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关于国家机关

2022-08-23

第一篇:人事部关于国家机关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年

【发布单位】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 【发布文号】人发[2001]118号 【发布日期】2001-12-10 【生效日期】2001-12-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党政机关年度考核工作的意见 (试行稿)》进行试点的通知

(人发[2001]118号)

河北、浙江、江西省党委组织部和政府人事厅,中央统战部、司法部、国家工商总局干部人事部门:

经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研究决定,在中共中央组织部机关、人事部机关和上述3个省、3个部(局)机关的范围内,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年度考核工作的意见(试行稿)》(以下简称《意见(试行稿)》)进行试点。现将《意见(试行稿)》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和《意见(试行稿)》要求,结合2001年机关年度考核,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年度考核结束后,对试点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将结果报告我们。

附件: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年度考核工作的意见(试行稿)》试点工作方案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年度考核工作的意见(试行稿)》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二00一年十二月十日

附件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年度考核

工作意见(试行稿)》试点工作方案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制度,是干部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搞好年度考核,对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促进勤政廉政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党政机关年度考核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新形势要求,进一步完善年度考核制度,发挥年度考核工作应有的作用,中组部、人事部在总结近年来年度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年度考核工作的意见(试行稿)》(以下简称《意见(试行稿)》),拟在部分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中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试点工作要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和不断深化党政机关年度考核制度的改革,通过在部分单位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年度考核工作的意见(试行稿)》,对《意见(试行稿)》的各项内容特别是有关年度考核程序、方法、等次、考核结果使用等规定进行检验,取得经验,发现问题,并研究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措施和办法,以提高政策文件质量,使之尽可能科学、准确、规范,符合党政机关年度考核工作的实际,发挥年度考核工作应有的作用,达到预定目的。

二、试点单位及范围

中央和国务院部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人事部、司法部、国家工商总局。试点范围,为试点单位的全部或部分内设机构。

地方:河北、浙江、江西三个省。试点范围,由各省组织人事部门确定省、地、县不同层次的机关各选1-2个部门和1个乡镇(街道)机关。

三、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

12月11日,中组部、人事部召开试点单位工作会议,对试点工作作出安排,提出工作要求,培训工作人员,听取试点单位意见及建议。

(二)实施阶段

2002年1月底以前,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方案《意见(试行稿)》开展年度考核工作。

(三)自我总结阶段

2002年2月,各试点单位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对试点情况进行自我总结评估,撰写试点工作专题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试点工作组织实施整体情况;

二、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经验;

三、反映出的问题和分析意见;

四、对《意见(试行稿)》的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

(四)对《意见(试行稿)》评估、修改阶段

2002年3-4月,中组部干部一局、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组织试点工作调研,召开试点工作总结研讨会,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对《意见(试行稿)》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对《意见(试行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正式文稿上报两部领导审批。

四、几点要求

各试点单位要高度重视年度考核试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和《意见(试行稿)》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选择试点部门要具有代表性。干部人事部门对试点工作要加强具体指导。对试行结果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掌握真实情况,把问题搞清、搞透,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各试点单位要严格执行《意见(试行稿)》,测评参考表原样印发,不做修改,保证试点工作评估的准确性。对于按照《意见(试行稿)》的要求,实施年度考核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各种特殊情况,各试点单位要及时反映,并按中组部干部一局和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的答复意见进行处理。

试点工作由中组部干部一局和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共同组织实施。两司局将及时了解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试点工作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为试点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

附件2: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

年度考核工作的意见(试行稿)

年度考核制度是党政机关干部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切实搞好年度考核工作,对于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加强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年度考核制度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执行考核工作的有关规定,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针对考核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推进考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为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方法的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年度考核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实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法

党政机关年度考核的内容要根据党政机关的职能和特点合理确定,注意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政机关考核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把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作为党政机关考核的主要内容,在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的同时,强化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情况的考核。

要把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各有重点,互为补充。平时考核的重点是日常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出勤情况,可以通过考勤和周、月、季、半年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年度考核对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评价,重点是全年政治表现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结合年度工作总结进行。平时考核是年度考核的基础,年度考核要以平时考核为依据。

