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气象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军事气象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内容提要军事法与军事法学的概念是我们研究军事法学的起点,军事法是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军事法学是军事法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正确界定军事法与军事法学的概念对于构建军事法与军事法学自身的基本原理框架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第一篇:军事气象学论文范文

以军事创新为导向的军事英语教育

[摘 要]军事英语教育的军事创新导向增强军事英语语言教育的成效,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高战斗力,军事创新能力就是战斗力。它将军事英语语言创新引向军事创新。增大语言及语言学理论对军事创新的贡献率。建成创新型外语教员队伍,军事英语语言折射出伟大强劲的创造精神,其语言创新启迪军事创新,为军事创新增添新颖的资源。文章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意义、应用语言学意义及创造学意义。

[关键词]军事英语教育;军事创新;战斗力

[作者简介]王义明(1961—),男,江苏东台人,硕士,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基础英语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及军事科技外语教学方法论研究。

一、导言

军事指一切与战争和国防直接相关的事项,主要包括战争准备与实施、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国际军事安全与合作[1](P2074)。军事英语是以军事为交际内容的英语,军事英语教育系统地为学员提供军事英语方面的教育。创新是“以新颖、独特且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结果作为目标的高智能的社会活动”[2](P24-38),军事创新包括军事理论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等。

创新分解为思考和行动,前者为想出新主意,后者为根据新主意做出新事物。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3](P325-361)。本研究提出以军事创新为导向进行军事英语教育,它以军事创新为军事英语教育任务的主导,着重运用军事英语语言媒介表达和激发军事创新思维。

二、以军事创新为导向进行军事英语教育的根据

军事创新导向能够使军事英语教育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增强军事英语语言教育的成效

这一观点主要有以下原理支持:第一,需求分析。学员及其未来岗位等需要其增强的军事创新能力和军事英语应用能力。第二,内容型语言教学。它重视学术主题语境、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军事具有趣味性,考查、考试、岗位、荣誉感等均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综合内容教学与语言教学,联结趣味性与语言形式,将有利于促成学员的习得。当学习材料激发起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时,他们就可以在自身与生活情景间建立较多的联系,语言学习就变得有趣和轻松,知识的记忆就能长久。教育心理学家视极度热爱的主题为学会语言的唯一途径。第三,任务型语言教学。它重视难题、真实性,军事创新具有挑战性、应用性,有利于促进协作交流和语言的深加工。第四,输出说及注意说。军事创新为语言输出。输出时,学习者发现并注意“能表达”和“想表达”之间的差距,假设并检验自己的表达,这些有利于促进其习得。由于思考语言规则,输出也可以促进元语言的发展。第五,建构主义。军事创新是能动的建构过程,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可分为学员个体的构建和学员之间的构建。建构使得学员对事物的性质、规律、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深加工促进语言习得。

(二)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是强军目标的召唤。我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主席强调,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这对其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军事创新能力发展符合教育目的。教育以主题、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为中心,教育家着重于事实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做出新的理解,教员鼓励学员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解释、预测[4]。这契合创新要求。对自己的军事创新能力的达标担责,将强军兴军的使命作为绝对服从的命令。军事创新的挑战性发展创造精神。第三,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促进创新型外语教员队伍建设。“做人做事做学问,成人成才成大器”的目标包括培养创新型人才。学员军事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外语教员军事创新能力的发展,增强其教学训练方法创新能力发展的紧迫感,这促进了创新型外语教员队伍的塑造。第四,军事创新能力发展驱动军事英语课程设计创新。联系新型作战力量、军事任职教育、军种兵种、分级教学等内容,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分级教学大纲等设计上进行创新。第五,军事创新能力发展驱动军事英语考核手段改革创新。设置真实任职岗位、任务、实战化演训等的内容和语境,设置创造精神水平、军事创新能力水平、英语军事应用能力水平、军事英语语言创新能力水平等项目,将创新内容与语言形式融合,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4]

(三)提高战斗力

第一,创新精神就是战斗力。“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习主席强调,要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增强技术敏锐度和理解力,做到“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争取实现弯道超车,实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5](P85-95)。其创新精神包括战略创新、不畏劳苦、挑战极限、勇于创新、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争先、敢于胜利、自主创新、不懈创新、敏锐创新、质量创新等。第二,创新能力就是战斗力。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是难以制胜的,要将科研创新链嵌入战斗力生成链。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创新力强者打胜仗。第三,军事创新成果就是战斗力。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习主席指出,人民军队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6](P14-15)。强军事业要求在理論上勇于突破。军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其受制于人是国家安全的大患、打赢制胜的最大短板,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新型作战力量代表着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趋势,是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军事语言创新成果就是战斗力。在制空权理论[7](P45-47)中,杜黑强调(1)“It is easier and more effective to destroy the enemy’s aerial power by destroying his nests and eggs on the ground than to hunt his flying birds in the air”。(1)创造了博喻“nest-egg-flying bird”,这增强了表达力、理解力、影响力。军事创新导向强化创新精神,提升军事创新能力,扩大军事创新成果。

三、由军事英语语言创新引向军事创新

以军事创新为导向进行军事英语教育具有不同的方法,本研究提出由语言创新引向军事创新的方法:从语义活动中提取创新的思想,进而将其运用于军事创新。事例如下。

(一)通过要素拆解创新要素关联

含有要素的拆解和关联的语言创新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词语创新。拆出anti-,构造anti-airborne。从原语义场中拆出burrow和bomb,组成burrow bomb。拆出drogue和probe,创造probe-drogue coupling;拆出geo-和-istics,从urban warfare中拆出urban,构造military geo-urbanistics。第二,语义分类。将其分类成soft-kill和hard-kill、soft bomb和hard bomb。第三,更新的语义场激活新的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对同一组词,不同的语义场可激活其不同的语义成分及其间的语义关系。根据盒内思考的原理,同一组词为必须保持的思考空间,它的所有可能的语义成分为其创新资源,对其思考空间的控制促进对已有资源要素的密切注意。在军事创新应用中,词语意义单位之间的紧贴、连字符连接、搭配等关联可实现流向、耦合、嫁接、隶属、对抗、联合、功能集成、战斗力聚焦等功能,语义分类对其具有提示、定向、引导的功能,促进其待创新的区域或元素“变亮”,因此我们说盒内思考有助于挖掘军事创新潜能。

