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敬业以校为家

2022-07-27

第一篇:忠诚敬业以校为家

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我借此机会,谈谈我上一年的工作情况。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既辛苦又充实,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和大家具体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拙见。

一、教学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这虽然有些片面,却也有合理的成分。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石。去年,我刚步入学校、初为人师,资历尚浅,我认识到自己贫瘠的教学知识和经验根本不能胜任当下的工作。所以我特别注重向本校教师虚心学习,取长补短。记得在进行《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的教学时,我对里面对蔡桓公的称呼产生了疑问,究竟是读大(da)王还是大(dai)王呢,好像两个都说的通,学生对此都有争议。我便去请教张主任,他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认真的研究起了这个问题,很负责的告诉了我不同读音的不同含义,从根本上解决了我的疑惑。在虚心接受老教师的热心帮助和耐心指导的同时,我又发挥自己思想虎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优势,踏实刻苦工作。令人欣慰的是,每次考试班级排名都在镇里名列前茅。在此我要感谢学校里的各位老师!

二、校荣我荣的集体感。老师们工作上的互帮互助以及在生活上给予我的的关心都给了我无限温暖。东仲小学成了我教学的家。每次考试或者是检查,我都想着不能拉学校的后腿。作为新教师,我一样也要为学校争光。这样的集体荣誉感激励着我去更加努力工作。我平日住在学校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到教学之中。每天天刚亮,就会有学生清脆的声音把我叫醒,他们的活跃和热情让我也不再有借口懒惰。我便一大早起来,去操场上跑两圈,然后看他们去教室自由读书。我便又下楼去做早饭。我经常会在等饭凉下来的几分钟功夫,再上楼巡视一下,然后再回去吃饭。课程表的一节早自习经常会拓展变成两节甚至三节早自习。每天早晨是我最充实的时光。它让我从一大早便和学生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状态。

三,热爱学生。无论是给学生缝补被扯坏的衣服,还是下雨天给他们找盖自行车车座的塑料袋。这些微小的帮助都能让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对老师的感谢。记得有一次,班里的学生xxx因为一次作业没有完成,而成了班里嘲笑甚至孤立的对象。这让他整天闷闷不乐,无心学习。了解情况后,我及时制止了学生揪住别人小辫子不放的坏习惯,教育大家:人人都有可能犯错,重在错了能够及时改正。我们大家小时候都跌倒过,却都不可能因为一次跌倒,而被别人叫成瘸子。所以,在我们希望别人的能宽容自己的时候,也对别人有一颗宽容之心。班上的风气正了许多,不会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而会想着帮助别人改正缺点。许多学生正是因为我们不经意的小帮助,有了更多对老师的感谢。这些无形的感谢会督促他们有更加认真的学习态度。所以当我们真心的去热爱学生、帮助他们,也是在帮助了我们自己。

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今后我会一直把它当做我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我工作当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日后多多给予我帮助。

第二篇:“以校为家”演讲稿 (1)

以校为家

家是一潭清澈的湖水,一片宁静的港湾;家是小孩手中放飞的风筝,是牧人心中肥美的草地;漂泊于苍桑人世,家是芸芸众生心灵的寄托,是身心疲惫遭遇尴尬后日思夜想的温床。

作为一名教师,学校成为我生命的第二故乡。心怀学校,情系学生,无论走出多远,心中想着的还是学校,眼中盯着的还是孩子,学校再无法从我的心中抹去。

我很庆幸,从业初始,就遇到了这样一行为共同热爱的教育事业而奔波操劳的赶路人——柏渡小学的前辈们。一群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可爱、可敬的老师们!能成为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倍感荣幸。他们那执着、坚定的步履深深地吸引与征服了我,让我欣然加入了这个群体当中。他们对学生的爱,犹如滴滴甘露,缕缕春光滋润万物,整天埋没于纸堆题海中重复着日升日落,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汇聚成散落飘浮的浪线标点。在工作上,他们追求着尽善尽美,以身作则,就像辛勤的农夫,精心耕耘着,为我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从学生进校的那一刻,他们就将自己和学校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的一校之长,以学校的发展为已任,常常为了改善学校的环境,改进学校的设备而带病四处奔波辛劳。绿树参天,草坪如茵,崭新的教学楼,四间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正是他辛勤劳动结出的果实;这,也是他爱校如家、无私付出的明证!

