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新政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人才新政范文

三分钟读懂新都人才新政

新都梦想起飞的地方10月9日上午,新都区人才新政暨校(院、企)地人才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新都区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新都人才新政24条。并与西南石油大学、中国航发涡轮研究院、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新都向“蓉漂人才计划”“四川省千人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战略合作单位国千专家、新引进特需人才等发放最高500万元的资助资金。

随后举办了新都区首届人才高峰论坛,高端人才、企业高管、业界大咖、人才工作者共议人才未来。此次新都区除贯彻落实成都市人才新政12条外,还立足实际,精准对接各方需求,精准施策,创新推出了“青年人才公屋”“特需人才安家补贴”“一校(院、企)一策”等新都特色政策,体现了新都求贤若渴、广纳贤才的诚心。人才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新都区紧紧围绕产业生态圈建设,聚焦航空产业、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出台了《关于深化“香城人才工程”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除了对成都市“人才新政12条”逐条贯彻实施,还有更多独具新都特色的亮点。

对来新都区应聘求职的大学生,行,提供交通补助,住,提供青年人才驿站,不管你是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都会提供丰厚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只要在新都就业,还有租金低廉的青年人才生活公寓等你来住。对引进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新都区还专门设立了伯乐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招才引智。

同时,“新都人才新政24条”还继承发扬了原 “9 5”人才政策体系的精华部分,继续保留对名优教师、卫生人才、文体艺术人才、社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相应的支持和资助,实现对各类人才精准化全面覆盖。 详解新都人才新政24条贯彻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1、给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来区创新创业,在获得市级综合资助的基础上给予最高1亿元配套综合资助,对“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来区创新创业或作出重大贡献的本土创新型企业家、科技人才,在获得市级资助的基础上按照我区相对应标准享受资助,同时可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为以上两类人才提供各类生活配套。对我区自主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给予个人最高150万元、团队最高200万元资助。

2、鼓励青年人才来区落户为青年人才来区落户开辟绿色通道。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区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在我区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

3、保障人才住房a.修建人才公寓,对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的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服务,租住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满5年按其贡献可以不高于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该公寓。同时提供1个标准车位的使用权,并可在购买人才公寓的同时,以不高于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该车位。鼓励用人单位按城市规划与土地出让管理有关规定自建人才公寓或倒班房,提供给本单位基础人才租住。

b.外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来区应聘,可在7天内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并按照来区交通费用的50%予以补贴,最高不超过500元。

c.推行青年人才公屋,对落户我区且在我区工作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住房困难的未婚青年和青年家庭提供过渡性居住,租金标准参照公共租赁住房标准执行。

4、提高人才医疗待遇完善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待遇,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服务助理、预约诊疗、全程陪同等 “一对一”服务,每年在新都区人民医院安排一次体检,为高层次人才建立保健医生制度。对来区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在享受市级商业医疗保险待遇的基础上,可获赠一份相同保额的商业医疗保险;对我区自主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每年获赠一份最高50万元保额的商业医疗保险。

5、畅通境外人才办理手续渠道积极引进境外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鼓励在华高校外国留学生毕业后来区创新创业,开辟境外人才绿色服务通道,境外人才在我区办理停居留手续时,可由公安部门协调优先办理。

6、激励产业人才a.市域实体经济和新经济领域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人才来区工作,在获得市级奖励的基础上给予1:1比例配套奖励;对我区自主引进的实体经济和新经济领域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人才或经我区认定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可按照其贡献给予不超过其个人收入5%的奖励。 b.对毕业5年内在区创业的大学生,在获得市级贴息贷款的基础上,另给予贴息贷款额度超出部分最高50万元、最长3年贷款期限的全额贴息支持。每年举办新都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得各类项目前三名的团队(个人)给予最高5万元的大赛奖励,项目在区成功落地后还可享受最高10万元的项目补贴。对获得国家、省级、市级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类项目前三名的团队(个人)项目,在区落地后给予最高50万元的项目补贴。

