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讲稿

2022-10-12

第一篇: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讲稿

变态与健康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关于“注意减弱”,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见于意识障碍时

B、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C、多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 D、多见于智力障碍群

2、关于“痴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多数是非器质性的能力明显受损 B、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下降 C、常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 D、绝大多数是器质性的

3、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要事实是()。

A、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 B、宗教理论的作用 C、哲学理论的运用 D、人本主义的出现

4、关于滞后型临床症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类似的事件出现时,积存的观念被激活并还原为其原来的意义 B、原先模糊的观念在事件中被明朗化

C、明朗化的观念对个体再次发生作用而形成临床症状

D、压力初次经由认知系统处理时,形成意义模糊的观念并积存起来

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的是()。

A、在4周~6周内急性起病 B、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C、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 D、在2个月~3个月内痊愈

6、“神经症”的主要类型不包括()。

A、神经衰弱 B、易性癖 C、强迫症 D、躯体形式障碍

7、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这种对压力引发疾病机制的解释是()。

A、器官敏感论 B、体质、压力论 C、心身转化论 D、心身一体论

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人本主义理论的特征的是()。

A、首先提出某种假设

B、赋予这种假设某种“固有特性” C、吸收了以往心理学各种理论的合理内核 D、从这种“固有特性”推论成“学说”

9、个体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的处理,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是()。

A、及时型症状 B、附带症状 C、滞后型症状 D、中间型症状

1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知力完整”涵义的是()。

A、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应 B、不能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和接受治疗 C、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D、可以随病情的演变而发生变化

11、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下列表述中反映了“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是()。

A、位于平均值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 B、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

C、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获得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 D、远离平均数的两端被视为“异常”

12、除了()外,其他各项均为生物性压力源。

A、饥饿 B、躯体创伤 C、噪音

D、歪曲的认知结构

13、心理生理障碍是与()相关的精神障碍。

A、饮食习惯 B、心理因素 C、社会事件 D、生理因素

14、关于情感迟钝特征性症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见于焦虑症患者 B、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C、正常情感反应量的减少

D、患者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等受损

15、个体与亲友、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叫()。

A、从众 B、环境适应能力 C、社会交往能力 D、受暗示性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的高低并无显著相关 B、智力水平高,心理健康水平则低 C、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的高低有显著相关 D、智力水平高,心理健康水平也高

17、智能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它不包括()。

A、记忆力、理解力 B、感知觉、注意力 C、分析综合能力 D、计算能力、判断力

18、健康心理学()。

A、概念体系科学完整 B、是医学介入心理学的结果 C、发展成熟

D、是被美国心理学会确认不久的新的分支学科

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心理不健康不等于有心理疾病

B、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与区分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不同 C、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概念应包含在心理正常的范围内 D、心理不健康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 20、健康心理学()。

A、有清楚界定的内涵与外延 B、是一门发展成熟的学科 C、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D、是试图依照现代医学模式探索健康问题的学科

21、精神性压力源是指()。

A、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B、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 C、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活的事件

D、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

22、下列说法中符合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原因的描述的是()。

A、是脑的新陈代谢障碍 B、是弱的、经常性的精神刺激

C、是大脑结构和功能这两个基本因素的相互关系 D、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

23、关于“心境障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伴有意志减退 B、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 C、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

D、是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

24、适应障碍是指在遭遇生活事件后()起病。

A、不超过1年 B、超过6个月 C、1个月内 D、2个月到3个月

25、焦虑神经症的诊断要点是()。

A、只要具有焦虑的身体表现 B、要具有精神科医生的诊断 C、只要具有焦虑的情绪体验 D、必须要有A、C两方面的特点

26、()符合幻觉体验不同真实性分类的特点。

A、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B、幻听和幻视 C、内脏幻觉和幻触 D、躯体幻觉

27、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B、心理结构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相类似 C、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 D、人的心理结构缺乏层次性

28、我们往往用“飞来横祸”来形容()。

A、破坏性压力 B、同时性叠加压力 C、单一性压力 D、继时性叠加压力

29、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

A、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一种能力 B、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能力 C、是“超我”的活动机制

D、绝大部分“防御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30、关于“注意狭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见于智能障碍患者 B、可见于激情状态 C、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D、注意范围显著缩小

31、社会性压力源是指()。

A、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B、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 C、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活的事件

D、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

32、个体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这种能力,被称为()。

A、自嘲 B、自负 C、自信 D、自卑

33、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受到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之后()出现的精神障碍。

A、半年以后 B、一至两天内 C、数分钟后 D、数月至半年内

34、Lewis(1967)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不具有()的特点。

A、焦虑情绪是一种欣快的体验 B、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

C、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 D、焦虑情绪指向未来

35、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 B、以变态心理的发生过程为对象 C、以错误认知结构为对象 D、以异常情绪过程为对象

