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业务公文写作

2022-12-25

第一篇:纪检监察业务公文写作

纪检监察机关公文写作材料

一、公文分类

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即是公务文书,指的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合法组织在处理公务时形成和使用的各类文书,包括法定公文和非法定公文。狭义的公文亦称法定公文,主要指•条例‣和•办法‣颁布的18种党政公文。

公文具有5个方面的作用,即指挥和指导作用、规范行为作用、联系协调作用、宣传教育作用、凭据记载作用。公文具有法定性、工具性、规范性、时效性等4个特点。根据公文的作用、公文的特点,按不同的标准可对公文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通用公文即•办法‣和•条例‣所颁定的18种公文。专用公文指专门机关、专业部门等使用的特殊公文,如司法、外交、军事等公文。

2.按发文机关所属组织系统分为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

3.按行文方向分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请示、报告是典型的上行文,决定、指示、通知、决议、批复等是典型的下行文。函是典型的平行文。

4.按涉密程度分普通公文、秘密公文、机密公文、绝密公文。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标有密级的文件要严格控制知晓范围,一般不得复制,确需复制的须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并由文件保管人员作好登记。严禁在无保密措施的设备和因特网终端计算机传输、存储、编辑、打印涉密文档。

5.按处理时限分平急、急件、特急件三类。如以电报方式传送,则分为平急件、加急件、特急件、特提件四类。需即刻办理的使用“特提”、2日内办理的使用“特急”、4日内办理的用“加急”、6日内办理的用“平急”。

公文还可按来源、处理方式、性质和作用等分类,这里不再叙述。重点讲一下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分类:

•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有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公文有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两大公文法规共列举了27个文种,其中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9个文种是两大公文法规中共有的,党的机关公文没有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这4个文种,而行政机关公文则没有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这5个文种,所以党政公文的法定文种(亦叫“正式文种”或“主要文种”)合计为18个。各种组织行文,原则上不能超出这些文种而自制新的文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正式文种有以下几种:决议、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

•办法‣和•条例‣还规定了公文的格式:•办法‣规定有16种格式,•条例‣规定有17种格式,•格式‣分别确定了它们在文面上的区域和大小。这些特定格式,是公文规范化的重要标志。公文写作采用规范的格式,旨在维护公文的严肃性,保证公文的准确、完整、统一,从而行之有序、行之有效。

•条例‣和•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文种,属非法定公文,它们中大至有总结、计划、调查报告、简报、信息、述职报告、会议记录、会议讲话稿等,小到专用书信、便函等,这些文书也称常用事务文书。非法定公文中我们还会用到规章文书(如章程、办法、规则、制度)和专用文书(如意向书、合同、策划书等)。非法定公文在整个公文体系中处于次要、从属地位,既没有法定的格式,也不具备独立的行文资格。尽管如此,作为辅助性公文,非法定公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关中使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较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公文规范

(一)公文文种规范

1.按组织系统的职能范围选用文种。党的机关与行政机关各有其职能、分工范围,如通告,就只能由行政机关制发,党的组织系统不能选用。(通告与通知的区别:通告的行文无特定对象,通知则有特定对象)。

2.按组织的级别权限选用文种。如命令、公告,制发者只能是县级以上的行政机关,条例只能是党的中央组织才能制发的法规规章性公文。

3.按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选用文种。隶属关系(上下级之间)选用上行文和下行文,不相隶属关系选用平行文。

4.按公文的适用范围选用文种。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选用报告行文,提出建议则用意见行文。

在公文实践中,文种选用的混乱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混用文种,如公告与通告、决议与决定、请示与报告、条例与规定、请示与函等几组相近文种混用。二是误用文种,将事务文书误作为正式公文文种使用。主要表现在本应使用规定、决定、意见、报告、通知、通报等公文,却使用计划类、总结类、简报类事务文书,以要点、打算、安排、小结等形式行文(误用文种的情况在我县不同程度存在,在县纪委监察局机关也有这种情况)。

(二)公文行文规范

行文规范,有利于公文传递方向正确、线路短捷有效,避免公文旅行,阻止部分公文进入不必要的流程。行文规范包括8个方面内容:

1.行文精简的规则。行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不发,可长可短的公文要短。 2.按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的规则。各级党政机关的行文,都应根据本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党的领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向同级政府及部门或下级政府机关行文;而政府机关不得向党的组织行文作指示、交任务。

3.职能部门行文的规则。党政各职能部门,在自己的权限内,可以相互行文,可以向下级机关相关业务部门行文;也可以根据本级党委或政府的授权和有关规定,对下级党委或政府直接行文。如果一个部门的业务需要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按隶属关系和职责范围又不具备布臵工作提出要求的行文权限时,这就可以通过授权行文来解决。具体说,这个部门可向本级政府请示,经本级政府同意并授权后,向下级政府行文。在操作中,应将文稿拟好,由本部门领导签署,请本级政府分管领导审批。经政府领导审批后的文稿,在行文时,才能在文首或文中注明“经**政府同意”的字样。各级政府和有关领导机关办公厅(室)的行文都具有授权行文的性质,与本级政府和本部门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可不在文首或文中标注“经**同意”的字样。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向外正式行文。 4.联合行文的规则。同级党政机关、同级党政各部门、上级党政部门与下一级党政机关可以联合行文;党政机关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党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明确主办部门。 5.文件抄送的规则。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时,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如临沧市纪委下发到我县的一些重要文件,有的主送机关直接就是县委(县政府)、县纪委,有的则注明了抄送县委。还有就是领导与指导的关系,•党章‣第八章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我们有的同志在公文表述和口头汇报工作中,用“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在上级纪委的指导下开展好工作”,这种表述是不正确的。我们是双重领导,这是•党章‣的规定,不是我们自创。

6.协商一致的规则。凡部门之间未对有关问题协商一致时,一律不得各自向下行文。请示事项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时,应当经过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上报。

7.向上请示的规则。下级向上级报请示公文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是按级请示。二是请示一般应一文一事。三是请示除领导直接交办的外,一般不要直接送领导者个人,应归秘书部门统一处理。四是上报的请示不要同时抄发给下级机关。五是不要多头请示。

8.文件退回的规则。对不符合行文规则的公文,秘书部门可径直退回。

(三)公文语言规范

公文语言使用正确与否,语言表达完整与否,都直接关系到工作开展的质量和公务活动的成效。文件应与内容相呼应,文章的语言和口气应适合文章的论旨。不同体裁的文章,由于其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方式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即使是文学类作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间的语言也有很大差异性。千百年来,在公文的形成和发展中,在人们办理实际公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公文语言运用的特殊语体,这种公文语体与非应用文类各体文章的语体相比,风格迥异,个性特点十分鲜明,其特点和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八个字:准确、简明、朴实、庄重。

1.准确。即要观点明确,表述准确。句与句之间逻辑联系紧密,能恰如其分地说明情况、阐述做法、表达思想。

2.简明。要简洁、明快,可读性强、浅显易懂。缩略语强调规范化,一是约定俗成,如 “三个代表”是约定俗成的缩略语,可在公文中直接使用。二是先全后简,文字较多且需要在公文中反复出现的未经约定俗成的名称,应当在公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采用全称,然后用括号注明以下简称“**”,便可将缩略语在本篇公文中重复使用。三是句式的选择,公文中使用最多的是陈述句

和祈使句,而很少使用描写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如公文的开头,常用“党的十七大以来……”、“近段时期以来……,由于……”等陈述句式。而在下行文中常出现“要、要求……”的祈使句,上行文中常出现“请、恳请……”的祈使句。 3.朴实。语言要平易、朴素、实在。要慎用形容词,公文通常是开门见山,直叙事实,直陈意见,直提要求,力戒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

4.庄重。语言要端庄、郑重、严肃、认真。要求不用戏谑语,不追求诙谐与幽默。不能带有个人的情绪和感情色彩。要使用书面语,使用规范化、模式化词语。

(四)公文处理规范

公文处理工作,是机关办理公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贯穿于机关各项工作之中,为机关公务活动正常运转提供保证。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准确、安全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1.收文程序。收到公文后,首先要由办公室进行登记、审阅、提出办理意见,送有关领导阅批,再进入办理程序。领导及各室参加上级会议所发的文件材料,应及时交办公室进行登记。对有密级的文件注意保密。文件在传阅和承办过程中,不得将其擅自留存,若确因为工作需要须留存使用的,要与收发员做好衔接,处理结束后立即归还。应该说收文程序我们执行得比较好,今年我们还建立了承办公文登记制度,涉及办理的重要公文,办公室制作了表格进行专门登记、跟踪落实、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2.发文程序。步骤:明确拟发公文内容→确定拟稿人拟稿(起草文件须依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工作要求,遵循行文的有关结构、格式规范。)→办公室审核把关→送请领导审核、签发→办公室登记、编制发文字号→校对印制文件→按发文范围发文(重要公文要有签收痕迹材料)→涉及到具体办理的工作还要跟踪落实等。需要强调的是,办公室审核把关文稿一定要在送领导审核签发之前,这既是发文的必要程序,也是对领导的尊重。

3.立卷归档。公文的立卷归档是公文办结后的善后处理工作,这既是处理公务的痕迹,更具有档案利用的现实意义和有历史意义。其主要程序有:分类、整理、立卷、销毁、保存或移交等五个环节。已归档的文件借阅必须做好借阅登记手续。

(五)公文其它规范

1.公文文字排列规范。公文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2.公文用纸规范。党的机关公文用纸采用16K型(长270mm、宽 195mm),行政(政府)机关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297mm、宽 210mm),左侧装订。

3.公文数字使用规范。行政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党的公文中的数字使用与此要求基本相同,但其成文时间用阿拉伯数字。

4.公文引用规范。公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应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具体的年、月、日。

5.公文层次序数规范。公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当公文结构层次不足四层时,不必逐层选用,可越过层级,如只用“

一、”和“1.”,但注意不可只用“

(一)”和“(1)”。还应注意正确标注序数,不能在第

二、

三、四层级时使用顿号或逗号,如“

(一)、”,“

1、”,“(1)、”都是错误的用法。

三、公文格式

(一)公文格式的类别

从不同角度可以将公文格式分成不同的类别。 1.按•条例‣、•办法‣和•格式‣分类

•条例‣规定党的系统正式公文标印格式包括版式和文件体式的有关部分。即:版头、发文字号、份号、密级、紧急程度、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等17项。

•办法‣规定行政公文格式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16项组成。

•格式‣规定行政公文格式各要素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共18项。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条例‣中规定的“份号、发文机关署名、印发传达范围”这三项格式•办法‣中没有,而•办法‣中规定的“附注、附件”这两项格式•条例‣中却没规定;•格式‣在•办法‣规定的16项格式之外,还增加了“份号、页码”这两项格式。

2.按格式使用的严格程度分

公文格式可分为指定性格式项目(如发文机关标识或版头、发文字号、标题、正文、成文日期等)和选择性格式项目(如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签发人、附注、附件等)两个部分。

(二)公文格式的制作

•格式‣规定:“公文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眉首部分是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上的部分;主体部分是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下至主题词以上之间的部分;版记部分是主题词及其以下的部分。

1.公文份数序号。“绝密”、“机密”级公文应标明份数序号。•格式‣规定份号用七位阿拉伯数字标识,其位臵标注在文件首页顶格左上角第1行。如:0000132标识为本份文件的第132份。

2.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这是公文涉密程度的标志,标注在文件首页右上角第1行,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根据定密权限,县乡党政机关一般不涉及)。

3.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标志,标注在文件首页右上角,密级下方位臵。紧急文件应当分别标明“特急”、“急件”。其中电报应当分别标明“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4.发文机关标识,即版头。这是公文眉首部分的中心标识,是公文最重要的生效标志之一。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或者加括弧标明文种名称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联合行文,版头可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可并用联署机关名称。

5.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序号组成。如“凤纪发„2011‟3号”。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发文序号不编虚位(即1号不编为001号)。

6.签发人。这是代表机关核准并签发公文的领导人。行政机关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会签人姓名。

以上6项格式属眉首部分,其中“公文份数序号、密级、紧急程度、签发人”4项属选择性格式。

7.公文标题。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和文种组成,位于发文字号下方。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如果标题字数过多,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名称,以获得语言简练、主题突出的效果。

