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总结感悟免费

2022-07-07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课改总结感悟免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课改总结感悟免费

免费师范生感悟

坚定终身从教的理想信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当年,我不知道这个政策有什么用,跟我又有什么关系。2008年,高考过后的几天,在爸妈类似“多一次报志愿的机会”的鼓动下,我心里想着反正估分那么低,肯定录不上的,便随便选了个学校,填了个专业。谁知高考分数出来后,我居然过了一本线,这下傻了眼,我报的到底是个什么学校?这个学校到底怎么样?我以后到底要干什么?再后来,通知书来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想复读,只能在同学们“你去了山旮旯里鸟不拉屎的地方”的戏谑中孤身留在了这个学校,留在了免费师范生这个队伍中,留在了教师这个行业中。经过了抱怨、后悔,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迷茫,经过了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观望,我只能静下心来想着:是的,我别无选择了,好好当一个计算机老师吧。好在家里已经有好几位教师,从小在学校里长大,耳濡目染,对这个行业倒还是比较理解,倒也乐于接受了。

2009年暑期,当时大一刚结束,抱着好玩的试一试的心理,

我去了我们当地一个中职学校进行短期实习。先是跟着两个老师听了几天课,看了一下教材,学习备课讲课。后来,两位老师鼓励我上台讲《进制的转换》这一节。这一节对于当时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而且好几种转换比较复杂。我回忆了我们老师给我们讲这个知识点的过程和方法,便开始查找资料、备课。说课

并改进后,我鼓足勇气第一次上了讲台,面对着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学生,很是紧张,好在思路较为清晰,自认为进行得比较顺利。然而糟糕的是,指导老师给指出了我的问题:填鸭式教学,一节课把两节课的内容讲完了,学生根本没法接受。我这才明白了讲课不是把知识灌给学生就行的,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和吸收知识和方法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到了这学期,我们开设了《教学设计》和《中小学信息技

术教育》这两门课,开始分析教材、写教案、讲课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当老师的不容易。那么多教学方法、还有备课的方法技巧,如何融合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如何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高效的方法来学习以及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等,是值得思考的。

以上仅仅只是一个普通教师的基本功,而作为免费师范生,我们有着自己的道路、责任。网上都在抱怨我们这群师范生不好好学习,游手好闲,浪费国家资源,社会各界也不对免费师范生持积极态度,然而他们不知道我们免费、有编有岗的背后是就业范围的狭窄、很多学校不太接收免费师范生的无奈。

温家宝总理曾经在北师大说过:“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希望你们在这所有光荣传统的学校里,接受文化的熏陶,感受人文情怀的温暖,呼吸自由的空气,真正享有智慧之光、仁爱之美,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作

为一名将来的教育者,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能够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这么伟大。我只能尽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尽可能高效地获取方法和知识。另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重要的,我不想我培养出满园的学习机器,社会需要的是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人才。

另一方面,国家采取免费师范生这一重大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通过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要在科技、经济方面取得飞速发展,教育是根本,除了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还应该思考如何摆脱传统教育带来的禁锢,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各方面全面发展,会思考,能创新,善于动手。这样,我们整个社会总体的科技创新水平会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或许,将来,我们的同龄人在各行各业大展拳脚,而我们

却在伏案工作,埋头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我不敢说我是骄傲自豪的,也不确定我以后可以坚定地说选择了教育,我无怨无悔。但是,或许,没有鲜花,我却能够拥有满园的桃李芬芳;没有掌

声,我却可能赢得尊重与赞赏;没有金钱,我却拥有孩子们心灵的阳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免费师范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然后可以向社会证明,我们不是国家的蛀虫,我们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牺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免费师范生,我们洒播清贫,收获着社会的富强。

第二篇:课改感悟二

小组合作——让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边院中学武厚英

经过一年半的课堂改革实践,我校的“四段六环”零距离课堂教学以初见成效。老师们更是热火朝天、热情高涨。立标、学标、达标一条龙,让老师们的课堂水平再上新的台阶。小组学习成为课改最明显的标志。小组学习的充分运用,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生管理水平。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真正有效组织小组学习需要教师动一番脑筋:

一是小组学习管理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比如学生个人发言举手,代表小组发言举组牌,小组长如何组织小组学习等只有在无数次的有效训练中形成。

二是讲究小组学习的艺术。小组学习的组织是一种艺术,而不是技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能准确把握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事先的精心准备、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地步,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大多数学生都思维混沌,只知一二,无法完全,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这时的交流才是最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孩子们踊跃发言,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的小组展示才会更精彩。相反不切实际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暗示:乱哄

