营养化突出,近岸海域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00万公顷,其中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公顷;耕地质量下降,发生盐渍化的耕地超过 800万公顷。监测数据显示,占全国淡水天然鱼捕捞产量 90%左右的七大水系中,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的河段总量达5000公里。

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在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农业自身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目前,(1)、化肥、农药的滥用。化肥年使用量多达4124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 400公斤/公顷,远远地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 40%左右,加剧了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全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除 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

2933.3万公顷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2)、农业生产残留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每当收获季节过后,村民们便开始焚烧秸秆,到了傍晚,便是漫天的烟雾,此外还用禽畜的粪便作为肥料,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空气的质量。

2、村民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为了进一步了解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我走访了附近的居民,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人们的环保意识还很淡薄,人们还是有种自私自利的心理,有种小农民的形象。为了改善环境,政府拨款在公路两旁种植绿色植物,但是却被村民们卖了或者被损坏,在问他们原因时,多数人会说长这有什么用呢,还不如让我长点庄稼什么的,多数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原因等的影响,环保意识及其淡薄,只图一己之私。

四、实践结果:

针对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农村人口又迅速增加这一现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改善农村环境首先要重视科学决策的研究,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管理,多发展一些因地制宜的工程,少发展或不发展有污染的工厂。逐步增加有机肥还天的数量,发展沼气、小水电等,还要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能源。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损害。

其次,政府要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不再局限于口头上的号召,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要给予一定的惩罚,让村民们真正重视起来。同时政府也要加快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他们就不会一味的追求物质生活,会注意到周边的生活环境,提高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

最后要加强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村委员会可以经常将村民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通过对我国目前严峻的环境状况以及环境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的介绍,逐步提高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村干部

3更应该以身作则,做好带头作用,带领村民们将环境管理的更好。

五、结语: 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这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的环境形势决定的。过去的一些教训告诫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经济的发展只是暂时的,若干年以后将会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践已充分证明,没有一个可供持续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也就没有广大农民真正的小康生活。

篇3:市---港村环保意识及环保状况调查与研究

(一) 相关概念

“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环境本身及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基本认知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倾向, 主要由环境认知、环保观念、环保倾向三部分构成。[1]

“环保行为”主要指各个行为主体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问题治理的行为和做法, 既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环保的好习惯, 杜绝浪费, 减少污染, 也包括主动开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活动并带动其他人参与, 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所谓“环保传播”, 概念来源于美国, 由人们从传播学、新闻学的角度关注环境问题开始发源。2010年, 环境传播学者兼环保专家罗伯特·考克斯 (Cox, 2010) 将环境传播界定为:“是我们理解环境本身以及理解我们与自然世界之关系的, 一种实用 (Pragmatic Vehicle) 和建构的手段 (Constitutive Vehicle) 。通过这样一种符号方法和手段, 我们用它来建构环境问题及协商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不同反应。”[2]

(二) 调查简介

为了解湘江流域环保传播的情况,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形式, 选取了湖南省湘江流域长沙市、株洲市两个代表城市的三个区、镇进行了调查, 分别是长沙市岳麓区、株洲市石峰区以及株洲市马家河镇。其中, 长沙市岳麓区位于湘江中下游, 区内工业发展情况一般, 对于了解城市地区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行为及环境传播现状较为有利;株洲市石峰区位于湘江中游, 是株洲的重要老工业区, 区内厂矿林立, 工业污染较为严重, 便于了解城市地区厂矿工人的环保意识、行为及环境传播现状;株洲市马家河镇是2006年湖南“镉污染致村民死亡事件”和2009年“镉大米事件”的事发地, 是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 是了解农村地区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行为及环境传播现状的代表地。

调查过程中, 共发放问卷360份, 每地120份, 并由调查者指导填卷, 最终回收、筛选出有效问卷300份。问卷里, 通过询问具体问题并定量分析了解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调查对象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现状

调查问卷中, 设置了一些常识性问题来了解被调查者的环保意识情况, 结果显示, 38.33%的人不知道或者不觉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9%的人不了解“节能减排”的主要内涵, 91.5%的人不知道3月9日是“全国保护母亲河日”。对于“您认为环境保护跟你有关系吗”的问题, 26%的被调查者认为“关系密切”, 29.3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点关系”, 44.67%的人认为“没什么关系”。对于“您家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的问题, 13%的被调查者表示是“直接倒河里”, 36%的被调查者表示是“环卫工人收集”, 27%的人表示是“焚烧”, 24%的人表示是“堆肥”。这一方面说明被调查地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不够, 力度不足;另一方面更显示出一些普通民众环保意识淡薄, 环保知识缺乏。

