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2022-07-13

第一篇: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继续探索人大立法主导的途径,是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挑战。2015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发挥立法主导作用方面突出体现在:一是在立法项目选择上,体现主导和引领作用。实行立法滚动机制,特别强调将立法调研项目做实,对重要程度高、立法难度大、现实迫切需要的立法进行研究。同时,组织开展立法需求的调研。二是在法规草案起草过程中,体现主导和引领作用。向经过论证列入立法计划的项目起草部门发立项通知书,明确要求起草的要点和研究的重点,引导起草工作和调研方向。主动提前介入,增加自主起草、组织专家提交建议稿等方式,加大起草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三是在法规草案内容修改中,体现主导和引领作用。重视听取代表及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就法规草案的主要条款组织第三方评估,从而形成主导性意见,作出相应修改。四是在推动政府相关工作中,

坚持和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保持主导方向,让立法工作符合整个发展的趋势。要在现有基础上,将创新措施变成标准化的做法,进一步发挥好人大立法主导和引领作用。建议:

一、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市政府领导加强对立法的协商沟通,形成机制性的做法。这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法规草案重要内容的协调;二是加强立法进程中的协调,努力使法规草案按计划提交审议;三是加强对第二年立法项目的协调,研究应对重大、紧迫的立法需求。

二、进一步研究提高立法工作效率。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地方立法任务会大量增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继续提高立法工作的效率。对技术性修改为主的法规,更多地采用打包修改的方式进行;对系统性法规,进一步发挥组织起草和自主起草的作用,例如,上位法修改以后,可能涉及某个法规的

一、两个条款,今后人大可以更多地自主组织开展修法工作。

三、加大自贸区相关立法工作力度。在2015年调研基础上,2016年将自贸区的相关立法工作纳入具体工作日程,明确相关工作要求,推进这项工作有序开展;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立法的需求;继续争取全国人大以及国务院相关部门赋予上海相关工作制度创新的空间;适时启动相关的立法工作程序。在本届常委会任期内,如果可以在自贸区相关立法中作出新的贡献,那么就会成为人大立法工作更高层次的主导和引领。

沈志先(市人大内司委主任委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考虑2016年的工作时,既要促进司法改革,又要下大力气加强和创新内务工作。

一、协同推进街、村、居立法工作,加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2015年,市人大内司委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根据市委1+6文件的精神,同步开展了街道办事处条例、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和居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立法调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协同推进街、村、居立法工作十分重要也十分紧迫。考虑到三项调研不同的成熟度,建议:街道办事处条例论证较充分、条件较成熟,可以列为正式立法项目;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调研较为深入,但由于立法关键问题尚需论证,因此拟作为立法预备项目,并可在条件成熟时“预转正”;居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由于上位法已经严重滞后,全国人大正准备开展修法调研,我们将跟踪全国人大立法动向,对这项继续开展研究。

二、及时修订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治理。内司委已和市公安局、立法研究所就解决道路拥堵、严肃执法、与上位法衔接等立法问题,联合开展了课题研究。但是,由于立法课题在理念上尚未真正把握好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上位法的修改尚在起步阶段,与现实的立法需求距离很大,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考虑到这个立法项目的紧迫性,建议将其列为立法预备项目。这项立法难度很大,不仅专业性强,而且综合性也很强。建议:由常委会分管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强有力的立法工作班子,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安局、交通委、发改委等承担主体责任,人大同步开展调研,共解难题,在现行上位法规定的框架内,以从严执法为基点,以综合治理为重点,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切入点,推进该项立法工作。

三、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强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工作。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分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高龄化程度最深的特大型城市,市委和市政府聚焦这一民生重大问题,为应对老龄化做了大量工作。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老龄事业列为立法和监督的重点项目。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将提请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内司委将根据常委会的要求,协助法制委做好审议的相关工作。2016年还将继续开展跟踪监督工作,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做到环环紧扣,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我们要凭着人民公仆对老年人的一片“孝心”,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立法和监督工作,使新修订的条例可以成为让老年人暖心的法规,做让老年人顺心的实事。

潘志纯(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新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对人大的财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大制度的与时俱进,也对人大的财经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我们感到,做好工作的关键和前提,在于自觉地服从大局,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始终突出人大的特点和优势,选好题、立好项,用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2015年,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市人大财经委重点开展了“十三五”规划的专题调研。2016年,我们的工作着力点就是要紧紧围绕“十三五”开局,继续加强和改进财经立法和监督工作。

一、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到经济立法中。拟列入2016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的信用体系、统计、检验检测等立法,都是体现上海率先完善市场经济、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基础性法规。要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调研、起草、审议,高质量地做好立法工作,从而有效地将党的文件精神按照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的意志,将中央的精神转化成地方的实践。

二、针对上海处于经济发展换档期的实际,发挥人大的优势,积极有效开展财经监督工作。尽管当前上海经济发展仍面临外部发展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但是分析下来,上海已经由原来的规模快速扩张向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的拉动向主要依靠创新的驱动转变,这是上海2016年乃至“十三五”期间,正在做的一篇大文章。针对上海发展的特征和趋势,2016年的财经监督工作,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全面了解上海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情况,重点调研制造业转型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状况,发现亮点、找出瓶颈、提出意见建议,推动上海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二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营三周年之际,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自贸区建设情况的汇报,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发挥更大的效用。三是针对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参照全国人大的做法,抓住重点,改进方法,提高经济运行分析的质量。