三是重视小组长的培训与指导。小组学习时,学习优秀生在小组中处于主要地位,承担了主要职责,学习困难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在学习时,学习优秀生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小组汇报成果时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而一些学习困难生则相反,因为基础薄弱,往往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的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导致部分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小组长组织小组学习、如何安排本组学生班内展示进行系统的培训,这也关系到小组学习的效果,这也体现课改“面向全体”的原则。

长期的小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主动性发生了质的变化,投身新课改的我们应多思考,不能被热热闹闹的假象所迷惑。只有静下心来,走下讲台,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就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学生受益大,新课改成功希望就大。

哄、热热闹闹就是小组学习,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

第三篇:新课改感悟分享

一、厌学——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为什么九岁的孩子想“退休”,想去一个没有烦恼的地方,甚至想尝试死的滋味。早晨,中国的大街上走的最多的人是学生,晚上,明灯最多的地方是学校。在学校饱尝压抑的儿童,回到家还要完成超负荷的家庭作业,有的父母还推波助澜,要求孩子作业不写完不让吃饭、不让睡觉,有的孩子还没有吃饭,就趴在写字桌上睡着了。所以说,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是学生厌学的罪魁祸首。

一则来自清明节的微信《清明节,让我们祭奠逝去的青春》中这样写道:“清明节有三天假。第一天要回小学祭奠一下,因为那里埋葬了我们的童年;第二天要回初高中祭奠一下,因为那里埋葬了我们的青春;第三天要回大学祭奠一下,因为那里埋葬了我们的理想„„”。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拿什么献给我们的学生?其实,我们且不讲拿什么献给学生,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童年看见“风景”。课改是一种“回归”,是让我们的教育回到符合教育规律的“回家”的路上。要让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成为育人的“子宫”——安全、温暖、营养多元。

二、爱是最高的师德。教育就是要无条件接纳学生,而不要抱怨学生有多么差、多么调皮、多么难以管理。教师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理念;要关爱一切学生,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地方(方面),都能获得足够的尊重。(如果我不是你的小孩,你还愿意爱我吗?,如果你不是我的父母,我还要做乖小孩吗?)

三、兴趣是最好的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欲”。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情境中的主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者提供者。学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否激动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就是给学生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并帮助学生实现梦想。

四、课改从“改课”开始,构建新课堂。传统课堂注重知识及知识传授,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新课堂强调过程与结果都重要。新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决策权;学生是创造性学习的强大动力。新课堂注重问题及问题解决。从“知识”起点转向“问题”起点,从为“教”服务转向为“学”服务,由“教”中心转向“学”中心,由促进努力变为激发潜力,师生角色发生变化(师亦生来生亦师,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为本,以生为本。

五、校长是课改第一人(责任人)。校长是课改的引领者、组织者,课改的宣传发动以及课改培训都要靠校长,校长要研究新课改,精通新课改,要不断地对教师进行课改培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长不主动,课改改不成;“校长进课堂,课改有希望”。“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推行课改力度要大,课改不是对旧课堂的修修补补,不是改良,而是推倒重建;是结构和建构的变化。

六、教学进度不应是教师“教”的进度,而应是学生“学”的进度。许多老师认为:老师的任务就是讲课,讲完就是完成任务,讲清楚讲明白就达到了目的,会不会是学生自己的事的问题。甚至还认为:讲了学生还不会呢,不讲怎么行?不少老师还担心搞课改耗时多,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那只是老师一厢情愿的设想,殊不知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老师们永远也无法想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多强。所谓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只是完不成教师“教”的任务,也只能说明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对教材缺乏合适的整合处理,这也是教师业务素质差的一种表现。

七、课改与成绩的关系。没有成绩,别谈素质;只有成绩,别谈教育(没有分数不体面,只有分数不全面)(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课改就是要提高质量,课改就是要提高素质。课改不敢保证拔尖生的分数有多突出,但至少可以保证潜能生的分数不会太低(提高全体学生的平均成绩)。课改一开始,因为教师和学生的不适应,或者说没有处理好“展与练”的关系,可能会影响一些成绩,但只要正确处理好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下去会一天比一天强,提高成绩是必然的,要坚定信心。

课改贵在坚持(有行动才有收获,有坚持才有奇迹)。课改实施的第一步是选择,第二步是坚持,第三步是坚持,第四步还是坚持,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

