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毕业论文

2022-05-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金融投资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面临着重重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应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准确市场定位,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化危机为机遇,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高职金融专业健康发展。

第一篇:金融投资毕业论文

体育专业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摘要]人力资本是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文章阐述了人力资本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指出提升体育专业毕业生人力资本存量应着重从学生和学校两方面进行,学生掌握的知识应完成理论性知识向适用性知识转化、专用专业知识向通用专业知识转化、适用性知识向通用专业知识转化;学校应改革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岗位。

[关键词]体育专业 毕业生 人力资本

[作者简介]陈鑫(1975- ),男,陕西咸阳人,西安体育学院人文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陕西 西安 710068)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分配制度已从过去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改革,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压力。由于大学毕业生的物质资本少,因此,人力资本就成为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给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也对他们人力资本定位提出了挑战。

一、人力资本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家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资本。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消费能力的投资为人力资本投资。它是一种资本存量,可以成为现在、未来产出和收入增长的一个源泉。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元认知、学科理解力、技能、个人品质四个方面。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元认知也即他们对体育专业的情感认知。只有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科理解力是提升人力资本的前提,良好的学科理解力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技能是构成人力资本要素的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检验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个人品质是人力资本的基础,指导着元认知、学科理解力、技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扩招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就业难的问题也由此出现。“十一五”期间,全国高校毕业生年均增幅为27%,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其就业形势显得更加严峻。由于体育专业的就业范围窄,体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笔者认为,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就业制度的改革

目前,高校毕业生主要是通过市场配置进行自主择业。毕业生如不能适应这一就业制度,就会影响其顺利就业。由于高校毕业生的存量迅速扩大,导致人才资源的稀缺程度下降。就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大学生人才资源逐渐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传统体育专业用人单位传统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同时,由于企业、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这些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此外,非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本身也拓宽了自己的择业面,他们中有很多人也投身到了体育行业。此外,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竞争力与非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在就业市场中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处于劣势。

(三)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不明显,大多数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师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目前,各高校体育类专业中设置最多的专业是面向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其次是面向社区体育的社会体育专业。根据目前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中小学能为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多,已经趋向饱和。就社会体育专业而言,虽然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是一些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的毕业生并不能适应社区的需要,其就业状况也不乐观。

(四)体育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目前,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是要求毕业生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笔者通过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访谈了解到,他们很少有人通过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从而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此外,有些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他们认为只有在事业单位工作,才有保障。这样的择业观势必对他们顺利就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提升体育专业毕业生人力资本存量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知识可以区分为一般知识与专业知识,根据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将一般知识划分为理论性知识和适用性知识。在市场经济时代,用人单位都是将工作与绩效挂钩,而拥有适用性知识的适用型人才会受到更多的青睐,其工作更显绩效。根据专业知识的不同应用范围可以把专业知识区分为通用专业知识和专用专业知识,即不同的专业知识表现出不同的应用范围。通用专业知识的拥有者其专业知识的通用性有着广阔的择业空间,而专用专业知识拥有者的选择空间十分有限。

1.理论性知识向适用性知识转化,提升学科理解力和个人品质。高等院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要求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体育专业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应从理论性向适用性转化,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不局限于体育理论知识,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在四年的时间里,学生应更多地掌握方法论和逻辑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升自己的学科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解决问题。

2.专用专业知识向通用专业知识转化,提升实践技能。人力资本是通过人的有效劳动创造的价值而体现出来的,不能创造价值,也就失去了人力资本。如果一个人的劳动价值能超过对他的投资成本,则他的人力资本产生了剩余价值,即人力资本收益。如精通武术理论知识的大学生打不出一套很好的武术套路就难以被用人单位接收。所以,体育专业学生应该转变学习观念,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去积累自己的资本存量,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能为单位创造业绩和价值,这样才能适应市场需要。

3.适用性知识向通用专业知识转化,提高适应能力,扩展就业空间。目前,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狭窄,大多数集中在体育教育方面,而体育产业所需的人才还很缺乏。因此,这就要求体育专业学生将自己的资本存量由专用专业知识扩展到通用专业知识。在体育专业毕业生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专用专业知识已经不再是就业的稀缺资本,没有竞争性。只有将体育的专用专业知识与通用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就业空间。现行的体育产业提供的岗位都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即不仅要求人才要懂得体育知识,而且还要懂得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有宽阔的知识视野。