c.对我区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获得市级安家补贴的基础上,另给予3年内每人最高1000元/月的安家补贴。对我区自主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3年内给予每人最高2000元/月的安家补贴。建立人才技能等级、专业技术职称提升奖励制度,对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2000元、4000元一次性奖励。支持技师(匠人)工作站(室)建设,经认定为市级工作站(室)的,在获得市级资助的基础上给予最高5万元配套资助;经我区自主认定的,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每2年举办新都职业技能大赛,对在大赛中获得竞赛名次且符合晋升条件的选手,在原职业资格基础上晋升一级(最高为高级工)。

7、做强 “蓉城人才绿卡”新都服务功能积极做好与“蓉城人才绿卡”的智能对接,在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配偶就业、交通保障、政务代办等服务的基础上,开通更多具有新都特色的服务项目和功能。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集成人才服务内容,优化公开人才服务流程。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对重点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一对一”人才专员服务。

8、支持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支持在蓉高校和职业技术(技工)学校根据我区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在争取市级补贴的同时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配套补贴。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职业技术(技工)学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按照技能等级给予企业最高5000元/人的培训补贴。对合作建设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在获得市级补贴的基础上给予最高50万元配套补贴;我区自主认定的,给予最高20万元补贴。

9、开展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支持职业技术(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面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向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市民提供免费培训。区属事业单位提供社会化培训所得扣除成本后的收入,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管理,不计基数。

10、建立人才信息发布制度加强与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重点产业领域,建立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定期发布岗位需求公告。

11、支持用人主体引才育才建立企业引才奖励制度,对重点创新创业团队和知名企业引进的“高精尖缺”人才,在获得市级奖励的基础上给予用人主体最高500万元配套奖励;对区内企业自主引进的“高精尖缺”人才,在其上一对新都发展做出的贡献额度内,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鼓励企业通过猎头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人才,在获得市级补贴的基础上给予最高10万元配套补贴;我区自主认定的,按照其引才成本的50%给予最高10万元补贴。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对设立首席技师工作室的,在获得市级资助的基础上给予最高10万元配套资助。鼓励人才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引才荐才,对成功引荐高层次人才到我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给予引荐单位最高50万元引才奖励。

12、设立“蓉漂人才日·香城荟”a.每年4月最后1周的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香城荟”,开展人才招聘会等活动,广泛宣传新都人才典型、新都人才政策。b.成立“新都人才发展促进会”,服务全区人才成长、产业发展。设立“香城HR高管俱乐部”,为新都重点企业人力资源沟通交流搭建平台。支持新型人才工作站建设,给予最高30万元/年的运营补贴。多渠道加快集聚各类人才

13、强化后备人才储备a.对2017年1月1日后新引进入户且在我区工作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分别给予本科0.6万元、硕士1.2万元、博士2.4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对2017年1月1日后新引进入户且在我区工作的博士后人员,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b.鼓励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继续深造,对2017年1月1日后新取得非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给予最高3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14、推进柔性引才借智聚力鼓励我区企事业单位开展柔性引才活动,对通过柔性引进方式新引进到我区工作且聘期在1年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聘期满后根据其贡献程度,给予个人最高30万元奖励。

15、实施特需人才引进每年按照特需人才引进计划,面向海内外知名高校引进一批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分别给予硕士5万元、博士20万元的安家补贴,并直接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培养。

16、加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对新引进和新获评的名优教师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支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每年给予最高5万元资助。顶尖名师、教育专家来区创(领)办工作室(站),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每年评选一批区特级教师(校长),给予5万元/人的奖励。

17、强化卫生人才引育力度对新引进和新获评的卫生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鼓励其承担各级科研课题,按照课题级别,给予最高2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贴。每4年评选一批区级名(中)医,给予最高10万元/人的奖励。