要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增强考核科学性、准确性。考核指标体系依据考核目的和考核内容设定,体现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内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思想政治素质、廉政建设、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考核指标量化测评参考表》(见附件1),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认真组织测评,并将量化测评结果与定性考核结果相结合,提高年度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使被考核人的领导、同级、下级等不同层次的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考核过程,使考核结果综合反映各方面的意见。直接面向群众的党政工作部门和窗口单位,要面向社会,在一定范围内接受直接服务对象的评议,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听取意见,把机关内外的意见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确定考核结果。

对各方面的意见要进行分析,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地确定被考核人的年度考核结果。对测评结果要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以票以分数确定考核等次,避免简单化、绝对化。要结合平时考核和民主测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对于重点专项工作也可采取目标责任制考核,使考核结果真实地反映被考核人的情况。

二、规范考核程序,合理设置考核等次

进一步规范年度考核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对于确保年度考核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撰写个人总结。被考核人要按照考核内容的要求,实事求是撰写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要报直接主管领导审阅。

被考核人在对本年度的德、能、勤、绩表现情况进行自我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可在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中自评一个考核等次。

(二)在规定范围内总结述职。各级考核机关可根据不同的考核对象,确定相应的总结述职范围。党政工作部门内设机构人数较多的,可在内设机构范围内总结述职;人数较少的,特别是地(市)以下党政工作部门,可在机关范围内总结述职。

(三)进行民主评议。在听取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后,应当进行民主评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测评可采取量化打分的形式进行。测评结果要作为确定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确定考核等次。主管领导人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被考核人平时考核情况和个人总结写出评语,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参考民主测评结果及个人自评等次,提出考核等次意见。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要对主管领导人提出的考核意见,进行认真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或审核备案。

要增加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实行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员公示制度。对年度考核拟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要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公示,时间一般为两至三天。对反映的问题,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应进行核实,确实不符合优秀等次条件的,应重新确定考核等次。

(五)考核结果反馈。考核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人。年度考核登记表存入被考核人档案。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若有异议,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和提出申诉。

根据年度考核工作实际需要和一些地区、部门的实践,从今年起,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结果在原有“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的基础上,试行增加一个“基本称职”等次,即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优秀、称职、不称职的基本标准仍按《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执行。“基本称职”等次的基本标准是: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基本能完成本职工作,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能完全适应职位要求,廉洁自律、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高,或因主观原因在工作中发生明显失误。

三、加强综合管理,做好审核备案工作

加强对年度考核工作的综合管理,实施审核备案制度是确保考核工作各环节按照规定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时间要求有序进行,提高考核质量的有效途径。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建立健全年度考核审核备案制度。通过审核备案,及时发现问题,严格考核纪律,把握总体情况,切实加强对年度考核工作的检查指导。各考核单位要在每年2月底前,报送上年度考核工作总结报告和《年度考核工作审核备案登记表》(见附件2)。年度考核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年度考核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分析、需要说明的有关问题、确定的各等次比例是否符合文件规定等。组织人事部门在收到备案材料后及时给予审核批复,报文单位即可按规定兑现考核结果。经审核或调查发现,在年度考核工作中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不按规定程序和规定内容实施考核的,随意突破规定优秀比例数的,以及其他违反考核工作纪律和规定的,必须予以纠正,否则不予兑现考核奖惩结果。

四、加大考核结果使用力度,切实发挥年度考核的作用

要进一步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把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调整使用、升降去留以及奖励、晋升工资等的重要依据,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鞭策作用。要根据考核结果,认真分析干部的德能勤绩总体状况,该提拔的要大胆提拔使用,该调整的要及时进行调整,该批评教育的要进行批评教育,不适合继续留在机关工作的要果断调整出机关,该辞退的要坚决予以辞退。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可按有关规定适当放宽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对“优秀”等次人员要优先提供培训、学习、深造等机会,使他们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高。对确定为“称职”等次的多数人员,在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同时,根据其不同的能力素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培养提高措施。对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可以按“称职”等次晋升级别和工资,但扣发当年年终一次性奖金,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的,应给予诫勉谈话,并调整其工作。对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进行处理,当年定为不称职的,要降低一职使用,工资级别作相应调整,连续两年确定为不称职的,要坚决予以辞退。

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年度考核工作,把加强和改进党政机关年度考核工作作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强对年度考核工作的领导,严格按照干部考核有关要求和《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认真组织实施。要把年度考核与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以及年终工作总结等结合进行,发挥考核工作的整体效应,以促进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