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是阳光。——永不放弃。

八、新课改环境下如何听课、评课。听课人在听课时不要过多地关注知识本身、学科本身,要抛开学科本位看课堂;应更多地关注课堂流程(包括时间安排、教学环节等)、反馈检测及课堂生成,更多地关注师生活动(尤其是学生活动)(对教师课堂评价“八度”:导学设计的细度、执行流程的精度、自主学习的热度、展示质疑的效度、师生互动的温度、反馈生成的高度、教师关注的广度、课堂放手的程度。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六态”: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

九、理念解放、破茧成蝶。我们的课改就是要解放教师、解放学生,使教师幸福生活,使学生快乐成长。而这种解放是基于理念的解放,存在着主动与被动的差别;正如鸡蛋,从外面打破了最多成为一盘菜,而从里面打破了,那就是一个生命。只有经历了探索的艰难和苦涩,品尝了成长过程的甘甜,才会认同这种理念。有人说:“幸福是自己的感觉,不是别人给予的”。如果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没有改变,课改只能是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不会有幸福和快乐可言。

十、教育是一种智力劳动、智慧劳动。教育是基于理念的行为,不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行为。不要把智力劳动、智慧劳动变成简单的体力劳动。有些老师专业不专,教了一辈子书,天天都是“涛声依旧”,天天都在“重复那昨天的故事”,天天拿“一张旧船票”,让学生极不情愿地登上你的“破船”。

十一、民主化是教育的希望。由传统的“听话教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民主化是教育的希望。在落实学生自主管理时有两个关键点:(1)始终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2)学生的自主管理需要不断培训。而不是“撒手不管”。

十二、加强培训、少走弯路。课改重在培训(不断从理念层面和技术层面强化培训),课改起始要严把流程关(处理好临帖与破贴的关系),课改要在不断修正中前进(加强课题研究,积极进行反思,及时解决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纠正偏差,保证课改工作的有效推进)。只有理念转变了,操作规范了,自然也就省时、省力了。有些学校、教师之所以感觉到课改模式耗时、费力,其根本原因是操作不规范,执行流程有偏差。

十三、“只有教师幸福了,才能让更多地孩子幸福” 。校长要相信教师、解放教师、利用教师、发展教师、关心教师。

学校要加强五个中心建设:教师生活中心——兴趣爱好;教师情感中心——精神信仰;教师发展中心——课题研究;教师自助中心——人文关怀;教师“学校管委会”——责任意识。

十四、教育智慧个案——小语言、大激励。安阳殷都区实验小学三年级1班的一节体育课,因为下雨无法上室外课,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在教室里观看全国中学生花样跳绳比赛的视频。大家看得聚精会神、兴高采烈。结束时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大家今天看到的是高中生的比赛,我们现在才上小学三年级,如果大家从现在开始练,将来一定会比他们更优秀”。

十五、把握课改三大领域:课程、课堂、评价。

(1)课程建设。值得思考的问题: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课程方案?为什么要一再强调开齐、开足课程?美国西点军校为什么开设雷锋课程和数学课程。英国律师资格考试为什么必考数学?美国人为什么让孩子自己打工和做义工?新的课程观强调,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什么是课程?一所学校有计划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切活动和一切活动的全过程都是课程。学科课程是课程,环境是课程,活动是课程,制度是课程,课堂是课程,教师是课程,学生是课程。

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最基本、最有效的载体。如果不进行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学校课程建设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活动化,不要知识化。学校要切实开发好以下校本课程:心理课程、活动课程、社团课程、阅读课程、入校课程、离校课程、家长会课程等。开发好校本课程有助于体现校长的课程思想,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新的教学常规要求教师要编写“课程纲要”、“作业规划设计”、“导学案”。开学第一节课就是教师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

(2)课堂建设。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由抱着走,到拉着走,再到自己走)。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向上向善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这样的课堂称为“道德课堂”。

(3)评价建设。评价是一种引领。“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评,评后有奖惩”。

义务教育绿色评价体系(健康体检)的内容包括:学生学业质量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质量影响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跨进步指数。高中增值评价要求:尊重差异、注重起点、关注过程、强调发展、学校间公平比较、由起点看进步。

十六、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到“五有”。校园文化包括有形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和无形文化(精神信仰、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人生理想、学习品质、行为文化、管理文化、集体舆论与班风等)。

