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十九大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教师学习十九大范文

教师学习十九大心得

用心学习十九大,实干践行十九大

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

在校领导及党委的组织和引导下,我认真地学习了十九大精髓和新的党章,并认真地做了笔记。

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十九大报告,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宏伟目标,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向往,发出了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一是明确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的问题。报告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1 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念更加坚定。二是阐明了我们“走什么路”的问题。报告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体现了我党的卓越的战略远见和坚定的政治定力。三是明确了我党的历史使命。报告强调全党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体现了党的使命担当。总书记的报告朴实亲和,内涵丰富,高屋建瓴,整个报告全篇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一切为全国人民谋幸福,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还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梦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对我们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感责任之重。我们要从政治高度深入学习报告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从教育事业的视角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一、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建设和谐校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水平,培养德智体

2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十九大精神的传达学习,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创一流业绩,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汇报,以敬业,奉献为自已的生活守则,同时积极学习教育整体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增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危机感。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在当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更有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源泉。

二、教师是一门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这项职业,就应该毫无选择的热爱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要怀着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胸怀进行工作,忘我投入,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和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只有培养更多的人才,国家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青少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所以我们要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工作,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学中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争当教学能手。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问题,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师生关系。

三、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这一内容写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

3 央在教育领域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狠抓素质教育这一根本。

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作为一线的人民教师,我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体会十九大的精神实质。自觉把十九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与实践,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事教育工作这几年,我深深明白: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我会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岗位,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2018年1月29日

第二篇:教师学习十九大心得

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习总书记在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强大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报告总结了我国经济上保持了连续多年的跑步前进速度。稳定与发展两个大局相辅相成。这种成绩据说引起了一些西方理论学界的人士开始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和怀疑,对社会主义特别是我们的模式给予更多的关注。虽然,还有很多的不如意之处,环境问题、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等等,但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以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视角看,我们还是应该有充足的理由自信。我们的成绩的取得是不容易的,对成绩必须予以肯定。自信,我们就能更好的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我们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对习总书记的报告进行再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素质。当前,我们教育单位,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已经杜绝了各种违背教育规律、违反师德规范的现象,但这种教育观是处在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层次上,已经不能满足于当前广大家庭、家长、学生对我们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期待和任务的需要。要变被动消极的姿态为积极主动的姿态。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饱满的热情可以激发工作的创作灵感,谦虚勤奋工作做法则是让人获取事业上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基层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时刻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像陈宝生部长要求的那样:“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为民服务、多作贡献”。立足本职,为了自己事业上的目标,勤奋工作,发现工作中可以进步的空间,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第三篇:教师十九大学习资料

领航新时代的坚强领导集体——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纪实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题:领航新时代的坚强领导集体——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纪实

新华社记者赵承、霍小光、张晓松、罗争光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上,这一刻无疑具有标志性的历史意义——

2017年10月2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

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25人组成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选举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十九届中央纪委一次全会选举产生的领导机构。

这是8900多万名党员的领路人,这是13亿多人民的主心骨。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航中国,扬帆再出发。

万山磅礴看主峰——在强国强军新征程上,在民族复兴关键当口,确立总书记为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

一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必定会有激荡人心的时刻。

一年前的金秋北京,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人民大会堂雷鸣般的掌声音犹在耳。

这是全党同志发自内心的崇敬爱戴,这是亿万人民追求梦想的情感认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的实践孕育着新的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办大事、解难题,挽狂澜、开新局。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一系列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倾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人民情怀,彰显着党中央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展现着总书记的雄才伟略和领袖风范。总书记励精图治、力挽狂澜,统筹内政外交国防,统领治党治国治军,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不畏艰险、殚精竭虑,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的坚强核心。

在选举党的十九大代表时,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在选举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时,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在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时,习近平同志再次全票当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雷鸣般的掌声一次次响起,经久不息……

一张张选票代表党心民意、一次次掌声传递信任期望——有总书记这个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是党之大幸、军之大幸、民之大幸!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希望所在、力量所在、胜利所在!