18、加强文创艺术人才引育聚焦天府文化和“三香”文化,着力引进一批我区紧缺的文体艺术、文化创意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支持文化名家、文创名家来区创(领)办工作室(站),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每培养一名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文化人才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

19、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对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最高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市级以上社工服务项目的,给予实际经费投入、最高20万元资助。每年开展全区社会工作示范项目评选,根据评定结果,给予最高15万元奖励。20、吸引集聚农村实用人才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各类农业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培养一批拥有一技之长、掌握绝活的农业人才,对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最高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高校共建研发机构、示范基地,给予最高15万元资助。强化激励增强人才活力

21、建设“香城专家”智库每3年评选一批扎根新都、热爱新都,关心支持新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热心参与决策咨询论证工作,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专家,授予“香城专家”荣誉称号,给予每人最高5万元/年的课题补助。

22、强化人才金融扶持高层次人才在区实施的创业项目,获得社会风险投资机构50万元以上投资的,经认定后,可按照不超过其获得风险投资总额50%、最高100万元的标准,由区属国有企业共同参与创业项目风险投资。对“新都人才计划”入选者领(创)办的企业,给予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贴息补贴(以实际贷款年限为准,参照利率最高不超过3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鼓励高层次人才领(创)办的企业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完成挂牌上市的给予最高400万元奖励。

23、支持各类人才载体发展壮大支持院士(科学家、专家)工作站(室)建设,对新获评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工作站的,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奖励。支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新创建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在站博士后人员给予1000元/月的生活补贴。

24、实施一校(院、企)一策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采用“一校(院、企)一策”的个案处理方式,为符合我区经济社会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制定个性化支持措施,解决用人主体在推进人才强校(院、企)过程中的主要需求。“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本次新都人才新政24条发布 将开启新都人才工作新篇章

成为优秀人才集聚新都有力政策保障 势必为新都建设城北新中心城区 注入强大动力

第二篇:沈阳市人才新政之关键点

毕业生最高可获6万购房补贴

符合条件的沈阳市高校毕业生首次在沈购房可获补贴。补贴的对象为:沈阳户籍在沈就业创业(不含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在编人员)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首次购买商品住房(2017年1月1日后购房),并承诺在沈就业创业五年以上的毕业生,申请时毕业年限、首次购房时间均不超过五年的可享受一次性购房补贴。博士毕业生6万元、硕士毕业生3万元、本科毕业生1万元。 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到各区、县(市)的人社局进行申报。申报要件包括:购房补贴申请表;毕业生身份证、毕业证、报到证、学位证;有工作单位的需提供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及其他用工形式的工作证明;社保部门出具的加盖公章的社保缴费凭证;在沈创业的需提供创业实体工商营业执照、纳税证明或免税证明;户口簿;首次购房的所属房屋权属证书(申请时如无房产证可先提供经备案的所购房屋网签合同)。

本次新出台的《补充意见》共9条,主要体现有,政策突破性更大,对符合条件的中专以上学历人才均实行“先落户后就业”,将人才落户与就业脱钩;受益群体更广,放宽了享受房租补贴受益群体范围,超前引进全日制在读博士生,提前达成“订单式”就业契约;补贴标准更高,从原来各类人才房租补贴标准的每年0.96万元、0.48万元、0.24万元,提高到每年1.5万元、1.02万元、0.6万元,将“人才新政24条”中提出每年开发1000个基层公共服务岗位月薪提高到3000元,服务期延长到3年;服务水平更优,开设“人才驿站”,向应届和往届毕业生提供10天内免费入住服务,依托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提供“两个清单”免费实行“五个帮办”。《补充意见》充分释放人才政策效能,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吸引各类人才聚集沈阳.

