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新技术论文范文

2022-05-1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护理新技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内科护理技术》根据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经院校合作,基于护理工作过程,重构了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革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了以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全过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实践表明,该精品课程的建设对高专护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篇:护理新技术论文范文

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护理安全教育分析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15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150)与观察组(n=150)。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教育。并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以及护理安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 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本研究分析讨论提供一个指导性意见,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或探讨提高护理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护理安全教育;应用效果

护理安全指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时,没有出现法律与法定制度允许以外的心理与功能等障碍或死亡等[1]。护理安全教育可以确保护理安全,为了探究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应用护理安全教育的效果,对医护人员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考核,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4年9月至今共培训并考核约300人次,并根据字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50)与观察组(n=150)。两组护理人员在基本资料方面的对比(P>0.05)。被培训人员主要为:N1_N5级护理人员和部分新进医生的岗前培训,其中护理人员大部分为N1—N2级护理人员,个别考核项目N1_N5级护理人员均参加。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考核模式,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内容,将教学计划表与进度表合理制定,护理人员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与临床相结合进一步理解。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每月(按年度制定的计划)进行一个操作项目的培训,首先从理论上进行系统培训,然后制定操作考核标准,分步骤在模拟人上亲自进行示范,集中培训,集中考核。在理论和操作的具体培训环节中反复强调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怎样避免风险的发生(如严格三查七对、无菌操作及按操作规范执行等)。具体操作如下:

1.2.1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

护理人员需要强化护理操作风险意识,在操作技术教学过程中,强化安全与质量均为首要选择的责任意识,按照实验操作项目选择实际案例分析,促使护理人员安全与防范风险意识的增强。

1.2.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同时,贯彻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护理理念。(1)评估:对操作人员、病人以及环境等有效评估,对病人的具体情况是不是可以耐受本次操作评估,对操作中出现的风险与可能产生的损伤给予评估;护理人员有没有能力可以完成本次护理工作进行评估等。(2)计划:对病人、环境、操作人员等合理计划。护理人员的穿着必须满足护理要求,根据操作项目,完成环境与用品准备,并将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及时、有效的向患者讲解,一定情况下需要患者签订之情同意书;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获得家属与患者的理解与配合;(3)实施:主要指操作流程,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对根据查对制度以及无菌操作原则等,对病情密切观察,通过具体情况合理处理,操作完成后医疗废弃物应分类处理;(4)评价:对操作中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充分评价,操作过程中应加强护患关系的沟通与交流,并由患者与家属对本次操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安全隐患多发环节的教育工作,使护理人员对其给予深入分析与严格控制,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

1.3 评价指标

护理操作成绩主要分为理论部分与技能部分的考核,都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理论知识掌握的越好,技能掌握的越充分;护理安全能力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处理以及解决能力等,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能力给予判定,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能力也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都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利用( +s)表示,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护理操作考核与护理安全能力的比较

由下表1可知: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以及护理安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出现3例不良事件,其发生率为2.0%;对照组护理人员出现9例不良事件,其发生率为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由于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安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护理操作技术中,因为患者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导致护理操作技术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致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导致护患关系紧张[2]。少数护理人员考核时能够注意,真正应用到临床病人身上时仍旧达不到效果。我想可能与个人平时的工作习惯、上级老师的不良影响、个人安全意识淡薄、科室护士长督查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

在护理安全中,必须对护理技术操作的重要环节中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给予充分的重视,确定护理安全的注意事项[3]。同时,培养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强化责任意识。另外,带教老师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熟练与准确的利用操作技术,对护理人员带来有利影响。通过加强安全教育,保证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受训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护理中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给护理工作提供安全指导。同时,通过培训教育与考核,研究护理安全方面的内容,对提升护理安全方法提供参考意见。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以及护理安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P<0.05)。表明护理人员通过护理安全教育,促使其操作能力明显提高,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使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能力明显提高,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使护患关系更和谐。

【参考文献】

[1] 王敏.分析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科技展望,2015,(15):185.

[2] 李荣杰,史春红.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在护理安全教育中的运用实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5,(2):22-23.

[3] 马宁.浅谈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1):130-131.

作者:周海英

第二篇:高专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技术》精品课程建设

【摘要】 《内科护理技术》根据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经院校合作,基于护理工作过程,重构了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革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了以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全过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实践表明,该精品课程的建设对高专护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专;护理;内科护理技术;精品课程;职业能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5.042

《内科护理技术》是一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临床护理技术。是高专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临床各科护理技术的基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是打破学科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以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细化教学内容,最终达到教、学、做相结合,理实一体化,使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1]。

