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就业指导论文

2022-05-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会计就业指导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应区别于会计专业,根据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运用项目教学法展开会计教学,是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的改革实践。

第一篇:会计就业指导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探讨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面临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为找工作做准备,或者是有做准备的思想,但是不知道如果下手准备,或者是准备的不得法。本文拟结合这些问题,并根据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往毕业学生的调查,从实务角度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如何为就业做准备进行探讨。

一、找工作前的准备

会计的两大职能包括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但是由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西方发达国家晚的多,所以目前实务中从事会计的人员基本上都仅仅执行了核算职能,对于监督职能一般是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做的,所以,应聘会计岗位工作之前要将与核算职能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回顾:

第一,是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课程。这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学的,告诉了人们会计账务处理的程序,在复习时,首先要明确在业务处理时,要先看懂支撑这个业务的原始凭证而进行对应的业务处理,而不是想当然的看业务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因为随后课程的学习对企业业务都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来表述,而没有采用原始凭证的方式,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从事实务时仅凭想象进行业务入账,而忽略了原始凭证,甚至看不懂原始凭证;其次注意明细账作用和设置,这是因为总账有什么账户就设什么账,且都采用三栏式的格式,没有什么特殊的,而明细账则需要根据企业需要设置,某明细账到底应该反映哪些信息要结合企业实际来考虑,而不是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格式,这一部分也要结合四年级学习的《会计制度设计》来考虑;最后关注一下企业应如何做到账实相符的,在这一部分的准备中,应该结合后面三年级学习的《审计学》来考虑,主要关注对不同的财产都采用什么方法来取得实存数,并且要考虑如果自己处在某企业的这个岗位的话,实务中该如何操作,例如,对于存货实存数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记入这几个字很容易,但是毕业后一旦被单位安排了这项工作,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这就需要结合审计学中的知识,为了盘点的结果准确,如何将企业动态变动的存货变为静止的,为了保证账上不多记存货,应该采用从账追查到实,为了保证存货不漏记,应该采用从实追查到账等。

第二,企业的一般业务什么条件下可以确认以及如何确认、什么时间确认、怎么合理的估计,则是《中级财务会计》或者《财务会计》解决的,但是在这些知识的准备方面就不能像当初学习时仅仅关注实务操作,而应更关注相关的理论,例如对于销售,不能仅仅像学习时仅仅知道不同的销售方式下,其会计分录是如何编制的,而应该注意要确认收入必须满足的条件,并且要思考一下在实务中这些条件都需要如何做出判断,甚至要结合大四学习的《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来考虑都需要取得什么样的原始凭证等。甚至在最后应该总结一下,哪些业务是在会计期间做的,哪些业务需要在会计期末做的,这样就不容易将期末待摊预提的业务漏记。

第三,对于制造业的企业,会计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产品成本的核算,也是三年级的《成本会计》课程解决的,在这门课的复习时,不再仅仅是注意不同方面是如何核算的,而应该在学习每种方面的核算时,这种方法适用于什么情况,适应于什么样的企业等。并且能够将所知道的某产品生产的企业结合起来思考,这样一方面便于理解,另一方面也不易忘记。

第四,对于会计除了要处理《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所讲的常见业务外,也会遇到不常见的业务,这是三年级学习的《高级财务会计》来解决的,对于这门课程可以看一些对一般的企业可能遇到的业务进行复习,例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是非常实用的,所以要注意复习。

第五,对于会计来讲,除了核算信息之外,企业还需要会计人员申报纳税,这是会计本科专业三年级课设的《税务会计》或者《税法》解决的问题,在上这门课时老师一般注重的是如何正确的计算每个税种交税的多少,而在找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则应该不但关注每种税收的计算,而且还要注意每个税种所给予优惠政策,同时要注意每个税种申报时纳税申报表的填列要求和说明,让自己熟悉纳税申报表应如何填列,以及是在报税时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六,因为作为会计面临着不同的结算方式等,这就需要去掌握银行账户的使用要求,和熟悉不同结算方式的流程,这则是《经济法》课程解决的问题,对于该课程不需要通篇复习准备,而应该是针对对会计影响大的银行账户使用、结算方式、合同法等进行复习。

二、应聘时的准备

准备应聘一个公司会计时,往往需要通过笔试或面试阶段,在这个阶段,一般不会问一些与本公司会计应该做的工作无关的知识,例如一个交营业税的公司在招聘会计职员时,一般不会问企业应该如何交增值税的问题。所以,应该针对企业的情况有目的的予以准备。笔者认为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该公司的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中给了人们很多会计方面的信息。但是要取得一个公司营业执照的正本是很难的,但是每个企业都会将营业执照副本挂出来,说明自己经营的合法性,所以为了应聘某公司比较容易取得营业执照副本,《营业执照》副本登记事项为: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公司类型、经营范围、注册资金、实收资本等。

