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的课改新感悟

2022-07-19

第一篇:我校的课改新感悟

新课改引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2010年秋季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推开,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学生也有点迷茫。一些家长甚至认为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倒霉,担心成了试验品。如今走过了三年,经历了新课改的风风雨雨,我校2010级学生在市级六科竞赛中均获得团体第一名;省级奥林匹克竞赛中,生物5人、物理4人、化学2人获一等奖; 2013年我校高考获历史性突破,应届一本上线45%,比去年提高10.2个百分点;二本上线率79.81%,比去年提高10.5个百分点。五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尤其是一直较弱的文科成绩有较大提高:一本上线28.95%,比去年提高7.82个百分点;二本上线68.42%,比去年提高15.84个百分点,五人进入全市前十名。姚渊同学以668分的优异成绩获全省理科第二名,张可凡659名列全省理科第十七名。

一、 抓住机遇、吃透精神,有决心就有信心

面对新课改,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心里没底,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绝大多数教师包括领导层一度也曾经徘徊过,高考考砸了怎么办,怎么向社会和家长交代,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放不开手脚,步子迈得还不是很大。2011年暑期的省级培训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我们决定从转变观念开始,不主观先入,不画地为牢,注重过程,淡化结果,树立大高考思想,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校长下了决心,老师就有了信心,学校给年级组管理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重新修订有关竞赛和高考的奖励办法;完善教职工考核方案,明确新课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提供经费,保障各项学习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召开高一级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力争得到社会与家长的支持。同时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及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的培训。

通过2010年暑期的“国培计划”及2012年暑期的省培计划、省市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北师大骨干教师培训班等方式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组织人力编辑了《新课程实验学习手册》,给教师以充足的学习资料的实践范本。该手册收集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庆阳一中实施新课程的相关文件及规定,教师人手一册自学,并利用教研组、年级组会议组织学习;购置新课程多个版本的教材,组织教师对比学习,提前介入。为教师购买《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分学科)、《走进课堂——高中(必修)新课程课例评析》(分学科)、《理解与实践高中新课程——与教育管理者对话》、《高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案例精选》、《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等书籍10种500余册供教师参考。让老师知道为什么要改、怎么改。

通过不同形式的新课标学习和解读活动,帮助老师了解新课标,研究新课标,掌握新课标中的重大变化,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了解课改的意图和动向,展望高考、研究高考、谋划高考。

二、 扭住课堂、提高效能,有思路就有办法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改的题中之义,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高考。为此,我们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引领,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抓手,确定了“理念渗透、形式达标”、 “模式多样、形神兼备”、“校本特色、魅力课堂” 三个阶段性发展要求,让课堂真正成为培育教师、成就学生的最佳时空。

一是坚持分层推进,逐科稳步优化

学校制定《庆阳一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办法》,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转变的指导思想。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两个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尽快打破“满堂灌”教学方式,课改伊始我们便提出了“3520”课堂时间分配原则——即上课时“复习”环节控制在5分钟左右;下课前的“检测”环节不少于5分钟;连续“讲授”时间不超过5分钟;一节课总的“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并适时推出“九段式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即诊断补偿、展示目标、投标导学、探究交流、启发精讲、练习检测、讲评矫正、小结设疑、作业深化。这种刚性规定的落实,对转变“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第一阶段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双转变实践中,分三步推进工作。第一步,培养典型。在每个学科通过听课,选两三名新课程教学素质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的课堂生态改造符合新课程理念。第二步,示范引领。让一部教师先学先试,不定期安排新课程示范课,坚持及时互研评课,通过扎实有效的互动交流,使观摩者受启发,使示范者知其所短,确保实效。第三步,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全员达标。通过验收,不达标者,再学、再试、再验收,直至个个参与,人人上手。

在第二阶段实践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力度和质量,我们强化激励,采取课堂教学竞赛的方式,强化观摩学习,深入推进,自评互研,力争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及本班学生的科学的、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不求同一性,一刀切,但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新课程的精神元素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学校鼓励教师根据学科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大胆创试,推出新的模式和方法。如张伟鹏老师的“激励创新教学法”,袁彦老师的“七有”教学法,即:有理念、有讨论、有型、有神、有人、有效、有个人风格,董元琴老师的英语“五化教学法”,张万军老师的“五步作文教学法”,郭会玲老师的“导学、导思教学法”,贾会霞的“多元情景教学法”等。

在第三阶段实践中,有了第

一、第二阶段的扎实准备和实践,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对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基本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行为逐步走上正规。学生对新课程实施的消极抵制转向积极配合,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稳步得到提高,真正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带给他们的学习快乐和生命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师生的共同成长实现校本特色,魅力课堂,这一目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打造包装课改名师名家。一是公开示范,评出我校课改名师;二是与市内兄弟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扩大课改成果;三是力推我校名师组成课改讲师团在全市范围内巡回讲课,指导全市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做好引领。我们评出了一名市级名师,两名校级名师,8名学科骨干,建立了梁平和张可锋老师的英语和数学两个名师工作室。

