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2022-08-19

第一篇: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论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讲述了校长领导力内涵和类型;其次, 说明了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诸如:思想者、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最后,提出了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作用的基本方式和促进途径。

关键字:校长领导力;教师专业发展;作用

一、校长领导力概述 (一)校长领导力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校长角色的内涵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作者认为校长领导力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校长个人和团队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通过决策、激励等来吸引和影响师生员工,以培养高素质发展性人才、促进学校发展和超越的能力。校长领导力是一种以学校和师生员工为基础、以校长领导素质为先决条件、以校长领导决策和激励为主要内容,集中表现为校长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决胜实力。校长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队伍的壮大、和谐校园的发展,还有利于党在学校的领导执政能力的增强乃至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校长领导力的类型及其关系

由于人的变化可大致分为思想、情感和态度、行为三个层面,所以,我们也把校长影响力的对象分为上述三个方面。对于校长影响力发挥的方式,在“规范——转化”的谱系中可以有命令、教育、感召、唤醒、促进等。萨乔万尼(T.Ser-giovanni)根据领导力的对象和方式,把校长领导力分为技术领导力、人际领导力、教育领导力、象征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五个层次,这对于校长的领导力有很强的解释力1。卓越的校长领导力是以象征领导力为核心形成的合力。

上述五种领导力各有不同的指向和功能,结合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校长领导力的解释框架。在萨乔万尼看来,技术领导力和人际领导力是基本的、较为普适的领导力,是优秀领导者的基本能力;而教育领导力、象征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1 Sergio vanni,T.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 in schooling[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4,41(5),4-13.

1

是情境性的和因校制宜的,是能为学校的发展带来独特价值的领导力。它们是领导与管理的主要区别。

校长领导力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密切,这主要表现为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需要与时俱进切中教育发展命脉的校长的引导;而只有具备了统筹管理大局的能力和富有深厚人文情操的校长才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最大动力。技术领导力、人际领导力和教育领导力是引领学校走向卓越的基础。它们的缺乏不能使学校走向卓越,但是,仅仅有这些领导力也不足以使学校走向卓越。象征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有可能促成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使新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替代旧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是走向卓越的领导力的核心。但是,它们的缺乏并不会影响学校基本的效能。

二、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角色。校长领导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外部激励力量,直接引领并指导着教师专业发展。校长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开路人、先驱者和领航员。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担当的角色主要在以下三个领域内表现出来。

(一)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理念的引领力

叶澜教授将“专业理念”定义为主体在对专业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专业性质及专业发展的观念和理性情念。校长的专业理念包括学校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它决定着校长管理活动的目标、过程及方式,决定着校长对教师、学生的态度及为教师学生发展的方向。校长所从事的具体实践活动,决定着学校的特色及未来发展方向。校长要比教师更提前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校长比教师更加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规律,他深知具有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是指导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航标,校长的专业理念关系到学校改革与发展。因此,校长首先是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者,引领教师主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意识,激发教师的发展内驱力,使教师能够达到自觉自主地发展。

(二)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化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

2

政的领导”。除了校长要要懂得教育规律,带领全校同仁按照教育规律灌输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之外,校长要有能力将他们的策略性的认识概念化,使其成为大家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并且公开接受。身为教育者的校长,就是通过这些理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行动的知识、行动的反思等专业知识,在相关学科内做出专业判断,获取高水平的话语权,通过领导力让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标准,理解并尊重教育规律,从而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

(三)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技能的驱动力

校长的专业管理能力主要指校长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实际技能。校长的首要任务是以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一种动态的集体性活动,这必然要求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过程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也要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只有高质量的决策和高效益的管理,校长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这就需要校长具备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心理调控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等专业技能。

(四)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伦理的固守力

专业伦理是指在专业环境下,专业人员所具有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专业服务的态度、专业人员与客户间的关系以及专业服务的社会影响等。教师的专业伦理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教师的专业态度和动机。校长服务角色是基于专业伦理并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的。在管理走向服务的今天,校长的服务对象是具有鲜明独立性的教师。作为校长服务的客体,教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具有整体性、现实性的特征。校长要确保全方位立体式为服务客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更多地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服务。

