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ifrs

2022-09-21

第一篇:国际会计准则ifrs

IFRS 15新收入准则对建筑业的影响 - 致同研究之IFRS系列(八)

IFRS 15新收入准则对建筑业的影响致同研究之IFRS系列

(二)

IASB发布新收入准则(IFRS 15)- 致同研究之IFRS系列

(三)IASB和FASB发布新收入准则更新(主要责任人与代理人判断)- 致同研究之IFRS系列

(四)IASB和FASB发布新收入准则更新(识别履约义务和许可)致同研究之IFRS系列

(六)回复01 查阅

确认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的无形资产的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系列 回复02 查阅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算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二) 回复03 查阅

合并范围的判断示例(理财产品)--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三) 回复04 查阅

合并范围的判断示例(合伙企业)--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四) 回复05 查阅

合并范围的判断示例(资管计划)--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五) 回复06 查阅 合并范围的判断示例(信托计划)--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六) 合并范围的判断示例(一致行动)--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七) 回复07 查阅

合并范围的判断示例(受托表决)--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八) 回复08 查阅

合并范围的判断示例(其余股权分散)--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九) 回复09 查阅

持股超过50%但是不控制的判断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 (十) 持股20%以下但有重大影响的判断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 (十一) 回复10 查阅

持股超过20%但无重大影响的判断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十二) 共同经营、合营企业的判断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十三) 回复11 查阅

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示例(风险管理目标)--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十四) 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示例(信用风险)--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十五) 回复12 查阅

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示例(市场风险)--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十六) 回复13 查阅

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示例(流动性风险)--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十七) 资本管理的目标、政策及程序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十八) 回复14 查阅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十九) 不以公允价值计量但披露其公允价值的项目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二十) 回复15 查阅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二十一) 回复16 查阅

衍生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二十二)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二十三) 回复17 查阅 丧失控制权日剩余股权公允价值的确定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二十四) 限售股公允价值的确定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二十五) 回复18 查阅

涉及政府补助的应收款项--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二十六) 确认为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二十七)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披露示例(股票期权)--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二十八)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披露示例(限制性股票)--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二十九) 回复19 查阅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三十) 股份支付中激励成本的分摊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三十一) 回复20查阅

商誉减值测试的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三十二) 研发费用资本化政策的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三十三) 回复21查阅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三十四) 客户奖励积分的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三十五) 回复22查阅

持有待售的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三十六) 应收票据贴现或背书的终止确认的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三十七) 回复23查阅

A H股公司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三十八) A H股公司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分析--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三十九) 回复24查阅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四十) 将公告第1号列举的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四十一) 回复25查阅

复垦、弃置及环境清理等现时义务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四十二) 回复26查阅

产品质量保证预计负债披露示例--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四十三) 收入确认政策披露示例(系统集成)--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四十四) 回复27查阅

收入确认政策披露示例(定制软件)--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四十五) 收入确认政策披露示例(网络游戏)--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四十六)回复28查询

收入确认政策披露示例(合同能源管理)--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四十七) 收入确认政策披露示例(土地一级开发收入)--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四十八) 回复29查阅收入确认政策披露示例(房产销售业务)--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四十九)收入确认政策披露示例(影视行业)--致同研究之年报分析(五十)

第二篇: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课程

【背景】

更加开放的经济环境呼唤趋同的会计环境:我国于2007年执行了与国际实质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正迅速得到全球各地的认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力争在2011年前允许美国跨国企业使用IFRSs。对国内的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和进出口企业而言,更加清楚地认识新会计准则(CAS)与国际准则(IFRS)之间的异同,无疑将更加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抓住机遇,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降低融资成本,赢得竞争。

同时,“世界已经改变,并且还在继续改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不断更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财政部根据国内外的实际情况不时的做出一些修正,例如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6年11月发布IFRS8《经营分部》取代IAS14《分部报告》,财政部由此在2009年5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3号征求意见稿》中结合国情相应调整。这种调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我们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课程内容,在对论理精髓深刻把握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培训经验,把最新理念传递给您,助您把握时代的脉搏,走在企业的前列。  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和内容;

 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 比较分析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 介绍两者差异的原因以便在实务工作总具有前瞻性  深谙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转换的操作实务。

一、中国新会计准则(CAS)的变化实质 1. 规则导项VS.原则导项

2.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向公允价值模式的过渡 3. 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

