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农村小额贷款剖析论文

2022-04-24

摘要:以宿迁市为例,从外部环境、自身发展、同业优势比较方面剖析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即改进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同业比较优势。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推行农村小额贷款剖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行农村小额贷款剖析论文 篇1:

GJ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目前小额贷款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信贷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也逐步开始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本文基于刘光明的企业文化四层次理论,将以某国有控股GJ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GJ小贷)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为案例,总结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经验,探讨未来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完善的方向。

关键词:小额贷款;企业文化

截至2012年9月30日,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达到5 629家,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1 838家,同比增长49.29%。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成为了我国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力量,为解决“三农”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有力地支持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壮大,小额贷款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也逐步得到了重视,诸多小额贷款公司已开始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推动企业的发展。本文拟以刘光明的四层次文化模型为基础,把位于广州市的GJ小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企业文化建设,探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GJ小贷如何适应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刘光明认为,企业文化由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四层构成。物质文化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以及企业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和设计等,处于企业文化的表层;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处于幔层或浅层,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处于中层;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升华,是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处于核心层。

国内小额贷款行业至今只有7年的发展时间,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对小额贷款企业文化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部分国内知名学者教授已从不同角度对小额贷款企业文化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见解。茅于轼2007年在《谈小额贷款的文化》一文中提出:“小额贷款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要,一个成功的小额贷款组织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文化,它表现在平等待人、讲礼貌、尊重人”,“它的主要特点是自由和平等,这样小额贷款就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发自内心的拥护。” 他在2008年又在《从小额贷款的文化谈捐赠的自愿性》中从“利”和“义”的角度谈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他指出:“小额贷款要带给农民的文化.一方面是要讲利;另一方面是要讲义。” 其他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吴敬在《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一文中,从小额贷款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育方面论述了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需要小额贷款公司在观念等方面同步创新。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又如,刘钰斌在《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分析》中,将企业文化归结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二、GJ小贷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和研究

1.背景介绍

GJ小贷成立于2012年6月末,注册资本2亿元,为广州市第一批拿到全市运营牌照的小额贷款公司。公司共有15个股东,其控股股东为位列中国五百强企业的广州市某知名国有建筑企业,拥有公司30%的股份;其余14名股东均为民营企业或自然人,控制了公司70%的股份。GJ小贷的股权架构充分体现了国家倡导的“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引导民营资本参与金融事业发展的创新金融模式”,既有国有资本的主导,又有民营资本的参与,也开创了此类小额贷款公司的先河。

GJ小贷在成立后,面对外部经济形势不佳、银行大幅度降息降准、同业竞争空前激烈等诸多不利因素和严峻的外部环境,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努力搭建组织架构、全面铺开营销渠道、稳步开展业务经营,最终运营模式初步成型,在公司开业当年即实现了盈利。

2.基于四层次理论下的GJ小贷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分析

在成立之后,一方面,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公司不断拓展业务;另一方面,为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GJ小贷同步着手开始建设企业文化。虽然控股股东为知名国企,有着几十年来沉淀下来的企业文化和一整套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思路,但GJ小贷国有民营成分混杂的股权结构和所处的小额贷款这一新兴行业,决定了它必须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将其贯彻在企业中,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面我们将结合刘光明的四层次理论对GJ小贷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详细剖析。

(1)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意识和文化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本文主要从企业愿景和企业价值观两个方面对GJ小贷的企业精神文化层次进行剖析。

①企业愿景

GJ小贷的企业愿景是“全面服务小微企业,成为广东地区卓越小额贷款公司”。全面服务小微企业,是行业主管部门对小贷公司提出的要求和希望,也是小贷行业的基本定位;成为广东地区卓越小额贷款公司,则是全体股东及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追求,能够有力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②企业价值观

