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

2022-11-24

第一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

东风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保障应急预案

为有效处置本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物资保障应急工作系统,保证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供应和社会稳定,现根据《东风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为东风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二、目标任务

(一)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设定,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保障指挥机构,快速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二)坚持条块结合、职责明确,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物资保障的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应急救援、防灾救灾体系。

(三)坚持快速反应、协调指挥,建立健全物资保障应急预案和现场指挥机构的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四)坚持统一布局、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信息报告体系、预警预测和后勤应急保障体系。

三、响应级别

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按突发公共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应急响应级别分为 i 级响应、 ii 级响应、 iii 级响应、 iv 级响应四个级别。

(一) i 级响应。发生在本区行政辖区内,超出区政府联合应急能力和应急资源,区政府难以控制,并有向周边市(县、区)呈扩散态势,已经或可能导致人员特别重大伤亡或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后果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省政府统一指挥增援、组织协调处置的,或省突发公共事件委员会决定启动 i 级响应的,或需要启动省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或省专项应急预案,设立省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救援行动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 ii 级响应。发生在本区行政辖区内,超出区政府联合应急能力和应急资源,区政府难以控制,并已向周边市(县、区)呈扩散态势,已经或可能导致人员重大伤亡或造成重大危害后果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市政府或省突发公共事件日常工作机构(专项指挥机构)组织力量参与处置的,或省政府、省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指挥机构认为有必要启动 ii 级响应,或需启动省专项应急预案或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或需设立市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救援行动的突发公共事件。

(三) iii 级响应。发生在本区行政辖区内,超出区政府联合应急能力和应急资源,区政府难以控制,并有向毗邻县(市、区)扩散态势的,已经或可能导致人员有较大伤亡或造成较大危害后果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市政府组织力量或协调处置的,或启动市专项应急预案、区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或设立市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救援行动;或省突发公共事件日常工作机构(专项指挥机构)认为有必要启动 iii 级响应的突发公共事件。

(四) iv 级响应。发生在本区行政辖区内,已经或者仅可能导致个别人员伤亡或造成轻微危害后果的突发公共事件,区政府组织应急机构、应急力量、应急行动、应急资源救援可以控制险情和事态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区政府启动本级专项应急预案处置;或设立区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救援行动的突发公共事件。

四、组织指挥

(一)总体职责划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保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总的职责划分:全区统一领导,各乡、街道办事处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由区人民政府负责,请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视情给予支持配合;较重(iii级)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请市直有关职能部门会同区人民政府负责应急处置,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现场处置;严重(ii级)和特别严重(i级)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由区人民政府在市政府和省政府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

(二)组织机构。成立东风区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指挥部,作为领导区一级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的非常设机构。主要任务:负责编制区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应急预案;落实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决定和指示;组织协调,调剂供应,安排生产,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负责响应扩大应急救援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制、联动与快速反应机制。 区指挥部总指挥为区政府分管领导,成员单位由发改局、经和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农林局、水务局、供销等部门和单位领导组成 。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发改局),联络电话:8388093 ,传真:8388092 。

(三)部门分工。区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除各项制度所规定的职责外,还应承担如下工作:

1、区发改局:负责组织肉、禽、蛋、蔬菜和日用工业品生产能力储备、应急调度;协调安排应急物资所需要的加工用电及运输力量;协调确定应急物资的生产基地。

2、 区财政局:负责安排应急物资保障区级协调工作经费。

3、区民政局:负责安排应急物资及资金。

4、区卫生局:负责应急药品、器械的保障需要。

5、区农林局:负责应急农资的保障需要。

6、区水务局:负责主要水产品、防汛物资的保障需要 。

五、制度保证

(一)信息通联制度

区直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乡、街道办事处在确认突发公共事件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区政府总值班室和区公共事件物资保障指挥部。

(二)商品储备制度

1、政府实物储备:区级主要储备粮食、化肥、药品。

2、商业实物储备:依托现有较大型商场、超市,确保重要品种商品的商业最低库存量。

3、生产能力储备: 依托招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保持一定的生产周转量。

六、启动程序

(一)情报及态势性质判断。区直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乡、街道办事处在接到相关情报后,不论是否工作日,不论白天黑夜,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必要的核实并作出态势性质的判断。确属突发公共事件的,应立即向区人民政府电话报告,并按照本级应急工作预案开展工作;属于i、ii、iii、iv 级突发公共事件的,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指挥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必须立即向市直有关部门和市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二)决策指挥。区指挥部及区直有关部门在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按态势性质的严重程度分别作出以下反应:

1 、一般(iv 级)事件:根据区人民政府的要求,由区指挥办提出,区指挥部总指挥于1小时内确定本预案采取的措施。

2 、较重(iii 级)事件:由区指挥办提出,区指挥部总指挥根据区政府的要求和本预案,于30分钟内确定应急措施,并由区政府通知市各责任部门启动实施意见,同时向市政府报告。

3 、严重( ii 级)和特别严重(i级)事件:除按上述较重(iii) 事件的决策指挥程序启动实施意见、采取措施外,应于2小时内召开区指挥部紧急会议,研究并向市政府及市指挥部提出处理应急事件工作方案,并于会议结束后30分钟内,上报市政府批准。

4 、事态严重程度发生降级变化时,由指挥办提出,区指挥部总指挥应于24小时内作出取消高一级应急 措施决定并通知相关单位。

七、应对措施

在启动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应急预案后,视情分别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一)一般(iv 级)事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1 、组织生产企业加班生产,确保生产企业的原辅材料供应;

2 、组织商贸企业增加采购,组织外地调进; 3 、选择可替代物资组织供应; 4 、动用区商品储备和企业库存; 5 、协调运力,确保物资运输需要。

(二)较重(iii 级)事件。除采取一般事件的应对措施外,可视必要再采取下列措施:

1 、向兄弟县(市、区)求援,争取货源支持; 2 、建议区财政动用专项应急资金。

(三)严重(ii级)和特别严重(i级)事件。除较重事件的应急措施外,还可视事态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

1 、申请动用省、市级储备;

2 、国内货源紧张时,可申报临时组织进口采购。

八、附则

(一)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的经费以及相关软、硬件的配备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三)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XX市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专项预案

1总则

1.1目的

为了保证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能及时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保障各项处置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的通知(财预[2005]328号)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在市委、市政府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分级成立财政应急保障工作指挥机构,统一指挥财政应急保障工作。

1.2.2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部署和财政管理体制规定,落实各自的应急保障责任,并与各相关部门相互支持、协调联动,切实保障应急保障工作的正常进行。

1.2.3反应及时,保障有力。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预警监测和前瞻性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财政部门应按统一部署,立即启动应急保障预案,确保各项处置工作及时、有序开展。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的财政应急保障事项。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市本级

2.1.1市财政局作为全市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综合协调主管部门,负责及时了解突发公共事件进展情况,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研究提出财政应急保障政策措施建议并组织落实。

2.1.2市财政局(地税局)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财政资金应急保障协调小组,由局长负责。成员单位包括办公室、预算科、基建财务科、资金管理科、综合行事科、农业财务科、企业财务科、财政监督科、政府采购办、会计核算中心及税务有关科室等。局外联系单位包括市人大财经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局、人民银行××*市支行、市国税局及其他相关部门。

2.1.3市财政局应急保障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由预算科承担。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有关科室根据局领导部署,立即启动应急保障协调小组,在职责范围内具体执行规定的任务。

2.2乡镇(街道、开发区)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财政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比照市财政局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定,市财政局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预警监测和报告

3.1预警监测

市财政局应实现与市级各部门应急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系统的有效衔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监测数据和动态信息,加强应急保障措施和决策机制的超前研究,提高处置效率。

3.2报告

3.2.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需要市财政给予应急保障的,相关市级部门或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应及时向市财政局报告。

3.2.2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影响程度和损失程度;已采取的主要措施、事态发展预测及控制程度;相关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情况,需要市财政解决的突出问题等。

3.2.3报告一般应为纸质文件。紧急情况下也可先电话报告,随后报送纸质报告。

3.2.4局内处理程序:报告由局办公室承接,局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按局内职责分工,通知到相关科室负责人或财政应急保障政策协调小组联络员。如相关业务科室首先接到报告,可以先行处理,再通知局办公室。(局办公室联系电话:0574-627000

18、0574-62709563)

