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2022-05-13

第一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大学生诚信现状与高校诚信教育路径

当代大学生是当代中国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发展备受关注,它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日益成为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诚信是大学生的本质和主流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有效方法。实事求是地说,在对待大学生诚信问题上,应该继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全面地分析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把大学生的多数和少数区别开来,看清主流,抓住本质。近年来,很多文章在谈到大学生诚信问题时,更多是关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对大学生诚信的积极面没有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其实,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基本都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诚信在大学生立身处世、人际交往和加强自我修养等方面的作用是重要的。据一份对大学生的诚信问卷调查显示,“99.65%的人认为诚信是重要的,其中44.83%的人认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根本,33.62%的人认为诚信是自我表现修养的基本准则,18.1%的人认为诚信是交友的基本准则。”

当代大学生也基本能够认识到诚信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性,以及诚信对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多数学生能够讲诚信,他们践行诚信,在维护学校和社会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维护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方面也发挥着他们应有的作用,诚信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和本质。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诚信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和本质,但是不可否认,部分学生的背信弃义、见利忘义使社会舆论的矛头一度指向大学生的整个群体。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一直存在,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行为表现:

1.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一是放任逃课、敷衍学习。虽然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学风建设,但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时有发生,而且不向有关老师请假,即使说明原因或向老师请假,也是编造一些理由,诸如“生病了”、“班主任找我”、“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等等。学习态度不端正,持有学而无用等观念。二是抄袭作业,剽窃文章,伪造数据。大学教育的重要特征在于教授知识的指引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高校在教学实现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然而,学校的一番好意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懂得珍惜,把自由的空间和时间用来放任自己,沉迷网络、享受清闲,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重视,抄袭他人或在网上直接拷贝:抄袭他人的,甚至把错别字一起“借”来;拷贝网络的,直接复制粘贴,连同原来文稿中的作者名一起上交老师。课堂笔记花钱复印,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剽窃或请枪手代劳。三是考试作弊。学生的作弊也是屡禁不止、层出不穷。不但作弊方式、作弊手段日趋隐蔽化和高科技化,而且在对作弊的认识上,观念越来越模糊。

2.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一是长期恶意拖欠、逃缴学费。高校中除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无法及时缴纳学费外,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非困难而不交学费。有的是家庭条件可以交纳,但虚报情况不交,有的是学生个人将父母已给的学费挪作其他不合理消费,故意不按时交纳学费,甚至赖学费。二是伪造证明,假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骗取学校的各种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占用本应属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源。三是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

3.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一是失信于他人,不遵守诺言。现在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突现的迹象。“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当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不守时、不守信用的现象在人际交往中表现越来越突出,造成现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缺少信任、沟通困难,人际关系恶劣。二是突出表现在社会观念狭隘,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4.就业、择业中的诚信缺失。一是,夸大其词,造假简历。二是,随意毁约,不履行承诺。有的大学生不诚意签约,遇到更好的单位就随意毁约,甚至多次毁约。

大学生诚信缺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他们所处的环境分析,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养成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环境。

1.社会诚信大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一些负面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由于利益的诱惑和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信用体系、法律制度尚未健全等因素,社会中存在严重的不诚信现象: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职称、虚假文风等,体育比赛中的“黑哨”等。这些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反映在大学生身上是一种诚信危机。

2.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谈举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早、最直接影响孩子思想意识的形成。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更重视子女的智育教育,而忽视德育教育,缺乏引导。甚至,有的家庭从小过早、过老练地向孩子灌输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要孩子做人做事不要太老实,要注重利益等等。家长自身的不诚信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3.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虽然现在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学校在诚信教育上往往只注重一般的传统的思想教育,强调大而宽泛的思想政治素质,而忽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基本道德素质。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

实践表明,诚信的重建不是单纯靠哪一家、哪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1.营造氛围是诚信重建的前提。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重点是要树立诚信观念,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一是需要媒体积极宣传和报道诚信典型,强化诚信观念。二是从家庭、学校到社会,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要大力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校园、社会诚信环境。

