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2022-11-30

第一篇:关税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关税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调查报告

为促进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关税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1月1日起,中国将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税则,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及税则税目等方面。

中国加入WTO,从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05年,经过连续4年的大幅度降税,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入世承诺的降税义务。在关税方面,2002年就大幅度下调了50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3%下降到12%。其中,农产品(水产品除外)的平均关税由18.8%下降到15.8%,工业品的平均税率由14.7%下降到11.3%。2006年,我国进一步降低100多个税目的进口关税,涉及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由于税率下降的幅度和税目数都有明显的减少,对关税总水平影响不大,2006年的关税总水平仍为9.9%。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5.3%降低到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仍为9.0%。2008年的关税总水平为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8.9%。 征收关税是一国政府增加其财政收入方式之一,但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关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每个国家都会对进出口的商品根据其种类和价值征收一定的税款。其作用在于通过收税抬高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其市场竞争力,减少在市场上对本国产品的不良影响,关税有着保护本国生产业的作用。

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有双重作用,一是充作预算收入,二是保护国内产业。关税降低,在一段时期后增加GDP,但其代价是贸易平衡下降和预算赤字,我国加入WTO,所有权力和义务的核心内容是推进贸易自由化,国际贸易自由化使关税降低刺激了贸易,在许多情况下海关税收反而增加。专家称,因为关税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关税税率,二是关税税基,即进口额。如果单纯考虑关税税率的降低,关税收入无疑会减少。但关税减让,加之按照WTO所要求的非关税措施的减弱或取消, 将会直接带动进口数额的扩大,拓宽了关税税基,成为促进关税收入增长的一个因素。关税减让对国内工业的影响我国关税制度对国内工业实施了长达40多年的高关税保护。在不适当的高关税庇护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国际竞争力很弱。国内产业――从农业到工业,从原材料到制成品,从零部件到机器设备,经历了来自外国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我国经济在竞争中获得了发展,增长速度居世界之最。降税过程是平稳的,政府也积累了宝贵的贸易自由化的经验。关税调整对我国的经济意味着什么呢?

1、加快企业结构调整

我国加入WTO将会更加开放地引入竞争机制,使经济和企业发展更加有活力。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向海外开放了家电市场,当时也有人说冲击太大了,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现在的彩电、冰箱已经向海外出口了,去参与国际竞争了。开放将迫使企业寻求出路和发展,加快国有企业的经济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激发出企业深层发展潜力。

2、有较好的国际外贸环境

加入WTO是我国开拓国外市场的最好时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相关性显著增强,受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我国的出口产品由普遍且有低劳动成本的优势,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出口一直保持了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工业化国家采取歧视性贸易措施的重要目标。现在各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我国实行有条件或有限度的最惠国待遇及滥用不合理的建立在歧视性标准基础上的反倾销补贴措施等不正当的贸易限制政策。如果加入WTO,就可以在履行相应义务的基础上依据WTO的有关条款保护自己的利益。要求其它国家改变对我国的歧视性贸易政策,从而在根本上改善贸易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加入WTO是充分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重要条件。当今世界经济、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呈“大爆炸”趋势,我国不可能在封闭的条件下搞好市场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对外交流。WTO在国际经贸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入其中才能更加充分地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通过交流,我们不仅可以与外国进行优势互补,而且还可以引入国际规则,纠正计划经济所留下的余弊,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4、加速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世贸组织已经成为一个“经济联合国”,目前有121个成员国,加上正在申请加入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世贸组织的影响力愈来愈大,不论是贸易投资、知识产权、服务业、农业还是制造业,都要受到世贸组织的管理与协调。因此,我国在加入后,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联合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维护我国及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的利益起到重要作用,避免世贸组织制定一些不利于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政策,同时也充分利用经济全球来发展自己。

第二篇: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

2008年因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震荡。美国俨然成为世界经济危机的肇事者。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导致新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全球萧条持续。本次危机是石油加金融复合型的危机,杀伤力非常大。危机的源头是金融体制滞后于金融体系的急剧扩张,建立和恢复新的金融体制和机制是艰巨的和持续的。本次危机造成股市暴跌超过历史任何一次危机,目前全球在金融危机中的损失超过30万亿美元,我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很大的影响。

1. 我国的国际贸易状况。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世界经济正在稳步走向一体化,任何国家或地区,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它国或地区的影响。中国做为一个新的“经济大国”,其经济已纳人国际经济的体系之中。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GDP增长是靠外贸出口带动实现的。对外依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表明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影响日益增大,同时,也表明中国对它国或地区震荡的反应会更加敏感。

2. 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本次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分析:从产业看,危机对制造业比重大的地区影响大于服务业比重大的地区(但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受到的影响小于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从地区看,危机对出口依赖型的地区影响大于内需依赖型的地区(但加工贸易比重大的地区相对一般贸易比重大的地区影响稍小)。从行业看,前几年发展快的行业,也是本次危机影响最深的行业。受房地产业、汽车等交通设备制造业不景气影响,支撑冶金工业发展的三个支柱倒塌两个,使冶金行业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以出口为主的纺织服装业影响较大,但对整个工业基础的摇动不如冶金、汽车、石化等行业强,这些行业以

及航空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都有可能负增长。港口及运输受到的影响在服务业中仅次于房地产和金融(证券)等行业。受到危机影响较小的行业包括:公共设施、基础设施行业,基本生活类产品制造业(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生活性服务业(医疗保健、康体可能有大幅提高)、机械加工制造业、电子、电器。在危机中出现机遇的行业:技术服务业、创意产业、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及再生资源等产业,以及教育产业等。

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性矛盾将很突出。首先,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世界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类似,某些传统出口商品特别是纺织品及服装出口与这些国家基本上处于同一竞争层次上。例如,我国的“两纱两布”出口,其出口质量是国际公认的免检商品,出口量很大。但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的质量和卖价已优于我国。而且,国际市场对“两纱两布”的需求量也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谁的竞争力强,谁占的市场份额就大。这对约占我国“两纱两布”出口总量70%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一个挑战。其次,我国出口的目标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例如,世界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07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中国香港占40.77%,日本占13.08%,美国占9.28%,三者合计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3.13%。同年,我国服装出口到日本的金额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的32.46%,中国香港占26.42%,美国占12.82%,三者合计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的71.7%。由于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将给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带来更大的压力。我国出口正受到来自这些国家越来越激烈的挑战。