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标志,中国步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到2020年,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与此同时,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迎难而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党的领导至关重要,领导核心尤为重要。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期盼,就是希望选出一个好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总书记领导下,持续巩固成果、攻坚克难、奋勇向前,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千秋伟业聚英才——着眼于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和国家长治久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酝酿提名工作

千秋大业,关键在人。治国之要,首在用人。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坚强领导集体。

如何产生以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航中国继往开来,全党期待,全民关注,世界瞩目。

党章规定,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 根据这一规定,党的十九大要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十九届一中全会要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

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

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执政,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必须组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统

一、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中央领导集体。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下,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的酝酿提名工作有序展开……

2017年从年初开始,总书记就如何酝酿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问题,认真听取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的意见。

大家一致赞成,在总结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有关做法的基础上,借鉴十九届“两委”人选和省级党委换届考察工作的做法和经验,采取谈话调研的方式,就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组成人选,中央军委组成人选以及需要统筹考虑的国务院领导成员人选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党内新提拔人选等,在一定范围内面对面听取推荐意见和建议。

2017年4月2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门研究,讨论通过了《关于十九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酝酿工作谈话调研安排方案》。谈话调研和人选酝酿工作在总书记直接领导下进行。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着眼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着眼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着眼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政治家集团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严把政治关和廉洁关,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进一步改进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和国家高层领导的新老交替。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和实效。谈话调研重在集思广益、统一认识,不限定推荐人数,人选推荐票数作为参考,不以票取人。根据干部条件、一贯表现和班子结构需要,研究提出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

新一届中央军委组成人选方案,应突出强调坚持政治标准,聚焦备战打仗,优化结构布局,注重老中青梯次配备。

按照这些原则,中央提出了推荐人选应具备的条件: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合格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

——领导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有改革创新和实事求是精神,敢于担当,有正确的政绩观,工作业绩突出。

——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善于团结同志,公道正派,心胸宽广。

——具有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头坚持原则,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作风过硬,清正廉洁,在党内外有较高威信和良好形象。

参照往届做法,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中央领导机构建设的实际,中央还对推荐人选的范围、年龄和结构提出明确要求。

大家一致认为,中央关于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酝酿工作的原则科学合理,推荐人选的标准条件清晰明确,推荐范围、年龄杠杠和结构要求符合实际,体现了党中央的远见卓识。 民主科学凝共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的产生,采取了一系列新方式、新举措,体现了选人用人新机制、新导向,展示了党的新作风、新形象

2017年5月下旬,一位省部级领导干部接到通知,来京参加组织谈话。 谈话地点安排在中南海。一到候谈室,3份材料已经摆在桌上——《谈话调研有关安排》《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党员同志名册》《正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名册》。

按照谈话调研工作程序,给参加谈话干部安排充分时间阅读材料,独立认真思考准备。

在此基础上,中央领导同志以面对面谈话的方式,听取了这位干部关于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的推荐意见。

“没有限定推荐人数,了解多少就谈多少,怎么想就怎么谈,实事求是,畅所欲言。”这位干部事后感慨,“作为一名在地方工作的同志,有机会、有资格对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发表意见、进行推荐,这是党中央对我的高度信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民主作风和宽广胸怀,体现了我们党善于集中全党智慧的优良传统。”

用个别谈话调研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面对面听取对中央领导机构人选的推荐意见和有关建议,这是十九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酝酿提名工作的重大创新。

这一重大创新,体现在借鉴历史经验、探索选人用人新方式新举措上——

在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选产生方面,我们党有着优良传统,不断进行积极探索,有经验也有教训。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探索采取了会议推荐的方式,但由于过度强调票的分量,带来了一些弊端:有的同志在会议推荐过程中简单“划票打勾”,导致投票随意、民意失真,甚至投关系票、人情票。中央已经查处的周永康、孙政才、令计划等就曾利用会议推荐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 坚持问题导向,中央对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的产生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强调坚持民主方向、改进民主方法、提高民主质量,决定在对十九届“两委”委员人选深入考察、严格把关基础上,通过谈话调研、听取意见、反复酝酿、会议决定等程序逐步酝酿产生中央领导机构人选。

从2017年4月下旬至6月,总书记专门安排时间,分别与现任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中央军委委员、党内老同志谈话,充分听取意见,前后谈了57人。

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安排,中央相关领导同志分别听取了正省部级、军队正战区职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十八届中央委员共258人的意见。中央军委负责同志分别听取了现任正战区职领导同志和军委机关战区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32人的意见。

这种采取个别谈话调研、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的方式,得到了参加谈话同志的一致赞誉。大家普遍感到,方案考虑周全,工作安排细致,程序设计周密,纪律要求严格,这样反映出的意见更全面、更真实、更准确。

这一重大创新,体现在坚持以事择人、形成组织工作新机制新导向上—— 在谈话推荐工作中,中央明确了推荐人选的条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集团标准选人,注重知行合一;坚持事业为上、任人唯贤,注重工作能力与实践经验;坚持严把人选廉洁关和作风关,注重形象口碑。

