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写作模版

2022-07-05

第一篇:纪检监察写作模版

纪检监察信息写作及报送

一、动态性信息写作

动态性信息是指反映某项工作、活动或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客观情况的信息。它是最常见的一类信息。

动态性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比,具有客观真实、讲究时效、广泛多样、初级加工的特征。

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来看,纪检监察动态性信息可分为四种类型:会议动态信息、工作动态信息、社会动态信息和思想动态信息。

动态性信息的写作必须尊重事实、善于捕捉、快写快报、简明扼要。

二、负面信息写作

负面信息,也称问题性信息,是指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信息。

负面信息具有滞后性、阶段性、时效性特征。

负面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所以,如实地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下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善于把握全局,敢于暴露矛盾,剖析问题实质,报真情说实话,增强报送负面信息的针对性、可用性,这是各级纪检监察信息工作部门的重要职责。

此外,报送负面信息还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和信息处理艺术,切实保证负面信息的质量。一要专题专报,观点明确。二要弄清情况,吃透实质。三要适度把握定性定量。定量分析要避免夸张式虚报。定性分析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四要巧选角度,讲究艺术。五要信息反馈务求深入。

三、调研性信息写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信息的编写权、反映权。经过深入系统调查研究得来的信息,这就是调研性信息。调研性信息是在掌握初步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追踪、深化,形成的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层次信息。它要求对情况有全面的反映,对问题有透彻的分析与判断,对工作有精确和恰当的对策与建议。其写作上一是要反映的事物和问题要具有典型性;二是调查的情况要客观;三是调查的内容要有思想性;四是提出的对策建议要有实用性。

四、经验性信息写作

经验性信息是指反映人们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做法、经验的信息。正确理解经验性信息的含义应把握三点:一是经验性信息来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它不是对实践活动的简单素描,而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探索,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提示。二是经验性信息要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概貌。无论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全面工作经验,还是反映某一单项工作的经验,都要力求做到相对完整。这是经验性 1 信息区别于其它信息的重要标志之一。三是对实际工作有指导、启迪和借鉴作用。这是经验性信息的核心,也是目的所在。一条经验性信息的质量好坏、价值高低,关键在于它的指导作用。

经验性信息按其用途可分为指导性经验信息、启发性经验信息、创造性经验信息三类。经验性信息不仅要注重总结经验,更要重视启发他人、指导工作,因此写作上有一定难度。要采编好经验性信息,首先要求信息工作者本身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既要吃透上级精神,又要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要了解面上情况,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其次,经验性信息必须如实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因此,必须交待情况、述说做法、反映效果,从事实中引出道理,从个别中阐明规律。在撰写过程中应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深入挖掘上下功夫,搞好深度加工,切忌浅尝辄止;要选好角度,突出特色。二是要在精细加工提炼上下功夫,要有新颖的主题,精炼的文字。三是要注重典型导向。

五、突发性信息写作

突发性信息也叫紧急信息,是指反映人们事前未有预测、具有较大偶然性的各类突然发生的重大紧急情况的信息。如重大自然灾害、重要的社情、重大刑事案件、重大伤亡事故、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等。突发性信息历来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信息。也是信息工作人员应重点收集、报送的信息。

六、综合性信息写作

综合性信息,是指将获取的各种初级信息按照需求和内在联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综合处理,归纳整理形成的全面、准确反映某一特定事物全貌的系统性信息。

第四节 纪检监察信息的质量与上报

一、纪检监察信息的质量

随着形势的发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越来越艰巨,纪检监察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衡量和评价信息质量高低主要有三个标准:

一是进入领导决策的程度;二是服务层次的针对性;三是产生效应的广泛性。

提高信息质量应做到“六抓”:

一要抓“深”,就是对信息主题的提炼要深,通过提炼、加工、整理成为具有一定深度的信息,及时为决策提供服务。二要抓“实”,就是说信息反映要实。在编写有关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中,要注意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牢牢抓住问题实质,一箭中的。三要抓“准”,就是说信息的主题要扣准,要真实客观地勾勒出事物的本来面貌。四要抓“广”,就是说信息的视野和信息的作用范围要广。从事信息工作不能仅局限于纪检监察系统,必须不断拓宽 2 视野和渠道,全面获取各方情况,注意加强同其他系统内部的联系、交流和协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五要抓“快”,就是说信息的反馈要快。“快”是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信息的价值所在。在实际工作中,从事纪检监察信息工作的同志要注意快采、快写、快传。六要抓“精”,就是说信息文字要精炼。编写每一则信息,从标题到文字表述都要进行认真推敲,反复修改,努力讲求文法、修辞、层次和逻辑,直到达到要求和满意为止。

二、纪检监察信息的上报

上报信息,关键是要注意选好题,即要选择好上报信息的内容;要区分信息的适用性,关注工作的发展性和时效性,突出工作中心,抓住领导的关注点;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服从上级需求与突出地方特色的关系、正面与负面的关系等。

凡是上报的信息,一般都要经过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审阅和把关,只有那些内容重要或领导关注的情况才会被送到领导手中,或用于决策,或用以指导工作。因此,上报信息应特别注意:一是报送上级领导需要的信息;二是报送本单位需要让上级领导知道的信息。

纪检监察信息

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都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反映和表现,这些反映和表现就是信息,它是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最新反映。具体地讲,信息是人们通过一定的载体获得的新知识、新情况、新经验等。

第一节 纪检监察信息概述

一、纪检监察信息的概念

纪检监察信息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某种载体的传递而获得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方面的情况(情报)等。

二、纪检监察信息的特点

1.政治性。主要包括鲜明的政治立场、准确的政治观点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2.政策性。突出表现在宣传党的政策,并为深入落实党的政策反馈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以利于政策的修订和完善。

3.全局性。它涉及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各个方面,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全方位反馈,为党委、纪委中心工作服务。

4.典型性。抓典型是各级党委、纪委一贯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正面典型和经验可以指导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反面典型和问题可以帮助党委、纪委及时采取措施修正决策失误和偏差。

5.超前性。它收集、加工、传递应在决策实施以前,抓住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6.保密性。必须坚持保密原则,坚决不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

3 7.负面性。纪检监察工作中经常涉及案件、群众上访以及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带有负面色彩的问题,这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

8.篇幅短小。少则几十字,长的不过数百字。

9.主题精练。主题精练,深刻而有高度。

10.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语句通俗易懂。

三、纪检监察信息的种类

信息分类的方法不尽相同。对于纪检监察信息来讲,多是从内容上来划分的,一般可以分为综合性信息、调研性信息、经验性信息、负面信息、动态性信息,预测性信息等。

四、纪检监察信息的作用

1.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

2.对政策落实和工作部署情况的监测作用。

3.对社情民意的反馈作用,成为各级领导掌握下情和大局趋势的“晴雨表”。

4.对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超前预测作用,成为领导处理问题的“预警器”。

第二节 纪检监察信息的主题材料与结构

一、纪检监察信息的主题

纪检监察信息的主题就是指纪检监察信息的中心思想。信息的主题是信息的灵魂,信息材料的取舍、结构安排、语词使用,都要围绕表达信息主题的需要。一般来讲,信息与机关公文对主题的要求是一致的,一则信息只有一个主题,即主题的单一性。

1、主题的形成

纪检监察信息主题形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掌握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提炼而成,另一种是以上级党委、纪委工作要点和领导要求为依据,确定需要信息的主题,再围绕这一主题收集材料。如上级党委、纪委年度或半年工作安排,信息需求要点等。

2、确定主题的要求

一要新。即观点明确、角度新颖。对于已有的观点,如果紧密结合上级要求,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来确定主题,信息就会焕发新的生命力,价值就会更高。即便是一些老材料,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选择新角度,也能挖掘出好信息。

4 二要深。就是深刻、典型,有高度。就象实弹射击,光“上靶”不行,还要力求正中“靶心”。也就是说不能浮于工作的表面,要挖掘深层次的内容。

三要准。观点不准确,信息写得再精彩,也不能算是好信息。

二、纪检监察信息的材料

信息材料就是信息中列举的事实或数据。信息材料是形成信息主题的基础,是表达主题的支柱。动笔之前,主题观点靠材料形成;行文之中,主题观点靠材料表现。只有掌握信息材料的收集方法,才能写出好的信息。

1、信息材料的收集方法

⑴综合法。

就是将肤浅、零碎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然后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综合法收集整理的信息可以达到由偏到全、由零到整、由粗到精的效果。综合法常常能反映出某一情况和问题的普遍性。采用这种方法编写的信息,便于领导掌握面上的情况和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

⑵追踪法。

即以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或工作落实的各个阶段为线索,追踪收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况。如上级作出重大决策以后,及时收集反馈传达贯彻的作法、步骤、落实的措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进行连续反映。

⑶调研法。

这种收集材料的方法有较强的目的性,一是按照上级或领导要求,确定专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经验,指导推动工作。二是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材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编辑信息,而要对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工,抓住事物的本质。

⑷逆向思维法。

就是当某项活动处在高潮时,或某个问题被大多数人肯定或否定时,如果一名信息工作人员能够冷静下来,让思维不受从众效应的影响,从问题的另一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一下有无偏差,或存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问题,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⑸会议收集法。

每个会议都包含大量的信息,通过参加各种会议及阅读会议文件材料,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线索。

5 ⑹机遇引发法。

2、信息材料的筛选方法

筛选是对大量的原始信息进行鉴别和选择,剔除那些无用的、重复的、没有价值的信息,增强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利用率。

一是定性、定量分析。就是对信息材料中列举的问题和事实的性质进行分析,首先,要确定哪些内容是属于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范畴的,明确哪些内容是上级机关和领导最为关注的,哪些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次,要确定哪些材料属于综合性材料、典型性材料、调研性材料,哪些问题属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再次,要确定哪些材料适合上报,哪些材料适合下发等等。分析就是对构成信息材料诸要素的数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这些要素对事物的影响,把握事物数量的界限。

二是对比分析。就是结合上级机关和领导的需求,对信息材料所反映的同一类工作、同一类问题的典型性、代表性、指导性、覆盖面、时效性等进行分析,确定哪些材料可优先选用、哪些材料具有决策价值。

三是点面结合分析。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举一反三”,分析信息材料是否具有普遍性、增强广度;是否具有特殊性,增强深度。通过分析,防止就事论事、泛泛而谈,使表达的观点有理有据,无懈可击。

筛选中一要围绕信息的主题选择材料;二要选择典型的材料;三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四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现实生活中,某些偶然现象,比如一句话、一件事,可以使信息工作人员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发生突破。机遇引发是偶然的,但其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信息人员要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情况越多,机遇也就越多,随时都会发现有用的信息。

收集信息材料应注意的“六忌”:

一忌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二忌主观偏面,以偏概全;三忌蛇过打棒,雨晴打伞;四忌零打碎敲,东拼西揍;五忌随机无向,盲目提供;六忌雷同重复,缺乏新意。

3、信息材料的加工提炼。

加工提炼是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信息材料进行深加工的过程,也是形成完整信息的过程。一是要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加工提炼。二是对信息文字和篇幅进行加工提炼。

三、纪检监察信息的结构

纪检监察信息的结构一般是由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常采用的是一种“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即把重要的事放在第一段,次要的放在第二段,再次要的放在最 6 后。不同类型的纪检监察信息有着不同的基本结构,不是每篇信息都具有这几部分,有的动态性信息或较短的信息,用题目代替导语,也有的信息导语与主体没有明显分开,背景也往往不独立成为一部分。

1、导语

纪检监察信息的导语就是在信息开头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即用最简要的语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揭示主题思想,“立片言以居要”,唤起读者的注意。

纪检监察信息导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⑴概括式。把信息中最重要、最鲜明的事实,用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在信息的篇首。

⑵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篇,作为导语,提示信息内容的意义和目的。

⑶设问式。在信息的开篇就提出问题,具体事实在后面主体部分叙述。这样可以把信息所要解决的问题更突出、更尖锐的提到读者面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

⑷评论式。在导语中对信息的内容进行重点评论。有的在点名题旨以前,简要地说明原委,交待动机,借端生由,引人入胜;有的首先判别是非,议定从违,鲜明的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批判什么,有的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褒贬,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对大家关心的问题予以正面回答。这样的导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⑸议论式。就是在导语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阐明事理,把具体的问题典型化,对信息的内容进行理性议论。这样的导语具有指导性。

⑹对比式。一开头就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把信息所要叙述的事实观点,鲜明地突出出来。对比材料是多方面的,包括典型事例对比、概括事实对比、数字对比、语言对比等。总之,信息的导语是多种多样的,不管用何种形式的导语写信息,都要根据不同的信息内容,在整个信息结构中恰如其分,自然、鲜明地为突出主题服务。

2、主体

主体是信息的重要部分,它在导语之后,用充分的事实材料和典型的事例把导语中所概括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或结论,加以详尽地展开进行阐述,体现主题。

安排纪检监察信息结构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⑴重点表现法。就是以一个问题或一个事件,沿着一条主线写,突出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这种结构可以用少量的文字,突出地体现主题,给人以鲜明、畅达感。

⑵时序表现法。就是按信息内容反映的问题或事件所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可以使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给予读者鲜明的印象。

7

⑶因果表现法。就是按信息内容材料的内在联系,按因果的关系,来考虑信息主体的层次结构。

⑷并列表现法。以几个不同的问题或几个事件并列地表现一个主题。这种方法可以把一些表现上看来互不相关的事情或问题联系在一起,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问题,统一在一个主题思想下,增大信息量,对于综合性的信息尤为适用。

⑸分层表现法。一则信息有若干个材料,每个材料各表达一层意思,每层意思之间有轻有重,而且能排列一定的次序,表达一个中心思想,对这样的信息采用分层表现法安排主体结构,集中体现一个主题,使该信息产生一种递进的逻辑力量。

总之,要从每一篇信息的具体内容和表现主题思想的实际出发,合理地安排主体结构,结构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能教条地生搬硬套。

3、结尾

纪检监察信息的结尾要根据内容来确定。恰当的结尾可以使信息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进一步体现主题思想。

⑴小结性结尾。对信息反映的内容加以概括、小结,使读者更加明确信息的目的,加深印象。

⑵指向性结尾。指明信息反映的问题,发展的趋向,引起读者的关注。

⑶评论性结尾。对信息反映的问题加以评论,表明立场、观点,帮助读者尽快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别是反映问题或预测性信息,在结尾时进行评论,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第三节 纪检监察信息的写作

一、动态性信息写作

动态性信息是指反映某项工作、活动或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客观情况的信息。它是最常见的一类信息。

动态性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比,具有客观真实、讲究时效、广泛多样、初级加工的特征。

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来看,纪检监察动态性信息可分为四种类型:会议动态信息、工作动态信息、社会动态信息和思想动态信息。

动态性信息的写作必须尊重事实、善于捕捉、快写快报、简明扼要。

二、负面信息写作

8 负面信息,也称问题性信息,是指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信息。

负面信息具有滞后性、阶段性、时效性特征。

负面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所以,如实地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下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善于把握全局,敢于暴露矛盾,剖析问题实质,报真情说实话,增强报送负面信息的针对性、可用性,这是各级纪检监察信息工作部门的重要职责。

此外,报送负面信息还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和信息处理艺术,切实保证负面信息的质量。一要专题专报,观点明确。二要弄清情况,吃透实质。三要适度把握定性定量。定量分析要避免夸张式虚报。定性分析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四要巧选角度,讲究艺术。五要信息反馈务求深入。

三、调研性信息写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信息的编写权、反映权。经过深入系统调查研究得来的信息,这就是调研性信息。调研性信息是在掌握初步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追踪、深化,形成的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层次信息。它要求对情况有全面的反映,对问题有透彻的分析与判断,对工作有精确和恰当的对策与建议。其写作上一是要反映的事物和问题要具有典型性;二是调查的情况要客观;三是调查的内容要有思想性;四是提出的对策建议要有实用性。

四、经验性信息写作

经验性信息是指反映人们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做法、经验的信息。正确理解经验性信息的含义应把握三点:一是经验性信息来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它不是对实践活动的简单素描,而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探索,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提示。二是经验性信息要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概貌。无论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全面工作经验,还是反映某一单项工作的经验,都要力求做到相对完整。这是经验性信息区别于其它信息的重要标志之一。三是对实际工作有指导、启迪和借鉴作用。这是经验性信息的核心,也是目的所在。一条经验性信息的质量好坏、价值高低,关键在于它的指导作用。

经验性信息按其用途可分为指导性经验信息、启发性经验信息、创造性经验信息三类。经验性信息不仅要注重总结经验,更要重视启发他人、指导工作,因此写作上有一定难度。要采编好经验性信息,首先要求信息工作者本身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既要吃透上级精神,又要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要了解面上情况,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其次,经验性信息必须如实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因此,必须交待情况、述说做法、反映效果,从事实中引出道理,从个别中阐明规律。在撰写过程中应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深入挖掘上下功夫,搞好深度加工,切忌浅尝辄止;要选好角度,突出特色。二是要在精细加工提炼上下功夫,要有新颖的主题,精炼的文字。三是要注重典型导向。