第一,公司类型。(1)可以知道企业交什么所得税,因为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不交企业所得税,交个人所得税,对于除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之外其他企业交企业所得所得税,所以从公司的类型可以看出该企业交那个所得税,可以有针对性的准备。如在网上搜到的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上的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那就是说这个企业应该交纳的是“企业所得税”。(2)可以知道该企业利润怎么分配,例如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利润分配。

第二,经营范围。经营范围可以看出信息如下:(1)可以看出该企业所处的行业,如在网上搜到的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是“批发和零售: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可以看出该公司即从事零售批发属于商贸企业经营的范围,从事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则属于服务业企业经营的范围,说明这个企业在从事批发零售的同时兼营服务业,所以会计涉及的核算包括商业企业会计和服务业会计。在准备时要注意这两个行业会计核算的特点。(2)可以看出企业取得收入应该计入何种收入,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企业的业务分为经营活动(企业经常发生的业务)、对外投资和企业不经常发行的营业外活动,对于经营活动其中主业的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与之直接配比的成本则为主营业务成本,主业之外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取得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与之直接配比的成本则为其他业务成本,经营活动需要交纳的价内税费则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对外投资活动损益均计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活动取得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发生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由此看出,为了准确核算每种活动收入情况,难点是如何区分企业的经营活动那些是主业,那些是副业。这个难点可以通过营业执照上经营范围看出,例如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的主业是“批发和零售: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企业从事这些活动就属于企业的主业,其他日常活动就应该是该企业的副业。(3)可以看出该公司交纳何种流转税。例如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可以看出从事的“批发和零售: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经营活动,需要交纳增值税;从事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经营活动,则需要交纳营业税。这就需要应聘的人员要注意增值税是如何计算申报的,营业税是如何计算申报的,同时还要如何兼营情况下,如果企业不能准确核算这两种活动收入费用情况,税法又是如何规定的。

三、应聘时心态调整

毕业生应聘时应保持的心态包括:第一,乐观、阳光的心态。用人单位打算录用应届毕业生是看重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习惯、工作态度上的可培养性。在实际工作中,同样的工作应届毕业生很可能比有工作经验的会计处理的更好、效率更高。因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受到办公室负面文化的影响。工作起来会更加认真、仔细、谨慎。在面试的过程中给用人单位一个阳光开朗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试想,谁愿意录用一个喜欢愁眉苦脸的人给本就琐碎繁琐的财务工作增加另外一道灰色。心态乐观的人会在遇到难题的时候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容易把对工作的不理解转化为对会计岗位的质疑。

第二,灵活而又不失真实的面对面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回答面试过程中的问题时,首先要抱着真实而又不失方向性的态度。要让面试你的人感觉到你想得到这份工作的意愿,能胜任这份工作的能力。在回答问题时可以有方向性和引导性的给面试官一个你想要达到的形象。真诚是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重要要求,很多时候你真诚的态度可以让面试官从最心里层面的觉的你很适合他们招聘的那个岗位。面试官问的问题的次数就是你在短暂的面试过程中展现自我的机会的次数,通过灵活而又有方向性的应答可以引导面试官对你个人能力的全面认识和认同。

四、被录用后的准备

经过努力,可能被录用,但是此时并不是说你已经十拿九稳能够得到这个工作,因为被录用后还有一个试用期,如果这段时间表现不佳,可能再次面临找工作的命运。此时应做以下准备:第一,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通过这一步,明确在工作时,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可以减少犯错误的频率。第二,了解企业业务流程。会计核算的起点,是取得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首先就要具备判断取得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和完整的能力,因为按照规定,会计人员只能根据合法完整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如何判断,这就需要该岗位的会计人员对企业该类业务的流程是如何规定的要非常熟悉,因为不同企业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和特点不同,设计的业务流程也不一样,而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不管是使用的教材还是讲解,为了节约时间,对于企业业务都是采用文字叙述的形式表现出来,除了基础会计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课程讲到原始凭证的问题,所以刚刚毕业的学生对此非常陌生,也摸不着头脑,这时候应该将该公司的制度拿出来,看看该公司对该业务的流程是如何规定的,该流程有哪些凭证,每张凭证上需要签字的地方企业是怎么授权的,这样有助于提高判断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完整的能力;同时由于票据的流转程序,谁开等都非常清楚,所以在期末如果业务已经发生和完成,但是票据不齐,该岗位的会计知道去问谁要票据,去催谁。第三,多观察,少发言。由于实务的复杂性,要多看看老会计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地方和理论有出入,是不是这样做更为合理,对于自己确定老会计确实做错了,可以委婉的提出来,但是不能太直接,以免让自己和同事的关系变得紧张。第四,时刻通过网站等渠道,了解会计的相关变化,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1JGB042)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余俊娟)

