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毕业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网络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毕业设计不仅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本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情况,分析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矛盾,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篇:网络毕业论文范文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学习策略研究

[摘要]以提高高职实践环节教学质量为目的,以问卷调查法对某高职学院学生基于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学习策略应用情况展开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高职生普遍能接受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学习方式,但网络环境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习策略水平偏低。加强学习策略培训、优化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创新教学评价有助于发展高职生基于网络的学习策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教学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课程 学习策略 高职

[作者简介]刘彦臻(1964- ),女,湖南攸县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广西 柳州 545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高职教、学、研、训一体化网络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1JGZ102,项目负责人:刘彦臻)和2009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高职毕业论文(设计)网络课程开发与研究”(项目批准号:桂教人[2009]62号,项目编号:58,项目负责人:刘彦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学习策略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学习策略,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但国外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比较全面深入。Rebecca Oxford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促进习得、存储、提取和使用信息而采取的措施,可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成功的学习者会采用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需要和学习阶段的学习策略。O’Malley Chamot认为学习策略是个体学习者用来帮助他们理解、学习或记忆新信息的特别的思想或行动。他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是学习者利用认知处理学习的知识,通过对学习的规划、监控和评估等手段来调节学习;认知策略用于学习活动之中,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记忆、理解,进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步骤和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知识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合作时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元认知策略高于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研究采纳O’Malley & Chamot的分类方法,参照Oxford的学习策略量表编制调查问卷,对某高职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展开调查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过程

1.研究问题。(1)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2)如何提高网络课程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水平。

2.研究对象。某高职学院2010、2011届商务英语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专业202名毕业班学生。年龄从21~24岁不等。调查时间为两段,分别为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及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

3.调查工具。调查通过电子问卷,以学生匿名在线填写、提交问卷形式进行。问卷由“高职学生网络学习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使用现状”四部分组成,共72个选项。发放电子问卷202份,回收问卷180份,问卷回收率为89.11%,其中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为89.4%。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情况。所有的学生都接触过网络教育形式,其中67.57%的学生接受网络教育时间为1~2年。所有的学生每周都会上网,其中69.3%的学生周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87%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对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习任务有促进作用,这为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元认知策略。在计划策略方面,62.84%的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制订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计划,上网学习之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在自我监控方面,60.84%的学生能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上网学习的时间,提醒自己围绕学习目标学习,不被其他诱惑分散注意力,根据学习的需要,及时调整网络学习的进度和内容,独立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评价方面,67.58%的学生基于网络学习后会以多种方式衡量自己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和目标。但只有40.35%的学生在每一次网络交流过后会认真梳理自己的收获和感触,只有31.58%的学生有写博客或日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的习惯。

3.认知策略。(1)认知工具使用:93.86%的学生经常会使用搜索引擎等工具从网络上搜索所需的资料;66.6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快速通过网络找到所需要的资源;74.56%的学生会经常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如Email、QQ等)与他人讨论问题。但是他们对一些新认知工具的认识不足,使用率偏低,56.14%的学生知道智能手机中用来辅助学习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只有13.16%的学生平时会利用手机上网学习;45.61%的学生熟悉一些Web2.0工具(博客、Wiki、RSS订阅等);35.09%的学生会经常使用概念图等工具辅助总结或梳理知识;还有29.82%的学生称对计算机和网络不太熟悉,影响学习效果。(2)信息识别加工。75.01%的学生会收藏一些学习领域相关的网站、博客等,并进行整理分类;83.78%的学生知道该采用网上哪些资源和常用工具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63.1%的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网络资源完成相关的网络学习任务;72.7%的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独立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71.05%的学生会利用电子学习材料中一些特殊记号来辅助学习;60.52%的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网络学习资源中筛选出所需要的内容。(3)认知活动偏好。网络环境下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是:利用课件进行自主学习51.35%,小组协作学习40.54%,用Word或PowerPoint等工具完成作品35.14%,上网查找资料29.73%,回答问题24.32%,自主进行网上测试24.32%,听老师讲课16.22%。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的知识呈现形式是:多媒体课件54.05%,在线点播29.73%,录像16.22%,文本形式0%。