GJ小贷将其企业核心价值观完整归纳为八个字:“学习、诚信、反省、感恩”。

学习。GJ小贷将“学习”二字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首要组成部分,大力倡导学习文化,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小额贷款是个新兴的行业,市场上尚未出现成熟的盈利模式和标准化的产品,各种创新的理念、产品都是小额贷款公司潜在的巨大财富。如何快速地接受新知识,并付诸实践,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取义于“学无止境”“学以致用”。从长远来看,倡导学习文化,帮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能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产出,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诚信。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信贷,其业务开展的根本就是诚信。且作为没有金融从业资格证却以信贷经营为主业的特殊行业,上级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十分严格,各地监管部门都对小额贷款公司划出了“三不”的红线:不非法吸储,不账外经营,不暴力收贷。一旦违规经营,小额贷款公司将受到严重的处罚甚至吊销牌照。GJ小贷将诚信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要求员工秉承诚信文化,对股东、客户、同事、合作方都要诚实相待、以信取人,在公司内部以制度的形式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并对各种不诚信的行为进行明确而严厉的处罚。

反省。取义于“吾日三省乎吾身”。企业或个人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疏漏或失误,但只要能找出问题或错误的关键,并吸取教训,加以修正,便能不断提高。GJ小贷把反省作为企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员工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断调整、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经常进行总结、沟通和改进,最终实现个人工作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不断成长。

感恩。感恩是中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GJ小贷作为新兴行业由国有民营资本结合而组成的公司,树立了感恩文化,将感恩作为员工激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感恩文化的灌输、以各式各样的活动的形式,让全体员工认识到感恩的必要性,也通过感恩文化的宣贯,使得员工恪尽职守。

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延伸,GJ小贷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价值理念:

一是经营理念:专业、高效、服务、创新;

二是管理理念:注重管理的每个细节,追求持续改进;

三是服务理念:提高客户满意度,造就客户忠诚度;

四是发展理念:协调企业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保持公司与员工同步成长。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企业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结合部分,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而对员工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GJ小贷制度文化主要由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架构和企业管理制度等三方面组成。

①企业领导体制

这是企业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GJ小贷严格遵循公司法的规定,建立了统一、协调、通畅的企业领导体制。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并按规定设置董事会、监事会,由董事会聘任高管团队。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职责,权责清晰分明,股东不参与企业具体经营,董事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总经理则主持公司日常经营。

②企业组织架构

GJ小贷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意在提高管理幅度和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层次。这种架构设置,既充分发挥了管理者的潜能,又有效增强了架构灵活性和民主度,有利于加强内部沟通,调动员工的创造性,能够更加迅速地对包括客户需求在内的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③企业管理制度

GJ小贷在企业内部控制、业务管理、人员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制定了17项制度,已基本形成了完备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制度执行过程中,GJ小贷有意识地引导员工共同营造企业制度文化,强调员工在制度规范内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促使企业制度为员工接受并自觉遵守,营造一种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

(3)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包括在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行为文化。GJ小贷企业行为可分为企业家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企业员工群体行为。

①企业家行为

GJ小贷很好地体现了国有平台、民营机制和外企管理的有机结合,公司董事长睿智稳健、富有战略眼光和领导魅力。公司高管团队由职业经理人组成,他们精通业务并富有执行力和创新力,始终强调“学习、诚信、反省、感恩”的核心价值观,能为GJ小贷制定宏观性的、预见性的、创新性的决策;对待每一经营目标,始终坚持“专业、高效、服务、创新”的经营理念,一以贯之,直至达成目标。

②企业模范人物行为

GJ小贷注重模范群体的培养,成立以来先后多次举办礼仪培训及业务学习,培育提升员工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并在年终评选出在岗位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先进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嘉奖。同时,GJ小贷还注重运用模范效应,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号召全体员工学习先进,争当模范,激发员工进取心。

③企业员工群体行为

GJ小贷注重通过形式各样的集体学习或群体活动等,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和业务能力,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员工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工作精神,为企业发展作贡献。例如,每周和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号召员工为企业发展集思广益;每周组织一次羽毛球活动,并定期组织外出活动;组织集体庆祝员工生日,营造良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定期安排培训和学习,为员工充电。

(4)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由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GJ小贷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企业标志、经营产品或服务、企业环境。

①企业标志

GJ小贷实施了一套完整的VI体系,设计了独特鲜明、内涵深刻的公司LOGO,公司内部无论是名片、内页、胸章、员工卡、办公文件、手提袋、信笺还是纸杯,都有统一的设计。统一鲜明的VI系统,有力树立了公司鲜明独特的企业形象,展示公司企业文化。