学科理解力、个人品质和技能作用于元认知。以上三方面的转化使得学科理解力、个人品质和技能获得提升,而这三个方面好的发展会使体育专业学生对自我有更好的定位,准确地把握就业方向和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随之态度和情绪就会有好的转化,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会产生更好的认知。元认知反作用于学科理解力、个人品质和技能,有了好的认知和情趣就会激发学生潜在的人力资本,促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

(二)学校方面

1.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体育专业适应市场的灵活性。确立“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并改革课程设置,采用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课程的组合,加大非体育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充分利用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等途径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实践能力与特长培养,逐步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优势,以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就业。

2.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从策划、筹资到组织实施由学生完成,教师进行监督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市场化的思维方式。

3.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岗位。为了适应体育产业的发展,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岗位,这些实习岗位不只包括教育领域,还应包括体育产业发展中所需的企业、事业单位。同时,学校还可成立就业创业协会,协会以企业运作模式进行,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兼职岗位,以培养学生的商务礼仪、销售技巧等技能。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尤以丁,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美)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M].王业宇,陈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温红彦.今年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好于与其就业率达73%[N].人民日报,2004-09-29.

[4]陈济川.关于体育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2005(3).

[5]薛红.高校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引发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

[6]岳庆利,赵冰,朱晓兰,等.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

作者:陈鑫

第二篇:后金融危机时代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路径研究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面临着重重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应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准确市场定位,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化危机为机遇,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高职金融专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高职;金融专业;就业指导;路径研究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出口锐减,大批企业停产或减产,工人大规模失业,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据北京市人才市场统计数据,2009年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率不到40%,高职毕业生的这一比例更低。如何提升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笔者探索的要旨。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专业就业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性思维能力、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如何使金融专业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严谨的分析问题能力,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每年10月,各大企业就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大学科研院所单位需要高学历、高职称,外企、三资企业减员增效,IT等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公务员招考比例逐年减少。2009年,国家公务员录取比例达到78︰1,相对于2008年的60︰1,竞争更加激烈,说明就业形势及其严峻。2010年,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不仅反映在人才市场上,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也是寒意阵阵。2010年约有630万高校毕业生,加上近两年未能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大约有70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

我国高教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使外国教育机构得以进入,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出一批实践能力强的就业竞争对手。同时,留学生回国潮也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海外留学生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及各国法律制度比较了解,加上在国外多年金融市场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对各国文化的理解能力较强,是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强劲对手。

金融业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逐步缩小,硕士、博士生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从20世纪末至今,国内外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对金融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金融人才具备时代性、创新性、市场性,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专业学生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强化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机遇

经济复苏会增加就业机会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经济回升,市场回暖。安徽省乘着皖江开发的机遇,2009年全年生产总值10052.9亿元,同比增长12.9%,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1.1%。从业人员3988万人,比上年增加72万人,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增长最快,增加了71.4万人。

金融业快速发展会带来机遇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加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需求,金融行业发展的上升趋势毋庸置疑。2009年,安徽省金融业产值增加12.7%,比第三产业高1.6%。伴随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银行就业路径。金融市场广度、深度的拓展,金融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市场就业岗位需求量越来越大,职位空缺呈上升趋势。同时,国外银行在全国各地不断地开设分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也促使金融市场对人才产生较强的吸纳能力。

全方位提升金融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本科高校金融专业教育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的态势下,高职金融专业要抓住机遇,在强手如林的形势下异军突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生存与发展,争取一席之地,树立起高职金融专业的特色旗帜。

(一)培养目标准确定位

以大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把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金融专业高职毕业生,使其成为业务精、思想好、受欢迎的优秀人才。我院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达到95%以上,与我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标准的毕业生培养目标密不可分。另外,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问题,从事与金融专业相关工作的人数由原来的60%以上逐年下滑,就业质量下降。高职金融专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金融人才市场上生存与发展,就要对毕业生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细分市场。高职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掌握一定的金融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严谨的分析问题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战略性思维的能力和在社会化生产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要选择就业市场空白点,引导学生合理进行市场定位。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金融创新,新的金融组织结构的创立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由于农村基础建设薄弱,本科金融专业毕业生一般选择在城市金融领域就业,农村金融人才的缺失为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针对农村金融市场,我院对毕业生进行了职业观念的引导,鼓励学生报考农村信用合作社,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被农村信用合作社录用。银行业、保险业、期货业、证券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务、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经纪业务发展较快,各大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需要大量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也为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针对经纪人的岗位特点,我院采取“双证”教育,要求所有毕业生参加金融从业资格考试,获得行业准入资格。同时,通过勤工助学、校园文体活动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与客户沟通的技巧。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我院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逐渐提高,到基层一线工作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别是在保险和证券行业从业的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