三、不断创新方法、不断完善制度,为“十三五”时期人大工作的与时俱进继续实践探索。一是要不断拓宽人大反映民意、集聚民智的渠道,特别要重视网络的民意。二是围绕重点开展立法监督工作。比如,中央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对于这些重要的课题,要综合运用专题调研、专项跟踪、专题询问等方式方法,提高财经监督工作的刚性和有效性。三是综合性跨部门的法规起草,一方面人大要发挥牵头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构建人大和政府联动推进的机制。例如信用体系立法,可以探索实行人大、政府双组长的工作推进机制,边调研、边协调,让大量的工作在过程中得到完成。

薛明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涉及的工作面比较广,我重点就立法工作如何服务于科创中心建设、监督工作如何破解食品安全方面的难题谈点思考。

一、抓住重点,努力为科创中心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科创中心建设加强法治保障、优化创新的生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人大可以大有作为。从2015年年初开始,教科文卫委围绕着科创中心建设,做了三件事:一是摸清家底。我们对与科创中心或科技创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的核心条款进行了提炼,看看现行法规够不够用,还有没有空白,哪些需要修改。二是理清需求。科创中心法制建设应围绕有利于形成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有利于集聚资源要素,有利于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我们通过充分的调研,了解了相关需求。三是提出立法建议。我们考虑,综合利用“立、改、废、释”以及备案审查等形式,统筹做好科创中心法治保障工作。第一阶段,在本届人大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条例、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社会信用条例等与科创中心密切相关的法规,重点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第二阶段,到下一届人大,建议根据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配套文件的实施情况,适时将条件成熟、确有立法必要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来巩固科技创新的制度成果。第三阶段,到2030年,全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形成比较系统的法治体系。总之,要合各方之力、得研究之先、储立法之备。

二、找准短板,持续发力,努力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连续把食品安全作为重点监督项目,目的就是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督促政府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本市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2015年上半年,我们继续开展了食品安全法和本市实施办法的执法检查。从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几个集中的问题:一是食品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二是无证无照的经营还较为普遍;三是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还有所欠缺。这些年来,我们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主要以暗访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请人大代表直接参与监督工作,而不只是委员会冲在前面;和区县两级人大联动,而不是光靠市人大做。这些好的做法,还会延续下去。随着食品安全上位法的修订,本市地方性法规也要进行修改。要将食品安全监督和立法结合起来,把监督中发现的难点、重点、短板问题,作为修法的重点,这既是监督工作的延续,又是立法工作的前移,更是滚动推进立法工作的深度体现。

吴尧鑫(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主任委员)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近三年来,每年都就“三农”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调研或执法检查,通过调研将短板问题梳理清楚,提出对策建议。结合调研的情况和贯彻市委2015年二号文件,以及“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农村改革问题。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强,所涉及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任务也十分艰巨。中央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五大重点改革领域,上海目前正在推行和实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等,只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我们感到,农村综合改革要防止单兵突进,不能每项改革就事论事,要做好总体的谋划和顶层设计;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释放农村改革的综合效应。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问题。上海农业要在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体现都市农业的特点,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在小、特、精上做文章。中央将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列为农村深化改革的五大领域之一。我们要对农村农业的扶持政策进行整合和规范,改变扶持的方法,加大监督的职能,充分发挥区、镇两级的作用,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点上。要加强上海农业“接二连三”的发展,也就是中央提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三、新农村建设问题。随着市委提出的“三个倾斜”的进一步落实,这些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向郊区倾斜,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也在加大。上海新农村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和兄弟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村镇一级,充分发挥镇政府的责任主体作用;要将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改变补贴方法,结合宅基地改革的深入,做好统一规划,使美丽乡村建设每一年都有所推进,积小步为大步。

四、农村的产权交易市场建设问题。农村综合改革,涉及三权分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和“三块地”(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的不同要求,要体现改革的公开、公平和有序推进。除了有关措施和制度保证以外,还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中央将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保证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列为改革的任务之一。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方面力度还不够大,目前上海已有的三个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仍处于试点运转,对此,人大代表反映强烈,建议在这方面加大监督力度。同时农村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农村综合改革于法有据,一定要加强“十三五”及更长时期立法需求调研,力求立法可以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吕贵(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副主任)

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一办法两规定”的贯彻落实,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研究贯彻措施,并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市和区县、乡镇人大以落实好新修订的“一办法两规定”为目标,举办专题学习班,进一步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市人大常委会制订和修改完善了五部配套规范性文件,并依托专委会建立了9个代表专业小组,更好发挥代表的专业优势。653位市人大代表围绕科创中心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等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21篇15万字的调研报告。各专委会和工委都将代表工作列为专项工作,为代表依法履职和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2016年,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上,完善机制、创新方式,做好代表工作。扩大代表应邀列席常委会、专委会会议的比例,继续拓展代表进社区联系群众的内涵,特别是要注重落实好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代表进社区联系群众的活动。要创新代表反映群众意见的反馈机制,畅通反映人民群众诉求的组织渠道。要精心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发挥好人大代表在党委和国家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