房地产市场经历重大调整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自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为了筹集现金,国内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已开始降价销售。8月份,反映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可以预计,伴随商品房成交量的持续下滑,购房者持币观望心理增强。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进一步导致开发商面临现金流短缺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也将大为提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鼓励投资的领域,而且受关税

政策调整影响较少,现在应当加强创汇农业利用外资的力度。据联合国数据显示,主要商品价格在金融危机之后下降5.9%基础上再下降

3.9%左右,其中食品平均价格将下降8.3%,小麦价格降3%,玉米价格降2.5%,大米价格降6%,食油价格也在下跌,羊毛、棉花、木材等价格均有所降低。但是茶叶、咖啡和可可的价格将会上升。因此,我国可适当进口需求多而价低的小麦,扩大出口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农产品。以利国际收支平衡。纵观农业国家农产品对外贸易,泰国的谷物出口量较大,但以稻米为主,还有天然橡胶和鱼贝产品出口,对我出口影响不大,而该国的成衣与鞋类出口与我乡镇企业的产品有竞争;马来西亚主要出口商品为天然橡胶、植物油、原木及木制品,均为我国进口所需要;印度尼西亚出口以原油、天然气和胶合板为主;越南以大米、咖啡出口为主;印度以宝石和茶叶出口较多,与我有竞争;日本食物自给率只占70%左右,需进口较多的产品。我国对日出口总额中,农产品约占15%。因此,我国需要尽力扩大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茶、蔬菜、鱼、肉等食品及纺织、手工艺品和加工品)出口,并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扩大出口退税范围,提高出口退税率,同时还需加强对出口信贷的支持,以利增强竞争能力。为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步伐,可适当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应给予减免关税的优惠。

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地分析国际和国内形势,分析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科学地把握进出口贸易的动态变化趋势,扬长避短,并在政策制定上有一定的前瞻性,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压力将会有所减缓。

二、货币战争。

目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对全世界货币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资料一】2012年第四季度,共有81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中国。而此前的第一至第三季度,有1亿美元的外资净流出中国。 【资料二】2013年1月份,日本、英国、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等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均出现了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则升值1.53%,巴西、俄罗斯、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货币也在升值。

无论“货币战争”是否已经发生,日本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药桶。安倍晋三自2012年12月掌权之后,便推出20万亿日元的大规

模经济刺激计划,以克服通缩和压制日元强势。截至2月20日,日元兑美元汇率已经下跌13%,接近三年来最低水平,基本达到了安倍当初定下的汇率目标。

中金公司认为,人民币对日元升值20%,大致对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5%左右,可能造成中国实际出口下降约2.5个百分点,在贸易上对中国的影响不大。如今人民币刚好符合了对日元升值20%的幅度,果真对中国出口没有影响吗?

人民币升值将重挫中国出口

此前,日元的持续升值削弱了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日本推动日元贬值目的之一就是重振制造业拉动出口。普遍认为,中国出口品以低端制造业为主,而日本制造业以高端产品为主,并没有太大冲突。实则不然,以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的出口为例,该类产品出口金额在1995年4月仅为23.7亿美元,到2012年12月已达946.9亿美元,在出口商品中占比也从20%上升到47%,在中国出口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近年来,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在日本出口中所占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是占比最大的一类产品。因此日元贬值对于中国出口状况的影响已经非常大了。

中国经济目前还处于转型过程中,从依赖出口逐渐转向发展内需,但不幸的是,全球经济危机在中国尚未完成转型时来临,而发展内需并非朝夕可成,中国经济仍然需要仰仗出口,一旦出口下滑直接导致的就是制造业就业形势严峻。

逼迫中国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受限,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亟待调整。虽然短期内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基建和房地产的投资复苏,但通胀加剧和房价上涨等对经济负面的影响早已显现。政府投资导致投资低效、资源浪费,进而导致部分产业产能过剩,阻碍了经济模式转变。

在出口和投资这两驾马车将先后失去动力的时候,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已经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现居民收入翻番,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稳步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将促进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以达到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目的。

央行调控热钱需要新艺术

在不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条件下,中国央行会怎样应对热钱?堵不如疏,中国金融决策层需要考虑该如何引导这些热钱的流入,是否能在实体经济中开辟出相当的池子,开放市场,接受外来资金,让短钱安分地转化为中长期的投资资金?

资本是逐利的,如果能够为这部分热钱提供可持续的投资机会,将它们更久远地留在国内市场,避免潮水似的大进大出,就算是化解了热钱涌入的冲击。

在发达经济体纷纷采取“经济民族主义”策略情况下,中国正面临两难抉择,放任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冲击巨大,而人民币贬值可操作性也不大,不应看轻货币战争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个人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仍会主要关注国内经济,尽力对冲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不会卷入竞相贬值的“货币战争”。

第三篇: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分析(模版)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二零一二年四月

摘 要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已成为全球贸易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研究了绿色壁垒给中国出口贸易带来的问题、挑战和机遇,以及应对措施,强调我国应主动利用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对其产生原因及其形式的分析研究,健全我国的环保法规与规定,引进环保技术,开发环保产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绿色壁垒;

贸易影响;2

应对措施

出口贸易; Abstract

The green trade barrier as a new type of non-tariff barrier, has become a global trade a topic that deserves attention, this paper study the green barriers to the export trade of China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measures of coping, emphasize our country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make use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through to the causes and forms of analysis research, the sound of ou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Green trade barrier; export trade; trade effect; counter measures

目 录

1 绿壁垒的概念的深层次分析 ............................................................................................. 6 1.1 什么是绿色壁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绿色壁垒产生的渊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二次大战以后,经济停滞不前,全球性贸易保护浪潮的兴起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环保运动逐渐走向国际化道路,发达国家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当前国际绿色壁垒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式 .............................................................. 6

1.3.1 绿色技术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绿色环境标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绿色包装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绿色补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6 ISO1400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 9 2.1 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情况分析 .................................................. 9 2.2 我国出口产品频频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发展水平的不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环保意识的缺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环保法规的不健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 绝对出口量的大幅增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绿色壁垒的“双刃剑”效应分析 ............................................................................. 10

2.3.1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 10 2.3.2 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积极作用 .................................................................. 11

3 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战略 ............................................................................................... 13 3.1 树立绿色经济理念,应对绿色壁垒 .................................................................... 13 3.2 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 ................................................................... 13