对学生,老师们倾注了满腔的热情。课堂上,他们广征博引,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下课了,教室里,被学生团团围住的数学老师们正在给同学们排疑解惑,那么投入、那么富有激情;走廊上,英语老师们正耐心地教学生读英语,那么专注、那么认真„„这样的画面不胜枚举。西小的一切,感染着我。西小在茁壮成长,我也在不断进步,从一个初出茅庐,没有半点教育经验的大学生,到今天能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迎接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家长挑剔的眼神。一步步,我在努力着,实践着。爱心让我发现,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讲台下,我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是播种希望的圣地,更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我将用最无私的爱,让我的孩子们行走在爱的林荫道上,点燃他们的梦想,照亮他们前进的路程。为着“教师”这个称谓,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付出着自己的心血!

第三篇:我的教师梦 以校为家 甘于奉献

以校为家,甘于奉献

——圆我的教师梦

为了心中的梦想,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选择了省农村特岗教师计划,来到了中心小学。

根据校工作需要和教学安排,三年中我担任过一年、二年、四年和五年的体育教学工作。

2009年9月,刚走上讲台的我,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赢得了同事的好评和学生的喜爱。自工作以来,我严格按照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从教言行。忠于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实施创新教育,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人师表,率先典范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网上下载相关学习资料,因为我深知:想要干好教育工作,就要干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永不倒。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就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典范。 思想政治觉悟高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自觉服从组织、学校、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兢兢业业,全力以赴,没有有丝毫的马虎,做到精益求精。 以校为家,甘于奉献

作为一背井离乡的特岗教师,无论是工作和生活上都有很多困难,我都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宿舍是我幸福的小家,学校是我温暖的大家。积极响应我

校的各种捐款救助活动,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帮助同学,我校属于农村大校,就会有许多单亲学生,他们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心理问题需要帮助,我虽然不是心理专业出身,但在大学里也学过相应的心理学,在生活上给单亲家庭的学生做心理辅导,使他们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快快乐乐的融入班集体中。在工作中发扬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我们特岗教师的到来,给我校体育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日常的课堂上更加正规,在广播体操方面,讲解更加到位,动作更加规范,使我校的体育工作落实的更加完善和彻底。因此得到我校领导、老师的一致认可,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坚持学习,善于积累、总结

我多次和同组成员合作教育教研工作,科研工作。在日常学习中我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一是向书本学习,练好自己的基本功;二是向同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通过彼此的交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三是不断地去创新学习理念,对前人他人的经验做总结,总结出自己的新理念。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用情景化教学,情理交融,形成更人性化的教学风格。

三年来,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得到了我校领导,老师的好评,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喜爱。在我校2011年、2012年两年评优中脱颖而出,先后两次被评为“优秀教师”的称号。这些荣誉虽然比不上年长教师的硕果业绩,但是却是对我三年来工作上的一次次肯定。我知道这是学校领导及同事对我的支持和信任,在此,我要感谢我校领导及同事能将这次仅有的一个名额给予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更严的制度约束自己,更宽松的教学环境激

励自己,更积极的投身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希望领导和老师们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监督我,因为我相信人无完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四篇:高中国旗下讲话稿--以校为家,以梦扬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校为家,以梦扬帆》。半学期匆匆而过,留下的酸甜苦辣供我们慢慢品尝,曾几何时,你还是那个怀着梦想,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大学的追求踏入一中的校门青涩少年,而如今你已逐渐熟悉这里在这里生活了快一年,两年,甚至是即将高考进入更高等的学府。

在过去日子里,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教育教学都抓得很紧,在高三模拟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领导正确指引,老师无私奉献,同学努力拼搏的结果。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熏陶同学们文明进步的基础阵地,校园的美化与文化,对同学们能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因为良好的环境给人的行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人的行为变得文明。不知你是否留意过,学校一年四季的模样,那些植物怎么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些年苍老和新生的时刻,被落叶包裹着,树木枯萎了,但来年春天绿色又悄悄蔓延,直至盛夏来临,能把我们拥入她的怀抱。在那些逝去抑或从未逝去的时光里,做过的傻事错事,正确的事;而我相信,她见证了我们最美好的年华。时间累积让我们对这所校园的记忆愈加美好,暴风雨的日子都会过去,那些灰色片断被静静放在角落,时刻播放的是那些鸟语花香、绿叶青草的一中彩色影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树立新的目标,新的

