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图书馆管理模式重构研究

2022-09-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 学校教育的步伐不断加快。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 我国的高等学校经历了学科调整和院校合并的改革浪潮, 同时图书馆亦正在形成适应教育改革的多样化趋势。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柱、学生第二课堂的高职图书馆, 如何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如何发展本身的价值, 笔者认为必须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 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重构, 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从而使图书馆服务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 高职图书馆管理模式现状

长期以来, 高职图书馆由于缺乏有效的远景规划, 在进人机制、人才培养及管理体制上至今仍难以彻底打破传统的观念和运作模式。理论上讲, 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三大支柱之一, 但实际上看, 它的地位和待遇远比教学单位低。高职图书馆既有学术性很强的脑力工作, 又有琐碎繁重的体力劳作, 是集脑力、体力为一体的智力型服务机构。日前各高职院校竞争激烈, 大量引进人才, 尤其是对博士、教授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于是有一定数量的家属被安排到了图书馆的岗位。从某种程度而言, 图书馆成了“安置”单位, 忽视了从整体上考虑图书馆人员的结构问题, 其结果是想进图书馆的人进不来, 不想要的又硬要派进来,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图书馆人员知识结构的不合理。

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基本上是按部就班,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培育机制, 工作难有成就感, 长年累月极易消磨人的斗志, 因而造成一些职工竞争意识薄弱, 工作责任心及进取心不强, 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不仅如此, 高职图书馆人员发展机会的欠缺和发展空间的狭小, 使得在学习、进修、晋升职称以及从事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机会和条件远不如教学单位的人员, 较高志向和专业能力强的人留不住, 造成人才的不断流失。高职图书馆地位的低下, 待遇的清贫, 高素质人才的匮乏, 管理机制的落后, 并且一些人狭隘地认为图书馆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 没有创造性。很难想象, 在这种情况下, 高职图书馆如何适应现代化的建设和改革, 如何顺应教育的发展, 这些现状不仅是高职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是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它从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图书馆的长足发展, 应该引起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2 高职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分析

学校的图书馆是师生聚集的场所, 是学习知识文化的殿堂, 亦是文献信息的集散地。多少年来图书馆就是作为搜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信息的集散地, 收藏保存功能, 图书馆虽在保存人类文化典籍, 优化藏书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但其不足之处也日益暴露出来。

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表现为以下几种形态: (1) 在馆藏建设上, 重藏轻用, 采用封闭式闭架借阅, 藏书和读者隔离, 主要靠图书馆目录、馆员中介提供文献服务; (2) 封闭的服务和运作态势, 其服务对象十分固定, 服务范围以校园为限, 服务方式是守株待兔, 服务缺乏个性化; (3) 信息资源以纸本文献为主, 文献加工停留在手工阶段, 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比重小; (4) 计算机网络程度低, 未实现资源共享; (5) 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低, 虽然图书馆的数量, 藏书数量有所增长, 但服务工作长期处于低层次的“借借还还”, 文献信息缺乏深层次的开发; (6) 图书馆的职业是一种比较稳定平静的职业,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求进取的思想严重。

高职图书馆的管理不能久久在落后封闭的管理模式上, 这种管理模式己经落后于时代, 不能满足科学进步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打破这种局而, 适应时代的要求, 就必须要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重构, 只有重构才能使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 也只有通过重构才是图书馆唯一的出路。在现代化的今天, 要重构高职图书馆管理模式, 就要针对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服务内容、方式创新、技术现代化、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等几个方面, 使图书馆的管理取得最好的效果。