4应急响应

4.1响应程序

4.1.1市财政局主管科室接到相关的市级部门或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报告后,立即着手进行信息收集等基础工作,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价和判断,研究提出具体建议,会预算科后报局领导。

4.1.2市财政局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财政资金应急保障协调小组,启动本预案。

4.2启动标准

4.2.l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全局性和局部性两类。

4.2.2对造成全局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可同时采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资金快速拨付等应急保障措施;对造成局部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可只采取部分财政支出政策或资金快速拨付等应急保障措施。

4.2.3相关市级部门或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根据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情况,提出需要市财政应急保障的事项。市财政局研究提出应急保障措施建议,按规定程序报批。紧急情况下,市财政局可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先采取安排支出或拨付资金等措施,再按程序补办相关手续。

4.3财政收入政策

4.3.l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和个人,市财政局会同市级税务部门,及时研究提出税收优惠政策建议,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报批。

4.3.2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市财政局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拟定临时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建议,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报批。其中,属于中央或省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由市财政部门会同有关市级部门报告中央或省有关部门,提出减免政策建议。

4.3.3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优惠(减免)政策到期后,突发公共事件对相关行业、企业和个人的影响仍然较大的,按原审批程序报经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优惠(减免)政策期限。

4.3.4因执行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优惠(减免)政策而减少的财政收入,原则上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由同级财政负担。

4.4财政支出政策

4.4.1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单位、个人以及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机构,市财政局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提出财政支出政策建议,报市政府审批。乡镇(街道、开发区)财政部门根据财政支出政策,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及时提出当地财政支出政策建议,报本级政府审批。

4.4.2财政支出政策包括: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单位、个人的损失,由相关责任人给予补偿,没有直接责任人或责任人无力承担的,政府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救助和支持;在一定时期内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其他财政支出政策。

4.4.3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需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属于市级政府事权的,经费由市级财政负担;属于乡镇(街道、开发区)事权的,经费由乡镇(街道、开发区)财政负担。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和财政困难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市财政适当给予帮助和支持。

4.4.4军队、武警应地方政府请求,支援地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经费,由当地政府负担。

4.4.5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已在年度预算中专项安排且项目确定的,财政部门应及时拨付资金;需要由部门预算进行调剂的,财政部门在保证人员工资和必要支出外,可要求各预算单位调整部门预算的支出结构。部门预算调剂工作应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4.4.6年度预算安排和调剂不能满足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需要时,财政部门可提出动支预备费、超收使用安排等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及时追加相关部门的预算和对困难地区的补助。紧急情况下,财政部门可根据同级政府的指示,先安排资金,再按程序补办相关手续。

4.5预算调整

突发公共事件对财政经济影响特别严重、年度预算难以平衡时,各级财政部门可提出压缩财政支出,以及调整财政预算的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4.6资金拨付

4.6.l各级财政安排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资金,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拨款。

4.6.2对同级主管部门的拨款,应在接到拨款申请后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完审核和拨款手续。

4.6.3对下级财政的资金拨付和调度,原则上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完审核、拨款和调度手续。

4.6.4紧急情况下,市财政局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先办理拨款,再补办相关手续。

5后期处置

5.1监督检查

5.1.1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5.1.2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应接受审计部门监督、检查。

5.1.3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2总结评估

5.2.1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各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进行清算,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价。

5.2.2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财政部门应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及时将本地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资金拨付情况等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及时对应急响应过程、应急措施的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

5.3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财政资金应急保障措施及实施情况等信息的发布,坚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具体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6附则

6.1预案管理与更新

6.1.1本预案依据有关法律规章要求和应急工作实际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或者经一定年限,由市财政局组织一次评审,补充、修订和调整相关内容,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同意,并报市政府审查批准后实行。

6.1.2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预案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或实施细则,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6.2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财政局制定并负责解释。

6.3预案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落实《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方案》,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防止疫情借铁路交通工具传播,保障广大旅客、铁路职工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1.2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1.3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他服务是公共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铁路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主要包括:

国内突然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公共健康严重损害,并有可能借铁路传播,国务院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参与处理的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主要包括:

(1)省际间或铁路范围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或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费炭疽发生,并有可能借铁路传播。

(2)跨两个以上铁路局范围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铁路车站、旅客列车及铁路单位内部发生的食物中毒人数100人(含100人)及以上,或出现1人及其以上死亡病例。