第三篇:英国高考:英国两项留学新政出台 推杰出人才签证

A-level中国

英国高考:英国两项留学新政出台 推杰出人才签证

日前英国最近公布两项留学签证新政策,PSW签证保留至2012年4月,开通第一层级下新的签证类别——杰出人才签证。

据了解,PSW(Post-Study-Work)签证政策调整,是英国为减少该签证系统被滥用,并保护合法学生不被低质量学校耽误。PSW签证明年取消后,那些在英国大学毕业获得认可学位,且已收到雇主工作邀请函的留学生,仍可通过申请Tier 2(餐饮类工作签证)类型签证继续在英国工作。英国驻华大使表示,这些变化对计划赴英国读中学、大学和公立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几乎没有影响,所以想通过A-level出国的学生不用担心,而且想在英国完成学业后继续留下工作的学生仍可实现愿望。PSW 签证由英国政府于2008年6月正式推行,旨在让拥有本科、硕士、博士毕业文凭的国际留学生,拥有2年时间在英国找工作或开展商业活动的机会,签证有效期为2年。该类签证可续签其他类型签证。

杰出人才签证已于8月9日开通。该签证鼓励在科学、人文、工程及艺术领域的杰出人才前往英国发展。该签证类别针对的申请人不仅包括在以上领域已被认可的杰出代表,也包括有潜力成为行业领袖的优秀人才。今年8月9日到明年3月31日,将有1000个名额分配给杰出人才签证类别。第一层级杰出人才签证类别将通过能力评估机构进行监督。被评估机构提名并成功获得杰出人才签证的申请人,不需要获得当地雇主担保就可前往英国。

新出台的杰出人才签证利于持续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这也表明,英国在取消留学生工作签证的背景下,仍向优秀的国际学生敞开大门。想通过A-level考试到英国留学的学生可以关注一下这方面的动态。

来源:A-level中国 http://

A-level中国

第四篇:落户新政讲解

解读:户籍新政今起实施 办落户先看这里

青岛新闻网4月13日讯 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日前,市公安局发布了贯彻《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细化实施方案,市公安局户政部门对与公安机关户政服务和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细化,研究确定操作程序和方法,并对全市户籍部门、户籍民警进行全面培训,从今天开始正式办理新户籍业务。

市区自由落户详解

市区居民凭合法住所(合法固定住所或合法稳定住所)证明到实际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包括:设计用途为住宅的产权证、农村宅基地使用证明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明。合法稳定住所证明包括:承租公房证明(规定不能迁入户口的住房除外)、部队分房证明。

对于符合迁青落户条件的,已取得合法住所的,须在合法住所地登记户口;没有合法住所的,可以在直系亲属家庭户、工作单位集体户、社区集体户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体户申请落户。在集体户落户的,需提供在青实际居住地证明。实际居住地证明包括:合法住所证明、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合同、购房合同、居民户主同意居住证明或单位居住证明等。

严格限制城镇居民到农村落户。对城镇居民违反规定在农村购置宅基地的,一律不准落户。对实际居住生活在村居,拥有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且以农林牧渔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户口空挂城镇人员申请回村居落户的,由各区、市公安机关核准。

专业人员落户手续怎么办?

派遣期内的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按照《关于青岛市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办理。

留学回国人员,持国家教育部出具的落户介绍信、市人社局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落户介绍信、落户登记表、实际居住地证明,到拟落户地公安分局开具《准予迁入证明》。

国内在职专业人员,由接收单位向市或区人社部门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经市人社局核准同意后,持《调动人员落户登记表》、户籍证明、实际居住地证明及专业人员相关证明材料(符合落户条件的学历、学位,职称或职业资格等),到拟落户地公安分局开具《准予迁入证明》。

其中,接收单位属市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央、省驻青企业的,直接向市人社局申请;其他单位向单位所在地的区人社局申请,区人社局初审后,报市人社局核准。

投资落户手续怎么办?

