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计划卫生局范文

2022-06-07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是面临着一些工作任务和目标,特别是对于营销工作而言,有年度工作任务,季度工作任务,月度工作任务,每周工作任务,甚至每日工作任务。在进行工作任务之前,我们就要提前做好计划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障计划卫生局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保障计划卫生局范文

卫生安全保障措施

设立卫生管理组织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卫生安全保障措施和卫生管理档案;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场所进行卫生检测并公示,检测结果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不具备卫生检测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场所进行卫生检测;定期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对净化消毒设施和装置进行卫生安全效果评价,并制定针对空气传播疾病的应急预案;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兼)职供水管理人员负责公共场所二次供水和直饮水管理;

建立公共场所健康相关产品索证管理制度和采购使用登记制度,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或备案证明文件及采购使用记录归档保存;

建立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制度,保证卫生设施设备齐备完好,不得擅自拆除、改造或用于其他用途;

实行上岗前卫生知识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建立传染病和公众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发生疫情和公众健康危害事故时,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篇:食品卫生保障制度

(一)食品与非食品、生食品与熟食品分开摆放,避免食品交叉感染。

(二)展示食品的货架、用具必须在展示食品前进行清洁消毒,并定期进行保洁、消毒,用具不混用、不乱用。

(三)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有完整的包装或防尘容器盛放,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四)展示柜的玻璃、架子、灯罩、价格牌不得直接接触食品,展示的食品不得直接散放在货架上。

(五)销售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穿戴整洁,并保持个人卫生。

(六)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卫生制度的监督落实工作。

(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卫生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状况;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冷藏、冷冻设施卫生和运转情况以及周围环境卫生。

(八)发现问题,由卫生管理人员跟踪改正。

(九)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记录。记录必须完整、齐全,并存档。

四、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制度

(一)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操作技能培训。

(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后方可上岗。

(三)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四)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档案。

(五)食品经营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不得超过期限使用健康证明。

(六)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三篇:强化兽医卫生保障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

张仲秋

(农业部兽医局)

今天,中国兽医协会和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届兽医卫生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国内外兽医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提高兽医卫生工作水平问题。借此机会,谈一下我对兽医卫生的理解、我国兽医卫生的进步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加强兽医卫生工作的一点想法。

一、兽医卫生定位

首先要从“卫生”一词的概念说起。辞典上对“卫生”的解释是:社会和个人为了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创造合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而采取的措施。从这里的释义看,一是强调了以人为本,保障人类健康;二是强调了科学,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生理要求;三是落点在措施,为获得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在这些措施中,包括为控制动物传染病、人兽共患病,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而采取的以兽医科学为基础的各项措施。所以,兽医卫生是卫生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兽医和人医是“同一个医学”。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今年s月召开的全球代表大会上,再次强调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医学,同一个健康”的理念。这一理念,已获得相关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同。在健康问题上,动物和人是处在同一个生态环境中,医学问题是同一个医学问题,健康问题是同一个健康问题。动物分类级别越高,与人类相同的问题越近。在兽医和人医基础医学方面,具有同源性。

第三,兽医卫生的外延宽泛。OIE在今年5月的代表大会上,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要求兽医工作者在保护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强调了人与动物和自然的和谐。比如“动物福利”问题,涉及到以人为本的问题,人类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蛋白性食品供给,通过兽医卫生提高食品动物的产出效率。同时,要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对非食品动物、野生动物、实验动物,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要让它们健康、快乐地生存繁衍。因此说,动物福利是更高的伦理和哲学,某种意义上,又在以人为本之外。

第四,“兽医”、“兽医公共卫生”和“兽医卫生”关系。兽医是指具有特定专业要求,技术水平达标的职业工作者;兽医公共卫生是政府对与动物有关的公共问题通过兽医采取的专业治理措施。比如动物传染病的传播、动物源性食品进入社会消费以及国际贸易等都会具有外部性,政府必须采取相关兽医措施,即兽医公共卫生的范畴;兽医卫生的概念包括兽医公共卫生要解决具有外部性的内容,还应包括不具有外部性的内容。比如说我们养了一匹马,它的腿骨折了,需要兽医给予治疗,这种个体化兽医卫生没有外部性。即兽医临床服务中的内科、外科、产科等涉及问题的外部性较小。从政府角度看,关注更多的是动物传染病、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同时,对兽医卫生诊疗服务行业,要更多地发挥行业自律作用,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卫生水平。