本意见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中除上级党委管理的领导干部以外的全体机关工作人员。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机关的年度考核工作,参照本意见执行。

附件:1.《考核指标量化测评参考表》

2.《年度考核工作审核备案登记表》(略)

附件1: 考核指标量化测评参考表

填表注意事项:请将□涂黑表示参加测评人的职务层次,司(局)级□,处级□,科以下□。

┌──┬───────────┬───────┬──────┬───────┐

│ │ 德25分 │ 能20分 │ 勤15分 │ 绩40分 │

│ ├─────┬─────┼───────┼──────┼───────┤

│ │理想信念、│清正廉洁、│创新应变能力、│工作态度、工│完成工作数量、│ │考核│理论素养、│遵纪守法情│调研综合分析能│作作风、出勤│质量、效率和工│ │内容│政治立场等│况 │力、追求成效的│情况等 │作整体绩效 │

│ │ │ │意识,业务知识│ │ │

│ │ │ │掌握运用、履行│ │ │

│ │ │ │职责情况等 │ │ │

├──┼─────┼─────┼───────┼──────┼───────┤

│权数│ 1.5 │ 1 │ 2 │ 1.5 │ 4 │

├──┼─────┼─────┼───────┼──────┼───────┤

│ │ 1 │ 1 │ 1 │ 1 │ 1 │

│ │ 2 │ 2 │ 2 │ 2 │ 2 │

│ │ 3 │ 3 │ 3 │ 3 │ 3 │

│ 姓 │ 4 │ 4 │ 4 │ 4 │ 4 │

│ │ 5 │ 5 │ 5 │ 5 │

│ │ 6 │ 6 │ 6 │ 6 │ 6 │

│ 名 │ 7 │ 7 │ 7 │ 7 │ 7 │

│ │ 8 │ 8 │ 8 │ 8 │ 8 │

│ │ 9 │ 9 │ 9 │ 9 │ 9 │

│ │ 10 │ 10 │ 10 │ 10 │ 10 │

├──┼─────┼─────┼───────┼──────┼───────┤

│ │ 1 │ 1 │ 1 │ 1 │ 1 │

│ │ 2 │ 2 │ 2 │ 2 │ 2 │

│ │ 3 │ 3 │ 3 │ 3 │ 3 │

│ 姓 │ 4 │ 4 │ 4 │ 4 │ 4 │

│ │ 5 │ 5 │ 5 │ 5 │ 5 │

│ │ 6 │ 6 │ 6 │ 6 │ 6 │

│ 名 │ 7 │ 7 │ 7 │ 7 │ 7 │

│ │ 8 │ 8 │ 8 │ 8 │ 8 │

│ │ 9 │ 9 │ 9 │ 9 │ 9

│ 5 │

│ │ 10 │ 10 │ 10 │ 10 │ 10 │

├──┼─────┼─────┼───────┼──────┼───────┤

│ │ 1 │ 1 │ 1 │ 1 │ 1 │

│ │ 2 │ 2 │ 2 │ 2 │ 2 │

│ │ 3 │ 3 │ 3 │ 3 │ 3 │

│ 姓 │ 4 │ 4 │ 4 │ 4 │ 4 │

│ │ 5 │ 5 │ 5 │ 5 │ 5 │

│ │ 6 │ 6 │ 6 │ 6 │ 6 │

│ 名 │ 7 │ 7 │ 7 │ 7 │ 7 │

│ │ 8 │ 8 │ 8 │ 8 │ 8 │

│ │ 9 │ 9 │ 9 │ 9 │ 9 │

│ │ 10 │ 10 │ 10 │ 10 │ 10 │

└──┴─────┴─────┴───────┴──────┴───────┘

注:根据被考核人实际情况,在每项考核指标1-10分中选取一个分值,10分为最高,1分为最低。每项得分为分数×相应权数,总分为每项得分之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教委、人事部关于在全国检察系统继续实行《法律(检察)专业证书》制度的通知

发文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文号:高检会[1992]23号

发布日期:1992-8-20

执行日期:1992-8-20

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教委、人事部关于在全国检察系统继续实行《法律(检察)专业证书》制度的通知

