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中长期规划

2022-08-14

第一篇:环境学院中长期规划

态环境建设中长期规划

创建环境友好学校建设

中长期规划

红旗营子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创建环境友好学校建设中长期规划

一、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根据《全国环境教育行动纲要》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本校生态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改善育人环境,凸现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学校持续发展,实施名校战略。

二、目标

1、使各年级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师生环境意识,培养出一批批用绿色理念武装头脑,积极参与社区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逐步实现:教育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造福一方人民的目标。

2、通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基本实现学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不仅使校园清洁优美,还要使本校的生态园在包容的内容、服务功能及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独树一帜,形成特色。

三、主要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本校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抓住时机,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本着精悍高效的原则,立即调整、充实创建机构、统筹规划、领导协调全校的创建工作,将环境教育和环保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和业绩考核。并及时组织检查、评审、申报等项工作。在具体操作运行中,做到主要领导挂帅,具体工作有专人负责。

2、高度重视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师资培训工作,通过生物、环保科技讲座、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下列问题:

(1)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环境意识,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以“生物的多样性与我们的未来”为主题,在较高的层次上对学生实施正确、高效的环境教育。

(2)正确处理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自觉地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插入或渗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开发智力、增长才干,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一批优秀的科技小论文和科技创新项目,带动环境教育向纵深发展。

(3)各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工作范围,订出行动计划,以环境教育系列丛书为蓝本,确定教学内容和渗透切入点,并编写一批切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环保读物作补充;组织一些示范课公开课,评选出一批比较优秀的教案,鼓励教师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建立校园网站,在网上交流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与此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建绿色班级活动(标准另订),使素质教育、行为习惯培养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让环境教育在本校蔚然成风,长盛不衰。

(4)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社会实践中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道德观,爱惜生命,保护生态平衡,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与校内外绿色行动。

3、加速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使其成为隐形的教室,绿色的课堂,优美的公园,科学实践的基地。为此,应尽快进行下列工作:

(1)对目前校内的的空坪隙地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分区开发,逐步实施,流动发展,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环境功能,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支援学校的持续发展。

(2)合理地开发利用现存土地。墙角、屋后、路边的小块零星空地,采取简易办法进行绿化、美化。

(3)对现有的绿篱、花园、草地进行充实提高,首批重点是办公楼前两个花坛改造。使其四季长青,花开不断,各有特点,颇具文化品味。

(4)发动学生及家长支持学校生态环境建设,利用假期,每个学生学种一株植物或培育一个盆景。开学带回学校,装点每班教室阳台,形成室内花坛或绿色角,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美化、净化教学环境,扩大学校的绿化面积。花费不多,收获甚大。

(5)利用植树节、地球日及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组织全校师参加植树、育花草,同心协力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使校容校貌在今年夏、秋有明显的变化。

4、因地制宜,自行消化校内垃圾和部分生活污水。垃圾和生活污水既是污染物质,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为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劳动,勤动手,爱惜资源的习惯,和自觉保护社区环境的良好品德。

(1)垃圾分类收集,统一处理,部分利用。具体作法:

A、在校内公共区添置6—8个垃圾箱组合,每组设垃圾箱2个。一个收集可利用垃圾(包括金属制品、包装箱、塑料制品……);一个收集其他废品(如:水果皮、纸屑等)。

B、可利用垃圾统一回收,发动学生就如何利用这部分资源展开讨论、实践,在适当的时候或场合,举办成果展览会,评优授奖。

C、其他废品,统一处理。

(2)部分利用生活污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的国家,特别是北方缺水情况更为严重,教育学生,从小节约用水、爱惜资源很有现实意义。

(3)开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应用节能装置。(如更换节水笼头等)

6、加强环境教育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以满足生态环境教育深入开展的需要。

第二篇: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环境与规划学院

该院是我国地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拥有地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学科以地理学为主体,涵盖地学、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及工学等领域。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9人,双聘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海外讲座教授5人,省、校特聘教授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14人,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3人。拥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环境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6个博士点,还有环境科学等11个硕士点。学院拥有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地理科学)、河南省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旅游管理学等)。学院现开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科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3个专业按地理科学类进行招生。地理科学类主要是培养认知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领域的人才,大学一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到二年级进行专业分流。

地理科学 主要面向各类学校培养地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基本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主要为科研或教学机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培养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为科研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培养从事科研、教学或能在城市、资源、环境、土地、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环境科学 主要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从事科研、教学和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对学生的应用基本研究、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能力的培养。基本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招生计划170人 学院电话:0378-3881864