作者:谢海娟

第二篇:专业需求指导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应区别于会计专业,根据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运用项目教学法展开会计教学,是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项目教学法;会计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项目教学法在《企业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编号:RW201316)的阶段性成果。一、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会计与财务知识的作用日益重要,一些非会计专业如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法律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等相继开设了《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及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如何做好高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工作,已成为会计教师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1.围绕非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展开会计教学。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明确会计教学目标,使非会计专业学生能从所学专业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例如,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文秘专业为例,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珠海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各类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办文、办事、办会等秘书基本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高效、规范地处理企业办公事务和商务事务,为企业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实务,“懂会计”、“用会计”,能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适当预测,帮助部门领导为其决策提供必要、恰当的建议,即教会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会计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使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沿着办公室文员——普通秘书——行政助理——高级文秘专业人才——部门主管——直线经理的方向发展。只有明确这一定位,才能使会计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2.紧密联系培养目标,采用适用的会计教学方法。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大多已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为主导,增加更多的实践辅助。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没有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框框。因此,需要依据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突出实践特色,注重会计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教学,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践运用能力,树立会计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满足就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进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背景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学生通过项目来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教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项目教学法的优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学习掌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在操作过程中训练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能力素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非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结合会计知识的理论特点,力求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突破教学的传统方式,突出实践性、职业性,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补充,在考核方式上进行相应的创新。

1.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项目内容。确立项目时,要考虑以下因素:课程的位置和作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项目的可操作性及难易程度,具体包括职业入门、运用借贷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开展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综合实训,等等。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组织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见表1。

2.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合理评价教学效果。项目任务完成后的总结评价特别重要。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考核方式是将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显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已经不合时宜。笔者认为,实行项目教学法后,考核不能以考试成绩为主,应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整个项目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线,突出项目实践的评定,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平时表现成绩占20%;二是项目任务完成成绩占40%,这部分成绩来自于每次的项目实践评委小组。一般先由实践评委小组成员按照评分要求各自给出项目小组的评分,再取平均成绩作为项目小组的最终得分;三是期末考试,占总评40%。这种考核方式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的完成为主线,对成绩的评定更客观和立体。会计项目教学的最终成绩是学生完成各个子项目的综合成绩,打破了以笔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使学生理解课程考核侧重于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及过程,重点考核项目任务实施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获得好成绩,就要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企业会计实务》课程的积极性。

3.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实施模块组合教学。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是我院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法律实务专业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应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专业及方向将各项目教学内容分为“通用模块”和“专业模块”进行组合设置,依照不同专业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项目教学模块组合及教学目标,实施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组织不同水平的测试。“通用模块”适用于非会计专业的所有学生,是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专业模块”则是针对具体的非会计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例如,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的会计教学项目包含主要经济业务分析和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扼要分析,可帮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有效使用会计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法律专业学生的项目教学内容包含财经道德法规,为学生未来从事法律事务咨询服务、处理法律纠纷提供良好的会计知识背景。这种模块组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够用为度”的原则,每一种组合教学的广度、难度、深度各不相同,既可使学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使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得到优化,切实提高职业素质。

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实施项目教学法,就是运用恰当的会计教学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并通过实训练习强化对会计教学内容的理解。虽然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多优势,但毕竟只是在校内的教学,与实际的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做到与企业的用人要求零距离对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而言,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企业开展工学实践。在此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全程辅导,及时发现、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弥补《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调整、修正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程序,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深刻理解、领会会计教学内容的应用主旨。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如彩.高职高专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7,(2).

[4]王晓玲.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07).

[5]刘春萍.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26).

(编辑:易继斌)

作者:马迎迎

第三篇:论会计思维指导下的会计科学理论研究(下)

四、会计科学理论研究:会计思维的指导作用

在做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琢磨其中的共性要求与规律,有时候更需要养成一种举一反三的习惯。作为一名老师,需要练就一个功夫,即要能将简单的问题讲复杂,也要能够将复杂的问题讲简单。前者要求你需要有着丰富的知识面,要做到能张能弛,使别人觉得这个内容里面的学问确实很多;后者要求,你需要用大多数人都熟悉的事物与能够接受的语言来描述专业性的问题,让人家一听就可大致明白。