除此以外,还要更加注重补短板,加强代表建议的跟踪督办,更好地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和监督国家机关工作的作用。当前,代表建议办理答复不够到位、督办力度不够有力成为发挥代表作用的短板:答复为解决采纳的没有完全落实答复结果,跟踪督办推进落实答复还没有完全做到。一方面,承办部门重视程度没有到位,有的承办部门重办文轻办事、重答复轻落实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负责代表建议的力量严重不足,督办的工作力量跟不上。按照法定规范,承办单位将办理结果答复代表后,应当对代表建议批评意见进行跟踪办理,落实办理结果。建议常委会在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的基础上,注重“回头办”,抓住跟踪办理督办到底。要加大主任会议和专委会的相关工作力度,推进办理答复真正落地。除了做好当年代表建议的督办以外,应当选择本届人大以来代表提出的涉及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且合理合法、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代表建议,开展主任会议、专委会跟踪督办。还可以组织代表以视察方式对代表建议答复落实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推进办理答复的落实。还应当落实代表建议和办理结果答复的公开,通过公开内容,推进承办部门、承办单位不断提高办理的实效。要加强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力量,不仅是人大,而且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力量,保证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取得实效。

张耀伦(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

人大预算监督工作,要在思想上树立依法治国、改革创新的观念,不断加强预决算审查监督的创新,不断提高代表对预决算审查的参与。

2015年,在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关心下,市人大推进全口径预算审查有了进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常委会三次审议批准市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体现了预算支出必须经过人大审议批准的法治原则。但是,还是有些代表表示预算看不懂,难审查。因此,我们在开展2016年预算审查工作中,重点作了两项改进:一是预算工委人事代表工委、解放日报社一起,编制政府预算解读,并且印成图文并茂的书面材料,发给代表参阅,帮助代表做好预算审议;二是开展预算草案的初审,按照新的预算法规定,我们成立了由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的技术审查小组,对预算项目进行合规性审议;发挥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优势,对预算项目进行合理性审议;同时,组织代表、专家进行全面审议。以上三者结合,提高人代会对预算草案的审议能力,使审议工作更能体现代表的意见,促进全面的发展。同时,要结合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突出开展好重点部门的预算审查,保证全市的各项重点工作、市民关心的民生工程都可以落到实处。

2015年常委会加强了对预算、审计整改问题的监督,并进行了改革,明确审计整改报告由政府部门领导向常委会口头报告,报告涉及的政府部门主要领导都要列席会议,并且当场回答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提问。这是我们推进改革、加强监督的举措,有利于推进政府部门的整改工作。2015年8月,中央深改组通过了《关于改进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的意见》,这使我们感到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计整改监督工作改革,完全符合中央的要求,也认识到我们还要继续加大监督力度。为此,2016年还要对审计整改情况,组织代表、专委会开展监督检查,写出详细的审计整改调查报告,客观反映整改的实际情况,还要对政府的审计整改报告提出审查意见,一并提交常委会审议。同时,研究确定审计整改中的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询问,努力解决好屡审屡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预算问题涉及面广,目前尚未对预算项目开展过专题询问。我们与市财政局研究,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下,2016年考虑对节能减排资金进行专题询问,实现预算监督方式的突破。在新预算法的规范下,认真修订好市级预算审查的监督规定,使在实践中创新的各种预决算审议和监督的措施规范化,逐步实现依法治市的目标。

第二篇:浅谈如何与时俱进推进县级人大工作完善发展

换届以来,山阳县人大常委会以服务发展大局为己任,以强化监督实效为目标,以提高履职能力为重点,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扎实推进县级人大工作完善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县情及人大工作开展情况

山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全县面积3535平方公里,辖23个镇、322个村(居)、13.04万户46万人。近年来,山阳县坚持以建设美丽幸福山阳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中心,县域经济稳中向好,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2013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0.78亿元,财政总收入4.5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1922元和6474元。

2011年县镇两级人大换届依法选举出县人大代表204名、镇人大代表1219名,现有省、市、县、镇人大代表1479名,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25名(其中主任1 名、副主任4名、委员20名),镇人大主席23名、镇人大副主席2名。

一是重大事项依法决定。本届以来,山阳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抓大事、议大事、决大事的思路,以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依法科学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充分体现人民意愿,推动重大决策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先后通过颁布了《山阳县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山阳县征收土地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听取审议了《第三轮城市规划修编》、“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情况等报告,审查批准了县“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县级财政决算、调整县级财政收支预算和发展计划指标等重大事项,及时作出相关决议决定。在审议决定中,坚持把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有机结合,强化咨询论证,着力提高决议决定质量。

