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

2022-08-05

第一篇: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工作方案

陈堂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村

工作方案

(产业链延伸型)

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结合陈堂村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推进陈堂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我镇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发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陈堂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陈堂村位于***镇东部,距***县城15公里,耕地面积3750亩,有473户,1713人。近年来该村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现已发展核桃种植面积1600亩、预计亩产200公斤,收入8000元/亩。樱桃100多亩,收入30000元/每亩。现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两家,年产值600余万元。陈堂村成立了宏兴旅游合作社和“泉家乐”家庭农场,实现了旅游发展专业化,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以核桃、樱桃和养殖为主要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等方式,该村生态资源丰富,重点发展核桃种植业。

二、陈堂村农村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优势条件

陈堂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核桃产业发展条件,现已发展核桃种植面积1600亩,均已进入挂果期。目前陈堂村集体与济宁森亚工贸有限公司签订核桃供应协议,年供应核桃260吨。实现核桃产业从生产、储存到精细化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紧密,产业链延伸较长,为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具备良好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优势。

(1)自然条件。陈堂村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属山地类型,山地坡度小于25度的占总面积的60%,基岩为太古代片麻岩,分化程度较深,土层厚度25—50cm,温湿润季风气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年日照时间2745小时,无霜期190天,土壤以褐土分布广。PH值5-7,有机质平均13.4%,以上因素均为核桃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产业链延伸效果显著。依托核桃加工产业链延伸,全村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加工型、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设施农业、品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猛。通过土地流转平台,引导企业建设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积极鼓励涉农企业吸纳农村人力、土地、山区等资源,统一解决农民就业、福利和社会保障。陈堂村“纸皮核桃”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

(3)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显著。积极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机制,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陈堂村通过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联盟等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已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其中济宁安鑫养殖有限公司位于陈堂村辖区内,通过先进的养殖理念和数字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先后被评为省级种畜禽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及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业带动效果显著。

三、发展目标

核桃产业链充分延伸。以核桃种植、储存、加工为基础的产业链充分延伸,至2018年济宁森亚工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0万吨精品核桃油加工项目建成投产。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户以核桃林作价入股,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收入,村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努力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体系,以核桃精细化加工、电子商务、休闲旅游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比例进一步提高。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形成实体、电商、大宗交易等多种农产品流通交易模式,核桃销售交易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超过70%。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陈堂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镇主要领导和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协助陈堂村做好试点示范工作。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核桃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力度,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涉农经济组织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建设覆盖优势产区的产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保持陈堂村核桃特色产业优势地位。 (3)增强产业链条支撑。坚持产业先行,推动核桃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核桃产业在更高的水平上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向基础延伸,向上链接市场,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推动阿里巴巴电商交易平台实现全覆盖,构建完整的主导产业链条。

第二篇:开发区两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园情况汇报

XX经济开发区

两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园情况汇报

一、开发区园区基本情况

江苏XX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开发区之一,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是XX县委、县政府实施“赶超发展、争先进位”目标战略的重点区域,也是全县对外开放和投资兴业的最大平台,更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服务产业的先导区。

目前,XX开发区按照“一年变化、二年变样、三年变强”的要求,大力推进“招大项目、培大产业、搭大平台、做大财政、建新城市”“四大一新”战略,努力构建以输变电装备为主导,泵阀管件压力容器、纺织服装、汽车配件、型材加工、医药食品为特色,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为补充的有序发展的产业格局。2011年预计完成业务总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工业销售收入480亿元,同比增长41%;财政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37%;注册外资3.08亿美元,同比增长25%;实际到帐外资1.45亿美元,同比增长20%;新增内资注册资本51亿元,同比增长20%。现有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开发区。

开发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健全,主导产业输变电装备产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其中以宝胜集团为龙头企业的宝胜电缆城信息化程度在全国同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2010年被授予省两化融合试验区,区内现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江苏省著名商标22个、江苏省名牌产品20个以及15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已获批省级两融合试点企业4家、市级两

1 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8家,同时申报了3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

二、坚定不移推进两化融合服务产业发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我区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我区成立了“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信息化协调、推进工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两化融合服务产业的发展,并将其量化形成指标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实行责任制。