4 3.3 完善环保法规标准,强化海关监管 .................................................................... 13 3.4 加快中国绿色会计实施进程,建立绿色核算体系 ............................................ 14

绪 论

二战后,随着关税水平的降低,更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在阻塞国际贸易方面已比关税更加重要,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威胁。发展中国家因其自身技术与管理的落后,在非关税壁垒林立的国际贸易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目前,在各种非关税壁垒中,技术壁垒约占30%,说明贸易壁垒的重点正向技术壁垒转移。在我国,技术壁垒已成为企业出口商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每年遭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出口货物金额已超过年出口额的25%,约为450亿美元,是我国扩大出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文主要讨论技术壁垒之一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环保界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国际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复杂的环保制度和标准。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及执行环保标准的能力相差很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劣势。实际上,在国际贸易中,这些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设置了障碍,限制了进口,在一定程度上本国市场而违背了公平贸易的准则,这就构成了绿色壁垒。据粗略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7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而且还有逐渐扩大之趋势。因此,如何正确对待绿色壁垒正日渐成为对外贸易中的焦点问题。

5 1 绿壁垒的概念的深层次分析

1.1 当前国际绿色壁垒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式

2009年1月30日,欧盟委员会发出禁止进口包括蜂蜜在内的部分中国动物源产品的.接着欧盟又提出比以往更苛刻的氯霉素残留限量,要求蜂蜜中氯霉素检出量不超过0.1ppb,比原先严格了100倍.英国食品标准局也紧接着在市场抽查中查出中国蜜蜂含有氯霉素残留,建议零售商店禁止销售所有含有中国蜂蜜的混合蜜.

2009年4月和9月,沙特阿拉伯以中国蜂蜜和海产品氯霉素超标为由,两次禁止进口中国海产品和蜂蜜.

2009年8月13日,欧盟生效的《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第2002/96/EC号指令》(WEEE指令)规定:对于2005年8月13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产品,生产者应以提供担保的方式,保证有关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收集、处理、回收和环保处置费用由生产者提供;2006年7月1日,欧盟又实行了《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第2002/95/EC号指令》(RoHS指令),对电子电气设备中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和聚溴二苯醚六种有害物质所容许的最大限量做出了要求。这两项指令涵盖的产品范围几乎包括了所有民用电子、电气产品,都对我国家电和电子产品对欧洲市场的出口产生直接的影响。

2010年10月31日,英国贸易与工业部消费者保护局向欧盟通报,原产于中国的牙刷质量不过关,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检测结果标明,透明塑料制成的牙刷头接触到牙膏中通常含有的薄荷油就会出现张力裂纹。如果牙刷头断裂,牙刷毛就会脱落,误吞牙刷毛有窒息的危险。在英国曾发生几起牙刷头断裂的事故。为保护消费者的安全,英国和爱尔兰已从去年10月24日起禁止销售该产品,并要求贸易商采取召回行动。

2011年6月1日起欧盟发布了关于修改2002/72/EC与婴儿奶瓶中双酚A限量的指令。该指令规定从今天起,禁止在欧盟境内生产含双酚A成分婴儿奶瓶,禁止将含双酚A成分婴儿奶瓶投放市场或进口。这一指令的出台将使我市上亿元出口面临无缘欧盟市场的危险。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企业引起重视。

面对一潮高过一潮的国外进出口贸易禁令,我国业内人士纷纷惊呼:绿色壁垒来了!“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百五六十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

6 也越来越多。如德国就制订了1800多项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对于食品进口,许多国家更加重视。截止至2010年,全世界基本上每个国家都对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订了标准。对不符合规定者,发达国家纷纷采取禁止、限制进口等种种限制和惩罚性措施。据统计,2009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430亿美元,其中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限制甚至禁止了许多按现有方法生产的产品的国际贸易,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中的有关条款,直接限制或禁止一些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国际贸易。目前,国内外经济界人士、国际贸易专家、环保界人士及新闻界媒休对“绿色壁垒”的研究主要在于一些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卫生防疫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另外,获取绿色环境标志、IS014000认证也是“突破绿色壁垒”的得力武器。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壁垒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绿色技术标准

它又称绿色环保标准。这一类限制措施主要针对工业制成品,往往是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为由,对进口商品规定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的技术标准。例如:以往对纺织品染料所使用的技术标准主要是保护不发生色差、不会褪色等,而现在则从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角度进行规定。譬如,中国苏南一家服装厂的出口服装因为拉链用材含铅量过高,白白损失了10万多美元,导致该企业破产。 2.绿色环境标志

绿色标志又称生态标志制度。它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依据严格的申请和环境标准,颁发给相关的厂商,并附印于商品及其包装上面,以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生产到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必须注意,发展中国家产品为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才能得到“绿色通行证”,即“绿色环境标志”。这便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严格控制。因此,绿色标志又称“绿色通行证”。自1978年法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Blue Angel)计划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纷纷仿效,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White Swan)制度,法国的“NF环境”,加拿大的“环境选择”制度,美国的“绿十字”制度,新加坡的“绿色标志”制度,欧盟的“EU制度”等。 3.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是指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最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这些“绿色包装”法规,虽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却为发达国家制造“绿色壁垒”提供了可能。它们借口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品包装不符合其要求

7 而限制进口,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不断。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卫生检疫措施涉及的商品种类最为广泛,影响面也最大。它主要针对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餐具器皿以及动植物。其重点是检验这些商品含有或带有的有毒有害成分,如超过规定标准则一概拒之国门外。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建议使用国际标准,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要求成员国政府以非歧视方式,按科学原则,保证对贸易的限制不超过环保目标所需程度,而且要有高透明度。实际上,发达国家往往以此作为控制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重要工具。例如:日本、加拿大、英国要求黄曲霉素在花生中不超过20ppm,花生酱不超过 0.7ppm;日本规定茶叶中农药残留不得超过 0.2~0.5ppm;美国和加拿大规定陶瓷器皿含铅量不得超过 7ppm,澳大利亚规定不得超过20ppm。 5.绿色补贴

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为此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补贴”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因而以此限制其产品进口。 6.ISO14000

