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查房范文

2022-06-18

第一篇:心内科护理查房范文

心内科病房护理查房

时间2012年4月30日

查房题目:输注欣维宁病人的护理 主查人:周艳

参加人:护理部、全科护士 查房经过及内容:

一、 查房目的:

1.通过对输注欣维宁病人的护理查房,学习有关欣维宁的相关知识。 2.护士通过对本次查房的前期资料准备,以其达到拓展知识层面,从而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整体提升护理水平。 3.促进护士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二、 查房内容

(一) 责任护士对欣维宁的有关知识做介绍

1、

2、

3、

4、

5、

1、

2、

3、 欣维宁的适应症 欣维宁的不良反应 欣维宁的性状、禁忌及贮藏 输注欣维宁前的注意事项 用药过程观察 报告病例 主要辅助检查结果 治疗

1、如何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2、针对该患该病输入欣维宁你是怎样做的?

四、

1、护士长总结

2、护理部主任总结

(二) 责任护士做病例回顾

三、 提问 欣维宁说明书 商品名】欣维宁

【通用名】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成份】盐酸替罗非班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与肝素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梗,也适用于冠脉缺血综合征患者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或冠脉内斑块切除术,以预防与经治冠脉突然闭塞有关的心脏缺血并发症

【用法用量】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梗起始静滴速率为0.4ug/kg/分,30分钟后继续以0.1ug/kg/分的速率维持滴注。可根据患者体重调整剂量。与肝素联用一般至少持续48小时,并可达108小时。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斑块切除术起始剂量为10ug/kg,在3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而后以0.15ug/kg/分的速率维持滴注36小时。可根据患者体重调整剂量。肌酐清除率<30mL/分者剂量应减少50%。

【禁忌】禁用于有活动性内出血、颅内出血史、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以及以前使用本品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不良反应】主要为出血、血小板下降、恶心、发热和头痛 【规格】100ml:5mg:0.9g/支 【规格】210元

【贮藏】室温,密封保存。

PCI术后应用欣维宁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最有效方法。但PCI术后可能由于冠脉内膜撕裂、斑块、血栓脱落、血小板激活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病变相关血管的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引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血栓形成,造成心血管事件发生。欣维宁为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及减少继发的远端微循环栓塞,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使患者保持健康生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8月,笔者对150例PCI术后应用欣维宁患者观察和护理,其中男124例,女26例;年龄39~81岁,平均60岁。

1.2 方法

PCI术后10~30 min以0.3~0.4μg/(kg·min)剂量给予欣维宁持续静脉微量泵持续泵入24~72h。

2 观察及护理

2.1 用药前注意事项

欣维宁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是它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故在治疗前,应监测病人有无潜在的出血,认真询问患者既往史,对有活动性出血、近期接受过大手术、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禁用该药物。用药前常规做血液检查,包括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

2.2 应用静脉留置针

为减少因为多条静脉通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不适感,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增加出血机会。将欣维宁与硝酸酯类及其他血管扩张剂等在同一条静脉输液管道中使用,未出现明显的配伍禁忌和浑浊、沉淀、变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2.3 用药过程观察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伤口情况、大小便、呕吐物颜色、皮肤、黏膜、牙龈有无新出现的出血点及瘀斑,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若患者出现了不明原因的牙龈出血,皮肤的瘀斑,穿刺点难以压迫的出血,或发生神志的改变、瞳孔的不等大,则立即报告医生并停用欣维宁。采用微量泵静脉输注,可恒量、恒速,保证单位时间内药量稳定,使血药浓度稳定,避免因过量导致的出血及剂量不足导致的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应建立输液卡,写明欣维宁每毫升的含量,每小时输注毫升数,开始及截止时间,应密切注意输液速度,并注意观察输液肢体有无疼痛及异常感觉。

2.4 心理护理

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耐心细致讲解该药应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讲解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局部轻度出血副作用,这种局部轻度出血不会影响全身,以消除患者的担心、恐惧情绪和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患者能愉快地接受治疗。