对于问卷中“您是否参加过湘江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或者组织”, 19.5%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过”, 72%的被调查者表示“没参加过”。对于“如果给您提供参与湘江环境保护活动的机会, 您是否会愿意参加”的问题, 54%的被调查者表示“是”, 2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是”, 2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确定”。对于“当你发现破坏环境保护的行为时, 你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的问题, 18%的被调查者选择“积极制止”, 37%的被调查者选择“观望”, 4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知道不对, 但不敢管”, 此外还有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无所谓”。这反映出:其一, 大部分民众环保行为比较少, 对环保做出的贡献较少。其二, 被调查民众对于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性不强, 特别是参与主动性不足。其三, 遇到破坏环境保护的行为, 大部分民众不愿管或者不敢管, 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不强。

(二) 调查对象接受环保传播的主要途径、媒介现状

当被问及“您主要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环保政策和知识” (多选) , 9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 77.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政府的宣传活动和相关通知公告”, 52.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基层干部走访”, 42.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家人及朋友的宣传”, 此外19.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当前普通民众获得环保政策和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各种媒体、政府的宣传与公告、干部的走访和传播、家人朋友的影响、其他, 其中主要是受到媒体宣传和政府活动的影响。具体如下:

当被问及“您最希望通过哪种媒介接受环保宣传” (多选) , 93.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口头传播”, 91.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电视”, 89.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电视电脑和手机网络”, 51.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报纸杂志”, 4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书籍”, 35.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广播”, 此外25.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公交地铁”。由此可见当前普通民众最能接受的环保传播媒介依次是:口头、电视、手机和互联网、报纸杂志、书籍、广播、公交地铁, 其中手机和互联网是仅次于口头传播和电视传播的重要途径。具体如下:

(三) 环境传播的民众接受度及其受影响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在看到一些宣传环保的内容时, 55.67%的被调查者“有充足空闲才会看完”, 21%的被调查者“会认真看完”, 10.67%的被调查者“马上跳过”, 12.67%的被调查者选择“其他”。可见当前普通民众对于环境传播的接受情况还不太理想。具体如下:

对于“您认为当前各种媒介上有关环保保护内容效果怎么样”这个问题, 45.67%的被调查者认为“效果一般”, 41.33%的被调查者认为“挺吸引人, 内容充实”, 9.67%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死板, 效果很差”, 3.33%的被调查者选择“不确定”。由此, 对于目前所接收到的一些宣传环境保护的内容, 还有较多民众认为效果不明显, 环保传播的水平和效果有待改进。如下:

在被问到“您希望接触到什么样形式的环境保护教育” (多选) 时, 92.67%的被调查者选择“先进人物的带头和先进事迹和引领”, 66.33%的被调查者选择“多媒体和三维动画形式”, 63%的被调查者选择“平面媒体的形式”, 48.67%的被调查者选择“实物演示的形式”, 7%的被调查者选择“其他”。结果显示, 人们最希望有其他先进人物带头或做出环境保护的事迹。其次, 希望看到获得立体有趣的动画和多媒体宣传。再次, 是平面媒体的宣传和与手机、电脑等机器互动的形式。

三、讨论与对策

(一) 结论及分析

由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目前, 湖南省湘江流域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还不强, 掌握的环保技巧比较少, 大部分民众的环保行为也比较少, 一部分人虽然能够分辨环保行为和不环保行为, 但是很少去管。在环保传播方面, 媒体传播接受度更高, 其中最主要是口头传播和电视传播。其次, 手机和互联网, 在传播形式方面, 更期待比较活泼、生动的形式, 而不是死板的内容。

当前, 湘江流域环境传播面临几个主要“瓶颈”:一是社会普遍缺少环境传播意识, 人们普遍不太参与环境传播, 造成环保宣传走不出媒体, 走不出政府大楼。二是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 从事环境传播的专业机构都不多, 环保传播力量不足。三是环保传播的形式很单一, 主要老套的形式, 缺乏真正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传播内容, 不能广泛适应各个层级受众的需要。

