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论文范文

2022-05-1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心理健康课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设计意图及理念: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

第一篇:心理健康课论文范文

对心理健康课“体验教学”的叙事研究

摘 要:采用叙事研究法,通过讲述一个学生在心理健康课中发生变化的故事,检验体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体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有效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体验教学;叙事研究

收稿日期:2007—12—18

作者简介:马一波(1973-),女,湖北省恩施人,湖北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学。

心理健康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大多数高等院校中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

开设。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心理健康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学生认为并不能解决问题,学了也没什么用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笔者认为,心理健康课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其实用性,因此,在课程整体改革的思想指导下,笔者主要运用了体验教学法,以体验活动为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体验教学”围绕课堂体验活动展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主题与体验活动,在做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绪,活动后要求学生写下“感言”,将这种情绪体验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分析。

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细小事件的质的描述来阐释现象背后的真实。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笔者在2007年春季开设了心理健康的选修课,32学时,一共安排了10次体验活动。由于每一次活动之后学生都会写下活动感言,因此我采用了目的抽样法,选择了其中一个较典型的个案(即在课程教学过程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将他的感言作为叙事研究的主要叙事材料。通过讲述吴刚的故事,分析心理健康课对学生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由于这次的心理健康课是选修课,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一无所知,于是我决定将所有学生的感言都保留下来,等课程结束以后再选择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因此在最初的几次课,我并未明确选定某一个或几个学生作为我的研究对象。

选修心理健康课的很多学生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某些问题,其中大部分问题都与人际交往有关。于是在第一次课上,我安排了这样的活动:“至少认识五个新同学”、“找到一个和你同年同月出生的同学”、“找到两个和你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等等,让学生互相认识,并要求学生写下找朋友过程中的体会。为了便于学生交流,我特意提出:“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于是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在教室里到处寻找,一时教师室好不热闹。但是,有一个男生始终坐在座位上。我示意一个同学去和他交谈,当这个同学离开后,他仍然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在他将课后感言交上来时,我记住了他的名字:吴刚(化名)。

这一次从课堂上的情况和课后学生的感言来看,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上课形式,很多同学的感言写了满满一张纸。同学们大都表示“从来没有上过这么开心、轻松的课”。“我认识了好几个朋友,真是太开心了!”而吴刚的感言写得非常简单,只有两句:“我没有什么体会。而且我觉得这样的活动没什么意思。”

第二次课的主题为“信任”,上课时我安排了 “盲人与拐棍”的活动。两个同学一组,分别扮演“盲人”和“拐棍”。扮演盲人的同学蒙上双眼,由扮演拐棍的同学带领,两人共同走过一段设有适当障碍的“旅程”,然后角色互换。活动规则是:在活动过程中两人都不能说话。 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分别扮演盲人和拐棍时的心理状态。这次活动让同学们感触很深,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自己被蒙上双眼时的恐惧:“蒙上眼睛的一刹那,我觉得自己被恐惧淹没了,根本不敢迈步”。不信任同伴时的艰难:“整个行程中,我一直依靠自己的感觉在走,并不敢真的把自己交给拐棍。看来我不是完全地信任他。” 同伴之间有了信任后走得轻松:“刚开始我很害怕,但是我的拐棍用力地扶着我,渐渐地,我充分信任我的拐棍,于是后面的路就走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轻松了。信任别人真好!”

但是吴刚的课后感言仍然只有两句话:“老师很用心地给我们上课,不过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我意识到,这一定是一个比较自我封闭、自我压抑的学生,我希望让他在心理健康课上能够有所进步,于是我决定将他作为我的主要研究对象,以他的感言为素材,记录下他在心理健康课上的变化。