36、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

A、健康和疾病中的心理学问题 B、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C、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D、疾病控制的管理问题

37、癔症,多以()为发病基础,在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下产生,病程反复迁移。

A、季节变化 B、躯体疾病 C、社会环境 D、人格倾向

38、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障碍”涵义的是()。

A、一般伴有人格障碍 B、内容充分泛化

C、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D、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39、关于“注意”,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注意障碍也可见于激情状态 B、意识障碍总是伴随有注意障碍 C、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属性 D、注意对判断有无行为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40、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 B、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C、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 D、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41、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不包括()。

A、情感倒错 B、情感焦虑 C、情感迟钝 D、情感淡漠

42、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控制程度进行调节的能力被称为()。

A、心理康复能力 B、心理活动耐受力 C、心理自控力 D、心理活动强度

43、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始于公元前400年

B、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C、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无关 D、是西方科学发展的产物

44、“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这对范畴,是用来讨论()的问题的。

A、人格特点

B、心理上“有病”与“没病” C、心理健康水平 D、个人能力发展

45、关于恐怖情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临危时也会出现恐怖情绪反应

B、恐惧感与特定环境或事物存在类似于“因果”的关系 C、属于心理学性质,一般无明显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D、伴随明显的、无法摆脱恐怖的内心体验

46、下列描述中不符合“感知综合障碍”涵义的是()。

A、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 B、感觉周围的人在监视自己

C、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D、感觉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

47、关于“虚构”,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虚构概念的是()。

A、虚构内容常常变化 B、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

C、以记忆中的事实来弥补他所遗忘的一段经历 D、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

48、心理咨询工作关注来访者是否“有病”(精神疾病),是为了()。

A、选出有精神疾病的人,永远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 B、选出有精神病的人立即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 C、以是否“有精神疾病”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 D、选出没有精神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

49、记忆减退临床上较多见,它的主要特点是()

A、近记忆力丧失 B、远记忆力丧失

C、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 D、远记忆力减退主要见于脑功能性障碍

50、当面临两种不利情景如“腹背受敌”时,称为()。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51、意识障碍会出现在()时。

A、疾病逐渐严重 B、疾病减轻 C、疾病慢慢发展 D、疾病严重

52、从心理学角度,下列说法中符合压力的定义的是()。

A、压力是物体所承受的与表面垂直的作用力。 B、压力是制伏人的力量。

C、压力是大气层对地球表面形成的作用力。 D、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

53、个体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这一阶段是()。

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 C、衰竭阶段 D、恢复阶段

5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的是()。

A、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B、起病前经历相应的心理创伤 C、在6个月内痊愈 D、在两周内急性起病

5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问题”的界定的是()。

A、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B、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C、情绪反应已经泛化

D、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56、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不包括()。

A、偏执型人格 B、内向型人格 C、强迫型人格 D、反社会型人格

57、通过观察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的指标,被称为()。

A、综合标准 B、操作标准 C、体验标准 D、发展标准

58、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正确的是()。

A、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B、心理过程主要是意识的 C、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 D、“超我”与神经症绝对没有关系

59、()描述了适应压力所付出的生理学代价的特征。

A、塞利 B、米勒 C、坎农 D、勒温

60、潘菽教授认为“梦”是()。

A、心理“内驱力”活动的一种方式 B、特殊意识状态下的思维与情绪活动 C、“潜意识”的活动和表达 D、“意识活动”的结果

61、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不包括()。

A、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 B、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 C、彻底抛开关于潜意识的研究

D、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基本被所谓“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代替 6

2、关于“精神分裂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自己的内部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分离 B、是一组器质性障碍征候群

C、患者的情绪、情感以及行为极其脱离现实 D、患病期的患者基本丧失自知力 6

3、强迫性行为不包括()。

A、强迫性表象 B、强迫性检查 C、强迫性洗涤 D、强迫性计数

64、当生活环境的条件改变时,个体试图采用忍耐环境的这种适应方式是()。

A、主动适应 B、拒绝适应 C、消极适应 D、积极适应 6

5、进食障碍不包括()。

A、神经性厌食 B、神经性消化不良 C、神经性呕吐 D、神经性贪食

66、弗洛伊德对“梦境”的解读十分重视,因此他认为梦境是()。

A、性本能挣脱意识禁锢之后的变相宣泄,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B、心理结构的写照 C、意识层面的自我表达 D、意识功能的表现

67、依据巴甫洛夫的理论,下列表述中符合区分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判断的是()。

A、两者的区别在大脑组织的解剖关系上 B、两者的区别在大脑皮层的新陈代谢上

C、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征上 D、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的感受性上

68、个体表现出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促进新陈代谢的状态时,表明该个体处于适应压力的()。

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 C、恢复阶段 D、衰竭阶段

69、关于人的“正常意识活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包含“特殊意识状态” B、包含“一般意识状态” C、包含觉醒和睡眠两种状态 D、包含“昏迷状态”