4.社会策略。76.71%的学生愿意在网络环境下与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同伴一起开展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学习资料;54.38%的学生在网上讨论时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回复别人的说法或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网络学习社区中同伴的帮助;49.13%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烦恼时,会向网上学习伙伴倾诉。

5.情感策略。78.07%的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学习过程中,有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希望学有所获;73.73%的学生表示与他人通过网络协作成功解决问题和顺利完成网络学习任务时,会有成就感;73.21%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可达到全部或大部分教学目标,对完成学习任务有自信;70.26%的学生对自己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67.57%的学生基于网络学习时感觉很轻松,觉得上网学习很有趣;56.76%的学生表示在基于网络环境中遇到学习困难时,有信心克服。

四、讨论与建议

1.通过训练加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第一,元认知策略训练。学习目标不清、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较差的学生,需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对他们进行元认知策略指导和训练,重点指导高职生借助专业知识及元认知能力激活、维持学习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上,并建立相应的网络监控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首先,在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环节训练高职生的计划策略。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系部和专业分别制订相应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并嵌入毕业设计指导书和开题报告模版,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则根据指导书,结合自己的实习工作、生活实际情况,在开题报告中慎重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在模板中指南的引导下填写个人学习计划表,并利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执行学习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其次,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培养高职生的自我监控策略。指导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督促学生自觉监控学习过程并调节学习进度。最后,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总结环节强化高职生的反思能力。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审视,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和归因。

第二,认知策略训练。传统教育中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学生认知策略主要指对信息的选择、判定、组织与精加工,而复述以及机械识记等学习行为较少。在文献检索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环节,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信息判断和筛选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指导和强化训练,如介绍获取相关信息的网站和方法等。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阶段要指导学生鉴别出学习材料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并组合相关信息建立框架,找到不同材料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同时,还应强化学生的信息加工技能,掌握对比、分析、归纳、应用等信息加工方法。

基于网络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所有学习活动都在线进行,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只是一种学习工具和环境,学习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把对学习策略的辅导全程渗透到面授、导学、助学和辅导答疑等各环节中。指导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素养、学习策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以及学习策略的研究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高质量地保证完成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全程教学和辅导任务。

第三,社会(情感)策略训练。基于网络的学习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互动功能寻求他人支持。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师生交互非常重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获取其他专家的指导对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会有很大帮助,而且这种交互大多在平等、无功利的网络空间进行,能弱化传统教育中的身份隔阂和约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寻求他人支持时,需提醒学生注意网站以及论坛中的专业评价,从合适的对象群体中寻求支持;注意提问技巧,加强问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心态要平和,寻求支持有时需要等待;正确处理索取和给予的关系,要主动帮助他人,以换取他人更多的回报等。

2.通过课程设计发展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良好的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科学的学习策略。如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管理、学习流程设计、电子档案袋等教学评价设计能提高高职生的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调控策略和评价策略);基于网络和多媒体认知工具设计的课程内容(导学课件、讲座视频、电子教材等)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认知策略的发展;专题论坛、即时信息、课程答疑等课程交互功能对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策略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教学环境的变化导致教学策略的变化,基于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教学,需要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工作流程制度、采纳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网络进行学习过程监控等教学策略,来解决基于网络的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如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过程更加透明和开放,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知识,获取除导师外的更多帮助,从而加速提高其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

4.基于网络评价优化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第一,多元评价主体。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长期以来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学生、企业等其他的评价主体很少介入。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则可以打破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局面,在传统的评价方式的基础上,聘请企业、行业、其他同学、其他教师、企业和行业参与其中,从多个层面对毕业设计(论文)作品提出建议。

第二,改革评价形式。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形式以评分/评语+答辩为主。评价的结果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好的作品和经验不被其他同学学习。而网络课程恰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所有的作品都被展出,所有的同学都需参与,所有的智慧都被分享,所有的问题均被剖析,所有的教训均被告诫,以此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三,丰富评价内容。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内容仅限于作品评价,评价内容较为单一,网络课程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的评价内容全面而主次分明。作品无疑主要评价内容,网络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记录为评价提供多个视角,多视角、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共同作用,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

[2]马颜萍.浅谈远程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6(4).