角色的转变,模式的创建,极大地催生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积极性,解放了课堂教学的生产力,使我校几十年不变的课堂生态得到了全面的优化。学生二本上线率的提高,充分证明了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着力点和正确指向。

二是加强学习交流,汲取先进经验

我校2010级科任教师于2011年5月赴银川二十四中进行交流学习;2011级教师2012年5月赴西安长安二中学习,2012级教师于2013年6月赴陕西宜川中学学习课改先进地区的经验。2012年和2013年暑假分两批参加北京师范大学骨干教师新课程高端培训;2013年暑假校级名师团队赴大连参加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多次聘请陇东学院教授举办名师讲坛,并与市内镇原二中、镇原三岔中学,镇原屯字中学、镇原孟坝中学,陇东中学,长庆一中,宁县一中,正宁四中等兄弟学校进行同

课异构活动。观摩了庆阳四中的课堂教学。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软肋,许多课改中的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与台湾南湖中学,天津南开二中结为友好学校,并定期举行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先后邀请10多名外省籍著名专家来我校讲学,上新课程示范课,指导我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这些活动,给教师提供了向专家学习的机会,对我校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高考备考工作改起到了很大的促动作用。

三是落实备课组互研活动,发挥集体智慧

备课组活动定人、定地点、定主题发言人、专人负责检查记载,通过分析学情,研究教法,探讨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与疑难,发挥集体智慧,树立团队意识。通过备课组内听评课活动,做到评课时坦诚相见,既护花又挑刺,让教师在深入探讨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积极研究宁夏等前期进入新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赴各地参加高考研讨会,广泛搜集高考信息,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精心部署、狠抓落实,有过程就有底气

新课改体现国家意志,学生成才关乎一生发展,高考是一场战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备考工作我们力争做到未雨绸缪,成竹在胸。

(一)抓计划安排

高三复习首先合理安排进度,一轮复习:2012年8月—2013年3月中旬;二轮复习:2013年3月中旬—2013年4月下旬(40天);三轮复习:2013年5月初—6月 初(30天) 。

一轮复习首先要选好资料、定好计划、过好教材关;同时要精讲精练、落实检查;还要做好月考试卷的讲评,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和改进。

二轮复习要注重知识的网络化,注意题型的归类,注重高考热点,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三轮复习要回归课本,查看纠错本和典题本;强化定时训练,引导学生总结适合于自己的解题次序和时间分配,指导学生提高得分率;指导学生调整好状态。

高三每次月考后分别召开级部教师和学生质量分析会,通报成绩,发现问题,及时制定并采取补救措施。

(二)抓团队建设

1.尖子生辅导切中学生个性要求

早准备、早安排。高一成立奥赛、珍珠班,选骨干教师担任尖子班教学任务。课堂教学高起点,大容量。高二结合奥赛对尖子生进行单科辅导;高三每次月考将尖子生成绩打印下发给各科任老师,并标记薄弱学科;对这些学生加大训练量,每周一套题,周五发放下周三之前统计成绩,科任教师批阅后交级部检查登记。定期召开尖子班科任教师和学生会议,分析学情,研究对策,针对薄弱学科责任到人,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减少了集体辅导的盲目性。

2.边缘生转化落实单果管理措施

级部召开边缘生专题会议,一方面帮助他们合适定位,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每次月考后将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发给各科任老师,以班主任为中心定期召开学情分析会,研究对策,制定薄弱学科补救措施。科任教师动态跟进,责任到人。

3.文科振兴做到多措并举

加强文科班师资力量,要求学生晚读的同时,高三文科班每天第一节课安排为自习,给学生充足的记忆时间;同时加强文科班的日常管理,因为文科班学生大量都是扩招、补招或借读学生,艺术生、晚上补课学生多,这给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必须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二)抓管理落实

1.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反思、自主跟进

建立级部学生分会,让学生参与管理。由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分会班子,主席由全级第一名姚渊同学担任。学生会参与管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发现我们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反馈和改进。班级管理实行班干部民主选举制,定期改选,值日班长与班干部双轨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认可,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集体荣誉感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培养,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同学间团结互助,竞争协作良性循环。

2.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服务学生、奉献爱心

包级领导、级部主任、副主任、教务、教研、德育主任各执其事,各负其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学生做到,班主任先做到;要班主任做到,级主任必须做到。每学期结束前安排学生书写本学期或学年学习情况总结或反思并收交装订成册。教师从学生的学习总结中读出了真诚,看到了感恩,也了解到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内心的焦虑。教师受到感染,知道怎样用爱心去温暖感化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关心学生的生活,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错误,用耐心去说服教育学生,用爱心去感化温暖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建立家校联盟,加强交流、携手共进

