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课改的感悟

2022-07-21

第一篇:学生对课改的感悟

对学生会工作的感悟

在学生会工作,让人觉得受益匪浅,刚开始进入学生会的时候羞涩胆小,但现在能够担任团学例会的主持,这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成长,一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但更多是学长学姐给我机会。这一月多来在学生会的苦乐酸甜让人回味无穷,。进入学生会之后才知道,还有许多东西要学,根本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为人处事,语言表达和人际关系都是有要求的。

有人说加入学生会没有意义,还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我是不认同这种观点的,有付出总有回报的,你付出了你的时间,得到了经历和锻炼,而这种经历是其他人没有过的,从经历中也应该有体会、有所得,而你锻炼所得到的,会让你在其它人面前与众不同,这些对我们将来进入社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整个校学生会的核心

校学生会办公室就像是企业里的董事会,是整个学生会的核心。首要是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同时做好学生会每个学期的工作部署以及工作总结。湖南工学院学生会以“勤学务实圆融卓越”为宗旨开展学生工作,在学长学姐的部署下,一步一个脚印。我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我们定期召开校学生会办公室的工作例会,部署相关活动安排。在这一月多的时间里,本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除了协助我校一年一次的运动会,还有圆融讲坛的相关活动,还自行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流动图书馆”、篮球友谊赛等一些列活动,很好的团结了同学,锻炼了校学生会办公室这个团队。

二、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

经过不断的学习及锻炼,现在学生会各干部已经能做到这一点了。通过一个多月的磨练,我们已经实现了学期初的“分工不分家”的工作目标。同事们团结合作,相互信任,在工作的基础上各个干事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三、能力可贵和热情更高

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基本组织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但对工作的热情更显得难得可贵。尤其是刚刚进学生会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对很多工作不了解,只能从最基层的成员做起,顾名思义就是多做事,什么重的累的苦的活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些同学认为这不是学生干部该做的,于是打了退堂鼓。还有很多同学刚进来时,热情高涨,但一段时间后就锐气消磨殆尽。其实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去想这件事,自己的心态也就好了。犹如那句话,“能忍受的就是锻炼,不能忍受的就是磨练。”

1、作为一个学生干部,自身应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把每项工作都当成是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应留意观察,用心思考,从一同工作的同事、上下属的工作中,取其长处,提升自我,应充分利用好学生会这个有利资源,既然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就应该多从周围的人的身上学到些东西。当然,真正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也是很重要的。总之,就是如果觉得“为同学服务”的动力不足以激发自己所有热情的话,就应该找到对自己而言更多更合理的动力,争取百分百的热情投入工作。

2、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会干部,应想方设法调动所有学生干部的积极性。第一,应加大对学生干部服务意识的培养。。第二,应继续提高学生会各成员的归属感,团结,互助,和谐,温馨,管理更趋向人性化,让校学生会办公室真正有家的感觉。

3、主观能动力性差。我们应该先改掉自己内向的性格,学会善于推销和宣传自己,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此外,还应当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在领导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4、交流和沟通能力不强,多多锻炼,多多学习。平时多与别人沟通,虽然现在能力有限,但是不锻炼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力只会停滞不前。

四、克服浮躁与急于求成

作为一名干事,课业的繁重,工作的忙碌,使得我们不得不去赶做一些工作,从而导致了工作质量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要协调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同时也要注意专心致志,工作的时候就要认真工作,学习的时候就要认真学习,在这样的方式下,才算是真正的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二是要脚踏实地,做好长时间工作的心理准备,不要去想一些所谓的"捷径"。

一路走来,有欢笑有泪水。校学生会办公室干事是一个美丽的光环,当然在背后也付出了比别人多出很多倍的努力。期间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在辛苦的同时,也学会了享受这个过程。我们的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和新挑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开动脑筋,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把学生会工作推向前进。

校学生会办公室 2013年11月19日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促使他们掌握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同时又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因此物理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由于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差,加之不少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为一名新课改中的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是学生求知的动力和影响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初中生对那些新奇的物理现象、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演示实验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强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实验前务必精心准备,确保实验成功,力求实验带有示范性,实验现象清楚、有趣。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其次指导观察方法,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按时间的先后,位置的远近等。此外对于不同的实验,还可结合其他观察方法,如对比观察法、反复观察法和重点观察法等。最后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条件,要求学生作记录。还可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失时机的提问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

