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教案

2022-07-14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专业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社会工作专业教案

语文专业技术职务履职工作总结教案1

专业技术职务履职

工 作 总 结

万兴中学

李如艳

2010年7月

专业技术职务履职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转瞬间,已是10年过去。10年来我勉力耕耘、不断进取,现将履中学二级教师职责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过去的10年中,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钻研“十七大精神”;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对学生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同事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家长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自己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学理论学习,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努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具体做到: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备教材:我认真领悟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学习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针对语文概念、定理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于是我尽可能探索生活中的语文实例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如对“人以群居,物以类聚”中的群、类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集合的概念。

②备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技能水平、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以及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遇到的困难,针对将面临的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③备教法,针对班级实际设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语文的特点引导他们参与“体验生活、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形成能力”的五环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尽量简洁明了,以好中差层次提问全体学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

精讲精练,布置适当课外作业,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

3、做好辅导工作

我注意调查学生的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抓好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做好转化工作。

4、取长补短,认真学习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公开课,听其他老师的课,向他们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三、大力搞好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乡村学校学生语文基础很差,但结合其对生活的阅历丰富,并能吃苦耐劳的优势,我将语文与生活结合,指引学生在生活中领悟语文的伟大作用,逐渐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大胆探索教学方法,首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成5-10人的学习小组每组指派“辅导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

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中着重采取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积极尝试,主动采用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讨论、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能力,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体现。

我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正做到了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我上的每一节课。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明显上升,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新问题,运用素质教育的观点、方法分析这些问题,通过教研组交流、论文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升华。教学研究成果,多注重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目的。

教学是我的基本工作,多年的工作期间,我没有迟到、缺席、早退现象,生病时非严重病情,都支持上课。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 ,作为一名教师,教与学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才能实现自己在业务上的进步与飞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严

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平面专业素描教案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二00七——二00八学

学院:艺

术 课程名称:素

专业班级:平面设计0708班 任课教师:周小娟 教学周数:16 周

平面专业素描课程安排:总学时192 每周12 第一学期共八周 第一周 设计素描概述

第二周 结构——分析透视原理和骨架表现 第三周 结构空间——空间构筑 第四周 分析结构线——线是一切 第五周 全因素表现——准确生动 第六周 光影和黑白对比训练 第七周 解构和重构——思维转换 第八周 考查

第二学期 共八周

第一周 线的创意表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设计的线条 第二周

线的创意表现(情感和季节等)——设计的线条 第三周 精细表现

第四周 苹果之美及材质触觉表现 第五周 手的联想和物的联想 第六周 人物特写 第七周 风景写生变形 第八周 考查

第一章 设计素描概述

“我们也画素描,但目的不是为了绘画。”

教学目的:训练学生对于形体的准确描绘能力,对形体结构的分析能力,对形体黑、白、灰色调的表现能力,以及对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与特性的掌握,即着重于对素描语言本身的研究进行训练。

教学方式:课堂集中讲解,板书,示范,修改,多媒体教学,学生作业课堂自评、点评与总评相结合。

教学重点:加强启发式教学,合理引导学生善于创造性思考,继续设计素描向平面专业的转化。

导入新课:

设计素描的基本训练

1. 设计素描的目的——我们也画素描,但目的不是为了绘画; 2. 设计素描与绘画的关系; 3. 学习观察与认识事物的方法; 4. 设计素描的方法:

A. 从自然中来,B.从生活中来,C.从历史中来,D.从具象到抽象,E.从拆散到组合; 5.关于形——在这里形是一切

(彩色)铅笔 木炭 钢笔 水墨 色粉笔 油画棒 等 1)结构分析:肥皂泡 生姜 2)明暗研究(比较)于光影研究 光:

A..石膏与布, B.纸系列(关于纸的性能), C. 桌子、布, D.包裹与被包裹, E.鞋; 从具象到抽象 3)刻画表面

质感

软——硬、干——湿、光滑——粗糙、明净——斑驳

课题:刻画表面与质感

金属 羽毛 头发 嘴唇等局部 植物 刀(工具刀) 布 绳索 固态、液态、气态(想象)

4)线条推敲

轮廓线,结构线,(蔬菜,日用品) 5)平面意象

乐器、工业用具、碎玻璃、绳子、植物 6)空间构筑

核桃、冬菇 二维平面 三维立体 四维运动 空间散点并置

A.正、负形(边缘) B.

多个形之间:枯木、蒜头 二 思辨能力和创造意识

思辨能力:

1. 从具想到抽象——解析与重构 2. 抽象形态——设计 3. 大自然——选择与行动 4. 自然形态 创造意识:

1. 有机物的研究:洋葱、玫瑰花、生姜、苦瓜、香菇 2. 局部描绘:物象的边缘

3. 解构与重构:树叶、菊花、锁链、石头 4. 形象的联想与概念的转换:机器——昆虫等

第二章 线性结构分析训练

教学目的:加强结构训练,使素描为设计服务的目的更接近;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对象的结构并能精确在画面表现,通过训练提高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物象的结构,并精确再现。

导入新课: 一 线性结构分析

我们所见的世界物象,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每一事物都有其内在结构。结构实行的内在本质构造,物体外貌可辨,而结构不能变。只有抓住结构,才能坚实有力的表现对象,否则就可能歪曲形象。因此结构不是感性的、直觉的,而是理性的、悟性的,并与视觉概念紧密相关的。

所谓结构,它包括两方面的理解:一是指自然中客观存在的物体结构,如植物结构,人的结构等;二是指画面结构,是对形状、明暗、色彩做纯粹主观的安排。

在对物象全方位的审视中,我们努力超越物象的表象而达到其内在结构的理解,通过结构的启示进一步产生设计的构想。

(一) 结构的类型

为了便于理解各种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形体结构,我们可以把物体的结构分为两种类型,骨架型和积量型。

骨架型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由主体部分和支体部分连接而成,并且主体与支体通过关节组织的连接又形成了新的空间结构。其体积、空间量感的表达也需要较强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积量型结构没有明显的骨架特征,表现为由体积构成,通常是静止的稳定的,具有“块状”或“粗重饱满”性质。

骨架型结构和积量型结构彼此间并非毫无联系。如人体结构是骨架类型的,但它的各个部分均有其自身积量的性质。这说明骨架物体是具有自身的体量和空间的。 图例:

骨架型 积量型

(二) 结构的分析

骨架结构分析和积量结构分析:

骨架结构分析侧重于我们对物象的动态、比例、方向、透视、运动等的审视。

积量结构分析将使我们在整体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个部分结构的几何造型特征,通过物象构造的起伏关系来表现形体的积量。形体结构包括型和体两个部分:“形”及外形特征,是平面的;“体”即是体积,是立体的。

这两种分析法,前者决定线、面造型,后者确立体积感觉。在结构分析时先利用骨架结构分析法确立骨架,再用积量结构分析建立其体积感并确定其具体构造,由表及里,现整体后局部全面审视。

形 + 结构线 =形体

我们在对客观物象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要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形成对该形体明晰而稳固的视觉概念。在观察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物体的表面,更要注意对内在结构的剖析。

完成步骤:

1. 确定物象的骨架:大的节点位置、比例、动势及轮廓形——骨架的确立; 2. 寻找结构线,创建立体感——体量感的建立;

3. 对物象复杂关系进行几何构造的概括——体量感的充实; 4. 对形体关键部位的深入分析——构造的充实。

二 阶段训练

(一)训练步骤

对物象结构的宏观分析,应采用从骨架结构分析入手到积累分析而终结的方法。

确定整体比例形

骨架结构分析阶段

结 勾画基本平面型

构 由平面到立体 分 由二维到三维 析 概括几何立体型 步 积量结构分析阶段

骤 刻画具体结构性

剖析:

骨架结构分析阶段 1) 确定整体比例形  建造大构架,确定大比例 2) 勾画基本平面形  抓住大动势,勾画轮廓形 积量结构分析阶段 3) 概括几何立体型  寻找结构线,概括立体形 4) 刻画具体结构形  透视内在形,强化结构形

三 训练量及要求

量:长期作业每周两张,规格不限;

要求:构图严谨,造型准确,能充分表达物体的结构、空间、形态以及掌握形体的比例、姿势与动态。画面整体,刻画深入,以线为表现手段。

结构素描实践第一阶段

主题:石膏静物组合

目的:以结构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构图、透视、空间构成及结构分析的能力。

过程:集中讲解设计素描与专业的紧密结合型,素描只是一种手段用以加强平面设计的空间表现能力。作业的结果不是目的,只是训练的一种手段,最重要的是分析研究对象的过程,从而形成应有的能力,达到设计水平的提高。

作画过程中状态一定要清醒,整幅画的表达要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推理性和研究型,能真正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针对造型能力的培养。

结果:课堂效果学生比较热情,有一定的新鲜感,从陌生到认识再到表现,有一个从发现——认识——再现的良好状态,但普遍造型能力不强,想到达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难度。

调整方法:教学中重点进行思想引导,扬长避短,通过思维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表达以表现能力,取得进步,体现一个好的教学水平。

结构分析图例:

分析:构图上别有新意,俯视的罐子通过纯粹的线的表达,构图饱满新颖,富有现代元素,突出个人创意性和设计性,简洁动感,视觉冲击力强。

结构分析图例:

分析:画面中心突出,线条流畅,张力大,重点分析结构的同时不忘细节的表现,虚实处理得当,非常有主见,可认真参考摹仿借鉴。

结构分析图例:

分析:自行车构图饱满,线条虚实的当,主次突出,造型严谨,尤其是空间的处理上弱化后退中的形体,强化主体物,有自我的布局和设计。 结构素描实践第二阶段 主题:静物组合

带花的陶罐 佛像与烛台 玻璃器皿组合

目的:有个性的线,有风格的面和不同的标的全部集中到结构的体现上,重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创造。

过程:学生独立思考为主,进行因时因利的启发和引导,达到画面较具个人特色和风格的倾向性。实体是客观的,思想是主观的,两者的结合就是课堂要求的体现。画一定要有主旨,贯穿在自始至终的过程中。设计性一定要有所体现,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表现那只是一潭死水,只是一个傀儡,更谈不上服务于设计了。

明确:思维的转换和体现尤其显得重要。

结果: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有部分同学不愿意开动脑筋,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思维能动性不太理想,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是对我后期教学上提出的挑战。

结构分析图例:

我们把结构素描当作一种通过某种绘画媒介,去探索和表现某些主题与物质结构有关的东西,同时它也是一种组合过程。

结构分析图例:

第三章 精细表现训练 教学方式:讲授 示范 写生 指导 教学用具:范图 静物

学情分析:延续设计素描的主旨,使精细表现与设计性有效而自然的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立体感、质量感及全因素明暗关系的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通过集中讲授,对教学重点反复研究,力求使学生对设计素描的精细表现有一个认识,指导学生进行作画训练,尤其是教学重点处要加强实践和可安排稍长的作业,注意质感和量感的理解和表现方法。

导入新课:

精细表现是设计基础素描,尤其是平面专业不可缺少的一个训练过程,通过对物象的分析理解,结合全因素达到掌握的程度,其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 “一切物体都被光与影包围着”——达.芬奇

(一)光影

肌理练习,质感练习

软、硬、醋、细、光滑、粗糙

(二) 黑、白 二 阶段训练

光影研究训练,明暗配置训练

(一)光影研究训练

视觉陌生感:通过具象——认识自然——进入抽象

训练步骤:

从构图和造型两方面入手

1) 设计构图位置形 2) 建立骨架立体形 3) 建立明暗两大面 4) 充实五调明暗形 5) 实现五调量感形

(二)设计构图位置形

打破视觉常规性的观察,要有突破常人的视角。构图要充满现代感和设计味,要善于利用见惯不惊的对象构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构图局部进行反复而深入的放大或有选择地、片段性地截取与分割。

(三)明暗配置训练

明暗自身具有独立的审美性质。

1)不同明暗调性的作业(一张)

不同基调的变奏练习(二张) 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为素材 面积决定调性,不同明暗色块面积的大小。

2)用三至五种不同明度值的色块拼贴或黑白系列构成不同调性。

三 训练

1)光影(一周一张) 2)明暗(一周三张)

精细表现图例:

第四章 抽象造型训练

课程: 素描的空间形态 课题:苹果的形态训练 教学目的:1.通过苹果的模拟切割,训练培养学生形态美学,想象力和三维空间的基础能力

2.学会用简洁、纯粹的视觉语言表达 教学方式:1.理论讲学,师生互动 2.学生现场作业

3.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启发提示

导入新课:用切、割、剜、卷等方法改变苹果的形状,但要保持基本特征不变,同时以最简单的方式切割,产生最丰富的变化。在画面中以二维的形式表现三维的

感觉,注意美学效果。

一 抽象艺术的基础是先在的客体。

(一)平面意象

所谓“平面意象”就是说在组合与描绘形象时,不依靠焦点透视法,而是以某些特殊的概念与做法来取代焦点透视,这种改变视觉的常规性观察,为开启我们的想象力提供了契机。

平日司空见惯的物象,由于观察角度得非常规性,会导致呈现出不同寻常的形态,因此,视觉出现了陌生感。——“抽象”

平面意象

第一

(二)意象构成

具体的自然形态隐含了抽象的形态原理,意象构成正式通过主体对客观自然的认知,将这些隐含的抽象因素挖掘并表现出来,其手段大致有三种:

变形,简化,解构与重构

1.变形

将自然物体的形象破坏,并做夸张处理,常见的变形手法是夸张式变形。

毕加索——非洲雕刻的造型影响

莫迪利阿尼——非洲原始木雕的造型影响

克利姆特——东方艺术的造型影响 马蒂斯——民间剪纸的造型影响 2.简化

将自然物象简化,从主观态度舍去非本质的细节,从而达到造型的单纯化,意匠化,以致升华到半抽象形。

简化性的效果因作品丰富意义与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细节各得其所,体现单纯与秩序美。 3.解构与重构

对自然物象以简化为基础,将物体的构造及体积进行解体,并按新的秩序进行另一次元素的组合。

二 阶段训练

(一)二维平面形象的分析训练

如何将物象形态平面化以及将其平面化的形态重新组织构成画面的问题。

平面化,即有意识地减弱或削弱物象体积和层次变化,刻意创造出平面二维的感觉。

手段:

平视,只表现物象的一个面,外形特征“影像”、“剪影”;

平面位移法,将纵深结构变化的部位变为上下左右平面方向的构成 关系,尽力避免各局部的重叠——平面装饰效果。 二维训练:瓶 罐等(自主选择)

感觉印象——知觉理解——综合构成

(二)意象构成训练

“简化形体结构——对比画面结构——体验构成手段”

三 训练量与要求

量:四课时一张

要求:简化形体结构,对比画面构架,对图形与结构分析与选择——平面意象。

第五章 构想能力训练

课程:苹果之美——满足视觉需求

教学目的:通过苹果的二维、三维训练,挖掘美学元素,提高学生的美学创造力。 导入新课:

对三维物体(苹果)进行加工(用刀)

对三维物体(苹果)进行表现(绘画)

对三维物体(苹果)进行二维转化表现

通过对苹果的加工,体验三维立体空间加工的过程和维度关系,将绘画表现在苹果三维体上,锻炼学生在苹果上作画,增加会绘画材料的认识,以及学会使用把三维的作品转移到纸上,作一次二维和三维效果的对比研究。

一 构想:构思和想象,带有创造的意味。

逆向思维:“反逻辑性思维”——空间方面“异想天开”

(一)形的联想(以手为表现对象)

想象、幻想,不断延伸发展,两者之间物质属性,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向差越远 越好。

(二)超越现实想象

1.不合理比例的创造 衣裳夹(奥登勃格) 2.不同物质属性的转变

艺术创造中改变事物的基本属性。

1)改变事物的属性(液、气、固、金属、木材) 2)抽取物质的重量(引力消失,增加气体重量等) 3)改变物体正常的数量、体量 4)事物的非逻辑性发展 3.时空混淆 二 阶段训练

(一)图形联想训练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质的事物进行转换、变形或融合,形成新的形态。

要求:构思新颖独特,即在情理之中,有出乎意料之外。

(二)现实联想训练

平面意象——从物体平面、剖面或素描形式的实际关系中发现具有画面性质的新意象,意象发现。

意象构成——分析组合的基础上展开,是关于意象构成的课题。

超现实想象——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的逼真的蚀变,充满着超现实主义寓言般的荒诞空间。

课题:

写实表现手法创造一个超现实的虚拟世界,发散思维想象的“荒诞加工”。

三.人物风景的写实与特殊表现转化

分组实践教学,抓住对象的特征和本质进行发散思维的构想,开拓视野,结合实际共性中求个性。

图例:写实风景结合专业向装饰风景的转化

训练小结

一 1)自然形态的研究——元素(单位形)

贝壳——悉尼歌剧院

2)自然形态的研究——解构与重构

具象(前提基础)——抽象

二 从具象到抽象

青椒、蒜头、贝壳

具象到抽象——解构

三 概念的转换与形象的联想

1)质感与表面的练习(手套,绳子,木箱,玻璃等)创造力 2)元素与单元形的练习(玉米,花瓣等) 3)平面与布局的练习 4)虚形、实形与边缘形的练习 《牛的变形》

具象(素描)

局部

微观

抽象(设计)

1)结构研究(分析)

自然形态的研究:

海螺、肥皂泡、如来头(石膏)、车模等

铅笔,木炭,钢笔,水墨,粉笔,蜡笔等综合运用 2)明暗

光,石膏与布,牛头,可乐瓶,蒜头,鞋,枯木,纸张等 3)线条的推敲

弹簧,蔬菜等

四 平面意象 1.单个二维

2.多个二维:乐器,碎玻璃等

五 空间构筑 1.正、负形;

