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数学规律题

2022-08-25

第一篇:上海中考数学规律题

上海中考数学题

上海中考数学题“奥数”难度? 考生考完“泪汪汪”

2012-06-19 07:28

“语文考完美滋滋,理化考完苦哈哈,英语考完乐呵呵,数学考完泪汪汪。”——这是今年上海中考结束后网上的一句“流行”语。中考结束后,不少考生、初三数学老师纷纷表示数学卷子偏难,部分高中数学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考卷难可能便于高中选拔,而一些初中生和家长期望学奥数来提高应考能力,其实这种训练方法对中考的帮助并不大。昨天上午,一名送考的初三数学老师在网上发帖讲述了自己对中考数学的看法。他说,“伴着旁泼大雨,孩子们考完了最后一门数学。走出考场的学生大部分面色僵直,好的同学也没有很大把握。甚至有几题都没有做出来。”

这名教师表示自己晚上第一时间把中考卷完整做了一遍,“个人感觉比前两年的都难,题型有一点突破。对能力有较高要求,填空选择也考了些比较冷门、学生容易忽视的知识点。几何证明依然是有关于四边形,但是这次的方法是学生最薄弱的或者说学生不善于运用的:比例线段推出平行线。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可能一点思路也没有。”

对于学生普遍反映的最后两题,这名教师认为,“如果能想出合理的方法,解答非常简便,但是前提是学生对基本图形掌握非常牢固,能够用多角度去寻找方法。方法还是老的,但是需要学生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对普通的公办学校的学生来说,确实难度不小。”但比起初中数学老师,高中的数学教师则表示考题难度可以接受。在上海一所公办中学任教的张老师告诉东方网记者,他看过了今年中考题目,感觉题目并没有想象中和“传闻”中的那么难。张老师说, “学生对于考题难不难的判断标准就是自己能否做出来,但教师看题目难不难,主要还是看题目考察了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张老师表示,很多考生觉得数学难,但他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觉得学数学没用,甚至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这样的状态下,更加学不好数学。

提到中考数学考题的难易程度,上海吴淞中学数学老师刘刚铭认为,其实考生不必纠结,“如果真的很难,那么可能大家都答不上来。”刘刚铭说,有些初中学生去学奥数,期望以此增加自己的“实力”,但在他看来帮助并不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能力不是读了奥数就一定会变强的,关键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也有数学教师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选拔也是中考的一个功能,难度越大的考卷,越容易拉开不同程度的学生,便于选拔。当然,考分并不能决定一个考生能力,一个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强的考生,即使初中阶段成绩一般,通过努力,在高中阶段也能成为“尖子生”。

第二篇:2002年上海中考数学

上海市2002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

数学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除第

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题,每题2分,满分28分)

1

1.计算:22=__________.

无意义,那么x=__________.

2.如果分式x3x

23.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内,被称为“神威1”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384 000 000 000次,这个速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每秒___________次.

4.方程2x1=x的根是__________.

5.抛物线y=x-6x+3的顶点坐标是 __________.

6.如果f(x)=kx,f(2)=-4,那么k=__________.

7.在方程x+2221x3x2=3x-4中,如果设y=x-3x,那么原方程可化为关于y的整

2式方程是__________.

8.某出租车公司在“五一”长假期间平均每天的营业额为5万元,由此推断5月份的总营业额约为5×31=155(万元)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你认为这样的推断是否合理?答:__________.

9.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如果AD=8,DB=6,EC=9,那么AE=__________.

10.在离旗杆20米处的地方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的仰角为a,如果测角仪高为1.5米,那么旗杆的高为__________米,(用含a的三角比表示).

11.在△ABC中,如果AB=AC=5cm,BC=8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重心G到BC的距离是__________cm.

12.两个以点O为圆心的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与小圆相切,如果AB的长为24,大圆的半径OA为13,那么小圆的半径为__________.

13.在Rt△ABC中,∠A<∠B,CM是斜边AB上的中线,将△ACM沿直线CM折叠,点A落在点D处,如果CD恰好与AB垂直,那么∠A等于__________度.

14.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连结DE、DF,在不再连结其他线段的前提下,要使四边形AEDF成为菱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可以是__________.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4题,每题3分,满分12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所有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错选或不选得0分,否则每漏选一个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

15.在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

(A)π;

(B)

227;

(C)9;

(D)4.

16.在下列各组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

1

2(A)2和12;

(B)2和;

3(C)4ab和ab;

(D)a1和a1.