(1)校园文化要有“形”:要有形式上东西,如标语、宣传屏、专栏、文化长廊等。

(2)校园文化要有“容”:要有丰富的涵盖。比如,要有文学的、科技的、德育的、活动的、自然的等等。

(3)校园文化要有“灵”:要有主题,要有“灵魂”。

(4)校园文化要有“层”:要有层次性,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营造不同层次的校园文化(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

(5)校园文化要有“情”:要蕴涵深厚的真实情感在内。人与人的、人与动物的、人与环境的等等。

十七、关于导学案编写、印制问题的建议。

①个人准备初稿,集体研讨定稿;②提前一周备课,编制导学案。③乡镇划片联合,每校一稿,片内共享;④每校分学科承担编写任务,教研室牵头集体备课,定稿后全县共享;电子稿存档,以后修补完善。⑤导学案的印制应考虑学校的设备情况,可采取精编导学案,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导学(因为导学案不是教材的再现,它是对教材的二度设计,其重心在于问题设计和策略设计,贵在导,重在学,有时不必要追求面面俱到),一张八开纸可以缩印几个课时的导学案。⑥导学案上的“达标检测”可以选取资料上的题代替,仅在导学案上提示题号即可。⑦学校统筹安排各科导学案的印制时间,可提前,也可插花安排。⑧在不具备印制导学案的条件的乡村小学,导学案也可用移动小黑板加口头提示语代替。

十八、课改实施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独学”与“合作学习(对学、群学)”的关系。

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和独学都是“五步三查不可或缺的环节,但自学能力尤其重要。处理好了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和独学的关系,就能解决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关系问题。所以,要保证“独学”和“达标测评”环节所占有的时间。

2、处理好实施课改与强化训练的关系。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是一种很好的独学形式。没有合理的训练量作保障,很难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让学生应付当下的招考评价体系;也很难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因为课改最终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外,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即分数);这也是维持学校生存、防止生源外流的现实需求。所谓“只有分数不全面,没有分数不体面”。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好“展”与“练”的关系问题;老师们要精心设计训练题(把练习题当作考题去设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保证学生课堂及课下训练量。既要让学生会合作、善展示,也要让学生会“做题”、拿高分;学习既要“乐”,也要“实”。要找到素质提升与分数提高的切合点。

3、处理好“放手”与“引领”的关系。

教师要敢于放手,要甘当幕后英雄(导演),把“主角”让给学生(因为教室里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学生)。“让老师住嘴,让学生去说”。“有困难,找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激发自我潜能” 。不必担心学生不会学、不会展示,学生对新的学习模式有个适应期,由不会学到会学、由不会说到会说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由不敢说到说不好,由无声音到声音低就是很大的进步。

老师们是否该认真观察一下,当你在滔滔不绝“讲经”的时候,学生们都在做什么?有睡觉的吗?有„„的吗?也许你老是埋怨:“这个题我讲了十遍,学生还不会,这样的学生真笨” 。但你是否反过来想一下:你讲了十遍都没把学生教会,到底是你笨还是学生笨?

但是,部分老师为了“证实”自己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课堂上不引导、不点拨、不纠错、不讲解、不点评,将课堂放任自流。殊不知,课堂教学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的引领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是不可对立、不可偏废、不可分离、不可割裂的。

4、处理好“激趣”与“减负”的关系。

枯燥的学习方式,过重的学业负担,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部分中小学教师不负责任地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重复训练,是学生厌学的罪魁祸首。

所以,减负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减轻学生的“操作负担”,要按照国家规定适量布置作业(小学低年级要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高年级布置作业也一定要考虑学生实际,不要给学生以过多地压力和负担。其次是要减轻学生的“情绪负担”,精心设置教学情境,选择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方式,以“预习、展示、反馈”为基本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 “厌学”到“乐学”。

另外,要注意合理安排导学案的发放及独学时间。发放导学案让学生独学应在正式课时上完成(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在解读三三六教学模式时说:“预习、展示、反馈三模块都占正式课时”),以免都安排到课下,增加学生的课下负担。

其实,“减负”除了要解决教师的观念问题之外,不可否认也与评价机制有一定的关系。

5、处理好实施课改与强化培训的关系。

要想使课改工作顺利实施,强化课改培训是保障。无论是理念培训、操作技术培训还是课改实施中出现问题的研讨培训与反思,都应经常进行和不断强化。培训是指路明灯,培训是方向盘、是梯子、是扶手。没有不断、及时的培训和研讨作保障,课改容易走偏,容易低效。课改实施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思、研讨,及时培训修正。课改培训有多种形式,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可以以课代训,也可以研代训。课改培训要靠校长,校长和业务领导都应成为培训责任人,校长和业务领导要研究新课改,精通新课改,要不断地对教师进行课改培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长不主动,课改改不成。“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