2.正、负形相交边缘; 3.多个形之间关系

六 意象表现

1.有机(构成)造物

玫瑰形、蔬菜、苦瓜、菜叶、冬菇等 2.局部描绘

鞋子的细节,电器,菱角等——逐步放大 3.解构与重构

A. 可视性

B. 重塑性 (菊花瓣等) 4.形象联想

第三篇:建筑施工专业基础 建筑施工专业实务 教案

一、 重点掌握内容

(一)现行建筑施工常用技术、规范、标准 1.标准分级和分类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注1)的规定等级分为四级: (1)国家标准(GB);(2)行业标准(JGJ);(3)地方标准(DB);(4)企业标准(QB)(注2);

注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8年12月发布的。是我国技术标准立法的最重要文件。

注2:企业标准:按照国际惯例以及我国《标准化法》的规定,企业标准的水平和严格程度应当不低于它的上级标准。一种产品如果执行企业标准,意味着其质量要求严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所以在国际上,企业标准往往是最严格的标准,这与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形成的认识刚好相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使用。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建筑施工企业有能力制成自己的企业标准。显然,这与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工艺水平相对不高有很大关系。 1.2标准的属性分为两类: (1)强制性标准(GB、JGJ);

强制性标准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执行的标准(《标准化法》第六条的规定)。 (2)推荐性标准(GB/T、JGJ/T、CECS);

在原有代号后面增加“/T”表示,如:GB/T表示推荐性国家标准、“JGJ/T” 表示推荐性行业标准; 协会标准是推荐性标准的一种,表达为CECS。 1.3标准的约束性

(1) 强制性标准必须强制执行; (2)强制性标准以外的其它标准则是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由使用者自愿采用。但如写入合同,这时该推荐性标准就对签约双方具有了强制性,必须共同遵守。推荐性标准的这种“强制性”,是根据合同法产生的,并且符合国际惯例。 1.4标准之间的关系

标准之间的关系,六个字:服从、分工、协调。

通常,下级标准必须遵守上级标准,且只能在上级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作出规定。下级标准的规定不得宽于上级标准,但可以严于上级标准。

举例:假设国家标准规定的某项目的尺寸允许偏差为“±5㎜”,地方或企业标准就不得放宽为“±6㎜”,但是,地方或企业标准可以规定为“±4㎜”、“±3㎜”甚至更小,严于国家标准。标准的这一特点,与行政法规不同。 2 常用标准:

2.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1个“统一标准”,14个“专业规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配合使用。 2.2 常用主要“专业规范”: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还有各专业的规范。

(二)建筑物定位放线、平面、高程测量控制 1 平面控制

2 以建筑红线、主要建筑物轴线为主控方向,将其作为区域控制的主轴线,建立矩形控制网或方格网,控制网布设应与工程总平面图相配合,然后根据总图上所标各建筑物的坐标将建筑物投测到施工场地上(对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附属建筑以及小品绿化等的平面定位)。 使用的仪器主要是经纬仪、钢尺或全站仪等。

使用钢尺要注意温度、高差和拉力调整,特别是尺度要求精密的项目,如钢结构等。 2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是根据城市高程基准点的标高确定施工工程的高程的过程。应建立相应控制范围的水准网点。控制主要建筑区域与城市道路、管网、通讯、给排水等相互连接。在建区域水准点标高系统与城市的标高系统必须统一(第三维定位)。

使用的仪器主要是水平仪、塔尺或全站仪和塔尺等。 3 施工过程的定位放线 3.1基础土方施工测量

根据建筑物的外控制轴线和土方开挖支护方案,放出轮廓线开挖。 放坡:坡度系数的概念 1:0.6 高:平 3.2基坑水准测量

高层建筑深基坑挖土,一般都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清理相配合。为了控制挖土标高,测量人员要观察标高点。用普通水准仪将水准网控制点沿土方施工坡道向基坑内引测。在基底进行土方标高测量,将标高引测到四周钉小木桩固定,控制和检查土方深度。

(四)工程质量验收的分类及基本要求 1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验收层次的划分原则,是验收工作中的操作性规定。由于是操作性规定。根据建筑市场和工程规模的变化,新规范增加了子单位工程、子分部工程两个层次,使验收的层次更加合理。 1.1. 子单位工程 由于建筑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和具有综合使用功能建筑物日益增多,其中具备使用功能的某一部分有可能需要提前投入使用,以仅早发挥投资效益。或对某些规模特别大的工程,采用一

3 次性验收整体交付使用可能会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章规定,可将此类工程划分为若干具备独立使用功能的子单位工程进行验收。具有独立施工条件和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是单位(子单位)工程划分的两个基本要求。单位(子单位)工程划分通常应在施工前确定,并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共同协商确定。这样不仅利于操作,而且可以方便施工中据此收集整理施工技术资料和进行验收。 1.2 子分部工程 根据同样的道理,仅按建筑物的主要部位和专业来划分分部工程已不能适应要求。故本章提出:在分部工程中,可以按相近工作内容和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分部工程。这样既有利于正确评价建筑工程质量,也有利于进行验收。对于一个具体的建筑工程,当分部工程量较大且较复杂时,可将其中某类相同部分的工程或能形成独立专业体系的工程划分成若干子分部工程。

1.3. 智能建筑分部工程 传统意义上,弱电一直是电气安装分部工程中的一部分。由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属于“弱电”的内容越来越多,近年来逐步发展为建筑智能化。因此,将原称之为弱电的各分项工程继续合并在建筑工程的电气安装分部工程中,已经日益显得不够合理。故将其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分部工程,称其为智能建筑分部工程。

1.4. 检验批划分原则 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或某个定量特性等进行划分。检验批可以看作是工程质量正常验收过程中最基本的单元。分项工程划分成检验批进行验收,既有助于及时纠正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也符合施工中的实际需要,便于实际操作。安装工程一般按一个设计系统或设备组别划分为一个检验批。室外工程统一划分为一个检验批。散水、台阶、明沟等通常含在地面检验批中。

1.5. 其它验收 地基基础中的土石方、基坑支护子分部工程及混凝土工程中的模板工程,虽不构成建筑工程实体,但它是建筑工程施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条件。其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能否施工和施工安全,也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将其列入施工验收的内容。显然,对这些内容的验收,更多的是过程验收。

2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有十项基本要求,并作为强制性条文。十项基本要求为: 2.1“符合标准”( 工程质量必须做到两个符合);

4 2.2“符合设计”( 工程质量必须做到两个符合); 2.3参加质量验收各方人员应具备资格;

2.4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检验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2.5隐蔽工程的验收要求;

2.6涉及结构安全的见证取样检测;

2.7检验批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 2.8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的抽样检验; 2.9承担见证试验单位的资质要求; 2.10观感质量的现场检查。

(六)施工技术资料的内容与要求

“施工技术资料”在《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中是“施工资料”的一种,施工资料又是“工程资料”的一种。 1 什么叫“工程资料”:

“资料管理规程”第二章 术语 2.0.1 这样定义“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形成并收集汇编的文件或资料的统称。”定义很概括。 2 工程资料的分类

根据工程资料的性质、收集和整理单位的不同,共分五类。 (1)基建文件 (A类): 分八个分项,五十六个子项。

(2) 监理资料 (B类): 分四个分项,十六个子项,四种表格。

(3) 施工资料 (C类): 分八个分项,三十三个子项,一百另五种表格(不含质量评定部分)。 施工资料分项和子项分布表

文件分项名称 / 代码号 子项数/表格数

文件分项名称 / 代码号 子项数/表格数 施工管理资料/C1 7/7

施工记录/C5 3/19 施工技术资料/C2 3/5

施工试验记录/C6 7/43

5 施工物资资料/C3 5/22

施工验收资料/C7 4/5 施工测量记录/C4 4/4 质量评定资料 10个分部若干分项

施工资料 (C类) 总计: 8个分项; 33个子项; 105种表格

“施工资料”共有资料105种,资料类别有八类( (1)施工管理资料;(2)施工技术资料;(3) 施工物质资料;(4) 施工测量资料;(5) 施工记录;(6) 施工试验记录;(7) 施工验收记录;(8)质量评定资料等。 所涉及的范围有承包单位的管理机关;项目部;各分承包单位;物质供应单位、加工单位;测量部门;检测试验单位或部门;监理单位;监督机构等。这些单位或部门活动的结果都有文件或资料记录。它们或是指导性的,或是记载活动的状态,或是物质或工程的质量合格证据。

由此可见,上述施工全过程所形成的文件或资料,通过收集汇编,形成的“工程资料”要耗费多少单位、多少部门、多少人的心血;才能完成交付一个合格工程,更高标准的优良工程更不用说了。可见“工程资料”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一个工程完成交付后,没有这些“工程资料”,有谁敢使用这工程?