8.主送机关。这是指收受、办理文件的单位,俗称台头。一般应当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的统称(普发文一般用统称,如各乡镇纪委)。

9.正文。是文件的主体部分。用来表达文件的内容。 10.附件。这是对附属于正件的其他文件或材料的说明。应当在正文之后,成文日期之前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附件当臵于主件之后,与主件装订在一起,并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注序号。

11.发文机关署名。俗称落款,应使用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需要注意的是,单一行政机关制发的公文,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明成文日期(大写),并加盖印章。党的机关公文落款处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成文日期用小写,不加盖印章。

12.成文日期。这是公文形成或生效的时间标志,以领导人签发或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成文日期应当写明年、月、日,标注于正文之下,右空4字距离。决议、决定、条例、规定等不标明主送机关的公文,成文日期加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居中位臵。

13.机关印章。这是公文作者合法性及公文效力的标志。•条例‣规定,党的公文除会议纪要和印刷的有特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外,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办法‣规定:行政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此外,•格式‣对印章使用还作出如下规定: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臵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14.附注,即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比如中央和省级的有关文件标有印发传达范围,有的公文中生僻词语、专业术语、引语出处的解释等。附注标注在成文日期的左下方。如 “(此件发至县团级)”。“请示”则应当在此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15.主题词。是用以揭示文件基本内容并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词语。其位臵标注在文件末页下部,抄送范围上方。

主题词标注的原则和方法:一是上报的文件,应当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二是一份文件的主题词最多不超过五个。三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最后标反映文件形式的词,如•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先标类别词“农业”,再标类属词“水土保持”,最后标上“通知”。四是一份文件如有两个以上主题内容,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五是根据需要,可将不同类的主题词进行主配标引。六是当词表中找不出准确反映文件主题内容的类属词时,可只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

16.抄送(抄报)机关。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的上级、下级和不相隶属机关。抄送机关名称标注于印刷版记上方。

17.印发机关、印发时间和印制份数。

18.印制版记。版记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版记应臵于公文最后一页(封底)。

(三)传真电报的格式

2009年,中共凤庆县委办公室以凤办发电„2009‟38号对规范电报格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通知,发文机关标识发往县内一律改为“凤庆县发电”,版头由发电单位、签批盖章、等级(紧级程度)、密级或明电、发文字号等构成。用纸统一采用A4型纸张,发文机关不加盖印章。

四、公文写作

(一)公文结构的构成要素

公文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开头、主体、结尾以及主体部分的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等。

1. 标题。公文标题大致可概括为四大类:

⑴公文式标题 即由制发机关+内容+文种组成。在制发者与主要内容之间以“关于”这一介词连接。公文、一部分事务文书如调查报告等常用此类标题。例如:“关于转发……、关于印发……、关于××××的调查报告”等。

⑵论文式标题 此类标题一般包括以论题为标题和以论点为标题两种情况,学术论文和部分调查报告等常用此类标题。如•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⑶新闻式标题 新闻式标题的核心标志是标题的一部分必然涉及事实。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消息类标题,标题的主要部分直接陈述主要事实。例如•我县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制度创新阶段工作全面启动‣。一种是通讯类标题,一般使用正副题,正题点明主旨、揭示意义、烘托气氛,副题标明内容范围和文种。例如:•扎根第二故乡创业致富——小湾库区××移民新村调查‣。事务文书中,简报、部分调查报告常用新闻式标题。

⑷文种式标题 以文种名称为标题,诉状类文书、合同、启事、部分礼仪文书等常用此种标题。例如•民事起诉状‣、•廉政合同‣等。

2.开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⑴原因式

开篇交代事项起因、写作原因等,用“由于……”,“因为……”,“鉴于……”等句式。

⑵目的式 说明事项或要求的目的、意义等,使用“为了……”,“……,为此”等句式领起。

⑶依据式

交代事项或要求的根据,使用“依据……”,“根据……”,“经……决定”,“经……通过”,“遵照……”等句式。

以上三种开头方式虽可单独使用,但将原因、目的、依据三种形式结合使用的情况更为常见。

⑷引据式 引述来文来函关键内容(一般是引述标题、来文时间、发文字号等),进而表明写作意图和看法。如批复的开头:“你×(部门、公司等单位类别)报来的•关于××的请示‣(×ׄ2001‟×号)收悉”。

上述几种开头方式常为公文采用。 ⑸情况概述式

简要叙述对象的基本情况,使读者有总的印象,有利于自然引出具体介绍或进行分析评价,表达主旨。部分调查报告,大多数通报均用这种开头方式。

⑹评论结论式 针对文章涉及的问题与事实发表意见,作出评价,提出总体看法。

⑺问候祝贺式 社交礼仪文书常用此开头。

⑻背景交代式 总结常用此种开头方式,连用“在……下”交代工作背景情况,以引出总体评价和具体情况。

3.主体。主体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要材料和观点均在此部分展开。公文主体部分的结构:

⑴小标题式。篇幅较长、内容涉及方面多的公文,一般运用小标题醒目地标出若干观点或内容范围。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等文体多数情况下在前言之后的主体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安排结构。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要注意:各小标题应属同一逻辑层次,语言要简洁,力求字数相近、句式接近,整齐、均衡。

⑵标序式。即用数字标出主体内容的层次。使用条件与小标题式接近,一般在条理分明,但难以提炼恰当小标题的情况下运用。

⑶条目式(亦称条款式)。合同、协议的条款部分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它的好处是条理清晰,醒目庄重,便于识别与执行。

⑷独段与分段式。内容简单的文章,往往无需小标题、标序和条目,一气贯通或分段表述。 4.结尾。力求明快简洁,对主体起强调和补充作用。常见形式有:

⑴责令式

公文中的下行文往往采用这种结尾形式,作者在结尾处向下级提出贯彻执行要求,如“请认真贯彻执行”。决定、指示、通知等常用这种结尾方式。

⑵模式套语式 语义明确、用法固定,能使读者准确把握其意图,如通知、通告、批复常用“特此××”模式语强调其内容。

⑶祈请式

一般用于公文的上行文、平行文中,表示请求批准、指示,给予支持、帮助的意愿。如发函的“盼复”、“希给予大力支持”,请示的“当否,请指示”等结语。

⑷结论建议式 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等文种一般采用此种结尾形式。如“综上所述……”、“鉴此……”。

⑸期望号召式

通报、会议纪要、贺信等较多采用此种形式。 5.过渡与照应。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前后连贯、气脉畅通的重要手段。

⑴过渡 过渡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承转,它在文章的关键层次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使文气不致阻隔。公文中缘由和事项间常用“现……如下”、“特……如下”作过渡;主体与结尾间常用“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过渡。

⑵照应 即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和呼应。常见的照应方式有题文照应、前后照应、首尾照应。运用照应时应注意根据内容表达的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而不能为照应而照应,画蛇添足,影响简洁。

(二)公文写作思维走向

所谓思维走向,就是人们常说的“思路”。

文学写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强调创新求变,因而在思维走向上特别重视并时常采用求异思维、逆反思维、发散思维等,以求突破窠臼、独创一格。应用写作则不然,公文的实用性内容和规范化形式,要求写作者的思维必须听命于指令或实际需求、受制于文体格式规范。因此,公文写作主要采用定向型的模式思维,不能“天马行空”,只宜“循规蹈矩”。

1.根据实务需要去作定向思考

公文是处理和服务于实际事务的工具,实际事务的办理一般都按照“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程式化思路去进行,撰写一篇公文,一般都作这样的定向思考:为什么制发公文(发文缘由),公文有什么具体事项(发文事项),怎样去完成该事项(执行要求)。作者按此思路写作,才能满足实际事务对此工具性文书的要求。

2.依循规范格式进行模式思维

为了准确、及时、有效地处理公务,公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写法、结构和文面格局,撰稿者对此不能别出心裁地更新创变,而必须依循其模式去构思、布局和运笔。在确定写法、布设结构、运用语言、安排版面时,撰稿者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都必须被“框定”在这种相对固定的格局之中。

(三)几种常用公文写作 1.决定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使用的对象广泛,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均可使用。决定可以经会议讨论通过而产生,也可以由领导机关直接行文。

从反映的内容来分,可将决定分为知照性决定、指挥性决定、奖惩性决定和更改性决定。

纪检监察机关常用的主要是奖惩性的和更改性的决定,其写法:

奖惩性决定的正文。首先应概括叙述被表彰对象的先进事迹或者是被惩处对象的错误情况;然后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表明对其表彰或批评的理由;接着写出表彰或惩处的决定事项;最后发出号召或提出希望,要求以表彰的对象为学习榜样,或者要求被惩处的对象吸取教训,防止类似的事件再度发生。

更改性决定的正文。对于纪检监察机关来讲,更改性决定主要用于处分到期的违纪违法人员(组织)恢复权利、解除处分。开头直接写明由××机关或会议决定对下级等单位所作出的××决定事由,根据什么理由对其进行变更、撤销等。若是变更则应具体说明其变更的具体内容。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所涉及的事项又应该怎么处理,都应给予具体说明,便于下级机关遵照执行。

2.意见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具有行文方向的多样性、作用的多样性、作者的广泛性的特点,可以是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意见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请批性意见、指示性意见、建议性意见。

意见的写法中需要注意:意见的标题可以采用完全式标题,也可以采用省略发文机关名称的省略式标题。如果意见内容较多可在文种名称前加上“几点”或“若干”等文字。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若干意见‣。通常,使用省略式标题的上行意见都把发文机关及成文时间用题注的形式标注在标题之下。采用完全式标题,题注中可只标成文时间。采用省略式标题的意见,如果前面没有注明行文单位和成文日期,还应在正文之下标识出行文单位及成文日期。

3.通 知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条例‣中对通知适用范围特别明确了“发布党内法规”和 “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两点。

通知具有极强的通用性、用途的广泛性、明显的时效性、较强的执行性等4个特点。

常用的通知有指示性通知、颁转性通知、知照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 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就某工作发出指示、提出要求、作出安排,而又不能或不宜使用命令、指示行文时,就使用指示性通知。这类通知也被称为工作通知、布臵性通知、规定性通知。

颁转性通知 也被称为发文通知,用于转发、批转其他机关的来文和颁布法规规章性文书。颁转性通知是复合体公文,由通知本文和被颁转的文书两部分合成,二者合一为完整的颁转性通知,不可将被颁转的文书视为附件。

知照性通知 主要用于告知某些事项、情况或意图。它的行文方向比较灵活,可下行,也可平行。任免干部、召开会议、变更机关名称、迁移办公地点、设臵或撤并机构、启用或作废印章等事项的知照,即采用此类通知。它也被称为告知性通知、周知性通知、事项性通知。

通知的写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标题。通知的标题一般采用完全式,有公文版头的通知如标题字数过多,可省略发文机关名称,使标题获得语言简洁、主题突出的效果。

颁转性通知标题的简化。一是为避繁琐冗长,转发类通知的标题可酌情省略被转发、批转公文的制发机关的名称。比如,国务院用通知批转•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人事部关于编辑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时,拟制的标题就略去了该规定的这两个发文机关的名称,简洁地写成•国务院批转†编辑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的通知‣。二是转发类通知所转发、批转的文件如果是多层转发而来,不宜机械地“如实”写出层层转发机关及所转文件标题,而应省去中间转发的各层环节,以直转源文件的形式拟制简明标题,其实际转发层次的情况可在通知正文中予以说明。三是转发、批转若干机关的联合发文,不宜将源文件标题中的若干发文机关全部照写,而应只标明其中主要机关,其他机关用“等机关”表示。如**省人民政府用通知批转该省教委、建委、经委、财政厅、国土局联合制发的•关于加快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的意见‣时,其标题就简洁地拟制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委等部门关于加快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类通知标题中的动词选用。发布类通知根据所发布公文重要程度的不同,分为颁发、发布、公布、印发等,其标题亦相应据此分别选用这几个不同的动词:颁布较为重要的法规、规章用“颁发”、“发布”,公布一般性的、试行或暂行的规章和有关文件、资料用“公布”、“印发”。如国务院颁布•办法‣这一重要法规时,选用的动词就是“发布”:•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县乡这一级的通知一般就是用“印发”。