70、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

A、功能性障碍 B、智力障碍

C、与人格特征无关的障碍 D、器质性障碍

71、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知觉障碍 B、躯体障碍 C、感觉障碍 D、感知综合障碍

72、根据教材中的描述,下列说法中符合烦恼的内容的是()。

A、对过去的事的后悔和对现状的不满 B、总害怕会出现最坏的结局 C、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恐惧 D、烦恼的内容是漂浮的

73、躯体疾病患者伴有()症状时,是意识模糊的先兆,应请精神科医生会诊。

A、虚弱症 B、夸大疾病体验 C、谵妄 D、抑郁

74、个体是否患有心理疾病,()。

A、只有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被关心 B、心理咨询学与精神病学都不关心

C、咨询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都关心,但关心的动机和目的不同 D、只有在精神病学工作中被关心

75、焦虑和抑郁是有密切关系的两种精神病理状态,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在诊断系统中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的是()。 A、即使焦虑更明显,只要它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就应该诊断为抑郁症 B、诊断时需要考虑两种情绪状态何者为主,并以主要情绪表现而定诊断 C、诊断焦虑症必须排除抑郁症,而诊断抑郁症时无需排除焦虑症 D、抑郁症是较高等级,焦虑症是较低等级

76、心理活动的形式和效率存在自身的变化规律,叫心理活动的()。

A、受暗示性 B、环境适应能力 C、周期节律性 D、社会交往能力 7

7、“心理正常”意味着()。

A、一切可能的心理活动 B、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C、包含精神病症状在内的心理活动 D、包含心理不正常在内的心理活动 7

8、关于躯体障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复陈述躯体症状 B、症状经常变化 C、有相应的器质性变化 D、症状多种多样

79、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

A、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 B、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C、对变态人格进行有效的咨询 D、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 80、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

A、从现象学角度描述异常心理与行为

B、从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角度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C、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D、通过意识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二、多选题:

81、关于疑病症患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信任专家的解释 B、不相信他人解释

C、各种检查的阴性结果方可消除疑虑 D、相信自己罹患重病

82、“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是指()。

A、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B、是对“自我概念”的扭曲 C、自我意识对身体状态的反映

D、“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8

3、关于“激越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发作经过不能清楚地回忆起来 B、比惊恐发作持久的时间长 C、与惊恐障碍不同的一种精神状态

D、伴有不快或痛苦情绪的显著精神运动性兴奋

84、“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是指在心理不健康状态出现后,来自()的支持。

A、援助机构 B、心理咨询师 C、亲朋好友 D、社会福利

85、关于“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的临床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 B、强迫性穷思竭虑属于强制思维 C、强迫性对立属于强迫观念 D、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6、S·Freud强调本能和焦虑,他主张从神经衰弱里分出一个特殊的综合症,即焦虑神经症,他将焦虑分为()等类型。

A、神经性焦虑 B、道德性焦虑 C、心因性焦虑 D、客体性焦虑

87、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

A、变态心理学渐渐融入精神病学 B、变态心理只能使用神经科学进行解释 C、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D、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8

8、躯体疾病患者一般的心理特点主要是()。

A、精神偏离正常状态 B、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C、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D、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8

9、神经衰弱的症状包括()。

A、多梦易醒 B、易烦恼,易激惹 C、注意力过于集中 D、入睡困难

90、关于“超价观念”,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B、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 C、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

D、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9

1、心理咨询主要针对那些()的人而进行。

A、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人 B、心理健康的人 C、没有精神疾病的人 D、有精神疾病的人 9

2、破坏性压力可以造成()。

A、创伤后应激障碍 B、破坏行为 C、兴奋行为 D、灾难综合征 9

3、知觉压力测评()。

A、由坎纳编制

B、可以预测早期健康问题

C、可以测评个体认为超出能力的事件 D、可以评估个人习惯性或慢性压力 9

4、承受一般性压力并适应后,人们通常会()。

A、被压力所击垮 B、降低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 C、积累许多适应压力的经验 D、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能力

95、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转换的 B、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全部异常的 C、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D、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

96、下列描述中符合“感知综合障碍”涵义的是()。

A、感觉周围的人在监视自己

B、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C、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 D、感觉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 9

7、许又新认为心理健康可以用()的标准去衡量。

A、评价 B、操作 C、发展 D、体验

98、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包括()。

A、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 B、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

C、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基本被所谓“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代替 D、将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潜意识的研究方面 9

9、“情感低落”的临床表现包括()。

A、喜欢独处 B、有自杀企图和行为 C、面带愁容、表情痛苦 D、自恋

100、“原发性妄想”的主要特点有()。

A、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

B、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 C、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 D、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

第二篇: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讲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关于健康、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话题。

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

(一)

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的关系,能够面对自己的烦恼与不快乐,就能让自己从容地品味生活里的美好,那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自己。

1、对同事——学会相融

我们与领导的关系是——乐队与指挥,当我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演奏一曲欢乐颂时,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那种和谐之美来源于心。如果你背离了指挥弄出弦外之音,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你需要看着指挥的方向,一切行动听指挥就好,其实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自己做为领导的“同事”,从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与同事的关系是——树木与森林,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特点以外,还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劳动,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出来的课肯定不一样,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同事关系和谐,身边有一些理解和关心自己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心里就会多几分安全感,工作就会充满快乐。将自己做同事虚心的“学生”,你只需要细心地听他讲话,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堆教育家中间,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很伟大!