(二)教学改革创新

基于能力导向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培养方案动态化,加快教学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性与多样性要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复合型人才;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所需的核心课程;更新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建立新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完善“选修课制”,使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知识储备。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金融专业作为应用经济学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培养出的人才能力差,不能适应金融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对金融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一是在金融专业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针对金融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积极创设条件,增加实务课程的开设,使用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增加其实践机会和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其适应性,缩短就业适应期。二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和在线教学、工作场地的现场教学,针对学生的兴趣,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使模拟实务与理论教学完美结合。三是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方式,引入小课题,将学生组成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项目的途径,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岗位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等各种能力。四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我院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到金融部门实习锻炼,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实训基地的专家请进课堂做兼职教师。五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竞赛,如“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模拟炒股大赛”、“模拟炒汇大赛”、“模拟期货交易大赛”等,参与这些活动不仅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等全面素质的考察。

完善考试制度教学测验考试是高等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学生学习效果优劣的一个重要环节。金融学科的专业考试如果只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则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考试制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在考试形式上,除采用传统的闭卷和开卷考试外,面试、课程论文、案例分析报告都可作为选项,小组讨论、课堂发言、小测验也应在考试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三)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效能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不具备用人单位需要的工作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金融专业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培养事业心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的有力手段。我院陆续与5家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建立了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实训基地,但是个别实训基地因为接受实习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实习的需要,没有发挥出积极效能。学院应采取适当的形式,加大投入,努力搭建金融专业学生实习锻炼的平台,多方开辟实践教学基地,扩大实习、实训基地的规模与质量,充分发挥其效能。

(四)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就业指导,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方法要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就业指导应全方位、全程化,使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为学生走向社会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强化《就业指导》课程,创新教学内容要让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的熏陶,在教学中,要结合专业特点,导入未来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理念,使学生树立目标,自觉提升综合素质。我院将《就业指导》课定为必修课并列入当年教学计划,统一使用教育厅规划教材,配备3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讲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讲解内容具有针对性,使学生能逐步了解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授课教师和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事业观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正确的事业理念,使其明确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应教育学生工作没有贵贱之分,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工作是一件艰辛的事情,同时也能带来乐趣,通过淋漓的汗水,才能浇开成功之花。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先就业、后择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就业工作精细化,创新工作思路一是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我院通过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栏、网上(QQ)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使毕业生深入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同时加强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二是要提升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就业。三是要搜集就业需求信息,设立专门的就业信息专栏,运用学校就业信息网等多种渠道及时、公开地发布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组织供需洽谈会、招聘会,搭起服务桥梁,保证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活动正常开展。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会产生茫然情绪,容易有失落感,导致不能发挥自身优势,竞争能力减弱。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减轻心理压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具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满足的心境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正确的人生目标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只有人才培养目标的市场定位准确,加上教学改革创新,导入科学的就业观念,才能培养出专业精、思想好、适应性强的金融专业人才,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高职金融专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维同,黎莉.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之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1):47-49.

[2]曾之明,何应平.基于能力拓展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3]刘晓明.就业、择业、创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9-64.

作者简介:

王启亮(1971—),男,安徽砀山人,硕士,安徽行政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

李六杏(1972—),女,安徽枞阳人,硕士,安徽行政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

作者:王启亮 李六杏

第三篇:提高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效果的途径研究

【摘要】 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一般采取校外集中实习、“委托承包”实习、“就业”实习、分散自主实习四种模式。由于毕业实习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应调整毕业实习时间,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和动员工作,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实习成绩考核机制,创新实习模式。

【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研究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6.009

毕业实习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供了桥梁,是学生走上社会的预演,是提高业务技能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和就业。由于各种原因,毕业实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多年来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其他院校的工作经验,探索提高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 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