第三篇:环境与规划学院学生党支部工作总结

(2012)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支部在校党委、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出发点,以支部建设为重点,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认真贯彻落实校院党委各种文件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和服务类活动,对提高广大党员青年的党性认识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学生党建的各项工作做以下汇报:

一、支部基本情况

我支部现共有党员80人,含正式党员25人,预备党员55人;其中09级党员40人,正式党员16人;10级党员34人,正式党员5人;11级党员4人,正式党员4人;12级党员2人。11月15日确立的发展对象31人。

二、组织制度建设

1、“三会一课”制度

本我支部按照党委要求,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党员大会,支委会,以及党小组会,认真负责组织我支部的党校培训工作。

2、支部管理制度

按照校团委下发的党建工作手册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设第

一、

二、

三、四学生党支部,各支部由学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组成,各支部在支部书记的指导下负责该部的全面工作。这样做既便于党员管理,又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团队执行力,在本批党员发展工作中已表现出它积极的作用。

3、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教育培训制度

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级。经初级培训合格后吸纳为积极分子,再经过中级培训,最后经过校级高级培训。在坚持标准、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师生党员的发展力度。贯彻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把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证把优秀分子吸收进党的队伍中来;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观察工作,全面关心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及时与他们交流沟通,健全培养考察资料,落实党员发展公示制。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为丰富党内民主生活,提高广大党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身使命感,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支部举办了一系列特色的活动,现归纳如下:

2月27日晚,院党总支副书记郑颖贞作了题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底蕴”的专题报告。通过学习,广大学生干部和党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底蕴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使大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

4月23日晚,环境与规划学院在文化路校区物理楼报告厅召开“第30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启动仪式暨党员教育大会”。

5月9日,环境与规划学院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郑颖贞、教工党支部书记李学鑫博士等同志的带领下,组织93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赴连云港市参观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和雷锋事迹展览馆,并在苏马湾凭吊了邓小平同志。加强了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

我院09-1地理科学团支部荣获“河南省五好团支部”荣誉称号,体现了校团委对我院共青团工作的充分肯定。我院将以建团9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丰富活动载体,努力开展科创竞赛、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月22日至24日,环境与规划学院借09级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去南京市进行专业实习之机,由党总支副书记郑颖贞带领40余名师生,先后参观了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祭拜了中山陵。加强了对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6月19日下午,环境与规划学院庆祝建党91周年暨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在文化路校区大学生文工团召开。这次大会既是对新党员的一次党性教育,又是对老党员的一次深刻自省。

11月8日,环境与规划学院组织师生集中收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根据安排,院党总支还将精心组织好不能收看直播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以及广大青年学生收听收看中午、晚间新闻报道,并将

通过周五“政治学习”、座谈讨论会等多种形式,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 11月22日,环境与规划学院“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教职工乒乓球比赛在院教工活动中心圆满落幕。

每周我们都会充分利用周五政治学习时间,采用集体学习、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诚信教育、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教育、爱国爱校和校规校纪教育等活动。尤其是加强开展了安全文明方面的教育。

五、支部工作存在问题

在不断的学习与工作中,我支部根据实际的情况,总结出我支部在工作上存在的不足,针对前期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作好整改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宣传工作不能够及时,还需不断加强;

2、在新形势下,对学生党员的个体教育和考核办法不多,还需不断完善。

3、个别学生党员入党前后不一样。入党前工作积极主动,各方面严格要求,表现突出,入党后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没能起到突出的带头作用。

4、不注意形象,不能模范带头,不能以身作则,在同学中没有建立好威信

环境与规划学院学生党支部

2012年12月17日

第四篇: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增强科研能力的依托。我院的学科建设要以石油工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从学院实际出发,统一认识、科学定位、深化改革、重视创新。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提升学科水平,促使学院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上新台阶。

一、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及层次为目标,以服务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依托,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凝练学科方向和组建学术团队为重点,形成合理的学科布局与学科特色优势,在学科队伍建设、实验条件的改善、科研水平的提高、新的研究领域的拓展等方面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

二、学科发展布局

强力打造应用化学学科,使之成为省内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大力扶持环境工程、化学工艺等相关学科,使之成为省内知名的特色学科,稳步发展物理化学、材料学、无机化学学科,使之成为新的优势、特色学科生长点,逐步形成适应21世纪国家、湖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科结构体系,形成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相统

一、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相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到2010年前后,将我院建成为一所以应用学科为主干,工、理两大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院。