五、突发性信息写作

突发性信息也叫紧急信息,是指反映人们事前未有预测、具有较大偶然性的各类突然发生的重大紧急情况的信息。如重大自然灾害、重要的社情、重大刑事案件、重大伤亡事故、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等。突发性信息历来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信息。也是信息工作人员应重点收集、报送的信息。

六、综合性信息写作

综合性信息,是指将获取的各种初级信息按照需求和内在联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综合处综合性信息,是指将获取的各种初级信息按照需求和内在联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综合处理,归纳整理形成的全面、准确反映某一特定事物全貌的系统性信息。

第四节 纪检监察信息的质量与上报

一、纪检监察信息的质量

随着形势的发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越来越艰巨,纪检监察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衡量和评价信息质量高低主要有三个标准:

一是进入领导决策的程度;二是服务层次的针对性;三是产生效应的广泛性。

提高信息质量应做到“六抓”:

一要抓“深”,就是对信息主题的提炼要深,通过提炼、加工、整理成为具有一定深度的信息,及时为决策提供服务。二要抓“实”,就是说信息反映要实。在编写有关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中,要注意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牢牢抓住问题实质,一箭中的。三要抓“准”,就是说信息的主题要扣准,要真实客观地勾勒出事物的本来面貌。四要抓“广”,就是说信息的视野和信息的作用范围要广。从事信息工作不能仅局限于纪检监察系统,必须不断拓宽视野和渠道,全面获取各方情况,注意加强同其他系统内部的联系、交流和协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五要抓“快”,就是说信息的反馈要快。“快”是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信息的价值所在。在实际工作中,从事纪检监察信息工作的同志要注意快采、快写、快传。六要抓“精”,就是说信息文字要精炼。编写每一则信息,从标题到文字表述都要进行认真推敲,反复修改,努力讲求文法、修辞、层次和逻辑,直到达到要求和满意为止。

二、纪检监察信息的上报

上报信息,关键是要注意选好题,即要选择好上报信息的内容;要区分信息的适用性,关注工作的发展性和时效性,突出工作中心,抓住领导的关注点;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服从上级需求与突出地方特色的关系、正面与负面的关系等。

凡是上报的信息,一般都要经过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审阅和把关,只有那些内容重要或领导关 10 注的情况才会被送到领导手中,或用于决策,或用以指导工作。因此,上报信息应特别注意:一是报送上级领导需要的信息;二是报送本单位需要让上级领导知道的信息.

第二篇:纪检监察机关公文写作材料

一、公文分类

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即是公务文书,指的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合法组织在处理公务时形成和使用的各类文书,包括法定公文和非法定公文。狭义的公文亦称法定公文,主要指•条例‣和•办法‣颁布的18种党政公文。

公文具有5个方面的作用,即指挥和指导作用、规范行为作用、联系协调作用、宣传教育作用、凭据记载作用。公文具有法定性、工具性、规范性、时效性等4个特点。根据公文的作用、公文的特点,按不同的标准可对公文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通用公文即•办法‣和•条例‣所颁定的18种公文。专用公文指专门机关、专业部门等使用的特殊公文,如司法、外交、军事等公文。

2.按发文机关所属组织系统分为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

3.按行文方向分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请示、报告是典型的上行文,决定、指示、通知、决议、批复等是典型的下行文。函是典型的平行文。

4.按涉密程度分普通公文、秘密公文、机密公文、绝密公文。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标有密级的文件要严格控制知晓范围,一般不得复制,确需复制的须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并由文件保管人员作好登记。严禁在无保密措施的设备和因特网终端计算机传输、存储、编辑、打印涉密文档。

5.按处理时限分平急、急件、特急件三类。如以电报方式传送,则分为平急件、加急件、特急件、特提件四类。需即刻办理的使用“特提”、2日内办理的使用“特急”、4日内办理的用“加急”、6日内办理的用“平急”。

公文还可按来源、处理方式、性质和作用等分类,这里不再叙述。重点讲一下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分类:

•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有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公文有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两大公文法规共列举了27个文种,其中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9个文种是两大公文法规中共有的,党的机关公文没有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这4个文种,而行政机关公文则没有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这5个文种,所以党政公文的法定文种(亦叫“正式文种”或“主要文种”)合计为18个。各种组织行文,原则上不能超出这些文种而自制新的文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正式文种有以下几种:决议、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

•办法‣和•条例‣还规定了公文的格式:•办法‣规定有16种格式,•条例‣规定有17种格式,•格式‣分别确定了它们在文面上的区域和大小。这些特定格式,是公文规范化的重要标志。公文写作采用规范的格式,旨在维护公文的严肃性,保证公文的准确、完整、统一,从而行之有序、行之有效。

•条例‣和•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文种,属非法定公文,它们中大至有总结、计划、调查报告、简报、信息、述职报告、会议记录、会议讲话稿等,小到专用书信、便函等,这些文书也称常用事务文书。非法定公文中我们还会用到规章文书(如章程、办法、规则、制度)和专用文书(如意向书、合同、策划书等)。非法定公文在整个公文体系中处于次要、从属地位,既没有法定的格式,也不具备独立的行文资格。尽管如此,作为辅助性公文,非法定公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关中使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较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公文规范

(一)公文文种规范

1.按组织系统的职能范围选用文种。党的机关与行政机关各有其职能、分工范围,如通告,就只能由行政机关制发,党的组织系统不能选用。(通告与通知的区别:通告的行文无特定对象,通知则有特定对象)。

2.按组织的级别权限选用文种。如命令、公告,制发者只能是县级以上的行政机关,条例只能是党的中央组织才能制发的法规规章性公文。

3.按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选用文种。隶属关系(上下级之间)选用上行文和下行文,不相隶属关系选用平行文。

4.按公文的适用范围选用文种。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选用报告行文,提出建议则用意见行文。

在公文实践中,文种选用的混乱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混用文种,如公告与通告、决议与决定、请示与报告、条例与规定、请示与函等几组相近文种混用。二是误用文种,将事务文书误作为正式公文文种使用。主要表现在本应使用规定、决定、意见、报告、通知、通报等公文,却使用计划类、总结类、简报类事务文书,以要点、打算、安排、小结等形式行文(误用文种的情况在我县不同程度存在,在县纪委监察局机关也有这种情况)。

(二)公文行文规范

行文规范,有利于公文传递方向正确、线路短捷有效,避免公文旅行,阻止部分公文进入不必要的流程。行文规范包括8个方面内容:

1.行文精简的规则。行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不发,可长可短的公文要短。 2.按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的规则。各级党政机关的行文,都应根据本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党的领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向同级政府及部门或下级政府机关行文;而政府机关不得向党的组织行文作指示、交任务。

3.职能部门行文的规则。党政各职能部门,在自己的权限内,可以相互行文,可以向下级机关相关业务部门行文;也可以根据本级党委或政府的授权和有关规定,对下级党委或政府直接行文。如果一个部门的业务需要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按隶属关系和职责范围又不具备布臵工作提出要求的行文权限时,这就可以通过授权行文来解决。具体说,这个部门可向本级政府请示,经本级政府同意并授权后,向下级政府行文。在操作中,应将文稿拟好,由本部门领导签署,请本级政府分管领导审批。经政府领导审批后的文稿,在行文时,才能在文首或文中注明“经**政府同意”的字样。各级政府和有关领导机关办公厅(室)的行文都具有授权行文的性质,与本级政府和本部门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可不在文首或文中标注“经**同意”的字样。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向外正式行文。 4.联合行文的规则。同级党政机关、同级党政各部门、上级党政部门与下一级党政机关可以联合行文;党政机关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党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明确主办部门。 5.文件抄送的规则。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时,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如临沧市纪委下发到我县的一些重要文件,有的主送机关直接就是县委(县政府)、县纪委,有的则注明了抄送县委。还有就是领导与指导的关系,•党章‣第八章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我们有的同志在公文表述和口头汇报工作中,用“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在上级纪委的指导下开展好工作”,这种表述是不正确的。我们是双重领导,这是•党章‣的规定,不是我们自创。

6.协商一致的规则。凡部门之间未对有关问题协商一致时,一律不得各自向下行文。请示事项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时,应当经过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上报。

7.向上请示的规则。下级向上级报请示公文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是按级请示。二是请示一般应一文一事。三是请示除领导直接交办的外,一般不要直接送领导者个人,应归秘书部门统一处理。四是上报的请示不要同时抄发给下级机关。五是不要多头请示。

8.文件退回的规则。对不符合行文规则的公文,秘书部门可径直退回。

(三)公文语言规范

公文语言使用正确与否,语言表达完整与否,都直接关系到工作开展的质量和公务活动的成效。文件应与内容相呼应,文章的语言和口气应适合文章的论旨。不同体裁的文章,由于其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方式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即使是文学类作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间的语言也有很大差异性。千百年来,在公文的形成和发展中,在人们办理实际公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公文语言运用的特殊语体,这种公文语体与非应用文类各体文章的语体相比,风格迥异,个性特点十分鲜明,其特点和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八个字:准确、简明、朴实、庄重。

1.准确。即要观点明确,表述准确。句与句之间逻辑联系紧密,能恰如其分地说明情况、阐述做法、表达思想。

2.简明。要简洁、明快,可读性强、浅显易懂。缩略语强调规范化,一是约定俗成,如 “三个代表”是约定俗成的缩略语,可在公文中直接使用。二是先全后简,文字较多且需要在公文中反复出现的未经约定俗成的名称,应当在公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采用全称,然后用括号注明以下简称“**”,便可将缩略语在本篇公文中重复使用。三是句式的选择,公文中使用最多的是陈述句

和祈使句,而很少使用描写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如公文的开头,常用“党的十七大以来……”、“近段时期以来……,由于……”等陈述句式。而在下行文中常出现“要、要求……”的祈使句,上行文中常出现“请、恳请……”的祈使句。 3.朴实。语言要平易、朴素、实在。要慎用形容词,公文通常是开门见山,直叙事实,直陈意见,直提要求,力戒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

4.庄重。语言要端庄、郑重、严肃、认真。要求不用戏谑语,不追求诙谐与幽默。不能带有个人的情绪和感情色彩。要使用书面语,使用规范化、模式化词语。

(四)公文处理规范

公文处理工作,是机关办理公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贯穿于机关各项工作之中,为机关公务活动正常运转提供保证。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准确、安全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1.收文程序。收到公文后,首先要由办公室进行登记、审阅、提出办理意见,送有关领导阅批,再进入办理程序。领导及各室参加上级会议所发的文件材料,应及时交办公室进行登记。对有密级的文件注意保密。文件在传阅和承办过程中,不得将其擅自留存,若确因为工作需要须留存使用的,要与收发员做好衔接,处理结束后立即归还。应该说收文程序我们执行得比较好,今年我们还建立了承办公文登记制度,涉及办理的重要公文,办公室制作了表格进行专门登记、跟踪落实、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2.发文程序。步骤:明确拟发公文内容→确定拟稿人拟稿(起草文件须依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工作要求,遵循行文的有关结构、格式规范。)→办公室审核把关→送请领导审核、签发→办公室登记、编制发文字号→校对印制文件→按发文范围发文(重要公文要有签收痕迹材料)→涉及到具体办理的工作还要跟踪落实等。需要强调的是,办公室审核把关文稿一定要在送领导审核签发之前,这既是发文的必要程序,也是对领导的尊重。

3.立卷归档。公文的立卷归档是公文办结后的善后处理工作,这既是处理公务的痕迹,更具有档案利用的现实意义和有历史意义。其主要程序有:分类、整理、立卷、销毁、保存或移交等五个环节。已归档的文件借阅必须做好借阅登记手续。

(五)公文其它规范

1.公文文字排列规范。公文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2.公文用纸规范。党的机关公文用纸采用16K型(长270mm、宽 195mm),行政(政府)机关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297mm、宽 210mm),左侧装订。

3.公文数字使用规范。行政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党的公文中的数字使用与此要求基本相同,但其成文时间用阿拉伯数字。

4.公文引用规范。公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应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具体的年、月、日。

5.公文层次序数规范。公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当公文结构层次不足四层时,不必逐层选用,可越过层级,如只用“

一、”和“1.”,但注意不可只用“

(一)”和“(1)”。还应注意正确标注序数,不能在第

二、

三、四层级时使用顿号或逗号,如“

(一)、”,“

1、”,“(1)、”都是错误的用法。

三、公文格式

(一)公文格式的类别

从不同角度可以将公文格式分成不同的类别。 1.按•条例‣、•办法‣和•格式‣分类

•条例‣规定党的系统正式公文标印格式包括版式和文件体式的有关部分。即:版头、发文字号、份号、密级、紧急程度、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等17项。

•办法‣规定行政公文格式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16项组成。

•格式‣规定行政公文格式各要素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共18项。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条例‣中规定的“份号、发文机关署名、印发传达范围”这三项格式•办法‣中没有,而•办法‣中规定的“附注、附件”这两项格式•条例‣中却没规定;•格式‣在•办法‣规定的16项格式之外,还增加了“份号、页码”这两项格式。

2.按格式使用的严格程度分

公文格式可分为指定性格式项目(如发文机关标识或版头、发文字号、标题、正文、成文日期等)和选择性格式项目(如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签发人、附注、附件等)两个部分。

(二)公文格式的制作

•格式‣规定:“公文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眉首部分是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上的部分;主体部分是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下至主题词以上之间的部分;版记部分是主题词及其以下的部分。

1.公文份数序号。“绝密”、“机密”级公文应标明份数序号。•格式‣规定份号用七位阿拉伯数字标识,其位臵标注在文件首页顶格左上角第1行。如:0000132标识为本份文件的第132份。

2.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这是公文涉密程度的标志,标注在文件首页右上角第1行,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根据定密权限,县乡党政机关一般不涉及)。

3.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标志,标注在文件首页右上角,密级下方位臵。紧急文件应当分别标明“特急”、“急件”。其中电报应当分别标明“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4.发文机关标识,即版头。这是公文眉首部分的中心标识,是公文最重要的生效标志之一。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或者加括弧标明文种名称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联合行文,版头可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可并用联署机关名称。

5.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序号组成。如“凤纪发„2011‟3号”。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发文序号不编虚位(即1号不编为001号)。

6.签发人。这是代表机关核准并签发公文的领导人。行政机关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会签人姓名。

以上6项格式属眉首部分,其中“公文份数序号、密级、紧急程度、签发人”4项属选择性格式。

7.公文标题。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和文种组成,位于发文字号下方。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如果标题字数过多,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名称,以获得语言简练、主题突出的效果。

8.主送机关。这是指收受、办理文件的单位,俗称台头。一般应当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的统称(普发文一般用统称,如各乡镇纪委)。

9.正文。是文件的主体部分。用来表达文件的内容。 10.附件。这是对附属于正件的其他文件或材料的说明。应当在正文之后,成文日期之前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附件当臵于主件之后,与主件装订在一起,并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注序号。

11.发文机关署名。俗称落款,应使用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需要注意的是,单一行政机关制发的公文,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明成文日期(大写),并加盖印章。党的机关公文落款处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成文日期用小写,不加盖印章。

12.成文日期。这是公文形成或生效的时间标志,以领导人签发或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成文日期应当写明年、月、日,标注于正文之下,右空4字距离。决议、决定、条例、规定等不标明主送机关的公文,成文日期加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居中位臵。

13.机关印章。这是公文作者合法性及公文效力的标志。•条例‣规定,党的公文除会议纪要和印刷的有特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外,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办法‣规定:行政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此外,•格式‣对印章使用还作出如下规定: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臵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14.附注,即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比如中央和省级的有关文件标有印发传达范围,有的公文中生僻词语、专业术语、引语出处的解释等。附注标注在成文日期的左下方。如 “(此件发至县团级)”。“请示”则应当在此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15.主题词。是用以揭示文件基本内容并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词语。其位臵标注在文件末页下部,抄送范围上方。

主题词标注的原则和方法:一是上报的文件,应当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二是一份文件的主题词最多不超过五个。三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最后标反映文件形式的词,如•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先标类别词“农业”,再标类属词“水土保持”,最后标上“通知”。四是一份文件如有两个以上主题内容,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五是根据需要,可将不同类的主题词进行主配标引。六是当词表中找不出准确反映文件主题内容的类属词时,可只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

16.抄送(抄报)机关。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的上级、下级和不相隶属机关。抄送机关名称标注于印刷版记上方。

17.印发机关、印发时间和印制份数。

18.印制版记。版记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版记应臵于公文最后一页(封底)。

(三)传真电报的格式

2009年,中共凤庆县委办公室以凤办发电„2009‟38号对规范电报格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通知,发文机关标识发往县内一律改为“凤庆县发电”,版头由发电单位、签批盖章、等级(紧级程度)、密级或明电、发文字号等构成。用纸统一采用A4型纸张,发文机关不加盖印章。