2、对学生——学会悦纳。

所谓“悦”即“喜欢”;“纳”即“接受”“悦纳”就是喜欢和接受。关于悦纳学生我们来看看两个观点。

观点一: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

观点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我们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可是在现实中同事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叹:“我真想把这个学生送给某个教授,看看他怎么能把他教会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怎么看才有利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差异之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之也一样。

曾经看过一个名人的故事。

诗人普希金,艺术想象力异常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严惩匮乏,学数学怎么也入不了门,他发现因式分解解来解去最后正负相抵往往等

2 于0,往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凡遇因式分解统统等于0。一次,普希金外出打猎,路遇暴风雨,跑到一家旅馆去避雨,老板感到万分荣幸,请他签名留念。老板的儿子正在做作业,忙乱中将儿子的数学作业本递给他签名,诗人一看,因式分解,特简单,二话没说在等号后边画了一个0。第二天当教师在这道题后面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时,孩子大惑不解:“这是普希金本人做的题,怎么可能错呢?”事情闹到校长室,校长说:“正如我不懂教育却当学校的名誉校长一样,普希金不懂数学,这个“0”就作为这道题的名誉答案吧!”从此文学史上又多了一段佳话。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千万要记住 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想把陶老先生的话略做改动:“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是不是这样听着更有于利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想,这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利,更利于我们自身。

让我们确信:每一株花最初都是草。每一棵草最后都会开出花。

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

(二)

3、对自己——学会保护。

最大的杀手是自己——这不是危言耸听。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不是天方夜谭。

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危险性,那么怎么谈得上杀手、医生和保护呢?让我们从应激反应综合症说起。

压力引起应激,应激状态下,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现,但

3 这些超常的表现都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一个母亲会以比消防员还快的速度飞跑过去接住从楼上掉下来的孩子,就是一种超常的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容易患这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于第二位! 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保护自己。

这样一个故事: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一片旷野,问: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铲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需要除根。哲学家摇摇头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他们突然醒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

是的,铲除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植庄稼。如果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称之为杂草的话,那么教师的心理自助就是绿油油的庄稼。如果你觉得你近来不太好,有些抑郁、焦虑、透不过气来,不妨来试试下面这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轻装上阵。

“心是有限的舞台,那里不可能摆放太多的座位。”所以,从学生放学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把时间交给自己,整理整理一天的用品,写一写明天需要的东西,做这些事时可以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是悠扬的曲子,或者是最新流行的歌,都可以帮你缓解一天的压力。或者你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随手可触的地方,哪怕只看一两段,

4 这一天里你总算给了自己一点时间,为自己而活着。你会发现,你不但是教师,还是一个不错的歌星、诗人、或者哲学家……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是美好的、美丽的、美不胜收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步履蹒跚地走着,他左手拿着一块大石头,右手拿着一块砖头,背上背着一代泥土,腰上缠着一圈圈草绳,头上还顶着一个南瓜。大家会觉得可笑,可是我们往往就是这样,自己身上所累,自己浑然不知。

他遇到一个农夫。农夫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要拿着一块大石头呢?”旅行者回答,“咦!对啊!我实在没有注意到。”所以,他把那块大石头扔了,觉得这下好多了。

他又碰到一个村庄里的人,那人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头上顶着那么重的南瓜呢?”旅行者说“真高兴你告诉我!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呢!”所以,他又把南瓜扔掉,更轻松地赶路了。

一个又一个,村庄里的人使他知道了抛弃不必要的负担,所以,他一个又一个地把包袱丢掉。最后,他是自由的人,轻轻松松地赶路去了。

生活中,我们同这位旅行者一样,也给自己的心理负载了太多的负担,不必要的禁忌、消极的思想、阴郁的情绪以及时时困扰心灵的焦虑等等,都让我们举步维艰,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我们总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试图获得他人的支持,更加重了对心灵的束缚。所以,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这样既可以集中精力于你应该完成的事,也可以给内心腾出更多的空间,使心理的潜力释

5 放出来,享受精神的自由。

第二个方法:简化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一篇文章吧!