②经营产品或服务

GJ小贷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根据实际设置了联银贷、市场贷、工程贷、快速贷、物业贷等五大类贷款业务,并在经营运作中,始终坚持以“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实现利润的前提,坚持用最优质的产品、最贴心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令客户满意。

③企业环境

GJ小贷内部环境装修及空间的安排布局充分体现人性化。公司设有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员工之家,放置了报纸、图书、投影和健身器材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供员工缓解压力。此外,公司整体采用大办公室格局,除高管团队有独立办公室外,其余员工均在一个宽敞空间办公,人与人之间仅用办公屏风隔开。这种布局有利于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营造活泼积极的工作氛围。

三、GJ小贷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设想与计划

GJ小贷未来企业文化建设应全面抓好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等四个层次的建设,最终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本身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1.完善价值理念,提升企业精神

GJ小贷要在现有“学习、诚信、反省、感恩”的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继续延伸完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发展理念等价值理念,进一步提炼优秀的企业精神。

2.完善规章制度,保障理念落实

GJ小贷要在制度层面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确保价值理念的落实。一是通过完善薪酬制度,确保薪酬水平保持行业竞争力,激励员工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同时设立相应考评机制,根据企业价值理念思路,将个人经营业绩纳入考核,以考评和奖罚保障企业文化理念的落实。二是通过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素质,发掘员工潜能,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自我价值;建立企业文化培训制度,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推进企业精神文化和价值理念的贯彻落实。最终将企业文化从精神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有效保障企业精神文化的落实。

3.完善行为模式,促进制度推行

在制度的保障下,GJ小贷要在行为层面有意识地提出员工共同工作中的行为和习惯的标准,让员工形成共识和自觉意识,促使员工言行举止、工作习惯向制度文化规范方向和标准转化,增强企业行为文化,进而促进制度的贯彻。具体来说,GJ小贷应从仪表仪容、岗位纪律、工作程序、待人接物、安全环卫、素质修养等几个方面作出标准要求。重点规范以下五项行为:一是沟通原则,大方、自信、友好、周全;二是忌讳事项,与顾客沟通忌讳过于注重外表、左右顾盼、歧视和不尊重、偏离主题、粗鲁沟通;三是电话礼仪;四是员工自身行为,友好礼貌,相互尊重;五是禁止条款,禁止作出使客户厌烦的行为、闲谈工作之外事情、疏懒行为、索取回扣、泄露商业秘密。最终使得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员工个人行为与企业文化倡导的行为统一,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4.完善物质文化,保证行为识别

物质文化是外部了解企业文化最直接的媒介。GJ小贷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物质文化,向外部传达企业文化,帮助企业树立正面形象,吸引客户;同时也要通过物质文化的完善,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应进一步完善员工服装、办公环境和办公用品等三个方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实用性,并结合企业VI系统进行个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李 莉 龙晓燕 杨 茜:小额贷款: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 [J].农村经济,2009(1).

[2]茅于轼:从小额贷款的文化谈捐赠的自愿性 [J]. 农村金融研究,2008(4).

[3]王洪斌 胡 玫:中小金融机构研究:基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实践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2).

[4]殷华光:泛华金融服务集团企业文化诊断[D].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刘 晖: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国家开发银行企业文化研究,[D].2009.

[6]吴 敬: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 [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徐金鳞: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实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8]王伟华:论信和企业文化建设[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恩和玛:蒙古国XAC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诊断与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1.

[10]周志勇: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11]茅于轼:谈小额贷款的文化[J].农村金融研究,2007(9).