6、处理好“耗时”与精准执行流程的关系。

自我县推行“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以来,众多的学校和教师反映,课堂耗时过多,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其实,问题的根源首先起自教师的备课和导学案的设计,由于备课不深入、不精细,造成导学案的设计不符合要求,编写导学案时需要让学生探究的问题设置没有层次、没有做到对教材知识的整合、相关问题取舍、有探究价值问题的提取,很多不需要探究的问题占用

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处理导学案费时)。其次是在执行“五步三查”教学流程时对有关流程细节认识不透,执行有偏差,尤其是对大展示缺乏合理的备展,展示内容、任务分工及时间预设不合理,展示了很多不改展示的内容(无效展示),另外,学生不会展示也是课堂耗时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展示时要么不会说、冷场,要么出现展示、质疑过热,以至于造成“跑题”,新生成的问题多,处理费时,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大展示时占用大量时间,从而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课堂效率较低。解决的方法是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对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取舍,从中提取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突出重难点,精心编制导学案,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精准执行模式流程,认真研究各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科学调控整个课堂教学。

(1)想方设法使“大展示”更有效、更高效,是解决课堂耗时的重要途径。这也涉及到精准执行流程的问题。

在学生进行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要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教师通过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同时让各组组长反馈上来本组问题,然后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定大展示的内容,分解大展示的任务(各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预设时间安排,让各小组积极备展,备展完成后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大展示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要展示,展示内容要突出以下几点:重点、难点、疑问点,易混点、共错点、生成点。该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的体现。教师要适时进行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展示是提升,不是问题的重复讲解,突出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问题性是指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共错点;互动性是指展示方式上要体现师生、生生交往,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等;创生性包括学习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成果展示等。

展示时要关注弱势群体,尽可能多给潜能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其不断突破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树立信心,把握机遇,勇敢面对挑战。

(2)要保证课改工作不跑偏,必须要精准执行模式流程。执行模式流程如“临帖”,要清楚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步操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严格按要求去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真正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

堂指向。否则,会成为“邯郸学步”的笑谈。最后弄成“四不像”,以不成功而告终。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研究,积极进行课改反思,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课改工作顺利推进。

当然,精准执行模式流程不是僵死地去对待所有操作和步骤,精准执行流程与灵活使用各操作步骤之间不矛盾。对流程学透了、研细了,才能灵活运用,才能扎实高效。

十九、当前课改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重课堂教学改革,轻课程建设、评价建设和其它课改配套机制建设。 (2)重模式框架,轻流程细节。 (3)重固有模式,轻课型差异。 (4)重合作学习,轻独立学习。 (5)重课堂展示,轻达标测评。

(6)重小组活动,轻小组建设与小组评价。

(7)重课堂操作,轻课前设计(尤其是导学案设计)。 (8)重课改实践,轻课改反思。 (9)重课改实践,轻跟进培训。

(10)重展示过程,轻展示内容设计和时间预设(学生展示方面)。 (11)重展示方讲解表述,轻听展方质疑探究(学生展示方面)。 (12)重问题设计,轻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设计(导学案编写方面)。 (13)重恭维赞扬,轻补充纠错和质疑对抗(学生点评方面)。 „„

西华县教学管理中心

蔡山林

2014年4月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改感悟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新课程的实施,给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气象。然而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就出现了新课程实施后的不良反应。下面是我对新课程改实施过程中一些现象的思考,希望与同行共勉。

一、正视现实,展望明天,从实际出发。新课标是站在发展的角度而制定的,是对当今教学将要达到目标要求的展望,因而富有前瞻性与时代性。新课标提出有些要求或措施在现实教学中暂时肯定难以落到实处。也就是说,我们农村初中教师必须认识到新课标精神与现实教学之间的落差,必须认识到农村与城市之间教学方面存在的不同,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尽量向新课标靠拢。

二、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的生情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就应有别。有没有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字词、分段、中心、写作特色的分块教学),又有别于当今部分教师采用的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即放手让学生讨论而又无任何实质意义),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最终达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比如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三、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优势实施新课程改革。和城市中学相比,农村中学肯定有很大差距,但农村教学也具有城市语文教学不可相比的独特优势。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创造,并能妥善处理运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也是可行的。总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从实施新课标的具体现状来看,的确不容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学生这样一个庞大群体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新课标实行要想取得成功,不解决农村初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将成为“海市蜃楼”。广大农村语文教师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正视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社会、家庭,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人员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发展的新语文教学道路。