 基本准则

 具体38项会计准则及运用指南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 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介绍

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成立及发展

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IFRS,IAS,IFRIC,SIC)及特点 3. 全球运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介绍

三、基本准则的区别

1. 会计和报表公布期限 2. 会计账簿和会计记录 3. 报表语种 4. 记帐本位币

四、具体准则的比较 1. 非流动有形资产

 不动产、场房和设备(成本模式VS.重估价模式)  不动产、场房和设备---折旧(实际情况选择VS. 组成部分折旧法)  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固定资产处理VS. 成本模式VS.公允价值模式) 2. 无形资产

 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费用VS. 研究费用化、开发资本化)  无形资产---摊销

3. 投资

一般要求(权益法VS.成本法, 企业合并形成的投资VS. 非企业合并形成的投资,金融资产)  股权投资差额(商誉)(摊销VS.不摊销) 4. 负债

 可转换债券---发行人(归为负债VS. 归为负债与权益)  员工退休福利(预提,在员工提供服务的期间确认费用) 5. 收入

 收入确认的一般原则

 短期投资现金股利收入(冲减投资成本VS. 确认收入) 6. 其他损益项目

 借款费用(资本化VS.费用化)  政府补助(收付实现制VS. 权责发生制)  所得税(应付税款法VS.纳税影响会计法VS.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7. 其他

 非货币性交易(不区分同类及非同类资产交换VS. 区分同类资产交换和不同类资产交换, 成本模式VS.公允价值模式)  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VS. 计入收益表)  基于股权的支付(表外披露VS.费用)

第三篇: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5.3.5关于政府补助披露的比较

我国会计准则要求披露:补助的种类及金额;记入当期损益的补助金额;本

期返还的补助金额和原因。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披露:对政府补助采用的会计政 策,包括财务报表中列报方法;报表中确认的补助的性质和范围及对企业直接 从中受益的其他形式政府援助的说明;在政府援助已确认的情况下,尚没履行 的附加条件及其他事项。相比之下,国际会计准则在披露方面比我国会计准则 多了一项:即要求披露对政府补助所采用的会计政策,这主要是因为国际会计 准则允许对政府补助采用多种报表列报方法。

5.4.2关联交易披露内容比较

所谓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

是否收取价款。从关联方交易的定义上看,我国会计准则与工AS的定义基本相 同。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了关联交易的,应当在财务报表的 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的类型及交易要素(至少包括交易的金额, 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条款和条件,以及有关提供或取得担保的信息,未结算应 收项目的坏帐准备金额,定价政策)。关联方交易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 予以披露,类型相似的关联方交易,在不影响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正确理解关联 方交易对财务报表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合并披露。国际会计准则对关联方交易 规定,应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以及为理解财务报表所必需的交易类型和交易 要素,为理解财务报表所必需的交易要素通常包括:对交易量的说明,以金额 或以相应比例表示;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定价政策。

关联方交易中非常重要的是关联交易定价方法,工AS第24号对关联方交易 提出了三种的定价方法:

①确定关联方交易价格,一种方法是不受控制的“可比价格法”。可比价格 是参照非关联方之间在经济上可比的市场中买卖类似商品所采用的价格。在关 联方交易中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如果相关条件与正常交易相同,大多采用“可 比价格法”,这种方法还经常用于确定融资成本。

②另一种方法是“转售价格法”,当商品在关联方之间转移后,商品的接受 方又将商品销售给独立的第三方,从转售价格中扣除毛利,弥补转售者的费用 并使其获得适当利润,从而得出给转售者的转移价格。在确定与转售者的毛利 相适应的价款时,存在判断问题。

③第三种方法是“成本加成法”,在关联方交易中,在供应一方的成本上增 加适当的金额,确定转移价格。

同时,工AS第24号第16条补充说明,有时关联方交易的价格不是通过上述 三种方法确定的,甚至根本不计价格,免费提供管理服务和债务的免息展期。 我国会计准则的36号对关联交易的定价方法没有作详细的说明,这对我国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报表使用者无法取得全 面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其据此作出的分析判断和经济决策。我国的关联方披 露会计准则应进一步修订完善,对关联交易的定价方法方式作出详细的说明, 定价依据、与非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政策是否一致以及差异的金额、各种定价政 策定价方法的使用范围应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