作者:杜慕群

推行农村小额贷款剖析论文 篇2:

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以宿迁市为例,从外部环境、自身发展、同业优势比较方面剖析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即改进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同业比较优势。

关键词: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2007年11月,江苏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三年来,江苏小贷公司立足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促进了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规范、引导民间融资,促进更多的资金投入三农,基本探索了一条政府组织引导、民资踊跃参与、市场接纳认可的商业化支农小额信贷模式。但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仅以宿迁市为例,加以探讨。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环境欠佳

1.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位。目前,国家和江苏省均未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因此,在小贷公司的设立、运营、变更、终止以及监管等方面还无法可依。各参与者无法从法律层面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参与者之间不能形成受法律约束的制约和促进关系,监管部门对其监管也难以把握,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2.政策环境不够宽松。一是准入门槛较高。江苏省规定,苏南、苏中、苏北小贷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金分别为5 000万元、3 000万元、2 000万元。但宿迁市已设立的30家小贷公司平均登记注册资本金近亿元,实际上限制了许多民间资本进入。二是转制、升级条件苛刻。按照规定,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需要通过引进银行作为发起人或最大股东。但银行为避免同业竞争,参股意愿不强,发起动力不足。三是未将其纳入征信系统。小贷公司长期游离于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之外,难避经营风险。

3.外部监管乏力。《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监管机构、职责、内容及措施,构建由地方政府负全职、金融办具体负责,协调工商、财政、税务、人行、银监局、大额债权人、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履行外部监管职责,为小贷公司的风险管控提供帮助。但实际上,小贷公司外部监管现状不尽如人意,有效监管缺失严重:一是金融办编制紧张,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到优秀监管人员;二是工商、财政等部门很难形成监管合力;三是大额债权人缺乏专业监管能力;四是金融机构若未对其融资,则无监管动力;五是尚未成立行业协会。此外,外部监管还存在重形式、轻实质,重准入监管、轻日常监管,重非现场监管、轻现场监管等问题。

(二)自身问题不容忽视

1.资金“短板”顽疾无医。根据规定,“只贷不存”小贷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三个:一是资本金,二是捐赠资金,三是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首先,由于仍处试点阶段,资金回报率不高,股东仍持观望态度,鲜有追加资本金。其次,缺少应有的社会影响力,难以获得社会捐赠资金。最后,小贷公司与当地银行机构属同业竞争关系,缺少共同利益驱动,很难获得融资。因此,在规定的融资渠道不畅情况下,又缺乏足够的后续资金投入,不少小贷公司开业不久便将可贷资金发放完毕,陷入“就差钱”的尴尬境地,只能无耐地关门谢客。

2.人才“瓶颈”难以突破。小贷公司设立条件要求,应该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员工,而核心员工还应具有良好的金融从业经验。但实际上,小贷公司人才问题非常突出。主要原因有:一是知农、懂农的优秀金融人才寥若晨星。二是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令人望而却步。三是无力提供有竞争性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职业规划,一方面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另一方面核心员工流失严重。

3.非合规经营问题频出。一是优惠政策落实存在问题。为了扶持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江苏省曾出台“六项奖补”等系列优惠政策。但一些小贷公司加盟动机不纯,“挂羊头,卖狗肉”,经营偏离“涉农”方向,且金额较大。但在申领奖补时,巧立名目获取不菲的政策补贴。二是贷款集中度较高。按规定,小贷公司应坚持“小额、分散”原则,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资本净额的5%,单户2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占比不低于70%。从笔者随机抽查的8家公司实际情况看,部分公司未达到这些要求,还对关联企业和主要股东放贷。三是经营处所近城远乡。按规定,小贷公司应设在乡镇及以下行政区域。但宿迁市30家小贷公司,仅有1家落户农村乡镇。四是存在违规收费情况。个别小贷公司在收取贷款利息之外,还按贷款额1%收取手续费。

(三)同业比较优势缺乏

小贷公司金融创新明显不足,缺乏同业比较优势。政府推动小贷公司试点的主要意图是利用“小额、便捷、灵活、优惠”的信贷业务特色,开发适合特殊信贷管理技术,为那些被排斥于正规金融之外的客户提供服务。但目前宿迁市小贷公司同正规金融机构比较,在信贷产品创新上并没有显著突破,担保贷款占贷款总额的99%以上,其中保证贷款,也设有较为苛刻的保证人条件,即仅限于公务员、金融从业人员、教师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此外,小贷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单一,贷款额度和农民需求不匹配,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同步,且过于固定。

二、对策及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完善配套法律,明确合法地位。尽快出台针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全国或地方性法律法规,以明确其法律地位,规范其经营宗旨、业务活动范围、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设立、变更、解散与清算等基本内容,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制定统一的小贷组织的机构年检、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制度,开发运行统一的业务系统软件,形成有效的管理网络,促进其规范发展。