理想,努力培养自己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形成高贵的品格,相信每年六月,都会走有一批一中人走向新的成功。“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高一高二的同学们,现在不努力何时努力?此时不搏何时搏?高三的同学中时不我待拼搏最后的冲刺。如果你是一匹骏马,就应该志在四方,任凭风吹雨打;如果你是一只雄鹰,就要展翅翱翔,无论狂风暴雨,决不认输,永不放弃!人是需要有一种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自立自尊自信自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山东大学的校长曾对学生这么说过;“不管你们走到哪,都要记住‘凡我在处,必是山大’”,要求学子在哪都应体现出学校的精神内涵。

而今天,我们当一中为家,以梦扬帆,稚嫩的心不必徘徊,勤奋是我们的精神,知识是我们的力量,卓越是我们的追求。我们正在为一中明天的灿烂辉煌而奋斗,让我们向着理想扬帆起航!

第五篇:以校为本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新课程给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教师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与优化,教师的专业技能要不断提高;学校不再只是教师任教的场所,更应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舞台。面对如此形势,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如何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所以,在学校管理中,我们提出:以理念为导向,以学习为根本,以制度为保障,立足农村实际,充分发掘各种资源,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下是我们平时的想法、做法和反思。

基本理念

理念是导向。从一开始我们就认为“关注学生必须同时关注教师!”。众所周知,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基于此,我们坚持以三个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探索与实践

要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习是根本,实践是关键,制度是保障。

一、寻求活动新形式,促进交流共发展。

师素质的提高在课改背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

1、每周论坛——开辟交流平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思考与策划准备,结合课改要求与学校实际,尝试开展“每周论坛”活动,制定了《“每周论坛”活动细则》,确定了活动目标、内容、计划、形式与要求等。同时召开了校委、教研组长联合会议,认真选定了学期论坛的大主题如: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根据学校大主题确定主讲话题。如:《让班级活起来》、《论持久战——班级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自主、自律》„„把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作为交流探讨的时间。活动采用专题讲座、漫谈交流等形式,话题涉及教育热点、实践发现、学习反思、困惑对策等进行交流。在“每周论坛”活动中,还设置了主持人、主讲人,这个设置意味着一种责任的下放。责任感驱使主持人主讲人认真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加强学习、勤于动笔。教师在这个过程的锤炼中,获得较佳的状态并展示了自我,从而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成就。

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让“每周论坛”发挥作用,成为构建学习化校园的一个辐射源,作为一校之长,我们强调了几个要求。

人人参与。这也是一个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对这项活动不回避,或主持、或主讲、或记录、或漫谈、或争议思考„„人人参与,那就意味着这项活动做有所值。

认真准备。“思考”是准备的关键之一,能否真实地去反思教育的现状、问题,不敷衍了事,决定着活动的实质性效果。这不仅影响工作成效,从中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教师个人内心深层的另一种工作品位。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求主讲人要提前一周把讲稿送交主持人审阅并共同交流、完善,以确保发言稿的质量。

联系实际。言之有物,言之有效,关键还得联系实际。教育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谈论、思考的东西必须是现实而非空洞的,故其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等等。一句话,在我们的身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即借鉴与应用。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要求,也是一个工作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来验证,学是为了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中的教育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如何在交流中借鉴,在反思中改进,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育。这一点是“每周论坛”的归宿之一。

“每周论坛”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教师交流新平台,突出了参与、交流、探索、争鸣、促进、发展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对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现实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每周论坛”不但是教师学习的交流平台,更是教师参与的锤炼天地。

2、研训结合——提高教研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门面。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发展内涵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能够得到验证。所以,我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构建“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校本研训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教育,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训以 “学习”为基础,与“走进大师”教育阅读活动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与教研交流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反思”相结合,促进内化学习。

教研方面,各教研组固定每周有半天的教研时间,全校确定一个学期总的教研主题,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大主题和本班实际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教师定期以公开课的形式就该课题研究情况向教研组做汇报,并为大家做本课题的专题讲座。教研组结合公开课的实施情况也向教师提出建议,以便更深入地做进一步的研究。学校从说课、集体备课、开课到评课,规范了教研活动流程,并围绕主题规范整理形成各环节文字材料。如围绕教研主题,结合课例,开课教师需要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组织者则要整理教研记录、教研小结等各种材料。在活动中,教师感受到教研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工作,从而行之有效,言而有物。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为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理论水平,我校以“材料集成”为手段,促进教师系统整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先后整理汇编了《关注》、《耕耘》等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手记、心得体会与学校教研材料汇编。

