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初探

2023-03-22

第一篇: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初探

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初探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传统物业管理的盈利模式进行概括及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现代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提出了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并且较为全面地论证了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在实践中实施的可行性。

我国物业管理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在借鉴和吸收国外及香港房屋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看,我国物业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房管式的物业管理通过招标获得物业管理权的物业管理。建设部已经明确提出要在2000年前彻底改变“谁开发、谁管理”的垄断经营局面[1],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已经进入了“双向选择”的市场化运作时代。因此,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物业管理公司如何组织和利用资源,开展多种经营,拓宽盈利空间,从而创造最大化的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本文所定义的盈利模式是指:物业管理公司如何组织和利用资源,通过哪些途径,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来创造利润。

一、 对我国传统物业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概括及评价

1、传统物业管理服务体系

公司都是通过经营某些价值业务来获取利润的,物业管理公司是通过向业主提供某些服务,

满足业主的需求来获取利润的。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两个基本大类:

[2](1)基本服务:房屋、设备的维修、维护和保养,环境卫生、安全消防、清洁绿化等的管理。(2)增值服务:代送牛奶、报纸,小孩接送,室内装修,电器修理,商务服务等。这两类服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强“机能性”的,即服务结果是有形的、具有某种功能的,如:基本服务为业主创造的价值在于:房屋的保值、增值,设备的正常运行,业主安全感的获得,优美环境的创造;增值服务为业主创造的价值在于:为业主提供方便,给业主提供信息,节约业主的时间等。传统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服务体系可以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图1传统物业管理服务体系

2、传统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的特点

由上述物业管理服务体系可以总结出传统的物业管理服务公司盈利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物业管理公司创造利润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提供基本服务向业主收取物业管理

费,二是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向业主收取劳务费。(2)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服务所利用和组织的资源主要是本公司自己的资源:如公司的专业技术、设备、管理人员等。

3、对传统物业管理服务公司盈利模式的评价

目前我国绝大数物业管理公司都是根据这种盈利模式来开展经营的,相对于最初的单靠“管房、养房”来收取较低的租金是一大进步;其中的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向业主收取劳务费来获取利润这在国外的物业管理中是比较少见的,是我国物业管理实践中一个创新。然而,这盈利模式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经营思路狭窄,获利途径少,利润空间小。其中“利润空间小”主要是因为(1)对于业主来讲,物业管理费是一项需要永久性投入,消费额较高的费用,对于全社会的普遍性利益影响比较大,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业主的收入水平,国家对于这项费用的收取一般给予定价或指导价,限制了利润率(如:规定一般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最高利润率在10%左右),因此物业管理公司不可能从基本服务中获取高额的利润。(2)虽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物业管理公司都设置了增值服务项目来弥补利润的不足,但由于自身资源、能力及人员素质的限制,服务层次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少等原因,增值服务利润空间也还未能够被物业管理公司充分挖掘。

这种盈利模式的局限性在物业管理实践中主要表现在:物业管理公司的收费不能弥补开支,亏损的多,把获取利润注意力的转向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者降低服务标准(如:垃圾不能做到日产日清,保安措施不得力,电梯不能保证“全天候”运行等),以减少管理开支,从而出现与业主纠纷多、投诉率高等问题,不利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当然,物业管理公司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提高利润空间:提高基本服务质量,适当提高管理费;增加更多的增值服务项目并提供优质服务;争取获得更多的物业管理权,实行规模经营,降低管理成本等。然而,本文认为:物业管理公司经营者还应该从观念上拓宽经营思路,放开眼界,创造新的盈利模式。

二、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

[3]

说明:“

为拓宽经营思路,物业公司必须改变以下几个观念:(1)在现代物业管理中,物业公司不仅是服务的供应者,还应成为服务的组织者,是服务的集成商;(2)在现代物业管理中,服务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所管辖小区内的业主,还包括:建筑开发商、购房者、游离于社会中的服务供应商;(3)在现代物业管理中,物业公司可利用的资源不应仅限于本公司专业技术、设备、管理人员,还包括信息和知识,信息和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4)在现代物业管理中,物业公司在提供“机能性”服务的基础上,还应给予业主提供“情感性”服务,创造良好社区文化氛围,为开发商和自身品牌创造价值,同时也使业主的物业有更大升值。按着此种思路,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现代物业管理服务体系(见图二)。

2、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

上述现代物业管理服务体系表明了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物业公司经营要以全面提升客户价值为核心,实现自身的业务的增值。与传统物业管理体系相比,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经营资源组织多元化、社会化。物业管理公司至少可以组织的四类资源来创造利润:公司自身的资源,如公司的专业技术、设备、管理人员;公司积累的关于所管辖小区业主需求的信息资源;公司积累的关于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经验;整合社会的相关资源。