3 护理

总结通过对以上患者的护理及观察,PCI术后应用欣维宁明显减少了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严密观察重视患者状况及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50例患者均为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高风险患者,应用欣维宁后无急性血栓形成的任何证据。PCI术后的患者常联合用阿司匹林、波立维、低分子肝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有增加出血并发症风险。本文中应用欣维宁出现5例牙龈出血,穿刺点出血12例考虑与抑制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有关。经停用欣维宁,积极处理后出血症状消失。

责任护士做病例回顾:8—3床王忠兰女60岁急诊科以冠心病心绞痛收入院病人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遵医嘱给予欣维宁静脉输液

第二篇:消化内科护理查房

姓名:何晓玲 学校:西南医科大学

基本信息:郑一,女,80岁,重庆人,汉族,丧偶,医保,芒种时节发病,育有3个子女,子女体健。个人史,家族史,过敏史无特殊。家庭和睦,社会支持系统良好。对疾病部分了解,认知能力中上。2016年6月7日11时14分入院。

主诉:反复上腹胀痛4年余,再发伴纳差1周。

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饭后明显,伴有反酸烧心,嗳气,曾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自诉期间曾出现黑便;经住院治疗好转,其后患者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长期服用保护胃粘膜药,症状可缓解。1周前患者因感冒受凉后腹部胀满加重,伴食纳减少,反酸烧心,为求进一步诊治,由门诊拟“纳差待查,糖尿病,高血压”收入我科。入院时:患者上腹部胀痛,饭后加重,伴有反酸烧心,嗳气后觉胀满缓解,口干口苦,食纳差,无恶心呕吐,偶有咳嗽咳痰,右下肢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夜寐差,大便干结,2-3日1行,小便色黄,夜尿频多。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片,Bid,血压控制可。冠心病病史,服用血栓通片、银杏叶片。20余年2型糖尿病史,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R降糖,早26U,中18U,晚26U,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曾患糖尿病足,现已治愈。重度骨质疏松症及右侧锁骨骨折病史,曾行右侧股骨置换术。

入院查体:T36.6OC

P78次/分

R19次/分 BP160/82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检查合作,轮椅推入病房。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眼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肺部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稍粗,双下肺可闻及吸气末湿罗音。心律齐,心率:78次/分,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剑突下及上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无亢进,移动性浊音阴性。右下肢可见长约10cm手术瘢痕,右下肢活动障碍,右侧锁骨错位,右上肢活动障碍,无明显疼痛。膝关节屈伸困难,无关节肿胀,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生理反射存在。左侧第四足趾可见一小溃疡,表面黑色结痂,无流脓。

辅助检查:

胸片:

1、右侧锁骨中段、右侧肱骨外科颈骨折(未愈合)

2、心影增大

3、主动脉弓壁钙化。 心电图为正常心电图。

查血:葡萄糖:11.5mmol/L,钾:3.49mmol/L,渗透压:310.8U/L,C反应蛋白:17.8mg/L,尿常规:葡萄糖+3 28mmol/L,酮体:+- 0.5mmol/L,白细胞+- 15Cell/uL,隐血:+2 80Cell/uL,红细胞:2-5/HP。血常规:白细胞:8.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8.1%,中性粒细胞数6.9×109/L。

腹部彩超:部分肝实质回声增多、欠均质。心脏彩超:心脏各腔室大小正常,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轻度返流。 中医诊断:胃脘痛

脾胃湿热证

西医诊断:

1、慢性胃炎

2、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3、原发性高血压3级

极高危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5、骨质疏松症

6、右侧股骨置换术后

7、右侧锁骨中段陈旧性骨折(未愈合)

8、右侧肱骨外科颈陈旧性骨折(未愈合)

诊疗过程:入院后遵医嘱予一级护理,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治疗上予降糖,降压,PPI抑酸护胃,氨基酸营养支持,活血化瘀,穴位贴敷调理脾胃,穴位注射通络止痛,脑电生物反馈改善头晕头痛。

6.8骨科会诊加用口服碳酸钙D3 1片,bid;阿法骨化醇0.5ugqd,依降钙10iu肌注2次/周。

6.12 加用拜糖平控制餐后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为早18u中6u晚14u

6.15 尿培养提示尿路感染,选用头孢西丁抗感染。

现患者诉食纳稍好转,饭后胀满减轻,伴反酸烧心,嗳气,口干口苦,头晕头痛减轻,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右下肢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咳嗽缓解,夜寐差,大便通畅,小便色黄,夜尿频多,无尿痛。 6.19 血常规钾3.21mmol/L,加用氯化钾缓释片1.0gtid 护理诊断及措施:

1.疼痛:腹痛与胃粘膜炎性病变有关。

(1)休息与活动:指导病人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并可用转移注意力,做深呼吸等方法来减轻焦虑,缓解疼痛,病情缓解时,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理疗:可穴位贴敷:双侧天枢、大横、大肠俞等穴位清利湿热,理气和胃止痛。穴位注射足三里等缓解疼痛。

(3)遵医嘱予以抑酸护胃等药物,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2)加强营养

(3)预防感染

3.夜尿频多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

(1)休息:保持心情愉快,休息宜取屈曲位,尽量勿站立或坐直。分散病人注意力,减轻焦虑。

(2)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加强个人卫生,增加会阴清洗次数,减少肠道细菌进入尿路感染机会。

(3)用药护理:遵医嘱予头孢西丁抗感染治疗,观察疗效及用药后的反应。

4.水电解质紊乱与患者代谢障碍有关

(1)遵医嘱用药,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2)定期监测患者电解质情况

5.躯体活动障碍:与骨质疏松及骨折有关

(1)协助基础生活护理。

(2)指导患者正确活动:进行患侧的功能锻炼,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活动量以机体能耐受为宜。

6.焦虑: 与疾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有关

(1)应耐心细致的回答病人及家属的问题,介绍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

(2)应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主动介绍责任护士,主管医生病房环境及病室的病友,减轻紧张恐惧心理。

(3)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减少不必要的环境刺激。

7.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病因,避免诱发因素,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史,告知患者监测血糖和血压及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加强饮食卫生和饮食营养,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及损伤胃黏膜。少食多餐,三餐定时定量。限制食物中胆固醇及糖分、脂肪的含量。多食蔬菜,吃含糖少的水果:如小番茄,猕猴桃等。

(3)用药指导:根据病人的病因,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教育病人遵医嘱正确服药,学会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不随便停药及减量。

8.潜在并发症:低血糖

(1)评估诱因:即评估是反应性低血糖还是药物性低血糖。前者见于少数2型糖尿病病人的患病初期,因餐后胰岛素分泌的高峰延迟出现,大多数发生在餐后4-5小时。后者多见于胰岛素使用不当或过量。当从动物胰岛素改用为人胰岛素时,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

(2)病情监测:一般血糖低于2.8mmol/L时出现低血糖症状,但因个体差异,有的病人血糖不低于此值也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此,观察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尤为重要:肌肉颤抖、心悸、出汗、饥饿感、软弱无力,紧张、焦虑、性格改变、认知障碍、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老年糖尿病病人应特别注意观察夜间低血糖症状的发生。

(3)急救措施:一旦确定病人发生低血糖,应尽快给予糖分补充,解除脑细胞缺糖症状。

(4)预防措施:护士应充分了解病人使用的降糖药物,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更改和增加降糖药物及其剂量;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不宜控制过严,一般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mmol/L即可;普通胰岛素注射后应在30min内进餐;初用降糖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量;指导病人了解低血糖的诱因、临床表现和处理;病人应随时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食品,以便应急时食用。

9.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高血压危象

第三篇:2016年4月份内科护理查房

现病史:患者男,顾青田,76岁,于2016年4月21日因“反复头晕两月,加重三天”入院,入院时神清,精神一般,测T36.3°C,P70次/分,R218次/分,BP170/100mmHg,入院后给予内科护理常规及相关检查。

诊断: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诊疗计划:

1、予以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

2、暂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并监测血压、改善组织循环及对症治疗,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后,家属表示理解并同意我院继续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1.疼痛——与高血压脑血管痉挛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并发心力衰竭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和视力模糊有关。

4.执行治疗方案无效——与缺乏相应知识和治疗的复杂性、长期性有关。

5.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

护理措施

(一)促进身心休息,提高机体活动能力轻度高血压可通过调整生活节奏、良好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而恢复正常。故高血压初期可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重体力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兴奋。