3、撰写手记—— 促进反思

手记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教师在手记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不合理因素;在反思中,不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改变做法。为此,我要求教师每周至少撰写1篇教学手记,并作为学校常规每月自查的一项内容。同时,为鼓励与推动,我们汇编了教师教育手记集《耕耘》——教师手记选、《关注》(白埕小学教师手记选)、《蚂蚁的触角》。

4、网络信息—— 拓宽交流渠道

整合各种教育资讯,构建校园信息库,给教师提供跨时空多领域的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是学校适应信息社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是架设宽带网,让电脑发挥作用,致力使教师个人资料、学校工作资料规范合成。一方面使教师在信息集成中得以锻炼;一方面促进教师开放交流,资源共享,拓展教师交流空间,增加学习渠道。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又展示了自我。网络建设又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活动阵地。

二、尝试课题探究,促进工作转型。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的工作转型,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媒介。

1、课题引入—— 提升探究水平

引进的优势就是指导相对到位,资料相对丰富。几年来,我们有三个教师参与了“作文生活化”(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评价”(县级课题)、“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县级课题)的探究活动。

2、课题创生—— 提高探究质量

“自主-导行”是我们在学习工作摸索中感受创生的。目前,我们还在围绕这一主题,指导教师尝试从“我带同学学”课堂教学新模式、“自主-导行”少先队管理新方式等主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我校潘全兴老师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凸显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反复思考,尝试了“我带同学学”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确定了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教师导入——宣布带学顺序——学生带学、教师相机指导、点拨、引领——教师对学法、内容进行小结、总结。学生在课前须先报名,然后确定带学内容,再商决学习方法、选择学习方式。教师课前只做到协调带学内容,帮助确定学习方法和方式;课堂上指导、点拨、引领深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领突破重难点。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个性化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该教学模式多次在县、中心校做典型课例推介,并受到一致的好评。

3、行动研究—— 促进工作转型

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然而农村小学教师又存在理论不足和受时空制约的弊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尝试了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于实践,服务教育。我校先后尝试了“新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预习能力的培养”、“学困生的转化”等课题研究。并把每周论坛做为教师行动研究的交流平台。行动研究的开展,不仅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而且使教师逐步由原先的“教书匠”心态向“研究者”的意识转型,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

课题琳琅满目,又显粗糙,似乎有悖现实,说是课题研究未免操之过急。但是我认为百花齐放体现的是一种关注,一种兴趣,一种尝试,又何尝不可。而这又将在交流中带动相应的工作开展,积极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状态,不断促进教师形成自我成长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教师走向课题研究,科研转型是必然趋势,也是我校的教师的共同需求和选择。

三、建立规章制度,促进自我反思。

为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制定了《常规工作要求》、《常规自查工作要求》、《师德内涵》等制度,配备相应的评价工具,如:《课堂教学同事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学生、家长)》、《常规自查表》。为帮助教师做好工作调整还设置了《教师发展建议》(自我及同伴建议)、《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使教师对今后工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作为教师行动的指南。“自查反思”式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强调了教师参与、主动反思;强调交流与沟通,以利共同发展;强调真实、客观。反映教师个人与学校的自我反思与工作调整,从而引导教师自律,促进教师成长,实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

2、档案袋建立—— 记录成长历程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立是一种基于“学习与反思、记录成长历程”的教师发展目标引导的档案袋管理。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交流与反思、科研能力等方面。内容涵盖教师师德、教育教学常规、教科研、继续教育等方面,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脉络等相关内容。具体包括两大部分:基本部分和过程性材料部分。

基本部分包含《档案袋建立实施说明》、《教师专业发展参照标准》、《教师基本情况表》、《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档案袋内容目录记载》、《教师教育大事记》、《工作回顾与展望》。基本部分也是档案袋的主要部分,从整体上介绍档案袋建立的依据、理念、结构,体现教师的发展计划、成长历程及确定发展目标。

过程性资料部分是对基本部分的补充和深化,主要包括生涯规划、我的学习、交流与反思、教育与教学、教育科研、我的成果六大部分。收集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个性化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以帮助教师更条理地看到自己的工作历程。

