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装中的微生物检测探析

2023-01-1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日常生活保健以及卫生环境等方面的关注度日益上升, 同时, 加上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生活各个方面中的广泛应用, 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卫生、药品卫生以及与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邻域的卫生情况。随着微生物检测在羽绒服装中的应用, 人们对服装的质量和卫生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需要追求服装的美感、还需要追求服装的安全性、卫生环保性特点[1]。

1 在羽绒服装中对微生物检测的要点分析

在我国现行微生物检测标准中, 微生物检测在羽绒服装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羽绒羽毛和抗菌织物的检测。在检测羽绒羽毛的方面, 其标准要求主要是检测其中的粪链球菌、嗜温性需氧菌、沙门氏菌以及还原亚硫酸梭状芽抱杆菌这几类微生物。另外, 在检测抗菌织物方面, 主要是检测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球菌等微生物的抑菌能力。换句话说, 也就是检测这些织物的抑菌效果和功能。在羽绒服装中的微生物检测中, 其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对致病菌的检测, 以便减少羽绒服装中的致病菌, 确保服装的安全性和卫生性等[2]。

2 羽绒服装中微生物检测操作过程中的重点

在羽绒服装中微生物检测与食品、药品微生物检测具有较大的区别, 食品和药品中微生物含量的检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控制点, 其不包括致病菌要求的检测, 在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以及霉菌等检测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定。但是羽绒服装中微生物的检测通常是大多数检测项目中普通的一项, 并不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控制点。针对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微生物检测工作人员而言, 在羽绒服装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 完全可以根据羽绒羽毛的耗氧量的多少, 对产品中的微生物含量进行初步的判断, 初步了解该产品中微生物含量是否达标。在我国之前羽绒服装的检测标准要求中, 并没有微生物检测这项内容, 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初, 02年修订的羽绒服装国家标准中有关羽绒服装的配套标准, 通过借鉴国外标准将微生物检测项目纳入到了羽绒服装标准中。同时, 在相关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四种细菌的含量标准指标, 但是将国外微生物检测标准中需要在耗氧量超过20mg/100g检测的前提条件去除了, 在我国羽绒服装微生物检测标准中, 并没有这一项要求[3]。

2.1 羽绒服装中微生物检测的取样标准

与药品和食品的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相比, 在服装中微生物检测的操作流程比较复杂, 并且其操作难度系数较大, 尤其是在羽绒服装中更甚。其中羽绒的取样是比较难处理的。在药品和食品中, 由于样本本身的属性, 在微生物检测的时候, 只需要将成品放在无菌室内打开, 并称取需要检测的质量就可。但是在羽绒服装中, 微生物的检测过程比较复杂, 由于羽绒本身质地比较轻, 容易漂浮起来, 因此, 给取样时的无菌操作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针对取样困难的问题, 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研究, 制定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羽绒取样的过程中, 首先, 需要在实验室使用之前的半小时内需要使用紫外灯进行灭菌处理。其次, 当实验室取样人员在进行羽绒取样的时候, 需要确保双手经过消毒处理, 并且消毒之后需要佩戴一次性的无菌手套。在抽取每一个样品的时候, 需要更换一次无菌手套, 以便确保取样产品的有效性。另外, 在羽绒取样的过程中, 由于羽绒比较轻, 并且容易漂浮在空中, 为了避免漂浮在空中的羽绒污染其它的样品, 需要在每个取样完成之后对其漂浮的羽绒进行处理, 同时需要间隔10分钟左右, 等到空气中的羽绒沉降后清除干净, 再进行下一个产品的取样[4]。