2.进一步放松政策条件。一是逐步降低准入门槛,扩大试点范围,有节奏地实现小贷公司跨越式发展。二是适当降低转制、升级条件,允许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合规经营程度高的小贷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升级为村镇银行。三是尽快推进小贷公司加入征信系统,前筑风险防线。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切实落到实处。在“六项奖补”基础上,制定一套以服务为主、补贴为辅的制度性帮扶政策体系,比如给予一定的减免税,或对支持三农、中小企业产生的呆坏(账),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五是支持并促进小贷公司加强对外宣传,提高社会知晓度。

3.构建有效监管体系。首先,在明确金融办部门和人员监管责任的前提下,配齐合格的监管人员,全面履行监管职责。其次,出台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严格防范风险隐患。打击吸收或变相吸收社会公众存款、高利放贷、账外经营、暴力收贷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举报制度,开展现场检查,确保农村小贷公司管理严格、经营规范。再次,财政、工商和人行、银监局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小贷公司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形成监管合力。最后,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在融资、信贷和结算等方面加强与农村小贷公司的协作与配合,实现互利互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管。对大额债权人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的监管能力。积极组建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

(二)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1.有序拓寬资金来源渠道。调整小贷公司资金来源偏窄的规定,形成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资金追加机制。一是发挥财政、人行支农再贷款、保险资金等杠杆作用,建立小额贷款专项扶持基金,对信贷支持效果好、内部运作规范的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促进建立与银行机构的全面合作机制,推行资金托管制度。凡坚持服务三农、合规经营、风险控制好、利率水平合理的小贷公司,可以考虑降低要求,融资比例可达资本金的100%。三是增大大额定向借款(以股东借款为主)和同业资金调剂拆借规模。四是允许吸收个人、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委托资金,发放委托贷款。

2.加强股东和经营团队建设。认真执行通过招投标优选股东的制度,并加强对股东的经常性培训、教育和管理,引导股东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战略投资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善于找准定位、制定战略和把握方向,引领农村小贷公司健康发展。同时鼓励农村小贷公司加强经营团队建设,用有竞争性的待遇吸引有优秀金融人才。并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解决核心员工流失问题。建立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勇担社会责任,志愿服务三农,并能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懂信贷、会管理、善经营的小贷公司员工队伍。

3.强化合规经营管理。完善各项内、外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措施,并在执行过程中做到奖罚分明。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坚持经营处所以农村乡镇为主,方便农户、中小企业办理业务。同时加强日常监管,严格补贴审核,严肃查处“挂羊头,卖狗肉”,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严格贷款集中度管理,坚持“小额、分散”原则,防范风险隐患。坚决打击农村小贷公司吸收或变相吸收社会公众存款、高利放贷、账外经营、暴力收贷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外,建立举报制度,开展现场检查,确保农村小贷公司管理严格、经营规范。

(三)突出同业比较优势

小贷公司要明晰市场定位,突出信贷业务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做大主营业务。建立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兼顾利润最大化和客户承受能力,巩固自己的客户群。权衡贷款风险与收益,尽可能淡化担保,努力形成独特的贷款经营和管理形式。此外,鼓励小贷公司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拓宽收入渠道。通过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外包和贷款担保等服务,办理委托贷款业务等,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Z](苏政办发[2009]32号).

[2]于博文.关于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57-58.

[3]姜伟.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2):43-44.

[4]张旭尧,周莉.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6-27.