ISO14000是国际化组织 (ISO)第207技术委员会(TC207)从1993年开始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准称,1996年正式颁布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它同以往各国自定的环境排放标准和产品的技术标准不同,是一个国际性标准,对全世界工业、商业、政府等所有组织改善环境管理行为具有统一标准的功能。ISO14000系列标准是对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的选择、设计、加工、销售、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要求组织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许多国家以外国商品未通过ISO14000认证而拒之门外,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多边贸易关系的顺利发展。

8 2 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2.1 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情况分析

“据联合国统计,2010年中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86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壁垒受阻。”这是商务部科技司副司长单庆江18日在“环境标志与全球绿色经济”峰会上透露的最新数字。

近年来我国出口的产品频频遭遇绿色壁垒,首当其冲的便是绿色卫生检疫措施。

例如:位于我省东部地区的吉林养蜂科学研究所蜂蜜产品研制厂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每当到5月份一派繁忙景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而去年的这个时候,这里却异常冷清。从年初开始,他们没有签订一份合同,也没有收购一吨新蜜。

事情还得追溯到2002年。原本平静的蜂蜜国际市场风云突变,欧盟以中国蜂蜜氯霉素等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中止了进口中国蜂蜜。紧接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提高了对中国蜂产品药物残留的检验要求。

按照欧盟的新标准,蜂蜜中氯霉素含量不得超过0.1ppb,即10万吨蜂蜜中含有的氯霉素不得超过1克,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由于遭遇绿色壁垒,我国蜂产品出口严重受阻,遭受巨大损失。受此影响,我省蜂蜜出口也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出口量大幅度减少。

我国是蜂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年出口约10万吨左右,占全世界贸易量的43%,居世界第一位,主要销往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年均创汇约1亿美元。我省的养蜂历史悠久,特别是东部山区蜜源十分丰富,西部草地蜜源也较好,不仅当地养蜂户众多,而且每年还吸引大量江浙等地的外来蜂农前来放蜂采蜜。全省年产蜂蜜约6000至7000吨,虽然数量不算很多,但多数是优质的椴树蜜,大部分可供出口,成为我省较大宗的传统出口品种,最高年份出口数量达到5000多吨。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对蜂蜜安全卫生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2002年减少到1000多吨,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减少到零,比2001年少创汇200多万美元。2003年,除了延边宝利祥蜂业公司对新加坡有少量出口外,其他企业基本陷入困境。

由于出口受阻,造成蜂蜜收购价格降低,好的椴树蜜收购价格还不足以前的三分之二,不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发展,而且还影响到我省几千养蜂户和数量更多的外来蜂农的生活。

勿庸置疑,影响吉林蜂产品出口最主要的问题,是“药物残留比较严重”。

由于链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对一般的蜂病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养蜂户为了防病治病,便在蜜蜂食物中使用氯霉素和链霉素等抗生素,从而造成蜂蜜中药物残留超标。2002年,我省两家出口蜂蜜的生产加工企业所收购的原料蜜中,在药物残留方面,基本没有达到欧盟要求的。据有关人士分析,这与目前我省养蜂户数量多、规模小、管理难有直接关系。在我省,一般一个养蜂户养六七十箱蜂。这些养蜂户分散生产,生产设备自主选择,地处偏僻,逐花期而居,流动性大,分布地域广,素质偏低,长期沿用“师傅带徒弟”模式,缺乏蜂病防治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防治方法,导致滥用药物的现象相当普遍。

近几年来,虽然养蜂户和生产加工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药物残留的危害,但是,由于缺乏有关防止药物残留的知识和安全有效的蜂病防治药物,企业又没有自检能力,再加上国内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约,蜂蜜药物残留问题难以控制。业内人士认为,解决蜂蜜药物残留超标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养蜂户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2.2 绿色壁垒的“双刃剑”效应分析

2.2.1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随着全球绿色浪潮的发展,绿色壁垒日益多样化,在操作上有多管齐下的趋势,客观上保护了发达国家利益,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增加了难度,对我国出口贸易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一,口市场的巩固和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测算,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其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0%。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它们纷纷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绿色保护主义日趋强化,我国许多出口产品因达不到它们的“绿色标准”而经常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出口市场不但难以巩固和扩大,而且有缩小的可能。如欧盟从1996年下半年起全面禁止使用偶氮染料,迫使我国104种纺织品和服装退出欧盟市场。接着,日本、法国、捷克、荷兰等国也要求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不使用偶氮染料,使我国市场大大缩小。

10 第二,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

1978年到1996年我国外贸出口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达到85%。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扩大和强化,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增大,影响了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贸易停滞不前,除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外,主要是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 第三,降低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

在绿色浪潮的冲击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而我国的出口产品绝大多数为非绿色产品。在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促使产品绿色化,就要对众多产品从设计、生产、运输、营销、服务等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绿色化管理,从而增加更多的检验、测算、认证、包装等费用,使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降低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 2.2.2 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积极作用

首先,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绿色壁垒可以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壁垒的出现,有利于督促我国企业大力推行IS014000国际认证,搞好标准化工作。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它不对绝对量进行限制,而是关心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是否和承诺一致等问题,因而是消除环境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目前,全球已有近万家企业获得了IS014000国际认证,而我国只有200多家,差距十分明显。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向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颁发“绿色标志”。这一标准要求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不仅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而且在设计、原料准备、生产、使用、消费和用后处理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损害。

对于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颁布后,世界各国都很重视。1996年年底,我国开始进行ISO14000国际环境标准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海尔冰箱率先通过认证。接着上海巴斯夫、厦门ABB、科龙、大连三洋制冷等企业也相继通过认证。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至今还很不重视ISO14000系列标准,许多企业还对此缺乏基本认识,更谈不上争取通过认证了。没有获得ISO14000认证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将会遇到障碍。如果不尽快争取通过ISO14000认证的话,我国的出口贸易将遭受巨大损失。另一方面,ISO14000国际标准也给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ISO14000表明的不仅是产品质量好,而且更重要的是生产经营产品

11 的企业符合绿色化要求。在国内外市场上,ISO14000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绿色保证书。通过ISO14000认证,不但获得了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而且获得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这就会吸引和激励企业按照ISO14000标准抓好管理和科技进步,努力开发绿色产品,争取早日通过ISO14000认证,为祖国的出口贸易做贡献,为企业和国家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地位。