3 重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教育改革的大潮带来了图书馆发展的“黄金时代”, 社会的发展进步,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技术、新管理模式不断引进, 高职学校的各项工作可以推向新的台阶。高职图书馆要发展, 正好根据自身的特点, 不断总结经验, 抓住这一契机, 重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3.1 转变思想观念, 适应高职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事业要发展, 更重要的是更新思想观念, 改变传统的“借借还还”式的办馆模式, 大力发展图书馆就要从起点上做起, 注重培养学生和员工的图书馆意识。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 就是教育吸引学生趋向图书馆, 同时对学生进行有关利用图书馆和文献检索等方面的图书馆基础知识教育, 培养学生自觉地使用图书馆的意识, 掌握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技能, 指导学生阅读, 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利用图书馆的习惯。同时, 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也要改变, 把高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和自己个人事业发展相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以新的方式方法服务教学一线, 实行充分服务、优质服务。从传统的“以书为本”向以“读者为本”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改变。

3.2 注重落到实处, 形成互动式服务模式

服务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读者的需求是服务水平提高的催化剂, 而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图书馆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积极倡导、树立读者第一的理念, 从读者角度看问题, 学会换位思考。以达到从重藏到重用、从重管理到重服务、从封闭到开放、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经过馆员和读者的共同努力, 最终达到以读者需求、服务质量、学术水平、教学科研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的局面。一方面, 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功能, 开通了网上续借和预约以及海外选书系统、教学参考书提交系统、教师课件提交与检索系统、毕业论文提交系统等;还自建了教学参考书全文库、解剖资源库、中医古籍文献库、毕业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另一方面为了使读者更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节省检索时间和简化检索程序, 完成馆藏电子资源与印刷型资源的整合、网络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整合以及馆藏数据库的整合。可根据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与学校学科建设情况, 采取重点学科重点服务, 重点读者优先服务, 重点课题跟踪服务的原则, 学科馆员将高职教学的需求带回图书馆, 又将图书馆的馆藏信息推介给教学, 形成互动式服务模式。

3.3 创建重视现代化人才的机制

在图书馆事业发展, 人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正如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所说:“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 开馆时间和设备怎么样, 也不管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怎样, 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者”。当今社会, 无论是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竞争, 还是图书馆与其它信息、产业之间的竞争, 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 重视现代化的人才的培养, 造就优秀人才是当前高职图书馆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势在必行的战略任务。

如何创建高职图书馆现代化人才机制,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要改革用人制度, 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平等、公开的竞聘上岗的制度, 管理者要知人善任, 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让相应才能处于相应的能级岗位, 注意发现和使用那些具有自信意识、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的一批人, 要长避短, 量才为用, 使人才配备尽量合理化, 这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 (2) 要创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的环境, 制定增强人才吸引力、凝聚力的政策等。如工资等待遇、奖金制度、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责任制、成果评定与奖励、住房标准等整套政策和办法, 千力百计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图书馆工作, 成为图书馆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3) 加大人才投资力度。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 加强馆员再教育和培训, 促进馆员知识更新, 使其逐步成为新型的文献信自、服务人才。高职图书馆需要更高素质的管理者, 既要求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又要求有本行业的科技专业知识素质;既要求懂得一定的心理知识, 又要求有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既要求有协调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沟通公关能力, 又要求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总之, 重构高职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影响最大的因素。要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对高职图书馆的要求, 我们应重构高职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 不断变革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但要在思想上、观念上更新, 还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技能, 创建重视现代化人才的机制, 这也是高职图书馆生存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 高职图书馆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读者阅读多样化的要求, 不断调整和开创多元化管理新模式, 使高职图书馆事业蒸蒸日上。

摘要:本文从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管理现状和传统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弊端入手, 提出重构高职图书馆管理模式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 创建重视现代化人才的机制, 形成互动式服务模式。

关键词:教学型,高职图书馆,管理模式,重构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D·斯图加特, 约翰.泰勒.伊斯特利克著.图书馆管理[M].石渤泽,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4.

[2] 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21世纪中国学术信息服务的挑战与发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

[3] 徐建华.现代图书馆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4] 石同生.论图书馆组织结构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 2003 (8) :106-109.

[5] 申传斌.面向BPR的教学型高校图书馆流程体系构建[J].现代情报, 2006 (2) :189-192.

上一篇:以情商教育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下一篇:高校《税法》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