二是监督工作成效明显。近年来,山阳人大切实践行“民主民生”战略,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等方式,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先后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灾后基础设施恢复及灾民建房、扶贫开发、农村低保、“六五”普法规划、农业产业化、社会治安、保障性住房管理等专项工作报告55个,对《土地管理法》、《工会法》、《消防法》和《环境保护法》等10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深化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2012年以来,先后对经贸、水务、计生、交通、农业、住建、教体、财政、卫生等政府专项工作和法院、检察院工作开展评议,对县政府财政、计划等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统一全县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四费”发放标准以及兑现2010年“7.23”水毁河堤和镇村公路修复资金(其中各级人大代表捐资捐款达1200余万元)等一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人事任免科学规范。换届以来,山阳人大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始终把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各项人事任免事项,共计任免“一府两院”工作人员263人。在人事任免过程中,坚持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主任会议审议个人履历制度,任免时严格实施履职承诺和委员票决程序,并通过县电视台、人大橱窗等形式,公布任职情况和履职承诺内容,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任免后,重视监督人与监督事相结合、过程监督与效果监督相统一,为干部履职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促进了被任命人员更好地执政为民、勤政廉政、高效工作。

四是代表工作扎实有效。在代表工作中,坚持从强化基础入手,认真贯彻实施《代表法》,着力在学习培训、强化联系、搭建平台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实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较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一抓学习培训,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培训各级人大代表1500余人次。二抓沟通联系,丰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各镇按照“五有”标准建立代表联络活动室,完善了代表小组活动制度;查阅县镇两级代表履职记实手册2800余本,强化了代表履职考核;连续两年对各条战线上的20名省、市、县代表履职先进事迹进行现场采辑,并通过县电视台滚动播放,评选表彰优秀人大代表60余名,彰显了代表时代风采。深入推进“三开展、三带头”活动,巩固提高“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代表履职载体日益丰富;创新县镇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新路子,坚持人大代表和公民列席、旁听常委会议制度,代表履职方式不断完善;利用人大网站等信息平台,及时向人大代表通报人大履职和“一府两院”工作情况,代表知情知政渠道逐渐扩大。三抓督办检查,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认真落实代表建议、评议审议意见交办督办、定期检查等制度,采取实地检查、民意测评、代表面商、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着力提高代表建议和评议审议意见的办结率和满意率,促进代表建议和评议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民生民利得到有效维护。

五是镇级人大保障有力。在指导镇人大工作中,坚持每年召开2次以上镇人大主席会议,对人大主席进行业务培训,并对全年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完善镇人大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年底考核镇人大工作,开展座谈交流活动,组织观摩学习先进镇人大工作经验。同时,建立了常委会领导分片联系镇人大工作制度,明确了联系包抓责任,加强对镇人代会、人大代表联络活动室规范化建设以及代表述职评议、代表视察等活动的具体指导,进一步推动了镇人大工作开展。

六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我们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设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大干部队伍作为自身建设的基础工程,以学习增长才干,以制度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常委会议专题学、主任会议集体学、机关干部定期学的学习制度,开展“每周五机关集体学习日”活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狠抓常委会机关目标责任、办文办会管理,提高机关行政效率和保障能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党纪党规,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狠抓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关于代表出席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实施意见》、《人大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等36项制度,提高了常委会工作和机关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包抓重大项目和县级领导“村村到”、“一联五帮”、“双包双促”、“扶贫帮困”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人大常委会机构设置不够统一规范。省、市人大中层工作机构设置与县人大设置不对应,不利于上下级人大的指导、协调和联系,县级人大机关设置“四委一办”未能涵盖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全部职能,如此以来,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作缺位、效率低下,监督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在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构成上,专业人才偏少,特别是法律、财经、审计、城建、规划方面人才缺乏,影响人大职权的行使;专职委员比例低,许多兼职委员不能正确处理本职工作与人大工作的关系,难以适应新形势人大工作需要;委员代表面窄,干部委员多,群众委员少,年老委员多,年轻委员少,不能充分反映群众意愿。

三是履职环境和干部交流机制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人大各工作委员会主任不能参加县委、政府召开的相关会议,使人大审议评议相关事项时不能知情知政,使人大监督不能切实发挥作用。在干部交流方面,人大与党政部门干部互动交流不够,提拔面比较窄,影响到了人大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工作上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人大常委会工作监督方式不够创新。在人大监督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由于受到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观念和习惯的束缚,导致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环节性监督多,全程性监督少;柔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提意见多,跟踪问效少,致使人大履职效能不够,不能有效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

五是发挥代表主体地位和作用不够充分。代表素质不够高、思想认识不到位,履职时总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荣誉代表”、“特殊代表”思想普遍存在,仅仅满足于参加一年一次的人代会,对闭会期间的视察、调研、检查、评议不积极,不能很好执行代表职务,不敢直言不讳陈述意见,在履职发言的时候讲成绩洋洋洒洒、讲问题吞吞吐吐、提意见马马虎虎。

六是县镇人大工作人员配备尚不够科学。目前,我县县镇两级人大工作人员配备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县人大机关编制21人(现实有33名,不含转任11名),实际上除工勤岗位外,“四委一办”一般只有2人,人员年龄偏大,编制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民主政治建设需求。23个镇仅有25名工作人员(23名镇人大主席、城关镇和中村镇配1名副主席),“一块牌子一个人”、“一年只开一次会”,很少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不能发现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能及时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是科学设置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要完善好人大机构顶层设计,对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职责等予以明确规定,在机构设置上力争做到省、市、县机构对口、名称相同、编制适度。建议县级人大机关在现有“四委一室”的基础上,增设农工委、环资工委、预算工委、研究室、信访室等机构,每个工委以3-5人为宜。