三、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实现的基本方式和促进途径 (一)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实现的基本方式

校长领导力通过与教师所共同价值观和不同类型的保障支持对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作用。

1. 共同价值观:校长领导力之教师发展实现的场力

校长通过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等因素来影响教师专业

3

发展,既是校长完成了从准专业向专业阶段的转型和发展,又是校长促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持。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共同愿望,正是这种共同愿景,才使得校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一种所谓的“沟通价值”,而正是这种“沟通价值”,才使得校长的领导力化为一种无形的场力,激励着教师毫不犹豫地参与到教师专业发展事业中去。

2.保障支持: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实现程度的因素

影响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实现程度的因素也是很复杂的。总的来说,应该包括物质保障因素、精神保障因素、管理服务保障因素。(1)物质保障因素是影响校长领导力实现的激励力量。物质保障是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条件,它也是影响校长实现其领导力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校长是否有效地利用校内外资源,是否能够真正地发挥其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作用,物质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说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2)精神保障因素是决定校长领导力实现的动力信念。由职业压力引发的习得性无助感和无力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延缓或阻碍作用,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消极因素。(3)管理服务保障是制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条件要求。学校更应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特别是要重视作为一个集体的共同追求的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校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和质量。校长的人文关怀程度、管理服务的理念、管理能力会直接作用于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发挥。

总之, 教课专业化发展中校长与教师的共同价值观是实现校长领导力之于教师专业发展实现的主要途径。而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因素、精神保障因素和管理服务保障因素则影响着校长领导力的发挥程度。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增强教师的精神动力以及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可以促进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发挥。

(二)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机制实现的促进路径

作为一校之长在推进新课程的进程中,要把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排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充分发挥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增强教师的精神动力以及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可以促进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发挥。

4

1. 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

校长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来让教师得以发展。校长可以采取物质激励的方法,比如对培训成绩好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增加奖金、福利待遇等。校长可以通过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需求,来调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任何外部的努力都必须转化成教师自身的内驱力,才能最终内化为教师个人的品质。

2. 增强教师的精神动力

校长有责任加强教师对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的提升。校长要针对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对策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校长要定期向教师传授抗挫折能力的办法,增强教师的信心和勇气。另外,学校目标要与教师价值实现、教师近远期利益等内容密切相关。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目标贴近教师的实际,又适当增加了难度,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使教师产生自我设计的工作动机,会大大激发教师寻求自我发展的情感和兴趣。

3. 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

为了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一方面校长应该坚决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校长应该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促进教师发展的新举措。校长如果总是强调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性就会受到压抑,其专业水平就难以提高。校长给予教师发展的自主权,但急功近利,要求教师快速发展,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校长在管理方式上讲究人性化管理。校长要研究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起点和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专业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2] 陈庆.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研究综述[J].文学教育(下), 2011,(01) . [3] 师晓星.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8,(04) . [4] 马龙海.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方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11) . [5] 马焕灵.校长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1,(03) . [6] 王磊.校长领导力的内涵与要素[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7,(06) . [7] 赵明仁.论校长领导力[J].教育科学研究, 2009,(01) . [8] 孙倩.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缺失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0 . [9] 邱心玫.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8 . [10] 张平.学校变革视野下校长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08) .