在通知名称前加说明性文字的标题。以下三种情况的通知均可在标题的文种名称前加上一定的说明性文字:一是通知的事项十分紧急,可加“紧急”二字,如•关于加强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二是通知是由多个机关单位联合发出,可加“联合”二字,如•××市税务局等部门关于开展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工作的联合通知‣;三是继前一公文发出后因故须再发一个补充通知时,通常将“补充”二字写入标题之中,如•关于加强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工作的补充通知‣。

⑵正文,一般由通知缘由、通知事项及结束语三部分构成。 发布类通知的正文分为两部分:发布对象和发布意见或执行要求。正文一般都极简短,两部分内容融为一句话或一个自然段。如:“现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通知‣)其中“现将……印发给你们”是发布对象,“请认真贯彻执行”是发布意见及执行要求。常用的执行要求用语主要有“遵照执行”、“研究执行”、“遵照办理”、“认真执行”等。

有的则稍复杂,在谈发布对象时要言明批准通过的原因、依据、时间、形式或生效日期;在谈发布意见及执行要求时,对所发布的文件的重要意义或某一方面的精神加以强调或点明,对贯彻执行该文件的有关问题进行具体指示和说明。

转发类通知的写作模式与发布类通知基本相同。简单者仅用一句话或一个自然段,写明被转文件的发文机关、文件标题、文号及转发要求即可。

复杂者则有两个以上的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可写明转发对象和执行要求,然后另辟段落阐明所转文件的意义、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有的还要联系实际对如何执行该文件作具体指示、或对该文件不够完善的地方作补充。 转发类通知所转发的文件如同发布类通知所发布的文件一样,也不能视为附件,而是通知内容的组成部分,应将其臵于本通知的成文日期之下、“版记”之前。

知照性通知的正文要写明通知的根据或目的,然后陈述通知事项,语言简洁,篇幅较短。这里主要介绍会议通知和任免通知的正文写法。

会议通知的写法比较简单、灵活,但一定要把有关事项交代得明确、具体。通知第一部分:交代开会的缘由、依据(谁决定召开)和会议名称,然后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之类的语句开启下文。第二部分(主体部分):可用分条列项方式交代有关事项。一般包括开会时间与期限、地点、与会者及其条件、会议内容或主要议题、参会需作的有关准备、会议其他事项(如经费、食宿、交通安排)这六个方面。第三部分:这是结尾部分。通常是向受文者提出参会的有关具体要求(如要求寄回回执或电话回复是否参会等),还可注明联系人、联系地址及联系电话。

任免通知的正文也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任免的根据。常用“经××××研究决定……”这种简明句式表述,而不必言明深层原因或具体细节。第二部分:写出任免对象及任免职务。如涉及多人任免,应一人占一行,按职级高低排序分行写出。如是同一人既有任又有免,先写任后写免。有的还要写明被任免者的“待遇”即级别,如“×××同志任宣传部部长(正局级)”。第三部分:结语。可用“特此通知”作结。任免通知的写作应篇幅短小、用语简要。

4.通 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通报属于告知性、指导性公文,从行文方向看,是一种下行文。

通报按其内容与作用,可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三种;按其表述方式则可分为直述式通报、转述式通报两类。转述式通报相似于转发类通知,通报正文不直陈事实、情况,而只是针对附件(下级单位或外单位送来的情况报告、调查报告、通报、总结等来文)所反映的事实、情况,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处理意见。

5.函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的发文和受文机关之间,不管机关大小,无论级别高低,都不存在职权上的指挥和服从的关系,相互行文,只能用函。函的正文,直陈其事,不客套寒暄。摆出缘由后,就直接表明意图(即事项),一般不涉及其它。文字简约,篇幅短小。

6.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会议纪要有

专用的眉首,定期召开的会议,可以用专用的“眉首”。如:××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特定的版头,会议纪要标识由“××××会议纪要”组成。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无主送机关,在“版记”的“抄送栏”内,写一“发”字,后着冒号,再列出需要送达的机关名称。

会议纪要中的议定事项是贯彻的依据,有政策性,因此表述要准确、具体。如对某项工作,是“同意”还是“原则同意”,就不能马虎。

7.报告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只向本机关的直接上级发出,是陈述性、汇报性的上行文。

这里重点讲一下工作报告,工作报告重在汇报已做了哪些工作,是怎么做的,取得了哪些成绩,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打算如何做。在篇幅上通常比其它类型的报告要长,须注意恰当安排层次结构。可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逐层陈述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小标题统率并分而述之。工作报告正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基本情况:简要陈述工作概况和基本做法;

主要成绩和经验体会:具体陈述工作的过程、措施、结果和成绩,并进而从工作实践中升华出理性的认识,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存在问题和基本教训:写出工作的缺点和不足,并从中分析出根本原因; 今后打算:简明扼要地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或提出今后开展工作的建议。

报告的结语通常以呈请语“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或“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正”等作结。

工作报告与总结的区别:

工作报告的基本内容与工作总结是一致的,其相异之处在于:总结非正式机关行文,不一定公之于众,主要用于指导今后工作,故内容侧重于经验、教训、体会,写作时主要运用分析论证等方式;报告则是向上级机关正式汇报工作的公文,主要让上级了解情况,内容侧重于摆出客观情况、问题,写作时主要运用叙述,不作过多分析。报告除应更加简明扼要外,还须严格依循固定的公文格式。

8.请示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的标题通常用完全式标题,由发文机关、主要内容(即请示事项)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机关关于增拨公务经费的请示‣。在请示标题制作中应特别注意:请示事项部分不能出现祈请类的词语,因为“请示”这个文种名称本身就是“请求示下”之意,像“××关于请求解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经费的请示”这样的拟题就是错误的,必须删去“请求”两字。

以上8种属法定公文的写作。再简单介绍一下非法定公文中常用事务文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的写法。

9.计划 计划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工作、事务预先作出安排筹划时使用的公用事务文书。计划主要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精神,确定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一定时期的工作任务,并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完成任务的措施、步骤等,是组织实施的行动纲领。

计划是一个统称,在实际运用中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如规划、纲要、方案、工作要点、工作意见等,均属计划的范畴,但彼此又略有区别:规划、纲要是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计划。其中,纲要更原则、更概括。方案一般是指专项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的、比较周密的具体的计划。工作要点是指一种粗线条式、提纲式的计划,常用于领导机关。工作意见是上级就某一阶段的工作对下级提出指导性要求的计划。但此文种应与公文中的意见相区别,前者为事务文书,多用于单位内部,后者为法定公文,要按•办法‣和•条例‣的规定使用。

计划虽不是法定公文,但它是单位、部门内部执行的公用事务文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约束力,是内部的行动纲领,也是内部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

计划写作注意事项:

⑴要有全局观点和前瞻意识。计划如果缺乏全局观点和前瞻意识,就会脱离工作的大局,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现实。

⑵要切实可行,酌留余地。目标过高,无法实现,计划就成了一纸空文;目标过低,又会压抑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工作的进展。所以,人们对计划指标的确定,常常用“跳起来摘桃子”比喻,意即确定指标必须有一定的高度,但经过努力又是可以完成的。

⑶要明确具体,便于执行和检查。计划的内容要写得明确具体,笼统、模糊、抽象、空洞的计划,实施起来,只能使人无所适从。定入计划的任务、指标、措施、责任、时间要求等,都必须明确具体,不产生歧义,以便于执行和督促检查。

4.要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制定计划是为了实现计划规定的事项,而计划的实现,大多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更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因此,要广泛征求相关方面和相关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必要时还应将计划草案交与有关部门和群众讨论、补充乃至修改。计划制定过程中相关部门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必将对计划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只靠撰写者闭门造车制定的计划,大多缺乏群众基础,也难于顺利实施。

10.总结

总结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回顾、评价和分析研究,找出成绩与问题、经验与教训,用来指导今后工作的公用事务文书。在众多的事务文书中,总结是应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

总结可以分成多种类型:按性质分,有综合性总结(全面总结)、专题性总结两种。按内容分,有工作总结、学习总结、会议总结、思想总结、生产总结等。 综合性总结又称全面总结。它的涉及面广、内容比较详细、时间跨度大,能够展现该单位、部门一定时期的工作全貌。它既能反映出工作的概况、成绩、问题,也能提炼出经验教训,还能简要提出今后打算等。

专题性总结又称专项总结。它是对某一项工作进行专门的总结。这类总结的内容集中,针对性强,大多偏重于总结经验、成绩,其它方面的情况一般少写或不写。

总结写作注意事项:

⑴实事求是,揭示规律,切忌虚假

如实反映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实事求是地归纳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是写好总结的基础。通过总结,揭示以往工作实践的本质和规律,或探索出新经验,或寻找出新途径,或警示了新教训,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切忌离开工作实践,随心所欲地编造事实,夸大成绩,报喜不报忧,或无根据地拔高观点,提炼所谓的“新体会”、“新经验”。

⑵要突出重点,分清详略,切忌平铺

每篇总结所涉及的工作都是多方面的,尤其是综合性总结涉及的内容更宽,时间跨度也更长。因此,总结的撰写必须突出重点,对主要工作,主要方面要舍得花大篇幅详述,而次要的工作或次要的方面则不多费笔墨。切忌不分轻重地罗列现象,事无巨细地记流水帐式的写法。

⑶要写出个性,注意深度,切忌肤浅 事物都是有个性的,不同单位的工作,同一单位的不同工作乃至同一工作的不同阶段,一般都有自身的个性。只要抓住了这种个性,总结就不会千篇一律,就会有区别于其它文章的地方。因此,写作中必须从事实出发,认真分析该项工作的特别之处,并据此进行探讨概括,使之理论化,系统化,从而写出有个性、有深度的总结来。切忌泛泛而论,老生常谈,停留在一般化的内容、形式、观点上。

⑷要条理清楚,精炼明白,切忌冗赘

总结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行文简洁,语言精炼,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听了一清二楚。切忌堆砌琐事,罗嗦累赘,让人望而生厌,难以卒读。

11.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报告调查研究结果的文章,是作者有目的地对社会生活的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现象、某一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然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在标题中常常标出“调查”、“调查报告”、“考查报告”等字样。

调查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⑴深入调查,充分占有材料。材料包括: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具体材料和概括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背景材料。

⑵认真分析研究,确立正确观点 要对调查获得的材料进行定量、定性、因果、矛盾等方面的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形成正确的观点。

⑶巧用表达手段,语言明快生动

写作调查报告要精心构思,巧妙结构,综合运用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和比较、观照及比喻等修辞手法,注意引用有说服力的数据、生动的事例和富于形象性的群众语言,还可以恰当地引用一些诗词、典故、名言警句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五、简报、信息的写作

简报、信息属于广义公文中的常用事务文书。

(一)简报

简报,是对一定情况或问题进行简明报道的信息文书。也是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编发的刊载这种信息报道体文书的内部刊物名称。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指导工作、交流经验、传递信息的重要文体。

简报不是法定公文,但经常为法定公文提供“题材”,它具有汇报、指导、交流等作用。比如不少指示、通知就是对简报反映的情况作一定的选择、综合、提炼而成;也时常对法定公文作浓缩而发为简报,比如有些报告、总结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也就被简报浓缩或摘要,以“准公文”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反映。 简报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使用频率较高。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时常编发简报,在机关的受文、发文中,简报占有很大的比例。简报有时也被标以其他名称,如“××工作”、“××动态”、“××通讯”、“内部参考”、“情况交流”之类。我们县纪委监察局办的•凤庆纪监信息‣、•督查通报‣就属于简报。

(二)信息

信息是记载、传递新资讯、新知识的文书。信息具有客观性、功利性、时效性的特点。信息所记载、传递的资讯都必须是有利用价值的。

信息按范畴可分为经济信息、文化信息、政务信息等;按规模可分为单一信息(简要信息)和综合信息。

信息与简报的区别:二者同属信息报道体文书。写法都相似于新闻消息,但二者在传播范围、传播方式和传播效用上却有明显区别。简报只能在组织内部传播,甚至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信息则可以广泛传播、社会共享。简报刊载于组织内容刊物,是纸质文本;信息的传播方式灵活多样,可用纸质、也可用电子、影像形式传播。简报是“准公文”,具有一定的公务效用;信息的效用则比较泛化。信息写作者只挑选对相关工作、事务“有用”的资讯、情报予以反映、传递。