2、编制规划,学习先行。2009年初,园区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编制符合园区实际情况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两化融合总体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邀请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又先后制定了10多项专业规划,形成了老区、新区、北区、意大利工业园区、安宜工业园、耿耿工业园的一区六园的空间布局。同时,园区每年都会选派人员赴上海、苏南等园区进行参观学习,引进更为先进的两化融合服务产业推进理念和更加完备的管理经验。

3、政策扶持,鼓励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十分重要,为此园区研究并制定了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意见,出台了《工业企业信息化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同时在财政资金、税收等方面对生产性信息服务业的建设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倾斜。争取省、市、县财政设立相应科目,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两化融合产业集群发展;以不断促进传统生产型企业信息化改造为重点,大力实行支持两化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明确生产性信息服务业可享受现代服务业在厂房、税收、融资担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4、搭建平台,保障服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服务支撑体系,是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保证。XX开发区与县科技局共同成立了天马工业设计中心,以服务我县水晶、玻璃、

2 教玩具、乱针刺绣四个特色产业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工业设计,并逐步扩大服务到泵阀管件、压力容器、输变电(智能电网)、信息软件等其他行业,努力营造开展工业设计工作的良好氛围,最大程度发挥工业设计对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推动作用。此外,还成立了扬州天地软件产业园、江苏奥新科技有限公司、扬州恒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为大中型重点企业以及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进销存、财务管理、产品设计制造、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融资担保等公共服务,提升了我区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产品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天地软件园以“智慧XX”为主旨,目前入驻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20家以上,通过省“双软”认证软件企业11家。天地软件园已获批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XX分中心(全省仅有2家)、江苏虚拟软件产业园、江苏软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扬州分中心(全省共10家),其面向全区乃至全县工业企业提供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提高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节能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化集成创新能力。奥新科技通过了欧洲CE认证,UL认证,为三一重工、徐工等配套服务工程机械电器控制系统、自动找平系统、加热系统和变速系统等。

三、再接再厉做好两化融合服务产业发展

1、打造两化融合服务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为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2009年11月开发区启动了工业北区的建设与开发。工业北区总规划面积约15平方公里,区内设有输变电装备科技城、XX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创业园、泵阀管件与压力容器产业园、台资工业园及生活配套区等多个功能区。为此,我们已动工兴建4幢11层科技群楼和近2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形成“科技园、软件园和中小企业孵化园”三园一体的高科技特色创业园区。

2、发挥两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园作用。以省服务产业示范园获批为契机,对园区现有企业通过加强规划引导、树立先进典

3 型等措施来加速实现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体系的提升。对目前从事生产性信息服务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孵化,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不断提升园区为传统型生产企业提供信息化一站式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加快两化融合服务产业人才培养步伐。我们规划260亩地用于建设高层次人才公寓,逐步提升企业对两化融合人才的重视程度,培养一批既掌握专业技术又熟悉信息化的创新型复合人才。鼓励企业对内部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再培训;支持相关企业、园区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积极面向海外引进一批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良好技术背景的优秀团队和领军型人才。

4、重点培育两化融合服务产业龙头企业。有计划地在园区重点产业集群中扶持一批起排头兵作用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帮扶,促其规模壮大、档次提升、技术含量提高。支持龙头企业谋划大发展,勇上大项目,不断壮大信息服务产业集群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两化融合服务产业,提升信息服务产业的不断集聚。

5、推进两化融合服务产业品牌培育进程。加大区域品牌和企业名牌的培育力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两化融合服务产业集群产品质量。通过几年努力,再培育2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5个以上江苏省名牌产品或江苏省著名商标,使我区两化融合服务产业集群产品质量、名牌数量和品牌影响力有一个质的提升。

XX经济开发区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三篇:金银花畜禽养殖融合示范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点基本情况

xx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37.6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堵日洛、吉辅、古梯3个村委会。

xx乡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荞麦;

畜牧业以生猪、羊为主。xx乡无任何工矿企业,境内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生产的农牧产品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

项目选址xx乡xx村,该村土地、饲草资源丰富,气候适宜,适合发展种草养畜。项目实施可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xx村农牧产业发展提供很好的项目支撑和政策支持。