二、吴刚的故事

(一) 发现问题

在“盲人与拐棍”活动后,我安排了一次以“自我认识”为主题的活动,上课时,我挑了一部分同学的感言在班上念给所有学生听,让他们学会了解:即使是参加同样的活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并针对吴刚的问题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应该学会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才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才能及时了解我们所面临的困惑、及时解决问题。也有些同学总是说自己没有什么感受,那么,你是真的没有感受呢,还是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感受、习惯于忽视自己的感受呢?当你眼前一片漆黑的时候,你一点也不感到害怕吗?当你重新见到光明的时候,你一点喜悦也没有吗?”我注意到,在听其他同学的感言时,吴刚听得非常认真。当我讲到后面一番话时,他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

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下这次课的主题:“认识自我”,让学生了解对自己对人对己的态度。我让学生完成20个句子:“我”——了解自己;然后再写下自己好朋友的5个优点和5个缺点——了解他人。另外,还要求学生写下3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的优点,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宽容他人。

当别的同学埋头写个不停时,我注意到吴刚没有动笔,想了很久才开始写。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写道:“原来我还有这么多优点,呵呵,看来我不必再为自己不如人烦恼了,我也很不错啊”。“当我发现原来我不喜欢的人也有长处时,好象他也没那么讨厌了!”

吴刚写道:“我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只写了10个,而且大多是缺点。我发现自己没有几个朋友,几个可以算是朋友的人,我居然也想不出他的优点,缺点倒是想到几个。对于不喜欢的人,我更觉得他没有优点,全是缺点。我觉得我是一个很苛刻的人,我很难看到自己的长处,我对朋友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不会轻易相信别人,不会轻易与人交朋友,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是隔着一堵墙的,没有什么患难与共,所以上一次老师让我们互相认识的时候我一直坐在座位上。我没有兴趣去认识什么人,我不相信就这么简单地几句就能成为好朋友。在我看来,朋友是要经过长期的了解才能彼此信任的。我能找到这样的朋友吗?我不知道!”从这一次感言来看,虽然仍然以消极的内容为主,但这是他上课以来写得最多的一次,对这样一个自我封闭的学生,要想改变他的观念必须首先让他体验交往的乐趣。

(二)尝试改变

为了让学生——尤其是像吴刚这种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的学生体验到交流的乐趣,我在讲“情绪的调适”时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面临的最大的情绪困扰,可以不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交换,分别在别人的问题下面写下自己的看法,为其出谋划策,最后再把问题还给学生本人。这样的活动可以让那些平时羞于和同学袒露心怀的学生体会到交流的乐趣。

吴刚在感言里写道:“老师让我们写自己的情绪问题,我本来很不愿意写。谁会在意别人的问题呢?但是看见别人都在写,我也就随便写了一个。结果拿回来的纸居然被写满了,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不同的笔迹。我觉得很意外。我写的是和寝室同学发生摩擦的事情。居然有好几个同学都说曾经遇到跟我一样的问题。他们为我开了很多处方,是我想都没想过的。我随便写了一个问题,居然有那么多人那么认真地在为我想办法,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他们提了很多的建议。有一位同学还写了方案1.方案2,我觉得很感动。我从来没有对别人讲过自己的烦恼,觉得没必要,但是今天我觉得有不一样的感觉。或许,其实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远吧。”看到他的话,我觉得非常高兴,他终于体会到与人交流的乐趣了!

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在后面一次活动中我要求学生找到具有某些特征的同学,并请对方在自己的纸上签名。活动开始后,同学们又四处寻找“目标”。我看到吴刚手里拿了一张纸,似乎很犹豫,四处张望了一阵,终于站起身,朝后面的一位同学走去。看到这里,我心里真的很为他高兴:他已经开始改变了!

这次的课后感言吴刚写了半张纸:

“今天我发现与人交流真的可以让心情变好。我本来早上心情不好,不想做活动,不愿意与人交谈,所以一直坐着没动。后来想到老师讲的战胜自我,我决定挑战自己,我看见后面有一位同学也是一个人坐的,就大着胆子走过去和他聊了起来,他很热情地回应了我。没想到我们聊得很开心,结果我突然发现心情一下子开朗了许多。我很感谢他,如果他不理我,我可能就再也不敢找别人谈了。我特意地将老师所写的特征顺序打乱,然后去找一些同学询问。其中一个特征是‘有几根白发’,我头上有白发,为此很苦恼。但是我发现原来好几个同学都有白发。我的头发是高三时白的,他们也是。我们谈了高中的紧张生活,高考的压力。现在我很自豪自己有白发,因为可以证明自己曾经努力过。我四级考了两次还没过,觉得很丢人,本来想,这一点决不告诉别人,但是看到他们义无反顾地在‘还没有过四级’后面写下自己的名字,心里也觉得,其实这也没什么,看来还是要面对自己的问题!这次我一定要努力!

