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关系

2023-01-13

第一篇: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关系

硬币的两面:领导力和执行力

一、领导力和执行力辨析

当与企业管理者谈到企业运营发展时,很多管理者认为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员工提供不了满意的结果,员工执行力偏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其背后隐含的含义是只要员工的执行力得到提升,公司的业绩就会上升。但是当与员工进行沟通时,员工通常会认为是领导做得不到位,政策朝令夕改,指令安排下来也不进行指导。这就是很多成长性企业面临的管理困境,领导很疲惫,员工很无奈。

实际上,领导力和执行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往下看是执行力,往上看是领导力。执行力本质上是一种有结果的行动,强调的是结果;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让下属自愿服从的能力,强调的是让下属自愿服从,而不是强迫。领导力的培养和执行力的提升都是在追求业绩的高效达成,只不过出发点是从领导开始还是从员工开始。

在组织体系内,员工和管理者担任角色不同,履行职责各异,对组织业绩的达成发挥不同的作用。员工是个人贡献者,需要交付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员工需要做好自我管理,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指令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具备结果导向、客户导向和百分百责任的思维和意识。所谓管理就是组织一群人完成同一目标的过程。所谓管理者就是发挥团队的能力达成目标的指挥者,因此,需要启发团队愿景,激励团队,帮助团队获得达成目标的能力。孙子说:上下同欲者胜。在完成组织目标,实现组织业绩的过程中,需要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发挥作用,既不是员工的执行力

单独发挥作用,也不是管理者的领导力单独发挥作用,而是两者进行化学反应,共同面对绩效的达成。

二、管理者在员工执行过程中的作用

管理者是通过发挥员工的能力,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达成。作为管理者,首先需要的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在其岗位上,需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整个组织中,其角色和作用是如何得到体现的。在多种工作职责中,哪几项职责是最重要的,需要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其中。按照事项的流程角度,一项任务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者在这三个环节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事前环节,管理者需要告知员工工作指令,帮助员工制定工作计划;在事中环节,管理者需要设计科学的流程,加强程序化管理,对过程进行指导和纠偏;在事后,管理者需要给予反馈、评估和激励。

1、明确是一种力量

很多管理者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喜欢员工通过“悟性”去“揣摩”和“领会”意图。对悟性较高的员工表现出喜爱,也会关注更多。而实际上,管理者需要做到的就是让员工清楚地知道工作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明确是一种力量,模糊是对执行最大的伤害。管理者要清楚地告知,而不是让员工揣摩。对指令的要求和结果双方有了清楚和统一的认知,才会更有助于执行。结果定义是执行的起点,定义越清楚,执行越容易达成。

2、计划是执行的起跑器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执行的过程中,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计划好比是赛跑的起跑器,有了计划,执行就有了强劲的助推力。

凡是工作,必有计划。计划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计划是围绕目标而制定,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资源和动作。脱离目标谈计划,就好比是在大海上航行而没有灯塔作为指引,容易失去方向。对任务进行执行,谁来制定计划?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指令发出者需要制定实施计划;另一种观点是指令接受者制定工作计划。本文的观点认为:人们更愿意执行自己的计划,因此,制定工作计划需要指令接受者来完成,但整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下而上,指令接受者根据指令制定工作计划;第二阶段是自上而下,指令发出者对工作计划进行指导和纠偏。通过双方的互动,最终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

3、流程和程序化是保障有效执行的通道

当工作任务没有完成的时候,管理者常常就会认为是员工执行不力导致的,而很少从制度和流程的角度上寻找原因。曾服务过一家客户,每次开月度会议的时候,采购部的王经理就会很紧张,因为总经理对供货及时率很不满意。每次开会,总经理就批评王经理执行不力。通过调研,发现影响供货及时率的因素包括销售部的工作指令单下达的准确性和时间节点,生产部领用单下达的时间节点,采购部物流采购的时间,品管部原料入库检验的时间。也就是说,