2.2 针对羽绒取样后进行溶菌处理

羽绒服装中的微生物检测与食品、药品微生物检测相比,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其在取样之后还多了一个溶菌的流程和步骤。根据标准要求, 在溶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机械搅动, 其搅动的时间为3小时。进行机械搅动的目的主要是确保菌体分布更加均匀, 从而能够促进实验更加顺利的开展。在机械搅动的过程中, 尤其需要对其温度和时间进行控制和管理, 确保温度适中。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导致菌体在高温环境下生长和繁殖。如果搅动的时间较长, 就会给菌体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对实验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多次实验研究表明, 在机械搅动的时候, 将温度控制在20℃最佳, 时间控制在3小时就可以确保菌体处于延滞期, 有效的避免了菌体的生长和繁殖[5]。

2.3 沙门氏菌检测的意见

在羽绒服装微生物检测实验中, 完成了取样和溶菌步骤和流程之后, 之后就是整个实验的中心部分, 在这个环节的操作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只要按照标准要求来执行就可, 操作流程基本大同小异。在这个环节的操作过程中, 需要注意沙门氏菌的检测。根据国际标准要求规定, 沙门氏菌通常是经过TTB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对其进行选择性的增菌处理, 但是在服装行业检测标准要求中规定使用SC亚硒酸盐肤氨酸增菌液进行选择性增菌处理。这两种增菌液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并且其用途不同。在这两种增菌液中, 均加入了抑菌剂, 在SC的培养基中, 其中的亚硒酸盐会与某些硫化物质进行反应, 从而产生硒硫化合物, 该物质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其中胱氨酸具有促进沙门氏菌生长的作用。在TTB增菌液中, 煌绿和四硫磺酸钠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由于沙门氏菌的菌型种类较多, 目前已经发现的就有两千多种, 如果单纯的使用一种增菌液对沙门氏菌进行选择性增菌, 其无法适用于所有的沙门氏菌的增菌处理, 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增菌液进行增菌处理。例如, SC增菌液比较适合运用在伤寒沙门氏菌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当中, 其增菌的温度为36℃。TTB增菌液比较适合运用在其他类型的沙门氏菌中, 其增菌温度为42℃最佳, 增菌时间保持在18小时至24小时就可。在羽绒服装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 为了有效的提高检出率, 在检测的时候, 最好使用两种增菌液, 以便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本研究通过对市面上几种羽绒服装进行抽样检测, 选20种品牌的羽绒服装, 对其进行微生物检测, 在检测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 检测结果显示, 其中有8种羽绒服中微生物检测不合格, 占检测产品的40.0%, 其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嗜中温需氧菌和还原亚硫酸盐梭状芽胞杆菌超标。在这次的羽绒服装微生物检测中, 其合格率为60.0%, 表明我国羽绒服装中普遍存在嗜中温需氧菌和还原亚硫酸盐梭状芽胞杆菌超标的现象。

3 结语

在羽绒服装中的微生物检测中, 其对检测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在实际检测中, 需要根据检测样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来执行, 以便有效的提高其检测率。

摘要:根据我国羽绒服装相关标准规定, 需要对羽绒服装中的微生物检测指标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羽绒服装中的微生物检测需要根据实际检测的目的进行分析, 并结合好检测的实际工作, 以便提高规范检测流程, 提高检测质量。本文就羽绒服装中微生物检测的要点以及微生物检测操作的重要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对羽绒服装中微生物检测的实验来探讨检测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 从而为服装领域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羽绒服装,微生物,检测

参考文献

[1] 黄怡, 谭玉静, 陈慧, 等.羽毛羽绒微生物检测方法初步研究[J].中国纤检, 2009, 14 (10) :147-148.

[2] 贝双六, 王汀.宁波市北仑区瓶装海产品微生物检测[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12 (01) :215-216.

[3] 邹黎明.快速灵敏的微生物检测系统在食品饮料行业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 2010, 24 (11) :158-159.

[4] 周秀琴.国际食品微生物检测鉴定新装置新系统新方法开发动向[J].发酵科技通讯, 2012, 13 (04) :124-125.

[5] 吴多加, 李凤琴.在食品微生物检测和鉴定中应用的一种质谱新技术[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1, 27 (05) :211-212.

上一篇:试析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反避税中的适用下一篇: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