(4)铁路单位内部发生的集体性急性职业中毒10人(含10人)及以上,或出现1人及其以上死亡病例。

(5)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6)铁道部应急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Ⅱ级响应:旅客列车上发生30人以上中毒或1人以上死亡的旅客食物中毒、铁路单位发生30人以上中毒或1人以上死亡的职工职业中毒事故、铁路范围内发生传染病流行、地方政府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要求的。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主要包括:

(1)铁路局范围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2)铁路车站、旅客列车及铁路单位内部发生的食物中毒人数50-100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3)铁路单位内部发生的集体性急性职业中毒5-10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铁路局应急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主要包括:

(1)铁路车站、旅客列车及铁路单位内部发生的食物中毒人数30-50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2)铁路单位内部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3-5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3)铁路局应急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国内突然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火灾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并有可能借铁路传播的事件,铁路车站、旅客列车、铁路单位内部发生的30人以上食物中毒,3人以上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共身心健康的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1.5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铁道部及铁路局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级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管理规范、措施果断。铁道部和铁路局应急管理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作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学保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 2.1.1统一领导

铁道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和职责

铁道部和部属相关单位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铁道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卫生工作的副部长担任,副组长由卫生部门的负责人担任。成员单位有运输、卫生、安监、公安、外事、宣传等部门。

铁道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国内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采取行动;负责在铁路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铁路局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的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调指挥。铁道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劳卫司,值班电话为51842967(市电)42967(路电)。

2.1.2 铁路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和职责

铁路局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卫生的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卫生部门的负责人担任。成员单位由运输、卫生、安监、公安、外事、宣传等部门。铁路局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本铁路局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作出处理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各铁路局要设立铁路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专用电话。

2.2日常管理机构

铁道部及各铁路局设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2.2.1铁道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成和职责 铁道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劳卫司司长担任,副主任由劳卫司主管卫生的负责人担任。成员由运输、卫生、安监、公安、外事、宣传等部门的有关同志组成。

铁道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一是负责与应急办、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共同组织落实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二是负责提出完善铁道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和意见;三是做好对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铁路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工作的指导,审核相关应急预案;四是负责做好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协调工作,落实应急预案演练计划;五是负责指导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六是负责做好日常基础工作,掌握全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启动情况,并建立相应台账。

2.2.2铁路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成和职责 铁路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铁路局劳卫处处长担任,副主任由劳卫处(社保处)主管卫生的负责人担任。成员由运输、卫生、安监、公安、外事、宣传等部门的有关同志组成。

铁路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由各铁路局根据实际参照铁道部应急预案相关内容自行确定。

2.3专家咨询委员会

铁道部和各铁路局设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可根据应急工作需要,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2.4应急处理专业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价格、卫生监督机构是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服从应急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2.5部门协作

2.5.1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并相互配合、协调开展工作。

2.5.2卫生部门:负责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协调组织控制、处理和消除疫情。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供技术咨询,指导相关单位预防和控制疫情在铁路职工和家属中传播,组织协调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

2.5.3运输部门:负责组织客运运输部门防止和控制疫情借铁路交通工具进行传播;保证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人员、医疗救护器械与药品和相关物资的运输。

2.5.4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突发事件现场的治安秩序,为抢救、隔离、运送病人提供安全保障;协助卫生部门对拒绝按规定隔离处置的传染病患者和接触者依法强制执行;打击利用突发事件扰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稳定,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2.5.5外事部门:负责掌握进出境旅客的情况和信息,组织协调处理涉外有关工作;配合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做好铁路口岸入出境人员、交通工具、各类货物的应急处置工作;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物资优先经铁路口岸及时运送。

2.5.6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组织职业危害事件的现场勘查、事故原因及定性分析。

2.5.7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新闻报道和对外发布新闻等工作。

2.5.8计划、财务部门: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项目的审批和款源落实,按规定分别在营业外、基建、更新改造、大修及其他有关经费项下列支。

3.预防预警 3.1 监测

铁道部及各铁路局要建立突公共卫生发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控机构负责开展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铁道部和铁路局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3.2铁道部及各铁路局应急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和铁路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共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3.3报告