二、中国兽医卫生的进步

兽医公共卫生涉及到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财政支持的资金,主要用在老百姓解决不了的问题上,也就是说,兽医方面的公共问题需要政府支持,而且应该有支持政策。近些年来,我们的兽医公共卫生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一是公共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了对动物疫病诊断和兽医药品检测的投入。二是机构和队伍建设。这几年政府兽医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农业部 2004年成立了兽医局,2006年以来中央层面成立了中国动物疫控中心、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和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等机构,地方层面基本形成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3条线的格局。有些单位还增加了编制,这些都是公共财政在人力资源上的投入。2009年,中国兽医协会的成立,为我国兽医行业自律迈进了一大步。三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这几年在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上的投入方面逐年增加,今年中央财政仅在4大疫苗的补贴上已经达到了50多亿元。

综合起来讲,这几年,国家在支持兽医卫生,特别是兽医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兽医卫生角度看,我们加强了私营兽医队伍建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已经启动3年,有四万多执业兽医师和助理执业兽医师取得了资格。民营诊疗机构是治疗动物普通病的主体,同时也可以承担公共服务的任务。从兽医卫生进步来讲,这些年,民营兽医正在起步,城市的小动物诊疗机构在快速发展,农区的兽医诊疗机构也在发展。当然,现有的兽医公共服务机构除履行春秋防疫职责外,下一步重点是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要求实施重点病的防控计划。在推进养殖业的结构调整方面,之所以设定兽医卫生防疫条件审核,就是要让所有的养殖企业能够达到防疫的基本要求,促进养殖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三、兽医公共卫生取得的成效

第一是重大动物传染病。OIE认可中国消灭了牛瘟和牛肺疫,马传贫基本上消除了,马鼻疽的流行得到了全面控制,消灭重大传染病的成效显著。其他重大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防控,即临床不发病。第二是人兽共患病。上世纪90年代,布病和结核病控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感染率和阳性率进入了低点,这是多年努力的成效。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动物移动难控制,致使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结核病的防控情况总体看还可以。再就是狂犬病。狂犬病的控制情况不够理想,但比最高流行年份还是有所降低,人的发病最高年份曾经达到7000例,去年是2000多例,这主要是加大了犬只免疫的效果。下一步应大力推动对犬的强制免疫,使犬的免疫率达到70%以上,方能阻断传播。今年OIE的数据显示,亚洲、非洲是狂犬病高发区,每年死亡人数约55000人,有1400万人要进行暴露后治疗,全球的狂犬病治疗费用约为10亿美元。暴露后的治疗费用是免疫犬费用的9—10倍。因此,加强动物狂犬病的防控是最经济的措施。第三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农业部在卫生监管,包括产地检疫、动物溯源的管理和畜牧生产的规范记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打击违法添加和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包括兽药残留的监控和GSP规范化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效果。

四、进一步加强兽医卫生工作

第一是法制建设。完善我们现有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法律法规是顶层设计的事,技术规范是第二个层面的事,最后是标准。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首先要理清关系,一个国家的执业兽医水平、政府管理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构成一个国家的兽医整体水平。立法应该明确法律相对人之间的关系。所谓相对人,包括养殖者、消费者、加工企业、监管机构和政府,都应该在法律范围内调节和确立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是公共财政投入。公共性事务离不开公共投入,否则就没人去做,或者做不到位。这里包括监督管理队伍、政府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维持,私营实验室的有效参与,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也可以介入公共事务。

第三是基础教育。我认为基础教育需要大力规范和加强。在20fl9年OIE召开了世界兽医教育大会,有500名兽医学院的院长参加了会议。重点讨论了在动物疫病防控和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兽医基础教育的作用,涉及培养合格临床兽医的课程设置。当代社会对兽医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在课程设计上增加兽医公共卫生学方面的内容。我希望国内的临床兽医本科生教育要加快与国际同类学校接轨,争取执业兽医资格能够相互承认。

第四是兽医科技进步。兽医科技进步在整个兽医卫生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包括诊疗学、预防学、疫苗学等,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性的科技进步,很难全面推进我们的兽医工作。

第五是政府科学治理。政府科学治理非常关键。首先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作为一个养殖大国,要消灭危害严重的动物传染病,把重大动物疫病纳入扑灭计划,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实现消灭疫病的目标。第二是对动物源性食品的全程监控,通过良好兽医服务,推动养殖者守法,使环境质量得到提升。要建立诚信体系,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建立守信和失信记录,实现良性机制。