符合《意见》中第三条第

二、三项 “投资纳税”落户条件的,在城区注册企业的个人或外来企业的业务骨干办理落户的,由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受理审核,报市公安局审批。外商投资企业的业务骨干办理落户,由市商务局受理,报市公安局审批。

符合《意见》中第四条第

二、三项“投资纳税”落户条件的,由公安分局受理审核,报市公安局审批。

外来企业业务骨干落户,仅限一次性办理,涉及纳税额若成倍增加,其迁入人数同比例增加。

购房落户手续怎么办?

符合《意见》中第三条第四项和第四条第四项“购房”落户条件的,具有稳定经济收入指被市区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录用(聘用)或招收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在市区缴纳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在市区从事第

二、三产业持有工商营业执照且依法纳税;依法领取退休养老金。

申请落户的房屋指:房屋状况规划用途为居住、住宅、宿舍,房屋状况规划用途为公寓、商住两用且土地用途为住宅,房屋贷款已全部还清的新建单套商品房。共有产权的,产权人仅限夫妻及未婚子女。

购房落户由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受理,市公安局审批。

其他人员落户条件办理程序

符合《意见》中第七条第一项落户条件的,按照“专业人员落户”程序办理,由蓝色硅谷核心区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人社局核准。

符合《意见》中第七条第二项落户条件的,由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受理,报市公安局审批。

符合《意见》中第七条第三项“投靠落户”条件的,由被投靠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受理,除父母双亡的未成年人投靠监护人由市公安局审批外,其余由公安分局审批。父母投靠子女,父母一方符合条件即可办理。成年未婚子女不包括离婚和丧偶的子女。户口已迁入院校集体户的在读大、中专院校学生(含研究生、博士生)、出国人员以及服刑人员,不能申请办理投靠落户。

符合《意见》中第七条第四项“收养子女”落户的,由收养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受理,市公安局审批。

符合《意见》中第七条第五项“劳动模范”或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落户的,由青岛市总工会等主管部门受理,市公安局审批。荣誉称号不包含政府直属部门颁发的称号。

符合《意见》中第七条第六项“考录调动”落户的,应持青岛市组织、人社部门出具的《机关事业单位调动、录(聘)用人员落户登记表》、户籍证明、实际居住地证明到拟落户地公安分局开具《准予迁入证明》。

符合《意见》中第七条第七项“军人”落户的,退役士兵、复员干部、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无军籍离休干部进市落户, 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退役士兵、复员干部,持区市民政局安置部门出具的《落户介绍信》及原户籍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注销户口证明,到落户地公安派出所办理。

退役士兵异地安置市区落户的,市、区民政局安置部门受理,报市公安局审批。

军转干部落户的,持市军转办出具的《落户介绍信》,到落户地公安派出所办理。

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士官)进市区落户,由市、区民政局按照规定受理,市公安局审批,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若需办理随迁家属落户,公安分局凭市局批准件和随迁家属的户籍证明及亲属关系证明开具《准予迁入证明》。

在市区有工作或外地无工作的军人家属办理随军落户的,由市公安局受理审批。

符合《意见》中第七条第八项“定居”落户的,华侨凭省级人民政府侨务部门签发的有效期内的《华侨回国定居证》、港澳同胞凭省公安厅批准件、台湾同胞凭省公安厅签发的《批准定居通知书》和《台湾居民定居证》到定居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

符合《意见》中第七条第九项“特殊情况”落户的,原是本市户口的退学人员凭退学证明、境外人员凭出入境证件、刑满释放人员凭释放证明等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

符合《意见》中第七条第十项“特殊专业人才”落户的,体育专业人才指:年龄20周岁以下,获得全国性正式比赛前6名,省级正式比赛前3名或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年龄26周岁以下,获得全国性成年正式比赛前6名;年龄在28周岁以下,获得洲际性正式比赛前6名;年龄在30周岁以下,获得世界性正式比赛前6名。由市体育局受理材料,并提供荣誉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市公安局审批。