就“工程资料”的作用而言,可归纳为:(1)“工程资料”是过程的记录,具有可追溯性;是对责任的澄清;(2)是工程维修、改建、扩建的主要依据;(3)信息的来源,提供可查阅、可利用性;(4)是评价工程质量(包括长城杯和鲁斑奖)、验收和移交的主要依据。 3 施工技术资料的内容: 3.1工程技术文件

(1)根据合同约定或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应在正式施工前将需要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填写《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A1监)报监理单位审批。

(2)工程技术文件报审应有时限规定,施工和监理单位均应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时限要求完成各自的保送和审批工作。

(3)当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改动或增加荷载时,必须将有关设计文件按原结构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核查确认,并取得认可文件后方可正式施工。

(4)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在正式施工前编制完成,并经施工企业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审批。 (5)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工程、群体工程或分期出图工程,可分阶段报批施工组织设计。

6 (6)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重点部位、技术复杂或采用新技术的关键工序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冬、雨期施工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

(7)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内容应齐全,施工单位应首先进行内部审核,并填写《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A1监)报监理单位批复后实施。发生较大的施工措施和工艺变更时,应有变更审批手续,并进行交底。

3.2技术交底记录(表C2-1) 详见

(十) 3.3设计变更文件 (1)图纸会审记录(表C2-2) 1)监理、施工单位应将各自提出的图纸问题及意见,按专业整理、汇总后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提交设计单位做交底准备。

2)图纸会审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设计单位对各专业问题进行交底,施工单位负责将设计交底内容按专业汇总、整理,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3)图纸会审记录应由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项目相关负责人签认,形成正式图纸会审记录。不得擅自在会审记录上涂改或变更其内容。 3.4设计变更通知单(表C2-3) 设计单位应及时下达设计变更通知单,内容详实,必要时应附图,并逐条注明应修改图纸的图号。设计变更通知单应由设计专业负责人以及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签认。 3.5工程洽商记录 详见

(十一)

3.6北京对工程资料有关规定

(1)各单位(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的工程资料必须由城建档案管理员进行管理,城建档案管理员必须持证上岗。

(2)工程资料采用分级管理,工程资料按本规程规定的保存单位和保存时限进行保存。

7 分级管理的含义:工程资料的分级管理是根据保存单位和时限由相应的单位进行保存和管理,具有两层含义。广义上,工程资料由工程资料的产生单位、批准单位或使用单位各自进行保存、管理和传递。各负其责,职责明确;狭义上,与工程施工活动有关的施工质量资料由施工单位保存原始质量文件,监理、建设、城建档案馆保存证明其质量合格和重要的过程文件资料。对于工程物资资料则由供应单位、加工单位保存原始质量文件,现场只保存供应单位、加工单位出具的合格证明文件。 分级管理明确了工程资料的质量责任和保存管理责任,大大

减少了现场资料的繁多和凌乱,减少了使用频率较低的资料由多家保存带来的繁琐问题。

(3)工程资料进行分级管理,各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工程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工作由各单位城建档案管理员负责。” (4) 施工物资资料(C3)

工程物资资料应进行分级管理,半成品供应单位或半成品加工单位负责收集、整理、保存所供物资或原材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则需收集、整理、保存供应单位或加工单位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进场后进行的检验、试验文件。各单位对各自范围内的工程资料的汇集整理结果负责,并保证工程资料的可追溯性。”

资料管理和档案的规定

工程资料的形成、收集和整理应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凡按规定应向城建档案馆移交的工程档案,应逐步实现以缩微品和光盘载体的工程档案代替纸质载体的工程档案,属国家及北京市重点工程、大型工程项目的工程档案必须采用缩微品,其它项目的工程宜采用缩微品。 4.术语:“工程资料”与“工程档案”的区别 4.1工程资料 Engineering Data 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形成并收集汇编的文件或资料的统称。 4.2 基建文件 Capital Construction Data

由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并收集汇编的文件或资料的统称。 4.3监理资料 Supervision Data

8 由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监理全过程中形成并收集汇编的文件或资料的统称。 4.4施工资料 Construction Data 由施工单位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形成并收集汇编的文件或资料的统称。 4.5工程档案 Engineering Archives 建设工程在立项、设计、施工、监理、竣工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基建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和竣工图的统称。

根据以上各术语的定义,它们的关系可归纳为: (1) 工程资料是基建文件、监理资料和施工资料的总称。工程资料再细分就是基建文件、监理资料和施工资料。工程资料是由相关单位共同形成的。

可表达为:工程资料 = 基建文件 + 监理资料 + 施工资料。 资料名称 工程建设全过程 工程资料

基建文件 前期 后期

监理资料 施工资料 施工过程

(2) 工程资料和工程档案是一对(第一对)资料;工程档案是有长期保存价值的工程资料(另加竣工图); (3) 基建文件和施工资料是第二对资料,基建文件是工程建设两头的工程资料;施工资料是工程建设中间的工程资料;

注:关于“城建档案”定义:“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七)施工试验管理的基本内容

施工试验是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的试验,施工试验记录应包括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试验单位应向委托单位提供电子版试验数据),并得出试验结论。具体内容有:

9 1 施工试验记录 1.1回填土

(1)土方工程应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确定最小干密度控制值,由试验单位出具《土工击实试验报告》(表C6-4)。

(2)应按规范要求绘制回填土取点平面示意图,分段、分层(步)取样做《 回填土试验报告》(表C6-5)。 1.2钢筋连接

(1)用于焊接、机诫连接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2)正式焊(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现场条件下进行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或机诫连接的施工。

(3)钢筋焊接接头或焊接制品、机诫连接接头应按焊(连)接类型和验收批的划分进行质量验收并现场取样复试,钢筋连接验收批的划分及取样数量和必试项目见规程附录A。 (4)承重结构工程中的钢筋连接接头应按规定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的管理。

(5)采用机诫连接接头形式施工时,技术提供单位应提交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监测机构出具的型式检验报告。

(6)焊(连)接工人必须具有有效的岗位证书。 1.3砌筑砂浆

(1)应有配合比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见表C6-7。 (2)应有按规定留臵的龄期为28天标养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3)承重结构的砌筑砂浆试块应按规定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

(4)应有单位工程《砌筑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记录》见表C6-9。按同一类型、同一强度等级为一检验批统计,评定方法及合格标准如下:

1)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2)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0.75倍。

10 1.4混凝土

(1)现场搅拌混凝土应有配合比申请单和配合比通知单。预拌混凝土应有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见表C6-10。

(2)应有按规定留臵的龄期为28天标养试块和相应数量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报告,见表C6-11。冬施还应有受冻临界强度试块和转常温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3)抗渗混凝土、特种混凝土除2具备上述资料外应有专项试验报告,见C6-13。

(4)应有单位工程《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记录》见表C6-12,统计、评定方法及合格标准见附录A。

(5)抗压强度试块、抗渗性能试块的留臵数量及必试项目按附录A进行。 (6)承重结构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应按规定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

(7)结构由有不合格批混凝土组成的,或未按规定留臵试块的,应有结构处理的相关资料;需要检测的,应有有相应资质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并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认可文件。

(8)潮湿环境、直接与水接触的混凝土工程和外部有供碱环境并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工程,应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并按有关规定执行,有相关检测报告。等等。 1.5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试验记录

主要是地面回填土、装饰装修用砂浆和混凝土配合比强度抗渗资料等。 1.6 支护工程施工试验记录

主要是锚杆现场抽样试验,锁定力试验报告;混凝土和砂浆有关试验报告等。

其它还有:桩基(地基)工程施工试验记录,钢结构工程施工试验记录,木结构工程施工试验记录,幕墙工程施工试验记录,等等。

(八)技术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工程管理与验收资料C0 1.1 工程概况表; 1.2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

11 1.3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1.4 室内环境检测报告; 1.5 施工总结; 1.6 工程竣工报告。 2 施工管理资料C1 2.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2.2 企业资质证书及相关专业人员岗位证书; 2.3有见证取样和送检管理资料 (1) 施工试验计划 (2) 见证记录

(3) 有见证试验汇总表 2.4 施工日志 3 施工技术资料C2 3.1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 3.2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3.3技术交底记录 3.4设计变更文件 (1)图纸会审记录 (2) 设计变更通知单 (3)工程洽商记录 4施工测量资料C3 4.1 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 4.2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4.3 基槽验线记录

12 4.4楼层平面放线记录 4.5楼层标高抄测记录

4.6 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 4.7 沉降观测记录

5施工物资资料C4 33个表

主要包括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所有的工程物质均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质量合格证、检验报告、试验报告、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保证书等)。质量证明文件应反映工程物质的品种、规格、数量、性能指标等,并与实际情况相符。

质量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应与原件内容一致,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注明原件存放处,并有经办人其经办人签字和时间。

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器具、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有进场检验记录;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物质应按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规定进行复试或有见证取样送检,有相应试验报告。

凡使用新材料、新产品,应鉴定证书,同时具有产品质量标准和试验要求,使用前应按其质量标准和试验要求进行试验或检验。还应提供安装、维修、使用和工艺标准等相关技术文件。

进口材料和设备等应有商检证明(国家认证委员会公布的强制性认证[CCC]产品除外)、中文版的质量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以及中文版的安装、维修、使用、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 6 施工记录C5 24个表

施工记录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各种检查、记录的统称。有隐蔽工程记录、预检记录、交接检记录、地基验槽记录、地基处理记录、地基钎探记录、混凝土浇灌申请、预拌混凝土运输单、混凝土开盘鉴定、混凝土拆模申请、各种测温记录、构件吊装记录、地下工程防水效果检查记录、防水工程试水检查记录、通风(烟)道检查记录、支护与桩(地)基工程施工记录、预应力工程施工记录、钢结构工程施工记录、木结构工程施工记录、幕墙工程施工记录、电梯工程施工记录等。 7施工试验记录C6 施工试验记录是按规定进行试验、记录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并得出试验结论的资料总称。