三、目标和任务

1、大力加大应用化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促使学科建设上新台阶

根据应用化学学科发展水平及学科梯队建设状况,适时申报省级重点学科,积极争取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在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研究生招生、国内外交流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应用化学设为“长大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将应用化学学科建成省内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

2、大力加强学位点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位点建设不仅体现着我院的办学层次,而且体现着我院的办学水平和实力。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化学工艺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同时对立项建设的硕士点,全院上下要予以高度重视,明确建设责任人,在人才引进上给予优先考虑,在科研立项上给予重点扶持,在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确保立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争取在物理化学、环境科学等学位点上取得突破,到2010年前后,全院硕士点要达到4~5个,并力争获得应用化

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层次、狠抓质量、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加快研究生教育发展步伐,稳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到2010年前后,争取在院研究生达到150人左右。同时,积极探索具有我院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规范和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两创人才

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拓展本科专业设置,如制药工程、环境科学、材料化学等,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夯实学科建设基础。到2010年前后,争取本科专业数达到6个,全日制本科生稳定在2000人左右。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长江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和湖北省精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管理与建设,适时申报省、校两级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的立项建设,花大气力做好人才按大类培养的教学改革工作,主动适应市场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两创人才。

4、切实改善学科条件,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院实验室建设工作,利用好中央与地方共建经费,确保基础化学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力争将基础化学实验室建成“湖北省非化学化工类工科基础化学实验示范中心”。同时,力争将精细化工实验室建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到2010年,全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200万元左右,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

5、内培外引,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

通过内培外引,到2010年前后,争取使我院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00人左右,教授比例达到25%左右,副教授(高工等)比例达到4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25%左右。

6、完善政策,确保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上新台阶

继续完善并坚持科研工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通过组建科研团队,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独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突破。到2010年,全院年科研经费总额达到500万元以上,年科技论文数量达到150篇以上,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文章每年达到10篇以上。

同时,要继续加强与各级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力量的联合,积极争取横向课题,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努力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

四、学科建设的政策和保障措施

1、精心凝炼学科方向,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

1)经过多年积累,已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学科要坚持业已确定的学科方向,并且要着眼长远,不断发展和创新,使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

2)一般学科应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科学预测本学科发展趋势,瞄准社会需求,在理性分析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和突破点,通过凝聚与凝结,创新与突破,动态的整合与发展,逐渐使学科方向相对集中和稳定,使之与学校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方向吻合。

3)新兴学科或交叉学科要通过引进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高起点、高规格加以建设,迅速抢占该学科发展的制高点。

2、配合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切实抓好学科队伍建设

1)为创建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基地,学院将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科学地设立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学科岗位,建立并完善一整套激励、竞争与约束机制,积极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促使学科跨越式发展,迅速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

2)逐步改变原有的学科队伍建设模式,向“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的建设方式过渡。围绕重点学科建设、硕士学位点建设和学科基地平台建设的需要,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术团队,制定明确的学术团队建设目标任务,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通过这样的建设方式,使每一名教师虽然所在系(部)不同,所处学术团队不同,但都有明确的学科归属和研究方向。

3)在5年规划期内,逐步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5名左右,学术骨干10名左右,后备学术骨干20名左右,并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保障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4)积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人才在各自舞台上大展身手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舆论氛围,激发他们参与学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3、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带动学科快速发展

1)继续完善并坚持科研工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切实调动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加速推进与三大石油公司及湖北省、荆州市的有关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形成学科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

3)认真抓好国家、湖北省、荆州市各类纵向课题的申报工作,要多方联络,及时获取信息、积极攻关,提高命中率,确保立项数量和项目档次有较大幅度提升。

4)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攻关项目(86

3、973项目)等有重要显示度的项目,应整合各系(部)、各学科的力量,组织高水平科研团队,联合申报、联合攻关。

5)继续做好申报各类科技成果奖励的组织工作,争取在获奖数量与等级上有新的提高。

4、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力度

学院将通过各种渠道,力争获得国家和地方财政以及学校政策的支持。同时,要不断提高学科的自我造血功能,增强学科的自我发展能力。

5、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要认真学习、借鉴、吸收国内外高校学科建设的经验,努力促进我院学科建设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接轨,邀请国内外的著名学者、院士来校讲学;创造条件与国内外的知名大学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如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承担科研项目、互派访问学者等,吸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参与我院学科建设。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我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知名度。

第五篇:中长期发展规划

东高联校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在新的教育大背景下,我校教育发展面临着以下新形势: ⒈近几年,学校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⒉素质教育的飓风越刮越紧,学校只重升学的畸形发展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