继 续 教 育 研 究2008年第3期

活动结束以后,我心里非常高兴。虽然今天还有好几个特征的人没有找到,但是我毕竟已经走出了这一步,我发现主动与人交流原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忽然发现,这是我上心理健康课写得最多的一次了。呵呵!”

(三)增加自信

经过几次活动和老师的讲解,一些同学已经学会挑战自我,慢慢改变自己以前的不良习惯。吴刚在后面的活动中仍然是一个人坐,但是参加活动时已经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了。

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没有打不开的结”。活动规则为:请同学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每位同学分别记住自己左边和右边的同学。然后大家松开手,并在音乐声中自由走动,当音乐停止时,学生要找到左、右两边的同学,并分别与他们拉起手。然后要求学生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恢复成最初的大圆圈。这个活动必须群体成员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以及面对困难能够坚持下去、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吴刚是第一批上台做活动的学生之一,虽然很腼腆,但仍然拉起了旁边同学的手。他在感言里写道:“刚开始我根本找不着北,我的左手朋友和右手朋友离我那么远,有些着急了,有种想放弃的想法。不过看同学们一个个不慌不忙地行动,我浮躁的心也慢慢平静了下来。最后当我们重新拉成一个圆圈时,心里真是激动啊!很自豪,很骄傲!我一定会记住今天这个游戏,没有打不开的结,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自己不要害怕困难、一定可以成功的信念。

最后一次课,我让学生回顾了上心理健康课以来自己的感受。同学们对体验活动的方式教学很感兴趣:“原本以为又是讲理论,没想到是做游戏。每次上课之前都在想,今天老师又会安排什么游戏呢?”“我现在慢慢学会理解别人了,同学说我变化很大呢。”“我觉得自己进步挺大的,和同学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男朋友也相处得更好了。我觉得心理健康课真的让我尝到了甜头。”

吴刚的感言写了满满一张纸:“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觉得很压抑,很希望上心理健康课能够改变自己。有好几次活动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盲人与拐棍,我后来发现其实那次我一直是自己在走,没有依靠同伴。还有写自己的情绪问题,同学给我建议的那张纸我会一直保存的,还有‘没有打不开的结’……每一次上课都很轻松……我现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主动地和同学说说,有时和他们打球……他们说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三、讨论

从活动感言来看,几乎所有学生都对活动式教学表示认可,认为这种形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多时候在做活动的过程中就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由于每一次活动、每一个学生的感言我都认真地阅读,因此能够在下一次上课前有针对性的讲解。另外,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与人际交往有关,而人际交往的问题也必须在人际交往中得到解决。例如,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困惑自己许久的问题其实别的同学也曾经、或正在经历着,“原来并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焦虑情绪。通过在课堂上参加交流活动,很多同学体会到了交流的乐趣,也增加了自己交流的信心。在上课期间学生感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成长,一位同学表示:“每当我埋怨生活时,我就想起‘盲人与拐棍’,至少我还能看见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抱怨地呢?每当我遇到困难,我就会想起‘没有解不开的结’,当时看上去全无头绪,我甚至想要放弃,但是最后还是成功了!”

不过,体验教学法也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是上课人数太多会较大地影响活动效果,我上课的两个班都有七八十个学生,由于一些活动有人数的限制,一些同学做活动时另一些同学就没事可做了,合适的人数应该在30人左右,但是目前基本是采用大班教学,如何在大班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设计适合大班教学的活动仍需继续探讨。另外,如何让体验活动更贴近教学内容,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尚待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玲等.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0,( 3):.297 ~299.

