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习俗春节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民间习俗春节

春节的民间习俗调查报告

实践目的: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我于2010年1月26 日 至2011年2月17日期间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知识及走访长者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实践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调查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娱及传统活动。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文化习俗时,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发现我们的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有民谣道出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春节的准备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置办年货:采购春节用品,如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福倒(到)了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祭神祭祖

春节时,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守岁与“年夜饭”

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放鞭炮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

初一初二不扫地

大年初

一、初二这两天,孝感人不扫地、不挑水、不生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台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要在初二取下烧掉。 拜年

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人”之说。

“破五”

“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很有特色的过年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早在宋朝时,送穷风俗已相当普遍。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

送穷风俗的仪式大多是: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看来,各地送穷,各有各的办法。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元宵节

元宵节,家家户户 买元宵。元宵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灸人口的民间小吃。“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轻圆绝胜鸡头肉,涌腻偏宜蟹眼汤”。古诗人如此描摩元宵圆,难怪此物历经千年,风行不衰。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每逢元农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每晚都开,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采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的富丽辉煌。 放焰火,为山西人民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烟火越来变得越美,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美越来越艳丽。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行。“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国若狂”。 从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各县区的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老乐曲,有八音会,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 办大型灯展。各单位都想声,光色俱全的大型灯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传说的,有带有启迪意义的。

实践总结:春节,全国各地除了一些共同的习俗外,各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域色彩。近些年来,社会上关于传统民间习俗问题的争论不少。有人认为应该移风易俗,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反对者认为,如果把以前的习俗都改了,节日就会不像节日,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人提出,如果一律不放鞭炮,那么过年还像过年吗?正因为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又改为有条件的开禁。

由于价值取向不一样,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各人会有各人的选择和判断。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绝大多数人的认识趋于一致时,自然而然就实现了与时俱进。如果不顾现实和民众心理,单凭理想就去推行所谓的新政策、新观念,那会遭到群众抵制的。传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我们只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第二篇:中国民间习俗贺词题辞集锦【珍藏版】

【订婚】

白首成约 盟结良缘 缔结良缘 喜缔鸳鸯 誓约同心 姻缘相配 文定吉祥 文定厥祥 文定之喜 鸳鸯璧合 缘订三生

【结婚】

白头偕老 白首同心 白首成约 百年好合 百年琴瑟 百年偕老 美满良缘 盟结良缘 凤侣鸾俦 凤凰于飞 凤翥龙翔 凤箫合奏 缔结良缘 天造地设 天作之合 天赐良缘 天缘巧合 同德同心