二、建设规模

该项目建设占地约330亩,包括建设金银花种植基地、肉羊圈舍、肉马圈舍、和肉兔圈舍,分别如下:

(一)金银花种植基地310亩。

(二)养殖设施用地7亩,包含:

1.肉羊圈舍一座,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配套运动场100平方米,存栏量100只(已建设完成);

2.肉马圈舍一座,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配套运动场200平方米,存栏65匹;

3.肉兔圈舍一座,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存栏量2000只;

4.配套草料加工库房50m2;

5.畜禽粪便、秸秆有机肥设施50m2;

(三)建设优质牧草基地20亩,配套粪肥消纳。

(四)购置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设备、网络通讯、监控设备,养殖设备,饲草料种植、收获、加工、贮存设备,人工授精设备、水电设备等一套。

该项目通过肉马、肉羊、肉兔规范化养殖示范,以此带动该乡及南瓦片区周边乡镇形成基地养殖示范、技术指导、种养循环、畜苗供应、商品畜回收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实现当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加快当地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该片区种草养畜产业发展。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截止2018年底,我县主要大宗农产品主要由个体农户以小而散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无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深加工困难、涉农外资引进困难、商品转化率困难、流通和销售困难,以自食为主,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农业生产优势,其品质、数量和价格均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亟待大力发展。

该村气温适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水资源丰富,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发展,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成为后发优势,为该村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实行标准化生态养殖、种养结合,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而且促进物质、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建成后,促进“高效、安全、零排、循环、可持续”种养产业的发展。稳定畜产品市场,向社会提供优质、安全、低价的农产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我县海拔2000米以上高山、二半山调整产业结构,对区域农业的产业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力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

该项目在政府主导下,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开创规范化、标准化、商品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当前形势下,有助于畜牧产业的发展和定位,推动种草养畜产业发展,并为将来进一步的深加工等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奠定发展基础。

项目的实施与运作,可调整该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迅速形成,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土保持、打造绿色家园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该项目实施是可行性的、必要的。

四、生产、建设条件分析

(一)项目由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由村集体申请扶贫协助专项财政资金125万元(含已建设羊圈50万元)用作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村集体经济投入18万元购置羊苗,引领社会资本投入约272万元配套金银花、马苗、兔苗、饲草料及其他消耗品。整体项目通过设计、建造、设施安装和委托经营一体化招标的方式确定运营企业。项目建成后财政和村集体投入的143万元形成的资产(以审计确认的清单为准)权属为村集体所有,运营企业每年给予村集体租金(租金水平参考人民银行长期贷款利率,适当上浮)。运营企业负责投入租金、附属设备、配套种植、运营费用及其他流动资金进行经营,自负盈亏。此模式能有效化解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经营企业采用本地优质肉马“建昌马”、优质肉羊(半细毛羊、湖羊)、引入良种肉兔,保证种畜的纯正,从源头上保障品质。

(三)养殖技术:目前肉马、肉羊、肉兔养殖已经形成的相应技术规范和标准。经营企业采取规范技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四)加工销售:目前肉马、肉羊、肉兔市场需求大,不管是活畜交易或是冷鲜、冷冻销售,都处于市场上升期,市场风险较低,且加工销售均由经营企业负责,有利于把握市场脉搏、与市场接轨。

(五)效益对比:规模化种草养畜与当地常规散养效益相比,有明显的增加农民收益的比较优势。

五、项目实施建设方案

(一)项目投资概算415万元:

1、财政及村集体投入143万元。

建成后整体租赁给运营企业,年租赁回报率不低于5%,年租金收益不低于7.15万元,租赁年限20—25年。

包括:

(1)财政投入设施125万元:

①肉马圈舍一座,建筑面积200m2,16万元;

配套运动场200m2,5万元;

小计21万元;

②肉羊圈舍一座,50万元,已建成。

③肉兔圈舍一座,建筑面积450m2,36万元;

④综合管理用房50m2,6万元;

⑤配套草料加工库房100m2,6万元;

⑥畜禽粪便、秸秆有机肥设施50m2,5万元;

⑦尿液收集池10m3,0.7万元;

⑧车辆消毒池15m2,0.3万元;

(2)村集体投入羊苗18万元。

2、承租运营企业投入272万元:

(1)建设优质牧草基地20亩,8万元;