例如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引导学生把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渐渐移近凸透镜进行全面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并记录随着蜡烛和凸透镜距离变化而产生的成像变化规律。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附近反复观察,从中引出实验结果: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对比分析实验数据,学生自己可顺利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不仅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使学生学会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过程和方法,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分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在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就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相互帮助,密切合作,合理划分实验小组、分工明确,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引导他们注意实验小组组员的合理搭配,实验小组长的选定,实验前对实验内容、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的预习、实验器材的准备等;要求小组长发挥领军作用,组织、指导和督促组员完成实验。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或个别小组的独到见解、新的思路,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指导各小组学生亲自动手、齐心协力、自主、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激励他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去猜想、验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从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相互交流结果,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分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注重交流评价,给个小组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的推测、假设、猜想中探究答案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鼓励个小组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学习方式,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操作过程、分析实验中获取的信息、数据归纳总结结论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将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胆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建立起“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一般能达到预期目标,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迷信权威”的思想,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只在旁边作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相符合的结果,极易引起学生对教材结论的“怀疑”。在进取心的驱使下,为了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他们必定会反复多次地进行实验,只有当自己经过反复多次地进行实验验证后,才会消除怀疑心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各种自主探索实验。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的安排,对演示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并根据实验要求,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实验仪器,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探究实验结论。利用探究性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 “平面镜成像”时,很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人站得镜子越远,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像就越小。因此他们认为:物体在镜中像的大小跟它与镜面的距离有关。为了验证这种错误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玻璃、直尺、白纸、蜡烛、铅笔等常用器材,亲自设计“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并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效果。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自主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活动,不仅验证了生活经验中的错误认识,也学会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这既可以增加实验的创造成分,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创新演示实验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主动思维、主动发问、主动探索、主动研讨、主动创新。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使学生在紧张、热烈、兴奋的状态下掌握物理知识,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积极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上设计了很多有趣的课外小制作、小实验。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各种物理小实验,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活动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活动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强烈,使学生的动手习惯和实践能力逐步得到了培养。如“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万花筒”“小潜艇”“不倒翁”等小实验、小制作,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促使他们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相关问题。这些生动、有趣、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能极大的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同时也是对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使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得到了强化。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物理实验课堂上,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小制作,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创新学习的平台, 也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基本技能,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造了条件。

第三篇:对智障学生教育的一点感悟

内容摘要

智力障碍是一种以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上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智障儿童的教育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特殊性。智障学生的再教育与训练上除了要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极个别方面的缺陷外,重要的是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应该把智障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完善摆在首位,要在生活中,学习中逐步渗透,逐步完善。 关键词

无奈态势 特殊性 能量储蓄 教育契机 潜移默化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是我们很多老师遇到最棘手的问题。因为智力障碍是一种以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上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智障儿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所以每个国家,每个省区都有相当数量的智障儿童。根据我国专家研究,对智力残疾下的定义是:他们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一般来说,智障儿童的语言、动作缓慢,智力发育迟缓,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反应迟钝。其中有的智障儿童特别容易兴奋,经常活动不停、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弱、词语贫乏不连贯。有的表现为少动,或经常萎靡不振。因此,智障儿童的教育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他们的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信心,有耐心,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更高的价值。