郎才女貌 连理交枝 良缘天定 鸾凤和鸣

鸾笙合奏 海燕双栖 花开并蒂 花好月圆 鸿案相庄 佳偶天成 君子好逑 琴瑟和鸣 琴瑟在御 琴瑟友之 情投意合 琼花并蒂

喜缔鸳鸯 心心相印 相敬如宾 相亲相爱 祥开百世 珠联璧合 钟鼓乐之 昌符凤卜 唱随偕老 唱随偕乐 诗咏好逑 神仙眷属

誓约同心 笙磬同音 如鼓瑟琴 才子佳人 三星灿户 爱河永浴 爱情永固 燕侣莺俦 姻缘相配 鱼水和谐 乐赋唱随 鸳鸯璧合

缘订三生 永结同心 永浴爱河

【出嫁】

摽梅迨吉 苹藻权舆 妙选东床 凤卜宜昌 桃灼呈祥 桃夭及时 厘降征祥 琴韵初调 雀屏妙选 祥征凤律

之子于归 适择佳婿

淑女于归 宜其家室 宜其家人 宜室宜家 宜尔家室 宜尔室家 燕燕于飞 于归大吉 于归之喜

【一般祝寿】

白首成约 蓬岛春风 蓬岛春到 蓬岛长春 蓬莱春满 眉寿堂 封人三祝 奉觞上寿 福海寿山 福如东海 富贵寿考 大德必寿 大德大年 德硕年高 笃祜崇龄 多福多寿 东海多寿 东海之寿 东海延厘 天赐稀龄 天赐遐龄 天赐纯嘏 图开福寿 南极腾辉 南极星辉 南山献颂 南山比寿 南山同寿 南山之寿 庚星焕彩 庚星永辉 克享遐龄 康强逢吉 鹤寿添筹 鹤寿添寿 鹤寿千岁 海屋添筹 海屋长春 晋爵延龄 耆英望重 庆衍箕筹 星辉南极 至德延年 祝无量寿 齿德俱尊 称觞祝嘏 畴陈五福 筹添海屋 长邀天眷 寿比南山 寿比松龄 寿并河山 寿富康宁 寿考维祺 寿征大德 寿如日升 寿人寿世 寿域宏开 如南山寿 如松柏茂 如日之升 日丽中天 日月长明 松柏同春 松柏长青 松鹤遐龄 松鹤延龄 嵩生岳降 颂祝冈陵 义方垂范 惟仁者寿 万寿无疆 岳降佳辰

【男寿】

灵椿益寿 庆溢悬孤 庆衍桑弧 椿庭长青 椿庭日暖 椿庭日永 社结香山 树茂椿庭 瑞蔼悬弧 桑弧耀彩

【女寿】

北堂萱茂 八仙献寿 宝婺腾辉 宝婺星辉 宝婺呈辉 蟠桃献颂 堂北萱荣 天姥峰高 天护慈萱 果献蟠桃 花灿金萱 辉生锦帨 欢腾萱室 金萱不老 锦帨呈祥 庆溢北堂 庆衍萱畴 喜溢璇闺 绣阁长春 祥开设帨 祥呈桃实 星辉宝婺 萱茂北堂 萱堂集祜 萱堂日永 萱庭集庆 萱阁长春 萱花不老 萱花挺像 萱荣婺焕 萱荫长春 萱闱春永 萱帏日永 璇阁长春 璇闺日暖 朱帨迎祥 春满北堂 春满瑶池 春浓萱阁 寿添萱绿 寿考宜家 寿征坤德 帨彩增华 瑞蔼萱堂 瑞蔼萱室 慈竹风和 慈竹长青 慈竹长春 慈闱日永 慈云集祜 彩帨腾辉 彩帨延龄 懿德寿考 懿德延年 瑶岛春长 瑶岛春深 瑶池春永 瑶池益算 婺焕中天 婺宿腾辉 婺曜呈祥 王母长生

【夫妻双寿】

福禄双星 福禄鸳鸯 福寿仙俦 福寿双全 桃开连理 天上双星 鹿车共挽 鹤算同添 弧帨同悬 弧帨齐辉 弧帨增华 极婺联辉 酒介齐眉 酒祝齐眉 金石同坚 仙眷长春 仙眷永偕 仙耦齐龄 星月争辉 椿萱并茂 椿萱不老 椿荣萱茂 寿并冈陵 寿同冈陵 寿域同登 双星并辉 双星并耀 双星朗照 日升月恒 日月并明 日月齐辉 人月同圆 松柏同春 银汉双辉

【贺生子】

百子图开 凤毛济美 德门生辉 啼试英声 天降石麟 天赐石麟 弄璋志喜 兰阶吐秀 麟趾呈祥 瓜瓞绵绵 庆瓦弄璋 喜得宁馨 喜听英声 喜瓦弄璋 荀龙薛凤 熊梦征祥 芝兰新茁 螽斯叶吉 雏凤新声 石麟降世 石麟呈彩 子种莲房 彩褓凝祥 英声惊座

玉燕投怀

【贺生女】

明珠入掌 弄瓦征祥 辉增彩帨 弄瓦之庆 喜比螽麟 小凤新声 祥征虺梦 掌上明珠 彩凤新雏 缘凤新雏

【贺生双子】

璧合联珠 棠棣联辉 花萼欣荣 珠璧联辉 双株竞秀 玉树联芬

【贺生孙】

点颔欢腾 桐枝衍庆 乐享含饴 兰阶添喜 瓜瓞延祥 庆衍龙孙 秀茁兰枝 绳其祖武 孙枝茁秀 荪枝茁秀 饴座欢腾 玉笋呈祥

【贺新居落成】

美奂美轮 凤栖高梧 福地洞天 福地杰人 福荫子孙 大启尔宇 雕梁画栋 栋宇连云 堂构更新 堂构增辉 堂构维新 堂开华厦 潭第鼎新 肯堂肯构 华堂焕彩 华堂集瑞 华堂毓秀 华厦开新 辉生画栋 辉增堂构 哕凤栖梧 焕然一新 甲第征祥 君子攸居 气象维新 昌大门楣 长发其祥 瑞霭朱轩 瑞霭华堂 润屋润身 驷门高启 伟哉新居