17.如果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圆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圆的公切线可能是 (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1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B)正多边形一个内角的大小与边数成正比例;

(C)正多边形一个外角的大小随边数的增加而减少;

(D)边数大于3的正多边形的对角线长相等.

三、(大小题共4题,每题7分,满分28分) x2x2x12x62

219.计算:.

x1xx6x92

3x15x1,

20.解不等式组:465xx6.33①②

21.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中,BC=CD=DB,∠ADB=90°,cos∠ABD=求S△ABD︰S△BCD.

45,

图1

22.某校在六年级和九年级男生中分别随机抽取20名男生测量他们的身高,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2所示,其中两条点划线上端的数值分别是每个年级被抽20名男生身高的平均数,该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填空:

图2

(1)六年级被抽取的20名男生身高的中位数所在组的范围是__________厘米;

九年级被抽取的20名男生身高的中位数所在组的范围是__________厘米.

(2)估计这所学校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比六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高__________厘米.

(3)估计这所学校

六、九两个年级全体男生中,身高不低于153厘米且低于163厘米的男生所占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4题,每题10分,满40分)

23.已知:二次函数y=x-2(m-1)x+m-2m-3,其中m为实数.

2

2(1)求证:不论m取何实数,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必有两个交点;

(2)设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x1,0).B(x2,0),且x

1、x2的倒数和为2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4.已知:如图3,AB是半圆O的直径,弦CD∥AB,直线CM、DN分别切半圆于点C、D,且分别和直线AB相交于点M、N.

图3

(1)求证:MO=NO;

(2)设∠M=30°,求证:NM=4CD.

25.某班进行个人投篮比赛,受污损的下表记录了在规定时间内设进n个球的人数分布情况:

同时,已知进球3个或3个以上的人平均每人投进3.5个球;进球4个或4个以下的人平均每人投进2.5个求,问投进3个球和4个求的各有多少人.

26.如图4,直线y=

12x+2分别交x、y轴于点A、C,P是该直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PB⊥x轴,B为垂足,S△ABP=9.

图4

(1)求点P的坐标;

(2)设点R与点P的同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点R在直线PB的右侧,作RT⊥x轴,T为垂足,当△BRT与△AOC相似时,求点R的坐标.

五、(本大题只有1题,满分12分,(1)、(2)、(3)题均为4分)

27.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

图5图6图7

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

(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

(图

5、图

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

上海市2002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

数学试卷答案要点与评分说明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题,每题2分,满分28分)

1.4;

6.-2; 2.2;

23.3.84×10;

1

14.x=1;

5.(3,-6); 9.12;

13.30; 7.y+4y+1=0;

8.不合理;

12.5;

10.20tan+1.5;

11.1;

14.AB=AC、∠B=∠C、AE=AF、AE=ED、DE∥AC、„中的一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3分,满分12分)

15.A、D;

16.B、C

17.A、B、C

18.A、C

三、(本大题共4题,每题7分,满分28分)

19.解:原式=x2x1x1x3x3x122x3

„„„„„„„„(4分) x3x2x3x32x

3=

=

20.

„„„„„„„„(2分)

x3=1.

„„„„„„„„(1分)

解:由①解得 x<3

„„„„„„„„(3分)

由②解得 x≥

38

„„„„„„„„(3分)

38

∴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21.

解:∵ cos∠ABD=

45≤x<3

„„„„„„„„(1分)

∴ 设AB=5k

BD=4k(k>0),得AD=3k

„„„„„„„„(1分)

于是S△ABC=12AD·BD=6k

„„„„„„„„(2分)

2∴ △BCD是等边三角形,

∴ S△BCD=34BD=43k

„„„„„„„„(2分)

2

2∴ S△ABD︰S△BCD=6k︰43k=3︰2

„„„„„„„„(2分)

22.(1)148~153

„„„„„„„„(1分)

168~173

„„„„„„„„(1分)

(2)18.6

„„„„„„„„(2分)

(3)22.5%

„„„„„„„„(3分)

四、(本大题共4题,每题10分,满分40分)

23.

(1)证明:

和这个二次函数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m-1)x+m-2m-3=0

Δ=4(m-1)-4(m-2m-3)

„„„„„„„„(1分)

=4m-8m+4-4m+8m+12

„„„„„„„„(1分)

=16>0.

„„„„„„„„(1分)

∵ 方程x-2(m-1)x+m-2m-3=0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不论m取何值,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必有两个交点.

„„„„„(1分)

(2)解:

由题意,可知x

1、x2是方程x-2(m-1)x+m-2m-3=0的两个实数根,

∴ x1+x2=2(m-1),x1·x2=m-2m-3.