最后,我想以兽医毕业生的誓言来结束我的讲话,“我们会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保护动物健康,减轻动物痛苦,保护动物资源,促进公共卫生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更完善和美好。”

第四篇:规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保障农村公共卫生安全

商洛市2012年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规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保障农村公共卫生安全

镇安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2012年4月18日)

卫生监督协管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正常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2011年以来,镇安县卫生监督所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精神,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根据《卫生监督服务规范》,转变职能,积极探索,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全面规范推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为保障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自2011年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被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后,县卫生监督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农村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下发了《镇安县卫生监督协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同时成立了以卫生局分管局长、监督所所长任组长的镇安县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确定了兼职办公人员,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具体负责卫生监督协管项目的实施及考核工作。各乡镇公卫办也制定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方案,对村级实行月考核制度,形

-1-

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健全体系,完善规制

为了做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县卫生监督所成立了监督协管科,乡镇卫生院公卫办设立卫生监督组办公室,各中心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设立卫生监督协管信息室。县卫生局聘任了53名专(兼)职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员,各乡镇卫生院在辖区各村均聘任了卫生监督协管信息员,健全县、镇、村三级卫生监督协管网络。及时组织制定了镇安县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卫生监督协管投诉受理等制度8个,下发到各乡镇执行。制定并下发了《镇安县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了资金的拔付、使用和监督,采取预拨加结算的方式,年初按照财政部门的预算,按80%预拔到各乡镇卫生院,其余20%根据考核结果,按照奖罚制度予以拔付,保证专项资金用于专项工作。

三、全面培训,提高素质

为了更好地实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员、协管信息员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要,县卫生监督所对各乡镇卫生检查员实行岗前集中培训和在职培训,岗前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0个学时,在职培训时间不少于32个学时。卫生监督协管信息员接受乡镇公卫办培训时间不少于20个学时。在工作开始实施后,县卫生监督所于2011年10月21日举办了全县卫生监督协管员、卫生监督协管信息员共233参加的卫生监督协管业务培训会,今年2月29日又对全县54名卫生监督协管员进行了业

-2-

务培训,培训重点主要从法律法规、卫生监督执法程序、卫生监督人员着装、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规范、卫生监督日常工作涉及的8大类卫生监督等方面进行。通过全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镇、村两级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了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工作使命感、紧迫感,明确了自身工作职责,提高了卫生监督队伍整体素质,为推动全县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明确职责,规范管理

镇村医疗机构既是卫生监督的被监管单位,又是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具体实施单位,为了避免工作中出现不协调的现象,进一步明确了镇村两级医疗单位在实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掌握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及医疗卫生等基本信息,开展卫生法制宣传和日常监督巡查工作,及时处理各种投诉举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向县卫生监督所反馈各种卫生监督信息,在工作中充当资料管理档案员、日常监督巡查员、监督信息报告员、法律法规宣传员、卫生监督协管员。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机构从硬件建设、制度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资金管理、日常工等方面实施了规范化管理,做到硬件配备到位、档案分类清楚、工作流程明晰,各监督协管实施单位在日常巡查中认真填写《卫生监督协管日常巡查记录表》,交被监督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及时将检查情况在《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上登记,月底汇总逐级上报《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月报表》。

-3-

五、强化督查,推动工作

为保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在效果,必须加强督查考核工作,及时印发了《镇安县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考核细则》,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了信息报告考勤制度,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2011年12月份抽调卫生监督员分5个检查组利用一周时间,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的办法,对全县25个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对卫生监督协管中存在的问题,督导组提出了整改措施,对督查的情况进行了全县通报,并根据督查结果兑现其余20%的卫生监督协管补助经费。通过严格考核、督查以及工作激励机制,推动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刚刚起步,在工作中也探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基层监督协管员没有纳入编制、设施设备缺乏、监督协管经费不足等还需进一步改善。今后,我们将贯彻本次全市卫生监督工作会议精神,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虚心学习先进经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新局面,为保障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4-

第五篇: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指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订本指南。 工作原则和要求