【贺迁居】

孟母遗风 凤振高冈 德必有邻 德门仁里 地灵人杰 里仁为美 良禽择木 绿杨合荫 高第莺迁 居之也安 乔木莺声 喜报莺迁 出谷迁乔 人杰地灵 择邻式好 安土敦仁 莺鸣出谷 莺迁乔木 莺迁之吉 誉标仁里

【贺商店开业】

懋迁有庆 福国利民 富国裕民 大启鸿图 大展鸿图 大展鸿猷 大展经纶 大业千秋 大业允兴 多财善贾 陶朱媲美 利济民生 开张骏发 货财广殖 货财恒足 鸿图大展 鸿图永启 鸿猷丕展 鸿猷丕焕 鸿猷大展 近悦远来 骏业宏开 骏业肇兴 骏业日新 骏业崇隆 商贾辐辏 商战图强 生财有道 财源恒足 亿则屡中 业绍陶朱 万商云集 源远流长

【贺工厂开业】

百工居肆 福国利民 富国之基 大业永昌 通商惠工 劳工神圣 利溥三台 国家利赖 工夺造化 工业建国 开物成务 经之营之 输巧娄明 术有专精

【贺医院开业】

博爱济群 博爱济众 扁鹊复生 病人福音 秘传金匮 妙手回春 妙手成春 方列千金 得心应手 良相良医 功侔相业 功同良相

功着杏林 肱传三折 华陀妙术 华陀再世 活人济世 济世功深 济世活人 全心济世 心存济世 杏林之光 悬壶济世 着手成春 寿人寿世 术妙轩岐 术精岐黄 仁心良术 仁心仁术 仁术超群 医民医国 医德可风 医德堪钦 医国医民 医术精湛 百病回春

望隆卢扁

【贺书局开业】

名山事业 大雅扶轮 天地精华 琳琅满目 功垂社教 宣扬文化 左图右史 坐拥百城 斯文在兹 斯文所赖

文光射斗

【贺旅馆饭店开业】

宾至如归 宾主尽欢 高贤莅止 高轩莅止 贵客盈门 近悦远来 群贤毕至

【贺作文比赛胜利】

笔端泉涌 笔力万钧 笔扫千军 鞭辟入里 斐然成章 妙笔生花 黼黻文章 吐属不凡 理辟义精 洛阳纸贵 钩玄提要 含英咀华 挥洒淋漓 鸿篇巨制 健笔凌云 金章玉句 锦心绣口 匠心独运 情文并茂 绣虎雕龙 胸罗锦绣 出类拔萃 传世之作 生花妙笔 如椽巨笔 才气纵横 一字千金 扬葩振藻 文章天成 文章斐然

【贺书法比赛胜利】

笔力万钧 笔走龙蛇 铁画银钩 力透纸背 凌云健笔 龙飞凤舞 国粹之光 翰宛之光 健笔凌云 秀丽遒劲 如锥画沙 艺苑之光 运笔如飞

【贺演讲辩论比赛胜利】

辩才无碍 发扬正论 谠言伟论 能言善道 立论精宏 宣扬真理 悬河唾玉 崇论闳议 一鸣惊人 议论风生 语惊四座

【贺体育活动比赛胜利】

百步穿杨 百发百中 邦家之光 奔逸绝尘 睥睨寰球 马到成功 登峰造极 龙腾虎跃 高尚技能 攻坚击锐 弘扬体育 积健为雄 技艺精湛 技艺超群 矫首游龙 健身强国 健儿身手 强国强种 强种兴邦 强种之基 智勇兼全 朝气蓬勃 争也君子 出类拔萃 身心并健 身手矫健 尚武精神 生龙活虎 术德兼修 水上英雄 自强不息 奏凯而归 所向无敌 我武维扬 为国争光 望风披靡 允文允武