生活原来如此简单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洗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步踏车领回的第二天,年轻人被聘到那个车主的公司上班。——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原来要拥有漂亮如此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让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丛里,应该如何找?有人答:从草丛中间地方开始找。有人答:从草丛的最凹处开始找。有人答:从草最长的地方开始找。教练宣布答案:按部就班地从草地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原来寻找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从一数到十不要跳过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几天后,田边的青蛙

6 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了。——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时,刚好有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原来摆脱学生的负荷很简单,放弃固执就可以了。

有几个小孩都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要他们每天擦拭烛台使之光亮。结果一天天过去了,智者一直没有出现,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了。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孩子,在智者没来的日子里也每天擦拭烛台,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原来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原来快乐很简单,不要斤斤计较就可以了。

原来生活很简单,简化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一切就轻松起来。

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

(三)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

当你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致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事物,把注意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注意转移的方式很多,可以看看电影,欣赏一下画报,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或者去郊外走一走等等,但对我们来说,有时候正在课堂上,不合理情绪来了,怎

7 么办?不可能这节课我上了,我到操场透透气吧?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再等一分钟”,有时候再等等,远远比努力往前赶要好得多,因为这样的等等,可以让你在一分钟后变得冷静,本应该发的火不发,本应该生的气不生,学生在你等一分钟后再处理他时,他可就乖多了。所以,必要时给自己点时间,哪怕这一分钟让学生先做一道巩固练习,你先静静地看看窗外,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冷却后再处理,其实已经不用处理了。

第四种方法:合理发泄。

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这就像水库里的水如果太多就有冲跨堤坝的危险,此时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就要通过泄洪道把多余的水释放出去一样。合理的宣泄方式通常有以下一些:

(1)找人倾诉。

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合理的一种宣泄的方式,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有了烦恼和委屈时,如果没有人可以倾诉,常会使人感到憋的难受,如果能把心里的别扭向朋友倾诉一番,即使不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也能使自己感到轻松了许多。近年来一些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十分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它给那些需要倾诉但又找不到合适听众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2)书写日记。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又不打热线电话,也可以选择自我倾诉的方式,即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向自己倾诉,这种方式对那些性

8 格内向的人来说确是一种十分合适的宣泄方法。 (3)自我宣泄。

这是指独自一人时可以采用的宣泄方式,包括一些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危害的行为,如在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甚至可以对一些废弃物、软一点的垫子进行摔打等,都能起到宣泄的作用。 (4)运动调节。

通过参加某些体育运动也可以达到释放消极情绪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激烈的、带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像拳击、足球等项目,这种调节作用就更明显。

教师的职业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更为重要了。

如果你是绿色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健康的!

如果你是阳光的,你周围的人就是温暖的!

如果你是努力的,你周围的人就是进步的!

如果你是向上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可以展望的!

最后,愿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健康快乐!

第三篇: 干部学习讲稿: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 崔丽娟

东方讲坛特聘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崔丽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应用心理学副教授,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副秘书长,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项目:《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策略研究》等,编著出版了《当你十四岁出萌时》,《心理学是什么》《老年人心理与保健》等近20本心理学著作。

目前崔丽娟副教授在上海科学讲坛中作了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的演讲。她在演讲中阐述了心理健康与人生成功之间的关系,提出只有具备的健康心理素质,才能形成正常的心智,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人生的成功奠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前言:变革性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特征 我们是处在变化的社会生活当中,人类社会一个最大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变革性,当然,人类社会的这种变革性对于我们在座的或不在座的每一个个体来说,有些社会变革,可能是必要的而有些社会变革可能是不必要的,而有些社会变革可能是强迫的,而有些社会变革可能是我们自愿的。但是不管这种社会变革是我们原意或不愿意接受的,或者说对人类来说,这样一种社会性质的动物来说,生活中的变革是永远存在的而且还在以加速度的形式超过我们人口膨胀的速度,在加速的发展着从而使我们现代生活中的现代人我们越来越难以对付它,应对它。

大家都知道,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说25年一代人,但是几年前大家就知道,我们就知道多少年一代人啊?学者通过测算说,现在是3年一代人,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跟我们的孩子们亲子沟通是非常成问题的,因为我和我们的儿女们想看我们隔了多少代呢,所以现在亲子沟通也是我们代沟的问题,是我们心理健康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80年代我们国家刚刚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学生,刚刚毕业的那几届大学生有一张大学文凭在手,就已经非常高兴的了,天下的工作任他找,那叫天之骄子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我们的大学生,仅仅有张大学文凭是不足够了,每个大学生,在大学4年当中花很多的精力,花很多的钱去学,去买种种的证书,谁在找工作的时候不是厚厚的一打在包装自己,但是他们今天怎么样呢,我们大学生找工作难,已经是这几年,我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且我们对我们的本科大学生,我们也重新定位了。大家都知道,把他定位于什么呢?他们已经不是天之骄子了,他们是普遍劳动者,这就是社会的变革。所以一个人类来说,它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变革性。。