四、公文写作

(一)公文结构的构成要素

公文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开头、主体、结尾以及主体部分的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等。

1. 标题。公文标题大致可概括为四大类:

⑴公文式标题 即由制发机关+内容+文种组成。在制发者与主要内容之间以“关于”这一介词连接。公文、一部分事务文书如调查报告等常用此类标题。例如:“关于转发……、关于印发……、关于××××的调查报告”等。

⑵论文式标题 此类标题一般包括以论题为标题和以论点为标题两种情况,学术论文和部分调查报告等常用此类标题。如•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⑶新闻式标题 新闻式标题的核心标志是标题的一部分必然涉及事实。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消息类标题,标题的主要部分直接陈述主要事实。例如•我县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制度创新阶段工作全面启动‣。一种是通讯类标题,一般使用正副题,正题点明主旨、揭示意义、烘托气氛,副题标明内容范围和文种。例如:•扎根第二故乡创业致富——小湾库区××移民新村调查‣。事务文书中,简报、部分调查报告常用新闻式标题。

⑷文种式标题 以文种名称为标题,诉状类文书、合同、启事、部分礼仪文书等常用此种标题。例如•民事起诉状‣、•廉政合同‣等。

2.开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⑴原因式

开篇交代事项起因、写作原因等,用“由于……”,“因为……”,“鉴于……”等句式。

⑵目的式 说明事项或要求的目的、意义等,使用“为了……”,“……,为此”等句式领起。

⑶依据式

交代事项或要求的根据,使用“依据……”,“根据……”,“经……决定”,“经……通过”,“遵照……”等句式。

以上三种开头方式虽可单独使用,但将原因、目的、依据三种形式结合使用的情况更为常见。

⑷引据式 引述来文来函关键内容(一般是引述标题、来文时间、发文字号等),进而表明写作意图和看法。如批复的开头:“你×(部门、公司等单位类别)报来的•关于××的请示‣(×ׄ2001‟×号)收悉”。

上述几种开头方式常为公文采用。 ⑸情况概述式

简要叙述对象的基本情况,使读者有总的印象,有利于自然引出具体介绍或进行分析评价,表达主旨。部分调查报告,大多数通报均用这种开头方式。

⑹评论结论式 针对文章涉及的问题与事实发表意见,作出评价,提出总体看法。

⑺问候祝贺式 社交礼仪文书常用此开头。

⑻背景交代式 总结常用此种开头方式,连用“在……下”交代工作背景情况,以引出总体评价和具体情况。

3.主体。主体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要材料和观点均在此部分展开。公文主体部分的结构:

⑴小标题式。篇幅较长、内容涉及方面多的公文,一般运用小标题醒目地标出若干观点或内容范围。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等文体多数情况下在前言之后的主体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安排结构。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要注意:各小标题应属同一逻辑层次,语言要简洁,力求字数相近、句式接近,整齐、均衡。

⑵标序式。即用数字标出主体内容的层次。使用条件与小标题式接近,一般在条理分明,但难以提炼恰当小标题的情况下运用。

⑶条目式(亦称条款式)。合同、协议的条款部分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它的好处是条理清晰,醒目庄重,便于识别与执行。

⑷独段与分段式。内容简单的文章,往往无需小标题、标序和条目,一气贯通或分段表述。 4.结尾。力求明快简洁,对主体起强调和补充作用。常见形式有:

⑴责令式

公文中的下行文往往采用这种结尾形式,作者在结尾处向下级提出贯彻执行要求,如“请认真贯彻执行”。决定、指示、通知等常用这种结尾方式。

⑵模式套语式 语义明确、用法固定,能使读者准确把握其意图,如通知、通告、批复常用“特此××”模式语强调其内容。

⑶祈请式

一般用于公文的上行文、平行文中,表示请求批准、指示,给予支持、帮助的意愿。如发函的“盼复”、“希给予大力支持”,请示的“当否,请指示”等结语。

⑷结论建议式 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等文种一般采用此种结尾形式。如“综上所述……”、“鉴此……”。

⑸期望号召式

通报、会议纪要、贺信等较多采用此种形式。 5.过渡与照应。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前后连贯、气脉畅通的重要手段。

⑴过渡 过渡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承转,它在文章的关键层次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使文气不致阻隔。公文中缘由和事项间常用“现……如下”、“特……如下”作过渡;主体与结尾间常用“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过渡。

⑵照应 即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和呼应。常见的照应方式有题文照应、前后照应、首尾照应。运用照应时应注意根据内容表达的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而不能为照应而照应,画蛇添足,影响简洁。

(二)公文写作思维走向

所谓思维走向,就是人们常说的“思路”。

文学写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强调创新求变,因而在思维走向上特别重视并时常采用求异思维、逆反思维、发散思维等,以求突破窠臼、独创一格。应用写作则不然,公文的实用性内容和规范化形式,要求写作者的思维必须听命于指令或实际需求、受制于文体格式规范。因此,公文写作主要采用定向型的模式思维,不能“天马行空”,只宜“循规蹈矩”。

1.根据实务需要去作定向思考

公文是处理和服务于实际事务的工具,实际事务的办理一般都按照“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程式化思路去进行,撰写一篇公文,一般都作这样的定向思考:为什么制发公文(发文缘由),公文有什么具体事项(发文事项),怎样去完成该事项(执行要求)。作者按此思路写作,才能满足实际事务对此工具性文书的要求。

2.依循规范格式进行模式思维

为了准确、及时、有效地处理公务,公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写法、结构和文面格局,撰稿者对此不能别出心裁地更新创变,而必须依循其模式去构思、布局和运笔。在确定写法、布设结构、运用语言、安排版面时,撰稿者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都必须被“框定”在这种相对固定的格局之中。

(三)几种常用公文写作 1.决定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使用的对象广泛,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均可使用。决定可以经会议讨论通过而产生,也可以由领导机关直接行文。

从反映的内容来分,可将决定分为知照性决定、指挥性决定、奖惩性决定和更改性决定。

纪检监察机关常用的主要是奖惩性的和更改性的决定,其写法:

奖惩性决定的正文。首先应概括叙述被表彰对象的先进事迹或者是被惩处对象的错误情况;然后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表明对其表彰或批评的理由;接着写出表彰或惩处的决定事项;最后发出号召或提出希望,要求以表彰的对象为学习榜样,或者要求被惩处的对象吸取教训,防止类似的事件再度发生。

更改性决定的正文。对于纪检监察机关来讲,更改性决定主要用于处分到期的违纪违法人员(组织)恢复权利、解除处分。开头直接写明由××机关或会议决定对下级等单位所作出的××决定事由,根据什么理由对其进行变更、撤销等。若是变更则应具体说明其变更的具体内容。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所涉及的事项又应该怎么处理,都应给予具体说明,便于下级机关遵照执行。

2.意见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具有行文方向的多样性、作用的多样性、作者的广泛性的特点,可以是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意见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请批性意见、指示性意见、建议性意见。

意见的写法中需要注意:意见的标题可以采用完全式标题,也可以采用省略发文机关名称的省略式标题。如果意见内容较多可在文种名称前加上“几点”或“若干”等文字。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若干意见‣。通常,使用省略式标题的上行意见都把发文机关及成文时间用题注的形式标注在标题之下。采用完全式标题,题注中可只标成文时间。采用省略式标题的意见,如果前面没有注明行文单位和成文日期,还应在正文之下标识出行文单位及成文日期。

3.通 知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条例‣中对通知适用范围特别明确了“发布党内法规”和 “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两点。

通知具有极强的通用性、用途的广泛性、明显的时效性、较强的执行性等4个特点。

常用的通知有指示性通知、颁转性通知、知照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 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就某工作发出指示、提出要求、作出安排,而又不能或不宜使用命令、指示行文时,就使用指示性通知。这类通知也被称为工作通知、布臵性通知、规定性通知。

颁转性通知 也被称为发文通知,用于转发、批转其他机关的来文和颁布法规规章性文书。颁转性通知是复合体公文,由通知本文和被颁转的文书两部分合成,二者合一为完整的颁转性通知,不可将被颁转的文书视为附件。

知照性通知 主要用于告知某些事项、情况或意图。它的行文方向比较灵活,可下行,也可平行。任免干部、召开会议、变更机关名称、迁移办公地点、设臵或撤并机构、启用或作废印章等事项的知照,即采用此类通知。它也被称为告知性通知、周知性通知、事项性通知。

通知的写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标题。通知的标题一般采用完全式,有公文版头的通知如标题字数过多,可省略发文机关名称,使标题获得语言简洁、主题突出的效果。

颁转性通知标题的简化。一是为避繁琐冗长,转发类通知的标题可酌情省略被转发、批转公文的制发机关的名称。比如,国务院用通知批转•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人事部关于编辑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时,拟制的标题就略去了该规定的这两个发文机关的名称,简洁地写成•国务院批转†编辑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的通知‣。二是转发类通知所转发、批转的文件如果是多层转发而来,不宜机械地“如实”写出层层转发机关及所转文件标题,而应省去中间转发的各层环节,以直转源文件的形式拟制简明标题,其实际转发层次的情况可在通知正文中予以说明。三是转发、批转若干机关的联合发文,不宜将源文件标题中的若干发文机关全部照写,而应只标明其中主要机关,其他机关用“等机关”表示。如**省人民政府用通知批转该省教委、建委、经委、财政厅、国土局联合制发的•关于加快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的意见‣时,其标题就简洁地拟制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委等部门关于加快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类通知标题中的动词选用。发布类通知根据所发布公文重要程度的不同,分为颁发、发布、公布、印发等,其标题亦相应据此分别选用这几个不同的动词:颁布较为重要的法规、规章用“颁发”、“发布”,公布一般性的、试行或暂行的规章和有关文件、资料用“公布”、“印发”。如国务院颁布•办法‣这一重要法规时,选用的动词就是“发布”:•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县乡这一级的通知一般就是用“印发”。

在通知名称前加说明性文字的标题。以下三种情况的通知均可在标题的文种名称前加上一定的说明性文字:一是通知的事项十分紧急,可加“紧急”二字,如•关于加强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二是通知是由多个机关单位联合发出,可加“联合”二字,如•××市税务局等部门关于开展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工作的联合通知‣;三是继前一公文发出后因故须再发一个补充通知时,通常将“补充”二字写入标题之中,如•关于加强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工作的补充通知‣。

⑵正文,一般由通知缘由、通知事项及结束语三部分构成。 发布类通知的正文分为两部分:发布对象和发布意见或执行要求。正文一般都极简短,两部分内容融为一句话或一个自然段。如:“现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通知‣)其中“现将……印发给你们”是发布对象,“请认真贯彻执行”是发布意见及执行要求。常用的执行要求用语主要有“遵照执行”、“研究执行”、“遵照办理”、“认真执行”等。

有的则稍复杂,在谈发布对象时要言明批准通过的原因、依据、时间、形式或生效日期;在谈发布意见及执行要求时,对所发布的文件的重要意义或某一方面的精神加以强调或点明,对贯彻执行该文件的有关问题进行具体指示和说明。

转发类通知的写作模式与发布类通知基本相同。简单者仅用一句话或一个自然段,写明被转文件的发文机关、文件标题、文号及转发要求即可。

复杂者则有两个以上的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可写明转发对象和执行要求,然后另辟段落阐明所转文件的意义、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有的还要联系实际对如何执行该文件作具体指示、或对该文件不够完善的地方作补充。 转发类通知所转发的文件如同发布类通知所发布的文件一样,也不能视为附件,而是通知内容的组成部分,应将其臵于本通知的成文日期之下、“版记”之前。

知照性通知的正文要写明通知的根据或目的,然后陈述通知事项,语言简洁,篇幅较短。这里主要介绍会议通知和任免通知的正文写法。

会议通知的写法比较简单、灵活,但一定要把有关事项交代得明确、具体。通知第一部分:交代开会的缘由、依据(谁决定召开)和会议名称,然后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之类的语句开启下文。第二部分(主体部分):可用分条列项方式交代有关事项。一般包括开会时间与期限、地点、与会者及其条件、会议内容或主要议题、参会需作的有关准备、会议其他事项(如经费、食宿、交通安排)这六个方面。第三部分:这是结尾部分。通常是向受文者提出参会的有关具体要求(如要求寄回回执或电话回复是否参会等),还可注明联系人、联系地址及联系电话。

任免通知的正文也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任免的根据。常用“经××××研究决定……”这种简明句式表述,而不必言明深层原因或具体细节。第二部分:写出任免对象及任免职务。如涉及多人任免,应一人占一行,按职级高低排序分行写出。如是同一人既有任又有免,先写任后写免。有的还要写明被任免者的“待遇”即级别,如“×××同志任宣传部部长(正局级)”。第三部分:结语。可用“特此通知”作结。任免通知的写作应篇幅短小、用语简要。

4.通 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通报属于告知性、指导性公文,从行文方向看,是一种下行文。

通报按其内容与作用,可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三种;按其表述方式则可分为直述式通报、转述式通报两类。转述式通报相似于转发类通知,通报正文不直陈事实、情况,而只是针对附件(下级单位或外单位送来的情况报告、调查报告、通报、总结等来文)所反映的事实、情况,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处理意见。

5.函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的发文和受文机关之间,不管机关大小,无论级别高低,都不存在职权上的指挥和服从的关系,相互行文,只能用函。函的正文,直陈其事,不客套寒暄。摆出缘由后,就直接表明意图(即事项),一般不涉及其它。文字简约,篇幅短小。

6.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会议纪要有

专用的眉首,定期召开的会议,可以用专用的“眉首”。如:××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特定的版头,会议纪要标识由“××××会议纪要”组成。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无主送机关,在“版记”的“抄送栏”内,写一“发”字,后着冒号,再列出需要送达的机关名称。

会议纪要中的议定事项是贯彻的依据,有政策性,因此表述要准确、具体。如对某项工作,是“同意”还是“原则同意”,就不能马虎。

7.报告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只向本机关的直接上级发出,是陈述性、汇报性的上行文。

这里重点讲一下工作报告,工作报告重在汇报已做了哪些工作,是怎么做的,取得了哪些成绩,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打算如何做。在篇幅上通常比其它类型的报告要长,须注意恰当安排层次结构。可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逐层陈述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小标题统率并分而述之。工作报告正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基本情况:简要陈述工作概况和基本做法;

主要成绩和经验体会:具体陈述工作的过程、措施、结果和成绩,并进而从工作实践中升华出理性的认识,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存在问题和基本教训:写出工作的缺点和不足,并从中分析出根本原因; 今后打算:简明扼要地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或提出今后开展工作的建议。

报告的结语通常以呈请语“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或“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正”等作结。

工作报告与总结的区别:

工作报告的基本内容与工作总结是一致的,其相异之处在于:总结非正式机关行文,不一定公之于众,主要用于指导今后工作,故内容侧重于经验、教训、体会,写作时主要运用分析论证等方式;报告则是向上级机关正式汇报工作的公文,主要让上级了解情况,内容侧重于摆出客观情况、问题,写作时主要运用叙述,不作过多分析。报告除应更加简明扼要外,还须严格依循固定的公文格式。

8.请示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的标题通常用完全式标题,由发文机关、主要内容(即请示事项)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机关关于增拨公务经费的请示‣。在请示标题制作中应特别注意:请示事项部分不能出现祈请类的词语,因为“请示”这个文种名称本身就是“请求示下”之意,像“××关于请求解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经费的请示”这样的拟题就是错误的,必须删去“请求”两字。

以上8种属法定公文的写作。再简单介绍一下非法定公文中常用事务文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的写法。

9.计划 计划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工作、事务预先作出安排筹划时使用的公用事务文书。计划主要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精神,确定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一定时期的工作任务,并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完成任务的措施、步骤等,是组织实施的行动纲领。

计划是一个统称,在实际运用中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如规划、纲要、方案、工作要点、工作意见等,均属计划的范畴,但彼此又略有区别:规划、纲要是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计划。其中,纲要更原则、更概括。方案一般是指专项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的、比较周密的具体的计划。工作要点是指一种粗线条式、提纲式的计划,常用于领导机关。工作意见是上级就某一阶段的工作对下级提出指导性要求的计划。但此文种应与公文中的意见相区别,前者为事务文书,多用于单位内部,后者为法定公文,要按•办法‣和•条例‣的规定使用。

计划虽不是法定公文,但它是单位、部门内部执行的公用事务文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约束力,是内部的行动纲领,也是内部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

计划写作注意事项:

⑴要有全局观点和前瞻意识。计划如果缺乏全局观点和前瞻意识,就会脱离工作的大局,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现实。

⑵要切实可行,酌留余地。目标过高,无法实现,计划就成了一纸空文;目标过低,又会压抑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工作的进展。所以,人们对计划指标的确定,常常用“跳起来摘桃子”比喻,意即确定指标必须有一定的高度,但经过努力又是可以完成的。