(二)运用双联思维

运用它的语言创新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一个侧面可归属不同基体。chamber一般以gun为基体,在无壳弹击发时因执行有壳弹的弹壳的功能而可获得命名case,这将cartridge认知凸显为其基体。airstrip可以landmass、atoll、aircraft carrier等为基体。第二,一词多义双关。barrage balloon中的barrage包含作战态势“弹幕射击”和作战效能“拦截”之义。airbridge的定义含route(具体域)和means(抽象域)的语义。第三,同一所指因认知角度不同而获得不同命名。graphite bomb的包括Blackout Bomb 和Soft Bomb,中者以灯火管制为角度,后者以附带毁伤为角度。若以瞄准武器为角度,爆炸武器的fragments可获命名multiple high-velocity projectiles。若以轨道炮和无壳弹为认知角度,barrel可分别称为rail和case。任何创造行为都是两个或以上似乎不相容的思维矩阵的双联[8](P1-18),因此可以运用和创新双联思维进行军事创新。

(三)进行飞跃联想

飞跃联想将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联想在一起,含有它的语言创新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新概念复合词内词际关系的新奇。meteorological weapon为气象与武器间新奇的归属关系,军事创新将气象运用为或创造成武器。第二,矛盾修饰法。如floating island和unsinkable aircraft carrier。第三,牵强比喻。接受近距空中支援的地面部队视飞机为间接瞄准武器,可将air power比喻为flying artillery。负责舰载机起飞的海军飞行军官称为shooter,其起飞表达为launch aircraft,着舰中的一个危险为overshoot the deck,其措辞折射出奇异的想象:将飞机跑道想象成枪管/发射器,将飞机起跑指令想象成击发,将飞机脱离甲板一飞冲天想象成射弹的射出。將着舰比喻为dance on a knifepoint。飞跃联想用于军事创新启动焦点组合法、任意词条思想产生工具(Random Entry Idea Generating Tool)等创造发明工具。

(四)运用系统思维

运用它的语言创新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概括归类。power projection概括各种兵力的投送。概括是从局部的限制中解放出来的意义,是从非主要的特性中解放出来以用于新情况的意义。抽象概括体现系统要素的数量种类最大化及创新空间最大化。第二,词语创造。dive and strafe表示由俯冲和扫射综合而成的作战系统,dive-bomb表示由俯冲和轰炸协同而成。space-air-ground network中的连字符表其耦合。第三,建立同一语义场中非重复词语的共同指向。带有定冠词的非复现的各个部分词共同指向整体词。在(2)They use three types of bombs in quick succession; explosives to destroy the target, incendiaries to ignite the damaged structures, and poison gas to keep firefighters and rescue crews away中,三个并列的名词(组)都指向上位词bomb,三个动词不定式短语都指向主题combined tactics。两个共同指向分别为武器系统和作战系统。第四,实现语言认知的多维化。在(3)Blockade is the surrounding of a coast area by warships to stop people or supplies ingressing or egressing中,surrounding因warships激活海面平面模型而获得二维认知,可因补上submarines或aircraft而升为三维认知。利用系统效应形成具有新功能的事物,创新合同战术、总体战思想、联合作战理论等。

(五)应用移植方法

应用它的语言创新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构词。blitzkrieg由blitz和krieg构成,中者属气象学,后者属军事学,该词构含气象学要素向军事学的移植。第二,修饰语移置格。在Winged Defense中,航空学(生物学)概念wing移植到了军事学中。series/parallel warfare中的修饰语源于series/parallel circuit,这是电学思想向军事学的移植。在military crest中,crest为地形学术语,它含地形学意义向军事学的移植。第三,动词短语构建。(4)The pilot of the receiver extends his probe and uses normal flight controls to "fly" the refueling probe directly into the basket包含enter ... into ...结构,专业概念fly向通用概念域enter(into)移植。其fly以aircraft为常规宾语,却后接非常规宾语refueling probe(为aircraft的部分),而refueling probe可做(enter)into的常规逻辑主语,这含有嫁接思想,嫁接为植物学概念,(4)含植物学思想向语言学的移植。把移植方法与整合思想相结合进行战术、军事理论、作战样式、军事科技等创新。

(六)进行模仿思维

创造学提倡模仿并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其语言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平行结构。在(5)Combined operation is a military operation carried out cooperatively by two or more allied nations or a military operation carried out by coordination of sea, land, and air forces中,or连接两个平行的结构,两者重复军事合作的语义,这可用于强调国家之间的联合作战与军种之间的联合作战等情形之间的仿照关系,凸显共性关系认知。第二,像似。(2)中三个并列的名词短语的顺序类似于投弹的顺序,an artillery-infantry battle中的连字符类似于兵种联合作战,the AirLand Battle中的air和land的首字母均大写,这类似于空军和陆军为独立的军种,两词紧贴类似于大气与陆面接触、军种联合作战。第三,军事仿生学思维。它存在于hedgehog defence战术、island hopping或leap-frogging战略(含“手段—目的”分析)、(1)中的“制空于地”的作战思想之中。模仿思维体现军事创新的价值取向,因有益、优异性质的启迪而模仿,而且模仿的努力激活创新的思想。将模仿与军事需要紧密联系,进行创新。

(七)启动模型思维

模型思维指将头脑中的形象尽可能变成一种模型。含有它的语言创新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拟具体事物。它指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将contain a country模型化为container,作战双方军力的悬殊、战略战术的迥异模型化为asymmetry,将大后方对前线战斗力的破坏作用模型化为stab-in-the-back(源于“刀刺在背”理论),克劳塞维茨将战争中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模型化为fog。第二,用一个具体事物做另一个具体事物的模型。战区/战场模型化为theater(剧场),战争模型化为drama,指战员成为其actor。战争爆发点模型化为flashpoint。自行火炮的机动战术可模型化为shoot-and-scoot,“制空于地”的作战思想模型化为destroy the nests and eggs on the ground。第三,选择最理想模型。在the Demyansk pocket中,可比较的包括trap、circle等,pocket被选为最佳模型。可将(3)中的模型circle优化为sphere(球面使其内部与外界断绝联系)。模型促进创新的军事战略、战争理论、作战思想、军事科技、战术等的激活、构建、表达。

(八)激活类比思维

含有它的语言创新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通过类比创造词语。启动类比机制,可由command of the air创造command of space,由sea-launched创造moon-launched,由anti-tank创造anti-satellite,由land mine创造space mine,等等。第二,通过类比清晰说明。类比是说明方式的创造。为说明子弹的构成,将cartridge case类比为bottle,bullet类比为cork,propellant类比为contents。第三,通过类比凸显关键。关键指关键的技术、战术、战略等。将army类比为human body,sensors类比为its eyes,comm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类比为its nerve system和its brain,electronic-warfare类比为blind its eyes和disrupt its nerve system。军种之间或军种内部协同对敌的合击、夹击的作战样式可类比为hammer and anvil,铁锤和铁砧为作战伙伴关系,共同决定胜负。类比思维是一种强大的创造能力,类比产生的新的类为该类中整套的军事创新提供方向。大膽地类比、大跨度类比以产生奇异的军事创新。