„„„„„„„„(2分)

∵ 1x11x22

32222

22

22

2

2

2

22,即

x1x2x1x223,∴

2m1m22m323(*) „„„„(1分)

解得 m=0或m=5

„„„„„„„„(2分)

经检验:m=0,m=5都是方程(*)的解

∴ 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是y=x+2x-3或y=x-8x+12.„„„„„„„„(1分)

24.证明:连结OC、OD.

(1)∵ OC=OD,∴ ∠OCD=∠ODC

„„„„„„„„(1分)

∵ CD∥AB,∴ ∠COD=∠COM,∠ODC∠DON.

∴ ∠COM=∠DON

„„„„„„„„(1分)

∵ CM、DN分别切半圆O于点C、D,∴ ∠OCM=∠ODN=90°. „(1分)

2

2∴ △OCM≌△ODN.

„„„„„„„„(1分)

∴ OM=ON.

„„„„„„„„(1分)

(2)由(1)△OCM≌△ODN可得∠M=∠N.

∵ ∠M=30°∴ ∠N=30°

„„„„„„„„(1分)

∴ OM=2OD,ON=2OD,∠COM=∠DON=60°

„„„„„„„„(1分)

∴ ∠COD=60°

„„„„„„„„(1分)

∴ △COD是等边三角形,即CD=OC=OD.

„„„„„„„„(1分)

∴ MN=OM+ON=2OC+2OD=4CD.

„„„„„„„„(1分)

25.解:设投进3个球的有x个人,投进4个球的有y个人„„„„„„„„(1分)

3x4y523.5,xy2

由题意,得

(*)„„„„„„„„(4分)

0112273x4y2.5.127xyxy6,

整理,得

„„„„„„„„(2分)

x3y18

解得x9,y

3 „„„„„„„„(2分)

经检验:x9,y3 是方程组(*)的解.

答:投进3个球的有9个人,投进4个球的有3个人.

„„„„„„„„(1分)

26.解:

(1)由题意,得点C(0,2),点A(-4,0).

„„„„„„„„(2分)

设点P的坐标为(a,

由题意,得S△ABP=

1212a+2),其中a>0.

12(a+4)(a+2)=9.

„„„„„„„„(1分)

解得a=2或a=-10(舍去)

„„„„„„„„(1分)

而当a=2时,12a+2=3,∴ 点P的坐标为(2,3). „„„„„„„„(1分)

kx

(2)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

k2

∵ 点P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3=,k=6

∴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设点R的坐标为(b,

那么BT=b-2,RT=

6b6b6x,

„„„„„„„„(1分)

),点T的坐标为(b,0)其中b>2, .

RTAOBTCO

①当△RTB~△AOC时,6,即

RTBTAOCO 2, „„„„„„(1分)

∴ b. 2,解得b=3或b=-1(舍去)b2

∴ 点R 的坐标为(3,2).

„„„„„„„„(1分)

①当△RTB∽△COA时,6RTCOBTAO,即

RTBTCOAO12, „„„„„„(1分)

∴ 1b. ,解得b=1+13或b=1-13(舍去)b221312

∴ 点R 的坐标为(1+13,

).

„„„„„„„„(1分)

综上所述,点R的坐标为(3,2)或(1+13,

1312).

五、(本大题只有1题,满分12分,(1)、(2)、(3)题均为4分)

27.

图1

图2

图3

(1)解:PQ=PB

„„„„„„„„(1分)

证明如下:过点P作MN∥BC,分别交AB于点M,交CD于点N,那么四边形AMND和四边形BCNM都是矩形,△AMP和△CNP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

∴ NP=NC=MB.

„„„„„„„„(1分)

∵ ∠BPQ=90°,∴ ∠QPN+∠BPM=90°.

而∠BPM+∠PBM=90°,∴ ∠QPN=∠PBM.

„„„„„„„„(1分)

又∵ ∠QNP=∠PMB=90°,∴ △QNP≌△PMB. „„„„„„„„(1分)

∴ PQ=PB.

(2)解法一

由(1)△QNP≌△PMB.得NQ=MP.

∵ AP=x,∴ AM=MP=NQ=DN=

22x,BM=PN=CN=1-

22x,

∴ CQ=CD-DQ=1-2·

22x=1-2x.

得S△PBC=1212BC·BM=

1212×1×(1-

22x)=

12-

2412x. „„„„„„(1分)

324122

x

(1分)

S△PCQ=CQ·PN=

×(1-2x)(1-

122

22x)=-x+

S四边形PBCQ=S△PBC+S△PCQ=

即 y=

解法二 122

x-2x+1.