(二) 提升对策

水位下降, 生态破坏, 事故频发……湘江污染已经严重破坏了两岸的生态平衡, 阻碍了湖南“两型”社会建设, 直接危害了两岸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这“不但是湘江之痛, 更严重影响着整个湖南的整体形象”。[3]在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科学治理湘江, 妥善处理因湘江污染产生的社会、环境、经济、伦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根据以上调查结论和分析, 要进一步加强环保传播, 提高水平, 增强效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创新环保传播方式, 形成立体交叉传播模式。当前环保传播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的方式, 虽然其有特有优势,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 环保传播主要是“点”对“面”的链式传播, 信息流动单向, 传统内容死板, 且多是“说教式”的方式, 其效果有限。在这方面, 网络传播具有极大优势。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 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5.57亿。[4]说明了互联网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媒体具有巨大覆盖面。对于环境传播来说, 利用新媒体也很重要:一是门户式传播, 即通过专业类的环境网站传播和移动APP, 可以采取建网站和客户端、开设专题的方式, 传播海量的环保知识和信息。二是搜索式传播, 即网友在论坛、贴吧等地对环境事件、环境知识的自发性互动传播, 这种传播是发挥网民积极性, 壮大网络环保传播的重要方式。三是聚众式传播, 即利用微信、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络进行, 依托网民社会关系网扩散的整合性传播。利用新媒体进行环保传播, 要注意充分利用网络和移动媒体的特性, 通过游戏、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 要树立平等对话的意识, 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充分调动人们的参与积极性;传播的内容要更加亲近自然, 引发人们的共鸣。

第二, 整合环保传播力量, 实现环保传播常态化。在信息时代, 要快速、全面、广泛地传播环保知识、环保技术, 单靠某一个群体的努力是不够的, 要整合全社会的力量。一方面, 要发挥政府、媒体、企业、高校、NGO组织和个人等多主体的积极性, 使从事环保传播的人们拧成一股绳, 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发出更大的声响, 引起更多的关注, 吸引更多人参与, 继而使环保传播成为一种潮流, 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选择;另一方面, 要改变长期以来“活动式”、“突击式”的环保传播方式, 使环保传播形成常态化的机制, 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着手, 增强传播效果。例如, 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重要的环境节日期间, 或在颁布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前后, 抑或环境事件发生后进行传播, 环境传播中, 既借助纸质宣传材料、宣传车、宣传讲座等, 也通过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固定垃圾回收站设置等, 使环保“常驻”民间、走近大众, 助推“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摘要:基于了解湖南省湘江流域两岸民众的环保意识、行为现状以及对环保传播的接受程度的目的, 对长沙市、株洲市的三个区、镇的部分民众进行了实地调查后发现:湖南省湘江流域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还不强, 环保知识不够, 大部分民众环保行为也较少;目前, 湘江流域环保传播的民众接受情况还不理想, 在各类传播途径中, 口头传播和电视传播更易被接受。其次, 手机和互联网;在传播形式方面, 大众更期待活泼、生动的形式。要促进湘江环保传播, 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创新环保传播方式, 形成立体交叉传播模式。二是整合环保传播力量, 实现环保传播常态化。

关键词:湘江流域,环保传播,民众接受,问卷调查,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姚琳.影响铁路建设者环境保护行为的因素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 2011.

[2]Cox, Robert.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Sphere[M].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010.

[3]刘言.湘江之痛倒逼湖南发展转型[EB/OL].华声在线, http://opinion.voc.com.cn/article/201501/201501271033297264.html.

篇4:市---港村环保意识及环保状况调查与研究

蓝天,碧海,青山,白石,连绵起伏的海岸,潮起潮落的潮汐……大连的旖旎风光和时尚浪漫我们时刻陶醉其中,为了更多地了解广大市民心中的大连,更好地建设和谐富庶文明美丽大连,特进行此次调查问卷,谢谢您的参与!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绿色青春”实践团队

1、您的年龄是

A、20岁及以下B、21-35C、36-50D、50以上

2、您所在的行业或职业是

A、学生B、工人C、个体商人D、企业员工E、自由职业者

3、您了解大连近几年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吗?

A、非常了解B、大概了解C、不了解

4、您对大连周边的海域环境是否满意?

A、满意B、不太满意C、不满意

5、您认为大连市的环境状况与前几年相比如何?

A、没有变化B、有些好转C、有些恶化D、明显恶化

6、对于大连之前的雾霾、扬沙天气,您觉得是如何引起的?(多选)

A、私家车的大量增多B、随意燃放烟花爆竹C、城市绿化面积较少

D、工业化快速的发展E、受其他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F、不太清楚

7、您认为大连环境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多选)

A、工厂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B、施工工地的扬尘C、汽车尾气排放

D、绿色植被的破坏E、乱扔生活垃圾杂物F、海水污染

8、您认为怎样可以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多选)

A、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自觉维护B、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行动防治

C、加大污染的经济处罚力度D、制定专门的法律来治理污染

9、您对政府相关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很不满意

10、您平时会随便丢弃垃圾杂物吗?

A、会B、偶尔会C、不会

11、您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件很紧迫的事吗?