(2)利润来源的多元化。物业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四条途径来创造利润:公司利用自身资源,在小区业主群体提供基本的基础上充分开展增值服务,收取物业管理费和劳务服务费;公司通过创建信息服务平台,把小区业主的需求信息“出售”给社会服务供应商,获取信息服务费;公司利用掌握的物业管理方面知识和经验向购房者和房产开发商提供咨询服务,获取咨询服务费,或在与开发商共同打造房产品牌中,接受开发商的补助;公司通过创建社区文化平台,向小区业主提供“情感”服务,虽然不能直接从这项服务中获得收入,但它能间接的创造利润:因为社区文化能够营造融洽、和睦的社区氛围,加强业主群体之间、物业管理经营者与业主群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感情,为业主之间的互动创造增值机会,这一方面有利于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业主也愿意把更多的增值服务委托给物业管理公司来提供;另外一方面有利于物业管理公司收集和积累关于业主群体的需求信息,因此,“情感”服务实际上起着“放大”利润的作用。

(3)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在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中,物业管理公司所扮演的“角色”既是服务的供应者又是服务的组织者,是现代服务集成商。服务的对象是多元的,不光是小区业主群体,而且包括购房者、房产开发商、社会服务供应商。

三、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能够实现的理论依据

本文上述比较系统地描述了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的核心理念,那么这种盈利模式 在我国物业管理实践中是否能够实现呢?具体地说:(1)资源是否能够组织和获取?这回答了物业管理公司是否能够提供这些服务。(2)被服务者是否存在这些服务的需求?这回答了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服务是否有可能实现。

1、 资源的组织、获取和利用

这里阐述的资源主要是指:信息资源,知识资源,而不涉及公司的自身资源。

 信息资源物业管理服务(主要指基本服务)与一般的服务(如:法律咨询,教育,医疗保健等)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服务的提供者是在服务接受者的场所(如:住宅小区内)提供服务,服务的消费也是在服务接受者的场所内进行的。这就意味着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群体是高度接触的,因此,只要基层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查、搜寻和积累,客观上物业管理公司是有条件获得业主的需求信息的,另外,物业管理公司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创建社区文化平台,如:杭州南都物业管理公司组织成立业主俱乐部,

通过俱乐部组织各种社区文化活动,丰富业主的业余生活,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交流,与业主群体建立起一种永久性的良好的感情关系,增强业主的信任感,那么业主也会愿意主动向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他们的需求信息。当然,信息的搜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搜集的信息也许是零碎的,有些信息或许是无效的。因此,信息要真正成为一种资源,还需要一个整理和评估的过程。首先,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社会服务供应商的信息要建立服务供应商的信息网络,通过有效的评估并以契约的形式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长期或短期但及时的专业服务;其次,物业管理公司要根据业主需求信息建立业主需求档案数据库,以便及时填补供应商,这样业主和服务供应商就能够走上这个由服务供应商的信息网络和业主需求档案构成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服务交易。当然,物业管理公司作为服务组织者,还要懂得如何保护业主在消费过程中的利益,包括法律和政策咨询、交易代理、风险防范等,要切实为业主带来便利,使业主放心。

 知识资源显而易见,物业管理公司是最有条件积累和掌握关于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提供专家服务。这些知识主要包括:物业管理,房地产投资决策,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物业租售经营方面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要成为可用的资源,还需要对知识进行管理。

2、服务对象的需求

 业主群体的需求基本服务是行业规定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提供的,本文不作细致论述,但物业管理公司必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服务是与业主建立信任关系从而获得增值服务项目的前提,因为业主并不一定要把增值服务让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因此,做好基本服务是加强业主对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服务的偏好,使得业主愿意向物业管理公司购买增值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社区服务日益社会化已呈明显趋势,下面是一份对某小区业主增值服务需求的资料:

[4]

而且在本世纪末,随着经济收入、文化素质,生活品位的逐步提高,人口结构等的变化,增值服务更有广泛的市场容量。下表列出了几种市场需求量递增趋势比较明显的增值服务[5]: 因此,增值服务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量,利润空间巨大。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工作压力

不断增强,人们渴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获得充裕的休息,以释放疲劳,恢复精力,为节约时间和“寻找成本”,人们也愿意把一部分增值服务让物业管理公司来提供。

 购房者的需求对于业主来说,购买物业是一项长远的高额投资,物业管理服务是日后与业主的生产、生活和工作质量息息相关的,业主当然也希望自己的物业能够保值、增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品位的提高,业主的“买物业就是买管理和服务”的观念将日益增强。因此,业主在购买物业之前对将来的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是非常关心的。另外“服务”这种商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购买前难以试验其质量的好坏。而且业主在购买物业时,与开发商往往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业主是有向“专家”咨询的需求的。另外,一些业主还会有房产再投资决策,物业租售经营方案等方面的咨询需求。

 房产开发商的需求在传统意识中,人们常常把物业开发看成是发展商、设计院、施工单位的事,物业管理是在房屋建成后才开始的,似乎开发时期与物业管理无关。于是,发展商委托设计院作规划设计,绘制图纸,然后又委托施工单位建筑施工,再聘请工程监理单位参与工作质量监理。但经常一俟房屋建成交付使用后,便会出现许多不尽如意的事。如有的大厦电梯数量不够,难以满足大厦用户上下楼需要;有的住宅楼设计不尽合理,减少了房屋的使用率;有的商场电量设计偏低,影响到商场营业的照明效果;有的房屋在建筑施工中偷工减料,留下了质量隐患等等,这些“硬件”的不合理有时严重地影响了日后的物业管理。随着业主的“买物业就是买管理和服务”观念的增强,开发商已经把物业管理服务看成是售楼的一个“卖点”,因此,为了避免物业开发过程中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除了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严格把关外,开发商也愿意聘请富物业管理经验的物业公司提前介入,参与物业的开发过程,为自己提供咨询和监督服务,改进、完善物业的具体设计,完善物业的使用功能,真正使自己在售楼时宣称的物业管理服务成为“卖点”,增强自身的品牌和形象。

