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调查

2023-03-21

第一篇: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调查

打造乡村休闲产业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2讲解

打造乡村休闲产业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黄陂区乡村休闲游工作情况汇报 黄陂区乡村休闲游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2月8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围绕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依托近近郊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坚持把乡村休闲产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导产业来培植和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角、农民主体”的原则,突破性地抓了景区档次向上提升、产业发展向“农”延伸、市场营销向外扩张、战略目标向全国旅游目的地瞄准,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主要成效

(一乡村休闲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乡村休闲产业已成为黄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兴农富民的重要产业。2010年,全区共计接待旅游507.9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0.16亿元,带动全区4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吃上了旅游饭,涉及乡村休闲游产业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5%。乡村休闲游被誉为全省的一面旗帜,武汉农业生态园成为武汉市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园区,农业观光旅游已成为全省最重要的农业旅游精品线路,2010年,我区被省政府正

式命名为武汉市首个湖北旅游强区(县,木兰乡和大余湾分别被命名为湖北省旅游名镇、名村,“中国武汉木兰旅游文化节”获“2011年中国最佳绿色生态人文旅游节庆品牌”大奖;2011年,我区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市、区”和“湖北旅游强区(县”;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乡村休闲游工作先进单位”;长轩岭街和蔡店乡刘家山村分别成功创建2011年武汉市首批旅游名镇、名村。目前,木兰旅游品牌已成为省市旅游业的主打品牌,“木兰八景”已成为1+8城市圈的主打旅游线路,成为湖北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吸纳游客排名为全省前三名。

(二乡村休闲板块建设形成规模。形成观光休闲游产业集群,清凉寨的开发使昔日最穷的刘家山村,今朝成为最美的山寨,农民人均收入连年翻番。木兰草原的开发也使昔日的荒丘变成了“人间的天堂”,“木兰八景”成为华中地区知名品牌,木兰组歌唱响人民大会堂,武湖生态园和谦森岛庄园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园,木兰湖被评为国家级水利旅游景区。同时以景区为依托,大力推进“十百千”工程,即打造十个特色休闲集镇、一百个休闲专业村和休闲山庄、一千个休闲农舍,建成休闲特色集镇5个,休闲专业村10个,休闲山庄68家,其中星级休闲山庄19家,“农家乐”479户,其中星级“农家乐”37家。

(三乡村休闲产业开发方兴未艾。围绕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要求,按照把基地当园区、把园区当景区的思路,依托以台湾农民创业园及农业产业化基地,以农耕年华景区为龙头形成生态农业观光科普

游,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我区已建成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两家,即生态农业园和谦森岛庄园,还有农耕年华风情园、武汉开隆高新农业园、田田生态园、武汉花卉中心等一批以观光为主的农业园区。狠抓乡村休闲游商品加工、包装、销售,开发出了木兰茶叶、木兰葛粉、豆丝、野菜、蜂蜜等土特乡村休闲游商品共有30余种。共有乡村休闲商品销售网点98家,销售网点遍布全区。同时还有部分龙头企业的产品进驻全国各大超市,产品远销省外乃至国外。销售网络的不断扩大,使乡村休闲游商品销售成倍增长。2011年全区乡村休闲商品加工产业迅猛发展,产值达2.1亿元,较上年的1.1亿元增长了1亿元,增幅近100%。

(四乡村休闲品牌创建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区以北部生态资源和南部近郊农业资源为依托,深入推进“木兰八景”开发建设和观光休闲产业发展,以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古门、木兰清凉寨、木兰草原、木兰云雾山和锦里沟等景区建设为重点,促进乡村休闲游产业上档次、上水平,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增强了旅游核心竞争力,推进了乡村休闲游的突破发展。

二、主要作法

(一坚持政府主导,引领乡村休闲产业科学发展。区委、区政府牢牢把握全区旅游发展的方向,科学制定全区乡村休闲游发展的方针,使全区旅游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是成立区、乡两级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二是以规划指导发展,先后聘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批高等和规划设计单位制定完成乡村休闲游产