[2] 张济洲.走入教师日常生活的叙事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3,(7):67~69.

[3] 耿国彦.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几点思考[J]. 2006,(10):25~26.

[4] 杨敏毅, 鞠瑞利.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第90页.

作者:马一波

第二篇:心理健康课《寻找快乐》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及理念:

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

活动目的:

了解掌握学生现有的寻找快乐的方法技巧;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快乐。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寻找和体验身边的快乐,找到快乐的真谛;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方法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活动形式及准备:

情境游戏、讨论沟通等;多媒体课件、心情地雷、七色花、小红旗、快乐魔瓶、心情雷区、气球、玩具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课件歌曲:歌声与微笑)

二、活动过程:

(一)感知快乐: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色彩迈着轻盈的脚步装扮着青山绿水,红、橙、黄、绿、青、蓝、紫,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其实一种心情也是一种颜色,今天老师将心情也摆上了调色板,你们看--(出示课件:调色盘)。我现在的心情是红色的,因为我有机会认识你们和你们一起上课,心理非常高兴。那么你现在的心情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

生看课件心情调色盘,点击所选颜色并介绍自己的心情颜色。

(二)寻找快乐:

1看课件录像片段,谈感受。(略)

2在七色花和心情地雷上写出自己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

师:一份快乐和全班30个人一起分享,就是30份快乐;一个烦恼和全班30个人分担,你就只剩下1/30的烦恼,那么就请同学们借这个机会来倾诉一下心声吧,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烦恼?

3说说快乐的好处和不快乐的害处。

师:我们收集了这么多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其实快乐是有魔力的你们看--课件,你还知道快乐有哪些魔力呢?

生:……快乐带给我们欢笑,带给我们信心,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获得更多成功;

师:原来快乐有这么多魔力!你知道不快乐有那些害处吗?(课件提示)

生:……不快乐会让我们焦虑、紧张烦躁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4听故事小组讨论,谈启示。

生看课件,听故事。(附:快乐的农夫)

5小结:

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他笑,它也对你笑;你对他哭,他也对你哭。我们就应该像农夫一样,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去热爱生活,感受快乐!只要你用心灵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快乐并不遥远,也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三)体验快乐:

1情景游戏:

老师给各组带来了一些玩具,让同学们快乐轻松一下。(分玩具)

生发到玩具开始玩。(播放音乐。学生做游戏。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

2谈游戏感受:

师:你们现在心情好点了吗?用踩爆气球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开心起来,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叫做宣泄法。宣泄的方式有很多种,踩气球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略)。

3、总结情绪调节法:

心情雷区里有这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那么遇到这些烦恼的时候你是用什么样的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呢?如果你有排雷的好办法就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你的方法是否可取,如果你的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就在自己心情地雷上画一面小红旗,表示自己排雷成功。

生谈自己找快乐,排解烦恼的方法。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是否可取,老师相机点拨情绪调节法(倾诉法,宣泄法,幽默化解法,愉快记忆法,转移法。学生说到哪里老师随即总结并用课件出示该法)如果学生的方法可取,就把红旗贴到自己的心情地雷上,表示排雷成功。

师谈使用情绪调节法应注意的事项。

(四)升华快乐:

1、看课件,感受真正的快乐。

生做各种高兴的表情和滑稽的动作

师出示课件:提示:当神州六号胜利返航时,举国欢腾,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快乐之中。当奥运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奥运健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师:快乐是什么?/快乐是美丽的小花,/只要有雨水浇灌,/他就会尽情开放。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朵蒲公英,/只要有风吹过,/她会飘向四面八方。/快乐是什么?/快乐是同学的笑脸,/只要团结互助,/快乐写在每个人脸。

三、活动小结(略)

作者:付秀兰

第三篇:心理健康课《感恩的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方法进行情感渲染,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知道知恩图报的重要意义。