 社会服务供应商的需求尽管社会服务供应商可以脱离物业管理公司,通过报纸、劳务中介所等途径获取业主群体的需求并提供服务,但是如果与物业管理公司合作,并成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会给自身带来更多的利益。其实这种合作关系对于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关系:(1)社会服务供应商可以长期地、及时地从物业管理公司得到业主的需求信息,降低了获取需求信息的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2)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把业主的一些专业性强,具有一定技术和知识的,自身无能力提供的服务(如室内装修、家教等)“外包”给社会服务供应商来完成,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业主的需求。因此,基于自身的利益,社会服务供应商是有向物业管理公司购买业主的需求信息的需求的。

所以,基于上述的分析,理论上现代物业管理盈利模式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四、结论

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较为适应信息时代经济需求的现代物业的服务体系,其主要的作用在于:从系统地角度,拓宽了传统物业管理服务内涵,从而给物业管理公司经营者创造经济效益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经营思路,同时通过构建了现代物业管理服务体系,从而使现代物业管理经营者通过多种途径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需求,创造了社会效益,是一件十分值得探索的事情。

第二篇:企业危机管理初探

摘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危机无时不在觊觎着中国企业。危机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应了解危机产生的根源,并对危机进行有效的预防;当面临危机时,要有一套成熟的危机处理对策;危机过后,还要进行危机的总结评价等善后工作,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企业;危机;管理

一、前言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危机无时不在觊觎着中国企业,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危机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人、财、物的损失,而且会给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形象,严重的还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破产。因此,危机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企业危机及危机管理的含义

1.危机的含义

危机一般是指企业与消费者、新闻媒体、政府等公众之间因为某种非常因素引发的对于企业的声誉、形象、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非常状态。

2.危机管理的含义

危机管理是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应付各种企业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境,减轻危机损害,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与分析、问题决策与预防、计划制定与责任落实、危机化解处理、经验总结与企业调整的管理过程。

三、企业危机的根源

1.内部根源

(1)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机。自然灾害有无选择性和不可抗拒性的重要特点。自然灾害发生的区域的所有企业和个人都会受到威胁,都可能因此面临危机。

(2)政治、法律因素导致的危机。政治的变化(如战争、政治局势不稳定)所导致的**、政府更迭、恐怖活动、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和贸易冲突都可能引起企业的危机。法律法规的变化,如对污染性生产的限制、贸易规则的转变、加强管制、改变税制等,也可能导致企业的危机。

(3)社会因素引发的危机。由于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地理迁移、教育水平等的变化,可直接影响企业服务群体的规模和质量,使企业面临危机。由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减、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变迁、经济体制的改革等也可能引发企业危机。

(4)技术发展形成的危机。由于技术的变化、技术落后的企业就处于弱势,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危机。

(5)公众的误解引起的危机。公众由于各种原因,对企业的了解会有偏差,从而造成公众对企业的误解,破坏企业的形象,进而引发企业危机。

2.外部根源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机。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策略失误,造成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性能落后,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危机状态,以致企业破产;或由于产品和服务损害了顾客的利益等,都可能引发危机。

(2)企业素质低下造成的危机。企业素质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企业素质低则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经营处于被动状态,危机就很难避免。

(3)财务管理不当导致的危机。企业对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和监督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可能使资金流动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危机。

(4)竞争导致的危机。企业为了获取稀缺的资源、赢得更多的市场,会千方百计地肆意攻击对方、恶意丑化对方,产生竞争中的矛盾,从而引发危机。

(5)企业形象不佳形成的危机。如果企业由于产品、服务形象差、领导者形象不好、企业信誉低、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等而使企业的美誉度低下,可造成企业的信誉危机。

(6)公关失误引发的危机。公关由于信息不准确、经验不足、分析考虑不周、判断失误等都可能引发企业危机。

四、我国企业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危机意识

由于缺乏危机意识,当危机发生时就显得毫无章法,没有任何应对措施,致使企业受到严重损失乃至破产。

2.缺乏危机防范措施

在我国企业中,很少有企业会制定危机的防范措施,如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制定危机处理对策等。正是由于没有完善的危机防范计划,使得危机发生后不能加以控制,最后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品牌、信誉毁于一旦。

3.缺乏危机管理知识

由于我国企业对危机管理的不重视,企业就未能主动去学习危机管理知识,不能把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融入到自身管理中去。

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必然会使企业潜伏危机,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南京冠生园公司月饼陈馅翻炒后再制成食品的事件深刻地说明了这些问题。

