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舆情引导

2022-07-17

第一篇:突发事件舆情引导

突发事件下网络舆情的正确控制与引导

车辆102班

孙亚星

100301

王 晶

100302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课题是《突发事件下网络舆情的正确控制与引导》,主讲的内容有三部分,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二:现象的背后;三:解决方案。

让我们先通过近年来的事件,大致了解一下第一部分。08年有“三鹿毒奶粉”,“范跑跑”,“香港艳照门”:09年有“邓玉娇案”,“上海钓鱼执法”,“河南农民工开胸验肺”;10年有“兽兽门”,“国美争权”。。。,一系列案和门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可有的同学依旧感到很遥远,那就让我们看看11年的所谓“河工大碎尸案”。QQ空间疯狂转载, 同学之间奔走相告, 你信了吗? 你又是怎么做的? 谁又知道案件的真相?

相信有很多人到现在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以告诉大家 :

真相:一女青年在学校门口被车撞死。

风传:两名大三理学院女生在教师公寓被人先奸后碎尸。

要想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事件,为什么很多事一到网上就变了味儿,我们就不得不得看一看这现象的背后。

我们先看看涉及到了什么。涉及到官:“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涉及到富:“姐开的不是车,只是一块废铁。”;涉及到民:“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它去。”;涉及到娱:“语不惊人名不起。”,还有权,企等等。可为什么这两年频繁的在网上爆发呢?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社会背景:网络传播互动性和开放性强的特点,为大众提供了平等的发言平台,任何用户都可以自由地发布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使人类进入了“个人传播”时代。这种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传播话语的分配,使得话语权实现了空前的普及。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从“大喇叭时代”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频发浅析:

一是由于社会经济转型,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利益交错,公共突发事件此起彼伏;

二是由于网络技术进步,为公众提供了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 三是由于媒介生态环境由延时单向线性传播向即时互动循环模式的转变。

我们对比一下各个事件,无非是两件事,一:弱势群体的觉醒与反抗,二:群众社会参与心的增强。

一切严重的网络突发事件都是矛盾的导火索。

前两年我们听到得大多是“网络监督”,“网络维权”,近来我们也听到好多“网络暴力”,“网络审判”,网络在声张正义的同时,也成为某些“高手”的工具,一把确确实实的双刃剑。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既反映了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状态,反过来又影响着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如不及时掌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并在适当时间进行有效干预,则可能造成突发事件事态扩大,并可能引发新的突发事件 。

谈到解决方案,我觉得应该从政府,媒体,个人三个方面着手。 有专家指出在互联网、移动通信支撑的社会多元表达平台上,信息控制的难度加大,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所具有的特征,使得其媒介生态、传播图景、舆论态势等是政府很难控制的。这对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发声和舆论引导需要有比过去更高更强的能力。

政府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一: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主要问题是:

政府腐败;

长期以来社会分配不公平; 老百姓心中积怨很深。 二:处理不当

这两个就像一个矛盾体,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处理不当会导致公信力的下降,公信力的下降会导致问题的更加难以处理。

说说腐败问题,一个政府一旦腐败了,其它的一切将无从谈起,不管你有多么先进的社会阶段,多么完善的法律系统,因为执行这一切的是人。我们结合一下历史:中国和日本当年同处于封建社会,面对欧美资本主义的入侵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我感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处于封建晚期的清政府远远比处于封建上升期的日本腐败的多。

腐败是政府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最紧急的问题,同时也是最不能急的问题,几千年留下来的“传统”是很不好对付的。

在处理不当上我们主要说说如何面对突发事件下网络舆情,目前处理存在三个误区:封堵,沉默,乱说。有专家提出了应对四说:是否说,谁来说,说什么,怎么说。原外交部发言人王旭明曾说:“别人说不如自己说,外行说不如内行说,被动说不如主动说。”只要政府能做好沟通工作,很多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很多问题也就不会发生。

网上的爆料,由传统媒体接手深入采访和评论,提升了可信度,更能引起政府重视;而传统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报道,经互联网的放大,迅速凝聚民意,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新老媒体相互借力,放大舆论,推动了不少社会问题的解决。 可是???