其次,合理采用绿色壁垒手段提高我国相关行业的准入门槛、吸引优质外资,对于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保护民族工业意义重大。需要认真学习研究WTO规则。发达国家在构筑绿色屏障的同时,又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把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悄悄地转移到落后国家。由于我国环保产业落后,环保法规、标准很少,形成环保门槛较低,必然造成一些低标准的外国产品输入。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危险有毒废物约有3.4亿多吨,大多产生于发达国家。正是由于我国环境标准太低,进口“洋垃圾”增长速度很快,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进口量99万吨,到2000年就增加到1750万吨,这无疑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危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利用“绿色壁垒”这一有效手段,建立我国自己的绿色防线。可以利用WTO有关条款,将“洋垃圾”进口商品列入国家法定检验对象,明确进行装运前检验等合理绿色壁垒条款。这是正视绿色壁垒为我所用,应对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治理“洋垃圾”是一个系统工程,进口、使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郡必须从严整治。对于那些故意进口洋垃圾、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国内外不法商人,通过法律手段给予坚决打击,严厉惩处。

12 3 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战略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追求人与自然共生与循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必须使国民树立绿色意识,增强绿色观念,自觉维护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垒。

3.1 树立绿色经济理念,应对绿色壁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树立商品对消费者及生态环境无害的绿色经济理念,已成为当今世界应对绿色壁垒挑战,指导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趋势。鉴于“绿色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商品对消费者及生态环境无害的绿色经济理念,要大力宣传我国绿色环保国策,如何利用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有效的手段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绿色防线,正视绿色壁垒为我所用是当务之急。

3.2 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

随着保护环境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理念建立,当今要求产品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及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绿色消费盛行,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国际认证,将主导国际商品贸易的新潮流。因此,在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的基础上,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十分重要。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就是对产品从原料生产到消费回收利用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最小或无害认证。目前全球已有近万家企业获得了IS014000认证,而我国只有200多家,难以应对绿色壁垒挑战。人世后我国企业,特别是有污染的出口企业如不尽快开展认证工作,将会受到绿色壁垒的制约,大部分产品将被拒之国际市场之外。为此,加大我国企业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的工作力度,是应对绿色壁垒的首要任务。

3.3 完善环保法规标准,强化海关监管

我国作为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从70年代开始,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关

13 注资源环境问题,为防止空气污染、森林、土地资源破坏,国家就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但仅靠这些环保法规标准,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尤其是环境标准相差甚远。所谓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环境保护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时期内国家环境政策目标的具体体现。它是国家根据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生物和人体的耐受力、控制污染的经济能力和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及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率所作的规定。它是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三级五类与国际标准相比太低,无法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竞争需要。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一份资料显示,在我国19278 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国外的标准一般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落后,周期也长。随着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和发展,标准化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依靠先进标准进行商业竞争已成国际贸易的一个新动向。完善环保法规应从关注环境标准高度出发,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人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环境标准体系。加强对“洋垃圾”进口源头的管理,利用绿色壁垒这一有效手段,建立我国自己的绿色防线。可以利用WTO有关条款,将“洋垃圾”进口商品列入国家法定检验对象,明确进行装运前检验等合理绿色壁垒条款。这是正视绿色壁垒为我所用,应对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治理“洋垃圾”是一个系统工程,进口、使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郡必须从严整治。对于那些故意进口洋垃圾、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国内外不法商人,通过法律手段给予坚决打击,严厉惩处。

3.4 加快中国绿色会计实施进程,建立绿色核算体系

中国的绿色会计,无论是实务还是理论,都处于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原始的起步阶段。我国会计理论界已认识到在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重要性,不少学者借鉴国外的做法,对环境成本、环境资源、环境资产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概念、内容、计量与披露等作了一定探索,这为应对国际绿色壁垒挑战,完善环保法规国际标准化,建立绿色核算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稳定的结构。目前中国绿色会计的理论也还没有能够有效地同实践相结合实施。鉴于我国目前会计改革严重滞后于国际绿色会计改革现状,加快中国绿色会计实施进程问题急待解决,建议国家经贸委为牵头单位组织外经贸部、财政部、环保总局专家组建中国绿色会计学会,选择若干个地区进行

14 小规模绿色会计试点,借鉴国外绿色会计经验,以便进行适合中国实际的绿色核算课题研究。其内容主要是:把不可更新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研究;资源与环境的商品化、价格的量化,实现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补偿性研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节约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国际绿色会计接轨适应对绿色壁垒举措研究。尽快全面完善中国绿色环保标准,制定中国绿色会计实施指南,为加速建立中国绿色核算体系进程,开创中国应对国际绿色壁垒挑战的新局面作贡献。

随着绿色浪潮的发展,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会团结起来,共同拆除绿色贸易壁垒,建立贸易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环保—贸易—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目标。因此,我国出口贸易的前途是光明的,机遇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绿色产品代表了世界商品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全球绿色浪潮给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培植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品出口,从根本上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保证出口贸易健康、持续、稳定增长。

结论

第四篇:低碳经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摘 要】环境问题一直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焦点,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本文论述了当前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贸易规模、出口结构、贸易方式与贸易环境等方面探究了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出口贸易;低碳经济;碳排放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逐步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在人类追求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节制的开发自然资源,肆意的破坏自然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变暖和环境持续恶化。为了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碳排放量以及缓解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任务。尤其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经济成为各个经济体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日益成为了全球共同追求的发展模式。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15碳排放数据显示,全球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21亿吨,与2014年相比没有变化,而2015年相对于2014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高于3%。这一现象进一步增强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

2016年12月,“德国观察”组织公布了2016“气候变化表现指数”报告,对全球58个主要碳排放经济体在控制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努力进行评估和排名,在综合排名中,中国排在第47位。就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而言,中国的排放量最高,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8.03%。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碳排放大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碳排放验证超标的问题已经给国内的环境、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尤其在复杂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中,低碳经济给中国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型以及未来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机遇。中国出口贸易中的碳排放问题也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国际贸易规模和碳排放量有很大程度上的联系。因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当积极的响应环境与气候变化的进程,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本文将深入讨论发展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对我国对外贸易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模式提出建议。

二、低碳经济的概念

莱斯特?R?布朗是最先探索“低碳经济思想”的学者,而“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被提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热点。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已经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阐述。庄贵阳(2005)认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牛文元(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袁男优(2010)认为,低碳经济的三大特征为经济性、技术性、目标性,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综合各种观点,本文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如下界定:低碳经济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为了应对环境恶化、资源匮乏和气候变暖而出现的一种经济形态,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1.中国出口贸易规模