正是缘于上述思想的指导,近年笔者一直在思考,会计学中部分理论的内涵要求能不能用于指导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如何用所熟悉的一些会计理论观念来指导会计科学理论研究。为有助于学生对会计理论内容的理解,笔者在教学中将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元素归纳为“40=1+2+3+3+4+6+6+5+4+3+2+1”。如何理解这个和为“40”的等式呢?它可解释为1个目标(即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2条标准(即相关性、可靠性)、3种能力(即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3份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4个假定(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6个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项财务报告报告原则(即客观性、及时性、明晰性、重要性、一致性、成本与效益)、5项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即权责发生制、配比性、谨慎性、历史成本、实质重于形式)、4个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即财务报表三种主表、若干财务报表附表、财务情况辅助说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3个时期会计理论发展线索(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2种会计科学研究方法(即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1个会计理论研究结果或者是理论研究目标(服务并满足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再将其浓缩的话,就是“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十个字。下面就围绕这四十个元素,谈谈不同理论要点的内涵要求如何指导会计理论研究的问题。

(一)会计思维:理顺会计研究程序 会计思维如何指导会计研究程序呢?就是指从会计工作程序的内涵要求上,来理解其对会计理论研究的指导。从会计工作程序上看,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可以分成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三个过程。

会计理论研究活动,实际也可类似地分成三个阶段:一是信息输入阶段,就是开展研究活动,搜集研究资料,即将有用的电子资料搜集到电脑里面来,将有关的文本资料复印好,放在办公室备用,将有关的书刊买好,放在书柜里备用;二是信息加工阶段,就是按照研究目标,采用专门方法,分析研究材料,形成研究观点;三是信息输出阶段,就是形成研究成果,提交研究报告,写成论文、论著并发表与出版。可见,其研究程序与大家熟悉的会计基本程序是一致的。

(二)会计思维:指导会计研究方法 会计思维如何指导会计研究方法?就是指从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内不同方法的内涵要求上,来理解其可对会计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我们都知道,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般涉及到填制与审核凭证、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与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六个方面。这些方法的内涵要求也可用来指导会计理论研究工作。

第一,填制与审核凭证。填制与审核凭证的相关技术要求,可以用于指导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在搜集研究资料的过程中,既要对其进行形式上的审核,也要对其进行实质上的审核,看它所传递的信息有没有虚假成份。如教师做课题时,有时要安排学生协助搜集文字、数据、图片、模型、声像等资料,有时候更需要安排学生协助做调查问卷,但对学生上交的调查表,老师最后一定要亲自进行真实性的鉴证,要看这个表是真是假。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任务是尽力完成的,但也会有极少数交来的调查表可能就是假的,可能有臆造或者是抄袭的情况,若不将其识别并剔除掉,就会按照假表提供的原始信息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就会缺乏信度,这就是所谓的“假账真算”了。

第二,设置会计科目和账目。会计中最重要的一个办法,就是分门别类地设置账户对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将这个方法运用到研究中来,就是分门别类地管理自己的科研资料。简而言之,面对搜集的成千上万个文本、特别是电子文件所构成的研究资料,你若用会计科目与账户分类的原理来实施管理,就会使科研资料井井有条。目前老师和学生大多均使用了移动硬盘,硬盘中会存有若干种资料,有的成百上千,有的成千上万。但有的将硬盘打开之后,要找查资料非常困难,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资料分类,若能够用会计原理、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分成1级科目、2级科目、3级科目、4级科目、5级科目、6级科目甚至更多层次地分门别类,查找起来就相当容易。

第三,复式记账与登记账目。会计上的复式记账观念,用于指导管理会计科研资料也是很有用的,即可以用来进行资料的检索与同时多重记录。如果你找到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它既可以在《会计学原理》讲课时用,也可以在《会计理论专题》里讲课时用,就可以把这个文件复制两份,在两门课件的文件夹里分别放上一份,再做上超级链接,这样使用起来就非常方便。

第四,成本计算。会计上成本计算观念运用于会计理论研究,就是要协调好研究成本(投入)与研究成果(产出)之间的效益关系,即每个项目的时间投入与这个项目所获资助基本配套。

第五,财产清查。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的研究财产有多少,即注重研究资料的保管与复核。了解研究财产,就是知道你的移动硬盘里面有多少科研资料,知道你电脑主机里面有多少科研资料,因而你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盘点,及时删除过时的,及时删除不必要的重复文件,以保证科研资料有效地为己所用,为自己的研究服务。

第六,编制会计报表。会计上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公开出版或发表,就相当于做会计报表一样。会计报表具有一定的编制要求,科研成果也有一定的学术规范要求。一项研究任务完成了,可以做成几份或者几种形式的报告:一个完全版35000字最终研究报告,这是最详细的研究报告,留给自己存查;再是一份浓缩成20000字,交给老师审读;三是一份精简到12000字,向有关杂志投稿。

(三)会计思维:确定会计研究重点 会计思维如何指导我们来确定会计研究的重点,这一点可以从会计基本目标的内涵上,来理解其对会计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信息,因而它就要有两个重要的质量特征,即相关性与可靠性,将其观念用于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也很有意义。