业发展规划、红色旅游规划。三是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近几年,我区把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乡村休闲游交通、环保、卫生、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对景区建设予以政策支持。成功组织举办了12届中国武汉木兰旅游文化节、3届木兰山登山节和3届武汉木兰杜鹃节,有力地提高了我区乡村休闲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坚持企业主角,带动乡村休闲产业加快发展。近年我区在开发乡村休闲游产业中共引进民营资金10多亿元,建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生态景群——“木兰八景”。这些景区即是乡村休闲游的骨干景区,也是休闲山庄、“农家乐”发展的依托和引擎。

(三坚持农民主体,开发乡村休闲产业合力发展。认真落实“农家乐”创业扶持资金,激发农民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从2009年~2011年3年,省市对我区下拨农家乐创业扶持资金200万(2009年45万、2010年75万,2011年80万合计200万。为了把省市扶持资金落实好,让农户感受政府对“农家乐”创业的扶持和温暖,我们积极下到各街乡镇场调查走访,力促按标准提档升级,促进农民全面参与提供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等配套服务,丰富了旅游产品。全区不仅有几万农民吃上旅游饭,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大幅度增长。许多农民成为了酒店业、餐馆业、运输业、农副土特产经营业等行业的老板,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也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四坚持行业主管,指导乡村休闲产业健康发展。乡村休闲

游办公室切实承担管理职能。一是指导农民按照乡村休闲游发展规划,搞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二是加强行业规范,对照省市一系列的质量管理制度,并联合

相关部门定期对全区乡村休闲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进行了检查,有力地促进了我区乡村休闲游的提档升级。抓好从业农民的培训,每年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训乡村休闲游从业人员300多人次。三是加大对乡村休闲游的整体宣传和推介。区政府和企业联手每年投入资金近千万,在省市主流报刊上登载宣传营销资料,在《湖北卫视》上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黄陂旅游形象宣传,提升黄陂乡村休闲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2012年乡村休闲游工作计划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上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将围绕旅游兴农富民战略,积极推进全区乡村休闲游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做好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各项工作。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对乡村休闲游进行合理布局,同时根据资源特色,突出重点,树立品牌。抓好扩面串联成片连线开发工作,不断推动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真正使得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2、抓好乡村休闲游项目工作。一是区委、区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事业的支持,计划将投入资金近3亿元,完成研子到大余湾、木兰天池到素山寺、木兰天池到云雾山的旅游公路建设,启动黄陂前

川旅游集散中心和木兰山服务区的建设。 二是做好已完工项目的验收 和整改, 重点做好胜天农庄广场项目、 地丰园道路的验收和锦里沟景 区道路项目的整改验收。三是做好2012 年项目的申报,力争申报10 个乡村休闲游支持项目。 争取市支持3 家以上企业乡村休闲游贷款贴 息项目。

3、认真做好“农家乐”的星级评定和星级农庄申报工作。计划 认真做好“农家乐”的星级评定和星级农庄申报工作。 工作 评定12 家星级“农家乐” 申报评定5-6 家五星级农庄。促进“农家 , 乐”的提档升级。 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4、力争创建 2~3 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利用省市新农村试 点示范片建设, 将六指街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区。 并在全

区重点建设 一批带动性强、就业面大、有市场前景的乡村旅游点。 加大乡村休闲游监管和培训力度。

6、 加大乡村休闲游监管和培训力度。 监管和培训力度 对乡村休闲游的监督管理 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以及严重影响乡村休闲游正常经营的行为, 要严肃查处, 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切实为我市乡村休闲游的健 康、有序和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力争培训从业人员 300 人次,提升乡村休闲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7、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进一步加大乡村休闲游 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 宣传营销工作力度。 区政府将投入专项资金500 万元支持旅游部门推 宣传营销工作力度。 动旅游事业发展。其中100 万元用于对旅游企业以奖代补,100 万元 用于媒体宣传,100 万元用于办节办会,100 万元用于奖励旅行社组 团市外游客来黄陂,100 万元用于赴省外推介。一是积极参加上海举 办的 2012 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和在汉举办的华中旅游博览会;二是 -6- 积极走出去营销, 在省内外开展2-3 次乡村休闲游推介; 三是举办一 次全区旅游农副产品专题推介会。

8、办好会节活动。一是办好第十三届木兰旅游文化节;二是办 办好会节活动。 好第四届木兰山登山节; 三是办好第四届武汉云雾山杜鹃节; 四是大 余湾油菜花节, 五是办好木兰山金秋庙会。 同时, 积极做好信息反馈 和纳入市级绩效目标的乡村休闲游调查统计工作。