22x-2x+1(0≤x<

).

„„„„„„„„(1分,1分)

作PT⊥BC,T为垂足(如图2),那么四边形PTCN为正方形.

∴ PT=CB=PN.

又∠PNQ=∠PTB=90°,PB=PQ,∴△PBT≌△PQN.

S四边形PBCQ=S△四边形PBT+S四边形PTCQ=S四边形PTCQ+S△PQN=S正方形PTCN „(2分)

=CN=(1-

122

22x)=

2

12x-2x+1

22

∴ y=x-2x+1(0≤x<2

2).

„„„„„„„„(1分)(3)△PCQ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

①当点P与点A重合,点Q与点D重合,这时PQ=QC,△PCQ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x=0

„„„„„„„„(1分)

②当点Q在边DC的延长线上,且CP=CQ时,△PCQ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

„„„„„„„„(1分)

解法一 此时,QN=PM=

22x,CP=2-x,CN=

22CP=1-

22x.

∴ CQ=QN-CN=

22x-(1-

22x)=2x-1.

当2-x=2x-1时,得x=1.

„„„„„„„„(1分)

解法二 此时∠CPQ=

12∠PCN=22.5°,∠APB=90°-22.5°=67.5°,

∠ABP=180°-(45°+67.5°)=67.5°,得∠APB=∠ABP,

∴ AP=AB=1,∴ x=1.

„„„„„„„„(1分)

第三篇:中考数学猜想证明题

2012年的8个解答题的类型

一实数的计算、整式的化简求值、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二画图与计算、圆的证明与计算、三角函数应用题

三统计应用题、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求某以事件的概率、统计与概率的综合应用题

四一次与反比例函数的数形结合、二次函数的数形结合、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

五、猜想与证明题

六、综合应用题

七、探索发现应用题

八、动点应用题

现在举出典例来领悟猜想与证明题的解题思路:

第四篇: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1)在图1中证明CE=CF;

(2)若∠ABC=90°,G是EF的中点(如图2),直接写出∠BDG的度数;

第一个问我会,求第二个问。。需要过程,快呀!!

连接GC、BG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90°

∴四边形ABCD为矩形

∵AF平分∠BAD

∴∠DAF=∠BAF=45°

∵∠DCB=90°,DF∥AB

∴∠DFA=45°,∠ECF=90°

∴△ECF为等腰Rt△

∵G为EF中点

∴EG=CG=FG

∵△ABE为等腰Rt△,AB=DC

∴BE=DC

∵∠CEF=∠GCF=45°→∠BEG=∠DCG=135°

∴△BEG≌△DCG

∴BG=DG

∵CG⊥EF→∠DGC+∠DGB=90°

又∵∠DGC=∠BGE

∴∠BGE+∠DGB=90°

∴△DGB为等腰Rt△

∴∠BDG=45°

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第五篇:中考数学压轴题破解方法

近几年的中考,一些题型灵活、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压轴试题涌现出来,其中一类以平移、旋转、翻折等图形变换为解题思路的题目更是成为中考压轴大戏的主角。不过这些传说中的主角,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秘,只是我们需要找出这些压轴题目的切入点。切入点一:构造定理所需的图形或基本图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添加辅助线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北京中考来说,只有一道很简单的证明题是可以不用添加辅助线的,其余的全都涉及到辅助线的添加问题。中考对学生添线的要求还是挺高的,但添辅助线几乎都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构造定理所需的图形或构造一些常见的基本图形。

切入点二:做不出、找相似,有相似、用相似

压轴题牵涉到的知识点较多,知识转化的难度较高。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入手,这时往往应根据题意去寻找相似三角形。

切入点三:紧扣不变量,并善于使用前题所采用的方法或结论

在图形运动变化时,图形的位置、大小、方向可能都有所改变,但在此过程中,往往有某两条线段,或某两个角或某两个三角形所对应的位置或数量关系不发生改变。切入点四:在题目中寻找多解的信息

图形在运动变化,可能满足条件的情形不止一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解或多解,如何避免漏解也是一个令考生头痛的问题,其实多解的信息在题目中就可以找到,这就需要我们深度的挖掘题干,实际上就是反复认真的审题。

总之,问题的切入点很多,考试时也不是一定要找到那么多,往往只需找到一两个就行了,关键是找到以后一定要敢于去做。有些同学往往想想觉得不行就放弃了,其实绝大多数的题目只要想到上述切入点,认真做下去,问题基本都可以得到解决。

上一篇:设计变更及资料管理下一篇:十九大解读党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