自2004年以来,为了适应护理岗位和护士执业考试需求,我们《内科护理技术》课程组成员,根据护理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对《内科护理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以案例为载体,按入院、住院、出院护理过程组织教学,按护理程序进行设计。教师仿真教学,学生仿真训练,教学做一体化,使课堂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严密对接。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灌输式”为主的讲授方式,采用“案例导入法”、“理实一体化”、“角色扮演法”、“床边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培养了护理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2013年该课程被评为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省级精品课程。现将其主要建设环节报告如下。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设计理念 以护士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由院校护理专家共同研讨,“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优化课程内容,重构学习模块和学习情境,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2 课程设计思路 为实现岗位需求,达到专业培养目标,院校专家首先经过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共同研讨,确定了行动领域,然后确定了学习领域。为了适应护理专业岗位需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对常见病、多发病全面的护理评估、找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目标、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并能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具备良好的病情观察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配合和护理;方法能力是指掌握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正确方法;社会能力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2 课程实施

2.1 课程实施方法 内科护理技术采取校内理论学习、模拟实训,校外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等方法实施。

2.1.1 校内学习 以6步教学法为基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慢阻肺病人护理技术为例说明六步教学法。

学生4-5人为一个团队。第一步教师导入慢阻肺典型案例或视频,布置任务;第二步每个团队查阅相关资料,对案例进行全面评估,如健康史评估,身体状况评估和心理社会评估,然后提出护理问题如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知识缺乏等;第三步针对护理问题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方案;第四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对护理措施方案进行优化;第五步模拟临床,实施护理措施如指导病人排痰,教给病人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对病人全面的健康教育等;第六步教师总结,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布置下一个学习情境。

2.1.2 校外学习 包括社会实践和医院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周末、假日到见习医院、社区医疗服务站参加社会实践。完成在校学习后,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参加医院顶岗实习。

2.2 教学内容 院校专家经过社会调研,针对内科护理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的需求,共同商讨,选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首先请烟台山医院、烟台中医院等合作医院的护理专家进行职业分析,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重构为8个学习模块,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风湿、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37个学习情境,主要为每个模块常见病的护理技术,如模块-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包括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肺心病、肺炎等常见病护理技术等9个学习情境。

2.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组通过院校共建、工学结合,注重培养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如评判性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心理调节和人际沟通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3.1 教学方法

2.3.1.1 案例导入法 课堂授课和实训课时,我们以案例为先导,通过典型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对病人提出实施整体护理的具体方案,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案例导入法”教学,把护理程序融入课堂教学中。因而提高了学生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2.3.1.2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技术》在实训课中重点。“角色扮演法”把理论知识、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教育变成“动口、动脑、动手、动情”的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并强化职业认同[2]。具体教学设计:课前给予学生典型案例,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病人或护士,查阅相关资料,构思剧情,设计语言。实训课中,扮演病人的学生,扮演“病人”的学生要表演出病人的临床表现、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社会问题,向护士提出问题。扮演“护士”的学生,要“以病人为中心”,把护理评估和护理要点及健康教育等相关知识表演出来。“护士”通过对“病人”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然后实施护理措施,并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把护理程序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中。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表演情况、存在问题,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总结。

2.3.1.3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组合的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3]。

在理实一体教室,每个情境以案例为载体,基于护理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即按入院、住院、出院护理过程组织教学,住院护理按照护理程序进行设计。首先教师仿真教学,然后学生仿真训练,边教、边学、边做,教学做一体化,使课堂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严密对接。

2.3.1.4 床边教学法 即现场教学法,在课间见习、实习时,由临床兼任教师在教学医院实施。床边教学法激发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见习前教师深入病房精选病例,见习时在教师指导下,由1名学生主要负责询问病史,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然后实施护理措施,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其他同学补充。床边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印象真实而深刻。

2.3.2 教学手段 全校有76个多媒体教室。在教学过程中开发教学软件,全部采用PPT等进行教学;学校建有万兆骨干校园网,有数字图书馆、视频点播、精品课程服务平台等教学网络资源;本课程2010年开通了课程网站,校内校外可快速访问,实现了资源开放与共享;仿真的护理技能实训中心设有临床综合技能模拟病房、重症监护实训室、基础护理实训室、多媒体护理教学示教反示教系统、仿真电子化教学系统、高级综合模拟人,为学生创造了逼真的实训环境。

3 课程评价

本课程构建了以能力为导向,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标准的全过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考核学生的能力。全过程考核包括课程学习过程中考核、顶岗实习前综合技能考核、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轮科考核、毕业前过关考核;多元化评价实现了三个结合,即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学校评价与行业企业评价结合。

《内科护理技术》考试考核2部分:理论考试、职业技能考核,其中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50%、职业技能考核占50%。

3.1 理论考试 包括平时模块测试(占10%)、其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60%)。

3.1.1 实践技能考核 分为三个阶段,校内实训技能考核、课间临床见习情况考核和临床顶岗实习情况考核。

3.1.1.1 校内实训技能考核 在校技能考核采用三段式,即学期末技能考核、实习前考核和毕业前技能考核。期末技能考核,课程结束之后,通过模拟患者及模拟临床情景,根据临床护理过程,从评估个案,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护理问题和处理,提出护理措施。实习前考核,先进行实习前培训、技能比武、教学医院见习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然后进行综合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低于80分)不能进入临床实习,再强化训练,达标后进入临床实习;毕业前技能考核,临床护理技能综合考核,不合格者留校培训,合格后领取毕业证。