自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极速增长,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贸易水平的提升令世界各国瞩目。2015年,我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39530.33亿美元,是1979年贸易额的134倍。其中,出口贸易的发展尤为明显,2015年的货物出口贸易额是1979年的出口贸易额的166倍。如图1所示,近20年来,除了2009年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大幅下降以外,我国出口贸易额始终保持着可观的增长率。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使我国贸易始终保持顺差,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中国出口贸易结构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出口贸易商品的构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近几年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贸易出口额的对比发现:自1996年以来的20年间,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占比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而初级产品出口额却逐步下降,并且二者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200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所占的比重达到90%,2015年更是达到95.43%,使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该趋势体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工业制成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了中国取得对外贸易优势的重要手段,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工厂的地位不断地被巩固,逐步成为制造业大国。

进一步细分我国出口产品种类可以发现,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最高的六类商品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我国初级产品出口中的矿物燃料、润滑油等高排放、高耗能产品出口占据30%左右。工业品制成品出口中的橡胶制品、矿冶制品等都属于污染性高的非绿色出口产品。同时,加工贸易也占据我国出口贸易的很大份额,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依赖廉价劳动力加工组装之后再出口,加工过程中耗费了大量资源并加剧了碳排放的增长。

本文以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分类)为基础,将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的出口额占比进行了统计,如表1所示。

通?^横向比较可以发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一样占有较高比重,大部分出口产品仍然处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同时,低技术含量和中等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在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高技术含量的商品所占比重极低。通过纵向比较可以看出2015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出口商品中资源密集型商品所占比重略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所占比重略升,劳动密集型商品所占比重几乎不变。可以说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结构略有优化,但大多仍以劳动力为比较优势,缺乏具备核心科技等高新技术产品的支撑。

3.对贸易方式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靠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宽松的环境规制条件开拓了巨大的加工贸易出口市场。根据图3可以发现,1995-2010年期间,加工贸易的比重比一般贸易还要高,直到2011年,一般贸易所占份额才超过加工贸易,但是加工贸易仍占有很高的比重。一方面,跨国公司把初级加工、组装等高能耗、附加值低的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资源消耗;另一方面,一些跨国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把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夕阳产业转移到我国。

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将遏制上述现象的继续出现,我国可能会通过降低加工贸易的出口退税、向高排放企业征税等方法加快加工贸易模式转型。这将对我国加工贸易发达的地区的出口贸易造成巨大的冲击,加工贸易出口额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

4.对贸易环境的影响

《贸易和气候变化》指出,国际贸易将以多种方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也将反作用于国际贸易,改变国际贸易流转模式和各国的贸易地位,促进国际贸易格局调整。首先,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将不断开拓出新的领域。WTO认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制定了一系列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贸易规则,如低碳环保产品补贴规则。多哈回合已经进行了15年,在WTO贸易与环境谈判中,低碳产品和服务成为讨论的重点内容,有代表建议消除低碳产品和服务的贸易壁垒,实现这些产品的贸易自由化。他们认为,这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实现了贸易利益,还符合全球的环境利益。其次,低碳经济还会撼动WTO基本原则尤其是非歧视原则和公平贸易原则的地位。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欧盟、美国等领先低碳经济发展的发达国家已经把低碳经济作为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的重点领域。欧美的发达经济体也已经在多边、区域、双边及单边层面做了大量工作,再加上在低碳经济的契机下他们会缩小自由贸易市场的供给能力,最终影响非歧视原则和公平贸易原则的作用。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重要影响的必然趋势下,中国的贸易环境也将更加复杂多变。在前几个部分的讨论中已经提到,中国将面临碳关税、碳标签和隐形贸易壁垒等更多贸易保护措施的挑战,也必然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此外,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发展,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规则下,中国将不断受到发达国家和容易受到气候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攻势和谴责,从而在国际谈判和规则制定方面处于被动地位。总之,低碳经济的浪潮必然使中国处于“危机重重”的国际贸易环境之中。

五、中国出口贸易应对策略

低碳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低碳化浪潮将成为继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世界面临的第四次浪潮,低碳化时代正在向世界各地区招手。中国对外贸易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必将在低碳化的过秤中被逐步淘汰,本部分从出口贸易增长模式、出口贸易结构、出口市场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等4个方面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1.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模式转变

我国现有的粗放型外贸发展模式具有“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低附加值”的特点,这种以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粗放的增长模式完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低碳经济理念。要想在低碳化浪潮中稳定出口贸易的发展,就要脱离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实现对外贸易的集约型发展和长期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应舍弃一味追求出口规模扩大的目标,在将低碳理念作为政策的指导之一的条件下积极调整贸易政策,使政策有利于提升外贸的效益。其次,要促进加工贸易方式转变,同时着重发展其它方式的出口贸易。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重点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强调自主品牌与自主知识产权,充分发挥加工贸易对于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并形成创新产业链,不断提升我国加工贸易的国际地位。最后,也要采取措施提高外贸企业的环保意识,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推进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虽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不低,但是其中低技术含量和中等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占有很大的比重。总的来说,我国出口商品具有档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和隐含碳高的特点。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逐步推动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应不断增加高新技术投入,一方面应用于传统出口商品的改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研发,技术创新是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要减少出口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赖,从政策以及资本都方面支持本土企业的发展,提升我国产品的对外出口竞争力。另外,出口企业可以按照绿色要求改进产品,在产品中增加绿色环保因素,达到进口国对进口商品的安全性、科技性和环保性的要求,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迅速扭转中国在绿色贸易发展中的被动局面。

3.逐步降低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

以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短时间内实现贸易增长模式的转变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低碳化浪潮背景下,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槌墒斓牡吞枷?费观念,发达国家政府也已经把低碳经济作为自己在新一轮国际贸易竞争中的竞争利器。为了使发达国家以低碳环保为理由而设置的隐形的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贸易的影响降至最小,就必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同时逐步加强与大东亚地区的贸易往来,加大东亚地区的贸易比重,并逐步形成良性的贸易同盟。这些,将为我国贸易多元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减缓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冲击。

4.积极参与贸易规则制定

低碳经济发展将对贸易规则产生深远的影响,低碳背景下贸易规则的改变必然会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这样的碳排放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冲击。所以,我国必须积极参与贸易规则的制定,联合处于相同处境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贸易谈判中掌握足够的话语权。首先,积极参与WTO多边规则的制定。中国应关注WTO对贸易壁垒的态度,跟踪成员国的政策动向,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坚决抵制“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非关税贸易保护政策。其次,关注区域、双边贸易协定,分析有关低碳环保的贸易协定的趋势,预测未来低碳规则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杜运苏,张为付.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12,(03):97-107.