[3]张命华,刘电芝.培养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教学思考[J].中国远程育,2009(1).

[4]Cohen A 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Malley J.& Chamot A 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Oxford R.The Role of Styles and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DB/OL].ERIC Clearinghous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Washington DC,1989-02-22.

作者:刘彦臻

第二篇: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摘要:毕业设计不仅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本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情况,分析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矛盾,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网络工程专业是新兴的专业,由于国内没有现成的体系和经验可以照搬,各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内容千差万别,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毕业设计等环节,基本上借鉴计算机类专业已有的内容和模式。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急待完善和改革之处。特别是毕业设计,它对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直接作用。因此,毕业设计[1]作为本科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后一个必要环节,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我校2003年申报网络工程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最初是沿用计算机类专业传统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通过近3年来对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无法满足网络工程这个新兴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为了解决教与学的供需矛盾,我们做了大量的实践调研,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今后毕业设计的深入改革指明了方向。

1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目前,绝大多数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有3类[2]。

1) 就业时间与毕业设计时间相矛盾。就业难是目前毕业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多同学为了避免毕业即失业的现状,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就忙着到处找工作、面试、进公司实习,而毕业设计时间一般也安排在这个时间段,两者相互冲突。很多毕业生根本没有精力与时间来做毕业设计,没有时间保障和稳定的心态,毕业设计质量无从谈起。

2) 就业方向与毕业设计题目的矛盾。很多同学在寻找工作时,发现今后就业工作方向与毕业设计题目没有丝毫关系,不能学以致用,因此对于毕业设计抱有一种应付交差、敷衍了事的心态,尤其在一些已经确定工作单位或考上研究生的,前途无忧的同学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3) 教与学的矛盾。由于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但是由于近年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增加,质量下降。一方面,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热情不高,畏难情绪严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往往面临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同时指导多名学生,难免投入精力有限,长此以往,毕业设计质量下滑不可避免。

4) 网络工程专业[3]的毕业设计除了存在上述的矛盾之外,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其特有的矛盾。

首先,网络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以网络技术为背景的工程性。这主要指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就业涉猎的主要领域。如网络的需求分析与规划设计、网络的组建(设备选型、布线、调试等)、测试与运营维护和管理,以及对建成网络的性能评估与优化、网络增值与附加服务的应用开发、网络安全防护及网络中信息安全保障等。由于专业涉及面广,需要设备众多,实践环境复杂多变,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工程场景,理论知识很难转化为实践能力。

其次,网络技术作为近十年发展最快的交叉学科领域,内容和知识更新快,共涉及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相关领域。毕业设计题目往往只涉及到某一个领域,无法体现学科交叉性,最终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并无两样,无法突出专业特色。

2教学观念改革指导毕业设计实践[4]

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首先要改革毕业设计教学观念,不仅要将毕业设计看成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要当做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课,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社会所需为培养方向,强调实践,突出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方针,把改革创新作为教学发展的唯一出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本科教学后半段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是指由专门的指导教师直接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等进行辅导、引导和指导,以使本科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全面提高素质。本科生导师制把高水平教师参与本科生教育作为重点,要求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本科生导师;导师配备的重点放在三四年级学生,每个学生班导师组不少于3人,平均每位导师指导5名左右的学生。对学生管理实行动态准入制度,制定阶段目标,严格考核制度,若学生达不到要求,则实行劝退,再补充其他满足要求的学生加入其中,实现人才良性循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人选择,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倡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机制,以学生兴趣为先导,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导师,导师根据科研方向设置相应的题目对学生进行筛选。进入导师制的同学将参与教师从事的科研课题,训练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科研实际问题基本能力。这同时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实际研发课题或本身参与到实际研发课题中,并且能够提炼、简化、细分一些内容,将其下发给本科生,指导其完成。当然,也可由学生自主提交一些感兴趣的题目,请教师协助指导。