3.1.1.2 课间临床见习情况考核 要求熟悉临床护理环境,能恰当进行全面身体健康状况评估,书写护理病历,熟悉常见的诊疗技术,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在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毕业临床实习。

3.1.1.3 临床顶岗实习情况考核 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阶段,将护理程序融合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活动中,考核护生综合能力,自主行为能力,对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能力。

4 效果

4.1 用人单位评价 根据我们向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有9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的最大优势在于动手能力强。

4.2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高 连续四年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我校护理专业学生通过率均在97%以上;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如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99%的培训者获得社会与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证书。

4.3 技能大赛获奖率高 2009年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中,我校代表队取得了团体三等奖,参赛的四名学生中,一人获个人二等奖,三人获三等奖;2012年全国高职高专护理技能大赛,参赛的四名学生中,二人获得个人三等奖;2013年全国高职高专护理技能大赛,我校代表队获得团体三等奖,三人获得个人三等奖。

5 讨论

课程组在课程设计时,体现了四个方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整体护理为理念”;“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和“以院校共建、工学结合为教学模式”。

在课程设计时,注重实训和实践教学,强化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体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体现“整体护理”理念。“整体护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培养学生为服务对象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能力。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最佳护理。

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每一个情境以案例为载体,基于护理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组织教学,教师仿真教学,学生仿真训练,边教、边学、边做,教学做一体化,使课堂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严密对接。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8.

[2] 张伟,张玉.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6):558-559.

[3] 袁俐.《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理实一体方案探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982-954.

[4] 张玲,张小宁,周莹,等.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211.

作者:王美芝 尚庆娟 朱春风

第三篇: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观察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进行护理安全教育的效果。方法:收集我校80例实习护士生,按照电脑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学习护理安全教育,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安全能力、护理技能成绩及理论成绩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护理安全能力、技能成绩及理论成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比较对照组32.50%,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当中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技术;护理安全教育;护理教学

由于临床患者症状各不相同,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强大的应变能力及理论基础,在工作时将护理安全作为核心。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可使护理人员有效提高工作服务质量。为分析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使用的效果,收集我校80名实习护士生进行随机分组,比较使用护理安全教育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80例实习护士生作为研究主体,按照电脑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护士40例,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22~27岁,平均年龄(23.51±1.28)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20~26岁,平均年龄(24.32±1.74)。两组患者在资料上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

(二)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教学时针对培训手册上的操作方法、要求内容,结合操作示教及自学培训等开展教学工作。详细讲解比较有特点的教学案例,让实习生进行观摩学习,适当进行临床实践护理的参与。

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再进行护理安全教育:(1)在教学过程中贯穿风险防范意识、风险识别意识、护理安全意识,使其熟练掌握消毒防护操作、标准及无菌操作,培养护士良好的护理习惯;(2)在护理时强调家属及患者知情权的重要性,要尊重其隐私权,尊重家属以及患者的个人意愿,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就要承担配合患者治疗及护理的责任,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患者和家属要了解其中的厉害和风险,争取其积极配合治疗;(3)护理工作要严格执行,进行规范化操作,第一,要对患者的病情、医院设备及医院环境进行正确评估,提供专门的措施。第二,护理人员准备患者护理工作时,依据患者状况核实设备及消毒处理,护理操作要严格执行,确保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护理操作无菌化等,分类处理医疗垃圾,保证护理安全;第三,跟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正确评价家属满意度及护理效果,调整护理方案。

(三)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护理安全能力、护理技能成绩、理论成绩及护理时不良事件如用药差错、感染等的发生率。

(四) 统计学方法

將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用(

Symbol`A@ 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来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 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考核成绩

观察组实习护士护理安全能力、护理技能成绩、理论成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二) 比较两组实习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1例用药差错,1例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对照组5例用药差错,8例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50%,差异显著,组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 讨论

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升高。但是在护理技术操作当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具体包括:护理人员意识淡薄、护理人员操作差异及患者个体化差异等导致护理不良事件比较多发,存在安全隐患,增加了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为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与服务质量,医院对于实习护士护理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学老师的操作是否规范对实习护士往后的工作思维与工作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根据操作规范执行,最大化监督学员护理操作,并进行指正。医院的护理操作状态比较开放,为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能够降低,要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以及护理技能,使实习护士具有自律慎独、科学严谨的护理品格,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收集我院80名实习护士分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安全、技能评分、理论评分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50%,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可提升护理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实习护士护理技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燕秀红,姜丽君.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2(7):170-171.

[2]郭鹂,刘静.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2):145-146.

作者简介:

赵丽,四川省乐山市,乐山旅游学校。

作者:赵丽

上一篇: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下一篇:艺术与社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