那么这样一种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在哪呢?体现在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地改革自己和重塑自己,大家请看一看,有关心理健康的指标当中,都谈到这儿为止了,只谈适应,只谈重塑。但是我认为大家会忽略它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在变化和重塑的过程中,我们是不应该去失去做人的基本原则的,这是非常重要,社会是在不断的变革,我们是要去适应这个社会,去应对这个社会,但是我们在随着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是不应该失去人类最美好的道德的美德的。要守住道德的底线,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胡锦涛有一个讲话就是《关于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把道德建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呢,就是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社会的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大家变的都很快,重塑的都很快,但是我们忘了一个前提条件,守住人类的道德和美德,这是不应该放弃的东西,不管社会怎样变革,道德的底线还是要坚守的,所以人是社会的人,生存在社会当中个人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去适应社会、顺应社会,在顺应和适应的去学会应对社会然后找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位置上把握机会再改革我们这个社会,所以这是我谈的第一个心理锻炼,在一个不断变革的人类社会生活当中,要去学会不断去适应和应对。所以我常在我们的教育界提倡我们的学校里面要不断地上了一年下来,然后第二年应该打乱班级,重新分班最好让我们老师也换一换。为什么?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会,适应社会应对社会,跟不同的改变,不同的同龄人不同的老师,怎么样来合作共事,怎么样的友好相处,这都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决好的培养,这我是我谈的第一个心理锻炼。

(二)心理锻炼二:接纳自己、了解自己

第二个心理锻炼,接纳自己、了解自己。要学会接纳自己、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谈这一点?因为这一点和我们的一个心理的品质是紧密相关的,那就是自信心。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一句话“信心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信心里来自哪里呢?在具体的生活中,怎么样让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呢?这种锻炼怎么来呢?那就是要接纳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这才能够建立起我们的自信心,才能使我们的成功拥有了一半。(15:30)

我们在教育当中说要因材施教,我们在管理当中,我们要因人而用,每个人都专注培养对自我的接纳,来找到自己的在社会生活中,他的长处是什么,他适合于干什么,喜欢做什么,我们今天科学的发展观是要以人为本,做到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际上讲的都是在这个社会生活当中,要对自我接纳,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生活当中,适合干的,喜欢干的,和你擅长干的,只有这样你才能走向成功。我们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有句话说,精诚所至,所谓的精诚所至,也就是说有一件事,只要我真的拼命地去努力,我就一定会成功的,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不擅长你不喜欢,你不适合,你再努力恐怕也是失败。 我想这一点我们用植物来做比喻,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大家都知道,玫瑰花非常的高贵,杜鹃花非常的绚烂,但是我一点要给玫瑰浇上杜鹃的养料,生长的条件,而给杜鹃提供玫瑰所需要的养料和生长的条件。大家一定都知道,等玫瑰和杜鹃成长起来以后,玫瑰既失去了自身的高贵,也不会拥有杜鹃的绚烂,而杜鹃它既会失去自身的绚烂,而不会拥有玫瑰的高贵,玫瑰就是玫瑰,杜鹃就是杜鹃,它有它自己的生长的条件,所以我想说的第二个条件,实际就是和我们的自信心密切相关的要想有自信心,那就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潜在能量是什么。接纳自己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

我在这里引用了经济学家兰斯博格的一句话,兰斯博格他给他的女儿写过十多条生活的忠告,其中有一条格外的重要在这条当中,他是这样对女儿说的,他说:“千万不要在你没有兴趣的领域追求成功,因为你得跟那些真有兴趣的人竞争,没有兴趣,你怎么比得过人家?”所以我们要进行的第二个心理锻炼,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去接纳自己,要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生活中你适合做什么,每个人到这个社会当中,我们自己到这个社会当中的独一无二的理由,找到你自己独一无二的理由,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大家都知道,今天在我们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拼命地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就能成为专家学者,好象那才是成功的人生。结果导致了什么?结果导致了我们大多数的孩子不仅没有成为专家学者,而且在拼命地成为专家学者的道路上。最为可悲的是他们都失去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快乐,何谈健康的心理呢?谈何成功的人生呢?所以我想谈的第二个心理锻炼就是接纳自己了解自己,在这个基础上来树立起作为我之所以为我的自信心,那你才能够找到最合适你成长的最适合于你走向成功的道路。人家成功的道路,不见得是适合你的。(19:50)