(三)纪检监察简报和信息写作方法与技巧 纪检监察简报和信息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全局性、典型性、超前性、保密性、负面性等六个方面的特点。

纪检监察简报和信息具有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对政策落实和工作部署情况的监测作用、对社情民意的反馈作用、对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超前预测作用。信息是各级领导掌握下情和大局趋势的“晴雨表”,是领导处理问题的“预警器”。

1. 简报和信息(信息报道)的特点

简报和信息的特点可用五个字来概括,即真、新、快、简、密。“真”即真实可靠。信息报道所述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引用数据更要保证其准确性,摘录引用人物的语言也必须准确,以保证材料的完全真实。如对有关事实作评价,也应客观中肯。“新”即新闻性。这是信息的主要职责和价值所在。信息所反映的必须是新事件、新动向、新问题。“快”即迅速及时。信息具有新闻的时效性特征,要求及时发现与当前的政策密切相关的新情况、新经验等,要做到随采随写,快编快发。尤其是会议简报,上午讨论的情况,下午就要出简报,如果延误时间,就会失去或降低效用。“简”即简明扼要、短小精悍,结构简明,语言简练,不能细致入微地描述过程而使文章冗长、庞杂。“密”即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纪检监察信息一般在内部范围内发送和阅读。

2.简报的种类

简报的种类很多,按内容性质可分为四类: ⑴会议简报 用于报道会议的重要内容、进展情况、领导人讲话、与会人员意见或建议、会议决议事项等。每年县委全会、纪委全会等大型会议都会办专门的会议简报。

⑵工作简报(动态) 用于及时反映本部门、本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各方面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利于指导下级工作或向上汇报工作,平行发送则可利于各平级单位或不相隶属单位相互交流、学习。•凤庆纪监信息‣就是典型的工作简报。

⑶情况简报 主要用于反映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对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措施的看法、认识;二是反映社情、民情以及偶发事件、突发事件等。

⑷专题简报 是专就某项工作或某人、某事、某问题而制作的简报。所反映的内容应集中、单一,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我们所办的•督查通报‣就是专题简报。

3.简报(信息)的写作 ⑴简报的基本格式:

报头:占首页的三分之一版面,以一条通栏红线使之与报身分开。报头包括简报名称(套红印制)、编发单位、期号、印发时间、密级和编号。有些简报内容有多项,则可在报头之下排印出目录来。

报身:即单独成篇的报道体文章,大多由标题、导语、主体(正文)、结尾组成。

报尾:位于简报末页的尾部,形式类似于公文的版记部分,由两条通栏平行线示明。注明简报的发送范围和印发份数。分送单位名称按上级、平级和不相隶属、下级顺序排列,不同级别之间用分号隔开。也可按级别分行排列。

⑵简报内容

①标题:常见的简报标题有四种。一是直述式。就是用概括、简明的语言直接标明简报的主要内容,如•诗礼乡九个一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凤庆县采取有力措施清欠农民工工资150余万元‣、•丘北县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初见成效‣等。二是提问式。就简报的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作为标题,如•他们是怎样抓好内部管理,走上成功之路的?‣。三是复式,也称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揭示简报内容主题,副标题对正标题作补充说明,标明范围、事件等,如•医疗费用也不能吃大锅饭——我院出台公费医疗管理新举措‣。四是形象式。即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具体、鲜明、形象地表达主题。如上述双标题的正标题采用的就是形象式。

②正文:简报的正文包括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 导语 简明扼要,对全文的基本内容或要点作概括陈述。主要形式有:总括式,总括全文基本内容;提要式,首出结果、结论、核心问题、中心事件;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叙述主要事实;结论式,在导语里先述结果,然后在主体部分再具体简述原因;提问式,以设问的方式,对事实的本质或重要方面提出问题以引起思考;描写式,以生动形象的描写方式开头,引人入胜。导语是简报的“眼睛”,“片言居要”地起着统领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但内容比较单

一、篇幅特别短小的简报可不加导语,而主题十分显豁的简报也可不用导语。

主体 简报内容的展开部分。它承接导语,或具体回答导语所提出的问题,或以具体事实的陈述对导语作诠释、补充。主体部分也可仿效公文的事项部分的写法,或是反映目前情况;或是肯定已有的成绩;或是介绍具体的作法;或是提出存在的问题;或是几项内容兼而有之。这部分常采用的形式有:条列式,总分条文式,列小标题式,消息报道式,讲话、发言摘要式,集锦动态式,数据图表式。

结尾 常以议论深化主题,或呼应开篇,归结全文。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全文主旨,深化主题。或提出号召和希望,或展望未来、激励斗志。主体部分如已文意完足,则可省去专门的结尾。

正文结束后,下面应落款注明供稿单位或供稿人姓名。 ⑶负面信息和突发信息的写作

负面信息,也称问题性信息,是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信息。负面信息具有滞后性、阶段性、时效性的特点。负面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所以,如实地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下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握全局,敢于暴露矛盾,剖析问题实质,报实情说真话,增强负面信息的针对性、可用性,这是报送这类信息的关键。 突发性信息也叫紧急信息,是指反映事前未有预测、具有较大偶然性的各类突然发生的重大紧急情况的信息。如重大自然灾害、重要的社情、重大刑事案件、重大伤亡事故、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等。突发性信息历来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信息。也是信息工作人员应重点收集、报送的信息。突发性信息的报送要注重一个“快”字,在准确把握时间的实情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文字材料,及时上报。

负面信息和突发性信息采用率高,但写作人员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分寸,并要严格执行信息审核程序,不主张擅自作主,在领导不知情的情况下投稿报送。

⑷简报(信息)写作注意事项

①内容必须求真务实。不能内容空洞,更不允许歪曲事实真相,编造假情况。

②语言结构力求精炼。“简”是简报的主要特点,因而须篇幅短小,语言简练。

③选材应当新颖独特。要选择有新意的材料,即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新经验等。

4.提高纪检监察信息质量的技巧和方法 ⑴注意明确信息主题,做好材料收集

①信息的主题 主题是信息的灵魂。信息材料的取舍、结构安排、语词使用,都要围绕表达信息主题的需要。一般来讲,信息与机关公文对主题的要求是一致的,一则信息只有一个主题。在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主题的形成。纪检监察信息主题形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掌握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提炼而成,另一种是以上级部门工作要点和领导要求为依据,确定需要信息的主题,再围绕这一主题收集材料。如上级部门年度或专项工作安排,信息需求要点等。

确定主题的要求。一要新。即观点明确、角度新颖。对于已有的观点,如果紧密结合上级要求,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来确定主题,信息就会焕发新的生命力,价值就会更高。即便是一些老材料,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选择新角度,也能挖掘出好信息。二要深。就是深刻、典型,有高度。不能浮于工作的表面,要挖掘深层次的内容。三要准。观点不准确,信息写得再精彩,也不能算是好信息。

②信息材料的收集。信息材料是形成信息主题的基础,是表达主题的支柱。包括信息中列举的事实或数据。动笔之前,主题观点靠材料形成;行文之中,主题观点靠材料表现。只有掌握信息材料的收集方法,才能写出好的信息。信息材料的收集方法有:

综合法。就是将肤浅、零碎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然后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综合法收集整理的信息可以达到由偏到全、由零到整、由粗到精的效果。综合法常常能反映出某一情况和问题的普遍性。采用这种方法编写的信息,便于领导掌握面上的情况和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例如•凤庆县五项措施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市纪检监察信息2011年第四期),就是经过不断的整理,把有价值的内容集中体现出来,形成了一篇既能说明事情要求,又简明扼要的信息。

追踪法。即以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或工作落实的各个阶段为线索,追踪收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况。例如上级作出重大决策以后,及时收集反馈传达贯彻的做法、步骤、落实的措施等。如贯彻落实会议专刊情况信息就是用追踪法。

调研法。这种收集材料的方法有较强的目的性,一是按照上级或领导要求,确定专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经验,指导推动工作。二是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材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编辑信息,而要对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工,抓住事物的本质。例如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的•让村务公开成为解决干群关系的融化剂‣就是这类信息。

会议收集法。每个会议都包含大量的信息,可以反映上级部门对工作的部署意图和下级具体落实的措施,是实实在在的信息收集渠道,参加各种会议及阅读会议文件材料的时候,如果多加以留心,就可以从中发现不少有价值的信息线索。如本次纪检监察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各部门落实情况等都会有很多的信息。

新闻媒体收集法。新闻媒体并不单指报纸和电视,大家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信息收集,仔细观察其他地区是否有总结的好经验、好做法。可以根据这些启发,来结合自身的实际,去挖掘更有特色的信息。但是要切忌生搬硬套,不合实际。 在收集信息材料的时候,应注意“四条禁忌”:一忌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没有事实依据的信息,绝对不能编写、采用。二忌主观片面,以偏概全。一篇高质量的信息要用综合的眼光来看待,不要仅仅抓住其中的一点不放过,这样就有可能把重点遗漏。三忌零打碎敲,东拼西凑。一篇好的信息,其完整性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是东拼西凑形成的,肯定没有明确的主题,整篇信息就会暗淡无光。四忌雷同重复,缺乏新意。老生常谈的内容要尽量避免,即便是同一内容的信息,如果注意语言表达方式,从新颖的角度去论述,也会成为一篇好信息。

⑵勤思考勤动笔,在信息提炼上下功夫

信息工作是一项很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工作。工作没有完成,可能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会被追究责任,已经开展的工作没有进行宣传报道,后果影响不是很明显,而且,多干实事少说话、少议论这种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我们对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做好信息工作,一要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意识。要变只干不说为既干又说,

提高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有责任心,把加强反腐倡廉宣传和推介纪检监察机关良好形象作为我们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二要掌握职能职责,要善于发现信息。纪检监察信息吸纳的是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紧密关联,纪检监察职能辐射范围内的情况和信号,所以必须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职责,信息内容不对路,再好的信息也是无法采用的。从事信息工作不能仅局限于纪检监察系统,必须不断拓宽视野和渠道,全面获取各方情况,注意加强同其他系统内部的联系、交流和协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大量信息源存在,关键是我们的感知度不高,对信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与信息相见不相识,错过了良好时机。三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多看、多做、多写、多报。搞信息工作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把工作做在平时最不起眼的地方,利用有利的工作条件挖掘、整理信息。要力争在信息工作上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信息撰写的低质量向高质量转变。要博揽全书、吸取各方面的知识,用以启迪我们的思维,增强敏锐性;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为信息必须是事物运动的真实反映,是不可以凭空编造的;要勤于动笔,克服惰性,编写每一则信息,从标题到文字表述都要进行认真推敲,反复修改,努力讲求文法、修辞、层次和逻辑,直到达到要求和满意为止,即时我们的信息不见诸于报刊,但毕竟反应了我们的工作情况,提高了我们的文字综合能力。

第二篇:纪检监察公文写作与范例之方法技巧

纪检监察公文写作与范例之方法技巧-避免歧义的方法要点

作者:bondeit | 来源:本站整理 | 日期:2009-05-12 15:04 | 点击

歧义是指语言有两歧或多歧意义,可同时形式两种或多种可能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比如,“我还要学习文件”这句话,就有三种理解:一是我们打算学习一下文件;一是我们索要供学习的文件;三是我们应当学习一下文件。

对于自然语言而言,歧义本是一种正常现象,难以简单地说好与不好,更不能一概视为语病,全面禁绝。在一些文体中歧义甚至被作者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如在相声作品中,歧义就常被用来制造包袱。一些日常口语交际、书面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修辞格,如“双关”之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视作在积极地应用“歧义”。但我们不得不指出的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歧义现象确实有害。这在主要用于事务处理的应用文件中,特别是公文中,其危害的程度尤深。

公文的语言是一种非常讲究精确性的语言,因为公文的使用目的就是要使对方接受作者的影响,而且是对方行为的强制性影响。要使这种影响有效,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使意思的表达高度精确。每一个词,特别是每一个句子必须保持意思的惟一性,以避免对方“见仁见智”按各自的理解而不是作者的意图去行事。

从这样的意义上,歧义对公文当然就是百分之百的有害。能对这一点提供证明的实际例证举不胜举。在日常生活中,公文中的歧义不但给人们带来麻烦,诸如在保险合同中将保险范围:“包括家用电器、床具、卧具等各种生活资料”;在政策规范中将惩罚规定写作:“我们要严厉打击少数犯罪分子”等带歧义的表态,就经常把公文作者“等”到被动局面中,甚至“等”到自己的利益白白遭受损失的境地;经常使公文作者的真实意图令人费解,甚至使作者尴尬地被理解为:“严厉打击少数,对多数则..”