(2)配套粪肥消纳,种植中药材金银花310亩,155万元;

(3)租金、饲料等消耗品、管理、运营、营销费用及流动资金投入60万元;

(4)设备9万元:购置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设备、网络通讯、监控设备,养殖设备,饲草料种植、收获、加工、贮存设备,人工授精设备、水电设备等一套9万元。

(5)养殖用地7亩,流转费用及整理3万元。

(6)畜苗37万元:65匹马驹,19.5万元;

50只羊苗,7.5万元;

2000只兔苗,10万元。

(二)项目实施安排

2020年3月上旬,确定方案;

2020年3月中旬,完成设计、建造、设施安装和租赁经营一体化招标工作,其中财政和村集体综合投入143万元,按年租赁回报率不低于5%,租赁年限不低于20年招标。

2020年4月中旬,完成设计、预算、财评,开始建设。

2020年7月下旬,完成基地建设、设施设备安装调试。

2020年8月,基地正式运营;

项目完工,完善相关资料,申请相关验收。

六、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年出栏商品肉马80只、商品肉羊200只、商品肉兔10000只、金银花干花18000公斤,年可增加养殖收入145万元、种植收入148万元,年利润40万元以上。农户务工、土地流转及分红收入可达110万元,包括长期管理用工5人,短期用工8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脱贫奔康。

合作社投入国有资产能保值增值,年租赁收益不低于7.15万元。

(二)生态效益

该项目采取适度规模、集中饲养,种草养畜、粪肥还田、草畜平衡,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过度放牧带来的水土流失。

(三)社会效益

目前当地农民主要以种植马铃薯、玉米、苦荞为主,根据相关测算当地每亩年纯收益仅约500元。该项目建成后,有效解决当地农村闲散劳动力及家庭妇女务工问题,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为xx乡xx村贫困户规范化产业发展提供产业保障;

带动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可直接使参与合作社贫困户彻底脱贫,致富奔康。

(四)利益链接机制

1.该村农户可从土地流转增加收入;

2.该项目长期管理用工5人,短期用工8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

3.项目实施主体与农户之间通过订单合同、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等方式来形成农民直接受益。

4.项目租金收入分配可直接让村民受益。

第四篇: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行动计划

(2013一2015年)

为深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部署,推动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探索适合首都特点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军地资源融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以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引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为出发点,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军地科技资源优势,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形成军地良睦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军地协同。统筹军地资源,加强工作筹划与协调,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国家主导、军地协同的发展格局。

2.坚持创新驱动。围绕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需求,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3.坚持融合发展。加大军地融合力度,促进经济领域和国防领域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的双向互动,实现军地资源共享共用,共同发展。

4.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强化市场意识,引导多元投资、多方技术、多种力量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三)战略定位

充分发挥首都国防科技资源和中关村科技创新优势,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示范区)为任务承载区,大力推动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军民融合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军事采购、人才培养为重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四)主要目标

到2015年,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以下目标: 1.政策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有利于军地合作科技研发、军民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各类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军民科技创新资源的融合。

2.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军民两用技术领域,突破一批技术瓶颈,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在先进技术领域推动并积极参与形成一批国家标准,承担或参与制定一批军用标准,采取多种方式创新性推动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体系融合。

3.成果转化模式逐步成熟。加大对军民两用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促进军民技术成果的双向转移及产业化,构建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技术转移服务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探索军转民技术成果转化的交易方式、流程及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

4.产业发展带动明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支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建成一批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结构合理、布局优化、核心竞争能力突出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重点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持续完善创新环境建设,深人推动军地科技资源融合,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集聚,全面落实市政府和相关驻京军事单位、军工集团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集聚区和特色园区,构建布局合理!多园发展!各具特色、整体协同的高效发展格局。

1.推进三大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北部科技研发水平,拓展南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

