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感染特点及5种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2022-09-12

近年来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中真菌检出率逐渐增高, 酵母样真菌特别念珠菌的检出率显著, 国内报道在呼吸道标本中念珠菌检出率由15.2%上升为79.7%。已成为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源菌。我们对我院2007年1~5月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的178株念珠菌进行统计, 分析其感染类型, 临床分布特点以及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标本来自我院支气管和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 先将每份标本镜检, 每低倍视野上皮细胞少于25个为合格标本, 进行检测分析。

1.2 方法

每份标本常规接种羊血平板, 巧克力平板, 麦康凯平板和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此琼脂选用郑州博赛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 进行念珠菌选择培养, 分别在35℃温箱孵育培养18~48h, 获得单个纯菌落, 联合法国梅里埃生物试剂有限公司API 20C ARX鉴定条进行鉴定, 药敏实验用纸片扩散法, 用ROSCO药敏纸片进行药敏分析。

2 结果

2.1 念珠菌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区分布结果

呼吸科最高为32.1%、干部病房23.0%、神经科17.4%、心内科12.4%、高血压科10.1%、内分泌科3.9%、儿科为1.1%。

2.2 念珠菌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结果 (表1)

主要分布在50~90岁年龄组。

2.3 念珠菌感染种类分析结果

以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最高为73.0%、光滑念珠菌为16.3%、克柔氏念珠菌为8.4%、热带念珠菌为2.2%、非白色念珠菌占27.0%。

2.4 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

两性霉素B敏感率为93.4%、5-氟胞嘧啶敏感率为92.3%、制霉菌素敏感率为90.3%、氟康唑敏感率为85.4%、伊曲康唑敏感率为77.8%。

3 讨论

我院来自呼吸道标本的178株念珠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占73.0%。非白色念珠菌占27.0%, 与国内报告基本一致, 且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比例近年的统计逐渐上升。我院检出真菌感染的病历中曲霉菌感染比例也有所增加。178例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3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均>90%, 氟康唑为85.4%、伊曲康唑为77.0%。提示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制霉菌素仍然可以成为念珠菌感染治疗的经验性用药, 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使用需要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来选用。

念珠菌致病的原因分析为: (1) 从年龄特征上可以发现, 178株念珠菌病主要分布在50~90岁年龄组, 占患者人数的 (133/178) 74.7%, 来自肿瘤患者占 (18/178) 10.1%。提示念珠菌病与宿主防御功能减弱相关, 首先表现为年龄的自然增长免疫力减退, 其次是肿瘤患者和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患者。 (2) 病例中56.7% (101/178) 例患者曾大量使用抗生素超过20d。提示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呼吸道菌群失调, 促进念珠菌的繁殖生长。 (3) 来自内分泌科的念珠菌标本占总数的2.2%, 大多患有糖尿病。分析其主要的致病原因为皮肤p H值降低和含糖量较高, 表皮角质层中脂肪酸, 类固醇及游离脂肪酸等含量比正常人低, 其表皮抵制真菌的能力减弱, 寄发呼吸道感染。 (4) 其他因素如类固醇皮质激素内服或外用引起的念珠菌病免疫抑制剂、抗代谢药降低细胞的吞噬能力导致念珠菌病, 此外血清铁缺乏引起铁酶系统异常致使细胞免疫减弱, 引发念珠菌相对增殖。从国内外的研究已知, 诱发念珠菌病的因素很多,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呼吸道及多系统念珠菌感染。

摘要:目的 了解呼吸系统念珠菌在感染类型, 分布以及耐药情况, 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血培养基, 巧克力培养基做细菌常规培养, 另加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用法国梅里埃API20CAUX鉴定条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ROSXO药敏纸片扩散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178株中白色念珠菌占73.0%, 非白色念珠菌占26.9% (其中光滑念珠菌占16.3%、克柔氏念珠菌占8.5%、热带念珠菌占2.2%) 。

关键词:呼吸系统,念珠菌,耐药

参考文献

[1] 麦克法丁.JF.医学细菌生化试验[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92, 4 (3) :125.

[2] 李仲兴.真菌鉴定要点[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93, 5 (4) :103.

[3] 喻华, 黄湘宁.临床酵母样真菌的感染类型, 分布以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微生物学杂志, 2006, 17 (2) :120~123.

[4] 李涛, 张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2 (1) :35~38.

[5] 白建蓉.念珠菌病发病原因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2 (1) :107~108.

上一篇:以分层教学为主导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下一篇:浅议中学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