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为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执行职务的卫生人员为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处置情况。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应急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铁道部和铁路局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4.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标原则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铁道部及各铁路局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反应,同时,要遵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要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

铁道部和铁路局对在重大活动期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高度重视,可相应提高报告和反应级别,确保迅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事发地之外的铁路局应急管理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要及时通知相应的疾病防治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组织做好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铁路局范围内发生,并服从铁道部应急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支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局的应急处理工作。

4.2应激反应措施 4.2.1铁道部、铁路局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调集全路或本局范围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和运输安全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3)甲型、乙型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应按照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的疫区采取相应的疫情控制措施;对铁路车站、旅客列车、铁路单位内部发生的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故,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并采取控制措施。

(4)交通检疫:发生检疫传染病疫情时,按照《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移交。

(5)信息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要及时主动、准确把握,实事求是,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

4.2.2铁路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1)组织协调地方医疗机构,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 (2组织铁路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3)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

(4)应急控制措施: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 (5)督导检查:铁道部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对各铁路局突发公共卫生进行督导检查。

(6)发布信息与通报:由铁道部统一向社会发布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或公告。铁道部要及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军队有关部门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

(7)普及卫生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广大旅客、职工家属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8)进行事件评估: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4.2.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各疾控机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人员到达现场后,尽快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地方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对突发事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并向相关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

(3)实验室检测: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的标本,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化验、监测,,查找致病原因。

4.2.4卫生监督机构

(1)在卫生应急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2)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的卫生监督。

(3)协助铁道部和铁路局有关部门依据《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4.2.5 非事件发生铁路局的应急反应措施

(1)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铁路局应根据其他铁路局发生事件的性质、特点、是、发生区域和方式趋势,分析本铁路局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组织做好本铁路局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3)加强相关疾病与健康监测和报告工作,必要时,建立专门办公制度。 (4)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监测和衣服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

(5)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根据铁道部决定,开展交通卫生检疫等。 4.3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启动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Ⅰ级响应)由国务院组织实施,铁道部应急领导小组按照国务院部署行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及跨铁路局的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Ⅱ级响应)由铁道部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并负责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和Ⅱ级应急响应的启动由铁道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铁道部关于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X级应急响应的命令》的形式宣布,命令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相应级别、响应单位及各自职责等内容。宣布应急响应启动的命令应抄送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铁路局范围内的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Ⅳ级响应)由铁路局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并负责协调指挥。应急响应启动时,应急领导小组应宣布进入应急状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信息发布、宣传教育、应急物资与设备的调集、后勤保障以及督导检查等工作。

4.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国务院或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重大以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铁道部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铁道部批准后实施。

铁道部结束应急行动,由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铁道部关于结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X级应急响应的通知》的形式宣布。命宣布应急响应结束的通知应抄送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铁路局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激反应的建议,报铁路局批准后实施。

5善后处理 5.1 后期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应急响应结束后10天内提出,领导小组组长审定后,报部应急管理办公室。

5.2奖励 铁道部和铁路局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联合表彰。

5.3责任

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铁道部、铁路局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6.1 技术保障 6.1.1 信息系统

铁道部、铁路局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发布和传递等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应急管理部门、医疗救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6.1.2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1)各铁路局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全局、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建设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监测检验能力。

(2)各铁路局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单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

(3)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配合下,依靠地方医疗机构,构建适应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的医疗救治体系。

6.1.3铁道部、铁路局应急管理部门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

6.1.4 演练 铁道部和铁路局应急管理部门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

6.1.5 科研和交流

铁道部和铁路局要有计划地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科学研究,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室病因检测技术、药物治疗、疫苗和应急反应装备等,做到技术上有所储备。同时,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方法,尤其是新发、罕见传染病快速诊断方法、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的疫苗研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水平。

6.2 物资、经费保障 6.2.1 物资储备

铁道部和铁路局要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6.2.2 经费保障

铁道部和铁路局要应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

6.3 通信与交通保障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

6.4 法律保障

铁道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同时要借鉴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的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起草和制订不不断完善应对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体系。

6.5 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铁道部和铁路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广大旅客和职工家属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预案管理与更新

根据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铁道部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和本预案的规定,制定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预案。

铁路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法》的规定,参照本预案并结合本铁路局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本铁路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8附 则 8.1名词术语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新传染病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