自从我接任智障班两年以来,或多或少有了一点点感悟。

首先从孩子的自理能力进行培养。简单的说自理能力就是学生为自己服务,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对我们农村来说,一个孩子若有智障迹象,家长大多数采取任其发展的无奈态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从不考虑,不接受治疗,往往造就孩子一辈子遗憾终身的结局,所以这些孩子在生活细节上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去学。没学会梳头发的方法,就谈不上把头发梳的更好;不会擦鼻涕,就谈不上把鼻涕擦干净;于是,在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鼓励他们只要不怕苦,不怕累,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好,让他们知道,自己跟别的正常孩子一样可以享受快乐,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即使弱智学生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还要让弱智学生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其二,在行为习惯上着力培养。智障学生智力迟钝,能力低下,反应缓慢,生活自理能力差辨别是非水平较低,除了在学习和生活上特别困难外,多数都伴有异常行为,不少家长往往忽视了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不良行为习惯让家长和老师倍感头痛。我们的智障学生在家吃饭都有同一现象,吃饱吃不饱由孩子说了算,不吃说明已经吃饱,不放碗筷就继续给他盛饭。这样造成孩子有些面黄肌瘦,有些成超级大胖子。我校四十多个智章学生中午都在餐厅统一吃饭,吃午餐时总有一些弱智学生心不在焉,饭含在嘴里不咽下去,或者不愿自己吃,吃饭的速度很慢。于是我就采用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吃饭,开始可能会有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能够做到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这一招真灵,弱智学生渐渐地能独立地进餐了,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同时我也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结合智障学生的再教育与训练上除了要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极个别方面的缺陷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所以有人总结了:习惯养好了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累。这将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三、智障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差,情感调节功能几乎为零,易冲动或固执,这一点也严重的影响到他们的成长。还有部分人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导致他们任性,刁蛮无理。往往事以愿违。例如,前半年入学的王俊奇小同学,家长是本地穆斯林教主,由于对孩子教育不到位及其家庭影响,他班里不遵守课堂纪律,随意走动,有时学着父亲的举动跪地不起,嘴里祷告,念念有词,同学们的帮助不起任何作用,老师与他谈心,他便跑出跑进,无力管理。课下与同学打架,骂人无事不做,清洁员阿姨反应他在楼道角落大小便等等,这足以说明,家庭教育没有跟上,使他无法适应学校的一系列生活,这是引起我们家长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第四,在教学方面我常常以引导为主。由于弱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弱智学生,要求就有所区别。为此在教学中积极扑捉孩子们的闪光点。对于自理能力稍强的弱智学生,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弱智学生,就相对降低标准,不强求,更不鄙视,应因材施教,例如学习“森”这个汉字时。上面是“木”,下面是两个木组成的“林”,意思是一个木代表树木,两个木代表树林,那三个木就是一大片树林。合起来就成了森林。在学生牢记字形的基础上,反复拼读,还用手比划看的动作来进行理解、认识。很快,学生对“森”有了很清楚的认识。在生活语文课上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让他们学会欣赏美的事物,学会认识生命,感悟人与自然,家庭与学校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当弱智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我就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比如“你真棒”、“你真能干”,但当弱智学生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耐心细致地引导,辅以鼓励性语言“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还会协助他实现成功,以免挫伤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五、在学生教育上还要做到细心观察。智障儿童由于存在着只能上的不足,发展迟滞,再认知、情绪一直与正常儿童有一定差别,存在着意志薄弱,缺少主动性,不善交际等问题,更应受到老师的关注与爱护。所以在思想教育上要下功夫。在我刚接本班时,发现喜少龙同学与班里其他几位同学不一样,语言表达能力差,反应迟钝,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后来建议家长给孩子做全面检查得知属于低智商的孩子。根据孩子这种情况,采取了促心交谈的方法进行教育,下课后,我坐到了他的身边,问他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干什么工作,家住哪里等等,久而久之,孩子胆怯心理没有了 能和同学们交往自如了。这时我促机对他进行知识灌输,收获不少。

其六,智障孩子的教育仅仅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更是老师和家长的己任。老师主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缺少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就失去了很好的教育契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大多数教育责任在父母上,因为孩子和他们接触时间最长,当孩子在学校学会的一些生活技能、好习惯,应该在家庭中继续练习、巩固。家长应该在家鼓励学生独立进餐、就寝,并提供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机会,比如: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整理玩具等,并且要持之以恒,这样才另外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另外,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智障学生的教育中尤其起重要作用。再就是我利用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孩子在校的表现,并且指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希望家长常与学校,与老师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来,不断摸索、研究,把智障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完善摆在首位,要在生活中,学习中逐步渗透,逐步完善。甚至以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出适合智障学生养成教育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经过不断的教育和培养,如今大部分学生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特别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已逐步接近正常学生的水平,为他们今后发展认知能力、培养交往能力我们需要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 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感谢以及思修课的感悟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141班

姓名:朱子威

学号:14131501110

自从上了思想道德修养之后,我感概良多,在这过程中让我不断地学会了自省、自律和思考。

每一堂思想道德修养课,每一次的听课,虽然有些老生常谈的感觉。但是每一次的上课,每一次智慧碰撞产生的火花总是令人激动。

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单纯的考试,可以肯定地讲,这门课程帮助我们大一新生陶冶了思想、净化了生活、认识了人生,让我们这些新生在大学里怎样为人做事处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灯标。

我们刚从离开高中,那个每天只需要努力学习,不注重其他东西的高中,走进了大学,我们曾经无数次幻想的大学,曾经无比憧憬的大学。来到大学,发现和想象中的有太多不一样,有些老师也就那样,上课有点让我觉得例行公事的感觉,我们的大学生活也就那样,上完课就回宿舍玩玩手机,打打游戏,能主动去图书馆看看书的,少之又少。但自从第一次上了刘希岩刘老师的课,第一次让我感觉到了震惊,刘老师对待学生,对待上课的态度,刘老师上课的那种妙语连珠,真的让我有种这就是我想要的大学,这就是我想要的大学老师。

