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2023-01-02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颁布实施之际, 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就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制定和颁布教育规划纲要?

答: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制定教育规划纲要, 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 是对我国未来1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 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 必须紧紧抓住机遇, 制定实施国家教育战略,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充分发挥教育重大作用,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问: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教育规划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部署, 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握七条原则:一是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思想基础,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有力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和国内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 努力把握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整体考虑、超前部署, 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 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规划纲要的落脚点,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体现雪中送炭。五是坚持立足基本国情, 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全面需要, 充分考虑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差别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六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突出改革创新, 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 支持和鼓励各地各校进行探索和试验, 努力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七是坚持依法治教, 体现教育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 注意与科技、人才等中长期规划纲要相协调,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教育规划纲要的形成过程。

答:制定教育规划纲要, 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胡锦涛总书记高度重视, 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为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指明了方向。2008年8月, 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正式启动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为副组长、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领导小组, 并成立了以刘延东为组长、14个部门参加的工作小组。同时, 组织了由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和100多位各领域高层次专家组成的咨询组。在境内外先后召开座谈会、研讨会1800余次, 参与人员35000余人次。研究制定工作大体分四个阶段:一是调查研究阶段。从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 重大战略专题组开展36项专题调研;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省 (区、市) 和80多所高校全面调研;8个民主党派中央、4个社会研究机构、6个教育学会平行调研;驻外60个教育处组进行国际调研;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开展比较研究;部署东中西部9省 (区、市) 开展分区域规划研究。同时, 还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20个热点难点问题, 组织力量进行深度调研。整个调研阶段形成500多万字的报告。二是起草论证阶段。从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 成立了专门起草小组, 邀请2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有关部委司局长、地方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等直接参与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文本初稿形成后, 先后4次大范围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民主党派中央、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海外教育界人士等660多个单位、1800余名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建议6100多条。文本前后进行了40多轮大的修改。三是公开征求意见阶段。2009年1月至2月, 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人士踊跃参与, 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 发来信件14000多封。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 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 进行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 直接收到意见建议2.79万条;各界人士通过网络、媒体发表评论看法约249万条。四是送审完善阶段。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努力, 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形成。2010年4月15日、5月5日, 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并原则通过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5月27日、6月21日, 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 审议并通过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审议过程中, 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意见。根据会议精神, 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对纲要文本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这次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 努力体现把满足人民群众愿望与遵循教育规律相结合、把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相结合、把广纳群言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把听取教育系统意见与听取社会各方面建议相结合、把充分讨论与凝聚共识相结合, 动员人力之多、覆盖范围之广、社会参与度之高, 都是历次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所没有的。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教育规划纲要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

答:按照中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文本从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公开征求意见。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各大网站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二是利用“两会”之机, 重点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三是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中央、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意见建议;四是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 有针对性地听取意见;五是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欧盟等部分国际组织提出意见。总体来看, 社会各界对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高度评价, 对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充分肯定, 认为文本不回避矛盾和问题, 有许多亮点和创新点, 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通过这次公开征求意见, 广泛凝聚了共识, 增进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据腾讯网和人民政协报联合调查显示, 社会对教育规划纲要的满意度达到73%。

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和结束后, 工作小组组织力量对收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集中梳理和分析研究, 并对纲要文本进行了多轮修改。在系统分析、归纳、整理各种意见建议基础上, 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进一步予以回应和明确;对一些理念、思路进行再提炼、再概括, 进一步凸显亮点;对一些文本中已有体现, 但尚不全面的内容, 进行了充实。同时, 对交叉重复的有关内容进行调整理顺, 对文字进行了推敲, 使逻辑层次更清晰、文字表达更准确。修改过程中, 坚持充分尊重民意, 对各方面意见建议能吸收的, 尽可能充分吸收;坚持突出重点, 对一些具体操作性建议, 将在制定配套文件、分领域规划和贯彻落实中予以考虑;坚持实事求是, 对暂不具备条件、需要继续研究或过于原则性的意见建议, 将深入研究论证和在实践中逐步探索。

在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对文本作出的修改, 进一步突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遵循教育规律, 面向社会需求, 优化结构布局,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突出德育为先, 突出加强道德教育,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突出全面发展, 提出加强劳动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进一步突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强调重视生命教育, 提高预防灾害和应急避险能力;进一步突出重视和加强学前教育, 强调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突出促进高考入学机会的公平, 强调完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 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进一步突出扩大社会资源支持教育, 强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鼓励出资、捐资办学;进一步突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强调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水平, 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 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同时, 还提出要关心教师身心健康, 等等。

问: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是什么?

答: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 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其中,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 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8项发展任务。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巩固提高教育水平, 重点推进均衡发展, 消除辍学现象, 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 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六是发展继续教育, 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 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问:教育要发展, 根本靠改革。教育规划纲要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重大措施?

答:教育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 明确了6项改革任务。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强调更新培养观念, 创新培养模式,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思路, 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 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五是改革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 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六是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 提高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哪些政策措施来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答:为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6项保障任务: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改善教师地位待遇,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二是保障经费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 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 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 完善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机制;加强管理,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 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四是推进依法治教。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 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 加强教育督导、教育执法和监督问责。五是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六是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 提出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问:教育规划纲要设计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有哪些?

答:教育规划纲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 设计了要在近期启动实施的10个重大项目和10个改革试点。10个重大项目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10个改革试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我们希望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 在解决“能上学、上好学”问题上迈出更大步伐;希望通过开展重大改革试点, 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整体推进教育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问:教育规划纲要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是如何考虑的?

答: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过程中, 无论是在深入调研、起草文本还是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 都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 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 提出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提出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提出要切实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 制定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对高校行政化倾向问题, 提出要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 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 克服行政化倾向, 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此外, 对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等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 成因复杂, 由来已久。教育规划纲要致力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大措施, 支持和鼓励各地各学校大胆试验, 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不断完善。

问:党中央、国务院对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有什么具体部署和要求?

答: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 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 对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强化责任意识, 正确处理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 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 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用主要精力抓好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强调要充分调动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发展,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对教育建言献策的平台, 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 努力形成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会议上作总结讲话, 对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要求中央各部门和各单位根据教育规划纲要要求, 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完善配套政策, 制定落实措施, 扎实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 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 加快推进本地区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工作。要求抓紧启动重大项目实施, 搞好项目论证测算, 加强项目组织管理, 集中力量办成几件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教育发展增添后劲的大事。加快推进教育改革试点, 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统一部署, 试点先行, 加快推进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系统改革, 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取得突破。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下一篇: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