四、结语

本研究对以军事创新为导向的军事英语教育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军事学意义。党的十九大将“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写入党章。中国作为大国向世界舞台中心挺进,军事力量在大国博弈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实现强军、将我军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军事创新是根本出路。当今时代,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尖端技术的推动下,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武器装备、训练模式和战争形态都在不断更新。在这种趋势下,军事创新尤为重要。强军必先兴训,训练出过硬的外语军事应用能力,实现军事英语语言创新能力培养向军事创新能力训练的发展,把军事创新能力的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从实战出发,瞄准最困难的情况备战。最困难的情况产生最大的军事创新动力和最大的军事创新成果。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只有真正具备打赢能力,才能慑有效果、谈有砝码、打有胜算。军事创新能力就是战斗力。

第二,应用语言学意义。探索将语言及语言学理论运用于军事外语教育、军事改革创新、军事难题解决、军事创新等的途径。运用内容型语言教学等语言教育的原理以增强军事英语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将军事英语语言及其教育中的创新思维迁移至军事创新,为其增添新颖活力。军事英语语言及其教育的创新是应对特定挑战的结果,学员对自身英语军事应用能力达标担责,其创造精神和使命感可应用于解决军事难题。军事外语语言及其活动中的创新思维的揭示和运用促进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养成。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元素的距离、搭配、连字符连接等意义关联是重要的创新资源,拆解语言元素以创新其关联,语义场更新激活新的语义元素并创新语义关系。一词多义、多角度命名等促进双联思维倾向的形成,矛盾修饰法、牵强比喻等激励飞跃联想,词语创造、概括归类、语义场原理等强化系统思维,语言移置发展移植方法,平行结构、像似、仿生、模型思维等加强学员对优异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类比是创新的强大功能。

第三,创造学意义。它以军事创新为导向,以凸显军事创新的重要性及其在军事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性运用。进行军事外语教学及其科研工作组织模式的创新,建成创新型外语教员队伍,以语言创新及教育的创新为学员的军事创新做出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anti-连缀的高频率及无限性和对抗链“--counter counter-measures--”等折射出挑战极限的创造精神,折射出军事创新能力比拼中的“弯道超车”的创造精神,军事英语的学习过程也是接受这种创造精神熏陶的过程。将科研创新链嵌入战斗力生成链以增进军事创新的动机和效率。语言元素的连缀灵活性、接近、激活联想、模糊性、牵强比喻、矛盾修饰法、抽象概括、无语言性连接手段的连贯、修饰语移置格、平行结构、像似、仿生、拟具体事物、类比等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示进而创造军事创造技法。根据军事创新内容创造军事英语语言。军事英语语言提示军事知觉世界,语言创新启迪军事创新,为军事原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普及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017重印):2074-2075.

[2]阎力.创造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4-38.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18重印):325-361.

[4]CC BY-NC-SA Licence.Constructivism[DB/OL].http://edutechwiki.unige.ch/en/Constructivism.2017-06-15.

[5]http://edutechwiki.unige.ch/en/Constructivism[EB/OL].

[6]本書编写组.强军[M].北京:人民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2017:85-95.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4-15.

[8]赵江波,荣小雪.空军之父与空权斗士:杜黑军事技术思想[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45-47.

[9][丹]弗兰西斯科·卡马拉·佩雷拉.创造力与人工智能的概念整合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1-18.

作者:王义明

第二篇:军事法与军事法学的概念研究

内容提要 军事法与军事法学的概念是我们研究军事法学的起点,军事法是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军事法学是军事法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正确界定军事法与军事法学的概念对于构建军事法与军事法学自身的基本原理框架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军事法 军事法学 概念

一、军事法的概念

军事法的概念是我们研究军事法的逻辑思维的细胞,是构筑军事法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正像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军事法的概念是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之一,它决定了军事法的调整对象、法源、法的特征、法的原则及法的体系等一系列问题,也决定了军事法能否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一)军事法概念的学术界定

军事法学界对于军事法概念的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类方式:

1、将军事法作为其他部门法的附属法加以界定

第一种观点认为军事法是指刑法。第二种观点认为军事法是指行政法。

2、将军事法作为独立的部门法加以界定

早在1984年,张友渔与潘念之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的前言中就认为军事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从法的各种类别来说,法学研究范围首先是各部门法,如宪法、行政法、家庭婚姻法、民法、经济法、军事法、刑法和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但是,在具体界定军事法概念时,或那样的分歧。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第一种观点认为:“军事法是军队制定或实施的法律规范”。

第二种观点认为:“军事法是指仅适用于现役军人或有关军事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军事法是关于武装部队和其他军事人员组织、任务、职责、活动原则和军事制度等法律规范的总和。”

第三种观点认为:“军事法是指调整一定范围内涉及国家军事利益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所谓军事法,是指调整特定范围内涉及国家军事利益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第四种观点认为:“军事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用以调整整个军事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第五种观点认为:“军事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用以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国际军事交往和战争等领域的各种军事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第六种观点认为:“军事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用以调整武装力量建设领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第七种观点认为:军事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用于调整军事领域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在解释“军事法规”时,认为其有两种含义,其中一种含义便是与军事法等同的,即军事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用以规范军事领域社会关系与活动的法律、法规、规章的统称”。

第八种观点认为:军事法是“用以调整一定社会形态中各种军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九种观点认为:“军事法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军事法调整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建设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包括军队内部的关系和军队以外的涉及国家军事利益的关系,狭义的军事法仅指军内法。”

第十种观点认为:“军事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专门调整有关国家军事利益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军事法概念的法理分析

从以上关于军事法概念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军事法学界对于军事法是否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早期是有争议的,但在后来特别是现在,是将军事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加以界定的。然而,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从法理上进一步加以研究:

1、军事法的制定主体

军事法的制定主体在抽象意义上应当是指国家。因为法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立法权从根本上来说属于国家。军事法也不例外。因此,军事法的制定主体不仅包括军队,还包括军队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因为国家作为一个抽象的实体,必须将立法权赋予特定的国家机关来行使。在我国,军事立法具有“双轨多级”性。从横向来看,存在着国家军事机关立法和国家非军事机关立法的“双轨”体制;从纵向来看,存在着军事法律、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的“多级”层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的规定,国家军事机关的立法权限是很清晰的,但是,国家非军事机关中的地方国家机关的军事立法权限尚需进一步加以探讨。

2、军事法的调整对象

军事法的调整对象应当是军事社会关系。在上述不同观点的争论中,最大的争议是军事法概念所蕴涵的调整对象范围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为狭义说。认为军事法的调整对象仅仅是军内社会关系;第二种观点为广义说。认为军事法的调整对象为军事领域里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既包括军内社会关系,也包括军外社会关系;第三种观点为折衷说。认为军事法的调整对象不仅包括军内社会关系,还包括一定范围内的军外社会关系。