上了刘老师两节课,虽说不敢妄言多么的懂刘老师,但多多少少对老师有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刘老师上课的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真是让同学们都听的进去,听的进心里。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我们也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学习到了不少知识。刘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这让我感到十分愧疚,我并没有很好的做好身为一个学生的本分工作,看到刘老师上课的认真负责,我就更加感到深深的自责,见到刘老师,我看到不仅仅是她的外在,更多的是让我深深的佩服强大人格,是让我敬佩不已的个人魅力。刘老师上课的过程中还说了一下她关于爱情的看法,我觉得我真的是觉得我之前是太稚嫩了(之前也谈过恋爱),原来我真的把很多事情想的太简单,青春期荷尔蒙分泌过剩,做事情没考虑过后果。真的很希望刘老师再多教我们一点,两堂课实在太少。

说了刘老师,再说说另一个我也十分敬佩的老师,那就是胡玲老师(两位老师好像是闺蜜)。最近我加了胡玲老师的QQ,和胡玲老师在网上有过一些交流。胡玲老师在网上发表的那篇关于她在上完一堂思修课后的一些感悟,我想在这里表达一下对老师歉意,毕竟我也曾上课玩过手机,说过话。正如胡玲老师在日志里写到的那样,很多人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丧失了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胡玲老师恰恰相反,她始终记得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她在课堂上没有选择对那些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很严肃的对待了这个问题。在这个时代,很多老师选择了和稀泥,而胡玲老师没有,因为她对这个社会的负责。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自己的个性,人云亦云淹没了人本身的个性。我们是理性的人,是有思考的人,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这个社会负责。胡玲老师是一个如此热爱她的事业并认真坚持的老师,一直对这份事业放在她的生命之上,为此她付出了很多。这样一个老师,怎么能不让我们感到钦佩?她的精神怎么不让人感动?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成长的太过顺利,以至于一些人无责任感,无忧患意识,胡玲老师看到这些,也曾想过放弃,但是胡玲老师还有期待,还有梦想,哪怕为了这些会付出很多,她也在所不惜。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意味着我们要走曲折的路。利用顺境,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坚忍不拔,艰苦奋斗,将理想付诸实践,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我们才有可能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和深度。

我们不断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终究需要社会来承认它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将自己的价值献给国家,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果戈里曾道:“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边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我们也需要有这种的信念,它才是我们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个人价值的动力。在这个新时期,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核心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才能让社会承认我们的价值,这是我们人生的社会价值,它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人实现人生价值还需实现自我价值,及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这两者是矛盾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实现人的价值,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本着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精神,才能首先从思想上为实现人生价值打好一定的基础。

胡玲老师和刘希岩老师正是这样的人,她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坚持下去的人,能有这样两位老师我真的感到很幸运。她们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还有是对理想一直坚持下去的信念,对自己对这个社会负责的态度,我很感谢两位老师。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是一个知识水平高,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人。所以大学安排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为的是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思想道德就是做人的准则和标准.大学生要想立身成才,建功立业,首要的就是要先学会做人,学会了做人,才能更好地做事、做大事、成大事.也就是说必须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因此,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的立身素质。

其一,道德素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它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虽说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知识层次和文化素养都相对较高的特殊社会群体,从总体上,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比较高的道德素质,但这并不说明大学生不需要进行道德修养。相反,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肩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大学生更应该自觉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其二,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发展和完善的需要。首先,道德素质是人的本质的特征之一。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而这种关系有特定的准则要求个人遵守,道德便是其中最为普遍、最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可见,道德素质是做人以及做什么样人的标志。因此,只有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完善社会.

其三.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动力。高尚的道德素质在人才成长中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个体成才动机的帮助和强化,对成才过程的激励和引导。高尚的道德素质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沿正确的道路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我想,我国高校一直坚持对大学生开设道德修养课,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其原因就在于此。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道德教育的意义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今天的许多中国的我们这一代对待知识,往往采取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很难真正的沉下心去

好好做一门学问,更不用说好好做一个人。

我感谢刘老师和胡老师,她们两个人用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用自己对梦想的不断追求,对信念的不断坚持真的教会了我很多很多,谢谢两位老师,谢谢! 老师,你们辛苦了,是我们太不懂事,没能理解你们的良苦用心,对不起,老师。