同时,我还成立以校长及教务骨干为主的档案袋开发小组,负责档案袋的假设、验证、交流、实施。成立以校长及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为主的档案袋管理小组,负责档案袋建设的指导、组织交流、实施建议工作。为确保档案袋能真正促进教师反思、归因、总结、调整,我们还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原则》及《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要求》。确定了真实性、操作性、过程性、人文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为更好地发挥档案袋的功能,我们开展了“规划生涯”研讨会,先由教师自我介绍自我发展计划,然后教师再针对其发展计划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还不定期组织阶段性成果汇报会,汇报一阶段以来自我发展情况,及对今后工作是否做适当地调整。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帮助教师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为更好地展示教师所取得的成果,提高教师的自信心,我设置了“丰收硕果”展览室,把教师所获得的较有价值的成果(获奖证书、论文发表等)进行展示,让教师一走进“丰收硕果”展览室就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档案袋的建立让教师在自查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在反思中不断地调节自我;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促进反思与交流,在交流中走向成长。总之,教师在不断的反思、归因、总结、调整中,在自觉的学习、交流中,促进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上学期我校还选派5位教师参加东山县教育局举办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设现场会,并有两位教师被评为“教师专业成长先进个人”。

四、塑造校园名师,促进个性张扬。

“名师”之名,不在名声高低;“名师”之名,不限范围大小。而在于自身素质、个人对群体的影响程度。名师塑造实际就是个性张扬,宣扬推介。

1、赏识寻优——张扬教师个性。

2、骨干培养—— 目前,我校已有市级骨干教师1名,县级骨干教师3名,中心校级骨干教师2名。

3、活动推介—— 塑造校园名师。名师之“名”必须扬“名”,我们努力争取各种机会,鼓励教师参与,让教师在各级公开课、校际交流课、带教示范课、中心校本培训等活动中展示、推介。同时创设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主持、评课发言、学习交流等活动中加以锤炼,凸显能力。几年来,我校已有一名教师在市级优质课获得好成绩,有四名教师获得县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有两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有多名教师成为县级、市级骨干教师,有7名教师在中心校校本培训中做专题讲座,多名教师也成为中心校的学科带头人。名师之名,让教师在普通的岗位上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正是形成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成效与反思

自我校探索“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来,学校形成了学习、探讨、实践、再学习、再交流、实践的循环式学习化氛围,教师学习、探究的内需得到加强,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开放、有效”的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也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

1、促进了教师内需的发展。当前,由于教育“大锅饭”体制的因素,致使很多教师存在“得过且过”思想,对自身要求不高,学习积极性弱化。“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建立,通过外部驱动,促进了教师内需的发展。

2、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作为农村学校,受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发展的条件极其有限。“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建立,认为理念是导向,学习是根本,实践是关键,制度是保障。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3、促进了学习化校园的建设。学习化校园建设是学校走向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所在,本体系注重“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教研模式的建立,把“行动研究”作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桥梁,让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针对性。

尽管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存在的问题也应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关注。

1、师德建设

在学校当前的状态下,制度更大程度是目标导向,引导着学校、教师的发展。因此,在极力倡导教师自律反思的同时,我们应当重视师德建设,人格影响,氛围影响。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尚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以做支持和保障,促进教师、学校发展。

2、促进内需

以校为本,创造机会,氛围影响,制度支持,都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驱力。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需才是其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更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需还是我们今后探索的问题。

3、经费支持

一年来,在东山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在陈城镇白埕村两委及有志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白埕小学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完成了篮球场的修建,围墙周遍的扩建、水泥地板的铺设,37个花坛的修建;六千多平方米操场的填翻和整平,完成了教学楼的全面整修,购置了多媒体教室的课桌椅,配置数码相机,给教师配置屏风式办公桌和计算机等等,实现办公电脑化,学校办学硬件设施逐渐实现现代化、信息化,虽然,我校的办学条件在一年来已经改变了许多,但是,我不想停留在现状,还期待着学校有更大的发展,还希望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支持,共同打造我市一流品牌农村学校,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服务于我们的孩子,服务于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的发展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校园更美了,设备更齐全了,学校要成为优秀教师的摇篮,培养出新一代一批批优秀学生,“路茫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着眼国家的未来,创办特色的学校,以校为本,构建学习型校园的建设;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上一篇:制度建设基本情况下一篇:自查整改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