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每学期中考后召开家长会,互通信息,加深了解,达到家校联合、齐抓共管的目的。

4.强化考核考勤管理,刚性要求、不留死角

对班级进行量化考核,实行周小结、月公布。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级部学生大会或主题班会。加强班主任考核考勤,制定班主任到岗考勤表,实行每周星期五晚自习的例会制度,通报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和班主任到岗情况。要求班级管理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

四、转变立场、服务学生,有付出就有收获

新课改是挑战,更是机遇。对一所高考压力大的学校,相对来说,师资水平较高,生源较好,如果能够跳出高考看高考,一定会有更新的体悟、更多的发现、更宽的眼界、更高的观点。为此我们从转变立场开始,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优化学习环境,拓展空间,丰富课程资源,倡导个性成才,主要工作有:

1.高标准严要求安排学生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及早准备,提前安排。利用假期的军训时间对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流程的专题培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陇东学院、市教育局教研室教授、专家帮助学生进行开题,结题。重点课题请专家指导,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示范开题。普通课题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组织、科任教师参与开题;教研室负责指导、检查、验收,级部负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把研究性学习真正的做到了实处。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正如高三14班(奥赛班)学生陈晨说的,“通过研究性学习,我学会了相互协作,自主探究、表达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多层次高水平开发开设校本课程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链接社会,重点突破,稳步推开。具体地说,就是结合学校实际,根据本校资源,拓宽利用渠道,依靠全体教师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广泛征集师生意见,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要求,

以学生需求为依据,做精做强。工作上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确保校本课程开设的严肃性和实效性。

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与名师碰面的机会,自主选择的机会,发挥特长、开阔知识视野、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我校每级学生每一批校本 课程都有20多门,有自然科学的、社会人文的、音乐美术的、体育舞蹈的。这些课程无疑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多领域全天候支持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

社团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交流,表达能力。新课改实施后我校所成立的由团委统一协调的社团有20多个。为强化管理,保障学生的权益,学校制定了社团申报、组织、管理、活动的制度和条例。社团自己组织的辩论会、音乐会、篮球赛、足球赛、象棋赛、围棋赛,动漫赛及社会公益服务等活动,精彩纷呈。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兴趣得到了激发,潜能得到了挖掘。

4.分阶段多角度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展现学生才能

为弘扬主旋律,培育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激励学生发愤图强,报效祖国,张扬个性,展现自我,2010级组织学生编印级报,高一为“起步”,高二为 “跨越”,高三为“腾飞”。每学期每班主办一期,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是学习的一方绿地,也是管理的一扇窗口。搬入新校区后为培养学生爱校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年级开展了“春之华”、“夏之梦”、“秋之获”、“冬之思”四季主题写作活动。学生的感言发自肺腑,习作体现着青春、阳光与梦想,是真正的自由飞翔,是难以释手的妙笔生花。学生举办的“春之声”歌咏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新校区卫生大扫除活动,“激情点燃梦想,立志照亮人生”演讲赛,级部篮球赛,乒乓球比赛,搬迁庆典文艺汇演,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等活动,扮亮了校园,点燃了激情,给母校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在高考备考最紧张的时期挪出15个晚自习聆听台湾南湖高中王慧茹博士的“国学经典诠释与阅读”专题讲座。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素质得到了提升。

五、 放手使用、精心培养,有队伍就有未来

新课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也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了成长成才的立交桥。新课改前,绝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有“至步”于高二的经历,学校更相信有经验的教师,甚至一些教师专门在高三“把关”。我校2013年高三教学班子青年教师占到一半以上,学校给他们压担子,也给他们搭台子。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安排以老带新,结对培养,对指导老师及青年教师听课做了硬性要求,并检查通报,指导老师听课给予一定补助,培养结果与考核挂钩。学校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培养专题会议,每年都要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考试。教务处专门安排新上高三教师的检查汇报课课活动,并认真评议,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并胜任高三教学。实践证明,放手使用、精心培养,是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2013届我校学生的好成绩,青年教师功不可没。新课改的实施从整体上、从深层里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质发展,青年教师方队的壮大和成熟,显示着我校坚实的发展后劲和灿烂辉煌的明天。

第二篇:新课改感悟分享

一、厌学——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为什么九岁的孩子想“退休”,想去一个没有烦恼的地方,甚至想尝试死的滋味。早晨,中国的大街上走的最多的人是学生,晚上,明灯最多的地方是学校。在学校饱尝压抑的儿童,回到家还要完成超负荷的家庭作业,有的父母还推波助澜,要求孩子作业不写完不让吃饭、不让睡觉,有的孩子还没有吃饭,就趴在写字桌上睡着了。所以说,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是学生厌学的罪魁祸首。