三、几点建议和请求 几点建议和请求 一是加大市 一是加大市政府对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 建议建立乡村旅游专项发展基金, 以农民为受惠对象, 加大农舍 斜。 住宿设施、 农家饮食设备、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投入和改善。完善 公交线路、 交通道路、停车场、乡村环境、标示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 的配套和建设。 加大对休闲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 让乡村休闲游投资 商感受到政策扶持力度大。 此外, 乡村旅游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用地 指标难以落实, 受其制约, 乡村旅游的建设往往难以落实和操作。 乡 村旅游的接待设施、活动项目、休息场所、住宿条件、 购物商点与旅 游设施建设等, 也难以得到正常的用地指标, 使不少项目不得不延期 实施或流产,或项目仅停留在规划之中。请市办协调解决。 二是建立城市消费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对接机制 注重建立 二是建立城市消费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对接机制 。 城市消费与乡村旅游发展对接机制。 建议采取定向发放 “乡村旅游消 费

券” 、减免所得税等措施。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购买“乡村旅游 消费券” ,或在干部职工福利中安排一定的消费比例,或倡导中小学 安排一定课时到具有教育功能的乡村旅游景点,学习和体验生活等, -7- 引导城市消费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对接。 待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时 期, 并逐渐成为卖方市场的时候, 逐渐减少上述对接措施, 实现乡村 旅游与市场的真正对接。 将乡村休闲游整体包装进社区, 三是加大乡村休闲游宣传力度。 是加大乡村休闲游宣传力度。 一年多举办几次。 拓宽对外宣传渠道, 打响武汉农家乐区域品牌, 全 力打造黄陂生态休闲中心。 四是强化乡村休闲游工作领导机构。建议在各区局独立成立正 化乡村休闲游工作领导机构。 领导机构 式编制乡村休闲游办公室, 配备专职人员、 车辆, 下拔专项办公经费, 促进乡村休闲游大发展。 附:2012 年乡村休闲游项目申报表 -8-

第二篇: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工作方案

陈堂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村

工作方案

(产业链延伸型)

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结合陈堂村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推进陈堂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我镇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发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陈堂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陈堂村位于***镇东部,距***县城15公里,耕地面积3750亩,有473户,1713人。近年来该村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现已发展核桃种植面积1600亩、预计亩产200公斤,收入8000元/亩。樱桃100多亩,收入30000元/每亩。现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两家,年产值600余万元。陈堂村成立了宏兴旅游合作社和“泉家乐”家庭农场,实现了旅游发展专业化,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以核桃、樱桃和养殖为主要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等方式,该村生态资源丰富,重点发展核桃种植业。

二、陈堂村农村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优势条件

陈堂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核桃产业发展条件,现已发展核桃种植面积1600亩,均已进入挂果期。目前陈堂村集体与济宁森亚工贸有限公司签订核桃供应协议,年供应核桃260吨。实现核桃产业从生产、储存到精细化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紧密,产业链延伸较长,为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具备良好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优势。

(1)自然条件。陈堂村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属山地类型,山地坡度小于25度的占总面积的60%,基岩为太古代片麻岩,分化程度较深,土层厚度25—50cm,温湿润季风气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年日照时间2745小时,无霜期190天,土壤以褐土分布广。PH值5-7,有机质平均13.4%,以上因素均为核桃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产业链延伸效果显著。依托核桃加工产业链延伸,全村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加工型、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设施农业、品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猛。通过土地流转平台,引导企业建设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积极鼓励涉农企业吸纳农村人力、土地、山区等资源,统一解决农民就业、福利和社会保障。陈堂村“纸皮核桃”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

(3)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显著。积极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机制,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陈堂村通过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联盟等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已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其中济宁安鑫养殖有限公司位于陈堂村辖区内,通过先进的养殖理念和数字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先后被评为省级种畜禽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及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业带动效果显著。