歧义对公文是有害的,是撰写者所不需要但又往往无意之中造成的。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公文中的歧义呢?其实,克服歧义的方法并不复杂,有针对性地对句子成分予以调整,创造必要的语言环境等做法都十分有效。而这其中,困难的和起关键作用的是要能发现歧义的存在。为此,我们必须了解歧义的发生规律,对歧义保持警惕。

一般情况下,当公文中出现选词不当,词序失当,滥用省略,略用数量词,语句中有词性不明的成分,语言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不明,语调附加的语义不能被准确读出,忽略对含义不确定的词、词组的有效限定修饰,错用标点符号,滥用修辞格等现象时,都会形成歧义。

一、选词不当,造成对概念的曲解而引起歧义

与歧义出现有关的选词不当,主要表现用在滥用方言词、口语词和土俗俚语,使用不规范的简称,误用褒贬词语等。

我国的当代公文在文体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即白话文)作为标准和符号系统,除极特殊情况外,禁绝使用未列入普通话规范的方言词、口语和土俗俚语。如果我们在撰写公文时不懂得,或者不尊重这一规律,滥用这些词语,就经常因此而使公文出现歧义。因为这些词语不仅应用范围窄,词义不为多数人所理解,而且往往与普通话中的规范词有差异。如长沙话中的“蚊子”还兼指“苍蝇”在内;吴、粤方言和客家方言中的“脚”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腿”;口语词中的“咬耳朵”,除了有普通话书面词语中的真切地用嘴咬住耳朵的意思之外,还可以表示窃窃私语。如果我们在公文中随意使用这类词语,当然难以避免使阅文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作者的本意被一部分人歧解甚至是曲解。

不规范简称给公文带来的歧义主要源于这些简称词本身在脱离语境和精确背景资料情况下的高度不确定性。“南大”则需要在更精确交代背景的情况下才能被界定清楚是指“南京大学”还是“南开大学”。不规范简称给公文造成的歧义,往往不仅仅是出点笑话,如果用“国家人事部”去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在法律意义上,公文作者对其所作的有关意思表示就会是无效的,因为在法律上不存在这样一个“部”,谁也不能、不需要用这样的名义去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利。

公文中错误地选用了褒义词或贬义词也会造成歧义。公文中使用带褒贬色彩的词语是为了更鲜明、简洁地表达作者的立场,如果出现误用,会使阅文者难以准确理解作者的真正立场。如“小王革新了工作方法,许多人知

次 道后纷纷效尤”一句,“革新”与“效尤”一褒一贬,阅文者对作者的态度的理解,就既可以看做肯定,也可以看做是否定。而作者的真实态度很可能是肯定,或者是否定,甚至是目前不必、不能置可否的中性态度。这种歧义带来的当然往往是相应的错误行为。

二、语序不当,造成被限定说明的对象不明而引起歧义

语序是指各级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次序。语序不当,特别是在有多项定语存在的语句中不恰当地排列了语序,常常会有歧义产生。请见以下例句: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几个技术革新小组的代表。

这里,定语“几个”的位置不当造成歧义,既可以理解为就座有若干个小组代表,也可理解成就座的是一个小组的几个代表。

三、语句中个别的词性不明,也会引起歧义

请见下面的例句:

作者分析了A企业集团和" 企业集团在各个时期进行竞争时,所采取竞争策略的特点。

在这里,由于“和”字的词性究竟是连词还是介词很难分辩,因此语句就同时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思:如果作连词用,其句义就是作者分析了A、B 两个企业集团双方的竞争策略特点;而如果作介词用,则句义为作者分析了! 企业集团的竞争策略特点。

四、忽略对含义不确定的词或词组的限定修饰而引起歧义

自然语言中总有一部分词或词组的含义是非确定性的,但在公文语句中如果不能以有效方式对它们加以限定或说明,就很容易因此而出现歧义。如在公文中常常因界定事物不同性质、不同程度和范围的需要使用“以上”、“以下”、“以内”之类的词语。实际上,这类词语的含义就很不确定,处理上不讲究,就会出歧义,而且往往是关系是非界限、政策界限的歧义。这些歧视义主要出自人们对“以上”、“以下”、“以内’,是否包含本数在内的理解不一。请见下面例句:

参加工作15年以上的职工一年可享受10天以下的带薪旅游假。

对这一规定,至少两处不确定,执行过程中很可能会因此有纠纷:15年以上是否包括15年?10天以下是否把10天也包含在内?

了解上述现象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会有第九十九条的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

五、滥用省略,造成语句成分残缺而引起歧义

语言运用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省略确实可使语句简洁明快,但如果超过必要限度,滥用省略就会走向反面,成为语病并可能因此而形成歧义。与歧义有关的不恰当省略主要是:

1、省略必要的虚词。请见例句:

经研究,县政府同意**乡政府报告。

这里,“报告”前的助词“的”被略去后,句义至少有两个:一是同意**乡的那份报告;一是同意** 乡做出报告。

2、省略必要的虚词。请见例句:

受托单位误期,委托单位罚款。

这里,因为省略了表示复句内部关系的关联词语,句义既可以理解为因为误期,所以罚款;也可以理解为如果误期,就要罚款。而这种差别会给文件发行结果带来完全不同的影响。

3、省略必要的主语、宾语。请见例句:

局里调拨给市纺织工业总公司一台小型计算机,又拨给了精纺分公司。

这里,由于主词或宾语的残缺,使句义至少有三种:局里拨给总公司一台,总公司又转而拨给予了分公司;局里拨给予总公司、分公司各一台;局里拨给总公司一台,又调回拨给了分公司。

4、盲目套用口语中的省略句式。人们在口语中常使用一些结构简单的省略句式,在面对面交际的特殊语境条件下,这种省略并不影响表意的精确,但如果盲目将它们套用在书面交际的公文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歧义。如口语中可以把“我非去一趟不可”省略为“我非去一趟”,但如果把“非坚决按市政府的指示办不可”在公文中省略为“非坚决按市政府的指示办”就会有歧解。

六、多义词、多词组造成语句中有关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不明而引起歧义

有时候我们会在公文中看到与“我们要严厉打击少数犯罪分子”相类似的句子,实际上它们也都是歧义句。这里的歧义源于对数量词“少数”的误用。撰稿人要表示的“少数”是指参与犯罪的是少数人,对占社会性少数的这些人要严厉打击,但实际上这句话中的“少数”却还含有犯罪分子中的少部分人的意思,句义中也就有了严厉打击犯罪分子中的少数人,对多数犯罪分子不打击,或者不严厉打击的意思。

七、忽略语音同语义之间的可能影响,产生“语音性”歧义

语言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和意义的综合体,一定的意义是通过一定的声音形式表达的。这些语音同语义在人们并不直接张口说的写作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为此,如果在公文写作中忽略语义同语音之间可能的相互影响,就会出现同一句话可以“读出”几种不同意思的现象,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语音性”歧义。

1、语调附加语义引起歧义

在一些场合,同一语句,讲话时的语调不同,语义会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语调附加了语义的缘故。这种现象会造成公文中的歧义,特别是当撰稿人在对此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如下例:

他说不下去了。

这句话可以有至少两个意思,它们分别来自于不同的读法:读作“他说———不下去了”时,表示他说自己不下去了;而读作“他———说不下去了”时,则表示他激动地无法把话讲完。两种读法的差别只是重音的位置不同,如果撰稿人写作时边写边默读其中的一种,忽略另外一种读法的存在,歧义就会发生。这种在最不经意中产生的歧义最隐蔽,危害也最大。

2、同音异义在特殊情况下引发歧义

汉语语音系统的特点之一就是自身日趋简化。据统计,如果不将声调计入,大量书面材料中实际出现的音节只有400个左右,而其中的47个音节又占了总出现率中的50%以上。这些音节用于表示绝大多数常用字,这就使汉语词汇的同音异义现象比较普遍。本来,公文作为一种书面的交际工具,在人们主要靠“看”而不是“听”接收信息的情况下,同音异义现象不会给准确理解带来困难和问题,但如果一部公文在其传递中也存在一段以声波为载体的运动过程,同音异义就会给对方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会有歧义形成。

电话通知、会议报告以及经计算机处理的以语音形式传递处理的文件,都可能存在同音异义带来的歧义问题。“3日内,油轮不准进港”的电话通知很可能会造成一个海滨城市断邮3天,或者对该城市的旅游业造成不良影响。因为“油轮”与“邮轮”、“游轮”发音完全相同,而含义却相差甚远,如果不作特别说明或其他处理,收文(实际上是“听”文)各方很可能分别将其记录为不同的词,从而做出不同的理解。类似现象在领导者所作的各种会议报告中也会出现。

八、错用标点符号,改变了词语间的关系,而引起歧义

标点符号与句法结构有密切关系,如果错误地使用了标点符号,就有可能改变词语间的本来关系,从而引起歧义。请见例句:

3日内蒙古人民共和国有暴风雪。

本来,在“3日内”后边应当有一逗号,如此,其语义会十分明确。但缺少了这样一个逗号之后,只因念读时的停顿有可能发生一点点改变就使语句的意思表示大变,歧义产生,而且带来严重的政治性错误。类似的例句还如:

我们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反对,A国侵略者支持B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这里是因为逗号标错了位置(应在侵略者后)而使语句产生了非常有害的歧义。只有修正了这个错语,句子才能还原成包含两分句的复句。歧义才不复存在。

九、滥用修辞格,破坏文体风格的统一而引起歧义

公文需要修辞,公文甚至很讲究修辞,公文的使用目的决定了这种修辞主要是在更有效地选词、炼句方面下功夫。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格,但必须慎之又慎,不能采用有碍于庄重、准确、直接表意的方式,如夸张、拟人、反语双关等。就是使用比喻、借代、对偶、排比、反问、引用等方式时,也必须符合公文文体的特殊要求。背离了上述原则,滥用修辞格,不仅会使表达冗繁,还会因破坏公文文体风格的统一,无限制地扩大了阅文者的联想范围而形成歧义。请见下面例句:

你校《关于装修招待所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不同意你校拟定的装修方案。其理由主要是目前拟定的装修标准偏低。请参照国际五星级饭店总统套间的装修标准对这一方案做出修订后再行请示。

这是在公文中滥用修辞格引起歧义最极端的一例,公文对一个县处级招待所准备超标准装修的问题没有正面批评,而是用一个“反语”的修辞格,通过旁敲侧击、讽喻等间接表达了作者的意思。如此表达不仅破坏了公文所特别需要的郑重严肃的色彩,而且给阅文者以过宽的联想余地,使其或者真的不明所以,或者可以借此故意曲解。规范的公文文体是不允许间接表意的,因此,如果对方将上述例文视为一份“规范”的、直接表意的公文,从正面去理解其含义,当然看不出,至少可以说看不出文中有什么批评之意。由此可见,这种歧义的危害性很大,而且它往往成为“曲解”保护伞

第三篇:纪检监察业务知识

(十)

[日期:2005-09-08]

来源:山西省气象局监察审计处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第十章?纪检监察档案?