供货及时率的达成受到四个部门的相互影响。总经理批评采购部王经理是没有问题的,采购部是供货及时的主责部门,但是简单归结为执行不力是不妥当的。因此,项目组重新对流程进行了优化,对销售部下达工作指令单和生产部下达物料领用单进行了时间明确;对供应商供货的时间进行了调配,以利于品管部进行入库检验。通过流程的优化,这家企业供货及时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两天在阅读《德胜员工守则》,德胜对程序化管理的追求让我印象深刻。德胜成立了程序中心,专门研究每一项工作如何能以最科学和最高效的方式完成,对每一项工作进行程序化编制。德胜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程序和流程等过程问题上,而非直接放在结果问题上。德胜认为:在执行的时候,一件事即使做成了,但如果不按程序做,也等于没有成功。因此,管理者需要把大量的精力构建运行的流程和操作的程序,让员工进入预设好的程序内执行。

4、跟踪、检查体现管理者的能力水平

郭士纳说: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跟踪和检查的。很多管理者认为一个指令安排下去,员工就会执行。对过程的跟踪和辅导常常忽视,导致执行的结果不尽如意。跟踪和检查是对执行过程的反馈和纠偏,保证执行不拐弯。

跟踪和检查主要有几种不同的方式:报表系统、会议系统和直接沟通等方式。报表系统提供事实和数据,会议系统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式都比较正式。直接沟通则灵活很多,随时随

地都可以进行。在跟踪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几个原则:效率原则、例外原则、关键要素原则、关键节点原则、行动原则等。

一般来说,管理者布置任务后,可以由自己进行检查,也可以交由专门的第三方部门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需要把握好节点控制技术,所谓节点控制是将行动计划分解成各项活动,用一定有效的方式对交接点、时间控制点进行控制与检测。管理的关键要管理预期,节点控制就是让双方的预期保持一致。节点控制就好比高速公路上面的路程提示牌,如果高速公路上没有路程提示牌,驾驶人员就不知道已经开到哪里了,到终点还有多少距离,始终处于不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中。节点控制技术具有几个特征:节点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执行不拐弯;节点控制关键在于控制预期;事项越重要,越紧急,节点频次就越高;节点控制的结果是保证每一个节点都是正常状态;节点控制是一种过程式的管理。

5、评估和激励是执行的终点

如果将执行体系理解为一个闭环的话,计划是执行体系的起点,评估和激励则是执行体系的终点。

管理者在执行结束后,对执行的结果要给予反馈和评估,一个目的是确认执行的成效,另一个目的则是帮助执行者优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固化优秀的做法。这个过程类似于联想的复盘技术,不是对结果的追究,而是对过程的还原,发现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使之形成集体性的记忆,提升团队的执行能力。

激励不仅是一种技术,更多的是一种艺术。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给予团队即时的奖惩。前福特汽车公司总裁艾柯卡认为:要使一家企业有活力、有朝气,激励就是一切,一个管理者能够激励他人,便是最大的成功。激励的方式和方法很多,关键的是要用心,让团队感受到不仅仅是一份物质的奖励,更是一种对团队能力的认可。

三、领导力和执行力的交融

提升组织的绩效,需要发挥管理者的领导力和员工的执行力,两种“力”作用在一起,才可能创造卓越绩效。实际上,领导力和执行力是交融在一起的,员工执行力的提升需要领导力的指导,管理者领导力的实现需要通过员工的执行达成。任何一种“力”都很难独立运作,脱离领导力的执行力是无源之水,脱离执行力的领导力是空中楼阁。因此,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需要管理者给予明确的指令,协助制定工作计划,设计科学的程序和流程,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纠偏,执行结束后给予反馈、评估和激励,这样才能保障员工执行力的持久和强劲。

第二篇: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升的心得体会

《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升》培训心得

-----陈

集团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集团领导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举办了为期2天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升》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为人处事之道》的专题培训。通过王恭容教授、王董事长和侯总的讲解和培训,使我对领导力与执行力有了系统的认识,懂得了要让自己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提高。

企业执行力是企业战略得以实现,战术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企业各个单位的执行力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简单的说我认为:执行力其实就是在完成每项目标过程中的一种工作态度结合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最理想的时间内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企业的发展历程是由每个单项目标的完成结果及给社会带来的不同效应体现出来的。我们集团目前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确实存在一些执行力不强的现象:

1、应付的心态:安排的事情答应得快,出结果的时间太慢。

2、你部门的事与我无关的现象常有出现。

3、体现“自我”的时候比较多:我领这点薪水就只做这点事,那是某某的事。等等等等。。。。。。提升执行力事在必行。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作为中层管理人员的枢纽和桥梁作用,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是上级领导决策依据的提供者,是上级决策方案组织实施的执行者,同时更是实施过程程序优化者。中层管理人员素质的好与差、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作为一个中层管理人员,如何来提升执行力呢?