我们认为第三种观点正确界定了军事法的调整对象范围。军事法的调整对象要解决的只是调整什么样的社会关系问题,这是军事法与普通法区别的关键所在。军事法调整的对象是军事社会关系,而普通法调整的对象是非军事社会关系。有人反驳道:“军事法调整军事领域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但调整军事领域内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并不都是军事法。国家普通法的效力同样及于军队……”在这里,实际上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假定,这个假定就是军队适用的一切法律规范都是军事法。军事社会关系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它是不同于军队社会关系的。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社区,它与民间社区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凡是与民间社区相同的非军事社会关系,便可适用普通法加以调整,而与民间社区不同的军事社会关系,便可适用军事法加以调整。因此,军事法调整军事领域内的一切社会关系,调整军事领域内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必然都是军事法。军事社会关系作为军事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特定性,不需要用诸如专门等字眼加以限制。需要指出的是,军事法所调整的军事社会关系的主体也不仅仅局限于军队,非军事机关等也存在适用军事法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大军事法”的观点,并质问道:“我国古代、近代,包括现在台湾的学者以及美英的军事法学者都认为军事法指的就是军法,即军中之法。他们这样说的道理是什么,为什么不把军事法扩大到国内法的其他部分?我国学者主张‘大军事法’,认为应包括军内、国内和国际的广大范围,我们的道理又是什么,我们怎样处理军事法与其他法的冲突?”“我国许多学者则持‘大军事法’主张,即应当包括军内军事法、国内军事法和国际军事法(武装冲突法或者战争法)在内,虽然这一观点在国内未见任何挑战和异议,但对其依据和理由的阐述并不多见。”为了回答上述质问,在此,我们姑且不论有关台湾地区以及美英的军事法学者都认为军事法是指军中之法有无根据,但是,有必要简单地分析一下军事社会关系与军内社会关系的区别。军事社会关系不仅包括一定范围内的军内社会关系,而且还包括一定范围内的军外社会关系,如在平时,军事机

关对地方公民或组织的执法行为等。因此,军事法与军中之法之间不能简单地用等号加以连接。

3、军事法的表现形式

一般认为,军事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此,制定或认可是军事法产生的两种方式。在这里,“制定”军事法的涵义是比较容易界定的,即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军事法律规范的活动。但是,对“认可”军事法的涵义的界定则是比较困难的。许多版本的军事法著作对此都加以回避,只有极少的著作对此进行了阐述。如有人认为,“所谓认可,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赋予某些已经存在的、有利于统治阶级军事利益和安全秩序的军事习惯以法律效力。”笔者认为,将认可仅仅局限于认可军事习惯未免过于狭窄,还应当包括其他认可形式,如认可国际军事规约、军事或国防政策等。因此,认可军事法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赋予某些已经存在的军事规范以法律约束力的活动。近年来,在法学界还有将解释作为法产生的一种方式的观点。“法律的创制不是仅仅通过认可和制定,在某些情况下法律被认可或制定以后还有一个再度创造的过程,这就是解释。”上述观点用于诠释军事法的产生方式同样是适用的。

4、军事法的实施保证

军事法必须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在这里,强制力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本体含义。它是指国家的强制实体。主要包括武装力量、警察、监狱、法庭等。二是执行遵守含义。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要求军内外组织或个人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军事法,既享有法定的军事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定的军事义务。三是制裁奖励含义。它是指对一切违反军事法的违法犯罪行为,由相应的有权机关进行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以确保军事法的执行和遵守。对于执行和遵守军事法成绩突出、符合法定奖励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由相应的国家机关给予奖励,以鼓励军内外组织或个人模范地执行和遵守军事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军事法,是指国家制定、认可或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用以调整军事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军事法的特征

(一)军事法特征的学术界定

第一种观点为两特征说。如张建田等认为,军事法的特征主要有两个:研究对象的双重性和主体的相对特殊性。

第二种观点为三特征说。如梁玉霞认为,军事法的特征有三个:保护国家的军事利益、诸法合体和细致、周密。

第三种观点为四特征说。莫毅强等认为,军事法的特征有四个:即鲜明的阶级性、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内容的广泛性、高度的强制性和统一性。

第四种观点为五特征说。夏勇、汪保康认为,军事法的特征有五个:军事性、综合性、紧急性、保密性和严格性。对此,有的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但具体内容稍有不同。如刘洁在《我国军事法的特征和原则》一文中概括为以下五个特征:调整对象的专门性、调整手段的多样性、立法主体的多元性、法规形式和名称的独特性和部分法规的保密性。图们主编的《军事法学教程》一书认为,军事法的特征有五个:极其鲜明的阶级性、调整对象的特殊性、调整范围的广泛性、高度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公开性和一定程度的保密性相结合。张山新主编的《军事法学》一书认为,军事法除了具有法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以下五个独有特征:军事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军事法设定的行为模式具有特殊性、军事法法律后果具有特殊性、军事法公开程度具有特殊性和军事法文件名称具有特殊性。

第五种观点为六特征说。如《军队法制建设研究》一书认为,军事法独有的特征有六个:调整对象的军事性、调整手段的综合性、层次门类的多样性、内容公开的相对性、法规称谓的独特性和规范效力的优先性。对此,有的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但具体表述稍有不同。如方宁认为军事法有以下六大特征:调整对象的军事性、调整手段的综合性、立法主体的多元性、法规形式的独特性、法规内容的保密性和法规适用的优先性。

第六种观点为八特征说。周健认为,军事法的特征有八个:强烈的阶级性、内容的综合性、特殊的强制性、高度的统一性、相对的保密性、体系的多重性、目的的特定性和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第七种观点为两类特征说。如方宁等合著的《军事法制教程》一书认为,军事法的特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军事法的基本特征,即军事法的军事性。另一类是军事法的派生特征。从内部结构上看,这种派生特征有三个:模式设定的非常性,内容公开的相对性和法律后果的多样性。从外部形式上看,这种派生特征有两个:规范称谓的独特性和规范形式的综合性。

(二)军事法特征的法理评析

“军事法的特征,是指军事法本质的外在表现,也是军事法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区别。”军事法的特征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分析军事法的特征。上述对军事法特征的不同概括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合理性正是以军事法特征的丰富内涵为根据的。笔者认为,军事法的特征是相对于其他部门法而言的,是军事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基本标志。相对于其他部门法来说,军事法具有以下两大基本特征:

1、军事性

军事法不同于其他部门法的首要特征是其具有军事性。这是由于军事法的调整对象——军事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相对于军事社会关系而言,军事法以外的其他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非军事社会关系,因而不直接具有军事性。但是,军事法所调整的军事社会关系却直接具有军事性。军事的基本性质是暴力性,“军事的暴力性是军事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内在根据”,“暴力的核心是武力对抗与较量,是武力的发挥和强制的运用”。军事法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军事的暴力性提供法治规则保障。