严格标准、事业为上,参加谈话的同志对此高度评价、一致赞同。

大家认为,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也不是“铁椅子”“铁帽子”,符合年龄的也不一定当然继续提名,主要根据人选政治表现、廉洁情况和事业需要,能留能转、能上能下。

大家反映,十九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的产生,健全了科学的用人机制,对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增强干部选任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具有深远意义。 许多同志说,这次在这么大范围内就党和国家高层人事安排问题广泛听取意见,是新形势下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有效方式,是改进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的成功实践,倡导了新的正确用人导向。

这一重大创新,体现在坚持风清气正、再塑党的新作风新形象上—— 肩负光荣的政治使命和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本着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参加谈话的同志严肃认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讲心里话,公正表达意见。

参加谈话的同志在思考准备时都非常认真、十分慎重,有的拟好谈话提纲;在谈话中都能畅所欲言,不仅充分发表推荐意见,许多同志还对中央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有的同志在谈话回去后又打来电话补充意见,有的还专门补交了书面材料……

“谈话过程也是对本人的一次考验和党性教育,是高级领导干部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实践。”大家反映,这种方式克服了以往“大会海推”“划票打勾”带来的种种弊端,没有暗潮涌动,始终风清气正。

充分沟通酝酿,凝聚全党意志。

在综合大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2017年9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的组成人选方案。

新一届中央纪委领导成员人选建议方案,由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有关方面经过酝酿讨论,向中央提出。新一届中央军委组成人选建议方案,由中央军委经过集体讨论,向中央提出。

9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建议名单,决定提请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一次全会分别进行选举、通过、决定。

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的过程,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相结合、凝聚全党智慧的过程,是严格按党章、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的过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充分显示出我们党更加团结统

一、成熟自信。

乘风破浪扬帆进——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汇集了全党各方面优秀的执政骨干,他们将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豪情满怀、意气风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0月25日,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 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由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标准,能够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具有破解改革攻坚难题、这是一个体现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共识、反映人民期待,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充分信赖的领导集体——

应对各种风险能力的专业素质,具有丰富领导经验和群众工作本领,忠诚、干净、担当,在干部群众中有很高威信的各方面党的执政骨干组成。

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充分体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风貌的领导集体——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由25名熟悉各方面、各领域工作的同志组成,都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有在地方工作的,有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的,也有军队的同志,还有女同志。其中,10名同志是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继续提名,3名同志是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领导同志转任,12名同志是新提拔的。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富有活力,能够适应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需要的领导集体—— 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进退比例比较适当,保持了人员和工作的连续性,积极稳妥地实现了党和国家高层领导的新老交替。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进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在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酝酿人选和征求意见时,一些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表示退下来,让相对年轻的同志上来,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宽阔胸怀和高风亮节。

领航新时代,再启新征程。

2017年10月2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华灯璀璨,气氛热烈。11时54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步入东大厅,同采访党的十九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

步履矫健、姿态从容,中央领导同志在镜头和闪光灯前展示出沉稳豪迈的气度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总书记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衷心感谢全党同志的信任,表示一定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他说,过去的5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已经完成了,有的还要接着做下去。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我们要统筹抓好落实。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这是新时代领航者的自信,这是一个执政党的担当,这是伟大民族复兴的希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必将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驶向光辉的彼岸。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诞生?

2017-10-21 20:12:19 来源: 《瞭望》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绝非主观选择,而是客观必然

◆ 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强国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向世界郑重宣示。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文明史上,这一庄严时刻必将载入史册。

3万多字的大会报告,是时代坐标,是党心凝聚,是民心承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贯穿着一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结过去、研判现在、谋划未来的“时间轴”,举旗定向,向全党全国上下发出了进入新时代、迎接新使命、迈向新征程的强力号召。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兰红光 摄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新思想

“十九大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报告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阐述得科学、准确、明白、透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宣言书和动员令,展现了一种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韩庆祥教授进一步解读说,报告聚焦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主题,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四个自信与战略定力,“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时代起点上,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确立起新的历史坐标,体现了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战略安排,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集中揭示了我们党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真理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

采访中,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用三个字总结了十九大报告的突出特点:

一是“新”。报告作出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新方略”等重大判断,提出了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高度概括,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转折期所作出的政治宣言,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新气象;

二是“实”。报告既有远大清晰的目标、思想、方略,又为新的三十年战略安排标定出具体“路线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精神品质;