我国尚未发现传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

我国已消灭传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 8.2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8.3本预案由铁道部劳动和卫生司负责解释

第四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公司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防护意识和公司内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公司综合部要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公司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适用范围: (一)本预案所指的公司是:柴家峡水电有限公司。 (二)本预案所指的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包括:集体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等。 四.组织管理 (一)公司综合部门职责

公司综合部门应该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企业突发公开卫生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公司领导;成员由各部门中层担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亲自指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如下: 1.在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公司内突发事件防治的各项工作。

2.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保健知识,减少这类疾病的爆发。

3.指导,落实并督查公司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的落实情况。 4.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预警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公司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 五.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公司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公司将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公司的综合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公司应经常对食堂,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公司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公司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六.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 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公司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对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所属区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各级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相关领导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严格执行公司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各部门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有关部门应立即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七.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公司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各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公司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③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④严格执行出入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员工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公司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门的管理力度,控制公司以外人员进入公司。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进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公司。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外出人员返回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班。 ③对公共场所在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员工健康状况,一旦发公司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员工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公司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员工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公司应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应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财力和物资保障

公司应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第五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蔓延,依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xx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急救医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职能,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为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和发展,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属地管理”原则,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坚持市、区、镇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完成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1、成立xx镇中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组 长:张x(支部书记、院长)1321x80

53副组长:岳x(副院长)1350x35

6、侯x(副院长)1598x7

18、刘桂兰(副院长)1321x730

1成 员:王x1398x276

6、秦x138x84

59、周x15983x

318、周x1398x276

8、陈x137x4

41、黄x139x308

1、吴x1899x29

36、刘x158x658

6、梅x135x3260、各村卫生站站长

办公室设在公卫科,由岳x负责日常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医疗救治组、物资保障组、院感控制组。

(1)应急办公室:岳x 13x98356

由办公室、质控办等组成,负责单位应急工作的总体协调工作;制订各类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培训、演练;对应急工作的落实进行监督。负责收集应急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处理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实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按时向卫生局上报动态信息以及事件中病人资料的统计等。

(2)医疗救治组:王x

由医务科、临床各医疗科室、社区责任医师等组成,负责完成上级指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并依法开展有关社区综合性预防、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医疗救治组下设由单位高职称、高年资、技术骨干等组成的一支应急医疗小组,承担应急救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负责对病例的确诊及其他技术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措施。

(3)物资保障组:周x

由后勤科负责应急物质储备;相关应急设备、药品的调度、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以保证应急处理紧急救治的需用。

(4)院感控制组:周x

由院感科负责院感监控,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杜绝在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扩大事态发展;负责日常院感知识培训;组织开展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

各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协调作战。

(二)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医院启动预案,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积极展开医疗救治,信息上报。在当地政府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法组织协调居民委员会开展各项应急处理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三、应急报告与信息发布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医院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专用设备,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与按临时疫情报告制度规定的日报或零报告。

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镇政府报告,同时向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1.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医院要做好四级信息报告网络体系的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应急报告信息畅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不得随意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四、应急处理

1.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医院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或按照规定将病人转送至指定的医疗机构。

2. 医院应当采取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并按国家规定做好污水、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3. 服从市、区应急指挥部的调配和指挥,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处理工作及配合街道、居委会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五、保障措施

1. 按照市、县政府卫生行政机构的指示,急救应急成员按时参加上级的业务培训,随时准备参加医疗救护,流行病学调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项工作。

2. 储备足够的应急预防救治药物、隔离防护用品和消毒药械等物资

3.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体医护人员的防治知识和技术培训。

4. 疫情报告管理组及网络直报员随时做好设备维护,保证畅通。负责登计、统计使用的本、卡、册。消毒组和综合预防保障等应急组织随时待命参加突发事件调查,救治等工作。

5. 实行值班制,开通专用电话,做好值班记录。

6. 建立奖惩制度,对参加突发事件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者,按条例规定追究责任,对拒绝接诊病人、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按条例规定,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拒不改正者下岗,报请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取消执业资格。

六、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

1. 利用黑板报、宣传画、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 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疾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和咨询活动,使群众了解掌握突发事件的特征与预防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上一篇:工会主题实践活动总结下一篇:工会换届上级领导讲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