一、角色定位和角色移情。每个管理者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只有清楚的理解了自己的角色,才能角色移情,才能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很好地进入角色,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包括专业技能、组织协调能力、个人品质、责任心、信念、价值观等等。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有积极的心态、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一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二要培养兴趣,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三要讲究方法,切实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三、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工作态度是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因素。态度是内心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能力、意愿、想法、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作为中层管理人员,要切实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态度,充分调动员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工作,使每位员工都工作当事业来做。

四、要重人品讲操守。良好的人品和高尚的操守,是立身做人之本。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应该站在团队的最前面,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积极帮助下属解决问题。一是要有气节。敢于担当,要带头维护集团的形象和利益。二是要厚道。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讲诚信,讲方法。

五、要坚持。我们无论在工作或是生活中,想做的事情都应该坚持,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团队有信心,对集团有信心,对社会有信心。在自己的角色里,不管是生活角色还是工作角色,我们在遇到困难时都要坚持,不舍弃、不放弃,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境界。

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而提高执行力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与企业人自身有关,还要受到社会外部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如激励机制、培训机制、薪酬制度、企业文化等的影响。当这些都达到一定的统一平衡的时候,执行力就会发挥出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从现在起,振奋精神,完善自我,以提高全员执行力为动力,把我们集团建设得更好!

我相信,有我们远东人的共同努力,我们远东集团的未来将更加辉煌!

第三篇: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升的心得体会[大全]

《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升》培训心得

集团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集团领导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举办了为期2天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升》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为人处事之道》的专题培训。通过王恭容教授、王董事长和侯总的讲解和培训,使我对领导力与执行力有了系统的认识,懂得了要让自己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提高。

企业执行力是企业战略得以实现,战术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企业各个单位的执行力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简单的说我认为:执行力其实就是在完成每项目标过程中的一种工作态度结合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最理想的时间内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企业的发展历程是由每个单项目标的完成结果及给社会带来的不同效应体现出来的。我们集团目前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确实存在一些执行力不强的现象:

1、应付的心态:安排的事情答应得快,出结果的时间太慢。

2、你部门的事与我无关的现象常有出现。

3、体现“自我”的时候比较多:我领这点薪水就只做这点事,那是某某的事。等等等等。。。。。。提升执行力事在必行。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作为中层管理人员的枢纽和桥梁作用,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是上级领导决策依据的提供者,是上级决策方案组织实施的执行者,同时更是实施过程程序优化者。中层管理人员素质的好与差、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作为一个中层管理人员,如何来提升执行力呢?

一、角色定位和角色移情。每个管理者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只有清楚的理解了自己的角色,才能角色移情,才能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很好地进入角色,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包括专业技能、组织协调能力、个人品质、责任心、信念、价值观等等。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有积极的心态、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一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二要培养兴趣,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三要讲究方法,切实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三、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工作态度是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因素。态度是内心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能力、意愿、想法、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作为中层管理人员,要切实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态度,充分调动员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工作,使每位员工都工作当事业来做。

四、要重人品讲操守。良好的人品和高尚的操守,是立身做人之本。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应该站在团队的最前面,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积极帮助下属解决问题。一是要有气节。敢于担当,要带头维护集团的形象和利益。二是要厚道。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讲诚信,讲方法。

五、要坚持。我们无论在工作或是生活中,想做的事情都应该坚持,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团队有信心,对集团有信心,对社会有信心。在自己的角色里,不管是生活角色还是工作角色,我们在遇到困难时都要坚持,不舍弃、不放弃,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境界。

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而提高执行力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与企业人自身有关,还要受到社会外部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如激励机制、培训机制、薪酬制度、企业文化等的影响。当这些都达到一定的统一平衡的时候,执行力就会发挥出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从现在起,振奋精神,完善自我,以提高全员执行力为动力,把我们集团建设得更好!