第四篇:国际会计

计的国际化,是指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其实质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会计国家化和国际化的辩证关系:先是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准则,即会计国家化,然后达到国际惯例,即会计国际化。一个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不能不加区分地照搬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和一些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制定规范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也就是实现会计国家化。本文拟就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作以下探讨。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和进程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会计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目前,世界各主要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由于会计准则的差异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奔驰公司到美国上市时,按照德国的会计准则,奔驰公司是盈利的,但按照美国的会计准则,它就变成了亏损公司。为此,美国、日本、欧洲以及东南亚各国,都在认真考虑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差距首先表现在会计准则的数量上。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制定了41项具体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比较完备。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已制定了一百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十几项具体会计准则。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但我国由于证券市场不够发达,上市公司的面比较窄,以致会计准则的实施受到了限制,如企业合并、金融工具、坏账准备等都有一些特定的标准和运用范围。客观地讲,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自1992年以来,已陆续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十多项具体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准则所规定的已基本相同。如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期末存货按照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要求企业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可以说,《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它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会计的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我国还将根据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台企业外币折算、企业合并等新的准则,这些都将逐步缩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

(二)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

中国会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像我国的其他事物一样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过去的20年里,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其间制定了“两则”、“两制”。在这之前的10年突变是中国的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局部发展阶段。其中表现为,适应外商投资的需要,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对会计制度进行了局部的改革,同时开展了会计准则的基础研究,步步推进会计准则建设。这十多年可以理解为会计制度局部改革和会计准则的启动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年到1997年,这5年可以理解为中国会计制度的转换阶段。这里所说的转换是从由计划经济阶段的会计模式转向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其最根本的是确立了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这些要素是计划经济所没有的,而是市场经济所特

有的。从1992年发布“两则”、“两制”,到1993年开始实行“两则”、“两制”,再到新的会计模式深入人心、发挥作用,前后经历了5年,我们可以把这5年称为转换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7年开始实施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发展到现在及以后的10年时间,这是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发展阶段。从1993年到1996年,我们起草了三十余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和草案,当时之所以没有全部正式颁布实施,原因是会计改革不能割断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外部市场环境还没有这么大的需求,考虑到现实的社会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环境还不适合支撑会计准则这样一个体系,所以直到1997年才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发布了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自那时以来,会计准则陆续发布,到现在已有了十几项具体准则。再用10年的时间,我们大体上可以建立会计准则体系。其主要考虑是,到2005年,我们要兑现WTO协议中的所有承诺,会计准则的建设应当适应加入WTO的要求,改革开放进程不能有所延误。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第二期的计划,争取再发布三十余个会计准则,初步建立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当然,这个体系仍然需要不断完善。随着经济发展对会计的需求日益更新和增加,会计准则的制定不会结束,就像我们在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建设过程中所见到的那样,会计准则也要与时俱进。从上述回顾可以看出,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三个阶段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进程相吻合的。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历程也再一次证明了会计工作与经济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与我们国家在加入WTO以后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也是相吻合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也将越来越完善。

二、对加速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建设

(一)会计教育国际化

要加快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十分重要,而这必须仰仗于会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此,笔者就我国会计教育的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导向。要求会计教材、教育组织形式等应当面向国际化。在过去的20年中,一些高校已经在这方面有了很好的尝试,已经开始采用英文教材进行教学等,这一工作应当继续加强。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当把国际会计准则当成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参考蓝本。当然会计教学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重述会计准则条文,而应当主要分析国际会计准则背后所包含的原理和理念,这些原理和理念应当成为今天会计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而不应当局限于特定条文的含义。比如说,我们已经发布了十几个会计准则,仅准则概念的内涵就可以讲不少内容,但这种纯理论的讲述不易理解,应当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解释这些准则背后隐含的基本理念。即在现代财务报告的重点已由利润表转向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已经成为第一报表。而资产负债表至上,实际上是资产至上,也就是未来至上。因为资产反映的是企业控制的未来的经济利益,负债是企业未来要流出的经济利益,所以当期资产负债表实际上反映了企业未来的经济走向,它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预测企业的未来提供了依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当期资产负债表既能了解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又能分析预测企业的未来趋第二,会计教育的导向。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即如何坚持以前一直认定的原则,避免一些国家如美国越来越体现出的规则导向。美国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太原则化,不太好操作,不便执行。而美国会计准则规范得比较细,对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提出了不少数量标准和判断标准。比如企业合并是采用购买法还是权益结合法用了14条标准加以判断,美国会计准则从实质上看,多年来施行的是一种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近年有所变化)。在中国尽管没有人提出类似的命题,但在会计准