⑶要明确具体,便于执行和检查。计划的内容要写得明确具体,笼统、模糊、抽象、空洞的计划,实施起来,只能使人无所适从。定入计划的任务、指标、措施、责任、时间要求等,都必须明确具体,不产生歧义,以便于执行和督促检查。

4.要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制定计划是为了实现计划规定的事项,而计划的实现,大多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更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因此,要广泛征求相关方面和相关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必要时还应将计划草案交与有关部门和群众讨论、补充乃至修改。计划制定过程中相关部门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必将对计划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只靠撰写者闭门造车制定的计划,大多缺乏群众基础,也难于顺利实施。

10.总结

总结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回顾、评价和分析研究,找出成绩与问题、经验与教训,用来指导今后工作的公用事务文书。在众多的事务文书中,总结是应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

总结可以分成多种类型:按性质分,有综合性总结(全面总结)、专题性总结两种。按内容分,有工作总结、学习总结、会议总结、思想总结、生产总结等。 综合性总结又称全面总结。它的涉及面广、内容比较详细、时间跨度大,能够展现该单位、部门一定时期的工作全貌。它既能反映出工作的概况、成绩、问题,也能提炼出经验教训,还能简要提出今后打算等。

专题性总结又称专项总结。它是对某一项工作进行专门的总结。这类总结的内容集中,针对性强,大多偏重于总结经验、成绩,其它方面的情况一般少写或不写。

总结写作注意事项:

⑴实事求是,揭示规律,切忌虚假

如实反映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实事求是地归纳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是写好总结的基础。通过总结,揭示以往工作实践的本质和规律,或探索出新经验,或寻找出新途径,或警示了新教训,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切忌离开工作实践,随心所欲地编造事实,夸大成绩,报喜不报忧,或无根据地拔高观点,提炼所谓的“新体会”、“新经验”。

⑵要突出重点,分清详略,切忌平铺

每篇总结所涉及的工作都是多方面的,尤其是综合性总结涉及的内容更宽,时间跨度也更长。因此,总结的撰写必须突出重点,对主要工作,主要方面要舍得花大篇幅详述,而次要的工作或次要的方面则不多费笔墨。切忌不分轻重地罗列现象,事无巨细地记流水帐式的写法。

⑶要写出个性,注意深度,切忌肤浅 事物都是有个性的,不同单位的工作,同一单位的不同工作乃至同一工作的不同阶段,一般都有自身的个性。只要抓住了这种个性,总结就不会千篇一律,就会有区别于其它文章的地方。因此,写作中必须从事实出发,认真分析该项工作的特别之处,并据此进行探讨概括,使之理论化,系统化,从而写出有个性、有深度的总结来。切忌泛泛而论,老生常谈,停留在一般化的内容、形式、观点上。

⑷要条理清楚,精炼明白,切忌冗赘

总结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行文简洁,语言精炼,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听了一清二楚。切忌堆砌琐事,罗嗦累赘,让人望而生厌,难以卒读。

11.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报告调查研究结果的文章,是作者有目的地对社会生活的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现象、某一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然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在标题中常常标出“调查”、“调查报告”、“考查报告”等字样。

调查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⑴深入调查,充分占有材料。材料包括: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具体材料和概括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背景材料。

⑵认真分析研究,确立正确观点 要对调查获得的材料进行定量、定性、因果、矛盾等方面的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形成正确的观点。

⑶巧用表达手段,语言明快生动

写作调查报告要精心构思,巧妙结构,综合运用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和比较、观照及比喻等修辞手法,注意引用有说服力的数据、生动的事例和富于形象性的群众语言,还可以恰当地引用一些诗词、典故、名言警句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五、简报、信息的写作

简报、信息属于广义公文中的常用事务文书。

(一)简报

简报,是对一定情况或问题进行简明报道的信息文书。也是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编发的刊载这种信息报道体文书的内部刊物名称。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指导工作、交流经验、传递信息的重要文体。

简报不是法定公文,但经常为法定公文提供“题材”,它具有汇报、指导、交流等作用。比如不少指示、通知就是对简报反映的情况作一定的选择、综合、提炼而成;也时常对法定公文作浓缩而发为简报,比如有些报告、总结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也就被简报浓缩或摘要,以“准公文”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反映。 简报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使用频率较高。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时常编发简报,在机关的受文、发文中,简报占有很大的比例。简报有时也被标以其他名称,如“××工作”、“××动态”、“××通讯”、“内部参考”、“情况交流”之类。我们县纪委监察局办的•凤庆纪监信息‣、•督查通报‣就属于简报。

(二)信息

信息是记载、传递新资讯、新知识的文书。信息具有客观性、功利性、时效性的特点。信息所记载、传递的资讯都必须是有利用价值的。

信息按范畴可分为经济信息、文化信息、政务信息等;按规模可分为单一信息(简要信息)和综合信息。

信息与简报的区别:二者同属信息报道体文书。写法都相似于新闻消息,但二者在传播范围、传播方式和传播效用上却有明显区别。简报只能在组织内部传播,甚至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信息则可以广泛传播、社会共享。简报刊载于组织内容刊物,是纸质文本;信息的传播方式灵活多样,可用纸质、也可用电子、影像形式传播。简报是“准公文”,具有一定的公务效用;信息的效用则比较泛化。信息写作者只挑选对相关工作、事务“有用”的资讯、情报予以反映、传递。

(三)纪检监察简报和信息写作方法与技巧 纪检监察简报和信息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全局性、典型性、超前性、保密性、负面性等六个方面的特点。

纪检监察简报和信息具有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对政策落实和工作部署情况的监测作用、对社情民意的反馈作用、对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超前预测作用。信息是各级领导掌握下情和大局趋势的“晴雨表”,是领导处理问题的“预警器”。

1. 简报和信息(信息报道)的特点

简报和信息的特点可用五个字来概括,即真、新、快、简、密。“真”即真实可靠。信息报道所述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引用数据更要保证其准确性,摘录引用人物的语言也必须准确,以保证材料的完全真实。如对有关事实作评价,也应客观中肯。“新”即新闻性。这是信息的主要职责和价值所在。信息所反映的必须是新事件、新动向、新问题。“快”即迅速及时。信息具有新闻的时效性特征,要求及时发现与当前的政策密切相关的新情况、新经验等,要做到随采随写,快编快发。尤其是会议简报,上午讨论的情况,下午就要出简报,如果延误时间,就会失去或降低效用。“简”即简明扼要、短小精悍,结构简明,语言简练,不能细致入微地描述过程而使文章冗长、庞杂。“密”即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纪检监察信息一般在内部范围内发送和阅读。

2.简报的种类

简报的种类很多,按内容性质可分为四类: ⑴会议简报 用于报道会议的重要内容、进展情况、领导人讲话、与会人员意见或建议、会议决议事项等。每年县委全会、纪委全会等大型会议都会办专门的会议简报。

⑵工作简报(动态) 用于及时反映本部门、本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各方面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利于指导下级工作或向上汇报工作,平行发送则可利于各平级单位或不相隶属单位相互交流、学习。•凤庆纪监信息‣就是典型的工作简报。

⑶情况简报 主要用于反映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对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措施的看法、认识;二是反映社情、民情以及偶发事件、突发事件等。

⑷专题简报 是专就某项工作或某人、某事、某问题而制作的简报。所反映的内容应集中、单一,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我们所办的•督查通报‣就是专题简报。

3.简报(信息)的写作 ⑴简报的基本格式:

报头:占首页的三分之一版面,以一条通栏红线使之与报身分开。报头包括简报名称(套红印制)、编发单位、期号、印发时间、密级和编号。有些简报内容有多项,则可在报头之下排印出目录来。

报身:即单独成篇的报道体文章,大多由标题、导语、主体(正文)、结尾组成。

报尾:位于简报末页的尾部,形式类似于公文的版记部分,由两条通栏平行线示明。注明简报的发送范围和印发份数。分送单位名称按上级、平级和不相隶属、下级顺序排列,不同级别之间用分号隔开。也可按级别分行排列。

⑵简报内容

①标题:常见的简报标题有四种。一是直述式。就是用概括、简明的语言直接标明简报的主要内容,如•诗礼乡九个一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凤庆县采取有力措施清欠农民工工资150余万元‣、•丘北县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初见成效‣等。二是提问式。就简报的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作为标题,如•他们是怎样抓好内部管理,走上成功之路的?‣。三是复式,也称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揭示简报内容主题,副标题对正标题作补充说明,标明范围、事件等,如•医疗费用也不能吃大锅饭——我院出台公费医疗管理新举措‣。四是形象式。即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具体、鲜明、形象地表达主题。如上述双标题的正标题采用的就是形象式。

②正文:简报的正文包括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 导语 简明扼要,对全文的基本内容或要点作概括陈述。主要形式有:总括式,总括全文基本内容;提要式,首出结果、结论、核心问题、中心事件;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叙述主要事实;结论式,在导语里先述结果,然后在主体部分再具体简述原因;提问式,以设问的方式,对事实的本质或重要方面提出问题以引起思考;描写式,以生动形象的描写方式开头,引人入胜。导语是简报的“眼睛”,“片言居要”地起着统领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但内容比较单

一、篇幅特别短小的简报可不加导语,而主题十分显豁的简报也可不用导语。

主体 简报内容的展开部分。它承接导语,或具体回答导语所提出的问题,或以具体事实的陈述对导语作诠释、补充。主体部分也可仿效公文的事项部分的写法,或是反映目前情况;或是肯定已有的成绩;或是介绍具体的作法;或是提出存在的问题;或是几项内容兼而有之。这部分常采用的形式有:条列式,总分条文式,列小标题式,消息报道式,讲话、发言摘要式,集锦动态式,数据图表式。

结尾 常以议论深化主题,或呼应开篇,归结全文。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全文主旨,深化主题。或提出号召和希望,或展望未来、激励斗志。主体部分如已文意完足,则可省去专门的结尾。

正文结束后,下面应落款注明供稿单位或供稿人姓名。 ⑶负面信息和突发信息的写作

负面信息,也称问题性信息,是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信息。负面信息具有滞后性、阶段性、时效性的特点。负面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所以,如实地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下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握全局,敢于暴露矛盾,剖析问题实质,报实情说真话,增强负面信息的针对性、可用性,这是报送这类信息的关键。 突发性信息也叫紧急信息,是指反映事前未有预测、具有较大偶然性的各类突然发生的重大紧急情况的信息。如重大自然灾害、重要的社情、重大刑事案件、重大伤亡事故、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等。突发性信息历来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信息。也是信息工作人员应重点收集、报送的信息。突发性信息的报送要注重一个“快”字,在准确把握时间的实情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文字材料,及时上报。

负面信息和突发性信息采用率高,但写作人员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分寸,并要严格执行信息审核程序,不主张擅自作主,在领导不知情的情况下投稿报送。

⑷简报(信息)写作注意事项

①内容必须求真务实。不能内容空洞,更不允许歪曲事实真相,编造假情况。

②语言结构力求精炼。“简”是简报的主要特点,因而须篇幅短小,语言简练。

③选材应当新颖独特。要选择有新意的材料,即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新经验等。

4.提高纪检监察信息质量的技巧和方法 ⑴注意明确信息主题,做好材料收集

①信息的主题 主题是信息的灵魂。信息材料的取舍、结构安排、语词使用,都要围绕表达信息主题的需要。一般来讲,信息与机关公文对主题的要求是一致的,一则信息只有一个主题。在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主题的形成。纪检监察信息主题形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掌握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提炼而成,另一种是以上级部门工作要点和领导要求为依据,确定需要信息的主题,再围绕这一主题收集材料。如上级部门年度或专项工作安排,信息需求要点等。

确定主题的要求。一要新。即观点明确、角度新颖。对于已有的观点,如果紧密结合上级要求,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来确定主题,信息就会焕发新的生命力,价值就会更高。即便是一些老材料,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选择新角度,也能挖掘出好信息。二要深。就是深刻、典型,有高度。不能浮于工作的表面,要挖掘深层次的内容。三要准。观点不准确,信息写得再精彩,也不能算是好信息。

②信息材料的收集。信息材料是形成信息主题的基础,是表达主题的支柱。包括信息中列举的事实或数据。动笔之前,主题观点靠材料形成;行文之中,主题观点靠材料表现。只有掌握信息材料的收集方法,才能写出好的信息。信息材料的收集方法有:

综合法。就是将肤浅、零碎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然后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综合法收集整理的信息可以达到由偏到全、由零到整、由粗到精的效果。综合法常常能反映出某一情况和问题的普遍性。采用这种方法编写的信息,便于领导掌握面上的情况和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例如•凤庆县五项措施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市纪检监察信息2011年第四期),就是经过不断的整理,把有价值的内容集中体现出来,形成了一篇既能说明事情要求,又简明扼要的信息。

追踪法。即以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或工作落实的各个阶段为线索,追踪收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况。例如上级作出重大决策以后,及时收集反馈传达贯彻的做法、步骤、落实的措施等。如贯彻落实会议专刊情况信息就是用追踪法。

调研法。这种收集材料的方法有较强的目的性,一是按照上级或领导要求,确定专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经验,指导推动工作。二是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材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编辑信息,而要对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工,抓住事物的本质。例如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的•让村务公开成为解决干群关系的融化剂‣就是这类信息。

会议收集法。每个会议都包含大量的信息,可以反映上级部门对工作的部署意图和下级具体落实的措施,是实实在在的信息收集渠道,参加各种会议及阅读会议文件材料的时候,如果多加以留心,就可以从中发现不少有价值的信息线索。如本次纪检监察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各部门落实情况等都会有很多的信息。

新闻媒体收集法。新闻媒体并不单指报纸和电视,大家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信息收集,仔细观察其他地区是否有总结的好经验、好做法。可以根据这些启发,来结合自身的实际,去挖掘更有特色的信息。但是要切忌生搬硬套,不合实际。 在收集信息材料的时候,应注意“四条禁忌”:一忌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没有事实依据的信息,绝对不能编写、采用。二忌主观片面,以偏概全。一篇高质量的信息要用综合的眼光来看待,不要仅仅抓住其中的一点不放过,这样就有可能把重点遗漏。三忌零打碎敲,东拼西凑。一篇好的信息,其完整性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是东拼西凑形成的,肯定没有明确的主题,整篇信息就会暗淡无光。四忌雷同重复,缺乏新意。老生常谈的内容要尽量避免,即便是同一内容的信息,如果注意语言表达方式,从新颖的角度去论述,也会成为一篇好信息。

⑵勤思考勤动笔,在信息提炼上下功夫

信息工作是一项很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工作。工作没有完成,可能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会被追究责任,已经开展的工作没有进行宣传报道,后果影响不是很明显,而且,多干实事少说话、少议论这种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我们对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做好信息工作,一要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意识。要变只干不说为既干又说,

提高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有责任心,把加强反腐倡廉宣传和推介纪检监察机关良好形象作为我们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二要掌握职能职责,要善于发现信息。纪检监察信息吸纳的是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紧密关联,纪检监察职能辐射范围内的情况和信号,所以必须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职责,信息内容不对路,再好的信息也是无法采用的。从事信息工作不能仅局限于纪检监察系统,必须不断拓宽视野和渠道,全面获取各方情况,注意加强同其他系统内部的联系、交流和协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大量信息源存在,关键是我们的感知度不高,对信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与信息相见不相识,错过了良好时机。三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多看、多做、多写、多报。搞信息工作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把工作做在平时最不起眼的地方,利用有利的工作条件挖掘、整理信息。要力争在信息工作上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信息撰写的低质量向高质量转变。要博揽全书、吸取各方面的知识,用以启迪我们的思维,增强敏锐性;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为信息必须是事物运动的真实反映,是不可以凭空编造的;要勤于动笔,克服惰性,编写每一则信息,从标题到文字表述都要进行认真推敲,反复修改,努力讲求文法、修辞、层次和逻辑,直到达到要求和满意为止,即时我们的信息不见诸于报刊,但毕竟反应了我们的工作情况,提高了我们的文字综合能力。

第三篇:纪检监察信息采编及新闻写作

海安县纪委、监察局

2010年7月

信息工作和新闻报道都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处中心但服务中心,不做决策但影响决策。信息是下级向上级汇报日常工作的重要渠道,是上级了解下情的重要途径,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领导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依据和保障。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时代的忠实记录,是活着的历史,具有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知识,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弘扬正气,鞭挞邪恶,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等重要作用。