2001年9月3日中午,中央电视台就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翻炒后再制成食品出售的报道播出后,引发了月饼行业的一场大地震。在2002年3月6日,南京冠生园食品公司以经营不善、长期亏本等理由正式向南京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造成这种结局的责任全在公司自己。其实公司早就应该意识到,用陈馅制作新月饼,是不顾及消费者的利益,愚弄消费者,这样迟早会被发现而引发危机,这就是公司缺乏危机意识导致的。而且危机发生后冠生园公司未有任何危机控制和处理的对策,只是一味地强调决不是我冠生园一家,明明是企业自己错了,非要拉个同行来垫背。公司还说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刻意扭曲、误导消费者,而没有任何道歉的表示。这些都是公司缺乏危机

防范和控制措施、缺乏危机管理知识导致的。

五、如何进行企业的的危机管理

1.做好危机预防工作

(1)树立积极的危机意识。企业要积极开展危机教育,让全体员工都了解危机的特性和危害,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如深圳华为公司就是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提到的“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的理念来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危机感,这个成功的企业才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建立危机管理系统。首先是设置危机管理机构,制定或审核危机处理方案及其方针和工作程序;其次是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约束员工的公关行为,保证危机管理方针、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最后是训练危机应急队伍,教会员工如何面对危机,然后化解危机。

(3)增强公关意识,加强公众沟通。企业要保持与消费者、新闻媒体、社会公众、政府机构之间良好的关系,赢得外部公众的支持与信赖;要经常、持续地进行有关调查,以便发现公众对企业的态度及变化趋势,并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判断彼此在产品质量、价格、服务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在公众心目中的差异,从而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公关目标计划体系,为企业有效管理危机提供指导。

(4)加强企业管理。企业要战胜危机,自身的过硬管理才是根本。企业要从产品质量到服务水平做好基础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效率高、质量好、服务佳、效益大,才能保证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2.做好危机处理工作

(1)冷静应对危机,有序管理。危机发生时,首先应保持冷静。如果因为发现危机已经开始而感到非常紧张,就不能冷静进行决策,也就不能采取最为合理的行为。企业危机管理小组要全面、协调地展开危机管理的各项行动,掌握主动权,否则就可能加大危机损害,使危机蔓延到更广的范围。

(2)组织专职人员,与公众及时沟通。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应以最快的速度深入公众,了解危机发生的状况,收集危机信息,包括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事态发展情况、控制措施以及公众在危机中的反应等,并写出调查报告,为处理危机提供基本依据。

(3)加强企业内部沟通。做好危机管理工作,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内部人力资源的利用,使员工为企业的转危为安贡献才智。通过沟通,员工可以详细了解危机状况,容易焕发员工对企业处境的同情并增强责任感。这样,危机管理就决不仅是管理者自己的事,而成为全体员工的责任。让所有的员工团结起来,这样不仅能提高企业处理危机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有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4)成功的运用新闻媒体。新闻媒体对危机事件是十分敏感的,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误传,从而形成不利于事件处理的社会舆论。

企业一方面要主动向新闻媒体提供真实、准确的消息,公开表明企业的立场和态度,以减少新闻媒体的猜测,帮助新闻媒体做出正确的报道;另一方面,对于重要事项应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发给记者,避免报道失真。企业应注意引导新闻媒体以公众的立场和观点来进行报道,不断提供公众所关心的消息、补偿方法和善后措施等。除新闻报道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相关媒体发表歉意广告,向公众说明事实真相并向有关公众表示道歉及承担责任。

3.做好危机善后工作

(1)危机总结评价。企业可通过自问一些问题,如危机管理小组的员工组成是否合理,企业的危机管理是否达到目的,是否需要对培训进行改进;内部沟通是否通畅,信息的获取和沟通是否全面、有效,向媒体传递的信息是否合理,与媒体是否存在冲突,为什么会产生危机,危机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否得当、有效,是否需要采用新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等一系列与危机管理有关的问题,来评价企业危机管理架构、沟通、媒体管理、危机管理措施等方面是否完善。

(2)重塑企业形象。即使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处理危机,企业形象和销售额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危机的不利影响,在今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依然会存在。因此,危机得到处置,并不等于危机处理结束, 危机处理后,还要注意重塑企业形象。企业要有重整旗鼓的勇气,要有再造辉煌的决心。具体来说,可开展某些有益于弥补形象缺损的公关活动,拿出一定的过硬的产品或服务公开亮相,提高企业美誉度,让第三者对危机的危害管理进行评价等等。

第三篇: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

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一环,物流过程中不仅有物质循环利用、能源转化,而且有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实现,因此,物流涉及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而且,现代物流系统是一个开发的系统,既产生经济效益,也产生社会效益,当然,其效益有正也有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

物流最主要的问题直接来自工商企业的经营,企业物流是物流研究和实践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成品和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以及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企业物流经营就是企业为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有效提供物流服务、不断创造物流价值、谋求良好经济效益而理顺各种关系的活动过程。

一、企业物流经营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由于深受“重商流”、“轻物流”思想的影响,经营者对物流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没有将物流看成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被动地接受生产、销售服务。