(1)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建设。深人推进中关村国防科技园、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中关村航空科技园、北航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等专业特色园区建设,打造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研发聚集区,成为服务于国防建设的高新技术研发和企业培育核心载体。(主责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海淀区政府) (2)推进大兴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及应急救援装备等五大产业集聚发展,成为集高端研发、先进制造和总部经济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园区和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推进海军北京市军民融合创新园(蓝鲸园)建设,支持军地双方建设军民技术成果双向转化服务平台,促进“民参军”和“军转民”项目落地和产业化。(主责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兴区政府) (3)推进丰台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建设。依托军工资源优势,以建设国防知识产权和国防专利转化应用中心为重点,以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为核心,加快推进应急救援、通讯导航、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发展。(主责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丰台区政府) 2.引导形成一批军民融合特色园区,带动相关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在海淀园,依托永丰产业基地,建设北斗与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推进东升(国防)科技园建设,促进军用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主责单位: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委) 在昌平园,依托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军地共同推进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凤凰工程)发展,推进国家蛋白质药物产业化基地建设,构建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打造世界蛋白质科学领域的核心基地和研究旗舰。(主责单位:昌平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委) 在顺义园,推进顺义航空产业园建设,支持中航工业建设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系统和航空材料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将其建设成为我国航空工业技术发展的核心基地、世界航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首都经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主责单位:顺义区政府!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 其他区县(园区)要按照5北京城市总体规划6和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有关批复精神,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察赋优势,优化存量!集聚增量,推进本区域内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二)加强军地科技资源统筹和机制创新,推进科技成果、科研条件、科技人才和信息等要素的融合共享。

1.加强军民科研力量的整合运用。以国家和军队重大专项为切人点,鼓励和支持军地组建联合研发团队,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提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承担国防和军队重大专项任务的能力,积极争取和承接实施一批军民统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军队科研院所!军工集团公司承担民口重大专项。促进军民在科学发现!前沿技术探索等基础领域协调互动,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与合作。(主责单位: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政府外联服务办) 2.加强科研条件军民共建共享。建设完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科研条件平台。推进军民共建共享国家重点实验室、测试验证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研究平台和科研设施;支持具备条件的军事科研院所(大学)、军工集团公司所属实验室面向社会开放。(主责单位:市科委!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政府外联服务办) 3.推进军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网络化科技资源共享体系,加强军地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科技资源、科技环境的整合,提高军民科技资源网络化共享和利用效率。支持具备开放条件的军工高校!部队科研院所、军工单位面向社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主责单位:市科委!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政府外联服务办) 4.推动军民科技创新人才交流培养。建立部队和军事院校与地方高校、企业的科技人才交流制度。依托军地高校院所、行业协会、联盟,围绕重点合作领域举办军地科技人员、企业家专项培训。支持军队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做好军事人才再教育。探索研究面向军队和国防军工高科技人才的中关村人才特区支持政策。(主责单位: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政府外联服务办) 5.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创新。以军事需求为牵引,在中关村示范区开展分层次项目招标试点,定期发布军队科技和项目研发需求目录,定向组织高校院所!企业承担或参与。加强对“民参军”企业的统筹组织和规范管理,根据工作职能和职责权限,在军工保密资格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军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认证、国防专利申请和授予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主责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政府外联服务办) (三)加强需求引导,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双向转化及应用推广。 1.推动一批军民两用重大科技成果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结合实施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服务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主责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 (1)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工业智能机器人、高效节能自动变速器、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智能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2)信息产业。积极争取在“宽带中国”战略中发挥核心作用,组织产业技术联盟及企业积极承接下一代互联网国家重大专项。实施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提升计划,率先在中关村各相关园区内部署下一代互联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搭建关键技术和评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率先开展4G接人和应用示范,推动TD一LTE设备及芯片的研发制造及网络规模部署。在网络安全领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3)卫星应用产业。重点突破芯片研发、数据处理、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支持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标准体系研究,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地理信息、卫星导航与卫星通信综合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卫星应用产业规范发展。积极争取“北斗城市”试点,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重点领域开展示范应用。

(4)集成电路产业。以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及先进工艺制造为突破点,全力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制造装备完整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鼓励先进封装及测试技术创新,培育高附加值尖端产品。支持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测试环境以及应用推广服务。完善产业生态环境,构建芯片与整机大产业链。

(5)新材料产业。支持军民两用电子信息材料、复合材料、超材料、含能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突破纳米技术、高纯材料技术、半导体材料技术、高性能合金技术、稀土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提升共性基础材料技术水平和新材料特色领域产业规模。