一则来自清明节的微信《清明节,让我们祭奠逝去的青春》中这样写道:“清明节有三天假。第一天要回小学祭奠一下,因为那里埋葬了我们的童年;第二天要回初高中祭奠一下,因为那里埋葬了我们的青春;第三天要回大学祭奠一下,因为那里埋葬了我们的理想„„”。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拿什么献给我们的学生?其实,我们且不讲拿什么献给学生,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童年看见“风景”。课改是一种“回归”,是让我们的教育回到符合教育规律的“回家”的路上。要让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成为育人的“子宫”——安全、温暖、营养多元。

二、爱是最高的师德。教育就是要无条件接纳学生,而不要抱怨学生有多么差、多么调皮、多么难以管理。教师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理念;要关爱一切学生,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地方(方面),都能获得足够的尊重。(如果我不是你的小孩,你还愿意爱我吗?,如果你不是我的父母,我还要做乖小孩吗?)

三、兴趣是最好的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欲”。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情境中的主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者提供者。学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否激动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就是给学生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并帮助学生实现梦想。

四、课改从“改课”开始,构建新课堂。传统课堂注重知识及知识传授,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新课堂强调过程与结果都重要。新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决策权;学生是创造性学习的强大动力。新课堂注重问题及问题解决。从“知识”起点转向“问题”起点,从为“教”服务转向为“学”服务,由“教”中心转向“学”中心,由促进努力变为激发潜力,师生角色发生变化(师亦生来生亦师,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为本,以生为本。

五、校长是课改第一人(责任人)。校长是课改的引领者、组织者,课改的宣传发动以及课改培训都要靠校长,校长要研究新课改,精通新课改,要不断地对教师进行课改培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长不主动,课改改不成;“校长进课堂,课改有希望”。“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推行课改力度要大,课改不是对旧课堂的修修补补,不是改良,而是推倒重建;是结构和建构的变化。

六、教学进度不应是教师“教”的进度,而应是学生“学”的进度。许多老师认为:老师的任务就是讲课,讲完就是完成任务,讲清楚讲明白就达到了目的,会不会是学生自己的事的问题。甚至还认为:讲了学生还不会呢,不讲怎么行?不少老师还担心搞课改耗时多,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那只是老师一厢情愿的设想,殊不知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老师们永远也无法想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多强。所谓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只是完不成教师“教”的任务,也只能说明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对教材缺乏合适的整合处理,这也是教师业务素质差的一种表现。

七、课改与成绩的关系。没有成绩,别谈素质;只有成绩,别谈教育(没有分数不体面,只有分数不全面)(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课改就是要提高质量,课改就是要提高素质。课改不敢保证拔尖生的分数有多突出,但至少可以保证潜能生的分数不会太低(提高全体学生的平均成绩)。课改一开始,因为教师和学生的不适应,或者说没有处理好“展与练”的关系,可能会影响一些成绩,但只要正确处理好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下去会一天比一天强,提高成绩是必然的,要坚定信心。

课改贵在坚持(有行动才有收获,有坚持才有奇迹)。课改实施的第一步是选择,第二步是坚持,第三步是坚持,第四步还是坚持,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

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是阳光。——永不放弃。

八、新课改环境下如何听课、评课。听课人在听课时不要过多地关注知识本身、学科本身,要抛开学科本位看课堂;应更多地关注课堂流程(包括时间安排、教学环节等)、反馈检测及课堂生成,更多地关注师生活动(尤其是学生活动)(对教师课堂评价“八度”:导学设计的细度、执行流程的精度、自主学习的热度、展示质疑的效度、师生互动的温度、反馈生成的高度、教师关注的广度、课堂放手的程度。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六态”: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

九、理念解放、破茧成蝶。我们的课改就是要解放教师、解放学生,使教师幸福生活,使学生快乐成长。而这种解放是基于理念的解放,存在着主动与被动的差别;正如鸡蛋,从外面打破了最多成为一盘菜,而从里面打破了,那就是一个生命。只有经历了探索的艰难和苦涩,品尝了成长过程的甘甜,才会认同这种理念。有人说:“幸福是自己的感觉,不是别人给予的”。如果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没有改变,课改只能是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不会有幸福和快乐可言。

十、教育是一种智力劳动、智慧劳动。教育是基于理念的行为,不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行为。不要把智力劳动、智慧劳动变成简单的体力劳动。有些老师专业不专,教了一辈子书,天天都是“涛声依旧”,天天都在“重复那昨天的故事”,天天拿“一张旧船票”,让学生极不情愿地登上你的“破船”。

十一、民主化是教育的希望。由传统的“听话教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民主化是教育的希望。在落实学生自主管理时有两个关键点:(1)始终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2)学生的自主管理需要不断培训。而不是“撒手不管”。

十二、加强培训、少走弯路。课改重在培训(不断从理念层面和技术层面强化培训),课改起始要严把流程关(处理好临帖与破贴的关系),课改要在不断修正中前进(加强课题研究,积极进行反思,及时解决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纠正偏差,保证课改工作的有效推进)。只有理念转变了,操作规范了,自然也就省时、省力了。有些学校、教师之所以感觉到课改模式耗时、费力,其根本原因是操作不规范,执行流程有偏差。