A、不是B、很紧迫,但那是国家的事C、很紧迫,要从现在、从个人做起

12、当您发现破坏环境的现象时,您的态度是

A、积极制止B、观望C、举报D、无所谓

13、如果某志愿团体组织一次环境保护活动,当条件允许时您是否愿意参加?

篇5:市---港村环保意识及环保状况调查与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多种调研方法,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保证本研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次调查课题组成员在活动期间,深入宁波市白云庄社区进行横幅签名的环保宣传活动,就宁波地区的各大洗车服务业作实践挂职锻炼,实地参与了解洗车行业的用水情况及未来改进的前景认识。同时在宁波市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3份,有效回收率为98.6%。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 对各个年龄的阶段都涉及到,为制定科学的应对政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本调查的特点是:本次调查对象遍及范围广,波市洗车行业出发,反映洗车行业的发展情况及趋势。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 数据收集被涉及对象。

本次调查中,我们奔赴宁波各地的洗车点了解了现在洗车行业的用水情况,进行挂职实践调查(例如:赛润汽车)。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天气对于一个洗车行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2. 问卷调查被涉及对象。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老师,有各个阶段的学生,有上班族,有家庭主妇,更有退休在家的老人,有调查人员涉及范围可以看出,对于节水是每个人的职责。

二、当前洗车行业的问题及趋势发展

(一)发展汽车服务业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在2003年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400万辆,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已突破了1000万辆。根据市场预测,2005年中国轿车总拥有量将达到889万辆,2010年达到2208万辆,将越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汽车消费国。随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汽车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日益扩大。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规模达1~1.5亿万元庞大的汽车服务市场。

根据国外资料,世界发达国家汽车服务业的贡献大约是汽车制造业的4倍,利润则占到整个汽车产业的50%到60%,汽车服务业是一块利润丰厚的大蛋糕,相对比整车厂利润的逐步下滑,汽车服务业有着广阔的赢利空间。

根据上汽集团研究数据: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工业2015年总值预测为14620亿人民币,其中整车厂占63%,批发占5%,储运占1%,零售占7%,旧车销售占4%,零件占3%,大修占5%,快修占3%,租赁占5%,融资占4%。汽车服务业合计约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3强,约有5400亿元的市场规模,汽车服务业的成长性良好。

(二)宁波市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宁波市区的街头巷尾,遍布着大大小小几十家汽车装饰美容、养护洗车等店铺。在整个宁波地区遍布着将近500多家洗车店,为此我们还特意走访了赛润汽车服务点、爱车一族等洗车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 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

我市众多洗车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证无照经营,还有一小部分是打‘擦边球’,注册登记的营业范围是汽车美容,同时又经营洗车业务;也有一部分领取了工商执照,但环保设施、污水纳管也未能完全到位。洗车业在工商注册前一般要经城市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的许可,但由于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和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强,不少不符合规划要求、没有环保设施、设备简陋的洗车店没有通过相关审查,便开始经营洗车。因此,如对上述情况不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措施,势必造成行业不规范、市场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

2. 占道经营,影响市容。

在这些店面中,占道经营现象较为普遍。条件好些的在室内洗车,条件差的直接在人行道甚至非机动车道洗车,污水四溢横流,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由于人行道被占用,行人不得不走上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绕行,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给交通安全留下了隐患。

3. 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费水资源严重。

据了解,我国水资源居世界149个国家的110位,人均水资源2273立方米,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目前,我国已经有400多个城市缺水,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

尤其是地处西部地区的陕西的情况更为严峻, 据陕西省水利厅水资源科技处副处长肖宏武介绍, 陕西人均水资源量1290立方米, 为全国水平的55%, 耕地亩均水资源量850立方米, 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6%。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微水(无水)洗车和蒸汽洗车每辆车耗水10升以下;循环水洗车只要补充少量的新水就能连续清洗车辆;电脑控制自动洗车每辆耗水要100-200升,但电脑控制自动洗车机器一般均配套循环用水设施,实际用水量不大;高压水枪冲洗机每辆耗水在20-60升,属于较节水的洗车方式;直接用水管冲洗车辆的耗水量较大,约80-100升。而我市不少洗车店的用水都直接与居民生活用水连接,大部分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极少数洗车店采用水管直接冲洗车辆,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按9万辆车做个计算:每月每车清洗4次,每次每辆清洗用水按平均40升计,每月全市约消耗城市居民用水(40公升×9万辆×4次)1440万升,每年需消耗1.73亿升,如果每个家庭每日按150公升用水计算,这样可供3200个家庭一年的用水。