重大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卫生安全第一的原则;接待单位负第一责任的原则;依法监督与技术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主办单位、接待单位、卫生部门要根据活动的规模、规格、时间的长短以及影响范围等实际情况,各自制定卫生保障工作方案以及对参加者和工作人员的行为要求,使重大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工作更可靠、更科学、更规范,确保重大活动参与者不发生传染病的传播流行,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公共卫生安全事故,保障重大活动顺利进行。为此,要认真做好如下各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管理责任;

2、做好宣传培训,增强卫生意识;

3、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卫生质量;

4、加强执法检查,杜绝事故隐患;

5、经常性监督与突击检查相结合;

6、运用快速检验检测的方法和手段,及时发现可疑污染物,采取果断防制措施;

7、建立、完善突发卫生事故的报告、应急处理和控制机制。

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包括如下的工作内容:

1、设立卫生保障工作机构;

2、制定卫生保障工作方案;

3、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保障的实施;

4、医疗救护条件的准备与实施;

5、传染病(包括呼吸道、消化道、虫媒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卫生保障非常措施。 工作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救护机构职责

1、卫生行政部门:

(1)省卫生厅(或承担卫生保障工作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重大活动的公共卫生监督、医疗救护保障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导,监督各项保障措施的全面落实。

(2)各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分级管理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本辖区重大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控制,充分体现“条抓块管、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责任制。

2、卫生监督机构:

(1)针对重大活动特点和具体情况,根据省卫生厅(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重大活动卫生监督保障工作计划和方案,制定重大活动公共卫生监督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

(2)执行和落实重大活动公共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做好对接待单位的卫生监督和业务培训工作。

(3)负责对接待单位的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水卫生进行监督和抽检。

(4)负责对重大活动指定的接待单位、活动场所、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审查、确认工作。

(5)必要时,指派卫生监督员进驻接待单位。

(6)执行规定的报告制度,负责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现场调查处理工作。

(7)负责收集、整理、上报公共卫生保障工作信息。

、医疗救护机构职责

(1)负责制订活动期间的医疗救护方案,常规病人的诊断、治疗、特殊病人的转运、隔离。

(2)根据接待单位、主办单位的工作需要,派出医护人员驻点值班。

(3)及时向驻点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可疑食物中毒或传染病病人情况。

(二)主办单位职责

1、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提供重大活动的背景材料,协商、确定需要公共卫生监督保障的内容和要求。

2、根据卫生监督部门的意见选择具有《食品卫生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合法生产经营单位以及符合卫生要求,具有与接待任务、规模相适应的单位作为接待单位。协助卫生监督部门开展对接待单位的审定工作。

3、成立公共卫生保障小组,负责与相关服务单位的协调和沟通。

4、为公共卫生保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设备。提供卫生保障工作所需的经费。

三)接待(服务)单位职责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的卫生保障工作指引,结合接待任务情况,建立接待单位法定代表人及其所属上级主管部门两层负责的领导责任制,以及分工负责的组织机构。

2、建立和完善各岗位的工作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规范和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按规定的工作规范和操作程序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3、执行规定的相关事项报告制度。

4、严格执行有关的卫生技术标准和卫生规范,保证食品、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和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5、落实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6、认真落实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员提出的工作要求或整改措施。

7、满足在特定条件下的各种工作要求。

工作步骤

(一)主办单位

1、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提供重大活动的背景材料(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人数、规格、日程安排等),协商、确定需要公共卫生监督保障的内容和要求。

2、制定公共卫生保障方案,成立公共卫生保障小组,。

3、协同卫生监督机构审查、确定接待单位。

4、公共卫生保障的准备与实施过程中,负责与相关服务单位的协调和沟通。

(二)接待单位

1、制定接待方案以及公共卫生保障方案。

2、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和主办单位做好审定工作。

3、落实卫生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有针对性地做好重大活动卫生保障的人员培训工作。

4、活动期间卫生保障措施的实施。

(三)监督部门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以及主办方提供的背景材料制定卫生保障工作方案。

2、会同主办单位开展对接待单位的审查验收工作,并监督其整改措施的落实。

3、做好活动前卫生监督员的培训工作。

4、速测、应急设备、工具的准备。

5、活动期间卫生监督保障方案的实施;根据活动期间发现的新情况或隐患,提出相应的监督意见或对策。

6、非常情况的应急处置。

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障食品卫生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对具有特定规模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及其他重大社会活动(以下简称重大活动)实施的专项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第三条 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坚持预防为主、属地管理、分级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 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分为全程卫生监督和重点卫生监督两种方式。卫生行政部门依据重大活动具体内容,确定实施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的方式。