二是不断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要适当提高专职委员和专业人才比例,优化委员年龄结构,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化、知识层次多元化、年龄结构梯次化的人大常委会集体,使常委会不但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有年富力强的中年同志、有精力旺盛的青年同志,而且有懂政治、懂经济、熟悉政策、熟悉法律的专业人才,使常委会的决策层面充满活力。

三是高度重视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要切实解决人大机关人员编制偏少、配备不够合理的状况,优化年龄和知识结构,充实司法、财经、审计、城建、规划等工作力量;聘请社会中介组织力量组建专家委员会,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职权提供服务;重视人大干部内外交流,加大干部教育培养提拔使用力度,积极推进人大常委会机关与党委、政府和司法机关干部的多向交流,有效改变人大干部的知识、专业结构,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人大干部整体素质。

四是保障支持人大常委会履职行权。切实加大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和重视人大工作的良好氛围;健全有关议事制度,完善细化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文件备案审查、质询和询问、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方式的程序,确保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代表建议、评议审议意见办理的时效性和实效性;认真履行财政全口径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等职权,不断提高监督水平。

五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加大代表培训力度,建议在市县两级设立专门的代表培训机构,实现代表培训常态化、规范化,进一步强化对代表的政策理论、人大业务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代表的整体素质;加强代表履职的经费保障,确定各级人大代表活动经费及农民代表执行职务费和误工补贴标准,为代表履职提供财力支持;建立人大代表述职制度,代表应在任期内向选民述职1—2次,报告履职情况,接受选民监督。

六是着力强化镇级人大作用和地位。要强化镇人大的作用和地位,完善镇人大主席在闭会期间的工作职责和履职方式,为镇人大行使职权提供制度保障;要重视镇人大干部队伍建设,逐步落实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及工作人员的配置,建议按镇域面积和人口配备人大干部,小镇配人大主席、副主席、工作人员各1名,大镇配人大主席1名、副主席2名、工作人员1名。同时,要进一步提高人大主席的政治待遇,实现镇人大干部与党政干部的多向交流,以激发其工作活力。

第三篇:与时俱进 勇于探索 扎实工作

不断开创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在全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共驻共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XXX

(2006年8月5日)

同志们:

今天,自流井区街道社区“共驻共建”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刚才,区委组织部部长XXX同志对全区的街道社区党建特别是“共驻共建”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五星街党工委、解放桥社区、ZZ市气象局、新民街社区介绍了本单位在“共驻共建”方面的经验做法。近年来,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共驻共建”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成效明显。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使“共驻共建”再上新的台阶,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城市化是经济起飞的重要依托和载体,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代表着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对于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建设的内涵将越来越丰富,社区建设的任务将越来越重。加强社区建设,首要的是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作用;联系城市居民、服务城市的组织者作用和社区工作的领导者作用。“共驻共建”作为加强社区党建的有效载体,在社区党建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今年,在我区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社区党组织所发挥出的组织网络作用、应急网络作用、工作网络作用,都充分证明了只要有街道、社区、辖区单位党组织的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就能构筑好城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从而经受住各种突发事件考验,战胜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一定要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要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各街道、社区、辖区单位党组织一定要从政治的、战略的和全局的高度,从巩固党在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把社区党建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工作职责,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好各自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城市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其次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按照集中精力、捆绑投入、各负其责、各领其功的原则,街道社区和辖区各单位党组织要认真履行齐抓共管的责任和义务,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各街道要继续推行“三级责任人”工作责任制,即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书记为第二责任人,党办主任为第三责任人;在社区推行“两级责任人”工作负责制,街道直属党总支、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二级支部书记为第二责任人;各辖区单位也要明确分管领导,落实经办人员,抓好共驻共建工作。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活动阵地建设。

社区党建活动阵地的建设关系到党员参加活动的质量与积极性,同时也代表社区建设的水平,加强社区党建活动阵地建设,实现活动阵地标准化、规范化目标,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社区办公条件。采取街道出一点、社区筹一点、辖区单位支持一点的办法,多渠道解决硬件设施建设问题,努力扩大建设资金来源。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社区经济实力,为社区阵地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保证。借助实施“星光计划”工程的契机,解决活动阵地。创新与辖区单位联办的形式,探索在辖区单位建立社区党建活动基地的新路子。通过以上各种渠道和办法,按照《自流井区创建示范“达标”社区标准》逐步实现社区硬件设施达标。

二是加强社区软件建设,创新社区工作方法。要围绕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各社区要统一建立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活动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党员电教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作风建设制度、居务公开制度等10项制度和党支部、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工作职责。同时要结合社区实际和工作需要,补充完善一批适用于本社区的工作制度。制度要做到统一规范,上墙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以促进制度的落实。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各社区要加强对各种文件、图片、音像等软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逐步建立社区文书档案室(柜),达到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三、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要求,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