信息与新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广义上讲,信息与新闻都属于信息,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都能影响人们的认识和行动,在一定意义上都具有指导性。新闻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等五要素缺一不可。信息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具有一般新闻特点,也具备五个基本要素。主要区别表现为信息的内部性和新闻的公开性。也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信息是内部新闻,新闻是公开信息。具体表现为:一是服务对象不同。新闻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帮助人们及时了解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发挥宣传教育作用。而信息主要为各级领导机关服务,帮助各级领导及时沟通、掌握情况,为实施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提供翔实依据,其服务对象的范围要窄得多,层次也比较高。二是写作手法不同。从结构来讲,新闻一般要求五要素俱全。根据工作需要、领导要求和信息的内容,信息有时只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而不必强调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从表现形式上来讲,新闻形式灵活多样,语言要求生动活泼,而信息语言要求准确、平实。新闻经常使用比喻、拟人、反问、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而信息要求规范,避免任何歧义。新闻的篇幅长短不一,而信息则是越短越好,只要能把问题讲清楚就行了。三是干预能力不同。新闻只是让读者了解情况,并不具有约束力,产生的是舆论影响作用。而信息直接传递给各级领导,无论是收集情况、反映问题,还是提出建议,都是为领导科学决策作参考的,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新闻与信息相比,权威性有一定的差距。

第一部分:信息采编

一、信息的选题

上报信息要围绕领导机关的决策需要来选题。在实际工作中,领导机关的决策意向要靠信息工作人员来追踪和揣摸,这里有一个主动服务和经验积累的问题。因此,信息的选题要围绕以下几点来进行:一是领导关注的‚重点‛。紧紧围绕反腐倡廉建设中影响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注意研究领导决策需求。二是具有特色的‚亮点‛。突出地方特色,及时反映本地本部门在反腐倡廉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出现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三是群众反映的‚热点‛。关注社情民意,反映群众呼声,既要如实编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好经验、好做法,又要客观反映漠视群众疾苦、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四是工作落实中的‚难点‛。重点报送上级没有作出安排部署,但基层工作普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要把服务领导决策作为信息采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围绕以上四个方面,重点编发十类信息,即:表明态度的反馈型信息、介绍动态的工作型信息、阐明观点的讲话型信息、聚焦热点的社会型信息、叙述案情的案件型信息、总结成绩的经验型信息、说明条款的制度型信息、反映问题的忧患型信息、分析特点的调研型信息、提出对策的建议型信息。具体来讲,应注意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围绕全党工作大局选题。一方面,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近年来反腐倡廉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联系越来越紧,与有关部门的合作越来越多,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更多的相关信息。只有站在全党工作大局的高度,才能捕捉到必要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实践证明,胸中有了全局观念,才能拓宽信息选题的视野,延伸信息工作的触角,选准领导关注的信息,提高信息参与决策的作用。围绕大局采编信息,要突出这样几个方面:贯彻中省市重大会议及中央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情况;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落实重大改革措施中的情况;对领导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苗头性、倾向性、政策性问题;重要社会动态、突发性事件及其他紧急情况,等等。如,《海安县纪委召开十届五次全会》、《海安县纪委监察局迅速学习传达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等等。

(二)围绕反腐倡廉中心工作选题。信息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在及时有效地反映各地各部门纪检监察工作情况的基础上,突出反映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重点。每年纪委全会都部署新一年的任务,不同时期都有特定的工作重点,我们信息工作的重心要随着不同阶段工作重心的转变而转变。一般来说,信息的选题主要是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落实中省市关于反腐败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和阶段性

2 工作进展情况,采取的重要措施、遇到的困难、阻力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重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政策推行中的问题,开展工作的典型经验、好做法及正反典型等。比如,去年中纪委部署开展的工程领域专项治理执行情况,今年中央颁布的《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情况,中央纪委下发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办案安全工作意见》等等。这方面的信息如,《海安县纪委监察局出台五项制度促进依法依纪文明办案》等。

(三)围绕领导关注的大事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选题。群众反映强烈、集中的热点、敏感问题,往往是领导关注的问题。从近两年情况看,以下几个方面领导都很关注:一是涉及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和违反政治纪律的信息。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在公开场合公然发表反对中央已经作出决定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历史结论,歪曲党的历史,诋毁党的领袖人物和党的优良传统,散布错误观点,造成恶劣影响。这都是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的密切注意和警觉。所以我们做信息选题时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坚定性。二是司法腐败问题和发生在执法执纪部门影响恶劣的案件。如《河南安阳市一交警队长用警车护送三吨炸药赴山西开黑矿》、《江西省公安厅原副厅长许晓刚索贿受贿近500万元包养情妇6名》等。三是发生在重点行业部门的重大案件和严重违纪问题及典型案件,以及主要部门主要领导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如《湖南龙山县统计局局长被调查期间报复举报人雇凶伤人》、《重庆石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营业性娱乐场所殴伤县委组织部长》、《海安纪委查处一起严重违反换届纪律串通拉票搞非组织活动案件》等。四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及国有企业法人严重违纪违法等问题。如《广东佛山市一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伙同他人侵占集体资金千万元赌博挥霍》、《村主任违纪被查处,120余村民围堵政府机关达9小时》等。

(四)围绕一些倾向性、苗头性信息选题。问题信息对领导机关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虽然还没有形成气候,但是也要及时报告给上级领导,否则成了一种歪风,制止纠正就很难。一般来说,这类信息特点突出。当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行业、不同时期,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一样。拿部门来说,党政机关、执法部门、经济部门、文化部门、科技部门,各有各的特点;拿时间来说,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热点问题。反映问题,要突出地方、部门、行业的特点,做到有个性、有特性、有典型性。如《招投标领域中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形式》、《商南清纠6辆违规公务车》等。

二、素材的收集

素材收集是整个信息处理的第一环节,也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基础。要

3 使信息收集广泛而重点突出,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有可能的信息渠道,增加信息来源。收集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基层挖掘信息。要把信息触角向社会、向基层、向群众延伸,拓展社会舆情信息来源。支持和鼓励全县所有乡镇、部门向县纪委办公室报送信息,并对信息报送情况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县共编印信息108期,被市纪委采用5篇,其中乡镇和部门上报的信息被采用的不足10篇。这说明我们基层的信息采编和报送工作还十分薄弱。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信息敏感性,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此项工作做好。

二是从媒体上发现信息。媒体具有信息来源广泛、传递迅速等特点,要善于借助宣传部门、新闻单位掌握反腐倡廉工作有关情况的优势,充分利用媒体网络资源,坚持每天从报刊、网站、广播、杂志中查找有价值的、能供领导决策参考的信息,及时反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增加进入领导决策的信息量。

三是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获取信息。要主动加强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中挖掘、筛选一批与反腐倡廉工作相关的信息。

四是加强与公检法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公检法、审计、信访、财政等部门,是纪检监察系统信息重点联系单位。我们应从这些部门下发的文件、报送的工作总结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使领导了解掌握更多、更真实、更全面的工作情况。

五是从机关各工作部门中发现信息。要主动与本机关各工作部门进行协调联系,紧紧围绕本机关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进展情况,从工作总结、领导讲话、文件通报上及时了解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注意与领导及有关同志交谈,获取最近有什么新任务,安排了什么新工作,有什么新措施,取得了什么新成果等,充分挖掘内部信息资源潜力,扩大信息来源。

六是通过参加会议发现信息。每次会议都包含大量的信息,通过纪委全会、常委会、办公会、联席会、工作会、座谈会、研讨会、动员会、表彰会等,认真阅读会议文件材料,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线索。如纪委全会上重要工作部署及主要领导在会上的重要言论等,学习研讨会上提出的对当前工作有指导、借鉴意义的新观点、新意见、新建议等,都是重要的信息线索。

三、信息的写作

(一)信息主题的提炼

主题是信息的灵魂,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词的使用,都要围绕表达信息主题的需要来进行。确定纪检监察信息主题,一要新。即观点

4 明确、角度新颖。对于已有观点,如果紧密结合上级要求,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来确定主题,信息就会焕发生命力,价值就会更高,容易引起上级机关及领导同志关注。二要深。就是深刻、典型、有高度。抓住深层次的东西,主题才会有高度。如中纪委办公厅采用《浙江宁波市一村支书任职一年贪污诈骗近千万元》的信息,就是抓住了当事人级别只为村级干部、上任时间只有一年、但是贪污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等典型特点。三要准。观点不准确,写得再精彩,也不能算是好信息。信息工作人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任务的熟悉,是主题观点准确的前提。

(二)信息的文字要求

信息文字的要求是准确、简短、鲜明、朴素。

1、文字准确。一是规范。纪检监察信息属于公文,公文的语言风格特点是:庄重典雅,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二是选用专业术语。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许多专业术语。如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查办案件、治理教育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优化投资环境等等固定词语,就能准确反映专业概念,言简意赅。换成其它词语,就会失体,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三是不用错别字,不生造词语。有些信息会发现一些错别字、生造词语,这些都会影响信息概念的准确表达,所以在信息工作中尽可能避免错别字、生造词语。四是不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弹性大,不确切的模糊语言,会让人产生歧意,也会影响信息内涵的准确表达。

2、文字精练。对于纪检监察信息中的语言,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集中明确写出表达意思,不添油加醋,不罗嗦,能用短句不用长句,能用一句不用两句,把意义不大的装饰性词语去掉,保留最能说明事理的实词,压缩、压缩、再压缩,用最少的语言说明工作情况。到底一条信息写多长为好呢?中纪委有一个标准,大家可以参考:单条信息字数300-500字,综合性信息千字左右,专刊最长不超过2000字。

3、文字鲜明、朴实。鲜明就是用词新颖,语言有生机和活力,朴实就是用语典雅朴素。如《商南开展干部作风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商南党务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行》、《白浪镇严查信访案件确保村‚两委会‛顺利换届》等信息,词语就十分朴素、鲜明。

(三)几种常用类型纪检监察信息的写作

依据内容的不同,纪检监察信息一般可分为动态性信息、综合性信息、经验性信息、负面信息、调研性信息、反馈性信息、案件类信息、政策性信息、预测性信息等。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纪检监察信息的特点及写作要

5 求。

1、动态性信息:动态性信息,是指反映某项工作、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客观情况的信息,重在说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客观情况。动态性信息是大量的、最常见的一类信息,它能向领导机关及时提供情况,也是领导机关全面了解情况、掌握动态的重要渠道。这类信息主要反映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纪检监察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一般是一个地方、部门召开了什么会议,出台了什么办法,开展了一项什么工作等等。比如,《海安开展万人政风行风问卷测评活动》、《海安工程建设系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

编写动态性信息要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一是尊重事实。动态性信息是客观情况的直接反映,必须采取写实的手法,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情况。无论是反映工作上的进展、社会各界的反映,还是反映某一事件的过程都必须实事求是,以‚实‛为本,全面反映情况,既要报喜,又要报忧,忠于事实,有明确而单一的主题,反映成绩和经验的情况不能拔高、夸大、追求完美;反映问题的情况不能渲染,更不能追求所谓‚轰动效应‛。动态性信息反映的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反映客观情况的过程要全面,尤其是反映某一事件的动态性信息,对主要问题、过程情节及时间、地点都必须交待清楚。二是快写快报。信息的价值体现在时效性,信息工作者必须具备雷厉风行的作风,能快速从日常实际工作中理出最新进展和最新动向,从变化的客观情况中抓住有用的信息素材,尽早动手,快速编写,快速传递,及时上报。三是简明扼要。要简单明了、朴素实在,详略得当、干净利落。尽量使用确定性语言,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语义界限要分明;尽量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更不必翻来覆去解释,用最少的语言说明情况;尽量使用规范化语言,用词和句式要合乎语法,通俗易懂,文理通顺。

2、经验性信息:经验性信息,是指反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做法和经验的信息。对实际工作有指导、启迪和借鉴作用,是经验性信息的核心。一条经验性信息的质量好坏、价值高低,关键在于它的指导作用。经验类信息要有成果、有做法。成果要充分,令人信服、令人称赞,做法要具体、有可操作性、有特点,能说明做法与成果的因果关系。

编写经验性信息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要深入挖掘。经验性信息不仅要注重总结经验,更要重视启发他人、指导工作。采编经验性信息要选好角度,角度太大,面太宽,则容易面面俱到,没有特色,没有新意;要突出特色,立足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抓住工作中最有特色的东西深入挖掘,总结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要作风扎实,经常深入基层,

6 深入第一线,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进而编写出高层次信息。二要善于提炼主题。经验性信息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提炼得是否深刻、新颖。立题时要紧紧抓住事物本质,准确揭示其深刻内涵,做到小中见大,点中见面;要尽可能提炼得高度凝炼,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提炼主题要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善于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深刻意义挖掘出来,对大量的一般的感性认识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提炼。三要注重典型导向。经验性信息一定要注重典型导向,注意围绕工作重大部署收集编发一些新的做法、措施与效果,指导实际工作;同时,要注意围绕工作重点和难点,报送基层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为领导推动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对一些新颖、成功的做法,要写具体、写清楚,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切不可简单地罗列情况或泛泛地空发议论。今年我们编发的信息《江苏海安建‚网上回帖员制度‛ 回应社会关切 畅通民意诉求》,被中纪委刊用,中纪委副书记张惠新作批示,并安排专人到我县进行了调研,扩大了这项工作在全国的影响。

3、综合性信息:综合性信息,是指按照上级需求和内在联系,围绕一个主题,将获取的初级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归纳整理,形成的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某一特定事物全貌的系统性信息。我们平时收集到的大多是反映事物表象的、零散的、琐碎的初级信息,要形成系统的、高质量的、高层次的信息,必须对这些初级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提炼,由点到面、由偏到全、由单一到整体,客观反映事物全貌,揭示事物本质属性。只有把某一个问题、一个事件,或一个乡镇、一个系统、一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情况汇集在一起,综合分析、加工提炼,反映出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和倾向,才能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编写这类信息需要注意,不能只发空泛议论,只讲道理没有生动具体的内容不行;不能简单的进行现象堆积和罗列,反映不出规律性、实质性的问题也不行。目前,各乡镇、各部门上报的信息,有很多是反映一般性工作动态的,缺乏有新意的工作思路,这类信息如同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有的信息标题很吸引人,但正文却没有具体事例做依据,没有情节,没有数字,也没有统计分析的东西,都是一些空话、套话,没有特色。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报送信息必须有实在的东西,不能简单的进行罗列、堆砌。在综合性信息的采编过程中,要通过对信息材料的分析、研究、提炼和加工改造后,通过主题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提醒人们注意某一问题、动向和苗头。确定主题要讲究‚新‛和‚异‛,‚新‛就是要善于挖掘深层次的问题,用新的观点表达信息主题;‚异‛就是指观点、语言要与众不同。要善于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研究事物的多面

7 性,寻找事物的个性特征。在编写时要突出重点,把最有价值的部分反映出来。

4、负面信息:负面信息也叫问题性信息,是指反映本地、本单位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信息。负面信息对于领导决策至关重要,因为它反映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无法回避的,只有认识它、反映它并采取措施解决它,才能改变其存在方式。由于负面信息具有倾向性、苗头性和警示性的特点,因而它对领导制定决策、实施决策、完善决策更具有参考作用。根据负面信息滞后性、阶段性、时效性等特征,编写负面信息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专题专报、观点鲜明。负面信息要做到专题专报,紧扣主题,注意针对性,坚持一事一报和快写快报。二是情况要搞准、吃透。负面信息要求情况必须真实,不能谎报情况或情况不实。情况一定要吃透,不能听风即雨;一时不能明了的,必须经过调查核实,把情况吃准后再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三是定量定性要适度。定量分析要避免虚报和夸张,定性分析要揭示本质。在写成效类信息时,估价和肯定成绩的词是用 ‚显著‛、‚优异‛‚巨大‛‚很大‛,还是用‚较大‛‚较好‛‚明显‛,都要认真进行比较掂量,客观求实,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太过。特别是负面信息,用‚问题严重‛、‚形势严峻‛,还是‚不容乐观‛、‚不容忽视‛,或是‚应予关注‛、‚值得沉思‛、‚应当引起重视‛,都需要信息编写者根据内容细心揣摩。对问题严重程度的界定,用‚绝大多数‛、‚大部分‛、‚部分‛,还是用‚少数‛‚、一些‛;对损失的界定,用‚巨大‛、‚严重‛,还是‚重大‛,都要依照规定从负面信息问题的程度、性质、范围上进行界定和区别,尽量避免用词不准确,给领导决策造成误导和错觉。四是巧选编写角度。负面信息难报,主要是领导对报忧有疑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把握好编写的角度,掌握好处理的艺术和技巧。要善于反题正做,将反映某地、某单位的问题改为某单位采取何措施治理(解决)存在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就能取得反题正做的效果。

5、案件类信息:案件类信息不仅要写明案件性质、案件情况、作案手段、案发时间、查处时间、进展程度(刚刚立案?正在深入查处?审理?还是已受到纪律处分?什么处分?),还要写清楚案件当事人及与案件有直接关系人员的姓名、所在单位、职务、身份,不要用某某单位、张某某、李某某之类的代词,张三或是李四,要写清楚。时间要具体到某年某月,避免使用‚最近‛、‚近来‛、 ‚一个时期以来‛等模糊概念。数量要准确,避免用‚许多‛、‚无数‛等无定量词。地点要确定,看过之后能让人明确具体方位;事件要准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词。既然上报,就没有必要隐