实行本科导师制,首先可以使学生提前得到科研能力锻炼,并与毕业设计环节直接接轨,相对地延长了毕业设计时间,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从而直接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其次,对那些没有进入导师制的学生形成一种压力,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采用动态准入制度,实现人员的良性循环。最后,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这些经过导师制训练的学生成为教师的小助手,可以初步解决其他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缓解教与学的矛盾。这些小助手还可以成为其他学生追赶的榜样,以点带面,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近3年来,通过对“导师制”培养出的近30余名同学进行跟踪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同学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中,2005级4名同学获得首届“河北省网络技能大赛”一等奖,由于毕业成绩优秀,被用人单位优先签约。

3教学方法改革促进综合能力培养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首先明确专业培养方向和就业领域。通过对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网络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的设计与实现、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6个方面,结合我校专业特点与历届毕业生走向,我们确定在毕业设计中突出网络工程和网络应用两个专业方向。

其次,结合专业方向,在毕业设计中突出强调专业实践性,将毕业设计目标定位于完成学生角色的转换,实现由学生到工程实践技术人员的转变。毕业设计的任务应定位在具体实用上,弱化专业理论研究,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了解专业理论知识框架,实行实践与理论结合,重点突出专业实践能力[5] 。我们倡导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将科研任务分解,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发,取得良好效果。

最后,在毕业设计中应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教师应是引导者,对学生毕业设计不应置之不理或一手包办。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和所采取的方案抉择上,教师应采取启迪、帮助分析的态度,鼓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通过定期召开组内研讨会的形式,不断交换意见,并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予以直接决断,但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

4教学管理改革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调整教学安排,保证毕业设计时间。目前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就业找工作时间重叠,学生无法安心做设计。通过课程调整,我们将毕业设计时间延长,由原来的半年制调整为一年制,鼓励学生提前答辩,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用于工作实习。

强化教学管理,实现坚持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毕业设计强化过程管理,明确长短目标。采用分阶段对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控制,实行目标管理。在设计之前应制定一个较为详细的计划表,要求学生按计划、分阶段给出毕业设计成果。我们将整个毕业设计分为开题报告答辩、三次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答辩5个阶段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以防止一些学生“突击作战”,实行“拿来主义”。

改革毕业设计题目的出题机制,增强题目的导向性,解决就业方向与毕业设计方向的矛盾。由于我校信息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大三时按照学生意愿划分专业。根据每年网络工程专业在信息类的招生比例,来判断学生专业意愿,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需求,以此作为专业调整的基础。结合学生中的男女比例,来调整毕业设计题目的导向性。一般来说,男生倾向于工程类,女生更适合于开发类和理论研究类。从2008年第一届毕业生开始,每年通过上述形式的调研,不断更新每年毕业设计题目的导向性。从最初的以工程类题目为主,逐步过渡到技术性题目,强调网络开发与应用。正是将毕业设计题目与市场需求变化相结合,增强毕业设计的实效性,从而实现学生的就业与毕业设计的无缝对接。

改革毕业设计的答辩模式。我们在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中突出了毕业答辩的环节,改变以往毕业设计答辩教师预设问题提问,学生被动回答的固有模式。将毕业答辩作为学生展现毕业设计成果的舞台,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述问题能力,真正使学生“想得清楚、做得出来、说得明白”,从而满足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每一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都会安排设计答辩环节,锻炼学生的“想、做、说”综合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学生可以以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来与老师进行交流,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收获的效果[6]。

5结语

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连接,满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需求是毕业设计的应用目标。通过深入改革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提前加深对本科理论课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能力有相当深度的正面的认可,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清楚自身定位,更好地规划自身的人生之路。

关于毕业设计选题的实际应用性、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以及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问题,今后仍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帆.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7):74-77.