媒体所面临的问题

一:敏感性差,反应滞后,过于轻率,不连续,哗众取宠。 二:内容单一,政府性强,缺乏良知,话语失真,不能使群众信服。

我们来看一下国外的知名媒体是怎么办的。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有时简称为“时报”(The Times)。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日报,在全世界发行,有相当的影响力,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

再看一下他的历史。

奥克斯在接办《纽约时报》时就确定了时报的新闻报道原则:“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 纽约时报也为此大获成功。

小阿瑟(曾经的掌门人)比父辈更追逐利润,他试图促成《纽约时报》平民化,使各种人群都能够接受,因此涉及“煽情新闻”,使得《时报》一度失去公众的信任。

我认为媒体人应该是这样的:

以勇气肩负责任 以良知追求真实

我们常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下面我们就看一下我国网民的情况: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了4.2亿。”据统计,“3.84亿网民中有3.0769亿网民看网络新闻,跟帖大战常常现诸网页,而且部分网友回帖的思想深度可以与传统媒体的评论相媲美;1.17亿网民访问BBS,最新热

点事件常常在这里聚集;2.21亿网民开博客且1.45亿人活跃更新,评析热点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网络的‘意见领袖’多通过博客来传播影响力;2.7亿网民使用即时通信工具,2.33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其中有3070万人只使用手机上网”。这组数据证明网络族群正在悄然兴起,多种研究显示,网民作为中国公民中社会参与热情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积极地关注和反映社会现状,为网络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庞大的人群基础。

是这么多的网民促进着很多问题的解决,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明真相的群众。我国的网民具有以下特质:一:有主张,少论据;二:情绪化;三:盲目跟从;而且很多网民参与的心态就不大对,有逆反心理的,有借机发泄的……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对信息筛选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了于丹教授客座百家讲坛是所提的三个原则:

真实吗?

善意吗?

重要吗?

可是大千世界,纷纷扰扰,很多事情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判断的,这个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韩愈曾经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我们需要找到帮我们“解惑的人”,树立起正确学习的理念。

我们在讲政府怎么办时,我们落到了官员上;我们在讲媒体怎么办时,我们落在了媒体人上;我们在讲群众怎么办时,自然是落在个人上,于此同时我们又引出了学习。这让我想起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而根本的根本在于教育。所以我们认为最终的方案是:

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

感谢互联网时代,

感谢老师给予的机会,

感谢大家的到来,谢谢!

2011-11-19

第二篇:新乡社区舆情处置引导办法

新乡社区互联网舆论 信息收集、处置、引导办法

第一条 总 则

为提高社区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处置、引导水平,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最大程度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网络媒体报道可能对社区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维护华北石油局新乡社区对外形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作原则

1、及时主动,准确把握。重大网络舆情发生后,中心党委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向局党委、主要领导报送准确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情况,随时进行研判,稳定公众情绪,掌控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2、强化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网络舆情的宣传报道有利于社区的工作大局,有利于涉及事件的妥善处置。

3、明确职责,严格制度。按照分工协作、集中应对的原则,由党群工作部统一协调指导,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具有较大影响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由中心党委组织协调并及时上报局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

4、突出导向,分类处理。网络舆情发生时,新闻宣传工作服从现场处置工作。涉及重大政治性、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区形象的事件,由乡党群工作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准确报道。

第三条 组织领导

设立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宋长根

副组长:周功才 赵 军

成 员:李新峰 孙苏媛 任宏亮 向松全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及时落实主要领导关于网络舆情的批示要求;

2、对涉及社区的网络舆情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和处理与媒体的相关事宜;

3、根据需要确定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4、收集、研判、处置网络舆情信息,及时向局党委宣传部领导汇报情况,并向有关部门通报舆情进展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指导相关部门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5、向局党委宣传部及时上报舆情信息处理进展情况。 第四条 舆情收集

收集整理互联网络舆情汇集、研判、处置工作方案的信息、报道、简报、图片等相关资料。并明确一名专职网络舆情评论员,网评员每天上网浏览有关社区的相关信息,及时收集舆情危机事件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对发现的舆情,须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舆情处置建议,同时采用“及时处理、组织跟帖、公布事实”等办法,有条不紊地开展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