其他特殊专业人才引进由相关部门持有关材料报市公安局审批。

严格限制城镇居民到农村落户

对城镇居民违反规定在农村购置宅基地的,一律不准落户。对实际居住生活在村居,拥有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且以农林牧渔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户口空挂城镇人员申请回村居落户的,由各区、市公安机关核准。

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落户的相关政策和办理程序,由各市根据有关通知精神制定。特别是要制定有效措施,严格限制城镇居民到农村落户。各市户籍改革贯彻意见,报市公安局备案。

积分落户程序另行通知

符合落户条件的迁入人员,在外地有工作的,须通过市组织、人社部门办理调动手续,到公安分局开具《准予迁入证明》;无职业的,须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农村地区居民由村委出具农村居民身份证明。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推进户籍管理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各部门受理审核、审批的迁青落户人员信息,应以电子信息的形式传送至市公安局迁青人员数据库。

按照《青岛市积分落户办法》办理落户的具体程序,另行通知。(记者 陈志伟)

第五篇:工伤新政

最高人民法院20日发布司法解释,明确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工伤的四种情形。根据规定,职工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的,亦可认定为工伤。

背景:

随着新修订《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工伤保险参保范围进一步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工伤保险行政案件数量呈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据统计,近年来工伤保险行政案件数量位居各类行政案件前列。

而相关行政案件审判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解决纠纷的难度日益增大。例如,工伤认定中劳动关系交叉的处理问题;工伤认定中的“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外出期间”以及“上下班途中”如何认定;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的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侵权赔偿如何衔接处理等等。

《规定》对日常审判过程中的出现的上述问题一一作出了解释。

内容:《规定》共有10个条文,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工伤保险责任谁来承担?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关系形态日益复杂,经常出现与职工存在用人关系的单位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情形,具体由哪个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容易产生争议。为此,《规定》第三条专门对双重劳动关系、派遣、指派、转包和挂靠关系等五类比较特殊的工伤保险责任主体作了规定。

《规定》第三条载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职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工伤事故发生时,职工为之工作的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二)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职工在用工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伤亡的,派遣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三)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职工因工伤亡,指派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四)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五)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第(四)、(五)项明确的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后,有权向相关组织、单位和个人追偿。 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如何理解?

《规定》细化了工伤认定中的“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外出期间”以及“上下班途中”等问题。

在关于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的认定上,《规定》确定了以下三个思路:一是对“工作原因”的认定应当考虑是否履行工作职责、是否受用人单位指派、是否与工作职责有关、是否基于用人单位的正当利益等因素;二是对“工作时间”的认定应当考虑是否属于因工作所需的时间;三是对“工作场所”的认定则应当考虑是否属于因工作涉及的区域以及自然延伸的合理区域。

《规定》第四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工伤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没有证据证明是非工作原因导致的;(二)职工参加用人单位组织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活动受到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内,职工来往于多个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工作场所之间的合理区域因工受到伤害的;(四)其他与履行工作职责相关,在工作时间及合理区域内受到伤害的。

“因工外出期间”属于“工作时间”的一种特殊情形,应当从职工外出是否因工作或者为用人单位的正当利益等方面综合考虑。《规定》第五条第一款规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因工外出期间’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或者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场所以外从事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活动期间;(二)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或者开会期间;(三)职工因工作需要的其他外出活动期间。”为了更好地保护因工外出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规定》

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只要不属于职工从事与工作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开会无关的个人活动受到伤害的,原则上应当认定为工伤。

关于“上下班途中”的认定。《规定》第六条规定:“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人才新政范文】相关文章:

苏州市人才新政范文06-17

积分入户新政范文05-28

英国签证新政范文06-03

英国留学新政范文06-03

新政购房承诺书范文06-19

清末新政高校04-10

新政治学04-26

北京中考新政解读09-11

海淘新政规定04-15

材料罗斯福新政04-07

上一篇:四黑四害范文下一篇:锐意进取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