4. 多数洗车店没有环保设施,污染环境。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洗车店应设在城市污水处理管网控制区域内,并设有隔油池、沉泥池,洗涤水要经过隔油池和沉泥池二级分隔沉淀处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道。但在洛阳路和弇山路附近的多个洗车店看到,洗车产生的污水未经过任何沉淀等措施,直接向下水道、河道或路面排放,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泥沙、油脂和化学清洗剂类污染物质。经监测,悬浮物一般为100-1000mg/L,石油类一般在100mg/L以上,含LAS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也在50-100mg/L的范围, 且水质呈碱性,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一倍甚至几倍以上。这样的废水排入下水道和水体,易造成泥沙淤积,堵塞下水道,加重水体污染,增加污水处理厂处理负担;废水流到道路上,不仅污染路面,长时间还会泡坏地砖和路面,晒干后扬起灰尘还污染空气,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

四、对宁波车行业规范整治的建议

为进一步了解宁波市洗车经营管理体制,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力争使全市洗车点的常态管理情况得到较大改观,规范机动车洗车行业秩序,创建规范和谐城市环境,为此,我们团队特意设计了问卷,针对我市洗车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对问卷的统计,总结概况了如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管理

长期以来对洗车业未进行统一管理,是造成目前管理混乱局面的原因之一。我市必须尽快出台洗车业管理规定,设置整治工作专门工作组,加强洗车企业的审批、发证、验收和监管工作。对无照无证、滥用水源、占道洗车、污染严重的洗车店,工商、交通、水务、环保、城管等相关部门应该联合整治,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的应予以取缔。

1. 成立专项小组,出台相关标准。

成立专项规范整治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全面、详细调查摸底,研究制定、出台针对我市洗车业的管理规定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尽快拟定清理整治公告,对规范整治的目的、意义和标准要求等进行广泛宣传,向全社会公开、公告。

2. 加强审批。

根据洗车行业设置标准的规定,严把洗车场设立的准入关,对不符合城市规划、不具备节水和污水处理措施、可能影响市容或存在扰民问题的拟建洗车场一律不予审批。城管、水务、环保等有关部门在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内把好关口,工商部门必须在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发给营业执照。如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洗车业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制度,项目的布局、选址必须符合环保要求,配套设置污水处理、隔声防噪等污染防治设施。项目必须经环保部门现场勘察,达到环保要求方可营业。

3. 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

各部门既要在工作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洗车场点的日常检查, 采取突击性检查和定期抽查等方法, 加大执法力度, 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同时又要相互配合, 联合执法, 专项工作组在这方面要起到统一调度, 统一协调的作用。在环保方面, 环境监察部门应将洗车业纳入日常环境监察范围, 对现有洗车业中不具备污染治理条件的, 限期停业或转产, 对具备治理条件的, 在规定期限内建成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达标排放。未能达标排放的一经发现责令停业整改, 并给予经济处罚。

(二)媒体传播

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各地区严重缺水的现状,从而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三)节水洗车方式

针对洗车行业用水现状,应加大对节水洗车技术、设施的推广。如闭路循环洗车方式,利用先进的污水循环净化系统将洗车污水经沉淀、除油、过滤和消毒等工序后进入清水箱重复利用,做到污水零排放,这种方式节水率高达80%。有水洗车已为大多数消费者接受,而蒸汽、微水、无水洗车还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据了解,采用微水洗车技术,清洗每台车只需0.4~2升水,且清洗、打蜡、抛光一次完成。在现阶段,对我市现有洗车场应强制性逐步进行节水、污水处理和水循环使用改造。鼓励洗车和污水处理设备的成套化和集成化,环保部门应对行业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展开调研、论证,确定成熟可行的治理工艺和厂家设备,试点后推广,对采用洗车新工艺和设备的场所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促使节水洗车向健康科学的轨道迈进。

(四)强化价格杠杆作用,实施阶梯水价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物价部门对水价改革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水价对洗车行业节约用水的推动作用。针对部分洗车店存在转供用水的现状,督促相关部门对这部分洗车店及时安装单独计量水表,严格执行高耗水行业用水价格,规定对洗车业实行用水定额和阶梯水价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通过利用价格杠杆作用,提高洗车店使用循环用水设施和低耗水洗车技术的自觉性,促进我市节水减排、环保洗车的进程,实现洗车用水环境的根本好转。

洗车行业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污染环境、浪费了水资源、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市貌的现象,希望通过整治规范以后的常态化管理,我市洗车行业能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摘要:汽车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则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随着汽车在城市的逐渐普及, 与之相关的汽车美容业、洗车业开始应运而生。作为一个需要大量用水的行业, 洗车业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苦恼, 在很多洗车点, 几乎凭一个报废的汽油桶、一把高压水枪和几块抹布就开始做起生意。正因为这样, 洗车业普遍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现象, 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一个重要的理念:节能节水, 绿色环保, 由此也引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此, 我们针对宁波地区, 对该地区的洗车行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 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洗车行业,宁波,汽车,节能节水

参考文献

[1]李涛, 张建丰等.西安市洗车用水调查与节水对策[J].人民黄河, 2010 (9) .