按照英国的研究表明,各种物流费用平均占货价总额的14.8%;而美国的研究表明,各种商品的物流费用百分比,最低占10%,而最高可达32%;而中国的研究表明,一般商品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50%~60%以上,水果、食品等商品的流通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60%~70%,玻璃、陶瓷的运输破损率高达20%;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经营流程的90%。据统计,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占GDP的10%左右,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在15%~30%之间。

二、企业物流经营模式选择

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物流经营模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其二是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据此,设计出三种决策方案:物流自营方案、物流外包方案、物流联盟方案。

1.物流自营方案

物流自营是指生产企业借助于自身的物质条件自行组织的物流活动。在物流自营方式中,企业也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但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而且是临时性、纯市场交易的服务,物流公司并不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程序提供独特的服务,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据调查,在国内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分别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共同承担的比例分别为24.1%和59.8%;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活动分别为76.5%和17.6%。物流自营比例之所以较高,是因为物流自营有利于企业掌握对顾客的控制权,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确保企业能获取长期稳定的利润;物流自营是现有体制下企业的现实选择,如实行物流职能外包,必将使得已经自营物流的企业现有的物流设施闲置或转让,现有的物流人员换岗甚至下岗,肯定要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无疑要冒很大的改革风险;企业的产权状况决定了企业自营物流;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决定了自营物流是企业不得已的选择,如货主企业在接受物流服务时,常常遭受时间延宕、货物受损等对方违约的困扰。

一般说来,如果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很大,且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很强,企业采用物流自营模式较适宜。常见的物流自营经营方式有:①将分散在不同组织部门的物流活动整合为一个部门加以运作管理,实现跨业务单位的内部物流管理一体化。②开发内部的水平物流组织或跨职能物流组织,该组织按照业务过程或工作流进行,而不按照任务或职能划分,以实现跨任务协作、以顾客为中心。③建立物流服务部,内部的物流服务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并向内部的服务对象索取费用,且内部顾客不再享有免费或低价服务,物流部门可为外部顾客提供服务,内部顾客也可以任选外部供应商提供服务。④成立物流子公司,代理企业专司物流业务管理,对物流业务统一指挥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多余的物流能力可参与社会经营,避免物流能力闲置和浪费。

2.物流外包方案

物流外包是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

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外包的形式或战略联盟、合作的形式交由外部组织承担。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德鲁克曾预言:"在十年至十五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的机会的活动、业务也应该采用外包形式”。

据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初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45.3%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二年内选择新的物流供应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4.3%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美国《财富》杂志报道,年收入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普遍开展了外包业务;据IDC统计,全球外包服务市场年增长率为12.2%。企业采用物流外包模式,根本原因是与物流自营相比能获得更多的效用价值,其他原因如: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企业自身物流技术手段有限;增加企业柔性;提高企业为顾客服务的专业水平,改进企业形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当前国内企业将部分物流功能采取外包方式实现的做法较普遍,但外包的范围还相当窄,仅局限于一些作业性活动,是因为物流外包常常使企业失去对一些产品或服务的控制,增加企业正常生产的不确定性;其所产生的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使企业承担很大的盈利风险;外包有可能使企业丧失学习机会和核心能力的培养机会。

一般说来,如果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不大,且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较弱,企业采用物流外包模式较适宜。常见的物流外包经营方式有:①外包全部物流,当企业物流服务的复杂性低且资产的专用性低时,企业可采用多个外包伙伴,以提高外部企业的竞争性并从中获得更好、更稳定的低价服务;当企业物流服务的复杂性高但资产的专用性低时,更有利于企业广泛地将各种物流服务外包给潜在的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②外包部分物流,当企业物流服务的复杂性低但资产的专用性高时,企业自己投资专用性资产,不从事物流自营,而将专用性资产租赁给外部企业,并由其来运作物流;当企业物流服务的复杂性高且资产的专用性高时,运用激励机制实施部分物流外包。

3.物流联盟方案

物流联盟是企业双方在物流领域的战略性合作中进行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长期互利、全方位的物流合作伙伴关系。物流联盟是介于物流自营和物流外包之间的一种物流组建模式,联盟双方在相互合作的同时,仍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物流联盟的建立有助于物流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如信息搜索成本、讨价还价成本、监督执行成本、机会主义成本、交易风险成本。

一般说来,如果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很大,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很弱,或是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不大,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很强,企业采用物流联盟模式较适宜。常见的物流联盟经营方式有:①水平一体化物流联盟,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如不同的企业可以用同样的装运方式进行不同类型商品的共同运输。当物流范围相近,而某个时间内物流量较少时,几个企业同时分别进行物流操作显然不经济。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企业在装运本企业商品的同时,也装运其他企业商品。 ②垂直一体化物流联盟,要求企业将提供产品或运输服务等的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要求企业从原材料到用户的每个过程实现对物流的管理;要求企业利用企业的自身条件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商和用户的合作关系,形成联合力量,赢得竞争优势。③混合一体化物流联盟,是水平一体化物流联盟和垂直一体化物流联盟的有机组合。