[2] 王建民,范通让,沙金.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研究[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3(3):96-98.

[3] 李道全,薛炜华,姜梅,等.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141-144.

[4] 吴宝贵.教育实践创新初探[J].经济师,2003(3):99,101.

[5] 杜彦良,王满增,钟振平.通过教学创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3(11):34-35.

[6] 韩丽萍.毕业设计的变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3(11):52-53.

Teaching Mode for the Graduation Projec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WANG Jian-min, FAN Tong-rang, ZHAO Yong-b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43, China)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bachelor graduate design; teaching mode

(编辑:郭小明)

作者:王建民,范通让,赵永斌

第三篇: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五环节”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基于对我国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背景、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五环节”教学模式,对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课程 五环节 教学模式

一、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创建的背景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其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认证的重要依据。

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效果并不令人乐观,原因主要有:第一,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年,与毕业实习同时进行,工作压力较大,且学生散布在全国各地,面对面辅导难以实施。第二,指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偏大,经验缺乏,再加上学院在这方面对教师们的培训偏少,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第三,传统的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已经落后于数字化时代的教学方式,过程监控手段落后,质量控制效率较低。这就需要我们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能解决远距离教学指导、教学资源零散不便共享、教学信息传播不畅、教学经验传承受限、教师队伍年轻、教学监控管理困难等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专门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因此,创建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之一。

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五环节”教学模式

“模式”来源于英文单词“model”。通常被翻译为“模型”、“样式”或“典型”等。“模式”一般指研究对象的理论的逻辑框架,或是指某种实务的执行标准或模仿的样式,体现系统中各要素最优化配置的设计思路和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体系,具有标准型、规范性、普遍性等特征。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活动程序则突出教学模式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结构指其包含的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及其之间有规律的联系。

根据学院的需要、高职学生的需要、实践环节教学的需要以及高职实践教学规律,笔者创建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五环节”教学模式(见图1)。

(一)“五环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五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等理论指导下创建。在构建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网络环境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配置教师队伍、改革评价体系,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进行系统培养。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性观点是,学习不是灌输的,而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建构的。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积极地建构和改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是建构和互动的过程,学习需要真实环境,学习内容要与学生的经验有关,学习者应自己规划课程学习,学习者的互动、反思和协作在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为高职实践环节创设一个互动、交流、协作、反思的教学环境。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的学习”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把发挥人的自主学习潜能看作为教学的基础,将自我实现和追求自由作为教育教学目的,让学生自主选择有生活意义、实践意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内容,认为学习即“自我主动学习、完全自主的、自由的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主动的学习过程,最有效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教育的目标即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及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学校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宽松、自由、受到尊重的良好学习条件,将学生置于真正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构架科学的网络课程即自主、自由、有意义学习环境的创设,是促进“有意义的学习”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课程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教学目标分解表述如下:

1.专业能力:较强的阅读、写作能力和文献处理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查阅及综述,数据分析,论文及设计(实验)方案撰写等环节,完成专业对应岗位的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初步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的能力;掌握综合运用所学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方法,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能力,解决所学专业领域综合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社会能力:强烈的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服务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奋严谨、团结协作的优良工作作风。

3.方法能力:计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三)操作程序。毕业设计(论文)通过对高职学生的需求分析、根据高职实践教学环节的自然顺序和安排,结合顶岗实习工作安排,明确实施主体在各个环节中任务及关系(见图2),此模式分五个工作环节,教师、学生平行推进,教管穿插监管。

1.动员面授环节。此环节是毕业设计(论文)实践工作实施启动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提高高职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认识,知道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明确要达到的目的,清楚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历哪些过程,如何使用课程网站(如何注册、查询信息、提交信息、与老师学生交流、协作、获取帮助等),如何利用网络课程提高学习效率,如何选题,如何检索文献,如何编辑毕业设计(论文)格式文本等,如何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阅读已经毕业的学生的作品范例。面授讲解演示、案例分析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准备。