[2]杨睿.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大视野, 2008 (12) .

[3]崔福义, 唐利, 徐晶.洗车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 (9) .

篇6:市---港村环保意识及环保状况调查与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群众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1]。现如今,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高校管理者的关注。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2]。本项目旨在通过调查实践, 探索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在校环保意识的途径, 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校园环境保护, 培养可持续发展型人才。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长沙市高等院校统招的在校全日制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长沙市岳麓区、芙蓉区、望城区、天心区和开福区等10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期刊及对全国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检索, 检索到关于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相关论文及科研成果。并查阅环境工程学、环境科学、环境监测学等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和文献, 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2 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本课题遵循社会统计学问卷的原理和方法并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设计了单项和多项选择。调查问卷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大学生对环境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大学生环保意识水平;大学生环保行为习惯。问卷调查历时2个月。调查总计发放问卷1 200份, 回收1 130份, 有效问卷1 116份, 有效率为98.7%。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如表1。

2.2.3 实地访谈法

通过电话访谈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 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了解当前院校已经存在的有关校园环保的措施及规章制度, 以便进行后阶段研究。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6.0数据处理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率的比较进行卡方检验。

3 调查结果

近年来,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解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现状,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和归纳, 了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基本情况。

3.1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图1中, 66.31%的学生回答正确, 33.69%的学生回答错误。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发现, 大多数大学生对基本环保知识有较好的了解, 但仍有不少同学对此不甚了解, 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令人堪忧。

3.2 环境意识水平

图2中有68.10%的学生选择“很重要”, 24.37%的学生回答“比较重要”, 7.53%的学生觉得环境保护不重要或对此不关心。调查反映多数大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比较关心环境问题。但仍有少数的同学对此表示不关心, 认为环境保护不重要。

3.3 环保行为与习惯

图3中57.71%的学生回答“没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没有参加过环保社团或环保实践活动, 这反映出虽然有大部分大学生内心有着较强的环保意识, 但表现出思想与行为的不一致, 不愿意践行环保社会活动。图4中只有27.24%的同学做到了垃圾分类, 另外有55.20%的同学有时会垃圾分类, 还有17.56%的同学从不进行垃圾分类。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行为缺乏约束, 被调查学生在生活中环境保护的行为堪忧。

4 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策略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发现, 大多数大学生在对环境基础知识的了解, 以及自身的环保意识水平和环保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因素众多, 应正确规范和引导他们的环保行为, 具体有以下几点。

4.1 加强高等院校环保教育与环保宣传力度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相对贫乏, 使大学生环保行为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学校为主的正规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中之重。”[3]高等院校可以督促学生自我提升, 并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校园环保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开展相应的环保主题教育;通过网络舆论宣传, 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高校还可以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发挥大学生在践行环保方面的主动性, 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加大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使生态环保意识在民众思想意识中生根发芽。

4.2 大学生自身建设

作为一名大学生, 其内在的修养与外在形象是密切相关的。社会在人才的要求上强调责任感, 一方面, 长时间的学习让大学生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另一方面, 大学生行为却表现得相对滞后。种种原因说明: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加强环保道德修养。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任务, 当代大学生应担当起模范带头的作用。在生活中, 大学生应从小事做起, 倡导节约用水用电、文明绿色出行、拒绝白色污染等, 积极投身到文明环保的行动中来。

4.3 加强校园环保规范及科技文化活动建设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行为规范[4], 用制度约束不良行为, 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监察。除了制度建设, 校园环保文化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环境观念的形成也有着积极的影响。高校可以建立校内活动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发挥大学生在践行环保方面的主动性, 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在日常活动中, 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大学生环保社团应该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5]。学校可在校园内部成立一个致力于普及环保知识、推广环保意识的社团。引导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走向户外、走向社会, 吸引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提高大学生以及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 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能力和行为。

4.4 积极发挥社会环境的导向作用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行为之间存在脱节, 总体认知水平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引导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走向户外, 提升大学生的环保能力, 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能力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可以与所在社区及地方政府开展环境共建活动。整合社会各种资源, 与高校环保社团携手合作, 为高校活动开展提供场地。建立网络交流平台, 在网络上发放问卷、举行环保网页制作大赛等, 在网络上形成了一定的信息群落, 引导学生吸收先进的文化[6]。定期举办研讨会, 为高校环保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技术指导及相应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刘海燕, 李英华, 温钢.大学生校园“低碳生活”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4, 31 (4) :80~84.