2.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民参军”和“军转民”。组织开展军民科技成果交流对接活动,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加强军地在项目预研和型号研制、生产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推进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先进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实现“民参军”;积极推进军用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带动中关村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军转民”。(主责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政府外联服务办) 3.推动军地供应采购合作深人发展。依托中关村丰富的市场资源,发挥军队物资集中采购效能,协助部队主管部门做好军队物资采购供应商的遴选、推荐工作,加强军地供需信息对接,推动中关村高新技术、产品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探索军地联合物资供应保障模式。(主责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政府外联服务办) (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政策和服务体系建设,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完善政策扶持体系。研究制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军民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技术成果相互转化、科研条件共建共享、科技信息服务及军民标准通用化、非公企业参与国防建设等。设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于符合相关规定的重大项目,由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统筹资金予以支持"积极探索运用多种金融手段,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主责单位: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中关村管委会) 2.加强科技金融的服务支撑。依托中关村“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科技金融体系,鼓励银行、券商、创业投资等金融机构运用信用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并购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金融工具,加强对“民参军”企业的支持;支持“民参军”企业发行信托计划、企业债券、集合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等直接融资产品;支持“民参军”企业通过上市、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强做大;积极支持和参与设立“民参军”产业投资基金。(主责单位:市金融局!中关村管委会) 3.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军地科技资源的相互开放,完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等科技资源平台建设,提升公共信息、检验检测、中试验证等专业服务能力;推进军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集中托管平台、首都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等。依托科技中介机构,充分发挥综合服务保障功能,搭建军民科技合作中介服务保障平台。(主责单位: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 4.加强国防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积极推动国防领域知识产权申请、运用、保护和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国防知识产权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和转化运用试点,扶持国防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推动军民技术转化运用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建立“民参军”中的国防知识产权评价机制,支持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和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提升企业标准创新和应用能力,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服务国防建设。(主责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三、组织实施 (一)进度安排

1.筹划阶段(2013年7月底前)。加强常态协作机制建设,研究建立由国家有关部委、相关驻京军事单位和本市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相关事宜。组建工作机构,在中关村创新平台成立军民融合创新工作组,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政府外联服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局、市知识产权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和海淀区!丰台区、昌平区、大兴区政府相关人员组成,商请相关驻京军事单位指定部门作为工作组联系协调单位,定期参加工作组会议,加强军地协调和工作计划落实。各园区管委会负责加强本区域内军民融合工作组织和计划落实。

2.实施阶段(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2013年8月至12月,研究出台推进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的有关政策体系,认定一批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基地。整合军地科技创新资源,组建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顾问委员会,指导首都军民融合科学发展。统筹军地资源,着手编制5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中长期规划(2013一2020年)6等文件,指导示范基地建设,初步探索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路径和模式。2014年至2015年,深化军地科技资源融合,推进军民科研合作平台、军民两用技术孵化平台、测试验证平台、成果展示体验平台建设。大力支持军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军民融合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二)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是国家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统筹各项工作,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确保工作形成合力。按照任务分工和进度要求,制定完善相关方案和计划,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3.强化保密管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安全的战略高度,提高保密意识,严守保密纪律,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对涉军、涉密信息进行全流程、全周期管控,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不发生任何失泄密问题。

第五篇:实现融合发展,释放旅游产业功能,推动旅游强省建设

一、旅游产业融合的大概念解读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指出,要把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要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旅游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核心竞争力形成和产业组织创新。融合就是一种生产力,是旅游产业升级转型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途径,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1、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与类型

旅游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产业内部或者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发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业态。

旅游产业的内部融合是指旅游产业内部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融合。旅游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旅游产业内部融合的重要推动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不仅指旅游产业六要素各自的优化发展,更主要的是这六大要素之间的重组融合。

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主要是指旅游产业与

一、二产业中任何一个产业进行融合,并且与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功能互补。旅游产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对融合化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像文化产业、房地产业、农业、工业等都可以融入到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一个文化旅游、景观房产、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一些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2、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多角度的认识

过去一直讲发展旅游业,但是对于旅游业的“业”究竟是什么“业”没有做过多的思考。产业也罢,事业也罢,都是“业”。但是同样一个“产业融合”,强调的内容不同,发展的思路也就不同。