2.加强教育是诚信重建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是基础。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首先需要父母做好孩子的老师,古语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虽然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进了大学,可以培养可以改变,但这并不容易。学校教育可以大有作为。首先,完善固定化诚信教育。在很多高校都存在这样一些情况:学校比较重视对待特殊学生,如对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的诚信教育;比较重视特殊时期如考试之前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够覆盖全体学生,不能够进行经常性的诚信教育,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诚信教育内容。少些大而宽泛的政治素质教育,多些跟学生学习、生活联系密切的道德素质教育;少些说教,多些实践。最后,教师应加强社会荣辱观的学习和示范,成为诚信为人、教书育诚的楷模,给学生以信心。

3.建立和完善诚信约束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证。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诚信重建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目前,一些高校推行了要求学生签订《大学生诚信公约》,建立个人诚信电子档案等方式和制度,对大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取得一定成效,值得借鉴。近几年,一些部门和地区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些,为高校完善约束机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经验。此外,我们还可以向西方学习他们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的经验,更好地推进大学生诚信重建工作。

(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 )

作者:孙米莉

第二篇:论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

[摘要]诚信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探索了诚信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作者简介]葛艳春(1963- ),女,河北滦县人,唐山师范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唐山 063000)

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在中国漫长的以儒学为主要指导思想的传统社会中,诚信曾发挥过积极有效的作用。现代社会,传统诚信道德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诚信不再只是一种道德义务,而是已经成为伦理、经济、法律等社会义务的综合规范,成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是现代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继承传统美德,规范道德行为,文明懂礼,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但是,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抄袭作业之风比较严重。在大学制订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的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自习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外出游玩和打电子游戏等,等到要交作业时,这些学生便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上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这种行为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

2.考试作弊之风屡禁不止。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成为各高校十分头疼的事情。

3.在求职履历上弄虚作假。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和劳动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为了在求职过程中增加成功几率,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各种作假手段。

4.不如约归还助学贷款。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须抵押,是对贫困学生的一种关怀。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以及学生应该拥有的一颗对社会的感恩之心。但不少贷款的学生却不如约还贷,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下降,而应理性地分析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更大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2.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3.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公正的制度对于建设良好的学校道德风尚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但是,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却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第一,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第二,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重智育而轻德育,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第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脱离实际,只重思想灌输,轻道德践行,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以至于出现学生“知其不善而为之”的现象。第四,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失信者预期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而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

二、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由于大学教育长时期的封闭性,诚信教育显得较为抽象。但是近年来,随着信用贷款进入校园,随着学术腐败的不断发生,广大教师、学生的信用便受到来自银行、用人单位、科研单位、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条件下,诚信教育则显得具体而紧迫。因此,必须尽快在高校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把诚实守信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要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和优秀的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地、各高校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打好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坚实基础。高校还应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开发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高校一个新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

(二)建立诚信评估机制,为诚信建档

信用本来是道德层面上的规范,但是,一旦道德难以维持信用的时候,就需要把信用建立在制度之上。当前社会上之所以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现象,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而失信者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不应得的收益。因此,制定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规则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和失信惩罚机制,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治,并对诚实守信者予以奖励,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同样,在高校,也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学生诚信行为,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这样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从现行的教育机制看,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高校必须营造信用环境和信用机制,使它能够约束大学生的各种行为。要将大学生在校期间遵守纪律、契约等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并在每学年对大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将其作为大学生评优、进行信用贷款等行为的主要依据。

(三)狠抓落实,持之以恒

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基本的“诚信”教育,要让其清楚“诚信”的含义,“诚信”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潜心学习,诚实应考;对大三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诚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诚信”教育;对大四学生,要着重进行面对社会的“诚信”教育。这既可使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前接受扎实的“诚信”教育,又是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诚信”教育的继续,要教育大学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社会对自己“诚信”意识的检验。

(四)加强实践,务求实效

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体会明礼诚信的具体含义和做法,亲身体验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当今的大学生面对着就业竞争等种种压力,使他们把分数看得更重。因此,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已使校园这一片净土一度出现了“诚信”危机。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性,使校园里的部分大学生变得日益“现实”。功利主义的盛行容易使学生强调眼前的物质利益,强调自我发展,容易将自我价值的实现极端化,甚至不惜侵害他人利益。也使少部分人的学习动机、择业动机、入党动机等蒙上功利主义色彩,使人急功近利,有时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当前利益,不惜以身试法。因此,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让学生深刻明白当自己作弊、抄袭时,早已经失去了人最宝贵的东西——“诚信”;同时,要结合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明礼诚信”的意识教育,加强实践,务求实效。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

要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高校应致力于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诚信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诚信教育既是全世界的事情,也是全民族的事情。诚信教育迫在眉睫,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已经进入信用时代,高等学校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人。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坚持以“诚信”要求自己,以“诚信”来对待别人,让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美德成为高校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大学生“诚信”美德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蔚.高校信用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A].桂富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与实践[C].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任俊.正面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汪雪琴.诚信:不能只是话题[N].工人日报,2002-05-30.

