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二三三”教研工作方式促进农村县域课程改革

2022-09-15

教研工作是解决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为一线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的基础性工作, 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作为基层教研部门, 綦江县教科所围绕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的工作目标, 立足实际, 努力探索和实践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大力推行“二三三”教研工作方式, 有效促进了农村县域课程改革, 为綦江课改走向全国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抓好“二线”, 实现全员教研

“二线”就是两条工作线。

一条工作线是构建了“县—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县级层面成立了高中、初中、小学、幼教等各学段覆盖全学科的中心研究组, 由教研员牵头组织全县性学科教研活动, 并指导学区各学科中心组开展工作。学区成立了学科课程改革指导组, 组织学区内各学科的教研活动, 并指导学校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校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 广泛开展群众性校本教研活动。

另一条是“县教科所—学校”的直接指导工作线。县教科所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为了及时了解课堂和教师出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教研工作中实施了三项转移:教研重心下移、教研中心转移、教研阵地前移。采取了三环节工作步骤:准备教研、开展教研、反思教研。根据工作需要和学校需求, 实施“菜单式”加“订单式”的服务方式, 组织教研员和学科中心组成员深入学校解剖“麻雀”, 开展面对面指导。通过这两条工作线, 构筑起点、线、面无缝对接的扁平教研工作网, 全县学校呈现出校校是教研基地, 教师人人是教研人员的教研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三课”, 打造精细教研

“三课”就是课堂、课例和课题。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聚焦课堂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研工作的重心。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组建了以县教研员和中心组成员为骨干的本土专家团队, 广泛搜集和整理全国知名的教改范例近20种。通过认真研究、对比和分析, 形成了近10万字的研究报告。在借鉴和吸收这些先进思想的基础上,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调研, 提出了高效课堂的基本范式, 再选择学校试点, 总结成功经验后向其他学校推广。目前, 全县已呈现出适合学校实际的十多种新型高效课堂。这些课堂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即在教师创设情境和目标定向基础上, 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为基点, 以小组交流、互助共享促进发展, 以展示讨论、质疑释疑推进深化, 以反馈矫正、总结拓展实现巩固升华。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是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教研方式。我们指导学校广泛开展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同课同构、跟踪式听课等行之有效的课例研讨方式, 让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实现更新教学理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这种以真实课堂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模式, 为执教者和听课者提供了交流和研讨的平台。执教者在说课过程中的理性分析, 课堂上的精彩展示, 观课者在议课中的唇枪舌剑、改课中的取长补短, 给参与教师极大的启发, 每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 就是一次提高, 就是一次升华。我们还大力实施“330”工程, 即从全县各学段、各学科遴选出330个优秀课例录制为光盘和上传到教学资源库, 供全县教师学习、研究、借鉴。

我们以课改为契机, 指导学校和教师从课堂上发现问题, 从教学过程中寻找问题, 并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开展行动研究, 达到以研促教, 以研提质的目的。我们坚持问题即课题, 过程即研究, 解决即成果的科研工作思路, 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兴趣, 引领基层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我们广泛征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归类、梳理, 整理出368个小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课题, 让教师研究自己的问题, 增强了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 我们主研国家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26个、县级课题368个, 已结题108个。

三、强化“三动”, 共享优质教研

“三动”就是城乡联动、学区互动、基地学校带动。

城区学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相对集中,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采取“送教下乡”、“骨干支教”、蹲点跟踪指导、学校结对帮扶等方式, 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每学期由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送教下乡讲师团, 巡回在各乡村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将先进的理念、有效的方法带到乡村学校, 让山区教师零距离接受本土名师的指导, 促进专业成长。同时, 送教的老师也能受到启发, 通过互动交流, 从山区教师那里感悟艰苦条件下对教育质朴追求的精神。实行蹲点帮扶制度, 开展有效跟踪指导。初中、小学各学科的教研员一人联系一个片区, 一人帮扶一所弱校, 并且每学期至少在联系的片区和学校蹲点两个星期以上, 与老师们一起备课, 一起上课、一起研究问题。在蹲点时间以外, 保证每周与蹲点学校联系一次, 了解他们的需求, 将情况进行汇总, 再由教科所根据学校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相邻学区组建教研协作体, 开展联片教研,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研讨, 实现资源共用, 成果共享。充分发挥教研科研基地学校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每学期组织基地学校举办教研开放周、教师论坛、现场会等, 为其他学校开展校本教研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实用而有效的“二三三”教研工作方式, 有力助推了全县课程改革。学生幸福成长, 教师快乐工作, 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42所薄弱学校在实施改革后有30所学校获得过全县教育质量增量评估或督导评估一等奖。城乡学生学业合格率由改革前相差近40个百分点缩小到现在的10个百分点。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綦江教科所秉承对教育本质的追求, 大胆改革, 创新教研工作方式, 成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专业支持力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育正由规模向内涵发展, 教研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也必将有更大的作为,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工作, 才能实现教研的价值, 更好地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下一篇:新零售背景下生鲜冷链物流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