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自1994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以来,一直在探索提高毕业实习效果的实习模式,目前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一) 校外集中实习模式

由金融系统一联系实习单位,指定具体教师负责实习指导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毕业实习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便于统一管理、减少实习开支,便于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和成绩评定,便于加强与定点实习单位的沟通等。

(二) “委托承包”实习模式

“委托承包”实习是金融学专业近年来采取的一种新型实习模式。学校首先与条件较好、指导力量较强的实习单位签约, 委托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进行全面指导,然后选派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定期联系,进行巡回指导,协助实习单位做好实习生的思想工作和技术指导。这种模式能够使实习生获得较好的指导和锻炼,尽快适应工作并进入角色,有利于实习生锻炼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等。

(三) “就业”实习模式

学校对联系好就业单位的学生考虑就业单位的实际要求, 让学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只对学生进行结果考核。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缩短试用期,有助于学生就业。

(四) 分散自主实习模式

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按要求实习,不专门安排教师带队,但为学生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实习中遇到实际问题可以与其联系。实习期间,教师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实行指导与监督:一是编制实习指导记录,系统记录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情况;二是要求学生每周撰写实习周记,将每一周的实习内容及感受进行小结式的记录;三是预先布置调研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思想态度及业务能力作出全面的鉴定,学生回校后,由金融系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并结合实习单位的反映与实习报告、实习周记、与教师的联系情况等评定实习的综合成绩。这种模式具有针对性强、锻炼机会多、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等优点。

二、 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在学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实习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实习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每一届的金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学生缺乏实习积极性

通过对历年毕业生访谈记录看,有30%的学生缺乏毕业实习的积极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就业形势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根据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都放弃了毕业实习,把时间投入到找工作中去。另外,由于受就业形势的影响,金融学学生择业由以前的“专业对口” 演变为多元化,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不从事本专业工作。这一部分学生认为既然不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就不必去耗费时间实习,这样势必影响一部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2. 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实习能够认真对待,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为实习环节可有可无,没有进行真正的实习,利用弄虚作假的手段来应付教师的检查,如做假的实习鉴定、拼凑实习报告、抄袭实习周记。

(二) 实习接收单位热情不高

毕业实习已经成为每一位学生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是现有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在数量上很难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类型与实习生的专业和就业取向等方面更难以对口。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组对106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的占48% ,不太愿意的占52%。很多金融机构如银行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接纳实习单位要抽出骨干力量来指导,给单位增加了任务,带来了麻烦;二是有的实习可能要影响实习单位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增加工作的成本;三是学校对实习单位不可能有很多的支援和帮助,单位和职工只是尽了义务,而无任何实惠可得。

虽然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在武汉、荆州、洪湖等地有实习基地,但每个基地由于规模的限制一般只能接受8名学生实习,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在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技能方面的实习,而转向其他单位。一些金融单位虽然接收了毕业生进行实习,但实习的金融单位主要依靠单个教师的个人关系进行联系和维持,学校没有进行资金和荣誉的投入,造成实习单位员工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金融业务(特别是银行业务) 对安全性、精准性方面要求很高,因而业务人员不会对实习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更不会放手让实习生独立去操作一项业务, 实习生更多的是承担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引导客户填写表格或单据。这些实习内容与平常所学知识关联度不强,不能体现金融专业的特色,与学生的心理预期相差较远,学生产生失望的情绪,难以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在非金融企业实习,要真正实现金融学实习的目的,必须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融资情况等,而这些资料又是企业不愿公开的,学生往往难以涉足,难以达到实习的预期目标。

(三) 缺乏完善的毕业实习考核机制,成绩不能体现实际实习情况

虽然在毕业实习管理办法中对师生在实习期间应履行的职责都作了规定,如要求“学生不得无故不参加实习,凡无故不参加实习的时间超过规定实习时间的三分之一者,不予评定实习成绩”,但这些规定没有具体的、量化的指标,对学生没有约束力。

目前对毕业实习的考核首要标准是实习鉴定表是否有实习单位的公章和学生所提交的实习报告,对学生形成综合成绩,而对学生的日常实习表现没有体现在实习成绩中,这样给一些没有参加实习的学生提供了造假的可能。有的学生甚至随便找个单位盖上公章,拼凑实习报告。