从旅游业发展的历程看,从事业到产业,再到事业与产业并重是对旅游产业融合认识螺旋式上升的体现。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融合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从政府发展旅游业的角度看,融合是旅游产业释放产业功能的重要路径

3、促进云南省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

(一)引导和鼓励旅游消费的多元化,以需求的变动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的快速发展

(二)鼓励云南新型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促进旅游产业的主动地融合

(三)高新技术创新引导引导旅游产业的升级融合

(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云南旅游产业融合

二、产业融合的云南旅游产业功能释放机制及其路径

2013年4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这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形势下出台的一部重要法律,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旅游法的实施为云南旅游产业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对释放旅游产业的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机制,最终实现云南旅游强省建设。

1、旅游产业功能释放机制

一是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全省旅游业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政府职责和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旅游法赋予了政府依法兴旅的职责。政府主导的重点:一要抓紧《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8个规划的修编工作。二要抓紧建立全省统一的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工作。

二是进一步突出服务质量提升,打响云南旅游服务品牌。要夯实责任,将提升服务质量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形成时时重视服务质量、人人讲求服务质量的良好局面。

三是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一批新的旅游目的地。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融入旅游的功能要素,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全景云南”。要按照旅游型城镇化模式,加快建设云南旅游新业态。四是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旅游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保证良好的市场环境外,还要严格按照《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持续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治理,重点查处一批侵害旅游者权益的违法企业和违法人员。

2、旅游产业功能释放路径

(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云南目前正处于旅游产业转型的快速发展期,转型的重点就是提升旅游产业,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旅游新业态。旅游产业融合能够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交叉,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体系。这就推动了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例如,在旅游产业与农业的有机融合过程中,经济效益比较低的农业就可以通过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获得更大的收益,不仅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而且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使得农业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2)促进企业集团成长

旅游产业的融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它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更广的发展市场,并且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提高核心竞争力。当然,这里的企业不仅仅指旅游企业,还包括其他行业或产业当中的企业。比如我国著名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首都旅游集团的成长就见证了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性。起初,首都旅游集团只涉及“吃、住、行”;在“游”上不占优势,在“购”“娱”上几乎是零。但它能敏锐洞察到全球产业融合的大趋势,迅速对旅游产业六大要素进行整合重组。重组后的首都旅游集团不仅规模扩大,而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旅游产业链,拥有多家老字号的连锁店,掌握了众多知名商业资源。

(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旅游产业融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区域之间的资源互补,还可以增强各区域中心的扩散作用,因为旅游产业一旦融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空间距离,形成一个以旅游中心地区为核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旅游产业圈,从而改

变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抓好产业融合是云南旅游强省建设和健康发展关键所在

产业融合是政府发展各类产业和事业战略思路的集中体现,也是政府部门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因此,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是云南旅游强省建设的诉求,是云南旅游公共设施、旅游重大项目能够“落地”的关键步骤。实现融合发展,释放旅游产业功能,推动旅游强省建设具体要求:

一是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创新营销推广,建立新型的旅游市场营销体系。

三是推进改革创新,增强旅游市场主体活力。

四是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五是加快人才强旅,打造旅游产业发展高地。。

七是加快转变工作方式,提升统筹领导能力。要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制度和决策的执行力;全面树立“国际视野、全国站位、云南特色”三大战略思维,加强对旅游重要专项规划、重点区域旅游体制改革、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和资金扶持、旅游整体形象营销、新型旅游业态培育和高端旅游发展的统筹,强化合力。加强对《若干意见》和《行动计划》落实反馈的专项督查,实现“综合产业综合抓”。

四、旅游产业融合的保障机制

 全面深入开展云南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政策管理

创新,强化旅游与其他部门和领域协调合作,建立产业促进联动机制,努力探索出具有北京特点的旅游综合改革路径。

 按照旅游功能功能定位,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确定云南旅游业

发展的空间规划建设格局。

 推动部门联动,破解产业融合瓶颈,在旅游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

产业融合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云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完善与旅游相关的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综合配套设施,推动

旅游服务能力从满足一般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游升级,有效发挥旅游综合带动作用推动转型升级。

上一篇:餐饮服务员工作总结下一篇:创意舞蹈大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