一是建立协调机构,健全活动制度。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小组作为整合社区资源的议事和决策机构,要进一步发挥协调作用,全面指导、协调社区党建工作。要健全活动制度,通过党建联席会等形式进行情况汇报,信息沟通,经验交流和活动协调。充分发挥辖区单位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区域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的社区服务活动,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各社区要加快步伐,建立好机构,落实好人员,开创社区“共驻共建”工作新局面。

二是以协调为手段,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街道党工委是辖区内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它对辖区单位党的基层组织负有以块为主的牵头协调责任。各街道党工委应积极发挥协调作用,要通过有效的组织载体和活动载体加以实施。在组织载体上,根据实际建立社区党建协调小组、在职党员志愿者队伍、流动党员管理站等机构,通过这些相互联系沟通的平台,共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社区建设目标。在活动载体上,组织协调辖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的建设,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从社区内各单位的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出发,积极开展以思想工作联做,共育“四有”新人;公益事业联办,共建服务设施;生活环境联建,共创文明社区;文体活动联谊,共同陶冶情操;社区经济联抓,共图经济发展为内容的“五联五共”系列活动,调动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整洁、文明的生活工作环境。

三是以服务为宗旨,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服务功能,开展“四个面向”服务,即:面向特困党员实施特困党员的“三级帮扶”工程,为特困党员脱贫致富服务;面向困难群体的救助服务和福利服务;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要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因地制宜地兴办便民利民服务点、搬家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中介服务等各种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社区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生活,增加就业渠道,建立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做认真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要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街道社区党组织班子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实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要认真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再次掀起学习“三个代表”新高潮,用“三个代表”的精神指导解决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继续开展社区创“四好班子”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要积极探索党员的分类管理。区委组织部将出台《关于对全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意见》将重点对街道社区的党员分类管理提出总体要求、阶段部署及分类管理办法。对街道社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是我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探索性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严肃性。各街道社区在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中要加强领导,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的工作要求,确定好分类试点社区,并于今年11月底以前完成分类试点工作。要搞好“四个结合”,即要与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相结合,要与推进“党员先锋工程”相结合,要与落实各项任务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相结合,要与建立健全党员队伍激励机制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应提出不同的管理思路,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考评办法,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三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把党员参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作为深化社区党建的重要抓手,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这一重点,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题,继续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工程”活动,以争创“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户”和实施党员的“双向培养”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同时,建立在职党员台帐,根据党员特长,广泛开展在职党员“亮身份、做贡献,树形象”活动。通过“在职党员志愿者队伍”等载体,为广大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管理和服务创建条件。

四是要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责任制。街道社区党组织是社区中各类党组织的领导核心。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社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发挥好在社区中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管理服务的作用。同时,要根据社区建设的情况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载体活动等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党建目标考核和表彰奖励制度,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要及时进行表彰,不断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五、优化干部素质,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

优化干部素质,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要做到三个“优化”,一个“落实”。

一是优化街道领导班子素质。要通过交流、考核等办法,把有事业心、责任感强,熟悉社区建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干部充实到街道领导班子中去,选用一批社区工作的“行家里手”。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加强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具体指导和联系。

二是优化社区班子素质。按照“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在社区中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和政权建设,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各街道社区要结合明年社区换届,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下派等办法,选聘社区干部,进一步加强社区班子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每年陆续向社区选派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社区工作,加强社区的领导力量。各街道也要采取各种形式向社区下派年轻干部,改善社区干部结构,增强社区班子的战斗力。要继续完善分片包干和联系社区制度,各街道领导干部要实行社区包片,街道一般干部实行定点联系社区,并坚持每周定期到社区不少于一个工作日。

三是优化干部队伍素质。各街道党工委要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的场地优势,每年要不少于一次举办社区干部集中培训;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的人才、信息优势,组织有关讲座或报告会进行专题培训。同时,继续坚持社区书记、主任月例会制度,开展经常性的以会代训活动,多渠道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增强管理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

四是落实干部待遇。为增加社区工作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断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素质。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切实解决社区干部的待遇问题。

六、以典型示范社区引路,推进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典型带头、示范引路,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区委组织部将解放桥社区、后山坡社区、黄桷坪社区、大来井社区分别确定为“共建型”“学习型”“服务型”“文娱型”亮点社区加以重点培养、扶持,并纳入2006年的党建工作重点和目标计划。希望各打造典型示范的社区认真对照《关于创建典型示范社区的实施意见》要求,突出社区特色,丰富创建典型示范社区的工作内容。其中,“共建型社区”要以“架设合作共建桥梁,促进社区资源整合”为理念,激发社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学习型社区”要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抓好各种学习型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服务型社区”要以提升社区服务层次,满足居民不同需要为目标,通过构筑社区服务的新载体,打造社区健康向上,科学文明,好学上进,诚实乐观,互助博爱的生活理念。“文娱型社区”要以提高社区文明水平,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为重点,通过各种文娱形式,培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社区文化理念。目前,还未确定为典型示范亮点打造的社区也要对照《实施意见》,确定打造典型示范社区类型,要制定好规划,狠抓落实。