三、发展目标

核桃产业链充分延伸。以核桃种植、储存、加工为基础的产业链充分延伸,至2018年济宁森亚工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0万吨精品核桃油加工项目建成投产。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户以核桃林作价入股,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收入,村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努力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体系,以核桃精细化加工、电子商务、休闲旅游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比例进一步提高。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形成实体、电商、大宗交易等多种农产品流通交易模式,核桃销售交易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超过70%。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陈堂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镇主要领导和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协助陈堂村做好试点示范工作。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核桃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力度,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涉农经济组织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建设覆盖优势产区的产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保持陈堂村核桃特色产业优势地位。 (3)增强产业链条支撑。坚持产业先行,推动核桃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核桃产业在更高的水平上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向基础延伸,向上链接市场,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推动阿里巴巴电商交易平台实现全覆盖,构建完整的主导产业链条。

第三篇:乡村旅游+扶贫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为助力建成“六养胜地宜居潼南、决胜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我们以“促进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扶贫”为主题,科学选题,精心组织,扎实、深入开展了旅游扶贫工作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充分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机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019 年,我区共接待游客预计将突破 1000 万次,乡村旅游已接待游客 722 万人次,约占全区游客接待量的 72%,实现综合收入 38 亿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一)政策推动。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出台了《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潼南工作方案》《关于打造“六养胜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潼南全域旅游打造旅游业升级版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太安镇蛇形村的香水百荷、太安镇罐坝村的现代农业、崇龛镇的菜花景区,确定为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镇。

(二)资金拉动。按照市扶贫办安排部署,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 670 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一是投入 170万元,兴建了白沙村中央广场;二是投入50万元,为薛家、灌坝两村70家星级农家乐添置了床位、茶几、电视柜,解决了游客住宿难问题;三是投入 120 万元,

为太安镇香水百荷项目建设停车场、观光道路等;四是投入 130 万元,为崇龛镇老店村玫瑰花基地打造观光带;五是投入 200 万元为柿花村油菜花基地、龙滩村油牡丹基地新修产业便道以及其他附属设施,该些项目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旅游项目的生产条件。蛇形村的香水百荷、灌坝村的现代农业以及白沙村的油菜花海,已经成为展示潼南旅游的窗口。

(三)景区带动。截止目前,全区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 5 个,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片区 3 个,发展星级农家乐 70 家,推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人文牌”“乡村牌”,高质量高品质打造“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乡愁潼南”四个系列节会活动,大力推进“赏花游”“古镇游”“红色游”“礼佛游”“养生游”,唱响“周末游潼南”文旅品牌,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指导开办农家乐,并在各节会期间,在景区设置扶贫摊位,让贫困户优先销售土特产产品,在崇龛菜花景区打造潼南首个文创基地,吸引群众本地就业,提高辖区贫困户及回乡人员就业率,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助推沿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力度较小。由于开展脱贫攻坚,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或综合保障政策,我区获取的乡村旅游资金仅有 2014、2015 年的 670 万元。市级安排的资金非常有限,区级也没配套安排,财政投入很小。

(二)旅游环境有待优化。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够优化,尤其是乡村旅游区域的配套设施较落后,普遍欠缺优质整洁的住宿环境,不能较好的吸引过夜游客。

(三)旅游产品层次较低。我区乡村旅游产品大多由市场自发形成,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依托各地自然条件、人文特色、农业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发挥潼南农业大区的优势,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民俗,精心策划一批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的活动项目,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品尝农家风味、品读农耕文化,获得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体验。二是延长产业链条,让游客白天观光体验,晚上聚会娱乐,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三是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打造一批具备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和文化体验等综合功能的高端产品,满足旅游市场的高端需求。

(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注重对“吃住行”相关服务及从业人员素质的管理与培训,从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指导新建星级酒店和优质民宿、农家乐,指导旅游企业丰富提升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对全区的公共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的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旅游窗口服务形象。

(三)有的放矢,增强实效。一是重视旅游项目的扶贫作用,跟踪服务重大项目,推进项目早开工、早运营、早发挥脱贫减贫效应。二是鼓励旅游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子”,在劳务用工、农副产品收购、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对口帮扶,不断提高农民收益。三是创新“景区+农户”扶贫开发方式,支持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旅游经营,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进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第四篇:年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怎样融合发展

——山合水易“河北蔚县暖泉年俗文化小镇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中国人喜欢过年,喜欢年的味道,年的风俗,如果将年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效融合,必将会带来广阔的市场。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河北蔚县暖泉年俗文化小镇的规划,成功将年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之中。