纪检监察档案是真实地记录和反映纪检监察机关职能活动中处理完毕的有保存价值的,并按归档制度收集、整理、组卷集中保管的各种不同载体的卷宗材料。

第一节?纪检监察档案的归档范围

纪检监察档案是纪检监察机关在工作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其中包括本机关的会议、检查、审理、信访、研究、教育、执法、党务、组织人事、财务会计、机关事务等方面的材料。其范围可分为案件档案、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科技档案等。

第二节?纪检监察档案的归档原则

㈠材料收集齐全的原则。 ㈡保存材料历史联系的原则。 ㈢“谁办理,谁立卷”的原则。 ㈣集中统一管理原则。

第三节?案件档案

案件档案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纪检监察职责,查处各种违纪案件工作中形成并处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经过整理立卷系统保管的纪检监察案件材料。

一、案件档案的分类

案件材料分为检查(调查)类案件档案、审理类案件档案和信访类案件档案(有关信访类案件的档案要求见第一章第五节,本章略)。案件材料实行案件承办部门立卷制度,做到谁办案谁立卷,案结卷成。案件承办人员应从受理办案开始,注意收集办案全过程形成的材料,结案后及时整理。案件材料若有遗漏或缺损,应附说明。案件材料以案件为单位整理立卷。两个以上单位合办的案件,主办单位保存原件,协办单位保存复制件或打印件。

二、案件材料的归档范围

1、办案依据材料:检举、揭发、申诉材料,领导批示,会议决定;

2、初步核实材料,立案报告;

3、转办的文字材料;

4、办案计划或调查方案;

5、调查报告和证明材料;

6、有关案件处理的决定材料: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决定事项、通知等;

7、批复材料:批复通知、监察决定、监察建议、复核决定;

8、正式文件的印件、签发稿及主要领导修改的重要文稿;

9、审理报告;

10、与当事人的见面材料;

11、结案报告;

12、与案件有关的通报、报道;

13、与案件有关的声像材料等。

三、案件档案的卷内排列顺序

㈠检查(调查)案件档案的卷内排列顺序

1、办案依据:上级的批件,信访简报,检举、揭发、申诉材料及有关领导的批示、会议决定;

2、初步核实报告;

3、立案报告;

4、调查方案或办案计划;

5、证明材料;

6、调查报告;

7、错误事实见面材料;

8、案件进展情况报告及简报;

9、调查过程的往来文书材料;

10、本级有关案件处理的决定:会议纪要、决定事项通知等;

11、本级下达的批复:批复通知、监察决定、监察建议、复查(复审)复核决定等;

12、下级对本级批复的执行情况的报告;

13、承办部门的统案意见;

14、对案件的通报、报道、反映等材料。

㈡审理案件档案的卷内排列顺序

1、下级报送或本机关移送的案件处理待审批材料。

⑴下级党组织或行政部门对案件的审查意见及请示:党纪处分请示和政纪处分请示;

⑵调查报告及主要证据材料,如:公安、司法机关移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起诉书、判决书,本人履历证明材料,收缴钱物凭证等;

⑶本人所在基层党组织或行政部门的处分决定;

⑷本人检查、对处分决定的意见及基层组织对本人意见的说明。

2、审理报告

⑴案件移送审理登记表;

⑵阅卷笔录;

⑶审理报告。

3、与本人的谈话记录或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材料。

⑴谈话记录;

⑵错误事实见面材料;

⑶本人对错误事实见面材料的意见;

⑷审理部门对本人意见的说明;

⑸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材料。

4、本级有关案件审理的决定: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决定事项通知等(党纪、纪处分决定,经本人签署意见的处分决定见面稿,对本人意见的说明)。

5、本级报上级审批的请示。

6、上级的批复。

7、本级下达的批复:批复通知、监察决定、监察建议、?复核决定等。

8、下级执行批复情况的报告:处分决定执行情况报告单、?送达回证、结案报告表。

9、对案件的通报、报道、反映等材料。

四、案件档案的保管期限

㈠案件档案保管期限划分原则

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长期保管期限为六十年,短期保管期限为十五年。

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档案的保管期限,应根据案件的办理方式、干部管理权限、案件的查办结果以及社会、党内外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

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

1、凡属在本机关权限内直接查处的大案要案及有重要影响的典型案件中形成的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案件档案,应划为永久保管。

⑴在本级机关管辖区域内有一定影响或发有通报的典型案件。

⑵在审批权限内,经审理给予正式批复处理的审理类案件。

⑶本级机关正式立案调查后,按审批权限需要作出正式处理的检查(调查)类案件。

2、凡属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利用价值的案件档案,应划为长期保管。

⑴本级机关正式立案调查后,不需要作出正式处理的检查(调查)类案件。

⑵本级机关过问、督办或转办,经下级机关正式立案调查并作出正式处理的检查(调查)类案件。

⑶按审批权限,经审理作为备案的审理类案件。

⑷本级机关转办,经下级机关正式立案调查并作出正式处理的信访类案件。

3、凡属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利用价值的案件档案,应划为短期保管。

⑴本级机关过问、督办或转办,经下级机关调查不需要作出正式处理的检查(调查)类案件。

⑵本级机关转办,经下级机关调查不需要作出正式处理的信访类案件。

㈡复查、复议的申诉案件,比照上一条所列各款的原则、方法,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

㈢为了维护案件档案的完整和联系性,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档案保管期限的确定,原则上以案件为单位进行。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本地区档案管理部门的规定,以卷为单位进行,但案件主要案卷的保管期限应按上述期限执行。

㈣案件档案保管期限对照表

1、案件检查(调查)类

⑴纪检监察机关直接检查或复查的主办案件

A.需履行审批手续作出处理的案件?永久

B.决定撤销立案的案件?长期

⑵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单位检查或复查的案件

A.需履行审批手续作出处理的案件?永久

B.决定撤销立案的案件?长期

⑶纪检监察机关协同有关单位检查或复查的案件

A.需履行审批手续作出处理的案件?永久

B.决定撤销立案的案件?长期

⑷纪检监察机关未正式立案对某一问题进行一般了解或核查的案件

A.管理权限以内干部的案件?长期

B.非管理权限干部的案件?短期

⑸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批转等间接手段检查或复查某一问题并报来结果的案件

A.重要的或典型的案件(包括报来的处理结果需要审理批复或向党内通报的案件)?永久

B.属管理权限以内的干部、报来的调查结果不需要作出审理批复的案件?长期

C.属非管理权限干部、报来的调查结果对案件当事人作出正式审批处理的案件?长期

D.属非管理权限干部、报来的调查结果对案件当理人未作出正式审批处理的案件?短期

2、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

⑴纪检监察机关审理批复本机关查处的案件?永久

⑵下级纪检监察机关报送的审理批复及审理备案案件?长期

⑶注意事项

①比较简单、材料较少的案件,可不分调查卷、审理卷,组成一卷。排列顺序,调查材料在前,审理材料在后。

②对判刑案件,若在法院判决前已开除党籍的,检察机关的起诉书和法院的判决书等材料归在审理卷调查报告类。

3、信访档案的保管期限

纪检监察机关对群众来信来访所反映的问题批转有关单位进行调查或了解并要求回报结果的案件:

⑴属非管理权限干部、报来的调查结果对案件当事人作出正式审批处理的案件?长期

⑵属非管理权限干部、报来的调查结果对案件当事人未作出正式审批处理的案件?短期

第四节?文书档案

一、组卷

文件材料的组卷,应根据纪委的实际情况、文件特点和材料内容、形式,按照文件的历史联系整理成科学的体系。

二、排列

文件材料组卷后,要对卷内文件进行系统的科学排列。

三、编目?

编目是将排列有序的文件材料,编写卷内目录。

第五节?装订要求和封面内容、标题格式

一、装订要求

案卷应有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和备考表。封面、卷内目录所填内容应与卷内材料相符。装订的案卷必须依次编写页号。卷内文件无论单面或双面,应统一在有文字的每页材料正面的右上角、背面的左上角填写页号。备考表应填写卷内需要说明的情况及立卷人和检查人的姓名及立卷日期。对装订线外有字迹的文件材料或破损的文件材料,以及与本卷材料不可分割的照片、小字条等,要进行加边和托裱;对过大的纸张要折叠;对文件材料上的金属物要拆除。文件材料不允许有圆珠笔、铅笔,复写字迹及热敏纸。

二、封面内容

主要内容有:㈠立卷归档单位;㈡卷宗标题(作者、内容、文种三要素);㈢卷内文件起止日期;㈣卷内文件份数;㈤卷内页数;㈥保管期限。

三、标题格式:

(1)调查卷:××纪委(纪检组、监察室)调查(过问、了解)××单位××人××问题的案卷。

(2)审理卷:××纪委(纪检组、监察室)审理(复查)××单位××人××问题的案卷。

(3)信访卷:××纪委(纪检组、监察室)批转××单位××人××问题调查(复查)结果的案卷。

封面用毛笔或书法美工笔书写,颜色为黑色。

第六节?纪检监察档案的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有归档、保管、统计、利用、鉴定、移交六项工作。

档案利用:应建立档案利用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防止失密。内部需要调阅档案的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外单位查阅档案需持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证件并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查阅。未经批准不得抄录、复印。借阅档案,不得涂改,损毁、丢失、伪造。违者按《档案法》追究法律责任。

归档的案件材料不论办案时间长短,均应在结案归档。案件承办部门应将当年结案后整理完毕的案卷,在次年第二季度移交档案部门。归档时由立卷单位编制移交目录一式两份。一份随卷交档案部门,一份留立卷部门备查。

第四篇:纪检监察业务试题1

1、 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2)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

2、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3、(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的组织制度的核心内容。

4、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5、给党员以(开除党籍)的处分,应分别不同情况,报县级或县级以上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批准。

6、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7、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8、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1)年。

1、党员受到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的,(1)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

2、《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在恢复党员权利后(两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3、纪律检查机关对违纪线索的初步核实的时限为(B.2)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重大或复杂的问题,在延长期内仍不能初核完毕的,经批准后可再适当延长。

4、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C.6)个月,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5、党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经济往来中,在账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属(B.受贿)行为。

6、为谋取(C.不正当利益),给予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是行贿行为。

7、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D. 五)年内不得重新入党。另有规定不准重新入党的,依照规定。

8、受到改组处理的党组织领导机构成员除应受到(B.撤销党内职务)及以上处分的外,均自然免职。

9、某党员干部占用公物达6个月,应给予警告处分,但同时该党员又违反规定从事营利活动,情节严重,应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于该同志的处分应该是(B.开除党籍)。

10、留党察看处分的最长期限不超过(B.2)年。

11、《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案件调查组有权按照规定程序,要求有关人员在(A.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12、党纪案件调查的时限为(C.3)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案情重大或复杂的案件,在延长期内仍不能查结的,可报经立案机关批准后延长调查时间。

13、以单位名义将“小金库”财物集体私分给单位职工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其(B.贪污贿赂行为)性质的责任。

14、党员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其党内职务(A.自然撤销)。

15、对违纪后下落不明的党员,除对有严重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以外,下落不明时间超过(C.6)个月的,党组织应当按照党章规定对其予以除名。

1、《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共3章(B.8条52个 )“不准”。

2、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不得收受(A.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馈赠,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礼品,必须登记上交。

3、《廉政准则》规定,禁止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干预(B.下级或者原任职地区)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4、《廉政准则》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拥有非上市公司的(B.股份)。

5、根据礼品礼金登记上缴规定,对应当登记上缴的礼品礼金应当自收受礼品之日起(A.1个月)内登记上缴。

6、有违反《廉政准则》行为的党员领导干部,能够主动检查纠正,情节较轻的,可以不予处分或者(C 免予处分),但应当给予批评教育。

7、《廉政准则》所称"以借为名占用",是指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以借用的名义占有或者使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财物超过(C.6 )个月。

8、党员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而不交公的,依照《党纪处分条例》关于(B贪污行为)的规定处理。

9、下列行为不违反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规定的是(B将履行工作职责的费用列入职务消费)。

10、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的,以(B.受贿)论处。

1、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A.工作部门)。2.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3、询问人对有关部门所作的说明不满意的情况下,可以书面形式(A.署真实姓名)对同一问题提出质询。

4、依据《党内监督条例》规定,(A直辖市)党委应建立巡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5、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为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D. 法定代表人)。

6、新任领导干部应当在符合报告条件后(D.30)日内按照《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7、领导干部本人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应当在事后(C.30)日内填写《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并按照规定报告。

8、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C.10)年的,必须交流。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经批准可以适当放宽。

9、《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C. 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适用。

10、党政领导干部具有应当问责的情形,主动(A.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可以从轻问责。

11、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A.1)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12、对责令辞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后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应当征求上一级(C.党委组织部门)的意见。

13、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案件中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经调查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A.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14、对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由(B.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程序或权限进行调查。

15、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决定机关可以直接作出(B.问责决定)。

16、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政领导干部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经(A.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17、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情况应当报上一级(C.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18、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之日起(C.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