第一,相关性。将会计上的相关性理念用于指导研究,应该做到三个相关:一是选题上的环境相关性;二是定题上的能力相关性;三是资料上的研究相关性。在研究选题时,要先三问自己、再三问别人。三问自己就是:一问自己,应该研究什么问题,专业是什么,我们是会计学院的,肯定就是研究会计、财务和审计问题;二问自己,喜欢研究什么问题?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是什么;三问自己,能够研究什么问题,自己的研究能力有多大。三问别人就是:一问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问题,看自己有兴趣研究的问题是不是超前或者滞后;二问别人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了解其研究视角是什么;三问别人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的,自己所用的方法是不是和他一样?如果方法不一样,那也有一点是创新了。要想了解别人已经做了什么研究和如何研究的信息,其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多读文献。

第二,可靠性。将会计上的可靠性理念用于指导做研究,就应该尽量做到四个可靠:一是要有可靠的资料渠道,即引证的数据与观点应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研究时要尽量用第一手的资料,少用第二手、第三手资料。研究资料经过加工的次数越多,其可靠性就越低。二是可靠的信息来源,即在论文中,凡引用别人的观点与材料时,应当有准确的出处交待。三是可靠的计算手段,这主要是指数据分析的方法。四是可靠的研究结果,不仅要创造知识,更要创造可靠的知识。有时在一些同学的论文中,发现有“XXXXX(葛家澍,2003)”,但文末参考文献中却没有葛家澍在2003年的某篇文献,这就不合要求。因此,在做研究时,为了保证可靠性,尽量不要使用第二手资料,当然有时做研究,利用二手资料可以做成很好的文献综述,但要做好,要做出特色。

(四)会计思维:评价会计研究质量 会计思维如何用于衡量并评价会计研究成果的质量?这既可以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涵上理解,也可以从会计信息报告的基本原则上理解。会计信息要服务于用户需要,就需要有客观性、及时性、全面性、清晰性、一致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质量特征,就必须遵循可比性、稳健性、可理解性和权责发生制等要求。将其内涵要求用于指导会计理论研究工作时,也有不同的指导作用。

第一,客观性。客观性要求,做研究最后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依据要客观,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要客观,特别是实证研究,其研究结论一定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

第二,及时性。及时性要求,当研究涉及到相关研究热点问题时,要有时机观念,已经形成研究结果的披露要尽量及时一些,以抢占先机,先入为主。例如,在2006年,研究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的论文相对而言较好发表。那么现在研究什么问题比较好发表呢?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的可能比较好发表,因为它们均为当时的热点问题。所以,当想好了一个问题以后,就要赶快动手,搜集资料,形成论文。论文写完以后,要及时投寄,以保证其时效性。

第三,全面性。全面性要求,做研究时引用的文献要尽量全面,同时,运用的文献要为研究服务且与研究相关。

第四,明晰性。明晰性要求,在研究成果的表达上,要有清晰明了的研究思路与思维层次,论证时要有清楚的逻辑,也就是要让你的专业文章能够让读者看懂。要让专业人士能够看出门道,非专业人士也可以从中接收一些信息。

第五,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在研究成果语言表达上要通俗易懂即不晦涩,专业用语要适合大众习惯,即不臆造,要尽量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专业道理,来阐明专业原理,来论证专业问题。

第六,一致性。一致性要求,在研究成果表达的学术规范上应当一致,研究成果学术规范的运用标准上应当一致,研究成果层次结构的划分上应当一致。在阅读文献时经常看到,有的论文第一个问题是“一、 X XXXXXXX”, 下面的论述层次又成了“(1)XXXXXXX”了,再下面又是“(一)XXXXXXX”,这种情况属于论文层级结构上的混乱。根据有关学术规范要求,学术论文中的条、款、目、次结构层级表达形式有两种:一是文科表达式,即“一、XXXXXXX”、“(一)XXXXXXX”、“1.XXXXXXX”和“(1)XXXXXXX”;二是理科表达式,即“1XXXXXXX”、 “1.1XXXXXXX”、“1.1.1XXXXXXX”和“1.1.1.1XX

XXXXX”。因此,在完成论文时,论文的表达层级要规范。

第七,可比性。可比性要求,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某一会计理论问题时,其比较的范畴、对象与条件需要相配套。如有这样一个论文标题,“美国与IASB准则制定程序的比较研究”,大家咋一看,似乎觉得这个标题没什么问题,但你认真琢磨一下这个标题,会发现这个标题有不妥之处。“美国”与“IASB”能相互比较吗?“IASB”是一个机构,“美国”是一个国家,表达的比较范畴存在问题。如果把标题中的“美国”换成“FASB”,然后再将其与“IASB”比,这样就可以了,这即为比较的范围配套问题。