[2]官怀.建设节约型社会呼唤下的节约型大学建设思考[J].教育探索, 2010 (1) .

[3]罗义蓝, 杨茂强, 吴潇, 等.贵州省大学生环保素养调查与评估[J].科技技术向导, 2014 (20) .

[4]陈七三.论新时期大学生环保意识及行为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 2014 (10) :77~80.

[5]李立坚, 周勇.低碳背景下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与发展趋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8) .

篇7:市---港村环保意识及环保状况调查与研究

目前, 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研究的期刊和学位论文不算多, 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开始有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而对研究生安全意识研究的文献更是凤毛麟角,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体, 相对本科生而言更容易被忽视。与此同时, 近年来, 关于高校研究生宿舍财产被盗、寝室失火以及网络诈骗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特别是近期接连发生的几起女大学生被害、失联事件和最近报道的2起高校研究生跳楼自杀事故以及2013年4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林森浩投毒案。这充分暴露了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不足和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研究生安全问题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越来越多的校园安全问题频频涉及到研究生这一群体, 引发了国人广泛的关注与深刻的思考。此外,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安全和“平安校园”建设以及相关类似课题和项目的申报。基于此, 本文通过对首都体育学院500名在校研究生的安全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探索适合研究生安全意识教育的方法和对策, 以期进一步强化和提高研究生安全意识以及安全防范能力。

1 研究生安全意识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依据

1.1 研究生安全意识教育的现实意义

第一, 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内在需要。我们提倡以人为本, 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保护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基础, 也应该是教育的基础。高校对研究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一方面是希望研究生养成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技能;另一方面也是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以及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这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

第二, 维护高校治安形势的客观要求。高校作为知识形成、文化传承的主要育人场所, 是青年人的聚集地, 也是政治稳定的晴雨表, 从来都是安全稳定的敏感区域。当前高校管理模式社会化, 办学形式多样化, 学生结构复杂化, 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加强研究生安全意识教育, 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 有助于高校在面对复杂的形势时, 有条不紊地处理突如其来的安全问题, 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 维持校园的治安秩序、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 有助于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以及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第三, 有利于高校教育改革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安全意识的形成是高校深化改革的需要, 也是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前提, 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同时, 研究生安全意识教育有助于研究生掌握日常安全知识和法律以及网络安全知识, 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判断是非能力, 而这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研究生安全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

朱亚成等人在《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研究生安全意识属于广义安全意识的范畴, 是指研究生通过一系列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安全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 其综合表现为研究生对于安全问题的态度、判断以及所掌握安全知识的多少和对安全问题表现出的兴趣以及安全行为的倾向等。研究生安全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 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 研究生安全意识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取得理想的效果。课题研究组在查阅相关文献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 将生命教育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作为研究的依据。生命教育理论的宗旨是引发研究生对生命的思考, 从而敬爱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作《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安全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也是其他需要产生的基础。正如美国安全问题专家诺曼·迈尔斯所说:“安全就是发展, 哪儿没有发展, 哪儿就没有安全。”

2 研究生安全意识调查现状及其问题成因分析

2.1 研究生安全意识调查的基本情况

课题调研组选取首都体育学院500名在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生250名、女生250名。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研究生安全意识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 同时还制作李克特量表, 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室和宿舍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500份, 回收率100%, 剔除无效问卷50份, 有效问卷450份, 有效率90%。在多位辅导员和导师的帮助下, 共访谈研究生50名, 其中, 男女各25人。问卷和访谈主要涉及与研究生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国家安全意识、心理安全意识、宿舍安全意识、体育安全意识以及网络安全意识等五个方面。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和Excel2010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常规处理和客观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安全意识整体良好, 87%的研究生有较强的安全意识, 但是有一些研究生的安全意识状况却不容乐观, 尤其是在宿舍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重大隐患。其中体育安全意识和心理安全意识呈现乐观趋势, 不良问题突出表现在宿舍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以及国家安全意识上。

2.2 研究生安全意识方面的良好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安全意识方面的良好趋势主要表现在体育安全意识和心理安全意识方面。超过400人有较强的运动安全意识并能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与调查对象的专业属性和学校性质密切相关, 该校80%的研究生的专业都是体育学下属的四个二级学科, 剩下不到20%的研究生为体育心理学。该校是体育类专业院校, 有着浓厚的体育氛围, 并且所学课程主要和体育与运动紧密相连。75%的研究生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能够从容处理人际关系和各种学习生活压力。这一结论与其他非体育类高校的研究背道而驰, 但是在体育类院校中有着其独特性和合理性。众所周知,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释放压力、缓解紧张、调节情绪, 对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有着重要作用。由此可以推断: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促进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意识的养成。