8 瞒,更不必闪烁其词。对于一些案发时间距今较远的案件信息,在报送时要用一个简短的导语说明查处时间,否则,就会给人一种过时的感觉,影响信息的参阅价值。

四、信息的报送

(一)必须真实。信息工作掺不得半点水分,不论是喜是忧,都要客观真实,不能为了提高上报率而上报。信息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一定要避免粗枝大叶,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做夹生饭。

(二)注重时效。就是要及时、适时。及时,就是及时发现、迅速捕捉、快编快写、快速报送,如果落后于客观实际,就失去了信息的应用价值。要注意避免迟报、缓报,更不能压报、瞒报、漏报。有的乡镇和部门发生的事情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煤体早已公布了才报送信息,这样的信息就缺乏时效性,报了也是事后诸葛亮、马后炮。由于纪检监察信息的内部性,其时效性比新闻还要强,如果落后于新闻,其内部性也就没有了。

(三)注意报送格式。

1、报送信息编号。县级按照‚海安2010-X‛编号,乡镇和部门参照县级编号。上报信息除了在信息标题上方标明编号外,在邮件的‚主题‛栏也要同时注明编号和信息标题。

2、报送渠道。信息一般应通过网络报送,重要紧急情况可通过传真或其他方式进行。涉密信息必须由专人送达或电传,不涉密信息可通过邮箱报送。报送信息邮箱应相对固定,如有变更须及时上报。传输信息时要逐条发送,并在‚邮件主题‛栏写上信息标题以备查阅检索。信息内容要复制在正文,同时选用WORD文件格式作为附件一并发送。发送信息时要做到附件文件名、邮件主题和信息题目一致。

(四)注意报送纪律。要严格按照正常渠道报送信息。对媒体热炒的与本乡镇、本部门反腐倡廉有关的事件和反映,要及时报送事实过程和处理情况,严禁漏报、瞒报。对县纪委要求核查的情况,必须及时认真核实,严禁推诿搪塞。

第二部分:新闻写作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从纪检监察工作的性质和实践出发,纪检监察新闻报道工作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坚持真实性;二是坚持思想性;三是坚持时间性;四是坚持用事实说话。这四项基本要求是纪检监察新闻工作的一切方法、技能的出发点和总原则。

(一)坚持真实性

9 所谓真实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叫做准确性。从根本上说,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有了事实,才有新闻。主张新闻必须真实准确、老老实实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它、解释它,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那么‚真实性‛都有哪些具体要求呢?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因果等,都必须真实。因为这些都是新闻赖以成立的起码要素,若有半点虚假,必然会招致人们对整个新闻事实的怀疑,故千万不能有半点马虎。二是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等,都必须真实。新闻报道不同于文学创作,即使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时,要调动文学艺术手段,也必须绝对服从、忠实于事实的真实,否则,就不成其为新闻报道。三是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确切无误。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找到原始材料,并请权威人士或当事人、知情人核实,若引用已经转手、加工过的资料,当慎之又慎。四是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决不能为当事人代说、代想。五是讲究分寸,留有余地。在许多情况下,单就某一个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将该事实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就失去了原来意义上的真实性。这是因为,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宏观也并非微观的简单放大;微观科学固然是宏观科学的前提,但宏观科学更是微观科学的指导和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纪检监察新闻报道中,必须从辩证角度出发,科学地把握报道的口径和尺寸,做到既客观又全面,防止片面化、绝对化。

(二)坚持思想性

所谓思想性,即指新闻报道的政治倾向,也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力求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一般来说,广大编辑和读者衡量一篇新闻的质量的高低,往往并不是先看其写作技巧如何,而是先‚掂分量‛,即看新闻是否提出和解答了当前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这个‚提出和解答了当前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就是思想性。那么,在具体写作中,我们应该抓住哪些问题来突出体现较强的新闻思想性呢?一要抓住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住了这些问题进行正反典型的及时报道,或能起树臶引路、排难解惑的作用,或能起引以为戒、免走弯路的效果。二要抓住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实践证明,凡事群众普遍关心、议论纷纷的问题,都是实际工作、生活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如能从这一方面入手抓问题,往往能与受众的心理需要一拍即合,产

10 生极强的思想性、指导性。

在提高新闻的思想性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否则就会使我们的新闻脱离生活,脱离读者,报社的编辑更不会采用。为了使思想性和可读性能够做到有机的统一,在新闻写作时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就是尊重读者,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把思想观点藏在我们精心选择的事实以及对事实艺术的叙述之中,让读者看完新闻报道后自己去想,自己去领悟,自己去下结论,读者自然就会心悦诚服。二是借用知识,纠正偏见。新闻的思想性、指导性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新闻报道,用新的信息和知识,去满足读者的求新欲和求知欲,用正确的思想和道理去矫正人们的错误认识或者是畸形歪曲的言行。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开放环境下,新思想、新观点层出不穷,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人们渴望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以充实自己。我们若能明确读者的这一心理需要,在撰写新闻稿件时自觉地、艺术地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熔于一炉,那么新闻报道在思想性、指导性上往往能收到奇效。三是增强趣味,寓教于乐。人们均有讲究情趣的心理特征,如果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增强健康向上的情趣,将思想性、指导性寓于趣味性之中,那么,新闻报道一定受欢迎,思想性、指导性也一定能得以较好的体现。

(三)坚持时间性

所谓时间性,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这是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的又一个基本要求。力求迅速、及时地把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报道出去,最大程度地缩减新闻事实的发生与报道出去之间的时间距离,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特征。新闻姓‚新‛,是‚易碎品‛,报道慢了,就成了‚旧闻‛,就成了‚雨后送伞‛,就‚贬值‛。就像春天采摘毛尖茶一样,如果迟采一天,毛尖茶就会变成春茶,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如果说‚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那么‚时间性‛ 就是新闻的第二生命。怎样才能克服迟缓、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呢?应该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强化时间观念。新闻报道的高速、高效是我们信息化程度的一种标记。如果不能强化时间观念,对新闻本身和新闻工作意味着一种轻慢。大家知道,1997年的香港回归大典的报道被公认为‚世纪新闻大战‛。为了抢得最新的报道,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派出精兵强将,使出一切手段,‚海陆空‛全面展开竞争。中央电视台更是派出两架直升飞机全程进行追踪报道。当然,不是要求大家也这样去做,我们也做不到。只是让大家知道,新闻媒体对新闻的时间性是多么的重视。加强时间观念,在最短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把新闻报道发布出去,这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二是转变工作作风。要彻底转变那种习惯在‚低速公路‛

11 行走的精神状态,闻风而动、迅速出击、刻不容缓地采写新闻稿件,然后通过有关程序立即发给报社,力争一分一秒也不耽搁。三是先简后祥地进行连续报道。为了赢得时间,面对一个新闻事实,特别是突发事件,我们可以先就新闻的结果发一个简讯,然后再通过深入采访,就新闻事实、新闻事件的背景、起因、发展情况、影响范围及社会各界的评述等,做深度、连续的报道。这种快慢相交、长短结合的报道形式,不仅报社喜欢,而且读者欢迎。

(四)坚持用事实说话

所谓用事实说话,即指把我们的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个事实中,让受众通过这一事实自己悟出某种道理。事实是新闻最基本的内涵,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新闻的作用和威力全在事实中。在一般的情况下,文学靠的是虚构,评论靠的是论理,而新闻靠的则是事实。实践证明,那种充满空话、大话的新闻报道,人们根本不予理睬,而受众只是信服于事实,感染于事实。怎样才能较好地用事实说话呢?一是精选事实。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也不能不分主次、事无巨细地端出事物活动的全过程,而应当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在众多事实和事物活动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出最为典型的事例。《新民晚报》在1997年3月刊载了《江总书记的茶杯》一文,说到江总书记的茶杯是用一只果酱杯替代的,由此反映了党风好转、干部廉政这一主题。由于角度新颖、事实典型、充满可读性和感染力,在读者中激起了强烈反响。由此可见,精选事实是较好地用事实说话的前提。二是巧述事实。要求我们在具体的表述中,不仅求平实,还要求新颖、求意境、求立体感。比如,有记者就这样来表述下雨过后农村大道上的行路难:‚……经常可以看到拖拉机深陷在泥里,自行车骑在主人的肩膀上,行人赤脚在泥泞里‘扭秧歌’……‛。寥寥几笔,就让一幅立体的、动感的、新颖的画面跃然纸上,让读者在这种不落俗套的表述中获得艺术上的享受。三是夹叙夹议。用事实说话并不排斥议论,但是,这种议论必须依托于事实并为事实服务,即通常讲的要成为点睛之笔。要做到这些,议论时就应当注意:一不能多,多了就喧宾夺主;二不能俗,俗了就为败笔。比如,在各方大力协助下共同救助了一名受伤女工人,要是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加上一笔:‚社会主义真好啊!‛那么,这就是新闻写作的败笔。因为,这一事件本身就已经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再发议论,就是画蛇添足。四是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这种做法,旨在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前面在新闻的真实性中已经讲过,事实不真实,新闻无生命;形象不真实,则生命就干枯,没有活力,不能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在新闻写作中,插入必要的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对于刻画

12 人物和表现新闻主题确实不能低估。

二、常见新闻体裁的写作方法

我们在报刊上最常见的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新闻照片、新闻评论,而运用最多、最广泛的是消息这一文体。下面,我就消息的写作方法作以重点介绍,其他三种简单的向大家作以说明。

(一)消息的写作方法

在了解消息的写作方法之前,我们要首先了解消息结构。消息结构,指的是消息这一文体的内部构造成分及其组合方式。所谓‚内部构造成分‛,通俗的讲,就是组成一篇消息的基本零部件。一般包括: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躯干、结尾等部分。所谓‚组合方式‛,指的是新闻报道的各种布局形式。也就是说,怎样把导语、新闻躯干等基本零部件进行有机的组合,使它们组成不同表现形式的新闻报道。消息采用最多的是‚倒金字塔式‛结构,在材料安排上通常采用‚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三种结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内容的新闻事件,在报纸上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时即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报社有时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报道,而产生的报道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如果说,主题是一篇消息的‚灵魂‛,具体的材料是消息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消息的‚骨骼‛。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坚实匀称的骨骼,血肉和灵魂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才能生龙活虎,运动自如。同样道理,只有找到了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各种零散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串联交织起来,组成一篇生动活泼的新闻报道。

1、标题。

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是新闻的‚眼睛‛。要求‚一语破的‛,点明新闻精髓所在,令编辑与读者‚一目了然‛、‚一见钟情‛。标题变化多端、丰富多彩,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多行标题。单行标题就是一句话标题,如《海安新任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多行标题一般由主标题和辅标题组成。主标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地位,一般用来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两部分。引题在主标题之上而字号较小,又称之为‚肩题‛或‚眉题‛,主要是从一个侧面对主题进行引导、说明、烘托或渲染。副题是臵于主标题之后的次要标题,字号最小,主要起补充、注释作用。新闻标题,不论是单行题还是多行题,都必须处理好实标(或称实题)与虚标(或称虚题)的关系。

单行标题必须实标,也就是说,必须以叙事为主,点明必要的新闻要素,使人一见标题,就知道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什么事情。

13 多行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二行题,一种是三行题。二行题,一般有‚引题+主标题‛或‚主标题+副题‛两种。不论采取何种类型,其中有一个必须实标,另一个可以实际,也可以虚标。虚标,即内容较为抽象含蓄,或者以说理为主,着重说明某个原则、道理、愿望等。

例如:

老有养 病有医 伤有赔 失业有保障 生育有补偿(眉题)

鄞州为百姓撑起民生‚保护伞‛(主标题)

天地正气 海上清风(主标题)

全国廉政文化大型绘画书法展上海巡展反响强烈(副题)

三行题,是‚引题+主标题+副题‛的系列标题。其中有一个必须实标,其余的可以虚标。但是副题一般是实标的。引题以虚标居多。

主标题可虚可实。三行标题均为实标亦不乏其例。

江苏召开行政权力网上透明运行推进会(引题,实标) 着力打造阳光政府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主标题,实标)

屈万祥出席并讲话(副题,实标)

制作新闻标题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传神。要从新闻中抽取精髓,使读者望题而知文意,不能题不对文,更不能歪曲、虚构。二是具体确切。新闻标题必须包含若干新闻要素,何人何事一般应在标题上交代明白。三是简练生动。新闻标题要求字少、意明,琅琅上口,最好能使人一见就怦然心动,激发阅读兴趣。

2、消息头。

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或‚XX社XX地X月X日电‛的字样,这就是‚消息头‛。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类。‚讯‛,主要是指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讯‛与‚电‛只是传递手段上有所区别,其性质与作用是一样的。消息头是‚版权所有‛ 的一种标志,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相连,它可以使读者与编辑很容易地一眼把消息与其他文体区分开来。正规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

3、导语。

导语,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它担负着三项使命:第一,以省简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何新闻信息;第二,一语定意,为整篇新闻报道定

14 下基调;第三,唤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导语在写法上千变万化,但也有一些公认的基本要求与准则:一是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要素;二是抓住事件的核心与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三是简要的交代新闻来源和新闻根据;四是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概念;五是清晰、简明、生动。新华社记者郭玲春,曾以其不同凡响的新闻报道而闻名全国。她说:‚我有一个追求,那就是:我要写得和别人不一样。‛我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够写出更多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新闻导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叙述型导语、描写型导语和议论型导语。

(1)叙述型导语。大多数新闻采用的都是这一类型。它又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不同的类型。直叙式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适合于快速的报道新闻。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主要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大气包举,笼罩全篇,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适用于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对比式导语就是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的情景,或者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情景相对比,便之相映成趣,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当前,讲过去是为了衬托现在,使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得以充分显露。

(2)描写型导语。描写型导语是以展示事物的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的。有些新闻事实具有生动的形象或鲜明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细节,在写导语时若能抓住其中一点绘声绘色,给读者以某种现场感或生动感,那就成为一条描写型导语。描写型导语最常见的有见闻式和特写式两种。见闻式导语一般用于记叙、描绘比较大的场面,以叙事为主,穿插一些形象的描写。而特写式导语则抓住人物表情或一些事情的局部细节加以描绘,给人留下特写镜头般的印象,使人有身入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在采用描写型导语是要注意:第一,要明确描写的目的,让描写为生动地表现报道主题服务,不能为描写而描写;第二,描写要简明而传神,一般只寥寥几笔勾勒就行了,不能过多;第三,在描写时要尽力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

(3)议论型导语。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一般不允许直接在新闻稿里大发议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一切议论。议论如果运用得巧妙,照样可以达到好的报道效果。议论型导语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引语式导语。就是作者不直接出面议论,而是借别人的口发议论。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而有新意的语言,放在新闻导语中,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二是设问式导语。作者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尖锐的、读者关心的问

15 题,然后加以解答,这就是设问式导语。设问时要注意抓住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不能无疑而问,也不能连续提问。三是评论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实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涵含的因果关系和现实意义,这是评论式导语的主要特点。评论式导语适用于寓理于事、以小见大的报道,但要特别注意分析事物的复杂性,不能胡乱评论。

4、新闻躯干

在欧美新闻界和国内新闻学术界,把新闻导语到结尾之间的部分称之为新闻躯干。新闻躯干具有解释和深化导语以及补充新的事实两大功能。在写作新闻躯干部分时,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要围绕一个主题取材。意思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导语中所确立的主题思想来选择和运用材料。对于材料虽然很生动、很感人,但若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那就一定要舍得割爱。我们要知道,写得多,不一定会使新闻分量加重。二是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使读者对于我们所报道的人物或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了解。要围绕报道主题,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深化、补充、完善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三是叙述要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文似看山不喜平‛,就像园林布局一样,只有讲究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才能让我们的新闻报道转折起伏、摇曳多姿。四是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新闻躯干部分在消息中所占的篇幅较长,在表述时,一定要注意材料安排的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力求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含糊不清。

5、结尾

结尾对人们的阅读心理有相当大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识记材料的序列位臵,记忆的效果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处于序列首尾位臵的材料容易记住,处于序列中间材料的位臵容易遗忘。为了尽可能取得好的报道效果,我们既要在导语上呕心沥血,也要仔细斟酌消息应在何处结尾为好,以何种方式结尾为好。

一般说来,消息结尾的常见方式有四种:一是自然结尾法。大多数消息采用这种方法,即按照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顺乎自然地把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新闻诸要素交代完毕,而全文已具有‚水到渠成‛之势,就此戛然而止,不再旁生枝蔓,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二是拾遗补缺法。这种结尾有个较为明显的‚结尾段落‛,它主要用于补充消息导语和躯干部分未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新闻报道完整、圆满;或者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更加充实、可信。三是卒章见义法。这种结尾主要用以画龙点睛,总括全篇,突出主旨。四是别开生面法。这种结尾,不拘一格,往往‚别出一层,补完题蕴‛。