2.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通过讲述、交流、体验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3.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细腻的至爱亲情。让学生初步掌握感恩的方法和途径,做一个具有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感恩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一种美德。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感恩的方法和途径,并能做到在生活中运用。

【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采用了生活剧表演、诗朗诵、讲故事、测试、创设情境、情景模拟、体验、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苹果树课件。

【教学设计意图】

旨在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感受和体验父母对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辛苦及其蕴含着的深深的爱;感受和体验学校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对自己的成长所奉献的爱;在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同时,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学会关注和体谅别人。为了能让孩子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由此而设计了本节主题为《感恩的心》的心理健康活动,加强对学生知恩、感恩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一代新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渗透话题

生活剧表演:妈妈今晚加班,10点回家……(2人表演)

对于两人的表现,说出你的看法。猜想一下生活中的他们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回想一下你在生活中的表现)

二、创设情景,激起波澜

一杯清茶散发着淡雅的芳香,请细细品尝。(欣赏动画故事《苹果树》)

1.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一个人,那你知道故事中的树指的是什么人?(妈妈)

2.故事中的小男孩指的又是谁?(儿女)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小男孩都什么时候回来?

三、故事启迪,为何感恩

也许我们会觉得故事中的小男孩太无情,然而这个故事却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写照,为了儿女,母亲会倾其所有。(课件5)请端起第二杯,品味亲情:(一生以主持人的身份配乐讲述小×的故事。)“残酷无情”,一个多么尖酸的字眼,可它却被小×定格在自己父亲的身上,听了这则报道你有何感想?

假如小×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品味清茶,感悟到的却是情深意浓。那如果你是小×,你会怎么做?

四、指导践行,心怀感恩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个人值得你去哭,但这两个人却永远也不会让你因他而哭。我们应对父母之恩,心存感激。那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下列这种情况,现在有何感想,请阅读心语道白。(课件6)

现在是真情告白时刻,说出你的故事,哪一幕曾发生在你的身上。

那你有没有想过母亲为什么这样做?谁能以母亲的身份说出妈妈的心里话。

孩子,此刻的你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嗎?那把你曾经的任性、误解涂上红色。

面对父母博大的爱,回想我们曾经为父母做过什么呢?

此时,我想做一个测试,知道父母生日的请举手。不知道父母生日的也请你把手高高举起来。

在爱的银河里,有一个叫亲子天平的测试,(课件7)你想来试一试吗?有人说把父母的爱放在天平的左边,把我们为父母做的事放在天平的右边,你会发现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五、活动感知,学会感恩

知道乌鸦反哺的故事吗?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板:恩)(课件8音乐 烛光里的妈妈)请闭上眼睛想象,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此刻拖着疲惫的身子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最想为他们做什么?

成长中的孩子已感悟到父母的恩情,你听有人在吟唱(课件9 音乐懂你)(两人配乐朗诵诗歌?于是——)

因为有爱,世界从未孤单,因为感恩是爱的延续,请再次品味爱的真谛。(课件10 视频感恩父母)

六、再创情境,情感升华

在人生路上,给予我们感动的人有很多,话说感恩除了父母你还会想起谁?

(板:老师)说说你和老师的故事。想对老师说什么?

在你的感恩薄上还有谁的身影?说出你的故事。(板:亲人 同学 陌生人)

感恩正用感恩的线条绘制着美丽的世界,你瞧:(“感恩的心”视频)

危难时,如果你能得到他人的救助,你会有何感想?仅仅是感谢吗?从他们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生活中你会怎么做?

七、扩展延伸,升华感恩

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你对感恩的理解,写在心语道白的后面。说出你对感恩的品悟。

回味清茶,如品人生。在被爱包围的世界里,让我们印刻一颗感恩的心,凡是学会感恩,感恩一切使你成长的人,(板……)这样你的人生会更精彩。今天的茶会到此结束,下课。

板书设计:

感 恩

父母 老师

亲人 同学

陌生人……

编辑 孙玲娟

作者:王永彬

上一篇:音乐生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学生舞蹈论文范文