[责任编辑 陈丹丹]

作者:梁丽丽

推行农村小额贷款剖析论文 篇3:

城乡统筹下农信社与农户、政府博弈分析

摘要:运用博弈理论深入分析了城乡统筹下农信社与农户之间、农信社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建立博弈模型,得出各自的博弈均衡;进而提出协调城乡统筹信贷三方利益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信社;政府;博弈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城乡统筹的逐步推进,农村经济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发展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作为农村经济经营主体的农户,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其资金融通对于强化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影响巨大。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农户却面临资金短缺、借贷困难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一则是由于农户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担保从而难以从正规渠道获得资金;而作为农村信贷主要发放者的农信社由于对农户还款的不信任,不愿意贷款给农户。因此,对城乡统筹大背景下农信社与农户的信贷关系和政府促使小额信贷交易实现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是一项紧迫的重任。本文拟通过对弱势农户与农信社的博弈关系以及农信社与政府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剖析三者的行为,对各方在追求各自利益过程中博弈的结果作出详细的阐述,进而对信贷博弈中发现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

1城乡统筹、信贷及博弈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这预示着城乡统筹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其根本要求是发展农村经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城乡一体化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城乡统筹发展既是一项政策选择,又是一个资源投入和经济增长的过程,因而需要金融的支持。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金融支持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在缓解广大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民增收增产方面,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是推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中坚力量。农信社的信贷业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首先,农户。农信社的直接相关者就是农户,与农户的关系最为密切。十八大提出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农民致富提出了更为宽广的路径。农户自发经济行为日趋活跃,自有资金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基本需求,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从他处借入资金成为必然。但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户难以从正规金融渠道借入资金,小额信贷的产生缓解了农户因缺乏抵押资产而不能进行正规融资的困难。但是信息不对称,弱质农业风险大等原因,使农信社的农户贷款可能会无法收回,造成农信社的资金损失。其次,地方政府。农信社的生存与发展是受到政府的特殊保护的。一方面,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全面承担辖内农信社金融风险处置责任,积极参与片区内农信社的管理。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统筹规划辖内各种资源力求在与国家行政权力与扶农政策周旋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倾斜,农信社的信贷资源配置会向地方政府主导型项目倾斜,农信社的金融支持出现明显的“脱农变异”取向。

2农信社与农户的博弈分析

2.1双方的博弈关系分析

农信社和农户在信贷关系中既有合作又有矛盾。一方面,农信社与农户是供给与需求的互惠互利的关系。当今中国,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解决农民致富的启动资金问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正是解决农户贷款难,贷款利息高,偿还期限短众多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化解金融风险,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同时农户小额信贷收益显著的结果表明,农户申请的小额贷款,进一步增强了农信社与广大农民的经济联系,提高了城乡统筹进程中农信社在农村金融活动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二者同作为理性的个体,都是根据收益最大化来进行决策的,这就无形中滋生了诸多矛盾: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的信息社会,社会与农户的信息不对称,必然会影响其产业的生产效益,必将影响信用社小额贷款的收回,进而影响两方的信用合作与延续;处于弱质产业的农业,普遍承受自然灾害风险和经济风险威胁,风险的不确定性使农信社小额贷款可能会有去无回,造成农信社的资金损失。农信社一旦遭遇损失,必然会限制农户贷款,如此恶性循环,难以实现农民和农村信用社两方共赢的结果。

2.2基本假设

根据博弈论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假设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农信社和农户都知道对方的策略选择,但不确定对方具体会采取什么行动,即信息是完全的;博弈双方是农信社和农户,双方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信用社根据国家有关的信贷政策和农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决定是否对农户进行贷款,农户在获得信贷资金以后可能会如约还款,也有可能违约;对信用社来说,策略选择空间是提供或不提供贷款,对农户来说,策略选择空间是还款和不还款。

2.3博弈模型

在该博弈模型中,农户能否得到贷款产生进一步的收益取决于农信社的决定,这种博弈属于续贯博弈。农户有较强的贷款意愿,用于子女教学、房屋及投资消费等,信用社先选择是否小额贷款给农户,农户在获得贷款以后再决定是否履行还款的义务。假定信用社向农户提供的小额贷款数量为A,现行的贷款利率为i;农户贷款以后获得的收益为R(得不到贷款的机会成本为-R)。于是得到信用社和农户的博弈矩阵如下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对农户来说,无论信用社选择“贷款”或“不贷款”,农户选择“不还款”期望收益都大于“还款”的期望收益,所以农户选择“不还款”。一旦农户选择“不还款”,信用社不但无法获得预期的利息收入,还要丧失本金,这是信用社最不希望遇到的状况,由于信用社对农户的信用评级偏低,觉得向农户贷款风险过大,易出现坏账,导致信用社拒绝向农户贷款,农户和信用社的博弈均衡解就是(不贷款,不还款)。