则制定过程中,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存在的,不少会计理论上的争论实质上都与这个命题有关。但不管争论如何,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已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原则性的规定。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导向以及我国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我们在会计学教育中更加需要原则导向。真正体现出原则导向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有分析判断能力、能够适应变化的会计环境的人才。

第三,会计教育中的案例导向。当前我国会计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职业判断问题。为此,我们在提倡会计教育的原则导向的同时,应当加强案例教育,以提高会计人员发现问题、分析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加强簿记教育。突出簿记教育是我国会计教育的特点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人员的簿记知识和技能就十分过硬了。其实,会计实务中很多人还过多地依赖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所提供的会计分录举例来理解会计政策、运用会计分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迫切需要总结我国簿记教育的经验和问题,使簿记理论系统化、条理化,更加生动,更加好用,以此指导簿记教育,促使我国的簿记教育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奠定坚实的簿记基础。

第五,处理好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关系。对于会计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要避免陷入一种误区。因为我国会计所讲的继续教育与发达国家所讲的继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现有的主体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很长一段时间接受的是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教育,对于市场经济会计理论和方法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对新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感受不深,掌握不够牢固,从而对我们全面贯彻实施新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带来了困难。所以在会计继续教育方面,我们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对新会计准则的宣讲,应当同时补充以现代会计理念和知识的教育,补上市场经济会计这一课。

(二)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当前要加快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特别要服从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重视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需要;摆正会计准则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关系,避免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同时还应加快准则的制定速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展准则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其可操作性;争取财务信息主要相关者积极参与准则的制定,调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准则的制订、培训、宣传、研究工作,使准则尽快深入人心。

(三)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层及时、充分、如实披露财务信息的意识,促使管理层在真正提高公司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依赖非常交易及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操纵利润。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赋予证监会更多的监管权力,如有权确定审计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格,有权对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予以处罚等等,以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

(四)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执行水平,推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准靠拢。在加强注册会计师专业技术、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素质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开放国内会计服务市场,鼓励国际知名会计公司与国

内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各式各样、广泛的项目合作,逐渐造就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

(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

在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有所不同,导致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中国的国情比西方国家更为独特,这决定了中国的会计不能一味地强调国际化而忽视本国的特色。但也不能过分强调本国的特色,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国际化。而过分强调国际化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本国的特色,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篇:国际会计

1中美会计模式比较。美国:特点:是投资人导向型的会计模式;会计管理体制:两层次,证券交易委员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规范:公司法,商法等法律由各州制定,财务会计核算发面的要求比较粗略,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注重提供与投资人决策相关信息,以是否对决策有用作为判断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会计细心的纰漏广泛,主要依靠执业会计师审计为主。中国:特点:政府利益导向性;会计管理体制:国务院财政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会计法规:由国家立法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制定颁布,用于调整经济活动中的会计关系:会计模式特征:管理核算型,会计管理体制行政化,会计模式智能发规划,会计信息质量内部和外部督管双轨制。

2物价变动会计两个模式的基本原理。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模式),现行成本(名义购买力模式)前者的基本构想是任然坚持历史成本计量原则,认为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并没有什么缺陷,问题在于需要一个稳定的,可比的会计计量单位,因而建议以代表货币的一定购买力的不变价格来代替币值已经变动的历史价格。具体做法是通过魔种物价指数吧财务报表上的各个项目的历史价格金额换算为不变价格金额,即以某一货币购买力为基准的共同价格金额。后者是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最关心的是企业净资产的现行价值而不是净资产的历史价值,因而主张改变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模式,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模式,从而改变了收益确定的程序在此计量基础是,虽然任然使用名义币值,但以充分估计了物价变动的具体影响。

3影响会计发展的八大环境因素。法律制度,会计准则和制度是法律法规的组成部分;筹资来源,来源不同,对企业会计有不同的要求:税收体制,税法原则中与会计财务报告有关的会计计量问题,政治和经济的联系,不同国家的经济政治的互动,推进,融合;通货膨胀水平,价值变动的幅度越大,根据历史成本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就越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会计的要求不同;教育水平,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者一个国家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决定一个国家会计工作的水平;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共同价值观念,耶影响着会计实务的发展。

上一篇:cnas能力验证程序下一篇:2015电教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