第五篇:高中政治新课改的感悟

2012年思想政治学科论文

高中政治新课改的感悟

申张华

山东冠县武训高级中学

高中政治新课改的感悟

冠县武训高级中学 申张华

摘 要: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作为主导的教师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也应对新课改的实施进行必要而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分析,力求更准确地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使新课改实践更有效果,更符合实际。

关键词:课改 感悟 实践

我们在2004年如期迎来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已经不再适应教学实际。我带着一些迷茫,几多豪情,踏上了应该熟悉却又陌生的讲台。新课改实施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可谓百种滋味在心头。 传统教学主要关注学生的会、懂,而新课程教学更强调学生悟的过程。它打破了政治课程原有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实现了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新课改中高中政治实现飞跃的体现和标志。

课程改革实验使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这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应该如何深入理解新理念,抓住这次教改机会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如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处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等等,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一、新课程新理念的认识

新课程理念是新课改的中心指导,只有在理解理念的前提下,教学内容才符合时代的要求,教学实践才会有好的效果。

(一)新内涵

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教学中单纯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导致课程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繁琐、困难的现状,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比如《政治生活》的许多知识和国内外大事紧密相关,那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增加时事要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

(二)新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为此构建了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四个必修模块都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正是因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才使得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

(三)新导向

课程标准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与此观点相对应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教育发生根本性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此教学理念有如下特征:时代性,即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时代特征相统一;针对性,即思想教育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开放性,即新课程内容与创造性思维对接。

(四)新课堂

构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课。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使课堂不仅实现知识间的转移和传递,而且让学习者主动地沉浸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让“生活”走进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生活和知识达到最好的结合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的目的所在。

二、政治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生本意识。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教好每一节政治课,向课堂要效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调动兴趣 积极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教学效果的呈现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贵在善于引导和启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应该少教一些,多给学生研究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内在动机,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上升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高度。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相对抽象的政治知识简单化,这样学生就会改变对原先的政治课理论性太强而不能参与其中,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的弊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经济学部分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一些专业的经济学名称和一些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词汇,如价值规律、价值、价格„„这些内容相似度很高,应用频率也很高。我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学生的现状,首先布置课下作业,要求学生亲自去调查。鼓励学生亲自去买同一种菜,坚持一段时间,从中总结菜价的变化状况,这是学生相对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在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后,再开始这部分知识的讲解。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所以他们更有兴趣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因而教学效率大大大提升。

(二)激活学生 创新思维 学起源于思,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灌输给学生,否则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束缚他们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要善于设问,这样学生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主动解决问题,也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消费的类型”的知识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谁能举出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学生挖空心思找实例,说出了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内容,并且许多是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有的学生就提到购买的网络QQ币。知识源于生活,又贴近生活,适时的激发,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

(三)设计情境 组织探究

新课程教材设计了很多探究活动,这些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好工具。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活动进行讨论,甚至争论,这可以缓解教学课堂那种死气沉沉的教学气氛。讨论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取长补短,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学得积极主动。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这一环节,我们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引导学生明确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后可设计一场辩论会 ,正方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反方为“传统文化是包袱”。通过辩论,既可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当然,教师应该扮演好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积极引导,适时点评。针对讨论、探究中遇到的焦点问题、重难点问题及易混、易错问题,教师要有所掌握。对较难理解的问题,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提供科学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答案。对综合性强的问题采用教师精讲的方式,运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当然,讨论、探究与合作并不是每节课、每项教学内容都适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应该考虑到:探究活动是否有必要,探究结果是否有效。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科学的。

(四)强化练习 以练促学

训练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巩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因此,在设计练习题时必须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练习题的设计需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问题的安排顺序要与学生思维发展相一致,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能创造性地领悟解决问题。训练后要有及时的讲评,讲评要有针对性,目的是更好的巩固已学知识。精选、精练、精讲,应该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在新课程推进中,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作为主导的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会学习的人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政治教师不仅要从知识学问上做学生的老师,而且在道德、人格上更要成为学生楷模,在能力和水平上要有常规性的一系列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提高整体综合能力,争当严师、名师、人师,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教育是科学,它不仅属于现在,而且属于未来;教育是艺术,懂得教育艺术的人才能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并不断推动教育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作为政治教师,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我们的新课程道路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困难在所难免,我们教师要努力践行新课程,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促进自己的成长。高中学生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因此,提高政治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革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结合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增加政治课堂的吸引力,是增强高中政治课实效性和体现新课程的必经之路。而这条路布满荆棘,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渐行渐远。

上一篇:小升初衔接班资料下一篇:新时代不懈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