第五条 舆情处置

按照“早发现、早处置、早平息”的基本要求,及时了解舆情出处,对引发该舆情的不实之处进行澄清。同时组织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和评论员,以普通群众的身份、从普通网民的角度出发,对负面质疑进行反驳,引导舆情的正面发展。当负面影响增大时,领导小组应有意识地选择重要信息在主流媒体发布,维护社区的良好形象。

第六条 舆情引导

突发舆情发生后,要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正面回应、妥善处理”的总体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当网上出现涉及社区的负面报道后,应坚持积极正面引导,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及跟帖,以正视听。有重大影响的舆情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及时作出相关报道,引领社会舆论。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百宜乡网络舆情处置引导办法

百宜乡互联网舆论

信息收集、处置、引导办法

第一条 总则

为提高我乡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处置、引导水平,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最大程度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网络媒体报道可能对我乡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维护百宜对外形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作原则

1、及时主动,准确把握。重大网络舆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向区委、政府主要领导报送准确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情况,随时进行研判,稳定公众情绪,掌控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2、强化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网络舆情的宣传报道有利于我乡的工作大局,有利于涉及事件的妥善处置。

3、明确职责,严格制度。按照分工协作、集中应对的原则,由乡文化服务中心统一协调指导,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具有较大影响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由乡文化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4、突出导向,分类处理。网络舆情发生时,新闻宣传工作服从现场处置工作。涉及重大政治性、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损害我乡形象的事件,由乡文化服务中心牵头

负责,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准确报道。

第三条 组织领导

设立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及时落实主要领导关于网络舆情的批示要求;

2、对涉及百宜的网络舆情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和处理与媒体的相关事宜;

3、根据需要确定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4、收集、研判、处置网络舆情信息,及时向区委宣传部领导汇报情况,并向有关部门通报舆情进展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指导相关部门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5、向区委宣传部及时上报舆情信息处理进展情况。

第四条 舆情收集

收集整理互联网络舆情汇集、研判、处置工作方案的信息、报道、简报、图片等相关资料。并明确一名专职网络舆情评论员,网评员每天上网浏览有关百宜的相关信息,及时收集舆情危机事件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对发现的舆情,须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舆情处置建议,同时采用“及时处理、组织跟帖、公布事实”等办法,有条不紊地开展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

第五条 舆情处置

按照“早发现、早处置、早平息”的基本要求,及时了

解舆情出处,对引发该舆情的不实之处进行澄清。同时组织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和评论员,以普通群众的身份、从普通网民的角度出发,对负面质疑进行反驳,引导舆情的正面发展。当负面影响增大时,领导小组应有意识地选择重要信息在主流媒体发布,维护百宜的良好形象。

第六条 舆情引导

突发舆情发生后,要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正面回应、妥善处理”的总体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当网上出现涉及百宜的负面报道后,应坚持积极正面引导,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及跟帖,以正视听。有重大影响的舆情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及时作出相关报道,引领社会舆论。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得决定》,从各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决定强调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确认知网络舆论极端重要的作用,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着力提升新兴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网络舆情极力扮演主信息源角色。从发展阶段看,当前媒体已超越所谓的精英媒体、大众媒体阶段,进入到人人皆为媒体、人人皆为信息发布者、人人皆为舆论制造者的阶段,新兴媒体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面临巨大压力。而从媒体加快分众化、对象化的角度分析,新兴媒体以其占有主要信息源、众多信息源、即时信息源的优势,向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议程设置模式、运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并加速舆论格局的复杂化。

网络舆情积极向群体心理领域聚焦。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许多问题所产生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来释放。此间,如果对正在形成的网上舆论处置不当或引导迟滞,势必导致或强化一些网民产生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在一些“意见领袖”的左右下,网民的这两种心理相互交融,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加速放大“破窗效应”和“链式效应”,进而

转为群体心理。这无疑为我们克服和纠正网络舆论引导的反向作用增加了难度。

网络舆情更加置身意识形态前沿。随着若干“杂音”和“噪声”对网络“嵌入式”渗透、“价值论”引导和“话语权”干预的不断增强,网络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将日益凸显。一方面,网络舆论跨界影响空前直接,价值观互相激荡,“思想战”、“精神战”、“文化战”、“政治战”等更是“短兵相接”;另一方面,争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更趋于白热化。互联网毫不掩饰地演变为没有硝烟的前沿主战场。