19、提拔担任提任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C.5)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20、党政领导干部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B.三)分之

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1、领导班子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A. 全面领导)责任。

2、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受到降职处理的,(B.2)年内不得提升职务。

1、因公出国境进行出访或考察的,出访1国不得超过6天,出访2国不得超过10天,出访3国以上不超过(A.12)天,离抵境当天计入在外停留时间。

2、因公出国境考察的,省部级及以下级别团组人员总数不得超过(B. 6)人,严禁拆分组团或组织“团外团”。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监察部等部门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意见的通知 》中规定,.建立商业预付卡购卡实名登记制度,对于购买记名商业预付卡和一次性购买(A.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由发卡人进行实名登记。

4、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应严格执行“三限政策”, “三限政策”不包括(D、限地域)。

5、组织系统设立的(A.12380)举报电话、网站主要受理反映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法规选人用人问题的举报。

1、监察机关依法对(A.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的监察业务以(C.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

3、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D.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向政府所属部门派出监察机构或监察人员。

4、不属于县级监察机关监察范围的是(B.县法院副院长)。

5、监察机关之间对管辖范围有争议的,由(C.其共同的上级监察机关)确定。

6、下列不属于行政处分种类的是(B.严重警告)。

7、监察机关依法提出的监察建议,有关部门无正当理由的(C.应当采纳)。

8、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C.6个月)内结案。

9、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自收到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之日起(B.30日)内将执行监察决定或者采纳监察建议的情况通报监察机关。

10、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分决定之日起(A.30日)内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

1、公务员是指下列(B.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所称的人员。

2、公务员原系领导成员的在辞去公职后(C.三)年内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3、下列不属于公务员定期考核的结果的是(B.良好)。

4、报考录用公务员的应当年满(B.18)周岁。

5、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以下(C. 在企业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不属于公务员。

6、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C.一年)。

7、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是(C.定期考核)的结果。

8、对机关的交流决定,公务员(A.应当服从)。

9、公务员张某受降级处分后,一直表现较好,两年后,张某所受处分被解除,根据有关法规,对张某正确的做法是(D不恢复原级别,今后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10、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A.60)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

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1、行政降级、撤职处分的期间为(D.24)个月。

12、受行政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A.降低级别)。

13、公务员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C.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予以辞退。

14、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该(A.予以辞退)。

15、行政警告的处分期间为(A.6)个月。

1、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A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不得再担任公务员职务。

2、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降低(B.级别)。

3、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其处分期为原处分期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但是,处分期最长不得超过(D.48)个月。

4、行政机关公务员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并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应当(A.减轻处分)。

5、行政机关公务员受记大过处分的期间为(C.18)个月。

6、负有领导责任的公务员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或者改变集体作出的重大决定,情节严重的,给予(D.开除)处分。

7、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情节严重的,给予(C.撤职) 处分。

8、行政机关公务员包养情人的,给予(D.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9、行政机关公务员吸食、注射毒品或者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给予(D.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10、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规定应当回避而不回避,影响公正执行公务,造成不良后果,情节严重的, 给予(D.开除)处分。

11、行政机关公务员受记过处分的期间为(B.12)个月。

12、行政机关公务员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C.免予处分)。

13、公务员处分期满,不符合解除处分条件的,经处分决定机关负责人同意,可以适当延长处分期,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B. 6)个月。

14、行政机关公务员有下(B.非法出境,或者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的)列情形的,给予开除处分。

15、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自批准立案之日起(B.6)个月内作出决定。

1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处分的种类的是(C.降职)。

17、对于撤职处分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A只降低一级职务)。

18、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处分,由任免机关或者(B.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决定。

19、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B.任免机关)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20、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自批准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决定;案情复杂或者遇有特殊情形的,办案期限可以延长,最长不得超过(D.12)个月。

21、县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给予被监察人员(C.开除)处分的,应当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22、有下列情形(C.处分所依据的违法违纪事实证据不足的)之一的,受理公务员复核、申诉的机关应当撤销处分决定,重新作出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机关重新作出决定。

23、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到开除处分后,有新工作单位的,其本人档案转由新工作单位管理;没有新工作单位的,其本人档案转由(C. 其户籍所在地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24、任免机关有关部门经初步调查认为该公务员涉嫌违法违纪,需要进一步查证的,报(D.任免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立案。

25、复核、申诉期间(B不停止)处分的执行。

1、《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规定,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期限(C. 6)个月。依法限制招标投标当事人资质(资格)等方面的行政处理决定,所认定的限制期限长于上述期限的,公告期限从其决定。

2、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B. 20)日。

3、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B.3)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4、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B.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5、下列(B.投标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情形的货物或者服务,可以依照政府采购法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

6、(B. 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7、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C.三)年内,应当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8、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C. 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

素进行回购。

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A.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1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C.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C.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12、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B.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13、《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规定,(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药品集中采购中的商业贿赂、非法促销、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14、《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规定,(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参与药品集中采购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依法对集中采购的药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1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规定,县(处)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办公楼工程综合造价(不含土地有关费用及市政配套建设费)标准不得超过每平方米(A.2500)元。

1、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出合法收入,差额巨大,而本人又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D.30)万元以上的,检察机关应予立案。

2、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累计数额在(B.

10)万元以上的,检察机关应予立案。

3. 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以(B.贪污)罪追究刑事责任。

4、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A.5)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公安机关应立案追诉。

5、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D.30)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应予立案追诉。

6、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D50)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应予立案追诉。

7、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在(A10)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应予立案追诉。

8、以营利为目的,组织三人以上赌博,赌资数额累计(C.5)万元以上的,构成赌博罪。

9、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在(D. 5000)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10、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在(A.10)万元以上的,检察机关应予立案追诉。

1、根据《河南省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方式不包括(B.口头批评)。

1、工程建设招标评标委员会应当在开标前(C.24)小时内组成,其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2、根据《河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廉洁准入暂行办法》规定,行贿数额在(C.50)万元以上的单位和个人,三至五年内不得参与河南省的工程建设项目。

1、《郑州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日常检查考核暂行办法》规定,郑州市建立反腐倡廉建设日常测试题库,题库设置反腐倡廉建设基础知识500题,题库试题每年更新不少于(A.10)%。

2、《郑州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日常检查考核暂行办法》规定,反腐倡廉知识集中测试以(A. 实际参试率)为依据计入被考评单位年度考核成绩。

3、《郑州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日常检查考核暂行办法》规定,参加日常测试的人员成绩达标的,发放《郑州市反腐倡廉基础知识测试合格证》,合格证有效期为(C.3)年。

4、为方便党员干部对反腐倡廉建设理论、重要部署及制度规定学习掌握。反腐倡廉建设日常测试题库试题及参考答案在(A.郑州廉政网)公布。

1、我市《“四会一课”廉政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对领导干部进行节前廉政谈话,一般选择在节日前(D.20天)进行。

2、我市《“四会一课”廉政教育暂行办法》规定,职务变动廉政教育谈话会对干部调整规模较大时,在拟调整干部(A.30天)前召开会议。

3、我市《“四会一课”廉政教育暂行办法》规定,轻微违纪谈话后,被谈话人应在谈话后(C. 5)个工作日内就整改措施向纪检监察机关写出书面报告。

4、郑州市各级领导干部对不应收受的礼金,因各种原因无法退回的,应当依照礼品礼金登记上缴的规定如实上缴,也可以直接上缴郑州市纪委、市财政局在(A.郑州银行(原郑州市商业银行))设置的“581”廉政账户。

1、《郑州市机关工作人员效能告诫暂行办法》规定,当年内被效能告诫(B.2)次的,年度考核不能定为称职等次。

2、《郑州市企业首席服务官工作暂行办法》规定,市直部门承办《首席服务官反映问题办理周报》督办事项,年内累计(D. 5)次被评为“较好办理事项”的,书面通报表扬一次。

3、《郑州市企业首席服务官工作暂行办法》规定,市直部门承办《首席服务官反映问题办理周报》督办事项,内累计(B 3)次被评为“较差办理事项”的,书面通报批评一次。

4、根据郑州市《关于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的规定》,单位一年内发生(C. 3)次以上违反禁酒规定行为的,或对本单位违规行为查处不力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组织处理。

第五篇:纪检公文写作常识

纪检监察公文,是党政机关公文的一种,是纪检监察工作中所直接运用的、具有一定特殊要求的文字工具。具有政治性强、业务性强、逻辑性强、精确性强的特点。

第一节 纪检监察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根据纪检监察公文的特点,纪检监察公文的写作必须符合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纪检监察公文的内容要真实、准确

纪检监察公文是一种十分严肃的文件,有的具有法律、政策效力,因此,必须行文准确、内容翔实、语言精炼,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敷衍,要真实、准确。

二、纪检监察公文的选材要恰当

形成和写好纪检监察公文,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来恰当地选择公文形式,而且要根据各类公文的特点恰当地选择材料。

选择材料,除了掌握好内容要真实、准确外,还必须注意其现实性和代表性。

现实性: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现实性很强的工作,它要立足于长久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代表性:任何文章写的内容都应有代表性,才有意义。纪检监察公文的代表性不仅有典型的现实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体现纪检监察工作特性。

三、纪检监察公文的结构

一结构要求。

公文的作者必须根据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把一系统材料分别主次轻重,进行恰当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使公文内容完整地成为一体,以充分、准确地将内容反映出来,这就是安排结构。

1、条理清楚。公文要表达和说明什么,是赞成还是反对;哪些问题已澄清,其经过怎样,后果、危害及影响如何;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正在解决,什么问题还有待于解决,等等,不但内容要充实、简洁,而且要表达清楚。

2、结构严谨。要紧紧围绕中心所表述问题,理清逻辑线索,根据层次,搞清内在联系。

3、格式完整。每一件公文都应有完整的格式。包括题目、编号、主报单位、抄送单位、分发单位、署名日期、密级、印发份数等,都应按要求准确标明。

二结构安排。

1、结构安排,预先设计。结构是表达公文内容的基本框架, 在写作之前应先设计好公文的结构。构思公文的结构,关键是要有全局观念,根据公文的具体内容和对象,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层次,形成写作提纲,其中包括文章的层次、论点、论据、段落、写法。对公文怎样开头,段落怎样过渡、照应,怎样收尾,全文共要说明几个问题等都应有一个通盘设想,然后一步一步有次序地进行写作。

2、开门见山,首尾照应。纪检监察公文应开门见山直接摆明要说明的情况和要议论的问题,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使阅者脑子里先得到一个总体概念,引起注意。公文的结尾要与开头相照应,有头、有尾、有躯干,不能有头无尾,也不能虎头蛇尾。

3、前后呼应,上下衔接。纪检监察公文所叙述的事情脉络要清晰,前因后果,交代明白。前面提的,后面要有印证;后面讲的,前面要有铺叙。公文论述问题,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或由叙述转为议论,由议论转为叙述,一般都应有过渡,安排自然,衔接巧妙,以求公文脉络畅通,溶为一体。即使是很短的公文也应注意。

4、量体裁衣,详略得当。纪检监察公文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安排,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应视问题的大小,该多则多,该少则少,精细适当,详略得当。

三结构形式。

纪检监察公文的结构形式比较多,一般采用以下三种:

1、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是把公文所要反映内容的基本情况或是几个突出问题并列排放,分头叙述,有利于突出主要情况和主要问题,便于把问题和情况阐述清楚。横式结构所并列的内容,可按问题的性质,也可按空间位置或其他特征来排列,主要问题可以采用大、小标题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别的办法标示,运用这种横式结构的纪检监察公文,一般先以几句精炼的词句开头,再用几句简要的话结尾,中间是正文。这种结构形式,一般用于撰写决定、通报、指示、通知等类公文。

2、纵式结构。纵式结构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先后次序或演进层次叙述问题或事件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多用于调查报告、案件调查、典型案件剖析等公文。

3、纵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是兼有以上两种结构特点的一种写法。一般是用于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公文。含有各种问题性质不同的案件的调查报告,可用横式结构阐述不同性质的问题,而纵式结构则用于叙述同类性质问题的每一个事件。这种形式结构优点是眉目清楚、重点突出。