首先,军事法所调整的军事社会关系构成要素具有军事性。无论是主体、内容还是客体,都直接包含着军事性。从主体来看,必然要有军事法律关系主体参加;从内容来看,必然表现为军事权利和义务;从客体来看,必然是有关军事方面的物、行为或非物质财富。

其次,军事法所调整的军事社会关系的目的指向具有军事性。“军事法是维护国家军事利益的法律形态。”“国家军事利益是军事法的内在生命,它决定了所有军事法的‘军事性质’。换言之,国家军事利益是军事法与其他法律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如果某一法律不是主要涉及国家军事利益,或者不是维护国家军事利益,那么,它就不可能成为军事法,最多只能属于一般法。”因此,军事法所调整的军事社会关系是以维护国家军事利益为目的的,军事社会关系直接作用于并服务于国家军事利益。

2、综合性

军事法不同于其他部门法的第二个特征是其具有综合性。与法学中的经济法学等相类似,军事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部门。

首先,军事法所调整的军事社会关系是综合性的。军事法既调整军内关系,也调整一定范围内的军外社会关系;既调整国内军事社会关系,也调整一定范围内的国际军事社会关系;既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军事社会关系,也调整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军事社会关系。

其次,军事法的调整方法是综合性的。军事法的内容体系,涉及经济、行政、刑事等各个领域,这就决定了其调整方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既有强制、强迫和命令方法,也有平等、说服教育的方法,还有某

些特别的方法。有时候,它要以军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对等为前提,采用经济的手段来调整某些社会关系,如某些军事经济关系;有时候,它要以军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不对等为前提,采用行政的手段来调整某些社会关系,如军事行政关系;有时候,它还要以特殊的防暴手段,调整某些特定的军事社会关系,如军队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防暴条令》的规定,执行慑止和平息暴乱的任务。

第三,军事法的法源是综合性的。军事法是由许多军事法律规范所组成的。如果从军事立法的角度来看,它是由许多军事法群所组成,每个军事法群又是由若干军事法律规范所组成,每个军事法群又有相应的该军事法群的基本法起带头作用。“军事法与民法、刑法等法律部门不同,没有一部独立、完整、系统的法典,而是由专门的军事法律规范和其他法律规范中的军事法条款、军事法律规范解释、军事法律规范性文件、国际军事约章等有机结合、相对独立的综合体。”

(三)关于军事法特征的几点说明

1、军事法的保密性问题

在军事法学界,很多学者认为军事法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密性。但是,笔者也注意到了來自法学界的另类声音。有学者指出:“历来的法学理论都认为法律的本义就包含了公开性,只有专制时代才有秘密法,如今再提秘密法不符合现代法治的精神,军事法为什么要强调保密性?”“再如在公开性已成为现代法治精神应有含义的情况下,军事法学理论仍然强调军事法所具有的秘密性,却无充分的阐述和论证。”

为什么军事法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密性?军事法学界对此认识不尽一致。有的认为是“由于军事斗争的残酷性和对抗性”所决定的;有的认为是“由于武装力量是一个特殊的集团,由于国内国际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有的则认为“是由军事法所保护的‘国家军事利益’的特殊重要性所决定的。国家军事利益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利益,事关战争胜败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军事机密,诸如军事组织编制、作战及其能力、武器装备部署、后勤保障、国防军费预算、国防科研和生产等军事统计资料、军事情报、军事信息、军事技术规则以及其他的军事机要。对此当然不应让局外人(甚至大多数人)知道。自然,调整涉及这些国家军事机密的社会关系的法规,按照《国家保密法》所规定的不同秘密等级,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保密性’。”

笔者认为,从法理的角度来看,法都应当是公开的。公开包括两大环节:一是公开发布;二是公开刊登。凡是不具备上述两大环节的,不能称之为法的公开。从我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来看,国家非军事机关制定的军事法律规范都应当公开。根据《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的有关规定,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原则上也应当公开。但是,对于涉及国家军事秘密的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则应当不公开。因为《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第34条规定:“发布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命令,应当载明制定机关、序号、军事法规或者军事规章名称、施行日期、首长署名以及发布日期;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由会议审议通过的,还应当载明通过日期。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内容涉及军事秘密的,应当在发布命令中标明秘密等级。”第35条还规定:“不涉及军事秘密的军事法规、军事规章发布后,经制定机关批准,可以在全军性的报刊或者军兵种、军区的报刊上刊登。”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的公开性与保密性相比,公开性应当是一种原则,而保密性则应当是一种例外。而且,即使是对外保密的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对于特定的适用与遵守主体来说仍然是公开的。同时,在笔者看来,对于保密性极强的军事内容,不宜上升为军事法规或军事规章,而应当采用军事文件的形式。因此,不宜将军事法的一定程度的保密性作为军事法的一个特征来看待。

2、军事法的称谓独特性问题

有学者认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军事法规文件多以‘条令’称谓,比如《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等。条令是以命令形式发布的军事法规文件的名称,是军事法所独有的称谓,一般的法律法规文件没有这种名称。”笔者认为,“条令”不是军事法规的专门称谓。根据《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第62条的规定,“军事法规的名称为条令、条例、纲要、概则、规定、办法”。因此,“条令”只是军事法规的一种名称而已。同时,在非军事法律规范性文件中也存在使用“条令”的情形。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行政法规和规章都没有禁止使用“条令”的名称。如公安部就曾经颁布了作为部门规章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因此,“条令”不是军事法规名称的“专利”,不宜将“条令”称谓作为军事法律规范性文件的独有称谓来看待,更不宜将条令是军事法所独有的称谓作为军事法的一个特征来看待。

3、军事法的效力优先性问题

在军事法学界,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法是特别法,因此,军事法作为特别法在适用时具有效力优先性。“军事法在适用中的优先性,其含义是指,在军事法与普通法的适用过程中,如果发生‘法律竞合’现象,应当优先适用军事法。”“就军事立法与非军事立法的关系而言,法学界有广泛共识:军事立法是特别法,非军事立法为一般法,适用时,特别法优于一般法。”但是,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说军事法优先于普通法,这有什么道理。难道国家的经济利益、普通群众的人身利益、财产利益等就不是重要的利益,就不应该得到法律优先保护?”