第四篇:浅析企业的领导效率和执行力

摘要:所有企业间的竞争,事实上都是执行力的竞争。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执行是一个系统化的运作流程,执行力既是能力又是素质,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要通过严格管理提高执行力。提高企业的执行力既要有对于执行意义的认识,又要有执行的决心。当然领导者在发挥表率作用的同时,还要实行科学管理,为下属有效执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领导效率;执行价值;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的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1]。东北的一家国有企业破产,被日本财团收购。厂里的人期望日方能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管理办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来了之后制度没有变,人没有变,机器没有变。日方就提出了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加以执行。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2]。日本人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排除了所有阻碍,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执行。

一、执行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

有关研究表明,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是目标(战略)制订错误,二是执行不力。从领导者、中层干部到每位基层员工,他们无时无刻不是处在一种“执行过程”中,他们执行的绩效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具体而言,他们在执行中的态度、能力、速度、理念等都将成为企业命运的真正决定性力量。阿里巴巴的马云和全球顶级风险投资商孙正义都认为: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力更好[3]。执行力是直对结果产生作用的力量。有人指出,一个企业的成功, 30%靠策略, 40%要靠执行,显然,执行比策略(战略)更重要[4]。据有关资料介绍,作为建国后由国家投资兴建的我国第一座百货大楼,王府井百货大楼曾经赢得过很多荣誉。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它逐渐失去了“中国第一店”的风采。1996年,王府井高层在谋求变革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请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为其设计集团的主业连锁经营方案。同年,又请安达信咨询公司开发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1997年,请麦肯光明广告公司进行了市场营销和广告总体策划。但是,耗资500万元请麦肯锡做的战略规划方案最终并没有贯彻下去,这使得王府井集团在市场竞争中错过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5]。所以,假如一个企业不进行模式的创新,而只是像其他企业那样采取尾灯战略,则对其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完成任务的能力,就将影响到企

业的生存。即使有些企业依靠独特的经营模式暂时拉开了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但若执行力不够,迟早会被模仿者追上。为了发展,有关部门制定了那么多宏伟的蓝图,提出了那么多好办法,但如果这些策略不能得到认真贯彻,不能得到坚定执行,先前所有的努力都将失去意义。《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颂扬了罗文忠诚、敬业的美德,更倡导了一种执行力。当罗文接过美国总统的信时,并不知道加西亚在哪里,他只知道自己唯一要做的事是进入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并找到加西亚这个人。罗文二话没说,接过信,转过身,全心全意,立即行动。他信念坚定,奋不顾身,排除了一切干扰,想尽了种种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实现了目标,这就是最伟大的执行力。

如果执行力缺失,领导者的所有工作都将成为一场空谈。任何企业的成功都必然是执行的成功,任何企业的失败也必然是执行的失败。我们所说的决策失败,归根结底也就是决策者对他分内工作执行的失败。

二、影响执行的关键因素是决心

有一则管理寓言对于我们理解执行力很有帮助———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希望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粒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想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按我想的做,你最开始弯一次腰,我也就不用一次又一次重复地扔樱桃,你也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6]这个寓言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企业中,领导所想的和员工所想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统一。培养企业的执行文化,就是要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让所有有利于执行的因素都被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所有不利于执行的因素都尽快被排除。企业应建立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使每一位员工都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并从骨子里改变自己的行为。执行的关键环节在中下层。在企业中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是高谈阔论的思想家,是牢骚满腹的改革倡导者,他们常常身居中层要职,却将自己的“职责范围”视为“势力范围”,他们左右逢源,关心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却又擅长在高层领导和其他人面前搬弄是非。这些人在执行公司决策时常常大打折扣,或是因为他们的既得利益受损,或是因为不愿接受挑战。这样的人,不但自己的执行力欠缺,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人执行力的正常发挥。甚至连中国最优秀的企业——联想集团,也曾因基层和中层执行不力而遭遇困境。联想集团在1999年进行ERP改造时,业务部门不积极执行,使流程的优化设计根本无法开展。最柳传志依靠铁腕手段,杀灭了企业内部试图拖垮ERP以保全既得利益的阴暗心理。柳传志在一次

会议上说:“(ERP)必须做好,做不成,我会受很大影响,但我会把李勤(当时的联想集团副总裁)给干掉!”李勤当即站起来说:“做不好,我下台,不过下台前我先要把杨元庆和郭为干掉!”[3]虽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也可以从中窥见目前许多企业的通病。