国家教委、人事部《关于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证书)教学班复查清理工作的通知》(教成〔1991〕3号)下发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干部教育局与各地教育、人事部门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对全国检察系统举办的《法律(检察)专业证书》教学班进行了全面的复查清理,现复查验收工作已圆满结束。

实践证明,《法律(检察)专业证书》制度是符合现阶段检察机关特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部教育形式。根据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所担负的任务以及全国检察干部专业素质实际状况,决定在全国检察系统继续开展《法律(检察)专业证书》教育。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性质和实施范围

成人高等教育《法律(检察)专业证书》制度,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干部进行检察工作所要求的法律专业知识教育的一种教育证书制度。《法律(检察)专业证书》是达到检察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相当于大专层次法律专业知识水平的一种证明,也是人民检察院检察人员任职的基本依据之一。

《法律(检察)专业证书》制度在全国检察系统范围内实行,并在全国检察系统内适用有效。

二、学习对象

参加《法律(检察)专业证书》学习的对象,必须是检察机关的在职干部,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国家承认的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毕业学历并具有一年以上检察工作经历者;

2.年龄在35岁以上,具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担任助理检察员以上法律职务和相当于助理检察员职级的研究人员;

3.年龄在35岁以上,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和五年以上专业工龄,工作与检察业务密切联系的管理干部。

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或教育、人事主管部门对专业证书学员年龄另有规定的,按当地规定

办理。

三、审批程序

举办《法律(检察)专业证书》教学班由各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办班申请,由各省级人民检察院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干部教育局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办。

四、招生办法

报名参加《法律(检察)专业证书》学习的检察干部,须由所在单位推荐,经所在人民检察院人事、教育部门审查同意后参加文化考核。考核科目为:语文、政治。

已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再参加文化考核。

各省级人民检察院教育部门应就每期专业证书班的招生拟定计划,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干部教育局,由该局拟定全国检察系统《法律(检察)专业证书》招生计划,经商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同意后执行,并抄送人事部培训与人事司。

最高人民检察院干部教育局要对《法律(检察)专业证书》的办班规模进行宏观控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应将学员入学名册报当地政府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备案。

五、承办院校及办学形式

《法律(检察)专业证书》教学班,由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承办。

《法律(检察)专业证书》教学班分为全脱产(学习期限为一年)和半脱产或业余(学习期限至少一年半)形式。

六、教学计划与教学管理

《法律(检察)专业证书》教育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干部教育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法律(检察)专业证书》的教学计划,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干部教育局制定,并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

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根据教学计划对教学环节进行统筹安排,并负责对《法律(检察)专业证书》的教学进行指导。

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学班可委托省级检察院的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学院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对听课、辅导、考核、补课、作业、考试、考勤等教学环节进行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应在有关的地、州、市级检察院设置培训工作站,负责组织学习和辅导工作。

《法律(检察)专业证书》实行统一考试。考题由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命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干部教育局审查。监考、阅卷、考场组织等工作由各省级人民检察院与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商定。

参加《法律(检察)专业证书》学习的学员,每门课程结束须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发给“单科合格证明”。考试不及格的,可补考一次。

取得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单科合格证明,且该合格科目与《法律(检察)专业证书》课程相同者,或曾取得《法律(检察)专业证书》单科合格证明的,可免修免考该科目。

最高人民检察院干部教育局、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应对各地教学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七、结业与证书的颁发

学员学完规定的课程,且每门课程考试及格,并经审查合格者,即可发给成人高等教育《法律(检察)专业证书》。

《法律(检察)专业证书》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干部教育局统一印制,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盖印,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验印后,由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颁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应将学员结业名册报当地政府教育、人事部门备案。

八、为了使《法律(检察)专业证书》教育得到健康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教育、人事部门和人民检察院要严格按照国家教委、人事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法律(检察)专业证书》教学班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防止乱办、办滥。

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第三篇: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本站推荐)

首页>信息公开专栏 名称: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生成日期: 信息类别: 高等教育 索引: 360A08-07-2007-0716-1发文机构:字号: 教高[2007]16号