13 施工试验记录的主要内容,详见本讲稿第

(七)部分。 8施工质量验收记录C7 施工质量验收记录是参与工程建设的有关单位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对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合格作出确认文件的总称。 8.1 结构实体检验

(1)内容包括同条件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它项目。 (2)结构实体检验报告应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检测)单位提供。 8.2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其它还有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九)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1 基坑开挖工程

编制专项方案(含测量、排降水、支护等)→测量放线→边坡支护→降水→分层开挖→修坡→人工配合机械挖处预留土层→钎探→地基验收

注:从土方开挖起至±0.00止,对边坡全程进行监测(在方案中应有边坡出现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 2 地下防水施工

地下防水施工包括柔性卷材或涂料防水和刚性的防水混凝土,由于地下防水工程完成后不易采用试水方法检测防水层是否合格,因此属于特殊工序,应采取加强工序控制手段进行监控。 柔性防水层施工顺序:

编制专项方案→底板垫层上做找平层→由有防水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防水层施工(操作人员应有上岗证)→防水层施工→保护层施工→对底板与外墙交接处和后浇带的防水接茬做好保护

刚性混凝土的关注点:

除通常采用的措施外因对下列几点进行重点注意和控制:

1)对已完成的柔性防水层,特别是接茬除的防水卷材在钢筋帮扎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保护措施;2)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注意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对于底板混凝土不宜高于C35,并应采用60d或90d

14 的龄期强度;3)后浇带的合理设臵,一般一次浇筑的平面尺寸不宜大于40m;4)考虑防止裂缝的辅助措施,如加入防裂纤维,减缩剂等;5)切实制定养护措施,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加膨胀剂的后浇缝不少于28天;6)后浇带的构造和保护措施。

(十)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编制内容与要求以及适用对象 1施工方案编制内容

(1)分项工程概况;(2)编制依据;(3) 进度计划(包括主要实物量);(4)各项措施(包括管理、技术、安全、消防、环保等);(5) 施工平面图;(6) 必要的大样图、示意图; (7)必要的计算书;(8) 深化设计图纸、说明及其计算书;(9)若分包单位编制,还应有质保体系及其与总包的配合要求及措施等。 2技术交底要求及适用对象

(1)技术交底记录应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四新”(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技术交底和设计变更技术交底。各项交底应有文字记录,交底双方签认应齐全。

(2)重点和大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应由施工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把主要设计要求、施工措施以及重要事项对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进行交底。其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交底。 (3)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应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负责,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对专业工长进行交底。 (4)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应由专业工长对专业施工班组(或专业分包)进行交底。 (5) “四新”技术交底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编制。

(6)设计变更技术交底应由项目技术部门根据变更要求,并结合具体施工步骤、措施及注意事项等对专业工长进行交底。

(十一)工程洽商变更的办理及管理

工程洽商是施工图的补充,是施工依据之一,也是施工合同其它事项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洽商涉及到技术、质量、进度、经济以及施工的可行性,因此必须对其加强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由参加建设(承包、分包、建设、设计、监理)的一方提出,经共同协商确定事项(做法、标准、材料等)的变更。有时也可能是纯经济问题;但一般洽商是技术问题,但必然要涉及到

15 经济,也可能在约定范围内不予考虑。如涉及经济,则在洽商实施后,应有承包单位向项目监理部提交《工程变更费用报审表》,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同意或不同意),最后有建设单位审批,才能生效。关于工程洽商记录,应注意以下两条:

1 工程洽商记录应分专业办理,内容祥实,必要时应附图,并逐条注明应修改图纸的图号。工程洽商记录应由设计专业负责人以及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签认。 2设计单位如委托建设(监理)单位办理签认,应办理委托手续。

(十二)季节性施工的要求 1 冬期施工的特点

特点:环境温度影响;大风影响

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进入冬期施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高于+5℃解除冬期施工。北京地区在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 冬期对混凝土的影响

冬期气温降低,一是减弱了水的化学活性,使水泥的水化反应减慢,混凝土的强度增长缓慢;当混凝土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结冰体积膨胀,当抗力不足时,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形成冻害。 2 冬期施工的要求 (1)编制冬期施工方案

其中重点是混凝土冬期施工方案。

1)蓄热法: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及水泥水化热的热量,通过适当保温延缓混凝土冷却,使混凝土冷却到0℃以前达到预期要求强度的施工方法,以下简称第一类方法。 本法适合于平均气温Tm,a≥-5℃,M<5 m-1。

2)综合蓄热法:掺化学外加剂的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及水泥水化热的热量,通过适当保温延缓混凝土冷却,使混凝土温度降到0℃或设计规定温度前,达到预期要求强度的施工方法。以下简称第二类方法。

本法适合于平均气温Tm,a≥-12℃,5≤M<15 m-1。

16 3)负温养护法:在混凝土中掺入防冻剂,浇筑后混凝土不加热,也不做蓄热保温养护,使混凝土在负温条件下能不断硬化的一种施工方法。以下简称第三类方法。 本法适合于平均气温Tm,a<-12℃,M≥15 m-1。

4)受冻临界强度: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达到的最低强度。 另外,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于1995年还提出了广义综合蓄热法,其定义为:

广义综合蓄热法:在负温条件下,利用掺入防冻剂和对混凝土拌合水及骨料加热的方法,即利用提高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水泥水化热的作用,通过适当的保温,使新拌防冻剂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处于低负温养护,缩短负温防冻剂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使得混凝土温度在降至防冻剂的规定温度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冬期施工方法。此法也属第三类方法。

选择砼冬施方案. 选择要点: 就总体而言,一般结构(结构表面系数M=5~15m-1),

当平均气温Tm,a³-12℃,均宜采用综合蓄热法。 但对具体工程条件而言,尚需进行可行性判断,以便调整措施,确保方法可行、可靠。 选择砼冬施方案,详见附表1 附表1 选择冬期施工方法表 平均气温

表面系数 混凝土适宜的冬期施工方法 Tm,a≥-5℃

M<5 (第一类方法) 蓄热法 Tm,a ≥-12℃

5≤M<15 (第二类方法) 综合蓄热法 Tm,a <-12℃

M≥15 (第三类方法) 负温养护法, 广义综合蓄热法 可行性判断

17 Tm,a≥1/b×ln(KM/a) 上式为判别式,式中

L—散热系数L=K&S226;M(kJ/m3hK);

K— 围护层的总传热系数(kJ/m2hK);

M— 结构表面系数(m-1);

a,b- 系数,按附表2采用。

附表2 系数a,b值

水泥品种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系数 a b a b a b 水泥用量 250kg/m3 213 0.131 164 0.110 104 0.116 300kg/m3 251 0.136 178 0.112 125 0.118 350kg/m3 289 0.141 193 0.115 148 0.120 400kg/m3 327 0.146 208 0.118 171 0.123 450kg/m3 366 0.151 224 0.122 194 0.126 500kg/m3 405 0.157 240 0.126 216 0.130 550kg/m3 443 0.162 256 0.130 236 0.135 3 雨季施工的特点

特点:降水多,潮湿;雷击等。

对基坑施工,材料存放、保管造成不便;对混凝土施工、防水施工、露天作业、材料运输和安全用电等带来不便;

4 雨季施工的要求

需编制雨季施工方案,涉及重点内容为:

场内地面硬化;深基坑防排水;基坑支护;回填土土源;屋面防水施工;材料保管;防雷措施;外装修施工;某些施工顺序的考虑(在雨季施工难度大的项目,尽量抢在雨季前完成,这往往要在施工组织设

18 计中考虑安排)。

(十三)隐蔽工程施工验收的项目 主要隐蔽工程项目如下: 1 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工程隐检

1) 土方工程:基槽、房心回填前检查基底清理、基底标高情况等。

2) 支护工程:检查锚杆、土钉的品种、规格、数量、位臵、插入长度、钻孔直径、深度和角度等。 3) 桩基工程:检查钢筋笼规格、尺寸、沉渣厚度、清孔情况等。

4)地下防水工程:检查混凝土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套管、埋设件等设臵的形式和构造等。 5) 结构工程(基础、主体):检查用于绑扎的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臵、锚固和接头位臵、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和除锈、除污情况、钢筋代用变更及胡子筋处理等。

检查钢筋连接型式、连接种类、接头位臵、数量及焊条、焊剂、焊口形式、焊缝长度、厚度及表面清渣和连接质量等。

6) 预应力工程:检查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臵、形状、端部预埋垫板;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切断方法、竖向位臵偏差、固定、护套的完整性;锚具、夹具、连接点组装等。 7) 钢结构工程:检查地脚螺栓规格、位臵、埋设方法、紧固等。 8)外墙内、外保温构造节点做法。 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隐检