2.3 研究生安全意识方面的不良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安全意识方面的不良问题主要体现在宿舍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以及国家安全意识方面。55%的研究生缺乏宿舍安全意识, 43%的研究生存在网络失德、网络生活自控力差以及网络受害等现象, 28%的研究生国家安全意识堪忧。课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得知:宿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防火防盗上面, 94%的研究生没有参加过消防实战和53%的研究生不会操作灭火器, 另外还存在2%的研究生在宿舍内使用热得快等大功能电器。此外, 25%的研究生离开宿舍没有随手关门习惯和3%的研究生有物品被盗记录。调查表明:100%的研究生有手机和99%的有个人电脑, 并且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5小时以上。经过分析归纳, 研究生网络安全意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购时防范意识低;注册用户时留真实信息比例高;获取安全知识途径少;被侵权后自认倒霉比例高等。国家安全事关国家生死存亡,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每位公民都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一少部分研究生国家安全意识模糊, 对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过于片面和无法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安全问题密切相关。对此, 研究生要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培养, 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念, 努力提高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 始终坚持立场坚定和保持头脑清醒。

2.4 研究生安全意识问题的成因分析

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安全问题是由主观和客观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其中安全意识淡漠、心理意识脆弱和法律意识淡薄是主观方面的因素, 学校教育薄弱、学校环境复杂和转型期负面因素存在是客观方面因素。本研究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研究生安全意识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 内因———研究生个人自身因素。调查发现, 该校研究生大多数为90后, 年龄在23-26岁之间, 而且68%的研究生为独生子女。他们自小娇生惯养, 我行我素, 缺乏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法律观念不足。再加上研究生心理机制不成熟和缺少社会阅历, 对安全问题辨别能力不够以及自我安全教育意识薄弱, 还存在从众、侥幸和贪图便宜以及单纯无知、怜悯他人等几种心理, 从而容易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第二, 外因———外部环境的消极影响。首先是家庭子女教育欠妥,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便可能导致研究生安全意识淡薄甚至诱发违法乱纪行为。其次是高校安全教育失衡。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和重点集中在科研和学习上, 对安全教育相对忽略。同时, 学校教学设施和安全管理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最后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社会环境中存在不良思想侵蚀的诱因, 另一方面社会教育理念的偏移和社会安全意识教育缺位。

总的来看,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研究生的安全意识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但是个人自身因素尤其是研究生安全意识的强弱也不容忽视, 正面的积极教育形成一个合力, 共同促进研究生安全意识的形成、提高和完善。

3 加强研究生安全意识教育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 我校研究生在安全意识和安全问题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宿舍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和网络安全意识有待重视以及国家安全意识急需提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和不足, 同时借鉴国内外高校在研究生安全意识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我们在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第一, 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安全意识的理论修养。思想政治教育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要加强对日常安全知识和校园安全知识以及生活安全知识的学习, 重点掌握防火防盗防骗技能、网络使用安全技能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方法途径。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指导实践, 从而提高研究生安全意识的实效性和主动性。

第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生安全意识教育。主要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下功夫。俗话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研究生安全意识教育可以采用理论灌注法、专题教育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演练法等。教育内容要结合学校特色, 注重人为灾难教育, 从实际出发, 引进新鲜元素, 重点与宿舍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以及校园生活等方面相结合, 体现学生主体性。教育形式可以从安全教育走进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主动参与校园管理等方面着手。

第三, 有针对性重点加强研究生网络安全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加强研究生网络意识教育对策如下:加强研究生网络安全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的网络防范水平;建立良好的网络安全监督体系;利用网络资源对研究生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对策如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做好法制保障工作;与校园文化紧密相连, 营造国家安全氛围;充分利用《时事与政策》和《公共政治》课, 提升研究生国家安全观思想认识;有效利用网络教育, 提升舆论影响力等。

参考文献

[1]廖建秀.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5.

[2]王赣华.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372.

[3]吴迪.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 , 2014, (06) :9.

[4]薛金侠.大学生安全意识及其培养路径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4:13-14.

[5]朱亚成, 刘凯.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读写算, 2015, 09 (06) :11.

[6]秦晓华, 李辽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 (09) :22-25.

[7]赵英.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教育与职业 (中旬刊) , 2014, (07) :63-64.

[8]李兴玉, 倪峰, 李顺琴等.大学生安全意识及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以云南某高校学生为例[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4, 37 (12) :13-18.

上一篇:五医院器械管理制度下一篇:学校秋季开学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