同志们,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搞好“共驻共建”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各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同辖区单位一道切实发挥好各自作用,努力形成由街道党工委牵头抓总、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内各类基层党组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向长期以来支持、关心、参与社区建设的各辖区单位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希望各辖区单位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参与社区党建工作,把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篇: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管理工作是部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部队维护集中统一,保持正规秩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部队生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管理工作要想“与时俱进”,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带来观念的更新,才能提高管理效益。如果抱着固有的思想观念,沿用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就不可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不可能满足部队管理工作的需要。

首先要确立“发展变化”的观念。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在新形势下,人们思想行为的变化、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部队形势任务的变成都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管理工作必须以发展的观念看待具体实践,经常思考和研究,找出坚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应以发展变化的观念,主动求发展、求变化、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确立“发展变化”的观念,要从思想观念、法规制度和管理机制入手,要重视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新手段在管理工作中的研究运用,并做好转化应用工作,使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政策、制度。在具体工作中,还要从管理的各环节入手,逐一分析研究,正确的就坚持,错误的就修改,不符合实际,甚至有害的东西就要坚持废除。有人认为,现在人难管,兵难带,抱怨兵员素质大不如以前。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认识,主要是因为他们用老眼光看待问题,仍然拿着“一把旧尺子”来衡量现在的年轻人,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现象和新事物,

过多地认为会对军营产生冲击,一味抵制排斥,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加有以引导。很显然,这样的观念和做法是墨守成规、消极懒惰的思想在作怪。

其次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做人的工作,人是管理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人为重点。以往的管理观念片面强调集中统一,过分强调整体效应,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能力的开发,忽视了个人意愿与集体利益的统一,忽视了个体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管理的主体地位,削弱和淡化了民主管理的原则。现在兵员结构更新快、质量高,民主意识强,发展和加强民主管理,在带兵人心中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变显得尤为重要。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必须破除有害无利的死规定、花架子,必须坚持民主管理的制度,必须正确对待士兵中普遍存在现象,及时加以引导,坚持疏堵结合,必须建立和巩固官兵一致、尊干爱兵的良好内部关系,必须着眼于官兵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以此为目标,优化管理教育手段和方法,达到培育人、塑造人的目的。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就要做到管理到位,关心到家,温暖入心。既要全员管理,又个性管理,争取做到管理上不漏一人,不差一事。同时,要把关心帮助士兵和部属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尽最大努力实现他们正当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另外,还要注意关心他们及家庭是冷暖疾苦,把组织的温暖及时送到战士心中。

最后要确立“战斗力标准”的观念。部队的各项工作都是以提

高战斗力,确保“打的赢”、“变质质”为目标。而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人的管理、教育和培养焕发其内在潜能。信息化条件下的执勤、处突、反恐集心理战、信息战、电子战、特种作战、联合作战、精神打击、快速机动等战法和样式于一体,单机、单兵或小分队逐步成为独立单元。这种特点和变化,要求我们的士兵应具有良好的心理、意志和品质,掌握必备的科技知识,具备灵活应变的出事能力,这些能力素质的培养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训练来实现。

以往有许多人任为,管理工作就是管住看死不出事,这种认识贬低了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从提高战斗力标准上看待管理工作,是一种死板僵化、保守消极、不求进取、不思作为的懒惰思想,是一种对部队建设不负有责任的态度。

确立“战斗力标准”,一要着眼于未来战争的需要,把意志品质培养,社会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融入到管理教育工作中。作为带兵人,必须要倾注热情,投入精力,言传身教,积极引导。二要着眼于战斗力的提高,为战备训练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要依据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强化部队的条令意识、纪律意识。要及时解决各类矛盾,消除隐患,创建安全稳定的管理环境。三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加强战备管理,使部队拉得动,用得上,打得赢,保证随时都能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

第五篇:与时俱进,创新基层党校工作

赵荣兴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农民、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乡镇基层党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必须加强基层党校建设,创新基层党校工作方法,建立基层党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背景分析

我们孙端镇现有党员1445名,其中农村党员999名,占党员总数的69%以上。在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133名,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3%;56岁以上党员372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37%以上;具有高中以上(含高中)学历的167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7%。从以上数据分析,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是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年初,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就当前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如何增强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农村党员队伍中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偏差主要是:

1、对理论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2、对许多现实问题感到困惑和不满,难以作出自己的判断。

3、理想信念淡薄,党性观念不强。

4、对党员发展工作淡漠。同时,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和人们思想的多样化,导致部份同志入党动机上出现认识偏差,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许多复杂情况,减损了农村党员教育的正面效应。

2、理论与实际脱节,一些理论的、正面的教育难以被农村党员接纳。

3、基层在党员教育工作中的缺位,就孙端来说,由于孙端电影院拆除,近几年很难召开全镇性的党员大会,全镇规模的党员教育活动就相对越来越少,而支部对本支部的党员教育工作也停留在较浅的层面。

二、初浅做法

作为省级基层党校示范点,就如何办好基层党校,如何配合当地党委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这个课题,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破解。近年来,我们从抓源头、提素质、学技能出发,注重“长”、“宽”、“高”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立体式的党校教育培训模式。