第四篇: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初探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繁杂,涉及的专业比较多,具体针对性又很强,展开来说,肯定会浪费大家很多时间。我在这里只能就自己在xx集团,行政副总岗位工作2年来的体会,简略地谈谈自己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些初浅认知。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行政、后勤管理及对外公共关系协调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未独立设置系统的企业,通常也归口于行政管理系统。因此,企业行政管理系统的主管领导的职责包含如下内容:

1、制定并组织实施人力资源、行政、后勤管理发展规划,组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实施流程,编制年度人力资源、行政、后勤工作计划,拟订成本预算,并监督执行;

2、建立完善的系统内部计划体系、岗位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培训体系、薪资激励体系;

3、负责安排公司对外接待工作和各种对外联谊工作;

4、负责发挥总经理参谋、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直接处理尚未分清职能的公司事务;

5、负责抓好公司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包括半年、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根据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指标,定期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向公司领导和其他部门反馈信息;

6、.及时处理重要来往文电信函的审阅、传递,

督促检查、领导批示、审核和修改以公司名义签发的有关文件,抓好文书归档和用印管理工作;

7、协助各部门制定部门、岗位职责和各类规章的实施细则,配合公司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关系;

8、负责全公司系统思想、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筹划各种增强员工凝聚力的宣传、教育活动;

9、负责行使公司日常行政监督权力,对违法乱纪,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泄漏公司机密,盗窃和破坏公司财产的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罚;

10、协助总经理处理公司各种突发事件;11.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工作。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不同的企业及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拿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在企业的初创期或企业新产业的开拓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找到事业发展和开拓的领军人物,以及优秀团队所要求的相应各方面的专才。即如何建立和运行高效的员工招聘体系。而在企业或事业的成熟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如何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效率,开发现有人力资源的潜能,即如何建立与运行绩效考核体系与员工培训体系。即便是在同一企业的相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年份,因企业发展战略在各年份经营工作重心不同,行政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也不同。原因是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因此,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重心必须根据企业战略目标来规划,必须充分分析和研究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来安排行政管理年度工作的侧重点。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难点,从政策与制度方面来看,执行到位是难点。影响企业政策和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政策和制度设计时,有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和制度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有没有在处罚量刑上针对故意犯错与过失犯错区别对待,以体现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在政策和制度执行上,企业最高领导层的言行是否始终如一,能否成为企业执行政策和制度的楷模是关键。只有坚持“立法从宽,执法从严”,一旦政策和制度通过下发,就不打折扣地坚决执行。即便是政策和制度含有些许瑕疵,也要等到文件规定的一个试运行期满后,再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政策和制度的权威。从员工绩效管理方面来考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及全员参与是难点。这里所指的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主要是说企业历年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是否认真积累并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各项经营管理统计数据,及企业是否系统地持续地组织了对同行业相关企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因为员工绩效考核的各项工作的量化指标是否科学合理,一方面取决于对本企业历史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另一方面还要分析和比较同行业先进水平及平均水平。全员参与是说企业全体员工高度认同并积极参与到员工绩效管理这项工作中来。特别是首次开展员工绩效考核及已开展绩效考核但结果不成功的企业,全员态度与全员参与对工作绩效的结果统计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极为重要。因为员工的

抵触情绪及员工的不认真而导致的工作绩效结果数据失真,通常是导致绩效管理失败主要原因。从企业对外关系方面来思考,危机管理是难点。危机往往具有突发的性质,一般也很难避免。危机发生以后,给予企业思考和应变的时间极为有限。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做好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首先是要找到或培训出热爱行政管理工作且具有专业素养的团队。这里招聘优先于培训,因为重新培训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人的成本是招聘一个同样水平的人的7倍。其次是要制定各项工作目标和计划,明确各岗位职责,建立各项工作流程,制定各项工作标准等管理基础工作。再次是建立工作结果的督导检查考核体系,明确激励政策,坚持激励与考核同步。同时善用非货币激励,建立各种仪式和证书体系来激励员工的荣誉感,不断提升员工的自身价值。接下来是预先研究和预测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可能风险和危机,并针对性地制定各种可行的应对预案,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演练,以备不时之需。

Dzq600406

二 0一0年九月十五日

第五篇: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初探

论文提纲:

一、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1、物流企业人力资源量上不足

2、物流企业人力资源质上不高

3、物流企业的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员工的后期教育投入过少

二、现代物流企业所需的人才特征

1、知识型人才

2、网络型人才

3、决策和管理型人才

三、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细化策略

1、人力资源规划

2、岗位管理

3、招聘甄选

4、绩效管理

5、薪酬管理

6、培训开发

7、职业生涯设计

四、结论

摘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国家已把发展物流产业纳入到"十五"规划中,我国的物流产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但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物流产业将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内企业如果没有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案,没有高素质人才,将无法适应这种形势.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企业;精细化管理;策略

正文:

21世纪的国际社会,知识经济给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带来了诸多新的情况和变化,与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中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的单一指导思想完全不同的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管理,即充分运用人力资源集体的智慧促进企业发展能力及适应能力的提升,由此传统人力资源开始为集知识、资讯、科技于一身的知识型人力资源所代替,开始具有知识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知识型人力资源的培养与管理成为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崭新内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具

