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

2022-09-12

分析中国互联网信息部门出台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形式统计数据》可知, 一直到2018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为8.02亿, 普及率为57.7%。其中, 手机网民达7.88亿, 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达98.3%。不断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 使得移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 数亿网民每时每刻留下数万亿量级的电子痕迹数据, 逐步使我国迈向“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使得网络舆情产生速度加快, 数据体量变大, 且异常复杂。这种新的网络舆情环境挑战着我国网络舆情引导, 同时也为网络舆情的引导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这种形式下, 通过采用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性来分析网络舆情, 并发现其演化过程中的潜在规律, 对于网络社会安全的维护, 以及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的引导, 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引导面临的新形势

西方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曾经在《第三次浪潮》中表示:“如果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 那么大数据才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又称海量数据、巨量数据, 是指无法在一定标准条件的规定下内使用一般计算工具来对已有内容进行整合、运算和处理的信息集成体, 在大数据时代中想要真正意义上的获取、分析、计算、挖掘出有价值的资料, 就需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目前这些海量数据造成的信息风暴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 也使得网络舆情的引导面临新的形势。

(一) 大数据给网络舆情引导带来的机遇

1. 大数据为网络舆情引导带来技术优势。

今天的舆情监测技术可以自动抓取数据, 并进行筛选、分析, 这就为舆情引导提供数据支撑。如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媒体, 人们在这些媒体上发布视频、照片、文章、心情等各类信息, 均会留下痕迹。因此, 在网络上的所有行为皆为数据, 而舆情监测服务器可通过对网民的IP登录地址、时间痕迹、浏览内容等信息数据进行集中分析, 从而完成对网络舆情的高效、精准、全面的判断, 为舆情引导提供了技术优势。

2.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有效结合让舆情分析更准确。

云计算作为计算资源的底层, 支撑着上层的大数据处理, 可很好的挖掘大数据的价值。比如, 对关联数据进行跟踪及搭建关联数据库, 可大大提高对舆情的趋势研判。而运用云计算,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预测, 则使得舆情引导在预警、研判、应对、决策等环节的决策更加精准。

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推动了网络舆情理论的研究。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 舆情研究其视角将更加多元和精确, 从而改变了当前舆情研究中尴尬的“策为上、术为主、学匮乏”的学术现实。

(二) 大数据给网络舆情引导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 信息获得越来越容易, 因而数据的应用、个人的隐私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密。相应的, 给大数据时代下的舆情引导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 过分依赖大数据, 导致决策失误。

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来源范围非常广, 拓展了舆情信息统计、分析的范围。同时, 因搜集的数据良莠不齐, 故无法保证其百分百有效。另外, 因舆情引导中过于关注网络舆情, 从而忽略了现实社会中的舆情。使得舆情引导与社会调查结合不够, 产生一些调查研究不全面、不合理的舆情分析报告, 则难免对决策产生误导。因此, 我们应避免陷入“技术是万能的”误区, 更不能因大数据具有强大的功能, 而导致成为数据的奴隶。

2. 大数据技术更新较慢, 使舆情监测受到限制。

网络舆情的爆发和发酵非常之快, 和常规舆情相比其预警时间大大缩短。而我国云计算等技术更新较慢, 不能完全满足对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与研判的时限要求。

3. 目前, 全国各地区信息化应用情况存

在明显差异性, 这也就导致各单位政府以及下属部门、机构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独立性”现象。例如:每个部门都设定了自己独立信息处理库, 所以造成一共部门有多少个, 与之对应的信息系统就有多少种, 同时独立的信息系统从登录界面、数据资源储备库和检索软件, 都是想对完整、独立的个体,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信息想要实现交流连接十分困难, 因此消除“信息孤岛”变的越来越迫切。

4. 大数据时代, 引导网络舆情需要建立专业的大数据系统和舆情分析平台。

但是, 由于各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信息技术和传媒发展水平有所不同, 所以在信息公开、实施和规范化程度上也有不同。建立大数据系统和舆情分析平台, 是需要进行较大成本投入, 以及与相关政府资源和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的对接与合作。从全国范围来看, 大数据技术目前尚未普及, 也未能引起某些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的重视。

