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2022-09-12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一种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以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和 (或) 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患病率较高, 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约占胃肠道疾病的30%~50%, 其中75%为女性患者[1~2]。其病程长, 反复发作, 给病人带来较重的身心和经济负担,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此病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治疗效果不佳。为此, 我们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对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60例健康者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 并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实施认知、饮食、心理及行为干预,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经胃镜、X线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经检查血象、心、肝、肾正常, 诊断符合国际公认标准[3]的60例确诊患者, 其中腹污型34例, 便秘型11例, 便秘腹驾交替型15例, 本组病例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3个月, 住院大于4周。对照组60例为本地健康自愿者。2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别年龄等情况见表1。

1.2 患者纳入标准

(1) 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2000年罗马Ⅱ诊断标准者。 (2) 病人伴有忧郁、恐怖、焦虑、偏执等多种情感障碍[3~4]。 (3) 经检查, 过去12个月至少累计有12周 (不必是连续的) 腹痛或腹部不适: (1) 粪便性状异常; (2) 粪便排出过程异常; (3) 腹痛或腹部不适可在排便后缓解; (4) 排便频率异常。有如上4项症状中的3项均符合。排除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道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等, 排除精神疾患及其他器质性疾病[5]。 (4) 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活异常, 且就诊前未曾接受心理护理或治疗。

1.3 调查方法

在治疗前、后均做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用来测量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 , 由专业从事测试的工作的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第3天对患者进行测评。测试在患者知情同意, 主动配合的情况下进行, 病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不受他人影响的自我评定, 护理干预每周2次, 每次45~60min[6]。

1.4 评价标准

SAS标准分:大于50分为有焦虑症状, SDS标准分大于53分为有抑郁症状。SAS和SDS数据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软件VER 2.0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软件VER 2.3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经SPSS l0.0统计软件处理,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干预前后SAS、SDS得分与健康组进行比较 (表2)

2.2 患者组与健康组应对方式进行比较 (表3)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 (IBS) 的病因尚不明确, 找不到任何解剖学的原因。情绪因素、饮食、药物或激素均可促发或加重这种高张力的胃肠道运动[7]。有些患者有焦虑症;尤其是恐惧症, 成年抑郁症和躯体症状化障碍。然而, 应激和情绪困扰并不总是伴有症状的发作和反复。有些IBS患者表现有一种有获得性的异常病理行为, 比如, 他们倾向于将精神上的困扰表达为消化道的主诉, 通常是腹痛, 内科医生在评估IBS, 尤其是有顽固性症状的患者时, 应了解其有否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 包括性虐待和躯体恶习[8]。肠易激综合征的“焦虑性基调”和“负性生活事件”较为明显[9]。

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可能与药物、情绪紧张、食物不耐受、结肠运动功能异常、小肠机能障碍及食管、胆囊运动异常等因素有关, 其中肠道功能的改变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从本组病例评定结果显示患者干预前后SAS、SDS得分与健康组进行比较,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能力方面, 患者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多采取幻想和回避等消极应对方式, 以至同样事件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本实验发现,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积极应对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消极应对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给予护理干预, 既能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理解焦虑、抑郁情绪对疾病恢复是有害的, 掌握并学会调节情绪与自我放松的方法, 缓解其焦虑、抑郁等情绪, 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更早的康复出院。同时, 减少患者消极的应对方式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及整个心身状态。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提高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对本院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间的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 并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实施认知、饮食、心理及行为进行干预, 并与60例健康者做对照, 随访6个月。结果从本组病例评定结果显示, 患者干预前后SAS、SDS得分与健康组进行比较,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能力方面,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积极应对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消极应对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且焦虑积分越高, 越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策略。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文玲, 姜莉, 余颖娟.肠易激综合征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06, 20 (7) :1898~1901.

[2] 张景爱.护理干预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0) :61~63.

[3] 王燕, 李艳青, 于杰.护理干预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9) :13~15.

[4] 武清霞, 兀丽仙, 耿玉芳.心理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J].家庭护士, 2007, 5 (3) :16~19.

[5] 李德萍, 王钟珍.本院近3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与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 2007, 20 (8) :1417~1420.

[6] 朱爱芳, 孟繁立, 李延青.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9 (9) :690~692.

[7] 李延青, 杨云生, 陈建.肠易激综合征[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7~37.

[8]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12.

[9] 金华, 吴文源, 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6, 12 (5) :260.

上一篇:浅谈仲裁的性质下一篇:大专美术欣赏课的开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