网络舆情进一步深化网络“问政”的维度。从“黑砖窑”事件到前不久伊朗政府围绕选举与西方发生的网络战争,再到我国乌鲁木齐市发生的“

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无不显示出了网络“问政”的巨大力量和现实威胁。如果说网络“问政”将继续从广度上引导更多网民有力地去表达心声,那么,网络“问政”还将从加压领导干部心理焦虑、约束其作风建设和促进执政方式创新等方面的深度上,着力发挥影响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在网络舆论已经占据当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略制高点的新形势下,我们虽然在提高认知水平,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畅通舆论引导主渠道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离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很多工作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第五篇:舆情引导:彰显党的执政能力

舆情监测http://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舆情成为考量党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正确引导舆情,提高舆论引导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舆情,是指民众以媒介为载体对现实社会特别是公共事物相关态度、意见的总和。最初的人类社会历史并不具有世界性,舆情也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只是后来在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世界交往的逐渐发展,最初的人类社会历史才突破自身的地区性和狭隘性,具有了世界性的趋势,逐渐形成了世界历史,全球化的舆情才开始形成。全球化舆情是世界交往的产物之一。人们只有通过交往,凭借各种传媒工具,才能获得和处理大量的信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认为“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强调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指导思想,运用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传播工具,加强信息交流。他们特别指出,党的宣传家必须关注舆情,要想方设法将大多数群众争取到社会主义一边,否则,脱离群众的宣传家就成了“沙漠中的布道者”。

舆情是检测党活动环境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以来,随着报刊、电台等传播技术的发展进步,舆情不仅成为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社会环境之一,更成为政党活动和国家统治的重要社会环境之一。各党派都十分重视舆论的宣传鼓动作用,把掌控舆论作为加强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民主革命时期,《向导》、《新华日报》等共产党传媒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就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特别是舆论环境决定的。近代中国内忧外患,舆论纷繁复杂。面对各种救亡思潮和理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启蒙和救亡的双重变奏斗争中,最终选定了马克思主义,并成立了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下,幼弱的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必须通过自己的传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宣扬党的新战略、新纲领,以扩大影响和壮大革命力量。

一个政党要想平稳执政、长期执政,需要具备包括牢固的群众基础、强大的经济实力、安定的社会秩序、坚强的国防力量以及和平的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外部环境。而舆论环境的好坏,对于执政党上述诸多外部环境具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执政目标能否实现。近些年来,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开始角逐舆论市场,共同关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形成了许多舆论的热点、焦点,可谓舆情复杂多变。在对一些公共群体冲突事件的应对处理中,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复杂多变的舆情,表明党执政的环境也复杂多变。因此,审时度势,强化对舆情的理性分析,改善党执政的环境,成为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时代课题。

舆情是考量党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

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和舆情,使党执政面临重大的挑战,同时也对党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普及,人们迎来了一个“人人皆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由此带来了当前中国社会舆情的许多新特点:民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提高;网络舆情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问政、网络议事如火如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涌现,加大了网络舆情引导的难度,更给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舆情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和动员社会力量的有力工具。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就决定了人们思想多元、多变和多样等显著特征,决定了人们接受信息和发表观点的自主性、自由性,从而决定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和动员社会力量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要切实把握舆情特点、规律,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在正确应对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和舆情过程中,着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

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须重视舆情管理

舆情是社会危机的“预警器”。据《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指出,2010年发生的138起社会舆情热点事件,微博首次曝光的事件为22起,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0上升为16%。并且,2010年

大部分社会舆情事件中均有微博介入。尽管新媒体首曝舆情事件的比重愈来愈大,但传统媒体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仍举足轻重。传统媒体可以加速某一热点事件的扩散,使之由网络上的分散舆论转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仍然高于网络媒体。因此,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引领社会舆情的功能,构建舆情宣泄的社会“安全阀”机制,就成为我国政府完善公共管理方式,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舆情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反之,则是党和人民之祸。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苏东巨变,舆情导向的错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新闻自由”口号的冲击下,作为苏联国家和共产党的主要报纸《真理报》不仅完全丧失了对舆情的引导权,而且成为摧毁苏共立党立国的重要媒体之一。苏东巨变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颠覆或巩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舆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演变战略,必须认真学习和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树立“文化安全”意识,更加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上一篇:泰国的礼仪与习俗下一篇:土地复垦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