任何事情计划得再好,都不如现在就卷起衣袖开始做。执行的关键是决心,只要下定决心,执行力就被激发出了大半。在执行过程中,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要抱定遇到一个困难克服一个困难的决心。企业领导者的执行力和管理状况,直接影响下属的执行力。《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7]下属对于上级行为的仿效由此可见一斑。行为是思想与实际的连接点,所谓的“上行下效”,事实上就是一种观念和思想的表达。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企业领导者的执行力将决定整个组织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培养要从高层做起,上面这样做,底下同仁就会跟着做。光谈授权未必有用,管理哪有什么诀窍,主管带头做,底下照着做,仅此而已。企业领导是领头人,是提高执行力、狠抓落实的关键人物,因此,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增强示范性和带动力。

三、实行科学管理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保证

领导者除了要做执行的表率还应努力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执行力与企业的整个管理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管理方面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很多:有些企业的管理虎头蛇尾,未能做到有始有终;有些企业的管理制度朝令夕改,令员工无所适从;有些企业的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或者制度过多过滥,导致了执行者的逆反心理;有些企业的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考核、监督和奖惩制度,致使好的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运作流程,包括领导者对方法和目标的讨论、质疑、坚持不懈的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与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者要着重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增强广大员工认同感和行动力。科学的目标能够激励、引导人们为之而奋斗,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新的管理制度。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是目前组织管理中的基本矛盾,因此促使员工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达成一致是保障执行效果的关键,要解决好这个矛盾需要从目标管理、激励机制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等方面寻找对策。企业领导者应努力寻找组织目标与个人目

标的契合点。只有员工与组织通过互动达到需要契合、能力匹配、情感共鸣,进而产生目标共振时,员工才会“想干”、“能干”。在全面提高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方面,首先需要明确目标,让广大员工知道自己到底在为谁干,要干什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从而增强认同感和行动力。

二是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自觉性和创造力。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思想认识统一了,行动就统一了。在企业管理中,领导必须参与到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对企业现状、项目执行情况、员工生存状态进行全面了解,找到现实状况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产生情感互动,要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沟通,从而达到更加广泛深入地影响员工情感的目的,要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的关系,追求心有灵犀的境界。如此,方能使执行更加彻底。要达到这一目标,领导者还必须亲力亲为,与自己的管理团队一道以巨大的热情深入企业,了解具体的运营过程,团结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应对工作中遇到每一个问题。

三是要明确职责,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所担负责任的认识,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感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前提,是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责任感与执行力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增强责任感是为提高执行力服务的,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没有责任感,执行力就根本无从谈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领导者应承担企业的全局责任,中层应承担部门的全局责任,员工则应承担与其任务相对应的责任。在具体工作中,企业责任要层层分解,每一层对下一层负责,同时每一层都要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四是加强督查督办,增强紧迫感。督查督办是对领导工作作风的监督和检查,是决策落实的重要推动力,是落实工作目标不可缺少的辅助力量,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具体工作中,要不断强化部门领导督查督办意识、健全督查督办制度、优化督查督办机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提高督查督办实效,使督查督办在促进决策落实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领导者尤其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职责分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是抓好部门领导的选拔任用工作,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在企业中,由于人员的能力有强弱,品行有优劣,因此他们的执行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企业内部要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制订严格的评价标准,探索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示范性和带动力强的人员提拔到领导岗位。

六是加强对员工的指导,提高执行力水平。执行力的培养不是企业家或者员工哪一方面

自说自话就能解决的。培养企业的执行文化,就是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使每一位员工都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并从骨子里改变自己的行为,真正让执行变成一种习惯。由于领导所掌握的资源比员工更多,因此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扮演监督者的角色。领导要成为一个老师,就像指导一个新手开车一样,教练要想将自己的经验、智慧和要求传达给学员,就必须陪着他们上路,指导他们如何加减档,如何踩油门。领导通过对员工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注重实际、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的执行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永亮.团队执行力[EB/OL]. (2010-01-15)[2010-06-06]. http: //baike. baidu. com.

[2]邓正红.让企业在良好的习惯中走得更远[EB /OL].(2006-11-23) [2010-06-06]. http: //.

[4]祝娟,范丽.透过“海尔”看“湘电”[EB/OL]. (2009-0901) [2010-06-06]. http: //www. hnjd. net. cn/news.

[6]刘红.十八颗樱桃的教育启示[EB /OL]. (2010-01-15) [2010-06-06]. http: //www. qikan. com. cn.