节日庆典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同时也是区域经济效益的一个全新的增长点。年俗就是节庆仪式的一种体现,它的经济效应来自节日的文化氛围,一个成功的年俗主题,对当地的文化传承、经济增长和旅游资源宣传起着良好的作用。

项目简介:

河北张家口蔚县暖泉镇,坐拥两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北堡和华严寺。更有世界级的独特旅游资源:打树花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资源是国内外独特的,唯一的。项目与正在开发建设的涞源白石山景区线路接近,约四十公里,形成当地旅游版块的一个新突破:在白石山、飞狐峪观光,在暖泉镇休闲、民俗体验,进而形成一条乡村旅游休闲产业链。

文化特色:年俗文化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该项目的打造跳出了传统古村的开发模式——观光或者体验。从营销入手进行突破性规划,围绕“年俗”文化做文章,一年打造几个特色的节日。同时创新赢利模式,尽可能地把北京的外国人引进来,并增加休闲设施。

核心理念: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本项目中以古镇的三原性——原真性、原生态、原文化为核心吸引力,以文化核心区与产品配套区的相互驱动开发模式对暖泉镇进行整体规划。对古镇历史文化资源遵循保护性的开发原则,即对文化核心区的多利用、少开发,和外围产品配套区的现代化、多样化和娱乐化。开发文化核心区+产品配套区的保护性度假古镇。以暖泉古镇文化脉络为主线提出3-2-1核心打造思路,即三个圈层打造、两季市场卖点、一个品牌形象营销。

项目突破:

本项目对节庆文化进行充分挖掘,结合传统庆典的季节性特征创造出两季市场卖点,成功实现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现实转化。通过这种保护性开发地域文化,协调古镇风貌保护与功能区发展布局,依托民俗文化资源、打造产业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现代人文资源等创新资源的多样利用,并输出商业资源,打造商业活动。

落地效果:

在本项目中,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功能分明的圈层策略,解决了暖泉镇交通劣势明显、文化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通过两季市场卖点的创造将区位上的劣势变为产品上的优势,依托涞源白石山风景区的基础与暖泉镇联合打造出旅游产业链,在白石山、飞狐峪观光,在暖泉镇休闲、民俗体验。

重点产品:

一、游客综合服务中心:

主要负责整个景区的游客接待、信息查询、游客中转等,设于古镇外围,比邻暖泉新村而建,整体风貌体现古色风格。另外建设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停车场、接待服务区、购物区等。

二、暖泉古建筑博览园

暖泉古建筑博览园即经过规划的暖泉古镇,作为景区的核心观光区,也是展现景区文化的主要平台。因此古镇开发注重两方面:

(1)古镇修复及部分区域环境完善;

(2)民俗文化区域打造和旅游设施完善。

暖泉古建筑博览园将拥有华严寺、西古堡、古民宅、神奇暖泉、暖泉书院、老君观等核心观光区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文化内涵。华严寺作为宗教祈福圣地和宗教建筑观光研究基地进行打造;西古堡瓮城文化可打造为古战场体验与军事建筑观光区域;对古民宅进行开发,开展专项文化产业如豆腐坊、剪纸店等加工作坊,成为观光体验区;充分利用好暖泉的水资源,对暖泉进行文化包装以及景观修复,将其打造为具有神奇文化和特色水景的亲水区,形成北方的水镇。

三、暖泉民俗休闲度假园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出于对暖泉古镇古遗迹保护性开发考虑,除了原有古镇修复方式外,复原性建设暖泉新镇——暖泉民俗休闲度假园。暖泉新镇将作为游客的主要活动场所以及部分村民的搬迁地,因此暖泉古镇将大大减少了游客承载压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观光胜地,将最古老的历史景观呈现给游客。

暖泉新镇在外貌风格上与古镇风格保持一致,区域布局分为多个功能区。建成后的新村拥有村民安置区、非遗展示区、乡土客栈、酒店、戏楼、实景演艺场所、狂欢烧烤城等区域。

四、民俗主题广场区

比邻游客服务中心与暖泉新镇,建设游客休闲文化广场,体现民俗风情,作为游客中转休闲活动之地。广场能够承载大型娱乐活动、节日庆典、婚庆典礼以及每年举行的大型主题展览活动等项目。