1)地面工程:检查各基层(垫层、找平层、隔离层、防火层、填充层、地龙骨)材料品种、规格、铺设厚度、方式、坡度、标高、表面情况、密封处理、粘结情况等。

2)抹灰工程:具有加强措施的抹灰应检查其加强构造的材料规格、铺设、固定、搭接等。

3)门窗工程:检查预埋件和锚固件、螺栓等的规格数量、位臵、间距、埋设方式、与框的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缝隙的嵌填、密封材料的粘结等。

4)吊顶工程:检查吊顶龙骨及吊件材质、规格、间距、连接方式、固定方法、表面防火、防腐处理、外观情况、接缝和边缝情况、填充和吸声材料的品种、规格、铺设、固定情况等。

19 5)轻质隔墙工程:检查预埋件、连接件、拉结筋的规格位臵、数量、连接方式、与周边墙体及顶棚的连接、龙骨连接、间距、防火、防腐处理、填充材料的设臵等。

6)饰面板(砖)工程:检查预埋件、后臵埋件、连接件规格、数量、位臵、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等。有防水构造的部位应检查找平层、防水层的构造做法,同地面工程检查。

7)幕墙工程:检查构件之间以及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的安装及防腐处理;幕墙四周、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间隙节点的处理、封口的安装;幕墙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及墙面转角节点的安装;幕墙防雷接地节点的安装等。

8)细部工程:检查预埋件、后臵埋件和连接的规格、数量、位臵、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等。

3 建筑屋面工程隐检:检查基层、找平层、保温层、防水层、隔离层材料的品种、规格、厚度、铺贴方式、搭接宽度、接缝处理、粘结情况;附加层、天沟、檐沟、泛水和变形缝细部做法、隔离层设臵、密封处理部位等。

(十四)不合格品控制与处臵程序

1 定义 不合格(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 2 推理 不合格品 未满足要求的产品。 3 不合格品控制与处臵程序

3.1监理工程师在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中,针对不合格的工程应填写《不合格项处臵记录》。 3.2通过对原材料进场到工序验收的过程管理(4M1E)和监控,以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下一到工序,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3.3处臵程序一般做法是: (1)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对该过程停止继续进行;(2)查明原因,同时报告有关负责人和监理单位,有些重大质量问题要向上级领导报告;(3)制定纠正措施,经审定后实施;(4)制定预防措施,经审定后实施;具体操作如下:

(1)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程》制定的《不合格项处臵记录》表(B3)进行操作; (2)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程》第6.7节“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制定的程序:

1) 对可以通过返修或返工弥补的质量缺陷,由承包单位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方案;监理

20 工程师审核批复后处理,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验收。

2) 对需要加固补强的质量问题,总监理工程师应签发《工程暂停令》,责成承包单位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征得建设单位同意,批复承包单位处理。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验收。

(十五)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 建设部规定凡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工程,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由此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的称为工程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不足5000元的列为质量问题。

1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1.1进行事故调查 了解事故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1.2分析调查结果 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

1.3确定是否需要处理 若需要处理,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 1.4事故处理;

1.5检查事故处理结果是否达到要求; 1.6事故处理结论; 1.7提交处理方案。

2 工程质量事故等级 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分为四个等级:死2.1 一级重大事故 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

2.2 二级重大事故 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 2.3三级重大事故 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

2.4四级重大事故 死亡2人以下,或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

3 案例 详见讲义P.74。

21 (十六)工程、材料报验程序 1工程报验程序

2 物质报验程序

(十七)关键工序的控制内容 关键工序(项目):

质量手册中对关键项目的定义(根据GB/T6583-ISO8402对关键过程的定义为):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的过程;

①结构性项目: 如地基处理;模板工程;砼工程;钢筋连接;预应力结构;大跨度钢结构,预制构件安装,幕墙工程等……”; 此外,深基支护;大型塔式起重机的固定基座;高层内外架子(包括悬挑架、大跨度悬空架、升级架等),也应视同关键项目; ② 功能性项目:屋面和厕浴间防水;厕浴间通风道等;

一、 熟悉内容

(一)施工准备的主要内容

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技术、生产、现场三个方面,要求做到现场三通、一平、六落实(技术、劳动组织、材料、机具、构件、暂设用房落实)。为此,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设臵现场测量控制网

根据规划部门给定的国家永久性座标和高程,按照建筑总平面图要求引到现场,进行施工现场控制网的测量,在场区内设臵永久性坐标桩和水准基点,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并做好保护,为施工全过程中的投测提供依据。 2 进行“三通一平”工作

三通即水通、电通、道路通(还有的要求通讯通),一平即场地平整。一般三通一平由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密切配合促使工作顺利进行。建设单位也可以把四通一平委托施工单位承担。

22 3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1 熟悉和会审图纸 包括设计与施工各阶段的结合。

3.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编制施工预算、实现项目管理的依据,同时又是与建设远外层信息沟通的依据。 4 设臵生产、生活设施

根据工程特点、进度要求以及现场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所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包括现场搅拌站、高压泵站、各类操作棚、仓库、生活(宿舍、伙房)用房、办公用房,供水管、供电线路、消防设施、安全设施、道路以及其它需搭建或建造的设施,道路和绿化等并按规划设臵。 5 组织施工物资进场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物资供应计划,按照施工平面布臵图,有序地组织物资进场,以满足开工进度的需要。 6 技术准备

对于工程比较复杂和新技术、新工艺项目,在开工前,应进行积极准备,包括考察调研、试验、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审核等,必要时需组织专家论证。 7 队伍准备

对于某些特殊分项工程,例如复杂的桩基施工、深基坑支护、降水以及重要的防水工程,预应力工程、幕墙工程等,可能需要委托分包,需进行分包的招标工作,以满足进度和技术要求。

(二)脚手架的类型、适用范围及简单计算 1 脚手架类型

1. 按搭设材料分 有竹、木、钢管脚手架。

2 按搭设形式分有 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吊篮式脚手架;附着升降脚手架等。 3 按立杆搭设排数分有 单排、双牌和满堂红脚手架。 4 按用途分有 结构架和装修架。 5 按搭设位臵分有 外脚手架和内脚手架。

23 2 脚手架计算

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计算

2.1 立杆的稳定性及立杆段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N / ( A) ≤ f (7.3.1-1 ) 式中 N——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式7.3.2-1,式7.3.2-2计算;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λ由表7.3.6-1查取,当λ>250时, =7320/λ2; λ——长细比,λ= / i ; ——计算长度,应按式7.3.3计算;

i ——截面回转半径,应按表7.1.3-4采用;A ——立杆截面面积,应按表7.1.3-4采用; f ——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按表7.1.3-6采用。 2.2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1.2 ( NG1 k + NG2 k ) + 1.4 ΣNQ k (7.3.2-1)

式中 NG1 k——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 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ΣNQ k——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可按一纵距(跨)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2.3 立杆的计算长度 应按下式计算:

=kμh (7.3.3) 式中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其值取1.155; h——立杆步距;

μ—— 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应按表7.3.3采用; 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系数μ 表7.3.3 类 别 立杆横距 (m) 连墙杆布臵 二步三跨 三步三跨

24 双 排 架 1.05 1.50 1.70 1.30 1.55 1.75 1.55 1.60 1.80 单 排 架 ≤1.50 1.80 2.00 2.4 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脚手架搭设尺寸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杆间距时,应计算底层的立杆段;

(2) 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杆间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杆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3) 双管立杆变截面处主立杆上部单根立杆的稳定性,应按本指导书式7.3.1-1或式7.3.1-2进行计算。

2.5 当立杆采用单管时,敞开式、全封闭、半封闭脚手架的可搭设高度H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小者。但当基本风压等于或小于0.35kN/m2的地区,对于仅有栏杆和挡脚板的敞开式脚手架,当每个连墙点覆盖的面积不大于30 m2,构造符合本指导书或规范规定时,验算脚手架立杆的稳定性,可不考虑风荷载作用,仅计算(7.3.6-1)式:

HS = (7.3.6-1) 式中 HS——按稳定计算的搭设高度;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N/mm2) 表7.3.6-5 Q235钢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 205 弹性模量E 2.06×105 2.6 当立杆采用单管时,敞开式、全封闭、半封闭脚手架的可搭设高度H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小者。但当基本风压等于或小于0.35kN/m2的地区,对于仅有栏杆和挡脚板的敞开式脚手架,当每个连墙点覆盖的面积不大于30 m2,构造符合本指导书或规范规定时,验算脚手架立杆的稳定性,可不考虑风荷载作用,仅计算(7.3.6-1)式:

25 HS = (7.3.6-1)

2.7 当按本指导书上条计算的脚手架搭设高度HS等于或大于26m时,可按下式调整且不宜超过50m: [H] = (7.3.7)

式中 [H] —— 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值(m)。

2.8 高度超过50m的脚手架,可采用双管立杆、分段悬挑或分段卸荷等措施,必须另行专门设计。

(七)成品保护措施

1 概念 建筑施工成品保护并不仅指建筑物竣工后的成品保护,同时也指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的中间产品的保护。