第八,稳健性。会计上的稳健性,主要涉及收益的确认原则问题,实际上,从事会计理论研究也有稳健性的观念,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观念表达定性上要稳健。在论文写作中,你也许就看了那么几篇论文,就不要对其绝对地定性,说这个问题是我“首次提出”,这个问题是谁“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是谁“最先提出”……那么如果有人问你,你加上“首次”、“首创”、“第一次”和“最先”这些类似绝对化用词的依据是什么,你也许就会无言以对。可是,若你在前面加上“根据现在所掌握的文献”类似的话,也许就会显得稳健一些了。其次,是观点表达的柔性用词问题,即重要观点表达时,要适当地运用部分弹性语句,以免使自己在学术交流中处于被动的境地。最后,学术观点表达时,还要注意政治立场。对于比较敏感的问题,可以适当回避。

第九,实质重于形式。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实质重于形式观念的运用,主要是两个问题:首先,是研究思维与技术问题。理论研究也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不能在研究方法上搞一刀切,有的学生有兴趣做实证研究,就要鼓励,有的学生适合于做规范研究,也要鼓励。其次,是研究想法与方法问题,这也很重要。可以说,从事理论研究时,只要有想法,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如果没有一点想法,也就谈不上什么方法了。做研究的,如果没有联想,就更谈不上如何创新了。

第十,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将这个观念用到会计理论研究工作中,主要是指科研成果的署名问题一定要真实。应当特别珍重你完成论文和著作的署名权特别是第一署名权,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不要轻易将第一署名权让与他人,也不提倡过多地发扬风格。这既是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也会涉及到论文发表后的后期效益问题。做研究,申报课题,写论文,写著作,若主要贡献者是你,这个第一署名权就一定得是你,你就得写在前面,这个问题上是不宜谦虚的。

(五)会计思维:理解会计研究特点 如何用会计思维来理解会计研究特点?可以从会计基本特点,即会计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四个重要特征上来理解。会计信息区别于统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四个特点分别是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其内涵要求对会计理论研究也有指导作用。

第一,全面性。全面性要求,做会计理论研究工作时,对于资料搜集要想尽一切办法,通过不同渠道,涉足不同媒体,尽量全面完整而少有遗漏。

第二,连续性。连续性要求,写论文时,对于不同层次的问题,以及不同类型的问题,在过渡上要尽量用平缓的语言,要做到承上启下,使人读起来若行云流水般地流畅。

第三,系统性。系统性要求,做会计理论研究工作时,对于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搜集到的不同类型资料,一定要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特别是加强电子资料的管理,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效率。

第四,综合性。综合性要求,写论文时一定要有观点与结论的归纳与总结,不同层级的标题要反复提炼,论文中的重要概念、重要文献特别是外文译为中文的文献、重要观点的表达要前后统一,学术规范要做到前后一致。

(六)会计思维:认识会计研究制约 如何用会计思维来认识会计研究中的相关制约因素问题,可以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会计基本假定的内涵来对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逻辑限制。

第一,会计主体假定。会计主体观念指导做研究时,要求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所处时代的会计环境与自身不同时期的工作环境,按照自己所从事或者感兴趣的主要专业领域来选定专业问题。

第二,会计期间假定。会计期间观念指导做研究时,要求一定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做会计科学理论研究工作千万不要想一步到位,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事一件一件地做,文献要一篇一篇地搜集,数据要一个一个地整理,论文要一篇一篇地写,书要一本一本地编,总之,要规划好自己的研究计划,将需要完成的研究任务划分成不同阶段的子任务与小任务,不断积累,相信厚积薄发,以不断形成的阶段成果构成最终完成的总体成果。

第三,持续经营假定。持续经营观念指导做研究时,要求明确做会计科学理论研究工作并非一时兴起之为,不能图一日之功,不能做急功近利的研究,要不断地努力,要有不断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做研究切忌半途而废,做研究切忌没有规划打乱仗式的研究。笔者认为,简单的事你要做,很简单;简单的事你能坚持做,不简单;简单的事你能够坚持做好,那就更不简单!