十三、“只有教师幸福了,才能让更多地孩子幸福” 。校长要相信教师、解放教师、利用教师、发展教师、关心教师。

学校要加强五个中心建设:教师生活中心——兴趣爱好;教师情感中心——精神信仰;教师发展中心——课题研究;教师自助中心——人文关怀;教师“学校管委会”——责任意识。

十四、教育智慧个案——小语言、大激励。安阳殷都区实验小学三年级1班的一节体育课,因为下雨无法上室外课,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在教室里观看全国中学生花样跳绳比赛的视频。大家看得聚精会神、兴高采烈。结束时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大家今天看到的是高中生的比赛,我们现在才上小学三年级,如果大家从现在开始练,将来一定会比他们更优秀”。

十五、把握课改三大领域:课程、课堂、评价。

(1)课程建设。值得思考的问题: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课程方案?为什么要一再强调开齐、开足课程?美国西点军校为什么开设雷锋课程和数学课程。英国律师资格考试为什么必考数学?美国人为什么让孩子自己打工和做义工?新的课程观强调,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什么是课程?一所学校有计划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切活动和一切活动的全过程都是课程。学科课程是课程,环境是课程,活动是课程,制度是课程,课堂是课程,教师是课程,学生是课程。

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最基本、最有效的载体。如果不进行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学校课程建设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活动化,不要知识化。学校要切实开发好以下校本课程:心理课程、活动课程、社团课程、阅读课程、入校课程、离校课程、家长会课程等。开发好校本课程有助于体现校长的课程思想,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新的教学常规要求教师要编写“课程纲要”、“作业规划设计”、“导学案”。开学第一节课就是教师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

(2)课堂建设。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由抱着走,到拉着走,再到自己走)。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向上向善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这样的课堂称为“道德课堂”。

(3)评价建设。评价是一种引领。“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评,评后有奖惩”。

义务教育绿色评价体系(健康体检)的内容包括:学生学业质量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质量影响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跨进步指数。高中增值评价要求:尊重差异、注重起点、关注过程、强调发展、学校间公平比较、由起点看进步。

十六、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到“五有”。校园文化包括有形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和无形文化(精神信仰、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人生理想、学习品质、行为文化、管理文化、集体舆论与班风等)。

(1)校园文化要有“形”:要有形式上东西,如标语、宣传屏、专栏、文化长廊等。

(2)校园文化要有“容”:要有丰富的涵盖。比如,要有文学的、科技的、德育的、活动的、自然的等等。

(3)校园文化要有“灵”:要有主题,要有“灵魂”。

(4)校园文化要有“层”:要有层次性,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营造不同层次的校园文化(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

(5)校园文化要有“情”:要蕴涵深厚的真实情感在内。人与人的、人与动物的、人与环境的等等。

十七、关于导学案编写、印制问题的建议。

①个人准备初稿,集体研讨定稿;②提前一周备课,编制导学案。③乡镇划片联合,每校一稿,片内共享;④每校分学科承担编写任务,教研室牵头集体备课,定稿后全县共享;电子稿存档,以后修补完善。⑤导学案的印制应考虑学校的设备情况,可采取精编导学案,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导学(因为导学案不是教材的再现,它是对教材的二度设计,其重心在于问题设计和策略设计,贵在导,重在学,有时不必要追求面面俱到),一张八开纸可以缩印几个课时的导学案。⑥导学案上的“达标检测”可以选取资料上的题代替,仅在导学案上提示题号即可。⑦学校统筹安排各科导学案的印制时间,可提前,也可插花安排。⑧在不具备印制导学案的条件的乡村小学,导学案也可用移动小黑板加口头提示语代替。

十八、课改实施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独学”与“合作学习(对学、群学)”的关系。

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和独学都是“五步三查不可或缺的环节,但自学能力尤其重要。处理好了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和独学的关系,就能解决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关系问题。所以,要保证“独学”和“达标测评”环节所占有的时间。

2、处理好实施课改与强化训练的关系。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是一种很好的独学形式。没有合理的训练量作保障,很难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让学生应付当下的招考评价体系;也很难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因为课改最终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外,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即分数);这也是维持学校生存、防止生源外流的现实需求。所谓“只有分数不全面,没有分数不体面”。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好“展”与“练”的关系问题;老师们要精心设计训练题(把练习题当作考题去设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保证学生课堂及课下训练量。既要让学生会合作、善展示,也要让学生会“做题”、拿高分;学习既要“乐”,也要“实”。要找到素质提升与分数提高的切合点。

3、处理好“放手”与“引领”的关系。

教师要敢于放手,要甘当幕后英雄(导演),把“主角”让给学生(因为教室里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学生)。“让老师住嘴,让学生去说”。“有困难,找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激发自我潜能” 。不必担心学生不会学、不会展示,学生对新的学习模式有个适应期,由不会学到会学、由不会说到会说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由不敢说到说不好,由无声音到声音低就是很大的进步。

老师们是否该认真观察一下,当你在滔滔不绝“讲经”的时候,学生们都在做什么?有睡觉的吗?有„„的吗?也许你老是埋怨:“这个题我讲了十遍,学生还不会,这样的学生真笨” 。但你是否反过来想一下:你讲了十遍都没把学生教会,到底是你笨还是学生笨?