四、尽快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如果评价和考试制度仍停留在课改前的状态,就会使语文教师丧失激情,失去后续动力,甚至于用新教材教老内容,那么新课程在农村中学将名存实亡。另外,家长及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认可程度与其教学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及生源。因此,尽快建立并完善评价和考试制度,是加强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关键。

总之,培养和加强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有利于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农村中学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切实提高,更有利于农村中学的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相信,有了语文教师持续探究实施新课程的动力,农村中学语文这方园地,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改感悟

------教师角色的改变

新课改进行了很长时间了,在积极地响应并实践中,我有了深深地感悟,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转变一种观念,适应一种新的理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转变教师角色。既然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师就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这才是对语文教育的尽责,对学生的负责。坚持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各种观点与教学现象,不迷信任何权威,不迷失自我。课改中层出不穷的教法,花样迭出的课型,都体现了一个“新”字,也因此让学生“动”了起来,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但其中不乏有歪曲语文的做法,如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美其名曰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热闹非凡的活动课,脱离教学实际,追求形式,花里胡哨,误导学生。语文教学要注重实效,要突出学科特点,必须教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具有文学的感觉、艺术的感觉、美的感觉。我觉得教师必须在钻研教材、研究学情上下足功夫,不应在琢磨形式上费尽心思。再者,我们还应充分地认识到语文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语文学习强调无形学习、日积月累。教师教了、导了,学生学了、读了,功到自然成。如果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那将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在知识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成为一个知识多元化的教

师,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方式,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不断了解新

观念新教法,做一个学习型社会里的学习型教师。做一个不止“一桶水”,而是有“活水”的“一口井”的教师,这是当好一名语文教师的文化基础。作为语文教师,要适应学生、适应教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除了作为前提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教学技能。

一、精心准备教具、教案和课件,做一个有备而战,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语文教师。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更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上好语文课,平时积累重要,临场发挥重要,而在课前了解课标、了解教材、了解学生,收集上课所需的相关资料,确定重点、难点和教法并制作课件、教具——同样重要。

二、走进课堂,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普通话流畅,讲话有

激情,做一个能感染学生的语文教师。只有师生都有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语文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才有可能构建一个高效语文课堂。

三、有一个灵活多变、自然生动的新课导入过程,做一个能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语文教师。一首诗、一首歌、一个提问、一段表演……总之,选择适当的导课方式,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并参与到语文课堂,带着求知的欲望积极地投身到语文课堂活动中。

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做一个能有所侧重、有的放矢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难点非常关

键,千万不能什么文章都从头到尾句句讲、段段讲,以求面面俱到。每个单元都有单元目标,每篇文章都有它的写作特色,教师可以根据这点来确定每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步骤。

五、做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教师。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记、理解、运用、赏析四个层面。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的参与包括课内参与和课外参与。课外的参与包括预习、复习、完成练习,脱离课本的还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比如:名著、神话、寓言、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做笔记、收集公益广告等。课内参与包括记课堂笔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默看课文、朗读课文、复述大意,也可以唱歌、背诗(文)、背经典、讲故事、讲笑话、做游戏、口头作文、表演短剧、辩论等等。在参与的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如信息技术能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主动性、自主性、责任心等技能。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兴趣。在全班展示的学习环节中积极参与,勇于、乐于展示自我,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语文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把课真正上活;才能使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得

到实现;才能夯实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才能提高学生识记,理解,运用和赏析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师能否在课改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尽好主导之责,个人素质、教学技能的高下是关键。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不是靠发号施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亦不是靠苍白无力的说教;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更不是靠题海战术。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靠的是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及娴熟的教学技能。如果教师缺少文化、文学底蕴,课堂语言将空洞贫乏,学生的胃口调不起来,对语文毫无兴趣;如果不讲究技巧技能,就不能把语文教好教活。具有文学素养,就能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使学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浸染;掌握了教学技能,传授知识就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驾驭课堂得心应手。要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全程,语文教师更需不断充电,要广闻博览,涉猎经典,学习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才能以自己的教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既喜欢语文,又喜欢语文课,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给学生一杯水,那么教师就要有一碗水;如果要给学生一碗水,那么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或许我们只有一桶水,但我们更应该指给学生一条河!

上一篇:客户风险统计系统下一篇:库管年度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