三是“力”。报告高度凝聚了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指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这一磅礴力量的坚强核心,人民群众就是这一磅礴力量的不竭源泉。

“报告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田改伟说,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执政近70年、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的深刻的理论思考与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飞跃。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圆满收官,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未雨绸缪,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需要新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对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塑造、指导和引领的作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刘春说。

▲10月19日,习近平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这是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将一幅鸟瞰村子新貌的照片送到习近平面前。习近平起身接过照片,边看边称赞:“这是风景画,很漂亮!” 兰红光 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诞生

自建党以来,无论是中国革命、中国建设还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思想建设,勇于而且善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每一个复杂阶段,进行开创性的理论探索和思想创新。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实践型政党锐意进取的鲜明品格。

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后,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十余位专家一致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绝非主观选择,而是客观必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解读说,关键就在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

这首先基于过去五年来社会主义中国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对此,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给予了高度概括。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这些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厚基础;这些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塑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进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使命担当、新的时代要求,必然地要求新理论新思想的产生。

多位受访专家都认为,把握“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必须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新特点。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海涛解释说,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向全党提出了重大时代课题,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地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前。

十九大报告对此作出了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讲,“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与此同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构成了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动力,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构的逻辑起点。”颜晓峰说,以此为基础,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至少到21世纪中叶,我们的政策制定、发展方略、改革路径的选择都将依据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来谋划,以此为基础,在实践中构建起的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极端重要,意义深远。”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说。

张希贤则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具划时代意义的是,它还展示出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正在进入全新境界。

▲10月19日,李克强参加党的十九大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团讨论 丁林 摄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新时代思想内核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刘春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发展,依托于不断推进的时代潮流、蓬勃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着历史发展的脉络。

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八个“明确”清晰阐明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十四项基本方略具体谋划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和内涵逻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既有理论高度,更具实践价值,将指导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刘峰认为。

“八个明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破题,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有机结合,把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具体化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说,“八个明确”是对十八大以来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进行的系统化归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构成了一个完备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10月18日,张德江参加党的十九大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讨论 张领 摄

在“八个明确”中,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将用两个15年分阶段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目标的提出,勾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后一公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田改伟说,这让人切身感受到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一论断是那么真实、可感。

“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具体领域工作的政策定位。”刘春认为,十四个坚持,围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判断和根本主题,谋划了今后我们要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得更好。“十四个坚持之间是彼此依存、相互关联协调、不可分割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整体,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略体系。”

“十四个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圆心,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

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谋划,直到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同心圆‟。”竹立家说,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的发展蓝图,既是改革发展的路径,也是改革发展的目标,同时还是改革发展的方法。

▲10月18日,俞正声参加党的十九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团讨论 谢环驰 摄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认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对几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宝贵经验的集大成。

在他看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二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贯穿于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始终;

三是,体现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要求,围绕新目标、新矛盾,抓住了改革发展的关节点。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从理论自觉到实践自觉的全方位思考。”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副教授曹鹏飞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把未来的30年我们承担的责任使命和任务,做了全方位的观照,时间和空间的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于中国未来的30年怎么办、怎么走、怎么发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清晰周密的战略规划和安排,一个拥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现代化,这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而辽阔的意义。

“八个明确的深刻内涵、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一个完整、全面的整体。”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凸显了“新时代”、定位于“新目标”,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力解决“新矛盾”,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锐意创新,更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不变初心。

▲10月18日,刘云山参加党的十九大云南省代表团讨论 丁海涛 摄

“以人民为中心”乃新时代思想灵魂

如今,中国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进入新时代,明确新使命,阐明新思想,提出新方略,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在党的十九大这一铭刻历史的重要时刻,习近平同志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十九大报告的主题,饱含着共产党人家国情怀。

“报告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刘峰说,“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十九大报告开篇就简明扼要地凸显出“人民”主体地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认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大报告通篇都体现了党的宗旨,从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到„新时代‟的特征,从„新矛盾‟的新判断,到具体的方略布局,都凸显了人民至上的理念。”

在报告中,有很多精彩的表述,例如,“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打动了郝立新,“这些表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 10月19日,王岐山参加党的十九大湖南省代表团讨论 姚大伟 摄

多位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都认为,在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红线。这再次提醒全党上下,要牢记“我是谁”,明确共产党人对自我身份的准确定位;要明确“我从哪里来”,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要把握“我现在在哪里”,廓清标定党和国家事业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坐标;要清晰回答“我将要到哪里去”,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与目标。