但是,部分老师为了“证实”自己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课堂上不引导、不点拨、不纠错、不讲解、不点评,将课堂放任自流。殊不知,课堂教学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的引领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是不可对立、不可偏废、不可分离、不可割裂的。

4、处理好“激趣”与“减负”的关系。

枯燥的学习方式,过重的学业负担,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部分中小学教师不负责任地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重复训练,是学生厌学的罪魁祸首。

所以,减负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减轻学生的“操作负担”,要按照国家规定适量布置作业(小学低年级要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高年级布置作业也一定要考虑学生实际,不要给学生以过多地压力和负担。其次是要减轻学生的“情绪负担”,精心设置教学情境,选择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方式,以“预习、展示、反馈”为基本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 “厌学”到“乐学”。

另外,要注意合理安排导学案的发放及独学时间。发放导学案让学生独学应在正式课时上完成(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在解读三三六教学模式时说:“预习、展示、反馈三模块都占正式课时”),以免都安排到课下,增加学生的课下负担。

其实,“减负”除了要解决教师的观念问题之外,不可否认也与评价机制有一定的关系。

5、处理好实施课改与强化培训的关系。

要想使课改工作顺利实施,强化课改培训是保障。无论是理念培训、操作技术培训还是课改实施中出现问题的研讨培训与反思,都应经常进行和不断强化。培训是指路明灯,培训是方向盘、是梯子、是扶手。没有不断、及时的培训和研讨作保障,课改容易走偏,容易低效。课改实施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思、研讨,及时培训修正。课改培训有多种形式,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可以以课代训,也可以研代训。课改培训要靠校长,校长和业务领导都应成为培训责任人,校长和业务领导要研究新课改,精通新课改,要不断地对教师进行课改培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长不主动,课改改不成。“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

6、处理好“耗时”与精准执行流程的关系。

自我县推行“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以来,众多的学校和教师反映,课堂耗时过多,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其实,问题的根源首先起自教师的备课和导学案的设计,由于备课不深入、不精细,造成导学案的设计不符合要求,编写导学案时需要让学生探究的问题设置没有层次、没有做到对教材知识的整合、相关问题取舍、有探究价值问题的提取,很多不需要探究的问题占用

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处理导学案费时)。其次是在执行“五步三查”教学流程时对有关流程细节认识不透,执行有偏差,尤其是对大展示缺乏合理的备展,展示内容、任务分工及时间预设不合理,展示了很多不改展示的内容(无效展示),另外,学生不会展示也是课堂耗时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展示时要么不会说、冷场,要么出现展示、质疑过热,以至于造成“跑题”,新生成的问题多,处理费时,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大展示时占用大量时间,从而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课堂效率较低。解决的方法是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对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取舍,从中提取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突出重难点,精心编制导学案,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精准执行模式流程,认真研究各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科学调控整个课堂教学。

(1)想方设法使“大展示”更有效、更高效,是解决课堂耗时的重要途径。这也涉及到精准执行流程的问题。

在学生进行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要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教师通过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同时让各组组长反馈上来本组问题,然后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定大展示的内容,分解大展示的任务(各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预设时间安排,让各小组积极备展,备展完成后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大展示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要展示,展示内容要突出以下几点:重点、难点、疑问点,易混点、共错点、生成点。该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的体现。教师要适时进行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展示是提升,不是问题的重复讲解,突出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问题性是指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共错点;互动性是指展示方式上要体现师生、生生交往,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等;创生性包括学习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成果展示等。

展示时要关注弱势群体,尽可能多给潜能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其不断突破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树立信心,把握机遇,勇敢面对挑战。

(2)要保证课改工作不跑偏,必须要精准执行模式流程。执行模式流程如“临帖”,要清楚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步操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严格按要求去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真正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

堂指向。否则,会成为“邯郸学步”的笑谈。最后弄成“四不像”,以不成功而告终。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研究,积极进行课改反思,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课改工作顺利推进。

当然,精准执行模式流程不是僵死地去对待所有操作和步骤,精准执行流程与灵活使用各操作步骤之间不矛盾。对流程学透了、研细了,才能灵活运用,才能扎实高效。

十九、当前课改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重课堂教学改革,轻课程建设、评价建设和其它课改配套机制建设。 (2)重模式框架,轻流程细节。 (3)重固有模式,轻课型差异。 (4)重合作学习,轻独立学习。 (5)重课堂展示,轻达标测评。