3农信社与政府的博弈分析

3.1双方的博弈关系分析

政府和农信社都是理性个体,其基本目标是要在局限条件下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农信社作为小额信贷这种特殊信贷产品的供给者,存在着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政府偏爱增加GDP目标的矛盾:农信社在地方政府的约束条件下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倾向于某些能直接拉动GDP的大型项目。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和发放小额贷款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参与,但可能造成个别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进行干预。

3.2基本假设

根据博弈论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假设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农信社和政府都知道对方的策略选择,但不确定对方具体会采取什么行动,即信息是完全的;博弈双方是农信社和政府,双方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政府对信用社进行合作制改革,并对信用社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信用社没有执行合作制有关的政策,实现民主管理,就会对信用社进行一定的惩罚,信用社可能执行合作制,或不执行;对政府来说,策略选择空间是是否对信用社合作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信用社来说,策略选择空间是执行或不执行政府的合作制政策。

3.3博弈模型

假如政府推行信用社改革获得的收益是G1,成本为C(人力、物力的投入、对合作者的监督检查成本等),不推行合作制的损失为G(政府形象受损、农户融资困难等);信用社推行政府的合作制会失去既得利益RN,不执行会受到政府的惩罚为RM。于是得到信用社和政府的博弈矩阵如下所示。

如果信用社合作制改革成功,农信社按政府有关政策和制度要求为农户提供贷款,将很大程度上解决“三农”的融资问题,保障农户正常的生产生活,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因此,合作制改革成功对政府的收益G是很大的数值,此时改革的成本就显得偏小。因此,政府有推行合作制的意愿和利益诉求,而一旦政府推行了合作制,必将创建相关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农信社推行合作制的情况进行监查。由于信用社抵制合作制会付出极大的成本,如应付上级检查而进行的形象工程等,权衡利弊以后,信用社最终选择推行合作制,该博弈形成最终的博弈均衡解(推行、执行)。

4对策建议

第一,从弱势农户看,应完善农户的信用评级体系,提高农户的道德水平,创造一个良好的信贷环境。在确定农户信用评级时,通过专家打分法,将实地调研的农户人口数量、收入水平等显性指标与家庭流动资产、家庭负债率、家庭收支结构等隐性担保指标相结合,建立详细的信用档案,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同时,加强对农户的道德教育,将现有信用体系扩展到以后的工作申请、银行贷款、子女教育等其他个人生活领域。当弱势农户因各种原因不能履行约定时就会事先考虑是否会对自己的个人信用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甚至殃及后代,使失信者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得不偿失的行为成本到底有多大。

第二,从政府职能看,应规范政府职能,建立科学高效的补贴机制,发挥政府的保障作用。补贴机制的长期缺位一直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个体利益的驱使下,农村信用社不断地分流涉农资金,大力拓展非农经济市场业务,但是结果却使农户生产转型和城乡统筹所需的信贷支持和服务出现空白地带。当政府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科学的方式来给予补贴时,信用社能够减少农户贷款无抵押贷款风险,地方政府能够积累政绩,农民能够提高贷款热情,从而达到合作模式下三方共赢的格局。

第三,从信用社本身看,应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改进工作服务方式,自身做到以改革促发展。通过提高内部信贷员整体素质,严格选拔信贷岗位人员,激励信贷人才良性竞争等方式,加强内部风险防范,加快管理体制创新。不仅如此,信用社要始终贯彻服务三农的核心理念,紧紧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需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支农优势。依托强大的内部管理系统和先进的服务手段,为农村各类经济主体提供多元化农贷服务,真正做到知农、支农、惠农。

参考文献

[1]赵洪江.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2008,(5):8890.

[2]陈雨露,马勇.地方政府的介入与农信社信贷资源错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4):1924.

[3]孔荣,李行萍.信任下的弱势农户与农信社的信贷博弈分析以陕西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5:17.

[4]阚先学.政府在农村信用社推行合作制的动态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2):4650,70.

作者:王斐 程倩 李佩珊

上一篇: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金融风暴中国受到波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