⒊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农村教育发展可挖掘的潜力相对较大。 ⒋校园面积小,学生人数多形成的巨大反差给学校各方面工作增加了难度,这与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标准相距甚远。 ⒌学校发展缺少特色。

综上所述,根据县教委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快学校发展,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特拟定此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我校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 ⒈办学理念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新课标,伴随新课改,大胆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主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武装教师,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一轮课改理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在愉快、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一代新人,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智慧型”老师队伍,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⒉办学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科研为指导,改革为动力,心德育工作为中心,以新一轮课改为重点,以培养“五型”教师为抓手,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将新课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高举质量大旗,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⒊办学目标

(1)搞好学校标准化建设,建一所“全面、均衡、内涵、创新、安全发展型”学校。

(2)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专业教师队伍。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4)把我校建成县级规范化学校

二、我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1.树立“夯实基础、培养新人”的办学宗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生源是生命之源”思想,“科研先导,改革动力,“智慧型”队伍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2.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努力形成“知书达礼、创新进取”的校风、“务实求实、精业创新”的教风以及“勤学好问、多思乐取”的学风。

3.深化改革,建立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评聘分离的管理体制,实行普通话证书上岗制度,着力建立以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适应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实现科学与民主管理。

4.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⑴校园、操场规划合理,保持整洁,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绿色校园;树木挂上树种名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⑵学校围墙等公用环境配有名画临摹,名人佳作、师生精品、展现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环境;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橱窗,宣传板报宣传学校国家、学校时事,培养关心国家、社会、学生时事。

⑶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演播活动”、“每日一句名言”丰富文化内涵,提供精神食粮;学生“校园之星”展示,打造精英风采,塑造精神偶像:“三个一”活动(一次艺术展、一次体育运动会、一台文艺节目)尽展师生艺术风采,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⑷文明班级评比,从道德文化层面规范师生言行,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推进人的文明和进步。倡导: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物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忌”、举止无“禁”、日用无“费”,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⑸校园的上空回荡着朗朗读书声;教室里教学井然有序,师生同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学校操场上“运动健将”集体舞、课间操、工间操和长跑等阳光体育活动交叉形成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展现学习氛围、展示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令人羡慕。

⑹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县教委文件精神,建教师周转房,新建初中部,学校实行分部管理

⑺加强学校森林工程建设。

5.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新一轮课改。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文明,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书人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课程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创生者、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改进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培养,实现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

⑴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

⑵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在三至五年内,使学校骨干教师达一半以上,县级骨干教师20人,学科带头人15人。

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在五年内,实现本科学历50%以上,大专学历95%以上,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达100% 。

⑷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各教研组成立研究课题。

⑸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⑹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⑺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6.实现高质量的办学效益:实现一流的质量,着力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能、特长突出、身心两健”的人才。

⑴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能合作,善合作;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学习、勤学习、会学习;有强热的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创新。

⑵培养四种能力:人人写一手好字、规范字,人人是出色的播报员,人人会熟练地操作电脑,人人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⑶、社会效验好,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高,家长信任,社会放心,学生信赖。 7.创建学校特色,丰富学校内涵

⑴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为长期持久的硬性文化,不断丰富校园的环境文化,使校园环境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⑵突出以班级为单位,形成长期进行课外集体舞的特色,培养以舞蹈艺术见长、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 ⑶巩固书香校园建设。 ⒏完成创建县级“规范化学校”

三、我校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三风”。 1.加强教育,增强教育书人、爱岗敬业精神。

(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素质教育制度》,学习《六要六不要》、《十要十不要》等有关规定,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

(3)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言行教育,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加强教师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形成“知书达礼、创新进取”的校风、“务实求实、精业创新”的教风以及“勤学好问、多思乐取”的学风。

⑷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⑸重新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氛围。努力创设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局面。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五爱教育”,以“八荣八耻”为指导,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地方的旅游、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深入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推普周、读书笔记、艺术节、科技宣传月,学雷锋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

(3)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有阶段性地抓好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思想与技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培养良好的学风。

(4)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雏鹰行动、研究性学习、学雷锋行动、社会实践、春游”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团支部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5)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和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预防高致性禽流感等教育、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⑹加强家长学校与社区德育工作站的建设,积极通过家长学校与德育工作站各项活动,宣传学校工作,积极取得家长与社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共创学校佳绩。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在二到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办学条件,配备“班班通”,建成“突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创优良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课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体验课程”,是被师生实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思考到的课程,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而不是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是社区的开放型教师;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了“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关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