(6)重小组活动,轻小组建设与小组评价。

(7)重课堂操作,轻课前设计(尤其是导学案设计)。 (8)重课改实践,轻课改反思。 (9)重课改实践,轻跟进培训。

(10)重展示过程,轻展示内容设计和时间预设(学生展示方面)。 (11)重展示方讲解表述,轻听展方质疑探究(学生展示方面)。 (12)重问题设计,轻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设计(导学案编写方面)。 (13)重恭维赞扬,轻补充纠错和质疑对抗(学生点评方面)。 „„

西华县教学管理中心

蔡山林

2014年4月

第三篇:贯彻新课标 感悟新课改

蓬莱福山小学

小学新课程改革,是小学教育教学观念的一场急风暴雨式的“洗礼”。它标志着小学教育教学理念又开始迈进了一个暂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将接受教育教学新理念的一场冲击。让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方法走进小学课堂,是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地做到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在这条艰辛而漫长的小学教育教学道路中,我们深入贯彻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特点和精神,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一、观念更新,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受教师的灌输。在这样一个模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道德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认识这点,我校教师都能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士。

二、 变教为学,转变教学模式观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催生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当前课改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要使课堂教学一改过去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成熟和发展。现代教学论提倡教学模式的选择和组合,陈旧的观念是一种教学模式包打天下。教学模式要由符合工业时代人才标准的单纯的以“传授知识——接受知识”为特征的劳动强度高、效率底、科技含量底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与信息时代相适应依托网络和多媒体的开放式的、多种形式共存的现代教学模式,并且对教学模式要合理组合、综合应用、整体优化。 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环境)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我校老师努力转变师生的角色: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变教师的主导、指挥为引导、服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向活动为师生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变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为大众参与;变学习活动只重视课堂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例如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前预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知识小结、作业检测”的五步学习法,越来越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重视研究学法,使教法适应学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持者,成为诊断学生的认知障碍,并帮助学生分析妨碍认知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的指导者。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反馈机制、学生自主评价机制以及学习“共同体”,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大胆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拔,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导与学的统一。

三、 注重探究,改变传统学习观。

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主动地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贯彻实施新课标,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极为重要。学校结合实际,积极开发构建校本教材,开展以“主体发展”为主题,进行校本研究,培养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学习中研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学习资源的开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教学中对于学生尤其是要注重引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达到获得知识的意义。因此,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性、个性和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因此,重视学生学习的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感受、体验与合作,注重学生学习的思考与探究

教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学习问题的解决。这种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既有利于学习优势的互补,又能缩小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的互动交流频率就会更高,因而研究性的学习气氛就会更加的强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的疑问,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只有激励学生学习的探究天性,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开放足够的空间;才能为学生还原其他们的人的本性;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四、多方评价, 改变传统评价观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的做法是:重知识、轻能力、轻智能,更轻思想和情感;重考试分数,轻平时表现;重横向比较,轻纵向比较;重共性,轻个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上则主张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在具体作法上,我们强调大量使用准则参考评价,与事先制订好的标准比较,对学生要多肯定、多鼓励;还要有特点地对学生评价,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评定,以使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对信息资源质量好坏的评价。因此,我们改变过去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老师把评价的权利“退还”给学生,学生是自己出题,自己评价。他们在自我评价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打一个满意的分数,都自觉地进行检查、修改。有的学生为了勉励自己,还特意画了画,写上“加油!”两个字。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确实能充分地使学生的个得到张扬,主动性得到增强,促进学生自主地发展。

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主体参与评价,包括自评、他评、互评等。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之间的互评比老师一支指挥棒评到底的效果要好。学生合作组成评价小组会带来如此宝贵而丰硕的收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长与同学们之间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维与心灵的碰撞。实践证明,改变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评价、合作评价、自下而上地进行反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今后的工作将更加艰巨和繁重。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有一支具备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有一支团结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我们有信心克服困难,以全面的教育质量提升为己任,把课改引向深入,将课改工作做好。