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国家已把发展物流产业纳入到"十五"规划中,我国的物流产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但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物流产业将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内企业如果没有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案,没有高素质人才,将无法适应这种形势.将使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人才因素将会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物流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解,初步分析了适合我国物流企业现状的人力资源现状成因并针对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量上不足、质上不高以及员工培训投入过少等问题,结合现代物流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特征,运用精细管理方法,从人力资源管理常用的七大模块出发,探讨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

1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通过对现有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普遍存在下述问题。

1.1物流企业人力资源量上不足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待遇一直处于中下水平,再加上现有的人才自主择业、自主流动政策,一般技术人才都不愿意进入物流行业,甚至出现本行业专业人才外流的现象。同时,由于处于政府的附属物地位,物流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思想观念一直比较落后,自身发展的意识淡薄,忽视对人才的引进,因而长期得不 <优麦电子商务论文>到人才的补充,使得整个行业不可避免地出现知识老化和人才缺乏的状况。

1.2物流企业人力资源质上不高

美国奥尔良大学进行了一项为期20年的全美物流职业类型调查,该调查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物流业管理者中,92%具有学士学位,41%具有硕士学位,22%具有从业资格证书。其中,本科生的专业结构为:物流专业占12%,商科专业占52%,工程类专业占23%,其它专业占13%;而研究生的专业结构为:物流专业占13%,商科专业占73%,工程类专业占12%,其它专业占2%。

而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物流行业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该行业总人数的7.5%;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课程或设置物流专业的高校有10所左右,仅占我国高等院校总数的1%左右;硕士教育刚刚起步,博士教育远未开始。由此可见,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学历较低,这将会影响到人员素质,从而对我国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巨大挑战。

1.3物流企业的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员工的后期教育投入过少

我国物流人力资源开发刚刚起步,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另外,物流企业的职业教育也较贫乏,短期培训仍是目前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主要方式。

物流企业的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突出表现为企业在人才管理上视员工为蜡烛,不停地燃烧直至其退出社会舞台;而现代人才管理把人才看作资源,人好比蓄电池,需要不断对其充电,他也才能不断放电。据了解,目前还有相当多的物流从业人员对现代物流概念缺乏深刻理解和完整认识,很多人仍然持有物流就是“物资流通”,或物流就是“储运”的错误观点。这些都反映出许多企业缺乏对员工后期知识培训和再教育的必要人力资源投入。

2现代物流企业所需的人才特征

现代物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其核心竞争力集中在反映以市场开发能力为标志的物流能力上,而人力资源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培育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对推动现代物流发展有重要影响。

2.1知识型人才

知识化改变了衡量企业财富的标准和竞争规则。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产,物流企业拥有的创新知识已成为不断推动企业提高生产率、创造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而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者”的人力资源,代表了物流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是物流企业创造独占性创新知识和垄断技涵盖人、物、机械、电脑等有机组成。它是一个不断优化的、统一的、快速的、高效的合成和运转的“三维”立交式“高速公路”。现代物流是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它的发展离不开懂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的高层次和富于经验的专业人员。

2.2网络型人才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倾向于个性化、方便化,相应的配送等物流服务的需求将增加。网络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创造了一个不受地理边界限制与束缚的全球工作环境和视野。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经营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对物流企业管理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计算机系统的运用,客观上重新分配了企业的内部权力;通讯手段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顾客和员工能在获得更多相关信息基础上,提高反应速度和灵活性,创造更多的机会。因此,现代物流企业需要一批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运用电脑软件管理系统的网络型人才。

2.3决策和管理型人才

全球化已彻底改变了竞争边界,使物流企业同时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挑战。为在全球化背景下获取竞争优势,物流企业各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以一种新的全球思维方式重新思考企业人力资源的角色与价值增值问题,建立新的模式和流程来培养全球性的灵敏嗅觉与核心能力。现代物流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决策和管理人才,他们不仅要了解世界各地著名港口城市的人文地理,而且要精通世界贸易组织通行的海关报关规则及单证知识,要具有全新的现代物流理念,熟悉海外港口业务转型、传统港口企业如何向现代物流转变、港口物流政策和物流环境设施建设及港航物流合作机制,还要具备海事海商法律知识功底和丰富的海运、空运、铁路、汽车运输经验。

3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细化策略

精细管理不是简单的繁琐管理、复杂管理,也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是简单地关注细节、片面地注重量化的管理,而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抓那些既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又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关键和重点。其中,“精”是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细”是关键环节的主要控制点。因此,人力资源“精细”管理就是系统解决经营管理

<优麦电子商务论文>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及其主要控制点的匹配性,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确保企业健康、稳步的发展。根据一般人力资源管理的七大模块及物流企业特征,本文认为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其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重在界定核心人才。物流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关键不在于规划的多么远大、规划的多么美好,而在于界定企业在当前和未来3~5年到底需要什