概述: 紧缺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通知和文件

教高[2007]16号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发〔2006〕4号),紧密配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全面实施,切实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就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总体要求。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协调招生、培养、就业、使用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基本原则。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积极扩大培养规模,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切实解决国家重点领域的人才紧缺问题,着眼长远需要,研究建立和健全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3.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当前要优先支持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质、矿业、石油天然气、核工业、软件、微电子、动漫、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公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培养。

二、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任务

4.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根据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努力扩大紧缺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为产业部门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5.加快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建设重点领域学科和

专业,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行“订单式”培养。聘请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工科在校学生要到企业去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邀请企业专家兼课,派教师到企业学习。高等学校在开展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培养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转专业培养、工程硕士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6.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跨国公司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探索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家紧缺人才的有效途径。由国家留学基金支持,优先选派国家紧缺专业的学生到国外大学或企业学习。大力引进国家紧缺专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提高国内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吸引国外优秀专家学者来华授课或共同开展研究。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7.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国家重点领域建设需求的大批高素质人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增强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行业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8.充分发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紧缺的专业、毕业后主动到艰苦行业和基层单位就业。在分配国家奖助学金名额时,对于以农林水气地矿油核等国家需要的特殊学科专业为主的高等学校予以适当倾斜。高等学校在开展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中,要对农林水气地矿油核等国家需要的特殊学科专业学生予以适当倾斜。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第一线工作且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国家实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9.加强国家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大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在“985工程”、“211工程”、“质量工程”、“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及相关专项建设中,要向国家重点领域的学科和专业倾斜,给予重点支持,为紧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要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

10.行业主管部门要与教育部共同制订本行业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方案,并纳入本行业的发展规划,给予专门支持。要推动所属行业企业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和使用机制,为紧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吸引和稳定紧缺人才。要定期组织调查了解本行业国家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状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和评价意见。

11.企业要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国家鼓励企业出资支持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建设、设立奖学金或助学金。对于企业或个人支持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各项经费,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进行捐赠的,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的规定,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国家鼓励企业积极接受高校学生实习,企业支付给在本企业实习学生的报酬,可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7〕42号)的规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企业应为高校学生实习提供便

利条件,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指导。

12.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要积极开展紧缺人才继续教育。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本行业国家重点领域的紧缺人才继续教育,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对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高等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给予必要支持。国家鼓励企业联合高等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继续教育,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教育和培训经费,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相关领域紧缺人才的继续教育。

四、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加大对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13.建立“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部际联席会议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人事部、国资委等部门组成,协调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相关工作,研究制定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扶持政策。

14.建立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供需信息发布平台。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本行业的企业,每年向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本年度招聘紧缺人才和接受高校学生实习的信息,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高等学校每年向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本校国家重点领域相关学科和专业情况、应届毕业生和派遣高校学生实习信息,由该信息发布平台向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双向发布。

15.各地要大力支持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及时制订本地区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切实加强对本地区高等学校培养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协调和领导,加大对国家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保证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四篇:福建省人事厅关于开展2009年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

关于开展2010年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职务)升级

考核工作的通知

闽人发[2010]48号

各设区市人事局,省直各单位、中央驻闽单位人事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一系列有关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我省机关事业单位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技能型人才评聘体系,调动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将2010年我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职务)升级考核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考对象

1、我省机关事业单位、中央驻闽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单位中在岗、已转正定级的工勤人员;

2、与上述用人单位签定聘用合同,从事技术工种岗位的合同制、临时性工勤人员。

二、报考条件

1、凡思想政治表现、生产工作成绩考核合格,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且完成政府人事部门规定岗位继续教育的报考对象,经所在单位同意,均可根据下列报考条件报名参加相应工种技术等级岗位(职务)考核。

(1)已转正定级的工勤人员(含新调入),未参加过技术等级岗位考核的,应先参加初级工的考核。

(2)已取得初级工证书,在本工种初级工岗位上工作满5年;或工作年限15年以上并从事本工种工作5年以上的初级工;或从事本工种工作10年以上的初级工,可申报中级工的考核。

(3)已取得中级工证书,在本工种中级工岗位上工作满5年;或工作年限25年以上并从事技术工种工作年限15年以上(其中从事本工种工作6年以上)的中级工;或从事本工种工作20年以上的中级工,可申报高级工的考核。

2、已取得高级工证书,在本工种本等级岗位上工作满5年并取得大专(高职)或同等以上学历(含技师课程班结业),近5年年度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可申报技师的考核。对于在本工种岗位上工作业绩突出,工龄满28年的高级工.经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同意,学历可适当放宽。