蓬莱福山小学 2007年9月

第四篇: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感悟一 :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 ”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 、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 、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 、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 、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 、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做了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什么是语文呢?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它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语文课失去了工具性,那无所谓什么人文性、实践性了,因此工具性是语文的生命。语文课姓“语”,形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课的专责,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是语文课育人的最大价值根本所在。那怎样才能体现语文味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一张征集路名启事,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谈话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讲一个故事,然后出示征集路名启事,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善用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达到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在句子中做好批注,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要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少些无谓的清规戒律。凸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能够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从交流互动中获得知识。只要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有趣、学得快乐、学得积极,就应该给学生“一路绿灯”。你“情不自禁”了,不举手也可以说;你的灵感就要稍纵即逝了,插嘴就插嘴吧!你可以顺应老师和教材的意思说,也可以向老师质询、向教材发难。你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话,进入讨论。教师可在课堂上常用“大家随便说”、“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谁还有其他想法或看法”、“开动脑筋,大胆相象”等语言来鼓励学生。教师是教育的促进者、指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合作者、课堂教学研究者、未来生活设计者、人际关系艺术家,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去独立思考,发展问题找出规律,悟出新知,形成新联系。 所以,我们不要去盲目苛求“纪律”,不要去苛求“顺利”与“安静”。《学习的革命》中说得好:“你的教室应该很少有完全的安静,轻松、喜悦的气氛是营造更有效的学习气氛第一步。分享以及相互交流是一种轻松气氛的关键部分。新发现、新的学习内容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强烈的喜悦都需要表达。”

如在教学《唯一的听从》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文章你们明白了什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老人用支持、理解、宽容、激励作者不断地去努力。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不是老人的功劳,是作者自己付出汗水才获得收获。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肯定了作者自己的付出才使自己有了收获。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分的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张扬。

四、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我们的语文课就是能上出“语文味”。

第五篇:感悟英语新课标,树立课改理念

在我校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做为初涉教改的我们面对英语课本大篇幅的卡通、词汇量多的人教版,我们茫然过、怨过教材的难、叹过学生没在小学英语基础。我们努力的研究教材、认真的学习教材,整个思想是教改,却无能真正的认识它。考试下来学生的成绩又大大的打击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也产生了我们对教改的重新认识和教学[反思。在学校的引导和鼓励下,我

们年段英语组认真学习英语新课标理论,集体备课、教学交流、学习、讨论英语新课程和旧课程的区别以及其特点。在集体学习过程中渐渐地树立理起新课标的理念。认识新课程和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该理念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折射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如何抒国家的意志和专家们的思想变为教师的行为。我匀在茫然中摸索,我们认真学习理论和大胆实践,我转化中进一步认识理论、感受理论的魅力,品味理论指导教学带来的甘甜。具体教学中感悟新课标的理念

新课程观认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结合,师生者是知识的开发者,形成学习共同体。例如我们在课本中有大篇幅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尽力增创环境情景,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是课程建议,我们认识了这点就不再怨叹该课教材的难、繁了。例如,我在教七年级上UnitThreeWhydoyoulikekoalas?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前让学生除了学习本单元的生词外,还主动学习很多动物名称,其中又学会了pet(宠物)的名词,又能在课程上说出Mypetis,acatLaday....,同时,他们还能说出从电视里看到的一些有,等一些有趣的事,同时,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该课里,我利用电脑创建画面,构建情景、把单词记下。同时,也体会出本课程的特点,多元化,信息化的特点。

总之,在教学中,做为教学者不仅对教改是一种认同,还要认真地投入,认识到课程理念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为。在教学中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英语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在我们初一备课组中我们自觉组织教研活动的次数大大增多。学习《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积极地找一些有关课改的理论由专人精心的准备,重点发言,集中讨论,我们总想从中找到新的。在学习中我们鼓励相互合作共享信息。教师之间可以坦率地沟通,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我们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2、备课组集体备课。面对新课标的我们在教学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那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我们不象以前了,是坐在喝茶拉家常,而是一坐下来总是不自觉的说到,这课低频的怎么样,你是怎么上的,那边出现这个知识你是怎样处理的,还有出现新的知识点还有没有什么资料可以参考等等的话题。这样的讨论和学习让我们全组的在成员有了双重收获。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这样的教研成了教师自己说课式的学习,可促进对自己这一节课的进行反思,明确得失。这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有了基础。

3、做好教学反思并体会到其作用。教学反思是指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省和批评,并进行处理思考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形成自我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中的问题并进行理性思考,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深刻变革的目标。在教学中除了课前认真备课、写出教和顺利完成任务外,课后认真反思,及时回顾和总结每一节课的心得体会,写出教学日记,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是教学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较好地实物方法。教学后记可以记录自己的成功教学经验、教学失误等。具体有记录学生困惑,建立教学备忘录;记录课堂教学动态,撰写反思日记;搜索和利用各种信息,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自我剖析,指导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教学反思有利于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最终实现教学创新目标和教学工作;教学反思有利于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创新能力真正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学反思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教学思考能力,使教师从只会积累经验的教书匠上升为善于进行理性思考的学者型教师。

总之,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和教育行为是受到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的,可以这么说,没有科学持教育理念,就没有科学持教育行为。而教育的理念是有随着时代的以展,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变化的,它是与时俱进的。一旦我们的教育理念落后了,那么我们将给我们带来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落后。所以我们每一位对磨擦课程的要求,

吐新纳旧,认真反思的教学理念。很多的教学理念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们的教学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让我人瓣课程走向生活,让课程充满创新和活力。

上一篇:维修车间工作总结下一篇:文体学新闻稿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