为什么军事法效力具有优先性?这主要是由国家军事利益在国家利益中的特殊重要位置决定的。“一般说来,在国家军事利益尚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国家政治和经济利益还不会完全丧失,部分损失的政治经济利益还有可能失而复得,并且,国家政治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的损失,通常不足以给国家带来致命的后果;国家军事利益的得失却直接与国家存亡相关联,由于军事活动的集中性和整体化的特点,即便局部失利或一次失利也极易导致全盘损毁而使国家覆亡,故国家军事利益的损失有可能造成国家政治经济利益全面、彻底且不可逆转的丧失,……因此,说国家军事利益乃国家的‘最后利益’实不为过。”

笔者认为,军事法的效力优先性也是相对而言的。首先,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一般法来说,才存在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事、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时间有效的特别法。因此,相对于一般法而言,军事法才是特别法。而且,军事法也并不是唯一的特别法,还存在着军事法以外的其他特别法。如地方性法律规范相对于非地方性法律规范来说是特别法,地方性法律规范只在特定的区域内有效。其次,军事法也必须与国家一般法保持协调。国家军事利益再重要,它也毕竟只是国家利益的一种。无论如何,军事利益也不能超越国家整体利益。而且,国家军事利益也不是一种无限扩张的利益。因此,不宜将军事法的效力优先性作为军事法的一个特征来看待。

三、军事法学的概念

(一)军事法学概念的学术界定

军事法学,又称军事法律科学。目前,军事法学界对于如何表述这一概念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

1、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军事法律规范

有的學者认为,“军事法学,是以军事法即平时与战时管理军队、从事行军作战的法律规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介于军事学和法学(更具体地说,行政法学、刑法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法学或军事法律科学则是对这一调整一定范围内涉及国家军事利益的军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系统性的分析、综合、研究和总结……”还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法学是以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有关法律规范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阐明军事法基本理论问题的一门法律科学。”这些学者主张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为军事法律规范,但对军事法律规范的具体范围的理解是有所区别的。

2、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军事法制现象

有的学者写道:“作为社会科学之一的军事法学,其研究对象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军事法制现象。军事法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描述和归纳军事法制现象的各个侧面并揭示其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军事法制具体包括军事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军队系统贯彻国家一般法律等一系列涉及到国家军事利益的法制环节。在这些环节上发生的各种法律现象就是军事法制现象。”军事法制现象可划分为军事法制的形态和军事法制的过程两大类。“军事法制现象的形态研究,是把军事法制现象视作相对静止的军事法律与制度的规定,对军事法规范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的特点及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和说明,主要探讨军事法规范的属性、要素、结构、功能、作用、内容、形式、体系、等级、效力等方面的问题。”“军事法制现象的过程研究,是把军事法制现象视作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对这一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及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和说明。主要探讨军事法规范的历史发展过程,军事法规范的创制过程,军事法规范的实施过程,以及非军事性的国家一般法律规范在军队系统的实施过程。”“综上所述,军事法制现象包括在一定范围内涉及国家军事利益的各种法律形态和法律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不能简单归结于军事法律规范。不过,应当承认,军事法规范的确是军事法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另一个焦点是军队法制,包括军事法与一般法在军队中的实现。围绕这两个焦点,形成了军事法学的主要内容。”

3、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军事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法学是“研究军事法律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军事法学词典》、《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和《军事法学教程》对此都有同样的表述。“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军事法这种特定社会现象所固有的运动形式或矛盾特殊性,并揭示这种固有运动形式或矛盾特殊性及其各个侧面的不同特点。”但是,对于军事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具体范围,军事法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军事法律规范、军事法律实践和军事法律理论;有的则认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军事法律规范、军事法运作、军事法秩序、军事法思想和军事法历史;有的则认为更为广泛,“军事法律现象极为广泛。它包括军事法律制度、军事法律规范、军事法律关系、军事法律秩序以及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二)军事法学概念的法理分析

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指军事法学研究主体的认识对象或军事法学研究的客体。军事法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就是看它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以及这种研究对象是不是客观存在的。

1、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军事法律规范

军事法律规范应该是军事法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因为先有军事法律规范,然后才有军事法学。“军事法学的产生以军事法的产生为前提,没有军事法,尤其是成文的军事法,就谈不上军事法学。”“军事法学是在军事立法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即恩格斯所说的‘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后才产生的。”“军事法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分析研究各种军事法律规范的属性、逻辑结构、种类、内容、形式、效力、等级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军事法律规范不应该成为军事法学的全部研究对象,军事法律规范只是军事法学研究对象的一个方面,在逻辑学上二者仅仅而且只能构成包含关系。

2、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不宜界定为军事法制现象

一方面,军事法学界对军事法制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的人认为军事法制就是军事法律和制度;有的人认为军事法制就是军事法的实施;有的人则认为军事法制是军事法的制定和保证军事法得以施行的有关制度;还有的人认为军事法制是调整国家在军事领域内各种社会关系的军事法律规范并保证军事法律规范得以施行的有关制度所组成的统一体。作为军事法学研究对象本身不宜存在较大的学术分歧。另一方面,军事法制现象的范围界定存在着自身的缺陷。要么过窄,不能包容军事法学研究对象的全部内容,如有关军事法的思想和学说没有包括进去;要么过宽,将非军事法律现象也包括了进去。“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除了军事法规范之外,还要研究非军事性的一般法律规范在军队这个特殊社会组织中的贯彻实施问题。”“尽管非军事性法律规范形态及其立法过程均不属于军事法制的范畴,但是,这些法律规范在军队系统的实施过程,应当成为军事法学研究所关注的课题。”因此,正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现象说’虽然填补了‘规范说’的缺陷,但对‘军事法制现象’的范围又规定得过宽。例如,把‘非军事性的一般法律规范在军队……中的贯彻落实问题’以及‘大量对军事活动有影响的具有民间性质的活动’,都‘纳入军事法调整和军事法学的研究范围’。这样,就有可能把军事法学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和全部法制现象。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大符合科学对象的构成原理,也不利于突出军事法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3、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军事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笔者比较倾向于上述第三种观点,将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军事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但是,将其具体范围界定为军事法律规范、军事法律实践和军事法律理论,或者界定为军事法律规范、军事法运作、军事法秩序、军事法思想和军事法历史,或者界定为军事法律制度、军事法律规范、军事法律关系、军事法律秩序以及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也都没有穷尽军事法学研究对象的全部内容。因为这些概括都是一种列举式的概括,都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逻辑泥坑。为此,笔者认为不如将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以下两大方面:

第一,军事法律现象。军事法律现象,在有的军事法著作中,也称之为军事法的现象或军事法现象,它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是指军事法律在社会中的产生、存在、运动的各种形式,以及以此为内容的社会意识。这是逻辑学上的真实定义,但也有学者从逻辑学上的说明式语词定义对军事法律现象作了描述,“根据‘军事与法律’相互作用的关系,军事法既表现军事现象的特点,也表现法律现象的特点。但军事法只涉及二者有限的侧面,是二者互相融合所派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社会现象,可界定为‘军事法律现象’。”然而,“要抽象地概括军事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就要综观现实与历史上的一切有关军事法的现象,包括现行的军事法,也包括历史上的军事法;包括本国的军事法,也包括世界各国的军事法。”