(三)心理锻炼三:拥有攀登山峰的良好精神状态

我想谈的第三个心理的锻炼,就是要拥有攀登山峰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如果把人生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如果我们把他比作爬山,在实际上说中说,你在整个人生过程当中是爬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在攀登一座又一座的高山过程中,你是否到达了山峰的顶端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拥有怎样的攀登人生的山峰的积极的、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才是最为重要的。那怎么样才能拥有这样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呢?方法是什么呢?那个方法就是当你在攀登一座又一座的人生的山峰的时候,请你多关注你付出过程中的所得,不要老是关注你的所失,因为你只有关注你在攀登山峰过程中付出之后的所得的话,你才会怎样呀?快乐,你才会拥有动力。 我们说人生有各式各样的目标,但是我想说的快乐的生活,应该是最为根本的人生的目标。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快乐,是我们活下去和愿意努力下去的最大的动力,在座的有那一位说的我这个人是为痛苦而努力而活着的,请给我痛苦吧越给我痛苦,我越愿意努力下去和活下去,不会的。因为在努力过程中我感受到快乐了,所以我才愿意再继续努力下去。没有人说我感到痛苦了愿意继续努力下去,是不是?所以快乐的体验是最为重要的,这才是我们人生努力的最大的动力。那怎么样去感受快乐呢?方法就是每当你努力过后请你关注一下你努力的所得。

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体验一下,比如爬20层的高楼我们爬啊爬,一鼓作气,累得一屁股坐在10楼,这个时候你往哪看啊?如果你往上看,你是重在所失的人,“我都累成这样了,怎么还有一半呀?”这样的人,虽然你爬到了20层,但是在你的体验当中,你一定觉得你这次努力的付出远远地大于你的所得是不值得的,这就像你去商店去花10快钱只买1块钱的东西,你还愿意去这样的商店吗?不愿意了。但是另外一个人他是这样怕的,当他一鼓作气,也累的一屁股坐标在10楼的时候,他往哪看,往下看,重在人生的所得,他说;“哎呀我这一下子就爬一半了,那我休息休息,待会儿,再上一层那不就超过一半了吗?”是不是,这个人呢?他就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又爬上去了,四分之三了,15层了还剩5层了,到了最后一层的时时候,他一定是“哈哈,我就要胜利啦!”只剩最后一层了,是不是,这样的人。他觉得爬这20层是值得的,下次你不要他去爬,他自己怎么啊,自己都要爬,因为他觉得他的付出是值得的。

每个人生来就愿意有辉煌的人生,成为一个成功者,为什么在我们努力地跋涉过程中,我们很多人慢慢地不再努力了。就是因为在努力的过程当中,他关注所失,而不关注所得,所以每一次努力,他都觉得,哎呀,失去太多,与所得所比是不值得的。慢慢的他就不具有这种攀登山峰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他就放弃了自己,同时他也就放弃了成功的人生,所以这是我谈话的第三个心理锻炼,拥有攀登山峰的良好精神状态比是否达到山峰顶端更重要。(25:00)

(四)心理锻炼四: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四个,我想跟大家说的第四个心理锻炼,那就是多给自己点积极的自我暗示。那生活当中不仅外人可以给我们暗示,我们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暗示,那么这种自我暗示,这种暗示用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句话就是——说鬼鬼就来。自我暗示经常发生的,比如今天晚上睡觉前,我们对孩子说,你晚上不要尿床哦,实际上你就给了他什么暗示啊?你是一个好尿床的人本来今天晚上不尿床,他也尿了,为什么?因为这句话,我如果不尿床,你告诉我干什么。这说明我好尿床嘛。所以说,这就是自我暗示的你的暗示的作用,这种暗示就转化成他对自己的自我暗示——哦,我是一个好尿床的人,结果他真的在行为上去实现了,就影响到了他的行为。有一副对联,其实用在我们对自己自我暗示上,就最恰当不过的了,那就是——说我行我就行为,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在生活当中,要多给自己一点积极地自我暗示,为了给自己一点积极的自我暗示。

我给大家讲一个方法,什么方法,我们经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我想说的是,在今天不是这七件事了,生活困难时我们讲这七件事,现在我们不讲这七件事了。现在我跟你说,从心理健康来说,你开门只有一件事,每天早晨起来的时候,对着镜子把自己妆修一下,在镜子里面让自己的头发,整整齐齐,衣服端端正正,在镜子里面给自己一个,给自己这样一个什么啊?我今天气色不错,精神挺好,你快乐美好的一天,就从这开始了。所以这了一个积极的自我暗示,做好你开门的第一件事,这是我给大家讲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心理的锻炼。

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第二方面要给大家讲讲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为什么要谈这个方面呢?因为我刚才跟大家讲了,在我们所有的心理健康的指标中,各个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有两点是得到共识的。

第二点就是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而且我们也知道,科学的发展观,也讲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那这当中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你有去适应社会,与社会协调,就是与周围的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第四篇:心理变态杂文随笔

室友们刚刚聊天,说到有一些“心理变态”的人,因为两元钱饭钱就把老板砍了,因为男朋友没陪自己打游戏就跳楼,诸如此类。她们的语气很轻松:“这些人就是有病吧。”我说,其实我能理解这样的人,他们很可能是遭遇过一些打击,他们一定经历了什么,有的时候很小的一件事就能压垮一个人。我说,我可以理解他们。

室友问,那你能原谅他们吗?他们杀了人!