第四,货币计量假定。将货币计量观念用于指导做会计科学理论研究工作时,可以转化为对研究成果表达时的学术规范要求,即研究成果的学术规范要统一。

(七)会计思维:审查会计研究成果 如何用会计思维来指导审查自己的研究成果呢?大家知道,会计人员最具特色的职业习惯就是认真、仔细、谨慎。每个单位每一时期的财务报告报出前,均需要进行必要的、不同级别的审查。在论文写完以后,也要善于用会计的习惯与会计思维去审查自己的研究成果。

运用这个理念,可将科研写作与审核过程,按照论文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以下问题,即:论文的标题是否表达清楚了;核心内容是不是在摘要中说清楚了;选题意义是否在引言中讲清楚了;研究目标是否确定清楚了;论文的逻辑结构是否理清楚了;研究方法是否选清楚了;论文层次是不是划清楚了;主要思想是不是谈清楚了;论文中的基本数据是不是核清楚了,论文中的图表形式是不是绘清楚了;论文中的引文出处是不是标清楚了;论文后的参考文献是不是列清楚了;论文的研究结论是不是归清楚了;感谢对象是不是写清楚了;论文中的学术规范是否用清楚了;论文的篇幅是否计清楚了;论文的包装形式是否理清楚了;论文后面的联络方式是否留清楚了;论文的写作资料是否汇清楚了;与这篇论文相关的后续信息是否集清楚了;论文成功与失败原因是否想清楚了……这篇论文为什么发表这么顺利,或这篇论文为什么投了这多期刊均未发表,只要你善于总结,你就会不断地前进。

在这个环节,需要特别强调四个问题:一是对于学术道德的自我警醒,注意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合理运用;二是该项成果别人帮你做的事要在题注、脚注或者尾注中表示感谢,做研究时别人给你一点帮助,包括帮你搜集资料,帮你读论文,以及帮助你联系调查单位等,你都要写上;三是论文的篇幅得当,时下有一种说法,叫“本科生,写不出”、“硕士生,写不够”、“博士生,写不完”,特别是论文对外投稿时,要注意针对不同的期刊确定最恰当的篇幅,这也可以提高论文的采用率;四是论文发表后的后续信息问题,就是论文发表以后,在哪些文献里引用了,有哪些期刊转载了,在哪里获了奖,这些资料还是要靠自己收集。

五、会计科学理论研究:实践过程的基本理念

会计科学理论研究的实践过程,也需要有些基本理念来进行指导。统驭会计研究过程的观念很多,以下基本理念尤为重要。

(一)演绎与归纳方法的综合运用问题 据《楚天都市报》2005年2月27日第20版报道,杨振宁教授曾于2004年9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所作名为《易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演讲中,指出是《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它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关注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萌芽这个问题时,注意到从《易经》开始就已经没有演绎法了,中国把归纳法认为是唯一的思维方法,这是一个致命伤。我指出这点是许多人不喜欢的。”这次报告曾经引起了海内外华人圈尤其是易学专家的强烈反响,在一些人眼中,杨振宁甚至成了中华文明的离经叛道者……。但笔者认为杨老说得有道理,做研究的,不能光是有归纳,还应当有演绎,也就是说要有创新,这是一个观念。

(二)突出整理还是突出创造的问题 关于整理与创造问题,笔者借用余秋雨先生2006年10月28号在宁夏卫视“文化塞上行”节目中与张贤亮进行高端对话时所说的一段话,虽然讲的是一些文化发展方面的问题,但非常深刻,他说:“我分析了一个问题。在纪晓岚率领着我国的一批文化精英编《四库全书》的九年时间内,世界上出现了一批成果: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德国人发明了双线铁轨,休谟提出了人性论,亚当·斯密提出了国富论,还有歌德、伏尔泰等。可见:我们在整理,他们在创造。我们在整理经典,他们在创造未来。”余秋雨先生说的确实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引人深思,现在这种现象还不仅仅出现在科学理论研究之中。现在到国外去旅游时,往往买回来的就是一件商标中写有“Made in China”字样的产品,可说“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但什么时候可以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什么时候可以将取经变成造经?当然,这几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特别像高速铁路技术,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造经的阶段,这是可喜的。因此,做研究也有一个创新的问题。

(三)如何形成理论研究的不同模式问题 做研究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什么呢,国内著名的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李泽厚教授说得非常好:“人们的性格、气质、背景、兴趣、潜力、才能因人而异,每个人都可以具体地考虑、斟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文、史、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研究的方法、成果,有时可以显示出研究者的个性、才能和特点。有人适合搞精确考证,有人更长于提出理论问题;有的长于分析,有的喜欢概括;有的更偏于冷静的客观描述,有的则不免主观情感倾向的注入……。因为个性、才能、潜力、背景基础等等的不同,照搬别人的方法则不一定合适。”李泽厚教授所说的话,实际上就是要告诉我们,做学问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能运用固定的模式,也不能套用别人的模式,要因人、因事、因地而异。

会计理论研究过程常见的问题很多,通常大都会面临如下若干个怎么办:论文写成了观点提炼不了怎么办?列出了观点别人都想到了怎么办?想写的话别人写完了怎么办?想写作文献却找不到怎么办?写作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怎么办?课题调查中别人不配合怎么办?写作的数据无法搜集到怎么办?写好之后不知投向何方怎么办?还有诸如此类的很多“怎么办”……答案只有一句话:就是在学习别人经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这里面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你要问别人怎么成功的,别人一般都会向你介绍其过程,但科研中有些东西是不能复制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与别人写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写的内容和别人完全一样,那即属于重复研究,其成果也就没有意义了。