5

第二篇: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当代经济研究》 2008年第8期

作者:朱洪泽

内容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加强和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加强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把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组织化程度,利益联结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场深刻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是继“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次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它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所在。

一、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进程的加快,农业和其它产业部门一样,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规模经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问题。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与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另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全球经济一体化正推动着农业国际化迅速发展。我国目前推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我国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国家能力等现实条件,引导广大农村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它综合地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诸多优势,为农业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使我国农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为我国农业逐步实现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现实选择。

创建和谐社会,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保证之一。它既要满足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保护企业和农户的经济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要平衡考虑,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拓展社会潜力,打造和谐社会,使社会蓬勃发展。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产业化从自身发展来看,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形成了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和延伸区域竞相发展的新格局。结构日趋合理,形式多样,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农业结构与产业化

组织结构逐步适应,结构日趋合理,作用愈加突出。利益连接方式有所突破,产业化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断完善;最后,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看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农业产业化整体发展水平低,产业链条短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面不到农户总数的1/3,农产品出售的初级产品多、简单加工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较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为3:1~4:1,而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40%~50%,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占20%。技术装备落后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而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科技投入少,在农产品精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龙头企业的弱小直接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

2 农户组织化程度低

分散众多的农户直接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没有联合起来的强有力组织保护,农户切身利益的维权呼声因势单力薄而被市场变化的浪涛吞没,组织化程度低使农民难以在新阶段得到生存和发展。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些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无力影响市场供求和市场价格,难以预料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更无力承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化经济组织、中介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不能有效地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手段和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这使他们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弱势群体”,难以与实力强大的对手相抗衡,影响了我国农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大了农民进入国际市场的阻力。

3 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的动力。但我国多数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农民致富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违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目的。龙头企业扶持生产的机制没有健全,加工、运销企业不能自觉地扶持生产,不能自觉地为生产环节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服务,不能自觉地让利于农同时公司和农户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利益单元,尽管通过合同关系可以把两者衔接起来,但由于诸多原因如文化技术素质、生产资料供应和质量等问题,经常出现有意或无意的违约、毁约现象。由于大多数公司无力监管农户的生产过程,企业和农户之间只是一种松散的衔接,有些完全是一种产品买断的关系,其结果是对企业和农户的经营产生了不良影响。

4 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战略和结构,它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的国家环境。中如何创立、组织、管理公司。目

前我国的农业企业大多规模小,管理方式随意性强,竞争力弱。很多地方政府通常的做法是把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对接起来,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紧密联合,这种做法是可以推行的,农业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仅能够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还是中小企业的典范,其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能够给中小企业带来重大影响。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思路

1 加强和扶持龙头企业建设

通过招商引资、深化改革、制定政策、优化环境等,千方百计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特别是突破土地和资金两个瓶颈的制约,加快扶持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具有全方位服务功能、中长期投资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和较强自律性的大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使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逐步将城市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扩散、转移到农产品主产区,使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形成种养加相互转化增值的一体化生产经营流程;并重点围绕区域特色产品的系列开发和深度开发,实现区域突破,整体发展。

鉴于现有企业的改造和资产存量的优化重组,要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龙头企业及企业家可以组成协会,成为行业自律组织,逐步发展政府与企业和农户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保证,应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应提倡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技术推广单位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携手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组建农工科教集团,实行紧密型联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2 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各个实体必须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因此,我们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时,要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建立一种能兼顾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要从企业发展的长远着眼,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和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方式,与基地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发展订单农业,通过订单规范产销双方权利和义务。

3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强化龙头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农业结构调整应立足比较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劣势主要在于农产

品的品质差。对于我国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可以逐步减少生产和出口量,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取而代之,并拓展其国际市场。同时注重农产品品种、质量与效益的统一,生产、加工与销售的协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各地的名特优农产品应大力培育,并逐步建立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加工体系,使特色农业在各地健康成长。这样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然提高,我国农业的经济收益也将大幅度提高。

4 创新机制,切实推进产业化发展

我们应把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动力。创新领导机制,加强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指导,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环境。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导向,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健全以初级市场为基础,以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以全国性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设施完备的商品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保证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龙头企业与基地之间的物流畅通。

第三篇:论蒙台梭利的教师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论文关键词:蒙台梭利

幼儿教师

人类发展生态学

专业成长

论文摘要:

蒙台梭利的教师观为今天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视野,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论述角度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系统划分不谋而合。由蒙台梭利的论述阐发出去,结合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四个系统,联系实际探讨现今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早期教育,创新了儿童教育与课程,它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在解读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过程中我们发现,蒙台梭利不仅注重孩子的发展,而且非常重视教师素养的提高。蒙台梭利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提出要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教育观,改变传统幼儿教育的教师与儿童之间的角色关系。它认为:教师是儿童秘密的研究者、儿童环境的提供者、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及家、园、社区的联络者。

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论述包括有国家、政府保障(教师国际培训班,国家、政府的资金支持、课程支持);有社会力量支持(家长、社区人员的参与幼儿教育);有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团队的互助协作);有自我发展需要(专业精神、自我反思)等,这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四个系统:宏观系统、外系统、中间系统、微观系统不谋而合。笔者结合这四个系统由蒙台梭利的论述阐发出去,联系实际谈谈现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宏观系统

蒙台梭利认为没有人生来就是合格的教师,他们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及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为此,她开办了教师培训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硬、软件环境。而今,我国的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1.1职前培养

职前培养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深人,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由原来中专层次逐步向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多层次过渡,这种模式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条件。但是我国各级幼师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着重知识、技能技巧,轻能力培养的现状,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作支持。所以必须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力求基础课程、综合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等的协调统一,以期培养出厚基础、宽领域、精专业、强实践的幼儿教师。

1.2职后培训

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应走向一体化。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中还存在着表面化和功利化的倾向。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不能只是为了获得一张证书、一纸文凭,必须要突出针对性,讲究实效,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立体交叉的幼儿教师职后教育体系,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的,使教师经过教育实践磨练与职后继续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2外系统

蒙台梭利将家庭、社区视作幼儿教育宝贵的资源和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她要求“儿童之家”应密切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和合作。家庭、社区这些环境资源,给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外围力量的支持。

2. I家庭 家长主要以幼儿为中介,与教师经常性地交流,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其一,家长为教师提供有关幼儿的丰富资料,有助于教师全视工作。教师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幼儿对幼儿园的感受,从而全面地了解幼儿,提高专业敏感性和教学艺术性。其二,家长委员会的参政议政,有助于教师反思工作。教师在与家长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工作,理清、明晰工作思路,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保教质量。其三,家长本身成为教师学习的对象。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不同的职业与文化背景,幼儿园可以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配合,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

2.2社区

社区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时空背景。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放眼整个社会.充分利用社区中的各种资源支持自己的教育教学;要鼓励教师走出幼儿园,与幼儿园以外的相关单位多接触,同企业、传媒、文化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教育辐射模式。教师在与社区各种人员合作、互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高教育水平。

3中间系统

蒙台梭利认为在交流中才有发展。所以,她到各地讲学,一方面传授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与不同国家、地区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形成教师团体的互动与相互作用。的确,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集体这个沃土,我们需要建立与本园同事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和与本园以外的幼教人员合作的交流协作体。 3.1学习共同体

同事之间融洽的气氛、集体的反思、相互的对话,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相互碰撞中学习,更有利于思想解放、思维活跃、精神创新。不同的教师,专业化水平、知识、经验各不相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尽相同。在这样的合作中,无疑拓宽了教师个人的思路,重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

3.2交流协作体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仅限于本园的团队,还需要建立一个更开放、更动态的大团队。通常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3.2.1请进来

幼儿园除了定期邀请优秀教师、幼儿教育专家、教科研人员到幼儿园做讲座、搞科研以外,还应加强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合作,在幼儿园建立高校的教学基地,依托高校的师资及较完备的理论,进行专题调研、课题开发、教育教学改革。还可以聘请高校教师作为幼儿园的兼职教师,传递幼儿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技有r。

3.2.2走出去

幼儿园也应为教师提供走出幼儿园的机会,参观访问其他幼儿园或幼教机构,可以是本地区的,可以是外省市的,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走出国门去看看国外的学前教育,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4微观系统