[7]陈奇猷.校注·韩非子集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第五篇: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研究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朱晓丽

摘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关键词: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理论上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问题。学习和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正确把握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这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体现了十八大精神,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党依然自始自终发挥着坚强的领导核心的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确保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这是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始终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这一点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绝不能含糊动摇。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反映了特定的经济基础,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法治,就是依照法律即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领导是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有序推进的重要保证。

(一)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两者根本一致、内在统一。首先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之中国梦。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和国家治理形态,与特定社会制度相联系。法治是党领导人民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法治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是党领导的旗帜,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旗帜,我们必须高举这面旗帜。其次,在方向上一致,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而社会主义法正体现了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保障人民民主,让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事物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因此,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持人民当家做主、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既是党领导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向。我们必须长期坚持。最后,在机制上是一致的,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即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又自觉在宪法法律内活动。同时,我们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党员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能平等,任何人不管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反宪法法律,都将受到严肃追究。因此广大党员不但要和全社会成员一体遵守法律,又要恪守更严格的党纪党规,这既是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施领导的机制、管党治党的机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机制,我们必须始终遵循、全面执行。

(二)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通过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首先争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又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领导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雄风正劲的带领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坚强的领导核心。每一个历史时期党始终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的领导作用,由此说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是历史确立的,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这是中国当前的本土现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党的领导可以使依法治国坚持正确的方向,有坚强的政治保障,这决定了中国的法治理想能否实现。

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党,这是立论逻辑。是由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使然。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法治建设贯穿各个方面,贯穿始终。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揽全局,法治建设必然纳入党的领导范畴,领导视野,党领导中国法治建设无可争议。从这个意义上讲,十八届四中全会致力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逻辑起点与逻辑归宿。

二 如何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结合起来?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体现了十八大精神,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党依然自始自终发挥着坚强的领导核心的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确保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这是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始终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这一点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绝不能含糊动摇。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反映了特定的经济基础,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法治,就是依照法律即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领导是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有序推进的重要保证。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局性和系统性,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即要求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把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经济、文化、生态事业的管理都纳入法制化轨道;又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是一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和权利、履行义务和职责,这些都只能通过执政党来领导。在我国党居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位置,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全社会力量,才能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真正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才能促进和保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的开展工作,带动全社会成员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繁重性和艰巨性,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是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文化的国家,不仅封建迷信思想和意识根深蒂固,而且亲朋好友同学乡党情结深厚,人治传统加上人情社会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桎楛和障碍,这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这就需要发挥党的独特优势特别是政治、组织和密切联系群众等优势,才能破除依法治国中的各种障碍,顺利实施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赋予了党治国理政的责任和使命。党章作为党内根本大法、管党治党的总章程,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它以执政党的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要把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有机统一。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李克强总理简单的一句话道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旗帜一旦举起,党就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党员干部必须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决不能打法律的“擦边球”、搞“越位”否则党怎么能够要求全社会遵守宪法和法律,又怎么能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捍卫宪法法律的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各级党组织必须转变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实现党和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依法治国。

(二)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加强党的领导,关键要做到《决定》中指出的:“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要做到这“三统一”“四善于”在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党领导立法,就是根据党和国家大局、人民群众的意愿提出立法建议,立人民需要的法。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必须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要健全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引导立法机关把握立法方向,突出立法重点,使所立法律更加务实管用有效;突出党的工作重心,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行行政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等重点,适时制定、修改和完善各项法律,不断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2.坚持党保证执法

党保证执法,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权责统

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工作体制。要深化政治立场、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教育,使执法者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宪法法律保持一致;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向宪法宣誓,确保公务员行为符合宪法法律精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执法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行政机关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3.坚持党支持司法 党支持司法,就是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继续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司法权运行机制;督促各级党政机关带头执行司法机关判决,切实纠正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机关办案问题,切实纠正当事人不服司法裁判反复向行政机关施压现象;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人民信赖的人才队伍,使事关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岗位始终由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人担任。 4.坚持党带头执法

党带头执法,就是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引导全社会信仰法治;带头以严格的党规党法管党治党,使全体党员都成为全社会守法的表率。要强化法律意识,强化法治思维,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以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开展普法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保持对宪法法律的忠诚之心、敬畏之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法律红线、不得逾越法律底线。

总之我们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地位不动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上一篇:领导在安委会上的讲话下一篇:流动人口移动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