(四)如何形成自己研究成果的特色问题 在读会计专业论文时要尽量能够做到边读、边想、边体会,最好要能够了解会计大师们的学术主攻方向,在理解他们论文内涵的同时,最好要能体会其论文特色和写作特色。例如,你若把这几篇会计论文放在一起一看,即使你不知道作者是谁,但你可能会做出判断,这几篇论文的作者也许分别是葛家澍教授、郭道扬教授和于玉林教授;再看一篇文章,有时是一个字加一个标点符号就构成了一个自然段落,实际上是准确地表达作者的一个观点与一个认识,这篇论文也许是杨时展教授写的;换一篇文章一看,虽然表达的方式比较直白但却富有非常深刻的专业内涵,这篇文章也许就是易庭源教授写的。记得1980年笔者上大二时,易庭源教授讲《工业财务会计》课时有一个经典镜头至今同学聚会时仍然是津津乐道,有一次,老人家讲成本控制理论体系讲到了激动处,即兴在讲台上振臂高呼:“成本万岁!”。但就是他这么一个简单的即兴动作,却揭示了一个很普通且很深刻的专业道理,那就是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靠什么途径来提高企业利润呢,靠降低成本,靠控制成本!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就这么个道理。我们自己也要逐步形成自己研究成果的特色。

(五)如何理解学术研究的过程与环节问题 如何理解学术研究的过程与环节?可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即学术研究过程就相当于要建造一栋房屋的程序一样,可用建筑房屋的每个环节来与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相互比较:建造一栋房屋要选地址,论文写作要选题;建造一栋房屋要进行结构设计,论文写作要构思并制定方案;建造一栋房屋要备料,论文写作要搜集资料、文献与素材;建造一栋房屋要浇注框架,论文写作要列不同层级的纲要;房屋主体工程完工后要粉刷,论文初稿完成后要修改补充;一栋房屋建起来后要装潢,论文基本完稿后要修改并规范格式;房屋建起来的目的是要住、要享受,同样道理,论文写成功了可以取得学位、可以发表、可以评奖、可以评职称、还可以演讲等,也是一种享受服务。仔细想想,这其中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六)科研与论文写作的诀窍问题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有无诀窍?其关键问题是什么?这是学生经常向老师询问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其诀窍可归纳为“五多”,即多读、多疑、多思、多练、多实践。第一,要多读。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箴言。易庭源教授曾经要求我们,要将“书越读越厚”,同时也要将“书越读越薄”。把书读薄,就是要把书读到将其合上以后,规定你讲多少时间,你就可以用多少时间将其讲出来。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你所读懂的专业理论书籍与你对专业的认识与感受是成正比的。第二,要多疑。孟子有一句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黄宗羲有一句话“读书应有疑,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第三,要多思。多思可以长才干,多思可以长智慧。因此,做专业研究不仅要勤于思考,还要善于思考。第四,要多练。“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凡事都要靠多练,只要多练,写出非常优秀的文章出来也只是时间问题。第五,要多实践。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科研,写论文没有什么诀窍,只有不断地实践,才会成果多多,收获多多。

(七)科研过程的学与思循环问题 科研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并不断地思考。《论语》中就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循环链”,即学则思→思则疑→疑则惑→惑则悟→悟则豁,豁然开朗之后就对此方面知识产生兴趣,即进入下一个循环,知识不断积累,越来越多,它实际上就是学习上的一个无限循环过程,图10形象地显示了上述过程及关系。

六、结语:核心信息的归纳

本文主要传递了两类核心信息。第一类核心信息是:所谓会计思维下的会计理论研究,就是如何用会计思维去指导会计理论研究,大家所熟悉的会计理论内涵是丰富且其用途是可以拓展的,因而会计专业人员可以注重用会计专业理论元素的内涵与要求去指导研究会计问题,要做到可以用会计观念指导会计研究思维、用会计理念理解会计研究方法、用会计程序引导会计研究过程,用会计习惯审视会计研究成果!第二类核心信息是:专业研究,是目前面临的共同难题;理论研究,需要理顺思维逻辑;学术研究,应当掌握基本程序;学术论文,应当具备八项要素;学术表达,尽量避免常识错误;研究借鉴,必须讲究学术道德;研究方法,需要结合客观实际;研究成果,需要逐步形成特色!

注:参考文献略。

(编辑 熊年春)

作者:许家林

上一篇:信息安全专业论文下一篇:大学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