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式法律援助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流动儿童教育平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以受教育条件平等为视角

摘要:教育平等权既是《世界人权宣言》规定的基本人权,又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更是一种生存权和应有权。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和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同时为了保障公民这项基本权利的顺利实现宪法也相应的规定了国家的“作为”和“不作为”义务。教育平等由机会平等、条件平等和结果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受教育机会平等主要体现在入学机会平等和升学机会平等两个方面,受教育结果平等一般主要体现在平等获得公正评价和平等获得相应学业证书以及考试平等方面,受教育条件平等则范围广泛,其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享有平等对待、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平等享用国家援助等方面。2由于常与一定的具体行政行为联系在一起,教育平等权中机会平等权和结果平等权可诉性比较强,权利受到侵害时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比较容易,加上2015年国家通过《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修改更加加强了对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保护。然而在教育条件平等方面,虽然“教育法”第30条、“义务教育法”第二章和第四章都有提及,但是法律责任层面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有的也只是上级政府机关的监督问责规定,当受教育者的教育平等权在教育条件方面受到侵害时,受教育权主体除了找上级机关投诉之外没有别的法律救济途径。此外,在新修改的《义务教育法》中国家对流动儿童的入学虽然确立了“以居住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入学政策,但是实践中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地方政府往往优先解决本地儿童的需求,把优质的资源优先分给本地户籍儿童,剩下的才分给符合苛刻入学条件的流动儿童,因此流动儿童受教育条件普遍明显差于本地儿童。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加上流动人口自我权利保护意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流动儿童受教育平等权保障不力成了流动儿童权益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一件行政诉讼案件、一则新闻报道为问题的引入点,通过深入摸底当前流动儿童教育平等权(尤其是教育条件平等)法律保障现状,深入分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入学机会不平等、教育条件不平等、教育结果不平等等问题,找出这种不平等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最后结合国内外解决该问题的经验和相关学者可行的解决建议,从法律保护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权不平等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流动儿童;教育平等权;法律保护

学科专业: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吕柏然诉慈溪市教育局—案:入学机会优先考虑本地儿童

1.1.2 苏州隔离墙事件:资源分配严重不平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流动儿童教育平等权研究是人权研究必不可少的—部分

1.3.2 保障流动儿童教育平等权可以有效防止社会阶级固化

1.3.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第2章 教育平等权概述

2.1 教育平等权的内涵

2.1.1 受教育权的内涵

2.1.2 平等权的内涵

2.1.3 教育平等权的内涵

2.2 教育平等权的属性

2.2.1 作为基本人权的教育平等权

2.2.2 作为生存权的教育平等权

2.3 教育平等权的内容

2.3.1 受教育机会平等

2.3.2 受教育条件平等

2.3.3 受教育结果平等

第三章 流动儿童受教育权不平等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1 流动儿童受教育平等权概述

3.1.1 流动儿童的界定

3.1.2 我国流动儿童概况

3.1.3 流动儿童教育平等权保障现状

3.2 流动儿童教育平等权保障上现存的几个问题

3.2.1 流动儿童仍然被优质的城市教育系统拒之门外

3.2.2 本地儿童优先思想仍然存在

3.2.3 学位规划和教育经费的投入只考虑户籍人口

3.2.4 权益被侵害时救济困难

3.3 原因分析

3.3.1 经费承担和分配不合理

3.3.2 财权和事权分离

3.3.3 对于地方的自由裁量权没有必要的限制

3.3.4 各级执行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博弈

3.3.5 法律规定不完善

第4章 流动儿童受教育平等权的法律保护

4.1 流动儿童受教育平等权保护的基本原则

4.1.1 倾斜保护原则

4.1.2 教育平等原则

4.1.3 全面保障原则

4.2 国外流动儿童受教育平等权法律保护的启示

4.2.1 美国的教育券制度

4.2.2 法国的多元化法律救济机制

4.3 流动儿童教育平等权保护的建议

4.3.1 立法层面: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3.2 司法层面: 建立多元化的救济途径

4.3.3 执法层面: 完善绩效考核和问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校园网络安全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金融危机防范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