二、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发现大数据给网络舆情引导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善用大数据思维创新网络舆情引导

想要实现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正确的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 首先需要深入贯彻大数据创新理念, 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 做到“四个结合”。

1. 将大数据和社会治理紧密结合, 推进网络舆情的源头治理。

网络舆情实质上是社情民意的折射, 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就是加强社会治理。要运用好大数据的“关联分析”能力, 将网上网下方方面面的数据整合、分析, 深入挖掘网络舆情与社会动态背后的深层次关系, 从而实现网络舆情引导和社会治理的紧密联动、同步推进。

2. 把大数据和政务信息公开相结合, 更进一步提的升政府公信力。

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之上, 探索建立的大数据政务公开系统, 实现政务公开从“信息”到“数据”层面的推进。同时, 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和使用, 使数据发挥最大价值。

3. 将大数据与日常舆情引导紧密结合, 提高网络舆情的整体掌控力。

要坚持“循数而为”原则, 从而突破传统舆情引导的狭窄视域, 建立网络舆情大数据台账系统, 实时记录网站、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各个网络平台数据, 全面分析网络舆情的传播动态, 从瞬息万变的舆情数据中找准引导重点、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引导效能。

4. 将大数据与突发事件应对紧密结合, 提高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大数据时代, 网络既可成为突发事件“助推剂”, 也可成为应对突发对事件的有力工具。这就需要建立类似“舆情量化指标体系”、“舆情演化分析模型”这样的数据模型, 来综合分析突发事件其性质、态势、涉及平台、浏览人数及网民意见倾向等多方数据。以便可以迅速、准确地划分舆情级别, 从而确定引导措施, 解决传统舆情分级中存在的滞后性和随意性等问题, 做到科学研判、快速处置。

(二) 推进并完善大数据舆情引导体系建设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纷繁复杂, 要提升网络舆情引导科学化、现代化、数字化, 就需要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体系。

1. 营造网络舆情引导制度环境, 加强法治数据的保障。

由于数据的收集、处理及分析等各阶段, 都会触及法律问题。因此, 应建立并完善针对大数据的法律保障, 营造良好网络舆情引导的制度环境。具体而言, 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对公共权力、公众言论自由其权利和义务的明确。通过实名制认证, 首先, 在保障公众言论自由的同时, 在舆情形成后可及时识别不良舆情的制造者。其次, 有利于养成公众负责任的网络言论良好习惯。使其在网络舆情参与过程中, 自觉提高法律意识, 从而营造干净、绿色的网络环境。

2. 建立网络舆情引导的管理机制, 加强数据资源分析。

大数据时代, 网络舆情引导应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以健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为依托, 提升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专业部门应针对舆情引导过程中出现的各项监测数据作出预判, 利用各类平台及时公布监测信息。在具体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实施前, 可率先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各项网民听证活动, 调动公众积极参与, 正确引导民众的舆情导向。

3. 开发网络舆情引导的技术体系, 加强数据资源整合。

大数据以其的多样性、海量性、高速性等特征, 为网络舆情引导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当前的重中之重, 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消除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这就需要开发网络舆情引导技术体系, 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首先, 采用完善的数据化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大数据自身优势, 将其应用在网络舆情的引导当中。同时, 通过数据检索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检索及整合, 及时找出虚假或有害信息的源头, 从而帮助相关部门进行有针对性应对。其次, 通过搭建关联领域数据库和舆情基础数据库等, 建立起数据资源的整合平台, 使复杂的数据变为有效的决策信息, 在网络舆情的预警、研判、应对和决策等环节中, 具有丰富和完善的决策参考体系。并通过该平台将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 使其能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预防和应对。同时, 还需要随时跟踪关联舆情, 不仅仅是局限于危机的解决, 还要辅之以决策的参考。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 大数据技术催生了网络舆情并使其发展方向不断出现变动, 而这种改变也在潜移默化中对我国网络舆情的引导提出新的要求, 并且给网络舆情引导带来了机遇。面对时代的变化, 需要我们顺势而为, 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 改进网络舆情的引导方法, 从而提升引导水平。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数据,引导

上一篇: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下一篇: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