【贺竞选胜利】

邦国桢干 邦众之光 鹏翮高抟 民心所向 民之喉舌 枌榆望重 德劭誉隆 谠言伟论 痌瘝在抱 光孚众望 光大宪政 公正廉明 鸿猷懋着 骥足方展 具征民意 咸庆得人 宪政之光 乡邦瑰宝 卓然鹤立 众欣有托 众庶媬姆 众望所归 实至名归 山斗望重 荣膺鹗选 造福桑梓 才德堪钦 才智超群 桑梓福音 言必有中 言重九鼎 物望允孚 万众共钦 望隆珂里 望切云霓 誉隆德劭

【教育界题辞】

百年大计 百年树人 芬扇藻芹 芳腾桃李 敷教明伦 德溥春风 斗山望重 陶铸群英 桃李芬芳 桃李馥郁 乐育美才 广栽桃李 功宏化育 功着士林 化民成俗 化洽菁莪 化雨均沾 诲人不倦 诲我谆谆 黉舍巍峨 济济多士 嘉惠弟子 教秉尼山 教界典型 教泽永沾 教育英才 启迪有方 杏坛之光 弦歌不辍 弦歌盈耳 循循善诱 洙泗高风 卓育菁莪 春风广被 春风化雨 春风时雨 师表人伦 师恩弗望 时雨春风 树人大业 人能宏道 儒林菁莪 泽被三台 赞天地化 作育菁莪 作育人才 作育英才 英才渊薮 为国育才 育才一乐

【政界题辞】

弊绝风清 民胞物与 明镜高悬 明察秋毫 丰功伟绩 奉公守法 德政可风 恫瘝在瘼 恫瘝在抱 公正廉明 公忠体国 功在党国 功在桑梓 口碑载道 己饥己溺 洁己奉公 涓滴归公 秦镜高悬 政通人和 政绩斐然 拯民水火 善政亲民 仁民爱物 造福邦家 造福地方 造福人群

忧国忧民 为国为民 忘身忘家

【毕业赠言题辞】

百折不挠 本立道生 鹏抟九霄 鹏翮高抟 鹏程万里 鹏翼抟风 扶摇直上 大器晚成 力行近仁 更上层楼 国脉是寄 国家栋材 和光同尘 鹤鸣九皋 好古敏求 好学近智 精益求精 居仁由义 君子务本 前程似锦 勤则有功 青云直上 学贵及时 学贵善疑 学贵有恒 学以致用 学无止境 学问初基 知类通达 知耻近勇 志道据德 志存开济 朝干夕惕 铸史閒经 壮志凌云 乘风破浪 士必弘毅 士先器识 慎独存诚 术有专精 仁为己任 任重道远 自强不息 造诣精深 沧海程宽 一帆风顺 依仁游艺 友谊永固 温故知新 文章华国 云程发轫

【文学著作题辞】

斐然成章 名山事业 风行遐迩 大笔如椽 洛阳纸贵 国门可悬 脍炙人口 价重鸡林 金章玉句 金玉之言 纸贵洛阳 传世之作 生花妙笔 声重士林 抒发性灵 人手一册 润色鸿业 字字珠玑 一字千金 移风易俗 扬声中外

【慈善事业题辞】

博施济众 胞与为怀 民胞物与 民吾同胞 扶颠持危 达己达人 达则兼善 登民衽席 恫瘝在抱 祚善徵祥 乐善好施 老老幼幼 立己立人 广厦荫永 共跻春台 慷慨解囊 惠及孤寒 饥溺为怀 积无量德 急公好义 救苦救难 雪中送炭 拯溺救焚 助人为乐 是乃仁政 视民如伤 人溺己溺 人饥己饥 仁民爱物 仁人怀抱 仁爱为怀 如解倒悬 梓里善人 泽被清寒 作善降祥 哀此茕独 以财发身 忧民之忧 万家生佛 禹稷精神

【名胜题辞】

龙蟠虎踞 江山如画 琪花瑶草 曲径通幽 山明水秀 山高水长 山清水秀 水碧山清 水色山光 烟波万顷

【一般褒扬题辞】

保国卫民 披肝沥胆 投笔从戎 精忠报国 赤胆忠心 一身是胆 移孝作忠 为国干城 勇冠三军 没齿难忘 千恩万谢 再生父母 再造之恩 存殁均感 恩同再造 饱学君子 满腹经纶 真知灼见 硕学通儒 多才多艺 雄才大略 才貌双全 才情卓越 耿介拔俗 孤忠高节 谦冲自牧 虚怀若谷 卓尔不群 宰辅之量 鬼斧神工 口碑载道 举世无双 神乎其技 游刃有余 有口皆碑 耕读传家 克绍箕裘 积善之家 子孝孙贤 巾帼须眉 巾帼英雄 青年楷模 见义勇为