五、农田观光体验区

在乡村旅游规划中依托古镇附近田地,开发田园景观。春天展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景象;夏秋能够体验收获劳作场景,让游客真正置身于农村生活场景。

六、民俗休闲商业街

民俗休闲商业街将成为游客主要购物场所,聚集日常用品、餐饮、当地特产、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等,成为游客夜间休闲之地。

七、自驾车营地区

为自驾车游客提供活动开展场所,以汽车营地概念规划,可进行篝火晚会、帐篷搭建以及提供各种汽车配套服务设施。

八、乡村游乐园

乡村游乐园主要给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场地,依托暖泉新镇而建,设立乡村垂钓区、亲子乐园区、农耕体验区、欢乐碰撞区、休闲健身区等。

整合暖泉镇周边村庄村落,开展一村一品、一家一艺、一点一特色民俗文化体验村落。诸如可设立剪纸第一村、豆腐第一坊等民俗品牌点,能够规模化突出展现当地特色民俗文化。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成功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项目相结合,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拓宽了乡村旅游的市场。

第五篇: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项目

关于做好2016年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

作的通知

各市(州)、省财政直管县经(工)信委(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业:

为加快推进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支持重点军民融合项目建设,根据《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关于印发〈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企〔2015〕18号,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现将2016年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1.申报项目应属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支持范围。重点支持军民两用核能、航空、航天、舰船动力、特种装备、信息安全、特种材料、爆破器材等产业重点项目。

2.国家、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3.国家、省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民两用科研项目,军民两用技术深度研发及产业化专项(参照《关于发布湖南省军民两用技术深度研发及产业化重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湘经信军品研管〔2015〕415号)),国防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应用项目。

4.军民两用实训基地重点项目,军工行业人才培训项目。

5.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它需要支持的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

二、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申报条件。

2.申报项目应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已经办理项目核准(备案)等相关手续,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较好,原则上必须是已经开工的在建项目。

3.每个项目单位原则上选择1个项目申请支持。凡当年享受过国家或省级财政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国家要求配套的项目除外),原则上不重复安排。

4.已申报了中央和其它省财政2016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不得重复申报。

5.项目申请单位存在批复项目建设(研制)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情况的,或者上经审计发现存在违规使用项目资金情况的,不得申报新项目。

三、申报程序和申报数量标准

1.中央在湘企业项目由中央在湘一级单位直接向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申报。每个企业(单位)限报1个项目。

2.省属企业项目由省直主管部门向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申报。每个企业(单位)限报1个项目。

3.市州项目经市州经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上报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

4. 财政省直管县市项目经县市经信、财政部门审核,上报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同时抄送当地上一级市经信委和财政局。

各企业(单位)要选择优质项目申报,我们将择优支持。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资料提交方式:项目申报资料通过网上填报。项目单位必须通过《湖南省财政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系统》(网址:http://220.168.30.70:28889/mainPage.jsp)填报并提交《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产业类项目填报附件1,科研类项目填报附件2)。资金申请报告通过“湖南省财政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的同时,报送纸质材料2份至省经信委。

2.上报文件要求:各市州、省财政直管县、省属单位及中央在湘单位需上报专项资金申请文件、《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汇总表》(附件3)、单个项目的《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资金申请报告中的第二项,须加盖经信与财政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公章)等纸质文件一式4份(分别报省经信委3份、省财政厅1份),以及《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汇总表》电子版。

3.申报时间:市州、财政省直管县市、省直单位以及中央在湘一级单位向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申报截止日期12月15日,过期不予受理。

4.申报材料保密要求:请各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如资金申请报告含有涉密内容,请脱密处理后再网上填报,上交省经信委的纸质材料无需脱密处理。

省经信委(国防科工局)地址:长沙市迎宾路238号,邮编:410011。产业类项目联系人:夏立斌,电话:0731-84666005;科研类项目联系人:钟年节,电话:0731-84666054。

省财政厅地址:长沙市天心区城南西路1号,邮编:410015。联系人:刘天学,电话:0731-85165299。

项目库系统技术支持电话:0731-85165438。

上一篇:校长法制宣传日讲话稿下一篇:小班幼儿美术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