3、机关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其他在岗工作人员,凡思想政治表现、生产工作业绩良好,经单位同意,也可根据下列条件自愿参加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已经与用人单位签定聘用合同,在岗从事技术工种岗位的合同制、临时性人员(未参加过技术等级岗位考核的,应先参加初级工的考核)。

三、报名方式

2010年继续采用网络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一)网络报名

凡申报晋升上一技术等级岗位及技师职务的工勤人员都可以进行网络报名。

1、报名时间

报考人员于5月10日至5月31日直接登录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考核办公室网站( http://gk.fjrs.gov.cn ),进行报名。

2、报名步骤

报考人员登录上述网站,根据要求注册,提交个人信息,通过电脑初审后上传一张规格为50K的彩色数码证件照片,省直单位经主管部门审核,各设区市、县(市、区)单位经同级人事局审核通过后,方可通过网上银行缴纳报名审核管理服务费及专业理论、公共课程考试费,网络缴费的报考人员可通过建设银行龙卡支付报名费(建设银行龙卡付费的考生应在报名前事先办理好网上支付卡。具体业务向建设银行客户服务热线95533咨询)。报考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参加培训及购买教材。报名时,报考人员要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凡弄虚作假的,经查实,即取消报名资格。

3、信息确认

凡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培训点进行信息确认;没参加培训的请于考试前一天到考试地点的人事工考部门进行确认。确认时,报名参加升级考核的人员须带以下材料:(1)《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报名登记表》(要经单位考核合格并在登记表上加盖单位公章);(2)现岗位技术等级证书;(3)继续教育证书(须签注2006-2009年参加岗位继续教育的学习情况)。

申报技师进行信息确认时需带以下材料:(1)学历证书的有效复印件一份;(2)高级工岗位证书有效复印件一份;(3)《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师高级技师任职申报表>一式两份;

(4)《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申报工人技师任职资格人员简明表>一式十份;(5)技术经验总结或论文一篇。技术经验总结即本人对从事多年技术工作的经验总结或对解决工作中技术难题及实践操作问题的理论总结(字数不少于1500字);(6)继续教育证书(须签注2006-2009年参加岗位继续教育的学习情况)。

(二)现场报名

凡未进行网络报名的人员可通过单位进行现场报名。

1、报名时间(各单位具体报名时间安排见附件)。

2、个人报名

报考者本人需如实填写《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报名登记表》(下简称《登记表》),填涂《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报名信息卡》

(以下简称《信息卡》),并附《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岗位继续教育证书》(须签注2006-2009年参加岗位继续教育的学习情况)。

现场申报技师需另附材料同网络申报技师进行信息确认时所需材料。

3、单位审核阶段

由报考人员所在单位及主管人事部门以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报考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和生产工作成绩进行严格考核,考核时间由各部门、各单位自行安排。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经单位主管人事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统一造册填写《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报名花名册》(以下简称《花名册》),其中升级考核报名花名册与技师考评花名册分开。《登记表》、《信息卡》、《花名册》填写的内容必须与考生本人实际情况相符。如报考人员中有新录用、转岗以及上年度考核未通过,本年度重新考核等情况,应在备注栏说明。省属单位的报考材料由各主管部门人事处报省工人考核办公室;设区市、县(市、区)所属的单位,由各设区市人事局审核汇总后报省工人考核办公室。其中申报技师人员的材料应专人专袋,并在袋上注明申报材料情况。

4、集中申报阶段

(1)省属、中属单位于2010年5月25日至6月3日到省工人考核办公室报名。报名地点:省政府大院4 0号楼。各设区市的具体报名时间由各设区市人事局确定。

(2)各设区市《信息卡》的信息采录工作由各设区市人事局工考机构负责进行,各设区市所属单位高级工及技师《花名册》等材料由各设区市人事局审核后报省工人考核办公室复审认定,以上时间截至2010年6月30日。

四、考核方式

(一)技术等级岗位升级考核

2010年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升级考核时间统一安排在8至11月。共设置3门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考核、公共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公共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技能考核以动手实践考核为主。