2 主要施工过程的成品保护 2.1基坑开挖

(1)对测量控制定位桩、水准点应注意保护。挖土、运土、机械行驶时,不得碰撞,并应定期复测检查其是否移位、下沉;平面位臵、标高和边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基坑开挖设臵的支撑或支护,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做好保护,不得随意损坏或拆除。 (3)基坑、管构的直壁和边坡,在开挖后要防止扰动或被雨水冲刷,造成失稳。

(4)基坑、管构开挖后,如不能很快浇筑垫层或安装管道,应预留150~250mm厚土层,在施工下道工序前再开挖至设计标高。

(5)基坑开挖时,如发现文物或古墓,应妥善保护,立即有关文物部门处理;如发现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臵的长期观察点以及地下管网、电缆等,应加以保护,并报有关文物部门处理。 (6)土方深基坑开挖和降低水位过程中,应定期对邻近建筑(构)物、道路、管线以及支护系统进行观察和测试,是否发生变形、下沉或移位,如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防护措施。 2.2 地下室钢筋施工过程的成品保护措施

(1)成型钢筋应按制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 (2) 绑扎墙筋时应搭临时架子,不准蹬踩钢筋。

(3) 妥善保护基础四周外露的防水层,以免被钢筋碰坏。

26 (4) 底板上、下层钢筋帮扎时,支撑马凳要绑牢固,防止操作时踩变形。

(5) 严禁随意割断钢筋、在钢筋上进行电弧电焊。如设备管线安装施工与结构钢筋有影响时,必须征求设计的意见,有正确处理措施。 2.3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

(1)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臵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2)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蹬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3)已浇筑的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

(4)冬期施工在已浇筑的楼板上覆盖保温时,要在铺上的脚手板上操作。 2.4 框架结构模板施工

(1)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2)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 (3)拆下的钢模板,如发现模板不平或肋边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 (4)钢模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堆放及时补刷防锈剂。 2.5 砌体结构 (1)基础成品保护

1)基础墙砌完后,未经有关人员复查之前,堆轴线桩、水平桩应注意保护,不得碰撞。 2)对外露或预埋在基础内的暖卫、电气套管及其它预埋件,应注意保护,不得损坏。 3)抗震构造柱钢筋和拉结筋应保护,不得踩倒、弯折。

4)基础回填土,两侧应同时进行,暖气沟墙未填土的一侧应加支撑,防止回填时挤歪挤裂。回填土应分层夯实,不允许向槽内灌水取代夯实。

5)回填土运输时,先将墙顶保护好,不得在墙上推车,损坏墙顶和碰撞墙体。 (2)墙体成品保护

1)墙体拉结筋、抗震构造柱钢筋、大模板混凝土墙体钢筋及各种预埋件、暖卫、电气管线等,均应注

27 意保护,不得任意拆改或损坏。

2)砂浆稠度应适宜,砌体应防止砂浆溅脏墙面。

3)在吊放平台脚手架或安装大模板时,指挥人员和吊顶司机应认真指挥和操作,防止碰撞已砌好的砖墙。

4)在高车架进料口周围,应用塑料薄膜或木板等遮盖,保持强面洁净。

5)尚未安装楼板或屋面板的强和柱,当可能遇到大风时,应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以保证施工中墙体稳定性。 2.6骨架隔墙

(1)轻钢龙骨隔墙施工中,工种间应保证已装项目不受损坏,墙内电管及设备不得碰动错位及损伤,隔墙龙骨安装完后不能碰撞,严禁上人,注意交叉作业保护。非本专业人员不能随意切断,保护成品。 (2)轻钢龙骨及纸面石膏板入场、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应妥善保管,保证不变形、不受潮、不污染、无损坏。

(3)施工部位已安装的门窗、地面、 墙面、窗台等应注意保护,防止损坏。 (4)已安装的墙体不得碰撞,保持墙面不受损坏和污染。 2.7木材清漆

(1)每遍油漆前都应将地面、窗台等部位清扫干净,防止灰尘飞扬,影响油漆质量。

(2)喷刷门窗每遍油漆时都应将门窗扇用梃钩钩住,防止门窗扇与框油漆粘接,破坏油漆质量。 (3)油漆完成后应派专人负责管理,禁止模碰。

(4)油漆涂料搬运或堆放要轻装轻卸,保证包装容器的完好和密封性,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隔热、无阳光直射,附近无直接火源的库房内,库房温度保持在5℃~32℃之间。

(九)“四新”技术的定义及应用 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

应由具备鉴定资格的单位或部门出具鉴定证书,同时具有产品质量标准和试验要求,使用前应按其质量标准和试验要求进行试验或检验。新材料、新产品还应提供安装、维修、使用和工艺标准等相关技术文

28 件。

二、 了解内容

(一) 施工现场各专业间的配合

(二) 与建设、监理、监督单位的配合

(三) 施工平面布臵图的设计原则

施工平面图是布臵施工现场的依据,也是施工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是实现文明施工,节约土地,减少临时设施费用的先决条件。 1 设计内容

1.1 已建和拟建的地上和地下的一切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线的位臵或尺寸。 1.2 测量放线标桩、地形等高线和取舎土地点。 1.3 移动式起重机的开行路线及垂直运输设施的位臵。 1.4 材料、加工半成品、构件和机具的堆场。

1.5 生产、生活用临时设施。如搅拌站、高压泵站、钢筋棚、木工棚、仓库、办公室、供水管、供电线路、消防设施、安全设施、道路以及其它需搭建或建造的设施。 1.6 必要的图例、比例尺、方向及风向标记。 2 设计依据

上述内容可根据施工图、现场地形图、现有水源和电源、场地大小、可利用的已有房屋和设施等情况、调查得来的资料、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等,经过科学的计算和优化,并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来进行设计。 3 设计原则

3.1 布臵紧凑,占地要省。

3.2 短运输,少搬运。二次搬运要减到最少。

3.3 临时工程要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少用资金。途径是利用已有的,多用装配的,精心计算和设计。 3.4 利用生产、生活、安全、消防、环保、市容、卫生、劳动保护等,符合国家有关规章和法规。

29

(四)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五) 信息技术的应用

(六) 劳动力的配备、组织与协调

30

建筑施工专业基础

建筑施工专业实务 教案

31

32

第四篇:专业必修课--图案 教案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基础图案是指具有实用性、适应性和审美性三重特征的,以装饰为主要目的的图形、图样设计。因此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基础图案的类型、构成与组织规律;掌握图案素材收集与图形提炼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技法,能将自然物象变化成艺术图案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图案造型的归纳、夸张、变化能力,进而构成和组织各类形式的图案。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形式美的基本原则与要素,能以形式美的原理与方法指导自己的图案设计与制作。具有图案艺术的审美和表现能力。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传统图案的产生原因、地域差异、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图案体现出来的时代特点和现代图案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使本课程教学为后续设计专业教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认识基础和技能基础。

二、教学要求

1、审美素养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形式美法则在各章节中的统领性作用。虽然有独立的章节系统讲授这一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有主次、有轻重、有分有合地把形式美因素分解在各教学章节和教学环节中,从体验、积淀到提炼、突出,再到应用实践,逐步培养起强烈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2、由于单元制教学形式,时间短而且集中,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图案的构成题材涉及面广、组织形式与审美取向各有侧重,如果在同一章节中集中讲述与训练,则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应把各种构成题材适当分解在各章节的训练环节中,使教学更加有序和科学,利于学生消化吸收。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图案概述

认知性内容:

1、图案的基本概念

2、图案的起源

3、世界不同国家的环境与文化对图案的影响

4、世界各国、各地区典型图案的风格与特点

技能性内容:

1、图案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2、图案的临绘与仿绘能力

延展性内容:

1、了解基础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与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2、 了解现代图案创作的继承性与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1、世界不同国家的环境与文化对图案的影响

2、图案的临绘能力

教学难点:在仿绘中准确把握风格与特点

教学要求:

1、认知性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引导学生的艺术史观和艺术哲学观。

2、技能性内容要精心选择训练内容、巧妙设计训练方式与流程,有效控制学生接受与应用知识的效果。

3、延展性内容要开阔视野、富于前瞻性。

4、必须有范画和示范性教学环节,并重视适时的示范演示和修改指导。

第二章 中外传统图案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认知性内容:

1、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装饰纹样

2、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3、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瓦当等

4、唐代的装饰艺术

5、明、清时期的装饰艺术

6、广为流传的民间图案艺术

7、中国现代代表性图案

8、国外代表性图案

技能性内容:

1、中国传统图案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2、中国传统图案的临绘与仿绘能力

延展性内容:中国现代图案的继承性与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1、各时期图案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内涵。

2、各时期图案造型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各时期图案造型的临绘与仿绘能力

教学要求:

1、认知性教学应突出图形的文化与历史内涵,并注意系统性。

2、重视以直观对比的教学方式突出各时期的风格与特点。

3、应重视在图形内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形式美原理与要素分析图案的时代特点。

4、技能性教学要精心选择训练内容、巧妙设计训练方式与流程,有效控制学生接受与应用知识的效果。

5、必须有范画和示范性教学环节,并重视适时的示范演示和修改指导。 第三章 装饰图案的构成与组织

认知性内容:

1、图案的基本构成与特点

2、图案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技能性内容:

1、对不同的构成题材的图案进行临绘

2、 以不同的题材,以不同形式组织图案

延展性教学内容:

1、图案组织中的审美意识培养

2、常规尺度图案设计与大尺度空间运用的内在关系

教学重点:图案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教学难点:组织形式的正确性和审美引导

教学要求:

1、在图案的基本构成与特点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构成素材的视觉特点与审美差异,为实际设计与应用培养审美意识。

2、在图案的组织形式与方法教学中,应系统整理、讲解组织形式、代表性骨架和作品范例,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

3、在技能训练中应把不同题材和不同组织方式的图案创作训练进行分解,在不同章节中适当侧重训练。

4、必须有范画和示范性教学环节,并重视适时的示范演示和修改指导。

第四章 图案形式美原理与法则

认知性内容:

1、变化与统一

2、对称与均衡

3、条理与反复

4、对比与调和

5、动感与静感

6、节奏与韵律

7、比例与尺度

技能性内容:

1、以形式美原理与法则为指导,进行图案作品分析、评价

2、以形式美原理与法则为指导,进行不同组织类型的图案创作

延展性内容:

1、形式美原理的生理基础与心理基础

2、形式美原理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

1、图案形式美的原理与法则在图案造型、色彩、材质等诸方面的体现

2、以形式美原理与法则为指导,进行图案作品分析、评价、创作 教学难点:以形式美原理与法则为指导,进行图案作品分析、评价、创作

教学要求:

1、重视学生对形式美原理、法则的理解、表达、分析训练。使理论的知识得到有效的提炼与深化。

2、重视训练内容、方式与环节的设计,使各法则的独立性与整体性得到恰当体现。

3、巧妙利用优秀作品和问题作业的对比分析和教师的适时修改,突出形式美法则的指导性价值。

4、必须有范画和示范性教学环节,并重视适时的示范演示和修改指导。 第五章 收集素材与图形变化

认知性内容:

1、收集素材的主要途径

2、图案写生的要求与方法

3、图案变化的要求和基本手法(夸张法、简化法、添加法、联想法)

4、图案变化美感特殊性 (平面性、单纯性、秩序性、平衡性、和谐性)

技能性内容:

1、对植物、动物、人物、风景进行素材写生

2、对不同素材进行变化,并以不同的组织方式,组织具有美感的图案 延展性内容:

1、写生中涉及的素描理论与实践方法的复习与深入 教学重点:

1、图案写生的要求与方法

2、图案变化的要求和基本手法

教学难点:

1、不同素材的写生方法掌握

2、从写生到变化的思维转换和方法拓展

3、图案变化中的美感把握

教学要求:

1、必须有范画和示范性教学环节,并重视适时的示范演示和修改指导。

2、对不同的素材可以采用图片临摹、实地写生、资料利用等多种方式进行写生(如对动物宜用图片临摹,对风景就宜实地写生)。

3、应尽可能全面地对几类素材进行写生和变化训练,以体会各自不同的写生和变化要点。

4、可以将本章节内容分解到各章节中,使本章节的学习更具有可操作性。 第六章 图案的表现技法

认知性内容:

1、黑白表现中的形式因素

2、黑白表现技法

3、图案色彩原理与色彩关系

4、色彩表现的技法

技能性内容:

1、以黑白关系完成不同题材和组织形式的图案创作

2、以色彩关系完成不同题材和组织形式的图案创作 延展性内容:

1、各种技法的可拓展性

2、对不同材料技法及其美感的进一步了解与研究 教学重点:

1、黑白表现中的形式因素与技法

2、色彩表现中的形式因素与技法 教学难点:

1、黑白表现中的图地关系控制

2、形式美原则在色彩表现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要有必要的范画和示范性教学环节,并重视适时的示范演示和修改指导

2、重视对绘制的不同阶段效果的及时评价、指导和资料留存 第七章 图案的应用 认知性内容:

1、图案的应用范围与前景

2、图案的应用形式

技能性内容:

1、应用性素材的收集

2、应用性图案的设计

3、应用性图案产品设计与表现

延展性内容:

1、引导学生以更具应用性的思维进行图案学习

2、引导学生参与现实的应用性图案设计实践 教学重点:

1、应用性素材的收集

2、应用性图案的设计

教学难点:

1、寻找恰当的应用性素材,以更好地为图案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2、应用性图案产品表现的完整性、设计的实用性

3、应用性图案产品表现的美感把握

教学要求:

1、教师应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应用性设计课题

2、在课程开始就应密切结合应用性设计课题,在各个章节和各个教学环节中 巧妙铺垫,积极准备

3、应积极开发恰当的媒材使设计更具有产品感,并做好作品收集、存档等工作,以利于总结提高和后续开发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100课时,每周20课时,共5周. 第一章——第三章20学时 第四章:20学时 第五章:20学时 第六章:20学时 第七章:20学时

四、成绩评定

本学科为考试学科 考试方式:专业技能考试 考试时间:8课时 考试随堂进行,一般安排在本课程的最后一周

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作业占60%、考试作业占40%)。

五、课程教材

《基础图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 编 湖北美术出版社

六、教学参考书目

《中国图案作法初探》雷圭元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案》 魏诗国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装饰效果》 胡 筘 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附件3: 《基础图案》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图案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1202050408210 学 分:5学分 总 学 时:10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四年制本科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一、考试对象

艺术设计专业四年制本科一年级学生考试使用。

二、考试性质、目的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考试主要应检验学生对图案变化与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图案绘制技法的掌握情况。 检验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是否能将自然物象素材变化成艺术化的图案形象;是否具有造型的归纳、夸张、变形等能力;在此基础上,是否能运用图案的组织形式,将变化的素材正确组织成指定形式的图案;是否具有图案艺术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

对教师提供的素材(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或风景等),进行图案变化,并运用所要求的组织形式(可以规定为具体形式的自由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或复合纹样中的一种),完成一件图案作品的设计,并以一定表现方式(黑白或色彩)绘制完成。

(试题中也可以对使用的技法、色调、色彩的数量等进行限制。) 考试要求:

1、在题库中抽取考题

2、4-8课时 (黑白表现以4课时为宜,色彩表现以8课时为宜)

3、8开画面,水粉工具。(建议A、以水粉工具为基础,酌情辅助其他工具材料与技法。

B、条带状图案尺寸以 30*8 cm为宜 C、块状、圆形图案尺寸以 20*20 cm 为宜)

4、以教师提供素材为变化依据。(建议:在不同时期,根据教研室的整体研究进程和教师选择

的研究子课题,选择具有较强应用性特色的人文和自然素材。与教学、教研形成良好的协调与推动关系)

考试目的:

1、检验图案变化的能力。

2、检验对图案组织形式的掌握程度。

3、检验对不同表现技法使用的熟练程度。

4、检验对图案形式美原理与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分标准:

1、造型美观大方,富于图案的提炼感与形式美 20分

2、变化后的图形对素材特征把握准确 20分

3、组织形式正确 20分

4、装饰得当、风格统

一、色彩关系富于美感 20分

5、绘制精细、技法熟练、整洁美观 20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随堂考试,安排在本课程教学的最后4-8课时。 考试时间:4-8课时

五、考试题型结构

1.技能考试,主要以学生实际操作和试卷效果为主。 2.试题难易度适中。

六、课程综合评定办法 本课为考试科目。

考试成绩总分100分(平时作业占60%、考试作业占40%)。

七、考试教材

教 材:《基础图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编 湖北美术出版社

第五篇: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案

题 :钢琴的日常练习与简单儿童歌曲伴奏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小红帽)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钢琴的基本伴奏与和弦编配。

2.学会钢琴弹奏的基本要点。(姿势、手指等) 重点难点: 1.钢琴弹奏时的基本手型及力度、动作、放松的要求。

3.ⅠⅣⅤ级和弦原位及转位练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双手(单手)C大调、F大调、G大调的音阶练习。 2.固定调、守调音阶及和弦音的练唱。 3.本期乐曲练习。 4.练习重点:手型、坐姿。

二、导入新课

1.和弦的初步讲解。以C大调为例

2.用“哼”鸣法来哼唱《小红帽》让同学们说出歌名。

三、新课讲解:

1.读谱:注意引导学生全音符的四拍不能打得过快,要在节奏里面。 2.给学生做示范(歌曲要弹出向上的朝气蓬勃的感觉)。 3.学生学习左右手单独弹奏,(学生先坐在凳子上摆好坐姿,老师逐个纠正,再摆好手型,最后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做坐姿和手型,请下面的学生来找出错误之处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重点解读:第三小节的高音DO 用五指去弹,学习扩指的练习。

手的姿势:手腕不要高台不要晃手指要自然的弯曲与手背保持弧形,手指的每个关节都要凸出。要防止指端关节和掌关节塌陷,离键时手指不要翘。弹奏时五个手指均应在键盘上,切勿将大拇指悬在键盘外。

五、总结。

六、课后作业:双手合奏《小红帽》并把它移在F、G调上练习。

七、宣布下课。

上一篇:三好学生荣誉证书下一篇: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