(二)并发症的护理1.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的处理半卧位:避免活动、安定情绪、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开放静脉通路:血压高时首选硝普钠静点治疗。

2.发生心力衰竭时处理吸氧,4~6L/min,急性肺水肿时乙醇湿化吸氧,6~8L/min.(三)用药注意事项药物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可联合数种药物,以增强疗效,减少医 学教育网原创副作用,应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得自行增减和撤换药物,一般患者需长期服药;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因可减少组织血液供应,尤其老年人,可因血压过低而影响脑部供血;某些降压药物可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应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要动作缓慢;当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眩晕时,应立即平卧,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第四篇:消化内科护理病历查房[小编推荐]

消化内一科护理病例讨论

时间:2015.10.14 16:00 地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

主持:护士长

主题: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如何进行宣教 病历介绍:

责任护士秦娜 34床 张*、45岁、已婚男性、患者因反复黑便3年余,咳嗽咳痰、气促1周于9月22日入住我科,当时生命体征平稳。入院诊断1.肝硬化失代偿期、2.食管静脉曲张、3.2型糖尿病等。患者既往有糖尿病、乙肝病史,有抽烟、饮酒史。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护胃制酸、护肝、调节肠道菌群、通大便降氨、监测血糖每日4次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现遵医嘱予以门冬胰岛素(早16u,中16u,晚16u)降糖,血糖空腹控制在6.5~7.6mmol/l,餐后控制在8.5~11.8mmol/l。患者目前对自己本身疾病不太重视,依从性较差,2年内前后在我科入院3次,基本原因雷同。

护士长:针对于这类患者大家在工作中有什么困难?

责任护士秦娜:这位病人已经在我科长期反复住院了,而且每次都是差不多的原因,他的遵医行为不高,就像每天监测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都不能按时呼叫我们经常以“忘记看吃饭时间”为理由拒测餐后血糖,而且家属经常只是送个饭就离开了。至于饮食方面,此病人特别爱吃零食,想吃什么就吃,对于我们的护理工作很难开展。

护士长:那么针对于这类病人又有多年的糖尿病又有多年的肝硬化,在临床上我们可能定义为肝源性糖尿病,那么我们先一起学习一下,相关的知识。 护师潘崇燕:针对于这类病人的情况,我收集了相关饮食方面的资料,分享给大家: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由肝病引起的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约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多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病情多变,而临床症状常

又被原发肝病掩盖;患者对此类疾病知之甚少,更易引起患者恐惧、焦虑,同时患者还易发生便秘、用药剂量多变等多方面问题,因此,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及合理护理对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预后均十分重要。就饮食原则来说应以糖类、脂肪适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宜。糖类供给略高于健康人,以利于肝病恢复,最好合用胰岛素。选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代偿期肝硬化有少量腹水者,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每日盐摄入量少于2 g.水摄入量<1000 ml.进餐时要让患者细嚼慢咽。食谱多样化,避免进食刺激性及植物纤维多、坚硬的食物。以免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禁烟、戒酒,不喝含酒精成分的饮料,以免加重肝脏负担而使病情恶化。此外,肝源性糖尿病空腹发生低血糖时较多,禁食、迟餐、限餐以及增加肌肉活动均可促发。故必要的营养支持十分重要。

护士长:那么就此类患者监测血糖不规律一问题,我们应该首先更加规范我们的工作流程,大家针对于目前的问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主管护师杨红云:我们可以将测血糖的流程更加规范化,我建议:此病人餐前均需注射胰岛素,可以和家属做好宣教工作,让其来送饭时通知我们注射胰岛素,根据注射部位,我们交代好进餐的时间,在进餐时到患者处再观察一下,记录时间,2h后就给予测餐后血糖。

护士长:这样应该可以规律监测血糖,但大家注意进餐时间往往在我们交接班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加强沟通,严格交接班。那么针对于这类病人反复住院,自我护理工作开展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来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呢? 护师郭翠香:我们首先要教会患者自我识别低血糖症状,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及正确注射胰岛素。合理饮食,戒酒,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出院后定期得查肝功能。再次我们应了解患者遵医行为不高的原因,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有两种不同疾病,心理负担重,因此要鼓励患者、安慰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使患者能保持乐观,坦然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和护理。

护士长:最后我们针对于此病人的血糖方面该如何把握?