刘春认为,十九大报告的十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为民理念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等治国理政的要素之中,这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人民群众始终是实现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之源,党的坚强领导正是这一伟大力量的核心。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十九大报告中是新表述,但不是新判断、新现实。”刘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经过历史反复证明的。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 的主心骨,其政治地位不可替代。”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虎学说,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96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干事”,更能“干成事”,所以能赢得人民的拥护。

▲ 10月19日,张高丽参加党的十九大陕西省代表团讨论 王晔 摄

“十四个坚持之所以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就是表明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攸关的作用。”竹立家说。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许耀桐说,十九大报告以专章阐述了党的建设的问题。要把我们党建设好,首先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党的纪律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要持续抓好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夯实基层,增加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更高阶段,未来挑战更多,风险更大。”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义天看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什么叫做“一张蓝图绘到底”,什么叫做“一茬接着一茬干”,什么叫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中国共产党,将无往而不胜。(记者 袁元 夏宇 屈辰 程姝 陈燕 张康喆)(据新华社客户端)

第四篇:学习十九大心得教师版

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种子破土而出,因为它向往外面的世界;蚕蛹破茧成蝶,因为它渴望重生的精彩。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步入新时代,更美好的生活属于一直在奋斗的你。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愿意向世界提供中国机遇、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和中国借鉴,带给国际社会更加强大的正能量。十九大报告,让海外人士更加看好中国未来,他们相信,中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凝聚全党智慧,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是迈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回顾过去五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就是在鼓点频击、迎难进取中取得的。展望未来,开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需要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精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十九大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点燃了亿万国人同心筑梦的澎湃激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巨大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奋进。习近平与代表们的交流,真切地向人们传递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信号。接下来,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实在岗位上、落实在行动上,沿着十九大擘画的壮丽图景,续写发展新篇章,创造更多新辉煌。

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旗帜鲜明、高屋建瓴,深邃精辟、气势磅礴,极具震撼力、穿透力、感召力,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作。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切都源于总书记这个坚强领导核心为全党掌舵。总书记不愧为英明领袖,不愧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党的一代核心。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全党智慧结晶,又集中展现了总书记的巨大理论勇气、超凡政治智慧、远见卓识和独创思想,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必将深刻影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有五个特点:一是主题鲜明,体现了中央对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的科学把握,向世人昭示了我们的旗帜、道路、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振奋党心军心民心。二是把从严管党治党确立为党的建设思想,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三是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讲清了党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必将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四是明确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目标和任务,必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热情。五是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强调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在自己教育工作上要联系实际,运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和推动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断端正自身的工作作风,不做任何损人利己的事情。这样下来有利于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此来不断适应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教学服务。我深深体会到,要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岗位,创造性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努力争创新业绩。

第五篇:教师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十九大也有着自己的感想。我没有那么大的奋斗目标,但我知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我从十九大里知道了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我们也要以建立学习型、创新型为目标的班级,让学生争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人人都是学习者,时时都是学习时。

学习是进步之基,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才能始终挺立时代潮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做孩子真正的引路人,就从充实自己开始,学高为师,用知识引领,用责任充实自己。

坚持服务为执政之本,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在教师这条路上,保持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职责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爱岗敬业,服务学生,让孩子真正的快乐起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让师生和谐之花开满美丽的校园。

十九大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思想,需要我们去理解,去学习。从爱岗敬业开始,做学生的引路人,提升自身的素质,勤学勤练,师生共同建立学习型,创新型的课堂。

报告中还特别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来对待,才能真正地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当教育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当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被解放出来,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人发展的核心价值时,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同时报告着重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一方面,我们要把师德建设与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结合起来,与提高素养、展示形象、发挥表率作用结合起来,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需要爱,要把对学生的头疼变成心疼,要对学生深爱、厚爱、加倍的爱,多一份耐心、细心、爱心,就会多一名进步的学生,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他们的身心成长规律。

总之,教育是一项宏大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沉下心去、扑下身来、用心血去成就的事业。每天多努力一点,我们的学生离成功就近一点。爱学生不仅要付出大艰辛,还要有一颗无私、忘我的心。在教育岗位上,我们要用师爱滋润学生,用生命承载教育,用平凡演绎伟大,用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谱写出感人的篇章。最后,要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心每一位学生,激励广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我校一直坚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人”教育方向,通过生活育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教师个人承诺书范文下一篇:监视和测量装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