[2]牛文元. 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N]. 中国报道,2009-3-19(3).

[3]李丽.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 财贸经济,2014,(09):114-123.

[4]刘婧. 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影响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06):44-48+88.

[5]王跃,生焦芳.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J]. 河北经贸大学学 报,2010,31(6):30-36.

[6]魏思超.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

[7]谢晓明. 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动态关系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4,(02):205-206.

[8]袁男优.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1):43-46.

[9]郑峥. 国际贸易规则视角下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6,(06):145-146.

[10]张伟丽. 中国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11]朱启荣. 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_2排放问题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01):55-64.

[12]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第五篇: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俞 浚

【内容提要】金融危机的爆发几乎波及各行各业,特别是对国际贸易行业所产生的影响更是巨大。对外贸易在我国的经济总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重创,势必严重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研究了此次金融海啸发生的过程与原因,以及它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然后运用经济学中的简单的市场需求原理和需求-供给模型,以及国际贸易原理中的比较优势理论,贸易保护原理全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途径。最后根据我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新政策,结合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利因素,为外贸行业和企业提出了几点应对危机的可行建议。

【关键字】金融危机;对外贸易;影响;措施

此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衍生而来的。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危机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世界各大经济主体出现经济增长放缓,失业人数增多,就业压力加大,金融市场动荡,消费疲软消费信心低迷,对内对外投资锐减,经济复苏乏力。世界贸易出现萎缩,贸易保护不断抬头。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大量外向型企业倒闭,全国出口总额下降,进口总额上升,贸易顺差减少。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收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状况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国际贸易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此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来说,此次金融危机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机遇。

1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

影响现状。我国的主要国际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美国银行倒闭频率创下新高,世界经济放缓。在这种大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势必不能独保其身。

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由以上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出口额增长率下降,进口额增长率提高,贸易顺差额减小。而其主要原因是收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更确切的说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国的经济都受到了重创,出现经济增长下滑,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消费群面临财富缩水、失业等困难处境,一直消费能力和消费信息都明显下降,并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加之我国经济受金融风暴影响相对较轻,且国家采取的加大基础建设、保障就业等稳定经济的措施效果显著,使得我国的进口需求继续快速增长。这样便形成了我国整体贸易顺差减小的结果。总的来说,此

1 次金融危机所引起的世界经济减速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已经显现,且很有进一步加深的可能。

2 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途径

世界经济放缓,外部需求减少。理论上讲,商品供给通常由生产力和商品需求的短边决定。但对于现代国际贸易来说,整个世界对某一商品的生产力通常不是问题,因此,决定大多数商品供给的短边是市场需求。然而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价格和相关商品的价格,另外一个非常影响因素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间接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社会经济繁荣,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商品购买力就高,商品市场需求就高。反之,社会经济衰退,消费者的收入减少,消费能力下降,出现对外来的差的预期,消费信心降低。

3 外部新贸易保护抬头

贸易保护伴随国际贸易的产生而出现,只要有国际贸易,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和相关产业,就必然有贸易保护存在。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由于受到WTO规则的约束,其作用大为削弱。自20世纪70年代起,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兴起并且愈演愈烈。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当前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迅速发展,严重威胁世界公平贸易,影响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4 人民币升值影响对外贸易

美国除了采用更多的新贸易保护手段来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还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美参众两院相继出台针对我国汇率问题的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对通过“汇率失调”而获取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进行制裁。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增长乏力,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样,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根据2011年9月28日汇率显示,美元兑人民币首次突破6.37,再次创下2005年以来的新高。

当人民币升值时,一方面,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提高,销售量减少,对于出口价格弹性低的商品,出口收入将会增加,但是,对于出口价格弹性高的商品,出口收入将会减少。另一方面,出口所获外汇收入需要转换成人民币,人民币的升值会带来出口收入的汇兑损失。

二、金融危机为外贸事业带来机遇

任何一次危机带给人们仿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既有消极因素,也有积极因素;因此,本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业造成滞后影响的同时,也是一次难得机遇。其通过外在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定位,加快产业升级和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沉着应对这场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时,我们还要看到千载难逢的改革发展机

2 遇:

1 有利于促进中国外贸结构的转型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我想可能反而是一次大的机遇。目前的关键是政府要为企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型提供周密的指导与服务,此外企业也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大技术、人才和市场以及品牌的投入,为自己创造转型的有力条件。

2 有利于抓住国际市场商品暴跌契机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致使能源需求大幅削减,能源价格随之下降,中国可以充分利用目前丰富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的契机, 积极稳妥地抓住储备资源的有利时机,为中国工业化积累廉价资源的储备 3 有利于国际资本流入中国

由于中国经济平稳持续的发展态势,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预期。为保持经济增长,最近中央提出了许多措施,并将在2年内财政投放4万亿来拉动因出口不足而快速下滑的经济, 并通过这样的措施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在金融风暴中创造相对稳定的良好的投资环境。据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发布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商业环境的影响》报告显示,中国在2009-2013年间的市场机遇名列全球榜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政策到位,中国仍将是全球FDI的首选地。一些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的投资商,为避免受本国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将投资目光转移到了中国。不仅如此,来自港澳台、新加坡的投资约占中国吸收外资的一半,这些地区对金融危机反应较敏感,而修复能力也较强,在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作用下,今年港澳台、新加坡对中国投资额也有可能实现一定幅度增长。资本在投入和固化过程中将释放出更大数量的社会财富,从而带动旺盛内需。 4 有利于吸取经验教训

过去的一段时间, 受到国际特别是美国的影响,我们过度强调市场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金融衍生品生产过程中,对风险重视不够。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也积累起相当程度的风险。通过对世界金融危机特别是美国在这方面的教训,举一反三,有利于我们针对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消除泡沫和影响市场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市场机制和监管体系,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市场环境,有益于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我国外贸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在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中,出口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了50%,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必须结合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机遇,谨慎提出应对措施,遏制金融危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增速下滑并恢复企业乃至全体民众的信心。