[4]林莉.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4).

[5]龙显均.从国家助学贷款看大学生诚信危机[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6]杨丽霞.论大学生成才的诚信道德基础[J].青年思想家,2004(2).

[7]李本亮,陶知翔.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9).

作者:葛艳春

第三篇:浅谈中学生诚信教育

摘 要:中学生的诚信意识决定着明天的社会信用。在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学校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和社会也有重大的责任,三者必须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诚信教育效果。当下的中学生在诚信方面有待提升,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反思,分析导致出现该现象的因素,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发展。

关键词:诚信意识;表现;原因;措施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的重要性。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弄虚作假、言而无信、诚信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不正的社会风气蔓延到了校园,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中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中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上课过程中不认真听讲,下课后抄袭或花钱雇佣他人做作业,考试过程中出现传纸条、手机搜题等作弊行为。

2.通过修改考试成绩的方式来欺骗家长;蒙骗家长和老师,在成绩单上代替家长签字。

3.编造假的理由向家长索要钱物(学校缴费等);为了获得假条以装病或家长出事的理由蒙骗教师。

4.隐藏事实,随意编造理由,对自己犯的错误拒不承认;同学犯错,会通过略去重要信息或推脱的方式来应对学校调查。

二、导致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因素探究

针对中学生诚信缺失现状,教师不能直接判定是学生道德品质的降低,要综合不同的因素和情况来分析。

1.家庭因素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家长都过于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和成绩,对道德品质有所疏忽。在家庭教育方面,部分家长会以“社会很复杂,吃亏的都是老实人”来教育孩子,导致孩子从小就树立了“不做老实人”的观念。部分家长没有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自己随意说谎,比如有的家长欺骗单位,谎称生病来请假……殊不知,凡此种种孩子耳濡目染,导致他们慢慢失去了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好品格。

2.学校因素分析

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是依旧存在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现象,以学生的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好与坏,导致学生不注重诚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将德育和政治教育画等号,导致德育内容出现空洞化、抽象化现象,学生对诚信不再注重,甚至萌生了讲诚信便是傻子的想法,不懂得诚信的真正意义;实施的教育方式缺少启发性,很多教育内容都是以灌输的方式来实施,不利于学生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对诚信的正确认识,不理解诚信的社会意义。

3.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新时期的环境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一部分人为了个人的利益放弃了诚信,导致市场中混入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同时,大量的虚假广告和信息充斥在人们的身边……这些现象都对中学生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

4.中学生自身素质导致诚信丧失

中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自身素质的缺失。现在的中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比较优越的待遇,容易出现娇生惯养的情况,缺少一定的吃苦经历,导致责任意识不强,存在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自利心态。

三、对诚信教育的思考:措施和方法——大力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

1.家庭方面,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为家长,要提升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转换教育思想,从小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以德育为先,有效开展家庭教育,端正孩子的思想,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为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孩子的智力和非智力发展,有效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使其以诚信的态度来面对社会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防止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为学生树立一个典范,通过自己的德行来感化学生,避免出现极端的话语和行为。同时,走下讲台后依旧要以身作则,积极发扬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风范,在生活中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典范。教师还要积极提升综合素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选择和诚信品德有关的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升,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地培养自身的诚信品德。

3.学校方面,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悟中醒、醒中行

(1)学校要积极加大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依照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根据不同的方案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实际的学科教学当中,同时要积极地开展诚信教育方面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诚信的意义。

(2)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意义,如班级制订的班规班纪,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

必果”。

总之,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要综合各方力量,社会、学校、家庭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对诚信教育的重视度,有效促进青少年培养诚实守信的素质,这样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吳斐斌.浅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7).

[2]陈曦.对中学生诚信道德的培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4):61-62.

?誗编辑 高 琼

作者:陆群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个人论文下一篇:计算机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