2.选题开题指导。选题开题对于高职生来说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鉴于选题的重要性,在此阶段有必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方向拟定参考选题、组织小组讨论、参照毕业生选题先例、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选题方法细化指导、制作开题报告模板及开题报告写作向导、反复与学生商讨修改等,一步一步地为学生成功选题和开题提供有力的学习支架。

3.作品创作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作品创作含设计项目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成果。首轮指导,教师为学生的文章整体结构、基本立论及研究方法把关。第二、三轮指导,教师重在对学生的重要论据及数据获取的途径及准确性进行审核。第四轮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对文字进行精加工,对文本格式进行编辑,准备交稿。

4.应用价值检验。学生将毕业设计(论文)交企业方实习导师、实习单位领导或业内专家,征求一线专业人士、专家的修改意见,检验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5.作品评价考核。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在三个层面展开。突出实用性、应用性与创新性,尤其是对学生的创新制作成果、发明专利成果、学术论文成果等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支持,提高学生创新创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校级层面。主要强化检查与评估功能,通过查询网络课程数据,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学督导部门联合开展工作。(2)系及专业级层面。承担主要的管理功能,针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实施方案,并发布在网络课程上,对选题、指导、考核、成绩评定环节作出具体的规定,有效组织教师做好过程性指导工作、组织系(或专业)教学小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审评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制定完整科学的管理规定,确保各项举措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调动学生、教师、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强调对指导教师(含校内专职指导教师与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管理监督。(3)指导教师层面。利用网络课程完成学生的过程性指导,从选题开题、设计实施、论文写作、平时表现、作品质量、原创程度、成果及获奖、企业反响、设计成果展示或论文答辩等多个方面指导学生,使他们达到预期目标,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五环节”教学模式实施条件。由于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了使毕业设计(论文)课程顺利实施,必须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学生分别进行面对面的集中培训,使师生清楚了解整个实践环节的过程和要求,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时间要妥当安排,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教学实施流程(见图3)要清晰可控。网络环境要不断优化,并随时提供客户服务工作。

(五)师生、企业专家角色

1.教师角色。(1)服务者、导师:通过网络课程及其他沟通方式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提供各种服务,在选题、写作、质量把握、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2)学习同伴:通过网络课程与学习同伴交流、协作,一起解决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过程遇到的问题。

2.学生角色。(1)主动参与者:探索毕业设计(论文)课程信息和网络教学环境。(2)建立联系: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学习意义。(3)实践应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中,并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在网络课程上。

3.企业角色。(1)协作者:面对面协助实习生解决工作中,通过网络课程的协作合作功能指导毕业生有效解决在毕业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2)检验者:在工作中试验、检查实习生毕业设计(论文)作品中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行性。(3)指导者:从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角度指导帮助实习生完善毕业设计(论文)。

(六)教学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教学环境为过程性教学评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了评价内容全面、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和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五环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一)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五环节”教学模式整合了先进的课程理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优化了教学内容,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密切将课程教学和职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研究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实施使课程教学更规范化,操作简单,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增强,有效减少了课程教学中的重复劳动,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课程教学革新方面,更有效地发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三)提升教师研究水平。在“五环节”教学模式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项目全体人员学习课程开发理论、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调查研究各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其未来走向,学会科学评价教学和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能力均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在某学院旅游大类、商贸大类专业4届学生中实施,通过对2011届、2012届涉外旅游、会展管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进行对比后发现成绩总体上有明显的提高(见表1)。可见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对教学改革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共享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它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的、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的、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结合就业实际的、理论学习和工作真实任务实践相结合的背景下进行的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网络课程将高职教育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课程化,充分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提高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Bruce Joyce,Marsha Well,Emily Calhoun.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学芹,蔡燕.浅谈教学模式的发展及其趋势[J].教学与管理,2012(15)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桂教人[2009]62号);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1JGZ102)

【作者简介】刘彦臻(1964- ),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管理等。

(责编 黎 原)

作者:刘彦臻

上一篇:绘画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基础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