三、 提高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效果的途径

抓好毕业实习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培养是否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要提高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质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 调整毕业实习时间

以往金融学毕业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开学后第四周进行,时间约1个月。考虑到学生这一阶段面临撰写毕业论文、就业、研究生面试、补考等问题,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毕业实习,学校应考虑适当调整毕业实习时间。学校可以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结束后的暑期进行,原因有三:其一,根据和学生的交流,每年暑假不少学生想找单位实习,但很少有学生如愿,如果学校安排学生在暑假进行集中实习,可以满足学生的愿望;其二,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在专业知识、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一年的时间进行充实和提高,学生在大四学年的学习目的会非常明确,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其三,可较好地解决与找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间冲突的问题, 保证充足的实习时间和较高的实习效果。

(二) 做好毕业实习前的准备和动员工作

毕业实习前的准备和动员工作是毕业实习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各教学系应充分向学生介绍实习单位的性质及实习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以便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缩短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距离感,降低学生对实习的恐惧感;签订协议书,实习前学校要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书,明确实习单位、学校、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发放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和日程安排;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或指定负责人,负责人要切实负起管理与协调、沟通的责任,定期与不定期地向负责实习的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召开由院(系)主要领导参加的实习动员会,对学生进行动员,向学生宣布实习纪律、要求以及成绩的考核标准和办法,条件允许时,也可请实习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动员会,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业务上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三) 加强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1. 加大对毕业实习基地经费的投入。由于毕业实习基地一般都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因此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减轻实习单位的负担,提高实习单位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目前,实习单位的指导人员都是无偿提供业务指导,可以由学校设立优秀实习指导奖金,对实习单位出色的指导人员进行奖励,提高他们指导业务的热情。

2. 重视与毕业实习基地的联系。目前,学院和毕业实习基地的联系基本处于平时不闻不问,临时突击公关的现状,每年等到学生实习之前才和实习单位联络,这样学院和实习基地之间缺乏交流,关系比较疏远。学院应和实习基地建立一定的联系机制,并与实习基地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加强交流合作。如学校可以考虑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联谊会,组织实习基地负责人座谈,听取他们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学校还可以和实习基地进行密切的双向合作,利用学校拥有的科研、技术优势为实习单位提供相应服务,为实习单位培训干部和业务骨干,促进实习基地的发展。学院可以考虑聘请实习单位的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参加学生论文答辩,不断巩固双方的合作基础。

(四) 建立健全毕业实习成绩考核机制

目前,学生毕业实习考核主要由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意见两部分构成,成绩简单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对集中实习的学生来说有考核的依据,但是缺乏量化的指标,考核的随意性、主观性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毕业实习考核的量化指标,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对自主实习的学生来说,应加强对过程的考核,要求其提供实习单位的地址、联系人等情况,随时对他们的实习情况进行抽查;和实习单位进行座谈,了解学生的实习表现;要求学生通过电话或互联网每天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等,如有必要可以对自主实习的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答辩。

(五) 创新实习模式

根据金融学专业的特点,可以采用“模拟实习+单位见习”的实习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生班级为主体,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先在校内实验室中进行全方位模拟实习,然后有组织地去实习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见习。

这种模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方位模拟实习阶段,目前金融学专业拥有功能完善的实验室,实验室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金融投资模拟系统、商业银行模拟系统、保险业务模拟系统、金融产品创新实验系统等,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实习。第二个阶段是有组织的单位见习阶段,通过校内的“模拟实习” 阶段,学生不仅巩固了金融专业知识,而且还有一定的“ 人机对话” 操作体验和印象。但是,校内模拟实习与真正实践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一方面模拟实习环境与实际单位不同,另一方面模拟实习中缺少活生生的客户。因此,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单位见习,使其感受到真实金融工作岗位的氛围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程度,尤其要树立良好的金融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华银峰,周贵勤.毕业实习:大学生就业的直通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3)

[2]王海鹰.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3]杨洋.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模式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4]周再清,钟翼.金融学本科实习模式探讨[J].金融经济,2009(8)

【基金项目】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教研项目(200920)

【作者简介】 陈李宏(1970-),女,湖北松滋人,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讲师;彭芳春(1963-),男,江西德安人,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副教授。

(责编黎原)

作者:陈李宏 彭芳春

上一篇:如何写好教育论文下一篇:农业经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