16 消息的结尾,不论采取何种形式,要特别注意:一是结尾要紧扣报道主题,使其为表现和深化主题服务。二是结尾要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诸如‚受到众人一致好评‛、‚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之类的空洞套话,应该摈弃。三是结尾宜顺势而行,既不要草率结尾,不当结处不硬结;也不能拖泥带水,该戛然墨止处,应如立马断崖。四是结尾要令人留恋,或取豹尾之势,遒劲有力,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或取撞钟之意,余音缭绕,使人掩卷长思、回味无穷。

(二)通讯的写作方法

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体裁,是报刊、广播中大量采用的一种文体。与消息相比,具有取材范围更广、体裁容量更大、表现手法更活的特点。通讯无需在开头加‚本报讯‛或电头。它所报道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选择的材料要全面系统,要有故事情节;写作时要应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力求形象化;表达口吻上除了第三人称外,时常采用第二人称,有时作者进入‚角色‛,还用第一人称表述;在结构形式上通常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与逻辑顺序相结合等组合形式;篇幅较长,注重强调事态的发展过程及蕴含的思想性。通讯主要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四种,今天我们主要了解前三种。

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有两大类:一类是先进个人和集体,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王瑛等,这类报道往往能影响不少人,甚至感染几代人。另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的人物,这一类报道近几年比较多,如《仇和到底会不会做官?》,这种报道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人物通讯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从人物本身特点出发,提炼主体,选择材料,寻找报道对象与众不同之处,避免 ‚千人一面‛之流弊;二是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三是通过刻画人物的言行与外在气质,表现其内在性格与精神境界;四是要在特定环境中表现特定人物;五是要抓住有特色的细节,写好关键性情节;六是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重,尽可能把人物写活。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要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始末,形象、具体地描绘其细节,集中深刻地揭示其主题,给人们以较强的思想教育与启示。该体裁通常分为三种:一是以表扬、歌颂为题材,用以重大事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和人们的

17 思想境界、道德水准,起鼓舞、激励、倡导等作用,如《问责,在强力推动中稳步前行——云南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创建新机制,择优选人才——天水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纪实》等;另一种是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用以触及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起催人猛醒、驱邪扶正的作用,如《中行开平案追踪——中行开平案两主犯不愿认罪,拒绝余振东遣返模式》、《从书记到阶下囚——马晓蔷的堕落之路》等;再一种是介于表扬、歌颂与批评、揭露之间,即通过报道某一事件,揭示现实社会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热点,评说其意义,起活跃思想、启发思路的作用,如《一人沉浮千夫评说——步鑫生被免职后的种种议论》、《‚献血状元‛甜苦记》等。根据事件通讯典型性强、突发性强、思想性强、具体性强、政策性强的特点,采写时一定要闻风而动、精心选材、深入挖掘、历历如绘,特别要注意掌握好分寸。

3、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一种较为直接地反映和指导实际工作的新闻体裁。它可以通过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例,介绍本地、本单位贯彻党与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经验,批评和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工作通讯具有新闻性和理论性色彩,和一般的工作总结或理论文章是不同的,在材料选择上要突出一个‚新‛字,在写作手法上必须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画龙点睛的议论,不能像工作总结一样只有叙述。在报刊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类通讯,如《沃野清风劲——河南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纪实》、《向群众交一本放心账——广元市纪检监察机关抗震救灾款物监督检查工作纪实》等。在采写工作通讯时要特别注意:第一,题材要抓准,有现实针对性;第二,问题要抓得早,敢于说出大家普遍关心、想说而又未说出的话;第三,要 ‚钻进去,跳出来‛,写出思想深度;第四,要利用多种表现手法,尽可能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通讯的写作手法很多,我们也不必拘泥于一格,可以用见闻式、日记式、对话式、随笔式、故事式多种形式来表现主题。当然,要写好通讯,必须多实践、多揣摩,方能行文自如。

(三)新闻照片

近年来,新闻宣传十分重视‚图文并茂‛,为新闻照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新闻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种,同时又是新闻战线上一支独特的轻骑兵。作为一名通讯员,不仅要会写新闻文字稿,而且要熟练地掌握新闻照片的拍摄技术,这样才能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地把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报道好、宣传好。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和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有

18 这样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按照新闻价值去衡量每一个事件,决定哪个该拍摄,哪个不该拍摄;二是要善于运用图片画面表现人物和事件的内涵;三是要绝对真实,绝不允许‚摆布导演‛和‚组织加工‛;四是要有艺术感染力,切忌雷同、程式化和概念化;五是要写好文字说明,文字说明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清楚地交代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等,使文字说明和新闻照片相得益彰;六是要有熟练掌握照相机的技能和新闻敏感性,能够在新闻现场选择拍摄对象,及时抓拍;七是具备一定的操作电脑技能,能够运用网络传送新闻照片。现在,几乎所有报刊都要求采用数码照片,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些技能,我们就落伍了。

(四)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就当天或最近报道的新闻事实,或者未见诸报端但有意义的新闻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评论文章。报刊是新闻评论的生身之母,是新闻评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阵地,而新闻评论则是报刊的旗臶和灵魂。各家报刊可以发表同一条新闻,但却有很不相同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个性。可以说,没有自己的评论,这家报刊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新闻评论分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编后、署名评论五类。

署名评论的思想性、理论性、艺术性、可读性很强,写好一篇评论并不容易。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一要做到论据和论点相结合。这是评论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实践表明,新闻评论唯有体现论据和论点的统一,才具有说服人的力量。二要做到虚和实相结合。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在评论写作中,虚和实是矛盾的统一,只有做到虚实结合,评论才丰满匀称。三要做到破和立相结合。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以正面立论为主的评论需立中寓破,以批驳错误观点为主的评论则需破中有立。四要做到严肃和生动相结合。只有做到严肃和生动相结合,才能使评论由事入理、事理相融,才能使评论平易近人、理情并茂,才能使评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

评论一般采用据事议理、比较分析、论辩交锋、算账说理等四种方法,在结构上要求布局合理、层次清晰、逻辑顺畅,能够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地阐明一个观点或道理,切忌套话连篇、啰嗦累赘、逻辑不清、拖拉冗长。

网络评论已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评论形式。

三、新闻语言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曾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

19 马对于骑士之重要。‛新闻报道要打动人,认真研究和准确使用新闻语言十分重要。新闻语言的核心是‚准确‛,基本要求是‚形象生动富有特色‛。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准确‛的前提下又‚形象生动富有特色‛呢?一要注意词义差别,遣词造句要恰到好处,切忌词不达意;二要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千万不能把褒义词、贬义词放错了位臵;三要讲究‚立言得体‛,不能使用含义不清、有歧义或带有人身攻击的字眼,避免使用方言土语,更不能‚添油加醋‛,力求运用书面语言;四要简洁明了,剔除可有可无的词句,一句话表达一层意思,宁用短句不用长句,宁用简单句不用复合句;五要尽力寻找有特色的字眼,尽量使用有表现力、有感染力的词句;六要注意长短句的搭配,句式太长可读性差,长句短句相搭配容易产生节奏感;七要注意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运用形象具体的描写突出事物最为显著的特点,解除读者心中的谜团;八要多用动词,给人以动感,让人如临其境,经久难忘;九要交替使用记叙、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产生生动活泼的报道效果;十要多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力求把一些庞杂的数字和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具体化、形象化,给人以清晰的印象。这十种语言技巧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当然,大家可能还有更多更好的语言表达形式。总之一点,只要把新闻报道写得‚形象生动有特色‛就达到目的了。

四、新闻报送

新闻报送参照信息报送。在这里我要说明四点:一是新闻稿件写好后,一定要按照格式进行打印并仔细校对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不能有任何错误;在新闻稿件最后面要写上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以便于稿件报送以及邮寄稿费。二是无论是那一种文体的新闻在投稿之前,必须在首页上方写上‚属实‛二字和当天日期,并加盖公章;如果你有熟悉的编辑,最好再写上‚XX编辑或老师收‛,这样做可以让编辑在同行面前有自豪感,也可以最大可能地保证稿件不丢失;然后最好给你熟悉的编辑打个电话,说几句客气话。三是投稿要用传真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同时进行,因为如果你的稿件被采用了,报社就要进行排版,有了电子邮件报社就更方便、更省力。四是不能把同一篇稿件同时发给两个以上编辑,这样就极有可能造成多个编辑都来编你这同一篇稿件,就会造成‚重稿‛,那样的后果将会十分严重:一方面给报纸版面送审造成很大麻烦,编辑也会因此被处罚;另一方面,会造成你的稿件在这家报社被永远‚封杀‛。

信息采编和新闻写作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二者并不相等。同一个题材,如果采用信息和新闻的形式同时撰写,需要进行两次加工。但这仅仅是写作手法和技巧的不同,其前期的准备工作基本上是一样的,都需要我们处处留心,事事留意,随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点和新闻点。信息采编和新闻

20 写作是一项苦差,两项工作都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观察、去思考、去写作。只有首先当一名‚写手‛,并且同时又是一名‚快手‛,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高手‛。这里说三点心得:一要围绕领导写。就是要围绕领导的决策需要和工作需要去写。有些重点信息、重大新闻、重要调研文章和署名文章,最好以主要领导的名义刊发。只有署上主要领导的姓名,文章的价值和指导意义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读者才能给予高度的关注。如果署的是一般干部的姓名,文章的指导意义和读者的关注程度,肯定会大打折扣。因为,关注主要领导的人肯定比关注一般干部的人要多的多。二要围绕大局写。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大局来进行,纪检监察信息工作和新闻报道概莫能外。围绕大局写,就是要求我们运用信息采编和新闻报道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力量,更好地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因此,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决不能因一篇不恰当或者不真实的作品而破坏大局,甚至给自己带来麻烦。三要围绕工作写。宣传好、发展好纪检监察工作是我们的本职。围绕工作去写,就是要求我们时刻不能偏离反腐倡廉建设的航线,及时宣传党的反腐倡廉理论,及时报道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亮点工作,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建议,为推进工作、再创佳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1

第四篇:写作写作期末总结[模版]

一、向上级(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的规则

第十五条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六条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三)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七条 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二、请示与报告区别

1.行文时间不同,请示事前行文;批转报告事前,其它事中后

2.行文的目的、作用、答复要求均不同

请示旨在请求批准、指示、支持、帮助,需及时批复 。

报告旨在向上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询问。

3.受文机关处理方式不同

示必须及时批复;报告除批转性建议外多数不回复

4.正文写作侧重点不同。

请示一文一事,讲原因、述事项、重请求。报告重概括陈述,可多方面汇报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报告“特此报告”可省。请示不能缺“以上请示,请批复”

三、通报与通知区别

1. 一般性质的好人好事,批评一般性质的错误,发内部简报表扬。

2. 如事迹比较典型,错误性质比较严重,就需发通报。

3. 一般性告知下级机关某信息或执行某事项,可用通知;“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则发通报。

四、批请函与请示区别

向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用请示。向没有隶属关系的业务主管机关请求批准有关事项,则用请批函;主管机关答复请求审批事项,用审批函。

五、决定与决议区别

1.形成程序不同:决议必经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多由发文机关领导签发生效

2.发布名义不同:决议以会议名义颁布;决定多以机关名义颁布

3.内容不同:决议针对过往活动或事件,得出原则性、理论性的结论性意见;决定针对今后具体事项,作出决断,重在执行

4.表达方式不同:决议突出“议”和“论”;决定侧重布置工作、提出要求,不一定要展开充分的议论

六、意见与报告区别

(1)在适用范围上: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在行文方向上 :报告属于上行文,而意见兼具三种行文关系兼具

(3)在表达方式及针对对象题上:意见重议论,针对的主要是问题;报告重陈述,针对的是具体事实或工作。

七、意见与通知的区别:针对下行文

下行通知的指导性、要求下级办理、执行的强制力较强;

下行意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灵活机动地处理。

八、如何实现应用文主题写作的深刻性原则

1.“以小见大”有意义:会归纳、会提炼,不肤浅,不空洞

2.“ 一语中的”揭本质:简洁凝练,一语道破,一针见血

3.“人无我有”见实力:新创造——别人见不到。新推进——别人缺乏认识的深度。

九、应用文材料选择的具体要求

1.围绕主题单

一、鲜明来选择材料;

2.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

3.选择典型、具体、充分的材料;

4.选择新颖的材料;

十、表彰性文种的结构格式和正文写作要点

通报的格式标题 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落款(署名日期)例:××有限公司关于表彰(批评)×××的通报

各各部门、各有关机构:

(1)简述先进事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迹、怎么做及其结果;

(2)对先进事迹进行分析、评议,指出其典型意义,或概括主要经验;

(3)提出表彰决定;

(4)提出希望和学习号召。

××有限公司××××年×月×日 十

一、布置性通知(工作通知)的结构格式和正文写作要点

Ppt98

工作通知

××××关于××××××的通知

××××××××××××(背景、缘由、问题、依据)

为了××××××××××(目的),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文种承启语)

一、×××××××。(事项))

×××××××××。(要求、希望)

××××

××××年×月×日

十二、通告的结构格式和正文写作要点

1.标题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完全式标题2发文机关+文种3事由+文种4只写文种

2.文号对外张贴 有的标题正下方 序号“第x号”

3.主送机关普发公文无

4.正文三部分:缘由(原因、目的、意义、依据)、承接语+事项+结语(要求、希望,特此通告。可略)

5.落款(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求职书的的结构格式和正文的写作要点与技巧

(一)标题第一行正中文种

(二)称呼下空一行顶格+单位名称、负责人职务姓名+冒号 可:尊敬的X处长、尊敬的人事部负责人等忌:亲爱的。

(三)问候语可略 称呼下一行另起一段,左空两格,一般写“您好!”,以示尊敬

(四)正文

1、开头问候语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处开始写正文

(1)简介个人基本情况 年龄、性别、学历学位、职称、技术专长

(2)简介求职缘由 信息的来源渠道 对用人单位的敬慕、热爱等

2、中间突出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

(1)强调经历经验、成绩成果;敬业精神;重要社会关系等

(2)强调岗位与人生理想吻合,可充分发挥自身才智与专长

(3)写明必要的工作条件,具体工作设想及所能达到的目标

3、结尾 (1)正文下一行空两格表达恳请与希望

(2)祝颂语:另起行空两格 “此致”,再下行顶格“敬礼”

(五)落款 署名和日期

(六)联系方式地址 电话

(七)附件佐证材料

总结:

总结的标题:

1、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例:深圳市财政局2004年工作总结

2、单位名称+事由+文种,或时间+事由+文种例:海雅百货公司创先争优活动总结

3、事由+文种例:比赛总结

4、时间+文种例:季度总结 上半年总结

总结正文的三部分内容:

1、 回顾过去。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简明扼要地总结工作所涉及的时间、单位、

背景、成绩、任务、效果等。

2、 经验体会。这是总结的重点部分。

(1)经验体会:定性定量 要求具体明确清晰地说明工作的方法、措施与成绩、体会、经验、教训。

(2)存在问题:难点疑点 主客观结合分析原因,最好一针见血、深刻明确

3、指导将来 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努力方向:具体可行

计划(总结)正文结构的各个部分及其写作要求

计划:标题计划单位+计划期限+计划内容+文种

前言:思想和依据:为什么做、

1.依据什么做、能不能做;单位情况

2.目标和任务: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定性、定量

3.措施和步骤:怎样做、什么时候完成

4.结尾:执行要求、希望、号召

落款、名称、日期。

单位加盖公章

同属于人事任免事宜,如何区分命令,决定和通知。答:看被任免人员的级别,凡属于国家主席任免的高级干部,通知使用任免令,地方一级的人事任免,往往使用决定或通知。

1、看严肃程度:看任免的领导同志的级别,一般行政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任免重要部门的主要责任同志同决定,对一般人员的人事变动安排用通知;

2、看任免缘由,或单位负责同志犯严重错误、失职等。

第五篇:信息采编及新闻写作(纪检监察业务培训材料)下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8日

张学林

二、 常见新闻体裁的写作方法

我们在报纸上最常见的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新闻照片、新闻评论,而运用最多、最广泛的是消息这一文体。下面,我就消息的写作方法作以重点介绍,其他三种简单的向大家作以说明。

(一)消息的写作方法

在了解消息的写作方法之前,我们要首先了解消息结构。消息结构,指的是消息这一文体的内部构造成分及其组合方式。所谓“内部构造成分”,通俗的讲,就是组成一篇消息的基本零部件。一般包括: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躯干、结尾等部分。所谓“组合方式”,指的是新闻报道的各种布局形式。也就是说,怎样把导语、新闻躯干等基本零部件进行有机的组合,使它们组成不同表现形式的新闻报道。消息采用最多的是“倒金字塔式”结构,在材料安排上通常采用“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三种结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内容的新闻事件,在报纸上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时即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报社有时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报道,而产生的报道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如果说,主题是一篇消息的“灵魂”,具体的材料是消息的“血肉”,那么,结