(二)技师评审

技师评审参照《福建省人事厅关于开展2009年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职务)升级考核工作的通知》(闽人发[2009]40号)文有关规定执行。

(三)专项考核

对于思想政治表现良好,工作业绩突出且两年内退休的技术工人,经所在单位推荐,在技术等级岗位(职务)升级考核工作中,可适当降低成绩合格线,增加考核程序,具体考核办法另文下发。

五、收费

按照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关于《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收费管理办法》(闽价费(2007)346号),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报考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报名时直接收取报

考审核服务费每人80元,同时收取公共课程考试费每人30元,专业课程考试费每人30元。申报技师人员进入评审后收取综合评甲费350元。(以上不含教材费用)。

六、证书发放

凡思想政治表现、生产工作成绩、专业课程、技能考核和公共课程考核都合格的人员(申报技师的人员需通过评审)。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按照省公务员局(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相关规定颁发相应工种技术等级岗位证书。发证日期一律核定为2010年12月31日。

事业单位工勤人员通过技术等级考核并取得《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岗位证书》后,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参加竟聘。机关工勤人员通过技术等级考核并取得《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岗位证书》后,从2011年1月1日起,工资就近就高进入所取得的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技师的聘任按《关于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师评聘试点工作中聘任工作的通知》(闽人发(2003)146号)执行。

七、其他事项

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工作,涉及到广大工勤人员的切身利益,各设区市、各部门和各单位在工考工作组织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宣传有关政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把握政策,严明工作纪律;尤其对近年新增设的网络报名,各级人事部门在报名工作中要熟悉程序,树立服务意识,耐心解释,确保报名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强组织计划,搞好与有关部门、单位的协作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省工人考核办公室电话:0591-8785348

7、87851837。

附:2010年度技师评聘工种范围及职数(续下页)

(续下页)

第五篇:浙江省人事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工作人员假期

工资待遇的通知

浙江省人事厅浙人发〔2008〕84号2008-05-12

各市、县(市、区)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工作人员假期工资待遇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病假待遇

(一)病假在2个月以内的,基本工资照发。

各类人员基本工资的组成如下(以下同):

1.公务员:职务工资、级别工资;

2.机关技术工人: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

3.机关普通工人:岗位工资;

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二)病假超过2个月不满6个月的,从第3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9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的,基本工资照发。

(三)病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7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80%计发。

二、事假待遇

(一)当年事假累计在20天及以下的,基本工资照发。

(二)当年事假累计在20天以上、30天以下(含30天)的,每天扣发本人日基本工资的50%(日基本工资=月基本工资÷21.75天,以下同);当年事假累计超过30天的,从第31天起,停发本人基本工资。

三、女职工产假、哺乳假待遇

(一)女职工在国家规定的产假期间,基本工资照发。

(二)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女职工在哺乳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1.女职工产假期满后抚育婴儿有困难,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可给予6个月的哺乳假,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哺乳假期间的工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80%计发。

2.女职工产后申请1年假期(含法定产假),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基本工资照发。

(三)女职工产假、哺乳假期满后需请病、事假的,病、事假期间的工资待遇按本通知第

一、二条规定执行。

四、因私事请假出国期间的待遇

(一)因私事请假出国半个月以上不超过1个月(含1个月)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70%计发。

(二)因私事请假出国在1个月以上不超过2个月(含2个月)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60%计发。

(三)因私事请假出国在2个月以上不超过3个月(含3个月)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50%计发。

(四)因私事请假出国超过3个月的,从第4个月起停发基本工资。

五、探亲假待遇

(一)按国家规定符合享受探亲假条件的工作人员,在探亲假和路程假期内,基本工资照发。

(二)经批准出国攻读学位3年以上的公派出国研究生,婚后赴国外学习时间在1年以上者,其国内的配偶如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按规定向所在单位申请探亲假。出国探亲假一般为3个月,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前3个月基本工资照发,从第4个月起停发基本工资。

六、其他有关问题

(一)原按职务(岗位)拉开档次发放的津贴补贴项目,纳入机关规范津贴补贴后,其额度仍作为计发各类假期工资的基数,计发办法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二)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实施前,各类假期期间津贴补贴的计发办法,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三)浙江省人事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职工假期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浙人薪〔1994〕67号)同时废止。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

上一篇:人力资源部主要职能下一篇:认识类题型高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