第五条 重大活动的主办单位应当对重大活动食品卫生安全负责,主办单位与接待单位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第二章工作程序与内容

第六条 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于活动举办前二十日将以下相关信息及资料,通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备案:

(一)重大活动名称、举办时间、举办地点、参加人数;

(二)主办单位名称、联系人、通讯方式;

(三)接待单位名称、数量、地址、联系人及通讯方式;

(四)参与活动人员驻地分布和餐饮、住宿情况;

(五)供餐单位、供餐形式、供餐地点及重要宴会、旅游活动、重大活动期间指定或赞助食品等相关情况。

第七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重大活动相关信息及资料,开展以下工作:

(一)制定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预案,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工作任务、职责分工、监督监测计划及经费预算;

(二)制定重大活动食品污染及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三)对接待单位开展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和食品卫生状况评估;

(四)做好卫生监督人员、物资、车辆、通讯等后勤保障工作。

第八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预案、重大活动食品污染及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并通知重大活动主办单位。

第九条 重大活动接待单位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持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

(二)具备与重大活动供餐人数、规模相适应的接待服务能力;

(三)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达到A级标准(或具备与A级标准相当的卫生条件);

(四)食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检查证明,健康档案记录完备;

(五)食品及原料供应渠道符合卫生要求,相关证件资料完备;

(六)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重大活动情况提出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接待单位进行食品卫生监督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接待单位卫生管理组织、管理人员、卫生管理制度设立情况;

(二)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布局设置、卫生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三)食品生产加工制作过程卫生监督检查情况;

(四)直接入口食品及食品工具、用具、容器卫生监测情况;

(五)食品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检查证明及健康状况;

(六)接待单位存在的食品卫生隐患问题及卫生监督意见;

(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重大活动情况规定的其他内容。对接待单位食品卫生监督评估的方式包括卫生管理资料审查和现场食品卫生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在评估工作结束后三日内撰写《重大活动接待单位食品卫生监督评估报告》并送交活动主办单位、接待单位签收。接待单位应依照卫生监督意见内容进行整改,主办单位应当督促检查整改情况。

第十二条 重大活动全程食品卫生监督主要包括:

(一)审查食谱、食品采购、食品库房、从业人员健康、加工环境、加工程序、冷菜制作、餐具清洗消毒、备餐与供餐时间、食品中心温度、食品留样、自带食品和赞助食品等内容;

(二)卫生行政部门选派专职卫生监督人员进驻重大活动现场,对食品生产加工制作环节进行动态卫生监督,填写卫生监督笔录和卫生监督意见书;

(三)实施食品卫生计划监测和现场食品卫生快速监测。

第十三条 重大活动重点食品卫生监督主要包括:

(一)审查食谱、食品采购、从业人员健康、冷菜制作、餐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内容;

(二)根据重大活动规模、人数确定是否选派卫生监督人员进驻重大活动现场;

(三)对食品生产加工制作重点环节进行动态卫生监督,填写卫生监督笔录和卫生监督意见书,必要时进行食品卫生监测。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接待单位应停止使用:

(一)食谱审查认定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

(二)卫生检验可疑阳性的生活饮用水和食品;

(三)未能出示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直接入口食品;

(四)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五)外购散装直接入口熟食制品;

(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为预防食物中毒而规定禁止食用的食品;

(七)国家、地方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十五条 发生可疑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重大活动接待单位应向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重大活动主办单位报告并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一)配合医疗卫生机构抢救治疗病人;

(二)立即停止食品生产加工和供餐活动;

(三)保留造成或者可能导致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四)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现场调查取证,如实提供食品留样及相关证据和材料;

(五)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卫生监督意见立即整改。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对可疑中毒或污染食物及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开展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取其他处置措施。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六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要求,负责组织落实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任务。主办单位应保障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所需的工作条件,提供相应工作支持。

第十七条 重大活动期间,卫生行政部门、活动主办单位、活动接待单位应建立有效的食品卫生监督信息沟通机制。

第十八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卫生监督监测结果、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告知重大活动主办单位,涉及保密内容的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管辖区域内重大活动接待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包括接待单位卫生资质、条件设施、安全标准、操作规范、卫生培训、实验室设置等内容。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条 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规范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班主任分享交流范文下一篇:班主任节班队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