1 构就是消息的“骨骼”。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坚实匀称的骨骼,血肉和灵魂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才能生龙活虎,运动自如。同样道理,只有找到了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各种零散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串联交织起来,组成一篇生动活泼的新闻报道。

1、标题

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是新闻的“眼睛”。要求“一语破的”,点明新闻精髓所在,令编辑与读者“一目了然”、“一见钟情”。标题变化多端、丰富多彩,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多行标题。单行标题就是一句话标题,如《商南科级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多行标题一般由主标题和辅标题组成。主标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地位,一般用来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两部分。引题在主标题之上而字号较小,又称之为“肩题”或“眉题”,主要是从一个侧面对主题进行引导、说明、烘托或渲染。副题是置于主标题之后的次要标题,字号最小,主要起补充、注释作用。新闻标题,不论是单行题还是多行题,都必须处理好实标(或称实题)与虚标(或称虚题)的关系。

单行标题必须实标,也就是说,必须以叙事为主,点明必要的新闻要素,使人一见标题,就知道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什么事情。

2 多行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二行题,一种是三行题。二行题,一般有“引题+主标题”或“主标题+副题”两种。不论采取何种类型,其中有一个必须实标,另一个可以实际,也可以虚标。虚标,即内容较为抽象含蓄,或者以说理为主,着重说明某个原则、道理、愿望等。例如:

老有养 病有医 伤有赔 失业有保障 生育有补偿(眉题)

鄞州为百姓撑起民生“保护伞”(主标题) 天地正气 海上清风(主标题)

全国廉政文化大型绘画书法展上海巡展反响强烈(副题)

三行题,是“引题+主标题+副题”的系列标题。其中有一个必须实标,其余的可以虚标。但是副题一般是实标的。引题以虚标居多。主标题可虚可实。三行标题均为实标亦不乏其例。

江苏召开行政权力网上透明运行推进会(引题,实标)

着力打造阳光政府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主标题,实标) 屈万祥出席并讲话(副题,实标)

制作新闻标题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传神。要从新闻中抽取精髓,使读者望题而知文意,不能题不对文,更不能歪曲、虚构。二是具体确切。新闻标题必须包含若干新闻

3 要素,何人何事一般应在标题上交代明白。三是简练生动。新闻标题要求字少、意明,琅琅上口,最好能使人一见就怦然心动,激发阅读兴趣。

2、消息头

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或“XX社XX地X月X日电”的字样,这就是“消息头”。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类。“讯”,主要是指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讯”与“电”只是传递手段上有所区别,其性质与作用是一样的。消息头是“版权所有” 的一种标志,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相连,它可以使读者与编辑很容易地一眼把消息与其他文体区分开来。正规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

3、导语

导语,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它担负着三项使命:第一,以省简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何新闻信息;第二,一语定意,为整篇新闻 4 报道定下基调;第三,唤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导语在写法上千变万化,但也有一些公认的基本要求与准则:一是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要素;二是抓住事件的核心与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三是简要的交代新闻来源和新闻根据;四是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概念;五是清晰、简明、生动。新华社记者郭玲春,曾以其不同凡响的新闻报道而闻名全国。她说:“我有一个追求,那就是:我要写得和别人不一样。”我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够写出更多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新闻导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叙述型导语、描写型导语和议论型导语。

(1)叙述型导语。大多数新闻采用的都是这一类型。它又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不同的类型。直叙式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适合于快速的报道新闻。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主要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大气包举,笼罩全篇,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适用于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对比式导语就是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的情景,或者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情景相对比,便之相映成趣,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当前,讲过去是为了衬托现在,使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得以充分显露。

5 (2)描写型导语。描写型导语是以展示事物的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的。有些新闻事实具有生动的形象或鲜明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细节,在写导语时若能抓住其中一点绘声绘色,给读者以某种现场感或生动感,那就成为一条描写型导语。描写型导语最常见的有见闻式和特写式两种。见闻式导语一般用于记叙、描绘比较大的场面,以叙事为主,穿插一些形象的描写。而特写式导语则抓住人物表情或一些事情的局部细节加以描绘,给人留下特写镜头般的印象,使人有身入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在采用描写型导语是要注意:第一,要明确描写的目的,让描写为生动地表现报道主题服务,不能为描写而描写;第二,描写要简明而传神,一般只寥寥几笔勾勒就行了,不能过多;第三,在描写时要尽力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

(3)议论型导语。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一般不允许直接在新闻稿里大发议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一切议论。议论如果运用得巧妙,照样可以达到好的报道效果。议论型导语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引语式导语。就是作者不直接出面议论,而是借别人的口发议论。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而有新意的语言,放在新闻导语中,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二是设问式导语。作者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尖锐的、读者关心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这就是设问式导语。设问时要注意抓住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不能无

6 疑而问,也不能连续提问。三是评论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实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涵含的因果关系和现实意义,这是评论式导语的主要特点。评论式导语适用于寓理于事、以小见大的报道,但要特别注意分析事物的复杂性,不能胡乱评论。

4、新闻躯干

在欧美新闻界和国内新闻学术界,把新闻导语到结尾之间的部分称之为新闻躯干。新闻躯干具有解释和深化导语以及补充新的事实两大功能。在写作新闻躯干部分时,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要围绕一个主题取材。意思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导语中所确立的主题思想来选择和运用材料。对于材料虽然很生动、很感人,但若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那就一定要舍得割爱。我们要知道,写得多,不一定会使新闻分量加重。二是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使读者对于我们所报道的人物或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了解。要围绕报道主题,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深化、补充、完善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三是叙述要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文似看山不喜平”,就像园林布局一样,只有讲究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才能让我们的新闻报道转折起伏、摇曳多姿。四是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新闻躯干部分在消息中所占的篇幅较长,在表述时,一定要注意材料安排的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力求层次分明、环环

7 相扣,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含糊不清。

5、结尾

结尾对人们的阅读心理有相当大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记忆的效果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处于序列首尾位置的材料容易记住,处于序列中间材料的位置容易遗忘。为了尽可能取得好的报道效果,我们既要在导语上呕心沥血,也要仔细斟酌消息应在何处结尾为好,以何种方式结尾为好。

一般说来,消息结尾的常见方式有四种:一是自然结尾法。大多数消息采用这种方法,即按照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顺乎自然地把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新闻诸要素交代完毕,而全文已具有“水到渠成”之势,就此戛然而止,不再旁生枝蔓,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二是拾遗补缺法。这种结尾有个较为明显的“结尾段落”,它主要用于补充消息导语和躯干部分未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新闻报道完整、圆满;或者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更加充实、可信。三是卒章见义法。这种结尾主要用以画龙点睛,总括全篇,突出主旨。四是别开生面法。这种结尾,不拘一格,往往“别出一层,补完题蕴”。

消息的结尾,不论采取何种形式,要特别注意:一是结尾要紧扣报道主题,使其为表现和深化主题服务。二是结尾

8 要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诸如“受到众人一致好评”、“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之类的空洞套话,应该摈弃。三是结尾宜顺势而行,既不要草率结尾,不当结处不硬结;也不能拖泥带水,该戛然墨止处,应如立马断崖。四是结尾要令人留恋,或取豹尾之势,遒劲有力,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或取撞钟之意,余音缭绕,使人掩卷长思、回味无穷。

(二)通讯的写作方法

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体裁,是报刊、广播中大量采用的一种文体。与消息相比,具有取材范围更广、体裁容量更大、表现手法更活的特点。通讯无需在开头加“本报讯”或电头。它所报道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选择的材料要全面系统,要有故事情节;写作时要应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力求形象化;表达口吻上除了第三人称外,时常采用第二人称,有时作者进入“角色”,还用第一人称表述;在结构形式上通常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与逻辑顺序相结合等组合形式;篇幅较长,注重强调事态的发展过程及蕴含的思想性。通讯主要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四种,今天我们主要了解前三种。

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有两大类:一类是先进个人和集体,如雷锋、焦裕禄、任长霞、张淑珍、“神舟七号”载人航

9 天英模等,这类报道往往能影响不少人,甚至感染几代人。另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的人物,这一类报道近几年比较多,如《仇和到底会不会做官?》,这种报道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人物通讯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从人物本身特点出发,提炼主体,选择材料,寻找报道对象与众不同之处,避免 “千人一面”之流弊;二是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三是通过刻画人物的言行与外在气质,表现其内在性格与精神境界;四是要在特定环境中表现特定人物;五是要抓住有特色的细节,写好关键性情节;六是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重,尽可能把人物写活。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要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始末,形象、具体地描绘其细节,集中深刻地揭示其主题,给人们以较强的思想教育与启示。该体裁通常分为三种:一是以表扬、歌颂为题材,用以重大事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和人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起鼓舞、激励、倡导等作用,如《问责,在强力推动中稳步前行——云南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创建新机制,择优选人才——天水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纪实》等;另一种是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用以触及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起催人猛醒、驱邪扶正的作用,如《中行

10 开平案追踪——中行开平案两主犯不愿认罪,拒绝余振东遣返模式》、《从书记到阶下囚——马晓蔷的堕落之路》等;再一种是介于表扬、歌颂与批评、揭露之间,即通过报道某一事件,揭示现实社会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热点,评说其意义,起活跃思想、启发思路的作用,如《一人沉浮千夫评说——步鑫生被免职后的种种议论》、《“献血状元”甜苦记》等。根据事件通讯典型性强、突发性强、思想性强、具体性强、政策性强的特点,采写时一定要闻风而动、精心选材、深入挖掘、历历如绘,特别要注意掌握好分寸。

3、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一种较为直接地反映和指导实际工作的新闻体裁。它可以通过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例,介绍本地、本单位贯彻党与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经验,批评和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工作通讯具有新闻性和理论性色彩,和一般的工作总结或理论文章是不同的,在材料选择上要突出一个“新”字,在写作手法上必须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画龙点睛的议论,不能像工作总结一样只有叙述。在报刊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类通讯,如《沃野清风劲——河南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纪实》、《向群众交一本放心账——广元市纪检监察机关抗震救灾款物监督检查

11 工作纪实》等。在采写工作通讯时要特别注意:第一,题材要抓准,有现实针对性;第二,问题要抓得早,敢于说出大家普遍关心、想说而又未说出的话;第三,要 “钻进去,跳出来”,写出思想深度;第四,要利用多种表现手法,尽可能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通讯的写作手法很多,我们也不必拘泥于一格,可以用见闻式、日记式、对话式、随笔式、故事式多种形式来表现主题。当然,要写好通讯,必须多实践、多揣摩,方能行文自如。

(三)新闻照片

近年来,新闻宣传十分重视“图文并茂”,为新闻照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新闻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种,同时又是新闻战线上一支独特的轻骑兵。作为一名通讯员,不仅要会写新闻文字稿,而且要熟练地掌握新闻照片的拍摄技术,这样才能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地把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报道好、宣传好。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和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有这样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按照新闻价值去衡量每一个事件,决定哪个该拍摄,哪个不该拍摄;二是要善于运用图片画面表现人物和事件的内涵;三是要绝对真实,绝不允许“摆布导演”和“组织加工”;四是要有艺术感染力,切忌雷同、程式化和概念化;五是要写好文字说明,文字说明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清楚地交代新闻发生的时间、地

12 点、人物、内容等,使文字说明和新闻照片相得益彰;六是要有熟练掌握照相机的技能和新闻敏感性,能够在新闻现场选择拍摄对象,及时抓拍;七是具备一定的操作电脑技能,能够运用网络传送新闻照片。现在,几乎所有报刊都要求采用数码照片,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些技能,我们就落伍了。

(四)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就当天或最近报道的新闻事实,或者未见诸报端但有意义的新闻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评论文章。报刊是新闻评论的生身之母,是新闻评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阵地,而新闻评论则是报刊的旗帜和灵魂。各家报刊可以发表同一条新闻,但却有很不相同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个性。可以说,没有自己的评论,这家报刊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新闻评论分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编后、署名评论五类。我们可以撰写的只有署名评论,其他四种都是代表编辑部发言的,与我们没有关系。

署名评论的思想性、理论性、艺术性、可读性很强,写好一篇评论并不容易。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一要做到论据和论点相结合。这是评论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实践表明,新闻评论唯有体现论据和论点的统一,才具有说服人的力量。二要做到虚和实相结合。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在评

13 论写作中,虚和实是矛盾的统一,只有做到虚实结合,评论才丰满匀称。三要做到破和立相结合。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以正面立论为主的评论需立中寓破,以批驳错误观点为主的评论则需破中有立。四要做到严肃和生动相结合。只有做到严肃和生动相结合,才能使评论由事入理、事理相融,才能使评论平易近人、理情并茂,才能使评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

评论一般采用据事议理、比较分析、论辩交锋、算账说理等四种方法,在结构上要求布局合理、层次清晰、逻辑顺畅,能够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地阐明一个观点或道理,切忌套话连篇、啰嗦累赘、逻辑不清、拖拉冗长。

三、新闻语言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曾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之重要。”新闻报道要打动人,认真研究和准确使用新闻语言十分重要。新闻语言的核心是“准确”,基本要求是“形象生动富有特色”。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准确”的前提下又“形象生动富有特色”呢?一要注意词义差别,遣词造句要恰到好处,切忌词不达意;二要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千万不能把褒义词、贬义词放错了位置;三要讲究“立言得体”,不能使用含义不清、有歧义或带有人身攻击的字眼,避免使用方言土语,更不能“添油加醋”,力求运

14 用书面语言;四要简洁明了,剔除可有可无的词句,一句话表达一层意思,宁用短句不用长句,宁用简单句不用复合句;五要尽力寻找有特色的字眼,尽量使用有表现力、有感染力的词句;六要注意长短句的搭配,句式太长可读性差,长句短句相搭配容易产生节奏感;七要注意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运用形象具体的描写突出事物最为显著的特点,解除读者心中的谜团;八要多用动词,给人以动感,让人如临其境,经久难忘;九要交替使用记叙、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产生生动活泼的报道效果;十要多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力求把一些庞杂的数字和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具体化、形象化,给人以清晰的印象。这十种语言技巧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当然,大家可能还有更多更好的语言表达形式。总之一点,只要把新闻报道写得“形象生动有特色”就达到目的了。

四、新闻报送

新闻报送参照信息报送。在这里我要说明四点:一是新闻稿件写好后,一定要按照格式进行打印并仔细校对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不能有任何错误;在新闻稿件最后面要写上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以便于稿件见报后报社给你邮寄稿费。二是无论是那一种文体的新闻在投稿之前,必须在首页上方写上“属实”二字和当天日期,并加盖公章;如果你有熟悉的编辑,最好再写上“XX编辑或老师收”,这样

15 做可以让编辑在同行面前有自豪感,也可以最大可能地保证稿件不丢失;然后最好给你熟悉的编辑打个电话,说几句客气话。三是投稿要用传真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同时进行,因为如果你的稿件被采用了,报社就要进行排版,有了电子邮件报社就更方便、更省力。四是切忌一稿重复投递,也就是说不能把同一篇稿件同时发给两个以上编辑,这样就极有可能造成多个编辑都来编你这同一篇稿件,就会造成“重稿”,那样的后果将会十分严重:一方面给报纸版面送审造成很大麻烦,编辑也会因此被处罚;另一方面,会造成你的稿件在这家报社被永远“封杀”。

信息采编和新闻写作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二者并不相等。同一个题材,如果采用信息和新闻的形式同时撰写,需要进行两次加工。但这仅仅是写作手法和技巧的不同,其前期的准备工作基本上是一样的,都需要我们处处留心,事事留意,随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点和新闻点。信息采编和新闻写作是一项苦差,两项工作都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观察、去思考、去写作。只有首先当一名“写手”,并且同时又是一名“快手”,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高手”。我想特意给大家说三点:一要围绕领导写。就是要围绕领导的决策需要和工作需要去写。有些重点信息、重大新闻、重要调研文章和署名文章,最好以主要领导的名义刊发。只有署上主要领导的姓名,文章的价值和指导意义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读者才能给予高

16 度的关注。如果署的是一般干部的姓名,文章的指导意义和读者的关注程度,肯定会大打折扣。因为,关注主要领导的人肯定比关注一般干部的人要多的多。二要围绕大局写。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大局来进行,纪检监察信息工作和新闻报道概莫能外。围绕大局写,就是要求我们运用信息采编和新闻报道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力量,更好地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因此,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决不能因一篇不恰当或者不真实的作品而破坏大局,甚至给自己带来麻烦。三要围绕工作写。宣传好、发展好纪检监察工作是我们的本职。围绕工作去写,就是要求我们时刻不能偏离反腐倡廉建设的航线,及时宣传党的反腐倡廉理论,及时报道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亮点工作,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建议,为推进工作、再创佳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交警个人先进事迹下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