1、注重教育之“长”,即教育培训的长效性。一是从入党积极分子这个源头抓起,推行“两册一证”培训制度。“两册一证”即《学员手册》、《培训登录册》和《党校培训毕业证》。《学员手册》汇集了学员守则、学员请假考勤制度、培训班班组长职责、学员评优标准和学员考核结业制度等,做到每个学员人手一册。《培训登录册》主要由党校及时录入学员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做到及时登记。制度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定期参加镇委党校开设的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后,合格者才能领取《党校培训毕业证》。培训每月安排一次,以党课辅导材料为主要内容,主要设臵《党的基础知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课程,还结合网上远程教育,不仅让入党积极分子掌握实际本领,而且学以致用。“两册一证”制度的实施,规范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培训效果,为把好党员“入口关”打下了基础。通过“两册一证”培训,端正了学员的入党动机,提高了党员发展工作的水平。

二是激发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实施党员基本知识轮训制度。以党支部为单位,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基本知识轮训,确保党员教育的全覆盖。对一些地处偏远的党支部,运用“流动党校”教育模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农村实用技术及时送到农村。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做到“三个结合”:即特色与共性相结合,每次培训都安排两堂课,其中一堂是特色课,重点讲解理论、政策层面的内容,如党纪政纪、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政策、农村稳定工作等;另一堂是公共课,

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党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如邀请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等身边典型作先进事迹报告等。教学与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党政班子成员人人上一堂特色课活动,即使农村党员受到了教育,也使党政班子成员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面上与点上相结合,既注重发挥镇委党校的主阵地作用,也注重发挥农村党员活动室这个阵地优势,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实用技术知识培训。

2、注重教育之“宽”,即教育培训的广泛性。积极拓宽教育培训的对象、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培训效果。首先,在教育培训对象上,以镇机关党员干部和村主职干部为重点,扩大到村“两委会”成员和全体农村党员。

其次,在教育培训内容上,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科学设定教育培训内容。一是丰富政治理论学习内容,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把农村党员培养成遵纪守法、为民服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二是突出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三是重视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文化知识水平。

最后,在教育培训方式上,灵活多样。一是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在抓好集中教育的同时,针对农村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轮训班,确保每一位党员每年都接受一次不同形式的教育。二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定期邀请组织、党校、农业、水产等部门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定期组织农村干部、党员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增长知识。三是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注重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以最新、最灵活、最便捷的信息化教育方式,实现农村党员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零距离”接触。四是灌输教育和现身说法相结合。通过组织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宣讲活动,以典型的现身说法来教育党员。

3、注重教育之“高”,即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从师资力量和管理制度建设入手,着力提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制度建设是开展党校工作的保障。党校要提高质量,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学校,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为此,我们制订和健全了基层党校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定期教学考评制度。实行教育培训签到制度,及时通报学员出勤情况,并列入对党支部的岗位责任制考核。严格规定,学员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培训的,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党校请假,并参加党校安排的补课。无故连续三年不参加培训的党员,建议支部劝其退党。学员结业时,按要求组织严格的考试,做到宽进严出,不及格的不予结业,自动转入下一期学习班。其中对考试不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不能发展为预备党员。二是建立检查督导制度。把农村党员教育情况列入全方位目标考核体系,由镇党委联合宣传、党校、农业等部门,年终检查督导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情况,对农村党员参学、参训情况,及时归档、跟踪管理。三是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建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情况与村干部和驻村指导员的岗位责任制考核挂钩。其它,我们还建立了校务例会制度;教育计划制度;定期考试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三、初步成效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农村党员需要教育,他们有这种内在的需求。可以说是到了该教育的时候,无论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还是党员轮训,上课时几乎每堂课他们都能非常安静、认真地听讲,上课的秩序之好甚至要超过某些支部书记会议。特别是入学积极分子培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培训较以前更规范了,能较好地起到培训提高的效果,更能把好党员队伍建设的入口关了。二是学员的入党动机更纯了,思想认识有

了更好的提高,对为什么要入党和应该怎样入党吸了更好的理解。不少学员反映,通过培训,对党有了更新的认识,更明确了方向,提高了政治素养,认识到党员就是实实在在的,也可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奉献自己。同时,为了参加培训,不少在义乌、杭州、上海、广州等外地经商的入党积极分子也都纷纷赶了回来。三是支部对党员发展工作有更新的认识了,一些支部对党员发展有了更新的工作部署,并制定相应切实的目标计划,学员的提高也相应促使了支部对发展党员业务工作能力的提高。

四、几点启示

1、现实告诉我们,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滞后,需要我们更加切实地加强党员教育,让党员有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让党员时时记得自己的党员身份。

2、教育是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了。传统的、静态的教育很难适应现在快速变化的形势。象我们孙端,有近三分之一的党员长期外出,平时这部分党员很难接受现在的教育,虽然,我们在年底的时候还有二堂课专门是为他们准备的,但也无法保证所以的党员都能参加。同时,更需要改进我们的教育方式、手段,虽然我们也开展了多媒体教学、电化教育、网上远程教育等,但仍然跟不上党员教育的需要,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适合党员教育的各种方式。

3、在教育对象上要进一步扩大培训面,在教育培训上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在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在办学模式上进一步探索创新。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构建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以加强阵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教育模式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创造性地开展基层党校工作。

绍兴县孙端镇委党校

2008.7

上一篇:如果我没有遇见你下一篇:人大建议办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