蒙台梭利要求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要有一种源自内心的对幼儿、对事业的热情,有一种善于观察、勤于反思的专业素质,有一种积极上进的进取精神。所以,就微观系统而言,可以从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反思两方面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4.1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是教师成长的恒久动力,所以,需要激发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操、坚定幼儿教师的专业信念。一个称职的教师会认为教师是一个令自己幸福的职业。所以,敬业是一种精神,而乐业是一种境界。教师正是在从敬业上升到乐业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的。

4.2专业反思

学会反思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包括:

4.2.1对幼儿的反思

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作好幼儿的观察日志,有条件的还可以为每个幼儿建档,积累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对幼儿身心成长、学习发展、师幼关系等方面丰富的描述和解释性的资料

4.2.2对活动的反思

幼儿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科学和艺术。教师要不断审视教育实践,从而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在行动中自我反思、促进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与幼儿教师对话》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丽莲凯兹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从蒙台梭利的教师观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俞冬梅

论蒙台梭利的教师与幼儿教师专业

成长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四篇:试论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消费为主要表征的经济形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其动力是低碳技术,其核心是低碳能源,其基础是低碳产业,其关键是低碳消费。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点的低碳经济,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密切相通、高度关联的。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传统工业化危机,归根结底是由于传统工业化的高碳经济模式造成的,要克服传统工业化危机,必须建立起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消费和谐统一的低碳经济模式。只有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才能实现彻底的低碳经济。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构筑低碳产业的根本保障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其基础就是低碳产业。所谓低碳产业是指碳排放水平和能源消耗水平低,竞争力较强,市场容量较大的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业、节能建筑、新能源产业、服务业等。低碳产业与低碳经济密不可分,低碳产业的发展规模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决定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低碳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根据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未来产业发展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因此,只有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才能最终实现产业的低碳或无碳化。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开发低碳技术的根本举措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是提升国家持续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化工、石化等传统部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也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等众多新领域技术研发,几乎涵盖了现代国民经济发展的所有产业。这些低碳技术的一旦物化和作用于低碳经济的生产过程就变为直接生产力,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新型工业化是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源泉的工业化道路,只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企业为主体,强化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才能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发展低碳能源的根本要求

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用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能源是指高效能、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清洁煤。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使现有的“高碳”能源结构逐渐向“低碳”能源结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广使用现有技术可控的低碳能源,同时积极开发高效、经济、实用的低碳能源新技术,并将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践行低碳消费的根本出路

从改变高能耗、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开始,倡导低碳消费,已成为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低碳消费是指在生活消费领域中,人们购买和消费符合低碳标准的产品或服务,以最大限度地降低

能耗、降低污染、减少浪费的一种节约型消费模式,是一种文明、科学、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只有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低碳消费,使人类过上一种低能耗、更智能化、更健康的新生活。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现有的经济系统将迎来革命性的变革,从GDP最大化向追求幸福指数最大化的生活经济化化转变。

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推进成效明显,工业和经济的增速继续提升,包括工业在内的产业结构趋于协调和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任务将十分艰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低碳经济的发展仍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一)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展低碳经济冶金的制约因素

能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与先进发达国家比差距甚大。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大约为35%,比发达国家效率大约低10个百分点。我国煤的产出率只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5%。因此,我国经济增长代价很大,50年来我国GDP大约增长10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增长40多倍,高消耗换来经济高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能源结构不合理。中国是一个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体的国家,在已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占2/3,煤炭也是污染最严重的一种能源,有人估计,中国在燃料中所排放的CO2总量中,煤炭排放的CO2占70%,此外,90%的SO

2、67%的NO

2、50%以上悬浮颗粒来自煤炭。目前,我国碳基燃料共排放CO2达到54.3亿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单位产品所产生的CO2也相当高。所以,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高碳经济国家。

碳排放量快速增长。CO2是温室气体中最主要气体。中国CO2气体排放量快速增长,对地球气候变化关系重大,已引起世界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美国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到2003年的14年间,中国的能源消耗增长占世界的25%,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占世界的比重为34%。预计到2015年,中国CO2排放量将占世界CO2排放量的20%,将超过美国CO2排放,中国将会成为排名世界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