我答:不能。我理解他们,但是不能原谅他们。

室友一笑:理解不就是为了原谅!你既然不能原谅他们又为什么要理解他们!你就是在为那些犯罪的人找借口!那么那些被伤害的无辜的人怎么办?人没有那么脆弱!你要告诉自己你很强大!你不要为你的脆弱找借口!一个人没有那么容易被一件小事摧毁的!

我一时语塞,思绪被这一顿问句打乱到无力反驳,翻来覆去睡不着,决定还是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不是一个神经大条的人,我表面上云淡风轻,但是我真的能理解那些所谓变态的人,可能因为有一瞬间我和他们很像。在那一瞬间,你就是喘不过气,你钻进了牛角尖出不来,你没有办法,只能那么做。我不是在为他们开脱,更不是说他们无罪,只是凡事一定有个理由,他们的人格也不是无端产生的,我想他们一定遭遇了什么痛苦,比如被欺凌,比如被诋毁,比如不被在乎…才把黑暗的那一面人格逼了出来。你不能理解他们,就说他们的情感是变态,我觉得这是很高傲的,很流氓的想法。

第二,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其实人性中善恶都有,只是经历太多痛苦会把恶的那面无限放大。毛姆说过一段话:“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贵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中也找得到美德。”我觉得我的室友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些违法的人,他们的行为不正确,那么他们的全部都是不可饶恕的吗?他们就不能拥有被理解的权利吗?他们或许只是缺少一个能说话的人而已。就像我一样,这些话我在现实中可能永远不会说出来,因为没人会懂。

第三,我不是为自己的脆弱找借口。换言之,什么时候脆弱变成一个贬义词了?为什么人不能脆弱?还是那句话,你没心没肺,但是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不能为小事感伤,还美其名曰是坚强。再者,我不相信有人完全没有脆弱的一面,你告诉自己你很强大,但是你的灵魂骗不了你。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把脆弱表现出来又怎么了?脆弱本身没有错啊,只是不能用来当作伤人的借口而已。所以我不是在为任何人的脆弱找借口,脆弱甚至不需要什么借口。我理解他们的脆弱,但我不原谅他们的行为。

第四,理解和原谅是两回事。如果你要问我,好,你理解一个杀人犯,那么被杀的人是无辜的啊!他们的父母家人怎么办!你想过他们吗?我想过,我当然想过。正是因为被害人是无辜的,我才不能原谅那些犯罪的人,他们一定要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负责。但是,这跟我理解他们一步步由善变恶的痛苦与纠结,没有冲突。

我觉得这个话题很沉重,真的很沉重。我哭了,很难受,我的室友可能觉得我也是不正常的人了吧,可能觉得我是一个稚气的小孩子,动不动就脆弱了吧…有什么所谓呢,她们现在已经开始讨论打麻将了,聊得很开心,完全忘了她们就在刚刚还口出狂言说你就是在为你的脆弱找借口!却不知道我又要为这句批评琢磨到半夜睡不着觉,眼睛还哭肿了,生怕自己是个异类…你们说,如果有一天我也想不开走向极端做出了伤人的事情,那么罪犯到底是我呢?还是她们呢?

第五篇:《变态心理》学个人感想

课程感想

有幸能在这学期修读蔺老师的《变态心理学》课程,让我对变态心理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变态心理学是与实际生活关系很密切的一门学科,他能够让我学会辨别出一些异常心理障碍,以便及时的采取自助或助人的举措。作为一名师范生,今后即将走向教师岗位,首先个人需要学会自我觉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需要积极关注每位学生的状态,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做适当的辅导。而通过学习《变态心理学》这门课程,让我具备了一定关于这方面的专业技能,我想,在今后的生活里,我将终身受用。

对于《变态心理学》这门课程,内容比较多,一些心理障碍极容易混淆,且有的内容较难以理解,但是通过老师用一些简单的语言,以及生动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让我们不仅记忆的快,而且更容易理解。上课过程中时不时放一些关于课程知识的录像,通过生动的影像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在通过课前发放案例的方式,让我们在学习某一障碍之前就对其有了初步的理解,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很喜欢老师每章节给我们推荐的关于某一知识点的电影,虽然有些影片已经看过,但是那时看的状态与学习《变态心理学》后再去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现在的我能够以一些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影片中某一现象的原因,同时从一些影片中学到关于一些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突然发现,原来观看电影有时也能学到很多有关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与应用。

关于这门课程的最后一次大作业,我们选择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主题,虽然上课过程中老师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述,我们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通过小组的方式查阅文献,并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交流,我们对这一障碍有了更详细以及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课堂上也有很多小组选择了这一障碍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与分享,从他们的分享中我们又学到更多更深入的内容。

总之,通过这一学期科课程,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同时这一学期与老师同学的相处是愉快的,我想,这一切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上一篇:八上历史第二单元试题下一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