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考试改革论析

2022-11-22

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培养本科生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 完善的课程考核方式则是教学成果的有效检验手段并成为教学内容的补充。为调整以前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消除束缚创新能力和提升知识深广程度。近年在设计学科课程体系的探索发展的过程中, 从层次结构和学科的采掘顺序的基础上, 注重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的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不断加大实践环节, 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手脑并用的能力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模式, 培养学生既是有较强的艺术造型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又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1 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 的制定

通过调研发现, 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分为艺术类与工科两种类型:艺术类专业大多集中在美术院校, 其课程设置以绘画类和造型设计类为主。艺术类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外观造型创意能力, 而缺少必要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导致其设计产品是“中看不中用”。工科的工业设计专业则在理工类院校, 课程设置以数、力, 机械类课程为主, 辅以一定的美术类课程。工科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而所设计的产品基本可与生产相结合, 但缺少美感, 在产品功能无差别的情况下, 外观不具市场竞争力。根据对艺术类和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分析比较并结合我校的自身特点。我们依托我校建筑学等专业拥有美术课教学雄厚基础, 再配合我校拥有机械、物理、力学、管理学等专业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制定了介于艺术类与工科之间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在确定了本科人才特色培养的体系基础上, 在2007级本科调整了教学培养计划, 使之既具备艺术类院校的特点, 又能满足于在理工科院校的公共配套的和谐状态。教学培养计划总的理论课时控制在2500课时, 学分控制在149学分, 各类理论课程的学分比例必须与选修的比例等也都符合学校要求的基础上, 同时最大限度的增加实践环节:工业设计专业在金工实习 (2周) 、毕业考察 (3周) 、毕业实习 (3周) 、专业实习 (3周) 、毕业设计 (14周) 等实践环节的基础上开设了创新课程设计 (2周) 、小产品造型测绘 (3周) 、形态设计 (2周) 、视觉传达设计 (2周) 、产品设计采风 (2周) 、产品课程设计 (5周) 。重点构成建设三个系列课程, 将本科四年课程通过实践环节有机的联系到一起, 即:

(1) 图学类系列课程:设计图学基础→透视图学→小产品测绘→产品设计。2) 计算机类系列课程:A u t o-C A D→P h o t o s h o p→3 D M A X→专业设计软件→产品设计。3) 实践教学类系列课程: (1) 大学物理实验→工程材料实验→人机工程实验→成型技术与造型实验→模型设计与制作实验→产品设计; (2) 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产品设计; (3) 视觉传达设计→形态设计→产品设计→毕业设计等。

2 考试方式的改革

以《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为例, “室内设计原理”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本课程包括专业概述、设计方法和规范、历史回顾和发展趋势、审美评价、室内设计原理、设计学相关问题、造型构图法则、材料与构造、空间与界面、家具与陈设、环境技术问题等诸多内容, 多年来本课程一直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法, 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枯燥、乏味, 与专业设计结合不紧密。造成听完就忘、考前背题的不良现象。

2.1 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任课教师讲的很精彩, 学生也愿意听。但听完就忘, 理论与设计脱节。如果任课教师不善于言辞 (可能教师的长项是设计) , 学生听课就感到很乏味、空洞, 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艺术类学生的长处是形象思维, 这一点有别于理工类学生, 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加入动手能力的训练, 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改革前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消化理解, 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 到期末背题照样能取得好成绩的现象;《室内设计原理》的理论讲授必须结合设计题目 (或小论文写作) , 不然, 理论与实际就会脱节。

2.2 考试改革具体方案 (同时对比说明改革前后考试内容、方式、方法的异同)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考试改革, 首先体现了内容充实、方式灵活、方法科学的特点:从单一的答卷式考核方式, 转变成单元式作业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单元作业依据每周讲述的课程内容布置作业, 消化及时、针对性强;强调理解和消化, 避免原来的死记硬背;重视培养创造能力, 将创造性思维方法贯穿到单元作业中 (尝试命题式快速设计) ;增加理论阐述和艺术评论作业, 为今后的毕业论文撰写做准备;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穿插表现技法内容的作业训练;增加资料收集和文献检索能力的训练。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考试改革后共分为三大部分:单元作业共7次 (每周一次) , 占总成绩的50%, 期末考试 (闭卷一小时) 占40%, 平时表现 (出勤、课堂提问) 10%。

2.3 改革后可能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课程考试改革后平时作业量增加, 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抄袭他人作业的情况, 此外优秀作业的留存会比以前繁琐。

通过本课程考试改革, 将从根本上解决专业理论课枯燥、乏味, 学生在课程结束考试时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以往的《室内设计原理》课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 期末背答案应付考试的弊端;采用单元式作业的改革方法,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专业热情,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单元式作业法能更好的让学生吸收理论讲授内容, 避免前松后紧的通病;能真正实现课内学时与课外学时1:1的教学方法;单元式作业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资料检索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

通过本课程考试改革, 将极大地促进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增加教学深度和知识密度,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以往的《室内设计原理》课在讲授过程中往往缺少针对性, 对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的指导作用不明显, “讲”与“练”脱节;单元式作业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讲授的针对性, 学以致用、立竿见影;单元式作业法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每次课相距一周) , 既能将专业理论衔接起来, 也能使学生有效地吸收课程内容。

对于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中逐渐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 加大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 同时以理论课程的考试改革 (将为后续设计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既灌输了理论, 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相辅, 将实现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目标, 并符合当今艺术类专业培养人才的社会符合度。

摘要:通过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考试两大重要因素的阐释, 深入探究了设计学科这种总体指导与具体课程之间“面”与“点”的关系。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 充分挖掘实践对本学科的建立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相对应的教学考试改革措施来符合当今艺术类专业培养人才的社会符合度。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考试,实践,改革

参考文献

[1] 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2] 曾淑珍, 张互助.浅谈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 2002 (10) :47-49.

上一篇:基于数据融合的抽油机平衡度的研究下一篇:我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