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矛盾突出。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所以中国既处于高能耗阶段,也处于高碳经济时期。为了保证经济平稳发展,民生得到改善,中国能耗还会增长,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能源消耗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使得中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突显。由于未来一个很长的时期,中国仍将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重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并进,能源消耗必然还会快速增长。现阶段既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又要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目标,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

低碳技术涉及面广、难度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低碳技术涉及面广,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领域,涉及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一些技术瓶颈严重制约低碳经济发展。比如交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虽然制定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限制汽车CO2的排放,但是缺少新能源动力的配合,虽然用生物质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能降低排CO2放量,但仍存在许多复杂的社会、技术问题。虽然太阳能、氢能潜力很大,但是现在利用率仍然很低,许多技术尚处于进一步研究阶段。

﹙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在优势

尽管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种种挑战,但也存在着潜在的一些优势。

节能减排潜力大。由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处在高耗能阶段,加上节能技术水平较低,能源管理漏洞较多,使得我国能耗强度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因此,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改进管理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的余地较大。

节能减排成本低。从国际上看,框架公约规定每吨成本超过30美元,中国的成本大体在15美元。加上能源需求增长、符合减排条件的项目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等特点,都有利于开展国际碳排放交易,从而吸引国际资金进入减排项目,优化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

三、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一致认可的下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要想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掌握发展主动权,掌握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的规划,形成一个发展低碳经济的蓝图,把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纳入战略规划之中,分步实施,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同时应制定有关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引导指标,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推进低碳制度创新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是政府制度的创新和制定,这是解决中国低碳创新问题的根本措施。

加快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研究制定完善碳排放贸易制度,促进碳贸易发展;创新碳金融制度特别是碳信用制度,创造条件建立碳基金,为碳金融市场发展创造条件。

加快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导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

(三)优化低碳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充分发挥碳汇潜力。我国有丰富的森林、农作物、草原等绿色植物资源,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要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扩大造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

大力推动工业低碳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降低工业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推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低碳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具有降碳功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向低碳经济转型。

大力发展低碳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业服务、中间服务、环境服务和文化创意等服务业,以充分发掘服务业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四)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选择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共性技术,并加大对它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同时也要积极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主动地研究、开发低碳技术与产品。国家还应鼓励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及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形成核心专长互补的技术联盟,提高整体创新能力,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五)开发利用低碳能源

必须加强研究开发新能源,建立新能源的产业体系。研究建立生物质能源,特别是建立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利用较成熟的沼气技术,发展农村沼气产业;重点研制开发、建立、扩大风能、水电能源产业,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风力资源、水资源,提高风电、水电在电能中的比重;在加强核电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另一种核能——聚变能;进一步研制开发太阳能、潮汐能、地热等能源。

(六)倡导低碳消费生活

要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树立低碳消费观,减少“便利消费”、淡化“面子消费”、戒除“奢侈消费”,逐步形成低碳消费习惯;要强化政府低碳消费的示范作用,政府机构要从自身做起,带头示范,身体力行,切实使政府的低碳消费宣传真正信服于民众;要广泛宣传与发展低碳消费文化,把低碳消费教育引向深入,为低碳消费观念的开花结果提供肥沃的思想土壤,努力形成低碳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朱有志等.《低碳崛起—湖南科学发展的新路径》[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01.[2]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3]陈晓红、陈石.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J].《科技创新与持续增长》,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

[4]陈志平:《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与实证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09

第五篇: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学科考点: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训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核心)。

二.内容

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 教师的专业人格;

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4. 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

5. 专业自我的形成;

6.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三.发展的阶段

1.关注阶段;

2.拟关注阶段;

3.存关注阶段;

4.务关注阶段;

5.我更新关注阶段。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职业信念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提高自主反思意识;进行教育研究;丰富专业知识)。

五.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1.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保障:加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

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努力: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上一篇:论公务员报考热现象下一篇:六年级作文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