四、纪检监察公文的语言

在纪检监察公文中语言使用得准确与否,不是一般的知识水平问题,而是关系到能否准确地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准确地反映情况,能否正确地执行党规党法和党纪的大问题。因此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是写好纪检监察公文的一条基本的也是重要的要求。

一准确。纪检监察公文要准确地伎用语言文字。

1、要明确所用词汇的确切含意,区别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对词的表达程度、使用范围等要正确掌握。

2、要注意掌握用词的程度分寸,尤其是对一些副词、判断词要正确使用。

3、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分清词的褒、贬及中性的性质。

二简洁。纪检监察公文的内容要简洁,语言也要简洁,不拖泥带水。

三朴实。要用准确、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去表达丰富的内容。

四规范。语言要规范化,要用标准的现代汉语,不生造词汇,不乱用简称,也不能用不规范的繁体字或简化字,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使用口语或方言。

五、纪检监察公文的表达方式

常用的基本表达方法有三种:

一记叙。纪检监察公文中对某一情况及问题的调查报告,对某一案件的调查报告,在通报或决定中对某一事件的叙述等,都要采用这一手法。记叙必须注意这样两点:

1、真实、准确。

2、不记流水帐。

二议论。纪检监察公文的议论,是指对某一事情、某一问题的客观判断、评价和准确的分析说理。这是纪检监察公文中所普遍采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必须掌握好这样三点:

1、论点准确。把握住问题的核心,用正确的观点有的放矢地论述,是论点准确的两个重要方面。

2、论述充分。就是要用充分的事实和道理来说明论点,做到有理有据。

3、逻辑严密。首先要构思严谨,其次还要行文严密。有了精细准确的构思,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后才能取得正确的结论。如果立论正确、但论述的方式不正确,那么结论也不会正确;如果立论和论述方式都正确,但逻辑不严密,漏洞百出,那么得出的结论也会受影响。因此逻辑严密,判断正确才可能有保证。

三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在记叙中议论,在议论中记叙。既可以从事实的真实客观记叙中来阐明观点和作出结论,也可以在阐明观点、得出结论之后再用事实来加以论证。

在运用夹叙夹议方法写作纪检监察公文时,一定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两者不能互相 2

矛盾。

六、纪检监察公文专用名称

纪检监察公文要反映各类问题、各种情况,需要使用许多专用名称。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对于某些领导人的称呼要准确。

二译名要统一。

三全称与简称。某些名称在公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如果名称太长或太繁锁,可以注明后使用简称,简称要按习惯用法写。

四注意不要使用一些方言及个别难懂的术语。

七、纪检监察公文数字用法

一使用统一。数字有基数、序数、分数、倍数、概数等几种。不同的数字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不能随便使用。

1、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表示的范围。

⑴表示数量、长度、高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各种计量的数字,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表示,但其中如果在数字很少,全篇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写成为“三千”、“二百”;表示若干万、若干亿的整数,可以用“万”、“亿”为单位和阿拉伯数字并用,如“100,000”可以改为“10万”,“12,500,000,000”可以改为“125亿”,但“45,600万”不能写为“4亿5,600万”。

⑵表示日期。如“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应改为“1999年8月28日”。

⑶表示编号。如“通纪字第十二号”,应改为“通纪字第12号”。

⑷表示百分数。如“百分之三十”,应改为“30%”。

2、必须用汉字数字表示的范围。

⑴名称中的数词,除了人名、地名、书名、机关名称等专用名词中的数词不能改动以外,普通名词中的数词也不要改。

⑵词汇和成语中的数词。

⑶分数。如“四分之三”;不要改成“4分之3”

⑷概数。如“三四个”,不能改用“34个”。

3、引用法规中的章、节、条、款、项、目的时候,按照原法规中所用的数字,原来用汉字的,就用汉字;原来用阿拉伯数码的,就用阿拉伯数码。

4、个位数字,往往语言化成分很大,和多位数字在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中一起出现,为了一致和容易比较,应改用阿拉伯数码。

二含义明确。表示增加意思时,包括原数在内的,应在“提高”、“增加”、“上升”、“增长”、“扩大”等词之后带有“到、至、为”等字;不包括原数的,应在“提高”、“增加”、“上升”、“增长”、“扩大”等词之后带“了”字。

三词语准确。如“不是”、“不满”、“不到”、“小于”、“少于”和“大于”、“多于”、“超过”等,是与数字密切相关的,使用时应和数字的合意相符合。

四概括性数字应与各部分数字相符。纪检监察公文中总的数字,应与所概括的各部分数字相符合,总数应是各部分数字之和。

第二节 通报

纪检监察机关常用的公文种类有:决议、决定、指示、规定、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意见、批复、会议纪要、函等,每种公文都有自己的写作要求,现仅以“通报”为例加以闸述。

一、什么是通报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说:“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纪检监察机关的通报,是纪检监察机关表彰先进、剖析案件、发布信息而面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一种周知性公文。

二、通报的种类

通报由于性质、内容、制作单位、发布层次等区别,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

按性质分:

综合性通报,是带有情况综合和分析性质,就某些地区或部门,一些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所进行的综合分析,进而提出某些评价、分析、措施、意见或建议。如:《全国治理公路“三乱”情况的通报》。

专题性通报,是专门针对某一地区或部门、某一问题或倾向提出分析、判断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或建议。如:《关于××地区清理超标小汽车情况的通报》。

按公文机关分:

联合通报,是指几个互不隶属的单位.就某一问题共同发出通报。如:《监察部、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工商局关于„„的通报》。

单发通报,是指由一个单位独立制作并发出的通报。

按发布层次分:

直发通报,是指制作通报单位独立制作并直接向有关单位发出的通报。

转发通报,是指上级单位转发下级单位,或是转发平级其他单位通报的一种通报。

按通报内容分:

信息情况交流通报,是对一个时期工作回顾后作出的.目的在于向有关单位告知重要的情况、动向和信息。

表彰通报,是对先进人物、先进典型的事迹、经验加以总结,在一定范围内表扬并号召学习与借鉴。

案件通报.是围绕所查处的典型案件剖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的通报、

三、通报的写法

纪检监察机关,经常就一些重大问题或典型案件发出通报、有的通报还要公开发表,影响很大。

从实际工作来看,纪检监察机关的通报可分为两大类型:

一类是选择纪检监察机关所查处的典型案件,深刻剖析其原因、危害和经验教训,以对广大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进行党风廉政教育;

一类是表彰作风正、勤政廉政、敢于同不正之风做斗争的先进人物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这两类通报以第一类所常见,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普遍使用的通报形式。

1、标题的写法

通报的标题,是通报内容和主题的高度浓缩,不仅要准确、鲜明、还要有很强的启示力和吸引力,通报的标题能否达到这一要求.对通报写作质量和通报教育、警示作用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通报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简短扼要。标题不能太长,要用精练的文字,概括出通报的主题.揭示出通报所代表的组织对某一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鲜明生动。标题要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既有鲜明的观点和态度。又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既要有准确突出的主题,又要有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哲理。 2.开头的写法

通报开头的形式主要有三大类:一类以政论性语言开头;一类以介绍案情的叙述性语言开头;另一类是转发通报式开头,主要写法是:

①政论性开头

政论性开头,是用简洁明快、坚定有力的政论性语言,指出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表明党组织对这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因此在写法上应力求语气连贯、逻辑严密、简洁明快、铿锵有力。要写出气势和威严,以正压邪,理直气壮地表明党组织对消极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的态度。

例如:《中央纪委关于坚决查处投机诈骗活动的通报》的开头“现将浙江省委关于检查温州市某些部门企业投机诈骗情况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看问题是何等严重,何等触目惊心。此类明目张胆违法违纪的活动.如果再不彻底检查,严肃查处,还谈什么党性、党风!还有什么党纪国法可言!”

②叙述性开头

叙述性开头是指用叙述性语言概括案情或交待被通报对象的基本情况。这种写法一般要求反映案情自然贴切,概括出问题要点明性质,交待出对违纪问题的查处结果。

例如:《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闫健宏重大经济犯罪案件的通报》的开头“中共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向贵州省委、省纪委、省人民检察院及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了原贵州省政协常委,贵州咨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贵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闫健宏重大经济犯罪案件。闫健宏严重触犯了党纪国法,1993年11月19日,检察机关依法将其逮捕。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贵州省政协已分别作州决定,开除闫健宏的党籍和公职,撤销其政协常委职务。现将闫健宏的主要违法犯罪事实通报如下:┄┄”。

这样开头的写法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内容:负责案件调查的组织或单位;被调查对象的职务、名称;被调查的问题性质;对被调查对象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理。

这种概括的写法先给读者一个基本印象,为引出下文,具体介绍错误事实做好了铺垫。

③转发式通报开头

转发式通报开头有比较规范的写法.即写明转发哪一级组织或单位对何问题的通报,说明转发通报的目的和要求。

例如《中共中央纪委对法人走私案件要严厉查处的通报》“现将《中共山东省纪委关于乳山市商业局‘7.19 ’重大走私香烟案的通报》转发各地区、各部门。山东省乳山市商业局‘7.19 ’走私香烟案,是—起受当地极少数干部支持、包庇,公安、边防人员武装掩护的典型的重大法人走私案件,其情节十分恶劣,性质极为严重。在中共山东省委和公安部党组的直接领导下,该案已经查结,主要案犯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其他涉案人员均受到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这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开头除第—句“引子”说明转发的通报内容外,接下来重点强调对所通报案件性质和严重程度的认定。

还有简单一些的转发式通报的开头,只用—句话交待所转发的通报内容即可。例如:“现将×××省××市纪委《关于×××索贿受贿问题的通报》转发给你们,望广大党员从中吸取教训。”

除以上三类开头外.还有一种较简单的开头,例如《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深圳“8.5 ”特大爆炸火灾事故的通报》的开头“最近,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深圳‘8.5 ’特大爆炸火灾事故的责任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现通报如下:„„”。

这类开头的写法,多采用于案情比较简单,而且案件在公开处理之前已在党内或社会上广为流传,而通报的重点是要明确有关责任人所应负的责任,剖析问题带给我们的教训,所以开头的用法可以简单一些。

4、正文的写法

通报的正文是通报内容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既要有案情分析,又要有原因和教训的总结;既要有具体的叙述,又要有抽象的概括;既要有严密的逻辑综合,又要富有哲理和 5

文彩。因此,通报的正文,既要体现出作者对案情、对纪检监察业务工作的熟悉程度,体现出作者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纪政纪条规的掌握程度,又要体现出作者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通报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案情概要和议论分析。值得注意的是.通报正文的案情概要,既不是案件调查报告的照抄照转,事无巨细地罗列犯错误人的具体违法违纪情节和经过,同时也不是处分决定的结论式语言,它应当有粗有细、有详有略,使读者既能看清问题的性质,也能看清问题的主要情节经过、严重程度和所造成的影响等。

通报的正文,要在客观叙述违法违纪事实的基础上,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的教训进行分析。这一部分是重点反映党组织对所发生问题的认识、看法与态度,带有很强的指令性。这一部分是通报正文的重点,写作难度比较大,尤其是相同性质案件的通报每年都有许多,而其违纪的原因和所总结的教训大同小异,不用心钻研就很难写出每个通报的特点,就很难有新意,因此,对这一部分的写作要求是,抓住要害,深入剖析,突出重点,创出新意。

对违法违纪原因的分析,要注意揭示出问题的本质,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分别指出产生问题的根源,这样才真正有助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由于纪检监察机关通报案件的种类比较多,案情复杂,因而论述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范围也较多,总的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阐述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及所造成的影响与后果;②剖析案件带给我们哪些思考,有什么教训值得汲取;③这个案件给党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什么告诫,指出了哪些应当注意的问题;④对所发生的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提出哪些具体的纠正、制止措施;⑤对减少损失、挽回影响提出哪些具体要求;⑥是否重申以前的有关规定;⑦对所通报的问题是否要求限时报告查处结果;⑧对通报所涉及的有关组织是否提出批评或表扬。

以上这八个方面并不要求每个通报的论述部分都必须具备,而是应根据所通报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定。但不论写几方面的内容,都应当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提出给人启迪、发人深省的观点和论断,不求多只求精,抓住一点,讲深讲透,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上一篇:纪检监察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借鉴台湾文创产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