只有這样,才能深刻地揭示军事法律现象本身以及军事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在理解军事法律现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军事法律现象具有客观性。军事法律现象是客观存在于人们意识之外的一种军事法律现实,某一社会现象只有受到军事法律调整,才构成了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社会现象而产生与发展。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一切军事法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都不是人们意志任意决定的结果,都要受自身特有规律的支配,受其他社会规律的制约。”(2)军事法律现象的内容具有整体性。军事法律现象的内涵十分丰富,因此,作为一门系统的专门性科学,军事法学就必须对军事法律现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即:既要从纵向的角度来研究军事法律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消亡以及相应的军事法律史等类现象,也要从横向的角度来研究军事法律的各个方面、各个部门以及军事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类现象;既要从静止的角度来研究军事法律规范本身以及军事法律意识等类现象,也要从运动的角度来研究军事法律规范的创制、实施以及军事法律秩序等类现象;既要从实然的角度来研究军事法律规范的功能与应用等类现象,也要从应然的角度来研究军事法律规范的问题与趋势等类现象。

第二,军事法律发展规律。军事法学除了要研究军事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以外,还要研究军事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即军事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本身以及与其他现象之间的本质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趋势。在理解军事法律的发展规律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军事法律的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军事法律的发展规律是其本身所固有的,是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或者承认它,它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发现它和认识它,并且利用它来调整军事社会关系,而不能人为地创造它、改变它和消灭它。如军事法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2)军事法律的发展规律具有稳定性。作为军事法律的发展规律,它总是经常起作用的,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只要我们对十分丰富的军事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就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认识到它的发展规律。军事法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军事法律现象的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军事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客观、根本、必然的联系,以掌握军事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责任编辑:王莉萍

作者:李佑标

第三篇:军事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军事高等工程教育

摘要: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已经成了我军军事教育的基石,我军军事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军事工程技术教育的发展;面对新的、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特色教育的理念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好作为军事职业基础教育的特殊作用。未来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将向特色教育、特色办学方向发展,将更加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更加注重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将更加强调加强与部队联合与交流,将紧密跟踪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军事教育;高等工程教育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确立了我军新型院校体系的基本框架,开始了我军军事教育的整体转型,在此背景下,作为培养高等军事工程技术人才的军事工程技术院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务,军事高等工程教育迎来了新的变革。

一、军事教育转型对军事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

(一)新型院校体系中的军事高等工程教育

将全军院校划分为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和生长干部学历教育院校两大类,建立和完善以岗位任职教育院校为主体、岗位任职教育与生长干部学历教育相对分离、军事特色鲜明的新型院校体系,体现了我军院校建设指导思想和军事教育模式的重大转变。一是军事教育重心的转移。在新型院校体系中,学历教育院校和任职教育院校之比约为1:2,而调整前,这两类院校之比为2:1,军队院校体系的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充分体现了军队院校军事职业教育的特色。二是分段教育的思路。即根据军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将军事教育划分为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个阶段。在学历教育阶段,着眼生长干部学员的长远发展,着重打牢学员长远发展的基础;而岗位任职教育阶段,主要着眼各级各类干部和士官任职岗位需要,突出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三是,将军事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建立了在普通高等教育基础上的军人职业教育体系。通过逐步扩大生长军官学历教育依托国民教育、军队院校学历教育向少部分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水平高的院校集中、将军人职业教育的起点提高到本科层次等措施,实现了军队院校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接轨。

新型院校体系的建立对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已经成了我军军事教育的基石,我军军事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军事工程技术教育的发展。构建新型院校体系的重要一环,是组建5所综合大学和部分学历教育院校。在这些学历教育院校中,以军事高等工程教育为主或承担专业技术生长军官培训任务的院校约占2/3。其中5所综合大学,即国防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为我军军事高等工程教育的主体。近年来5所大学本科招生人数接近当年军队院校本科招生人数的一半。这些学历教育院校除了继续承担培养我军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发展军事高科技的任务外,又承担了为我军培养指技复合型的新型军事人才的任务。

(二)改革军事人才组训方式与军事高等工程教育

“合训分流”组训方式的改革,一是着眼解决普通高等教育与军事职业教育之间的矛盾,突出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地位。学历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与任职培训相分离,适当延长了科学文化教育时间,解决了生长干部科学文化教育与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接轨的问题,有利于打牢生长干部一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和提高岗位转换能力,从而提高我军军官队伍的整体科技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同时,任职教育院校集中进行指挥岗位任职培训,又有利于提高生长干部的岗位任职能力。二是将生长干部学历教育与任职培训相对分离、分段实施,可基本解决院校教育资源分散重复配置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学历教育的规模化和任职教育的集约化,有利于不同类型院校突出核心业务和核心能力建设,从而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效益。

“指技合训”组训方式的改革,则进一步缩小了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培养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军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使各类指挥专业之间,指挥管理与技术之间广泛渗透,结合更加紧密。实施“指技合训”组训方式的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办好指挥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综合性人才,顺应了当今世界军事教育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合训分流”组训方式的改革,还是“指技合训”组训方式的改革,均为我军军事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历史任务”。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要求主要体现在:要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要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作为普通教育的军事高等工程教育,由过去主要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转变到技术与指挥两类人才培养并重,其地位更加突出,担负的任务更加繁重,必须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好作为军事职业基础教育的特殊作用。

(三)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与军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我国军事高等工程教育是在学习、借鉴前苏联军事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建国以后我军军事教育的模式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表现为军事人才培养“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前苏联军事教育的模式。走开军事人才由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既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科技发展的反映,也是我军军事教育理念转变的反映。一是我军军事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壁垒被打破,教育体制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人才市场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充分利用国家高等教育的资源,为军队建设服务提供大量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资源成为可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贯彻“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原则,也为我军军事教育走出开放办学的路子提供了内在动力。二是我军军事教育由全面建设、全面发展向特色办学、特色发展转变。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打破了军队院校长期自我封闭的体系,为集中我军有限的办学资源办好具有军队特色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和任职培训奠定了基础。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和任职培训两类院校的划分和规模的调整,使得军事教育职业特色更加明显,重点更加突出,更加符合军队长远建设的需要。三是教育价值观由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军队建设需要,向强调从个体出发、尊重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把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统一起来的方向转变。

在上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军事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更加需要体现开放的思维、特色教育的理念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

(四)提高生长干部培训层次与军事高等工程教育

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

科技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军官大学化”已成为各国军队的共同选择。美军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军官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一直保持在98%左右,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也逐步达到40%左右。印度军队要求所有军官必须具有学士学位,营以上军官必须具有硕士学位。目前,我军干部队伍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还比较低,与军委《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明确提出“生长干部取消中专培训层次,尽快实现大学本科化。其中,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全部按大学本科层次培养。”提高生长干部培训层次,使我军院校生长干部的培训层次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初级指挥生长干部本科层次规划培训比例跃升到100%,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作为学历教育院校基础的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必然会迎来新的、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二、军事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由于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特色军事革命不断深入,我军武器装备特别是以信息化武器为代表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加快,我军的军事教育也越来越依靠军事工程技术教育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军事教育的全面转型,为军事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将向特色教育、特色办学方向发展