么样的人才、哪些岗位是最为关键的。

3.2岗位管理

受国有企业传统管理体制的长期影响,物流企业的岗位管理与其说是岗位设置,还不如说是等级划分。通常的岗位设置是笼统的岗位等级划分,每一等级里面有若干岗位。这种粗放的岗位管理方式使得员工不是关注自己干什么工作,而是关注自己处在哪一级岗、岗位等级和薪酬待遇。因此,物流企业需要摒弃过去的岗位管理方法,全面设定岗位,评价各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细化岗位等级,形成“岗位排行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中知识型人力资源越来越多且贡献越来越大,传统的按劳、按资分配制度已无法满足对知识型人力资源激励和管理需要,应进行按知分配的制度创新。物流企业可按照人力资源掌握的知识来分配企业权力和经济利益,充分肯定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公正客观地评价知识型人力资源的工作能力及其创造的价值,以满足知识型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强烈独立自主工作、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要,这对知识型人力资源是最适应、最有效的激励方式,也是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制度创新。

3.3招聘甄选

物流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具有行业经验的人才不很充分。在招聘时,尤其是一些重要岗位,要重点考虑从那些物流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的国家引进国际型人才。同时,要尽快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先进的管理机制引进所带来的变革。此外,物流又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劳动,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职位,并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只要有责任心、有条理,一样可以干好。因此,物流企业在招聘时需要注意:高级职位引进先进物流专业的管理人士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注意引进先进国家物流管理的先进理念;在国内招聘一些基本素质好、有发展潜力、善于学习和创新的人;对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在招聘时注重形象和谈吐,以保持对外的整体形象水平。

3.4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重点在于改进和提升,而非考核。通常人们把绩效管理和考核混为一谈。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绩效管理是以改进和提升绩效为目的的过程。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而已。绩效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评价员工的日常工作,更在于通过工作态度和成果的评价寻找差距,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能力以提升绩效。绩效管理的重心不在于评价本身,而在于评价结束后改进员工能力和绩效的措施。我国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设定适合本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

3.5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要兼顾内外公平。薪酬管理追求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核心在于用高于市场水平的价格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用与市场水平一致或略低于市场水平的价格稳定一般员工。但一些物流企业的现状却反其道而行之,一般员工的收入普遍高于市场水平,而核心人才的收入低于市场水平。其最终结果是核心人才留不住,不

合格的员工赖着不走。因此,现代物流企业需要考虑如何调整薪酬曲线,通过薪酬精细管理兼顾内外公平。

3.6培训开发

物流企业本身应重视物流基础理论和先进物流应用技术研究,尤其重视在企业内部普及现代物流知识等。物流基础理论和先进物流应用技术研究,可为企业领导判断本企业状况及决策提供相应依据,普及现代物流知识则可提高员工素质。一般而言,企业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师傅带徒弟、鼓励员工自学等方式实施物流教育,尤其以定期、不定期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培训为主,以实现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注重学习是物流企业为迎接信息技术革命、知识经济的挑战以及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而在企业管理模式方面进行的创新选择,也是企业增加和保持核心竞争能力唯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强调企业和人力资源对终生学习的关注,通过学习提升组织和人力资源,满足用户需要,不断提高识别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效实现组织的再造,维持企业的竞争力。因此,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应以学习型组织的打造作为创新的永恒主题。

3.7职业生涯设计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满足员工最高层次的需求,即帮助员工实现自我、获得自尊。因此,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表达了企业尊重员工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职业生涯设计可以简单定义为根据企业对不同岗位的职位设定和发展途径,在基于员工个人兴趣、技能、潜质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员工发展规划与设计。与传统的人事规划不同,职业生涯设计更强调双向性和系统性。职业生涯设计不仅考虑企业的职位设定和发展途径,而且考虑个人的意愿;职业生涯设计是基于组织设定、岗位设定和描述、员工培训等的系统工程,是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较高层次的工作内容。

4结论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具活力的是人的因素,是职工饱满的热情、高效的工作、积极创新的意识。人力资源精细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将那些优秀的人才招聘进来,为其提供合适的岗位,并根据其自身优势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计划,通过物质及精神方面的激励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促进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物流企业应摒弃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弊端,通过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来提升自身竞争力。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物流企业管理员工的能力开发与使用将越来越重要,因此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同时,以柔性的用人政策和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物流人才到企业工作。加强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没有标准的模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又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探索建立融合东西方管理精髓的适合中国特点的管理方式,从公司目前及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出发,制定全面的、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计划,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新建,吴国存.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 李桂萍.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3] 张立. 从企业文化视角探索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 铁道现代物流管理科

学,2004(4):22-24.

[4] 谭任绩. 对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5):54-55.

[5] 张同全. 国有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13):40-41.

[6] 马金光. 浅析WTO对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6):15-19.

[7] 高佩华. 试探现代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 物流论坛,2003(2):17-19.

[8] 郭成. 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J]. 物流论坛,2002(6):19-22.

[9] 刘文兴.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发展现代物流[J]. 物流论坛,2003(8):18-21.

[10] 方杰. 知识经济时代下航天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J]. 航天工业管理,2006(增刊):15-16.

[11] 樊宏,张存刚. 我国物流产业人力资源开发[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0):56-57.

[12] 谭任绩. 对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5):54-55.《物流科技 》 2009年12期 史 伟 魏晓

上一篇:侠盗飞车罪恶都市攻略下一篇:刑法法条分析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