【男丧】

北斗星沉 宝剑光沉 蓬岛归真 明德流徽 返璞归真 风摧椿萎 福寿全归 大雅云亡 德业长昭 谠论流徽 典型宛在 典则空留 栋析榱崩 泰山其颓 痛失老成 南极敛芒 阆苑归真 梁木其颓 梁木其坏 露冷椿庭 高风亮节 高风安仰 高山景行 蒿里兴悲 庚星匿彩 归真返璞 功勋不朽 羽化登仙 跨鹤仙乡 海宗风凄 魂兮归来 驾鹤西归 遽返道山 骑鲸西去 千秋永诀 仙凡路隔 仙游上界 行谊可师 哲人其萎 尘榻空留 硕德堪钦 生荣死哀 人琴俱杳 桑梓流光 一朝千古 仪型足式 仪型万方 音容如在 音容宛在 英风宛在 英气长存 英才早逝 吾道已穷 五福全归 文星遽落

【女丧】

北堂春去 宝婺敛芒 宝婺星沉 孟母风高 梦断北堂 范垂巾帼 福寿全归 彤管流芳 丹管流芬 女界典型 流芳千古 凉月凄清 蓼莪诗废 鸾輟遽返 鸾驭遐升 闺阃之师 坤仪足式 坤仪宛在 阃范空存 阃范长存

花落萱帏 徽音顿渺 徽音远播 魂兮归来 巾帼称贤 巾帼仪型 千秋永诀 绣阁风寒 仙凡路隔 仙游上界 贤同欧母 香消玉殒 萱堂露冷 萱荫长留 钟郝仪型 持家有则 淑德永昭 慈竹风凄 慈竹风摧 慈云缥缈 懿范犹存 懿德堪钦 懿德长昭 瑶岛仙游 瑶池赴召 音容如在 音容宛在 五福全归

婺星光暗 婺星光黯 婺彩沉辉 温恭淑慎 忘忧草谢 月缺花残

【老年男丧】

德望永昭 道范长昭 道范长存 斗山安仰 典型足式 殿圯露光 天不懸拧∧霞浅 老成凋谢 鲁殿露光 高山仰止 清望流徽 硕德贻徽

【少年男丧】

天不假年 夏绿霜凋 修文赴召 星陨少微 壮志未酬 少微星陨 玉楼召记 玉折兰摧 玉树长埋

【老年女丧】

母仪千古 母仪足式 母仪永式 女宗共仰 女宗安仰 驾返瑶池 萱帏月冷 萱萎北堂 慈萱永谢 慈云归岫

懿范垂型 月冷西池

【少年女丧】

凤去楼空 昙花萎谢 兰摧蕙折 遽促芳龄 绣闺花残 绣帏香冷 玉箫声断

【节妇丧】

柏舟完节 孟母遗徽 台筑怀清 含蘺全贞 节励冰霜 节凛冰霜 清节为秋 雪柏霜松 贞固流芳 贞恒耀德

松筠比节 欧母遗风

【师长丧】

马帐安仰 风冷杏坛 桃李兴悲 立雪神伤 高山安仰 教泽长存 教泽永怀 师表千古 师表常尊 永念师恩

【军人烈士丧】

碧血丹心 名齐卫霍 名重泰山 大节凛然 大旗色黯 大星遽返 痛失干城 鼓角声凄 国失干城 光沉紫电 功在旗常 浩气长存 将星忽坠 将星遽落 精神不死 星陨将营 勋华卓茂 勋业长昭 忠烈可风 忠勇楷模 成仁取义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英烈千秋 英灵不泯 万古流芳

【友人丧】

痛失知音 话冷鸡窗 心伤畏友 响绝牙琴 人琴俱亡 伊人宛在

[政界丧]