2.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通过传、帮、带,结对子,外派进修培训,压担子,承担课题、课改研究任务等形式,在三至五年内,培养一批县具有较大影响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步骤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培训,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在五年内,实现本科学历教师50%以上,大专学历95%以上,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达100%,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

4.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一是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课题研究、教学研究制度;二是通过开展区级协作课题、市、县、校级的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我校课题研究的水平与能力;三是广泛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课改实验,让一批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年青人脱颖而出,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四是多学科,多层面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与研究,不断培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总结与撰写能力,指导与教学能力,力争各学科有不同级别的学科带头人。 5.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6.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实现学校管理人员在二至五年内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人员的过度与优化,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7.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三)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管理与指导。

1.进一步组织学习新一轮课改的理论,加强课改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识上来。

2.继续加强教师课改的培训,通过听讲座、观看专题片、组织教师学习、进行课改实践与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等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确保课改年段的延伸。

3.加大课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充分挖掘校内外校本资源,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认真研究、上好综合实践课,培养学习的社会服务与实践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

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探索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实现多维度、多层面,关注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4.在一年内,重建能适应新一轮课改的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注意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断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研究者),每位教师要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

(2)建立民主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教代会,校务会等形式,广泛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和谐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决策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充分考虑教师创造性劳动、情感与工作态度、角色转变,以及教学思想、方向的同时,将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代教育水平以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内容,并做到真抓实干,杜绝形式。

(4)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

(5)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差异、关注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平时与终结、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 (6)加强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多元的评价改革。 (四)继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立。

我校目前基础设施离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差距较大,自然、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技教育设备、校园网络等设备和建设相对滞后,完善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添置种类仪器设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学校将设法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多渠道集资的办法,在五年内,将加大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学校绿化工程建设

2.校内无教师周转房,根据县教委文件精神,修建教师周转房 3.扩建操场。 4. 新建初中部。

5. 建教学语音室、音乐室、绘画室、舞蹈室、阅览室等功能教室。

6.不断加强音乐、体育、美术室、广播等专用教室建设。继续添置充实自然、体育、音乐、美术、科技等教学仪器设备。

7. 逐年完善各年段的多媒体设备,配备“班班通”,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五)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继续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一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安排,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继续完善教师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考核等评价的制度的建设;三是继续完善教师考评办法、全员聘任的聘后评价制度、完善教师的业务档案管理等,不断完善教师工作评价与奖励制度;四是加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五是加强教师岗位练兵,不断学习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六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七是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检查,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八是加强对学业评价的改革,建立、规范学生的考试制度,公正评价学业。

(六)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与福利待遇,努力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为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提供物质与经费保障,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文娱活动。在政策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继续组织教师的外出参观与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七)建立特色,发展内涵。

本着学校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研究、讨论,找准切入点,在三至五年内,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的、人人参与的、能够持之以恒的开展活动的学校特色。建立人人为学校特色服务,为特色贡献的氛围。 1.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建立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月星”文化、演播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为持点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2.形成以舞蹈为持长,以兴趣小组为补充的艺术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形成长期进行课外集体舞的特色,培养以舞蹈、管乐艺术见长、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

3.完善、充实学校教育教学“四大基地”(校园之声演播基地、图书室读书基地、学校绿化基地、电脑小能手培养基地)的设施及资料,不断提高其档次,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4.巩固书香校园建设。

(八)做好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

1.成立创建“平安校园”机构,加强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

2.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安全工作的自学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演练,有针对性、季节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课内外活动、大型集会与外出、下水安全、用电、消防,食品卫生、体育课、实验课、寒暑假、传染性等高致性疾病防治等安全、假期的安全教育,不断形成学生的安全与防范意识。

3.教育学生不进“两厅二室两吧”,不与陌生人外出,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在外留宿,吃饭,不得未经父母同意私自外出。

4.加强学校安全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加强学校门卫的管理、值日行政与门卫要加强校园治安的巡查,落实节假日的值班制度,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要组织做好校园设施与周边环境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实行安全月报与大型活动报批制度。

5.加强门卫工作,对进校人员实行盘查、登记制度,严把校门入校关。

(九)鼓励创新,促进学校发展

1.坚持教育理念创新。大胆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不断提升教育思想,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教师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3.坚持教育工作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和能力。

4.坚持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5.坚持评价体系创新。确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理念,注重研究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规范评价行为,倡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

(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质量。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会计人员的工作简历下一篇:海口市城乡规划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