主管护师杨记意:肝脏是维持血糖代谢平衡的重要器官。无论是急、慢性肝炎,

还是肝硬化都有可能由于肝脏的实质性病变,导致糖代谢紊乱而诱发糖尿病的发生。临床将肝病引发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机理主要是与糖原合成减少、胰岛素利用不足,影响糖的利用和转化有关,由此造成血糖的升高。同时,摄入过多的高糖饮食,也可增高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几率。 肝源性糖尿病属于继发性糖尿病。其与原发性糖尿病的不同主要在于,在治疗上降糖药物的应用并不是最主要的,而对肝病的控制和肝功能的改善才是最为重要的。随着肝病病情的好转及趋于稳定,血糖可随之降低或恢复正常,糖尿病病情趋于逆转。针对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原则包括:①饮食控制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治疗,轻症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即可使得血糖恢复正常。饮食控制的重点是低脂、低糖和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即强调少量多餐、少吃高糖、高脂食物,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低糖水果。做到平衡膳食是保护肝脏、减轻胰岛B细胞负担、降低血糖的关键措施,要加以重视和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去。②适宜的运动锻炼可改善机体组织对血糖的利用和转化,有利于更好控制血糖。一般选择轻体力的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作为主要锻炼项目,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且应在餐后2小时后进行为宜。餐后2小时内最好保持相对安静,以免对因活动过多加重肝脏负担和对肝功能构成不利影响。③轻度糖尿病无需药物治疗,主要依靠饮食控制,辅以运动疗法来促使血糖恢复正常。中度以上的肝源性糖尿病需予以药物治疗,可尽早给予胰岛素,但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因为口服降糖药大都存在着肝细胞损害作用,而胰岛素不但有效降低血糖,还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④不可忽视肝病本身的治疗,随着肝病好转、肝源性糖尿病往往相应好转。反之,只顾糖尿病的治疗而忽略肝病治疗,就会本末倒置,事倍功半,是得不偿失的。

护士长:相信本次护理病例讨论大家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收获,希望今后的工作中能予以运用,运用辩证的思维来观察病情,特别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的症状,特别是在禁食、限餐、迟餐及夜间,向患者讲解低血糖的症状,叮嘱患者在怀疑发生低血糖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以及时监测血糖。如果血糖低于3.9 mmol/l,嘱患者进食糖块或含糖饮料,但是如果患者已出现低

血糖症状时应立即给予高糖静推,并观察症状是否缓解,然后再次测试血糖,观察血糖是否上升。由于没有糖尿病的特征性症状,因此在患者出现高血糖时不易发现,所以我们需要遵医嘱监测血糖,观察病情变化。

第五篇:心内科查房记录

查房内容(包括汇报病史,检查病人,分析讨论) 汇报病例(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病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此外,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冠心病的发作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等有关。该病人为老年女性,既往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还有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入院血压180/90mmHg,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患者20余年前活动后出现胸闷、憋气,心前区明显,持续约数分钟,休息后可很快缓解,10余天来胸闷、憋气症状较前加重,活动耐力减低,活动后感双下肢疼并伴有双下肢浮肿。

体检:颈静脉充盈,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未触及震颤,心率64次/分,肝脏右肋下一指可触及。

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方式分3种:1.药物治疗,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冠脉搭桥术,CABG)。该患者为老年女性,心电图示房颤,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脑出血后遗症,不能PCI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因此药物治疗为首选,可使用以下药物:(1)硝酸酯类药物 (2)抗血栓药物 (3)纤溶药物(4)β-阻滞剂(5)钙通道阻断剂(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7)调脂治疗 ,常用药物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该患者合并有心衰的症状和房颤,因此可加用地高辛,患者仍有双下肢浮肿,因此可加用利尿剂,应用呋塞米联合螺内酯以防止血钾丢失过多对心脏功能造成损害。还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给予阿卡波糖,瑞格列奈以控制血糖,同时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控制糖的摄入量。

上一篇:销售部内部纪律范文下一篇:学期总结和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