邦国精华 甘棠遗爱 国失贤良 耆德元勋 岘首留碑 勋猷共仰 忠勤足式 才厄经纶 遗爱人间 万姓讴思

【商界丧】

美利长流 端木遗风 利用厚生 货殖流芳 阛阗风凄 阛阗兴悲 少伯高风 商界楷模

【学者丧】

大雅云亡 天丧斯文 立言不朽 绝学千秋 学究天人 世失英才 少微敛曜 言行足式 文坛失仰 文曲光沉 望尊泰斗

第三篇:中国春节习俗——压岁钱

春节刚过,南京储户去银行存钱的明显增多了,其中的“嫩”面孔也多起来,差不多每5笔储蓄就有一名是小学生储户。来存款的多是“三人行”??由父母陪着上小学的孩子来存压岁钱。(2月1日《南京晨报》)过年给孩子压岁钱向来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过去压岁钱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礼物,少则数元多则数十元,主要是图个热闹、吉祥。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也一路飙升,孩子拿到的压岁钱动辄上百上千。面对这笔不小的财富,不少家长往往由孩子自己支配,不少小学生把压岁钱都用在了春节的玩具和花炮购买上,有的孩子开始变相送礼,大搞“社交活动”:给老师、班干部送礼,或请同学到饭店大吃大喝,甚至热衷于用压岁钱在情人节给“女朋友”买花送礼物;有的成天成夜打游戏、泡网吧、上舞厅,甚至于有些孩子把压岁钱就成了“赌资”,如长沙6个十二三

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好压岁钱,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现在孩子压岁钱多了,反映出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如何培养孩子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和品德就显得异常重要。而我国的青少年理财教育非常薄弱,绝大多数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系统的理财教育。父母借陪伴上小学的孩子到银行存压岁钱,让孩子亲手开设自己第一个存折,引导他们尝试人生中第一次自己理财的经历与乐趣,进而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把多余的钱存到银行里,既可以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也能让孩子们知道理财中积少成多的道理和过程,更能让孩子从小意识到理财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引导孩子用好压岁钱,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好品德,却可以让人受用一生。在孩子成长的节骨眼上,家长千万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听任孩子们大手大脚乱花压岁钱。同时,父母在引导孩子用好压岁钱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减少孩子因父母管制严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尊重孩子在理财中正确处置压岁钱的意见与要求,这样才能使压岁钱的使用既让孩子享受到了过年快乐,也享受到了理财的快乐,如此一举几得,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篇:美丽中国春节习俗实践报告

山东女子学院

寒假个人社会实践报告

名: 周 玉 松 学 号: 110503080422 班 级: 2011级4班 电 话: 18254105769 指导老师:

实践类别: 个 人 实 践 实践时间: 2013.02.01-2013.02.15

美丽中国,春节习俗

【摘要】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关键字】春节习俗 春节民谣 传统节日

一、 春节由来

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盼望与亲人团聚。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在我们民俗文化的底蕴深处,可说是根深蒂固,流传甚广,仿佛是打在每个人身上难以磨灭的烙印。这种团圆习俗在海内外中国人的头都已扎下了深的根脉。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春节民谣

1、有民谣曰:“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民谣是春节活动大事记,中原人民臵办年货的活动也是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行的。

2、北京的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处走。”

3、在豫东则有民谣:“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门上瞅;年三十,吃饺子。”

三、春节习俗

1、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

2、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4、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5、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

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6、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7、除夕守岁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人们旧迎新的日子。除夕之夜,全家团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时刻。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守岁的习俗。

辞聚油的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8、看春晚

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古有的习俗,但进入80年代后,由于电视的普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盛宴”,每年全球都有超过十亿人通过电视或者互联网收看春晚。

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它的成功不仅牢固确立了自身的地位,而且在中央电视台衍生出系列类似的节目,如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坛、春节戏曲晚会、春节歌舞晚会、各部委春节晚会(如公安部春晚)、以及国庆、五

一、中秋、元旦等各种节日综艺晚会。随后,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台频频效法并力求创新。

9、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10、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四、结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又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春节的价值体现在: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接触价值;具有扎根于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传节日的继承与创新,是中华传统文化更加源远流长,享誉全球。

第五篇: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鸡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摘自“中国民族网”

上一篇:中国工商银行贷款下一篇:中国跨境电商发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