今后,我军将继续加大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比例,学历教育院校数量必将继续减少。面临军队院校不断调整改革的现实,学历教育院校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各院校必然会在质量、特色上下功夫。特色是军队院校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学历教育基础的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和军队高等工程技术院校,将走上特色教育、特色办学之路。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独特之处,是大学个性的体现。我军各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也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我军学历教育院校的主体——以军事高等工程教育为主的5所军队综合大学,近几年的改革步伐很大,每所大学的定位比较明确,但在办校治学过程中也存在发展目标、学科专业设置、研究方向等方面的趋同,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学校个性不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军加大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新形势下,一部分军民通用的高等工程技术专业,如计算机、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因其可以依托地方高等学校培养,那么军队院校同类专业培养必须要有区别于地方高等学校的独特之处,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军队综合大学要根据自身发展要求,以军事科学技术发展为指引,以军事工程应用为背景,形成并发展自身鲜明的军事特色,赢得军队和社会的广泛信任,忠实履行军队综合大学在新时期新阶段的重大历史使命,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必然选择。

(二)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将更加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未来战争,作战力量高度合成,指挥和技术融为一体,要夺取胜利,必须综合运用军事和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如果合成指挥员不熟悉军兵种,军兵种指挥员不了解合成知识,指挥军官缺乏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专业技术领导干部缺乏指挥管理知识,如果知识面过窄、技能单一,就难以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当前,世界很多国家的军队都根据自身的情况,按照新联合作战的要求,遵循指技合训的原则,不断寻求合理的院校组织体制,并注重向专业分工与协作的方向发展。院校组织体制将由单一型向综合型方向发展,逐步实现指挥与技术合训,军事与后勤合训。

将指挥军官和军事工程技术人员同校合训,即将军事高等工程教育与军事指挥教育结合在一所军事院校,既培养工程技术军官,又培养指挥军官,这样可使工程技术军官更好地具备战术、战役学等军事知识,也可以加强指挥军官的工程技术知识训练。前苏联军事教育模式带有明显的指技分训特征,但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应对武器装备不断发展、军事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也走上了指技同校合训的路子。例如,前苏联军事通信学院是由军事通信指挥学院和军事通信工程学院合并而成,格列奇海军学院是由海军指挥学院与造船和军械学院合并而成。美国西点军校素以高质量的工程教育闻名于世,被美国工程学会誉为“美国的第一所工程学院”,但西点决不是一所仅仅培养军事工程人才的军校,正如1986年3月西点教务长助理在一封信中所说:“把西点看成纯粹的工程院校是一种误解。虽然西点毕业生中有60%左右最终为军事工程人才,但他们同时是军事指挥人才。”

我军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办综合院校,1986年元月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加强军政后指挥、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海军工程学院、空军指挥学院等9所院校开展指技合训试点。第十四次全军院校会议后,组建综合大学,指挥军官与专业技术干部同校合训已经成了我军军事教育的新的办学模式。今后,这种合训的融合程度,在形式和内容上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将更加注重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军队都很重视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西点军校认为:学员在校期间应力求涉猎未来从事美国武装力量各级和各行各业工作所需的文、理、工程和军事知识(包括从英语写作、史、地、数、理、化、计算机到心理学和法律等)。西点军校的教学计划分为文化教育计划、军事教育计划和体育教育计划三部分。其中,科学文化课程设置强调文理科均衡发展,这比普通高等院校更为广泛、适应性更强。又如,日军担任军官任命前教育任务的日本防卫大学,其在本科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只安排一般教育和外语教育。一般教育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从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设置来看,其知识范围十分广泛。

从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看,现代工程已不是单纯的工程技术问题,它往往广泛地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甚至影响到人类生存。上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了“大工程”教育理念。该理念强调在当前和未来社会中,任何工程的实施不仅要考虑工程的可能性,还要考虑环境和文化等因素,工程教育需要从“重视工程科学理论的分科教育”向“更多地重视工程系统及其背景的教育”转变,大学如果只依靠单纯的工科,缺乏理科和文科的基础,无论是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都很难提高。

具体到军事领域,现代武器系统,特别是大型武器系统的研制、试验、维护、使用,越来越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环境等问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也需要使我们培养的学员具有全面的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总之,更加注重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的

全面发展,是军事高等工程教育的必然趋势。

(四)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将更加强调加强与部队联合与交流

从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来看,培养的是实践性人才,实践性指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比如协调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因此,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了现代高等工程教育重要形式。以德国高等工程院校为例,企业实习是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主要是传授工程技术的基本技能,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企业实习的第二阶段(即专业学院的实践学期或技术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工程系科的专业实习)学生在企业中接受准工程师的专业训练。

外军院校也十分注重与部队的合作与交流。除安排一定时间到部队实习、代职外,教员队伍的选拔也是他们与部队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美军院校中多数军事教官从部队抽调,到院校轮流担任教员,任教3~4年后再回部队任职。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美军即将一大批参加过战争的军官选调到院校,使教学更加贴近实战需要。俄军工程技术院校也采取从部队中选调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热爱教师职业并善于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军官的方式配置军事教员。

我军历来重视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和提高官兵的素质。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和平年代,要特别重视通过参加严格逼真的训练演习、完成艰巨重大的任务和制度化的岗位轮换,形成以实践牵引素质提高的机制,加快军事人才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着眼未来战争,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军事高等工程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实践性,提高学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与部队的联合育人是其实现途径之一。因此,加强与部队联合与交流,也将成为军事高等工程教育的趋势之一。

(五)军事高等工程教育将紧密跟踪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因此,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战略全局,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着眼于21世纪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高等工程教育为对象进行研究,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促进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军事高等工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必将紧紧跟上国家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具体的形式主要包括:从地方重点高校选拔优秀毕业生或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到我军院校教师队伍;通过加入地方高等工程教育学术团体、参加学术活动等形式,加强与地方高等工程教育组织或机构的联系;接受国家高等工程教育学术组织对军队院校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等的评估、检查和鉴定活动,以及其他学术性的指导,与国家高等工程教育接轨。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军事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陈 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军事气象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军事气象学论文提纲11-15

军事论文范文05-08

气象学论文范文05-09

军事思想论文范文05-10

军事理论论文范文05-11

军事医学论文范文05-10

军事心理学论文范文05-13

气象论文范文05-08

气象信息论文范文05-09

气象工程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企业管理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化学毕业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