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改善对外贸易环境,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如多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

3 利率;上调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面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定单减少导致的中小企业经营的困难,一方面推进企业的重组和企业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在金融上也对这些中小企业给予了新的信贷支持政策。我国出口企业也应借政策之“利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危为机,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1 宏观政策

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党中央制定了许多保发展包增长的利好政策。对于对外贸易来说,以下两个方面的政策最为现实有用。

首先,利用货币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社会总需求持续增长,用强劲内需来弥补外需下滑。其次,依靠财政政策,实施减税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公共支出,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市场需求。要进一步着眼于扩大内需的目标,进一步改革优化税收制度,通过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当前要推进增值税转型,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减轻企业税负;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要采取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对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在居民消费方面,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放宽税前扣除范围,降低边际税率,刺激消费需求。 2 外贸行业对策

首先,中国贸促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建立国际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出口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要办好国内外各种出口展销会和洽谈会,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拓宽渠道。

其次,各专业行会应该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积极了解全球业界动态,为企业的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利用与国外专业行会的联系,获得国外更多的需求信息,为国内企业抢占国际市场提供帮助。

另外,金融保险业积极协助国内出口商,采取多种措施规避信用和汇率风险。为减少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比如人民银行与其它国家央行互换诚信信息;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给出口企业以喘息之机;培育企业使用多种规避收汇风险工具如国际保理、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 3 出口企业应对措施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只有企业度过难关,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1)外贸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整合上下游资源

对贸易企业而言,整合上游资源即是对重要外贸生产厂进行入股、参股,更多的参与到外贸产品的生产经营中,这样既可以保证出口产品的市场供应,争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又可以将国际市场的最新产品信息和动态及时反馈给生产企业,做到产品适销对路,实现双赢;对生产型企业而言,整合上游资源即是对主要原料供应厂进行入股、参股,延长企业的生产

4 链条,增强企业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整合下游资源,对出口企业而言,都是指加强对物流环节和市场销售环节的整合,特别是对市场销售环节的整合,整合市场销售环节一定程度上就是实行“走出去”战略,与国外的批发商、代理商合作,甚至是直接在国外设立办事处,积极开展市场拓展活动。通过外贸企业整合,增强各外贸出口主体实力,优化外贸出口主体结构,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实现规模效益。

(2) 加快产业升级

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建立适应外贸出口发展需要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商标品牌,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不断提高产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为外贸出口培植后劲;充分利用国家增值税改革这一优惠政策,加快重大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利用好国家出口退税提高这一政策,加大力度研发那些国家鼓励的重点产品。 4 针对新贸易保护的对策 (1)政府层面的对策

一是,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缩小与发达国环境保护水平的距离。应按照国际标准制定、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以及与贸易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缩小与发达国家, 特别是贸易伙伴国的环境保护水平。

二是,积极实施ISO14000, 推行清洁生产, 提高产品的质量, 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依法促进清洁生产, 大幅度的提高产品的质量, 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打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

三是,建立我国的环境标志认证制度, 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环境标志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新措施,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我国应作一些准备, 为目前我国企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有关环境与贸易关系的讨论和谈判, 参与国际环境与贸易规则的制定。我国作为在发展中国家中有影响的大国, 应与发展中国家积极协调在环境与贸易问题上的立场,形成一种合力, 共同制定谈判的目标与设想, 争取与发达国家公平对话的地位。

五是,利用WTO 的争端解决机制, 防止贸易限制的扭曲、避免贸易争端, 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要积极而合理地利用WTO 关于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规则, 利用一切有利因素, 扭转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往来中因经济和科技实力落后而形成的被动局面。 (2)企业层面的对策

一是,企业和政府一样均应积极主动地收集和掌握国外对华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正在实施或拟定中的与贸易相关的措施, 建立和完善贸易壁垒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 使我们在获知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和措施的变化后, 能迅速有效评估该变化对我有关产业和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 并分析其是否符合多边贸易规则, 同时告知国内产业,适时采取调整和适应措施。

5 二是,要正视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要有紧迫感, 优先发展“绿色标志”产品, 提高环保意识。要认识到统一绿色标志的产生既有助于消除各国在环境标准上的不同取舍, 降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各种环保相关费用, 又有利于保障环境管理系统的一致性, 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增加科技投入, 发展环保市场, 开发更多的绿色产品。当今消费者对衣、食、住、行的绿色需求不断扩大, 绿色产品正风靡全球。目前市场往往不能满足日趋兴旺、更为广泛的绿色消费的要求,这不仅构成了新兴的绿色营销的发展基础和巨大潜力, 也使我国很多企业面临新的市场考验。

四是,对反倾销有七字要诀, 谓之“预、快、合、细、联、创、融”。“预”, 即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快”, 即对国外反倾销起诉的反应快; “合”, 即企业应团结一致, 集体应战; “细”, 即应对反倾销起诉要精心准备, 胆大心细, 有问必答; “联”, 即重视行业商会的作用; “创”, 即企业应不断追求技术创新, 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融”, 即企业要真正融入国际市场。

五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部分产业已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相当份额。这些产业应高度重视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用国际标准维护自身合理权益。

综合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世界经济衰退,外部需求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贸易保护注意抬头;世界金融动荡,企业融资困难,收汇风险加大,结算损失严重;美国强权欺压,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同时也创造了机遇,促进中国外贸结构的升级;使我国成为相对良好的投资场所,利于外资流入;大宗商品减价,人民币升值,购买能力提高,有利于储备资源;督促我们审视自我,总结经验,改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为外贸事业营造良好的国内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乔治soros.the最严重的市场危机60years.2008 2.艾曼纽。李嘉图,j.caballero,hi,pierre-olivier.financial崩溃,商品价格和全球imbalances.2008 3. john.is。•塔特姆,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衰退?2008。

4.陈雨露,庞 红,蒲延杰.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8,(8):67-69 5.李若谷,冯春平.美国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时评.2007:7-10 6.陈继勇,盛杨怿,周 琪,解读美国金融危机——基于实体经济的视角[J].经济评论.2009,(2):75-78 7.武长海.金融危机对出口企业影响较大[J].经济察.2009,(2):18-19 8.朱克君.简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应对政策[M].2007,(4):124-125,128 9.张卓远.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M].吉林:2008.36-45

上一篇:高速公路路面监理细则下一篇:公司管理者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